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空间快穿-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炷香后,沈凌收回手的同时,老夫人也睁开了眼睛。
“大化,你这是怎么了?”老夫人睁开眼,就见儿子坐在床边,泪眼婆娑一脸激动的看着她,不禁开口问道。
贾大化擦了把眼泪,“娘,您忘了。您不知为何突然倒地不起,把儿子都吓坏了。”他说着,把沈凌指给老夫人,“多亏了这位老先生妙手回春,要不然儿子真不敢想。”
经儿子这么一提醒,老夫人才回想起来,她之前因为孙子的事和儿媳拌了几句嘴,回到房里越想越生气,然后就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如今儿子一说,老夫人就感激的看了沈凌一眼,“老神医,真是多亏你了。”
沈凌淡淡笑了笑:“老朽可不敢居功,是老夫人吉人自有天相。不过老夫人这病,根子还是在饮食上。以后需得少油少盐少肉,多出去走走,方能活得长长久久。”
老夫人讪讪笑了笑:“我这人年轻的时候受过苦,老了就想着吃点好的。因此不免就吃的油水多了些。”
贾大化不由道:“老神医,我母亲这病真是出在饮食上,不是因为跟人吵架生气吗?”
沈凌道:“这病只要情绪激动或是劳累便会犯,所以跟人吵架生气只是诱因,即便没有这次跟人吵架,将来也会犯病。”
贾大化就点了点头,之前老母亲昏迷以后,他以为是妻子跟母亲吵架所致,因此夫妻俩大吵一架,贾大化险些还动了手。如今听了沈凌这话,他不由得有些后悔。
老夫人只看了儿子一眼,就明白他的心思了。她与儿媳拌嘴不过是为的一件小事,如今又经历了一场生死,更将其看的淡了。只是碍着沈凌在场,不好多说,因此只问沈凌以后怎么保养,怎么吃饭。
沈凌将后世的一些养生法说了一些,劝老夫人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粗粮。
最后,沈凌轻咳一声道:“老夫人虽然醒了,但是身体还有些痰湿血瘀之症。等老朽开个方子,将来按照方子吃上半个月,便会痊愈。”
贾大化忙请沈凌开方,沈凌等丫鬟拿来文房四宝以后,微微沉吟了一下,提笔写了一个方子。
贾大化接过看了一遍,赞道:“高明得很。”又道,“只是不知我母亲这病以后还会犯吗?”
沈凌道:“只要按照我说的,饮食上清淡一些,平日多走动走动,活到八十岁没有问题。”老夫人体内还残留着微弱的一丝灵气,这丝灵气可以慢慢改善她的体质,只要饮食得当,健健康康活到八十岁完全没有问题。
贾大化听了方才放下心,将方子交给丫鬟,让她们出去派小厮抓药,自己恭恭敬敬请沈凌到隔壁喝茶。
沈凌刚才说的口干舌燥,便接过丫鬟们端上来的清茶徐徐饮了一口。
那边贾大化请沈凌用些丫鬟们端上来的点心,又提到报酬二字。
沈凌谢绝了贾大化提出的赏银,开口道:“老朽孤身一人惯了,也用不着这么多银钱。你若实在过意不去,不如赠予老朽几张盐引。实不瞒你说,老朽有一个故交的世侄,正在托门路找人弄这盐引。若不然,老朽也不会到你这府里来看病。”
沈凌自己身居上位那么多年,深知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喜欢把话敞开了说。
盐提举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却是一个肥缺,平日见过的人不少,自己既然想要盐引,与其云山雾绕,还不如把话说清楚。
果然,那贾大化听了脸上就有些松动,“既是要盐引,这个好办。只是不知他要长引还是要短引。”长引是销往外地,短引是销往本地。
沈凌道:“他要的应该是长引。”
最后沈凌临走的时候手里便多了十张可领三百斤的盐引。
三千斤盐,已经足够别庄的人吃上好几年了。加上空间里还储存着一些现代的碘盐,差不多有两百来袋,也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沈凌手里有了这三千斤的盐引后,心里顿时就有了一些底气。将来即使过段日子时局不好,有这些盐在,起码能支撑好几年。毕竟古代不同于现代,平民老百姓还是粗茶淡饭居多。一斤盐放在后世,一家五口不过吃上一个多月。而在古代,一斤盐,却能让佃户们吃上半年甚至更多。
两天以后,三千斤盐就到了沈凌手上。
沈凌解决了盐铁的问题以后,就带着商队回返。
因为马车负重过多的原因,商队行走的比较慢。
那些有经验的盗匪一看便知车里装了重物,所以回返的路上,商队前前后后遇到了好几拨劫道的盗匪。
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沈凌觉得正好可以给那些新招收的家丁一个机会,让他们见见血。于是她就没有出手,而是吩咐那五个匪人指挥剩下的三十个青年迎敌。
五个匪人常年劫道,打斗的经验本就丰富,后来修习武功,原本不低的实力又上了一个台阶,收拾起那些盗匪来说轻而易举。有他们五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后面的三十人便有了勇气。
沈凌在旁冷眼看去,发现三十个家丁里有几人表现的特别勇猛,尤其是一个平素看着腼腆的年轻人,动起手来就像猛虎下山一样,看着又凶又猛,和平时判若两人。
经过一番激烈的打斗,有沈凌在一旁微动手脚,前来劫道的三十多个匪人几乎全军覆没,而己方只有十几人受了些轻伤,一个重伤都没有。
还不待众人缓过神,沈凌就命阿生将包袱里的伤药拿出来给那些受了轻伤的家丁们敷药,又发话因为成功击退劫匪,所以每人赏五两白银。那几个表现特别勇猛,杀敌最多的家丁,沈凌又另外叫到跟前,问了他们的姓名。
其中那个看着特别腼腆的年轻人原来叫杨五斤,被沈凌夸赞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接下来再遇到劫匪,仍旧是那些家丁和匪人在明面迎敌,沈凌在暗中出手相助。
她知道自己这么做将来可能会产生一些后患,但是却无法眼睁睁看着己方这边伤亡,毕竟这些人是她第一批招收的私军,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她的臂膀。
于是在沈凌相助下,三十五人有惊无险的将所有物资成功运回了别庄。
他们这一来一去花费了两个多月,等回到别庄这边时,已经是初冬时节了。
今年的秋收地里的粮食虽然收成还好,但是经过了义军的抢夺,佃户们的口粮就比往年少了一些。沈凌后面虽然招收了二百人,又给粮食又给银钱,但还是有些家庭过得很苦,秋天的时候还好些,有遍地的野菜和野果,等到初冬来了,日子就不大好过了,几乎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沈凌听了这些事以后,就吩咐路管事特地从库房里拿出几百斤粮食,拨给这些家里比较贫困的佃户。
本来佃户们吃不饱饭是常事,但是沈凌一心要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因此也就愿意出粮出钱收买一些人心,这样将来以后才能有更多的人投靠她,她的势力也能一点点壮大起来。
几百斤粮食虽然不多,分到十几户贫寒的佃户家里,也不过二十来斤粮食,但是却也能缓解一些这些佃户家里的紧张情况。沈凌后面又发话让这些贫寒的家庭选一个手脚伶俐的妇人或是女孩出来到别庄帮忙,每个月可以领到二十斤粮食。只比那些家丁少十斤粮食和一吊钱。
这个消息放出去以后,那些贫寒的家里都对沈凌这个庄主感激万分。
第 132 章()
沈凌招收这些帮工到庄里;也不纯粹是为了帮助她们渡过难关;而是庄子里确实需要增加一些帮手。
眼看初冬已至;而那两百个新招收的家丁身上的棉衣却还是旧年做的。沈凌有心要给他们每人发放两套冬装;这才想起来招收一些帮手到庄里。
那十几个妇人或女孩到得庄子里后;由秋荷出面考校她们一番;将其中会做针线的十来人挑出来送去了针线房;剩下的则分派到了厨房。
后面别庄又从其他佃户家里招收了十来个女红比较好的妇人,差不多凑齐了三十来人,就开始抓紧时间给那些家丁们缝制冬衣。
针线房忙着缝制冬衣时;商队从汉中运回来的那五千斤铁矿石也被铁匠们加紧时间制作大刀和枪头。
第一场雪降下的时候,沈凌坐在炭火旁,看着路管事呈上来的账簿。
这几个月;别庄招收家丁、帮工;又购置铁矿石、盐引,花费不少。而秋收收上来的粮食却又放着没动;因此这账面上只看到出没看到进;再这样下去;别庄历年来积攒的银钱没几个月就要用光了;因此路管事就有些着急了。
沈凌看完账簿就知道了路管事的意思;“将我从汉中兑换回来的金锭全部放到账上,应该还能撑上好几年。”
路管事不是不知道沈凌做这么些事也是为了别庄的安全;但两百个家丁的待遇会不会太好了一些,因此他试着委婉的提了一下自己的建议。
沈凌静静地听他说完;末了道:“前几天;我让你招纳一些读书人,可有人过来投奔?”
路管事微微一愣,不明白他们不是在说家丁的待遇吗,怎么忽然又提到此事了,不过他却不敢不回答沈凌的问题,“告示贴出去以后,虽有几个人前来投奔,但都是些来打秋风的,因此让我打发了。”
沈凌微微沉吟了一下,别庄的势力还是太弱,没有像样的秀才或举人过来投奔也很正常。
“别庄里还能匀出来多少粗粮?”
路管事越发纳闷了,但还是答道:“今年新收上来七百多石粗粮,这几个月已经用掉了一半,还剩下三百多石粮食。”
别庄里供给家丁和下人们的粮食都是粗粮居多,发给家丁们和帮工们的粮食也都是粗粮,所以粗粮是消耗最快的。
三百多石就是三千多斤,沈凌飞快的计算了一下,抬头时便道:“这些天,我听人说县城里涌来了不少逃荒的灾民。从明日起,你挑选十来个庄里的老人到县城里施粥十天,施粥的时候可以借机透露一下我们求贤若渴的心思。”沈凌所说的县城是距离别庄有一百多里的梅山县城,因地靠梅山而得名。沈凌现在所在的别庄就在梅山县的管辖地区,当此之时若是到城里施粥,一来可以落个好名声,二来也可以借机招纳一些人才。
路管事此来本是劝沈凌将家丁们的待遇放低一些的,哪想到沈凌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还打算施粥,这样一来,岂不是又要用掉一大笔粮食。
他有些着急的说道,“小姐,施粥的话一天少说也要用掉好几十斤粮食,这样一来,我们的粮食还能支撑到来年春天吗?”
沈凌道:“既是要出来施粥,那就大方一些,每天拿出六十斤糙米然后再加些豆类,务必将粥煮的稠一些。至于你说的粮食问题,我心里有数,再过几天等雪化了,我就命人回郡城运粮。那里有一个庄子,还存着不少粗粮。”
路管事听到沈凌说起郡城那边还有不少余粮,这才松了口气,只是仍对施粥一事不大赞同。
沈凌不待他提起反对意见,便找个由头将他打发下去了,心里不由暗叹,路管事忠心归忠心,但眼界却不够开阔。做别庄里的一个小管事还行,但是随着别庄人口增多,事务繁多,他就有些不大适合做这个总管了。
而大管家那里,年岁有些大,沈凌不忍心让他再奔波劳累。而阿生则太年轻一些,镇不住下面的人。所以现在沈凌现在迫切渴望能招纳一个忠心于她又有眼界和能力的人。
不过这样的人,恐怕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沈凌正在思考要不要来年春天的时候建几个学堂,培养一些真正忠心于自己的读书人,就见秋荷掀帘子走了进来。
秋荷先在门口跺了跺脚,跺去脚面上的积雪,这才跟沈凌说起那批冬衣的进度,“小姐,那些冬衣已经做好了二百多件,要不要先将那二百件冬衣发给家丁们?”
沈凌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这点小事你做主就好。”
秋荷又道:“按照针线房的进度,不出十天所有冬衣都会做好。那针线房新收上来的这些人是继续留在府里还是?”
沈凌分出心神想了想,“让她们继续留在府里,冬衣制好以后我还有任务分给她们。”正好可以趁着这段农闲时间,缝制一些皮甲,可以抵御敌人的刀砍箭射。没办法,铁矿石数量有限,也只能先紧着制作兵器,而铁铠就要往后放一放了。
经秋荷这么一提醒,沈凌才想起过几天等雪化了应该组织家丁们去梅山狩猎,猎回来一些皮毛可制皮甲的动物等。同时也可利用狩猎提高一下家丁们的战斗力。
两百个家丁在二十个匪人的训练下,已经粗通刀法和枪术,后面沈凌又特地命他们学习射箭。
因此积雪都化尽以后,在几个老猎人的带领下,两百个家丁打回来不少猎物。
只是那些猎物以小动物居多,皮毛可以制成皮甲的像是鹿熊等却很少。而且庄子里的皮匠说,制作皮甲的最好材料是牛皮,鹿皮和熊皮都不及牛皮柔韧。
自从沈凌为了准备去汉中花高价买了三十多匹马以后,她就有了利用空间的草场养殖马匹的念头。经过她的尝试,她发现空间养殖功能可以让马生长的速度加快一半,繁殖力也比较强大一些,一只母马一年可以生两胎,也就是两只小马。小马长到半年多就可以配种,如果再调整空间的时间,这个速度还能更快一些。
如今听了皮匠的话,沈凌养马的同时开始养牛。马还可以高价买到,而牛作为耕地的主力,只怕就是国家不禁止,也没几个农人舍得杀牛。所以为了牛皮,沈凌只能选择自己养殖。
沈凌当初是在修仙世界里获得养殖功能的,虽然也养过一些灵羊灵兔,但是多是养到能吃的时候就宰杀了,从来也没费过心思。后来结丹以后,几乎忘了空间的这个养殖功能。
再后来,她穿的世界里,身份不是郡主就是公主,不然就是千金闺秀,也根本想不起来养殖这回事。
直到现在,她为了别庄的将来考虑,才养起马和牛来。好在空间的草场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青草,一年四季都葱葱郁郁,养活一千匹马不成问题。
沈凌目前所需的马匹不多,因此空间内的马匹数量不多。反而是牛的数量比较多一些。
这些马和牛都是沈凌吩咐二十个匪人弄来的,有血誓在,沈凌完全不担心他们会说漏出去。
也是因为有血誓在,沈凌打算过些天让二十个匪人回郡城一趟,郡城那边的庄里有粮食是她胡诌的。真正有粮食的,是她的空间。但是为着掩人耳目,沈凌觉得有必要让他们走上这一趟,一来可以打听一下最近的时局,二来也可以将空间里一些用不到的物品换些银钱回来。
匪人们走后,路管事也带着庄子里的十来个人回来了。
他们按照沈凌的吩咐一共在梅山县城施粥十天,期间,倒是也有一些读书人听说别庄要招纳宾客有些意动,不过最后肯跟路管事回来的只有一人,是个落第的秀才,姓罗名景文。
沈凌原本还抱着几分希望,但是等见到人,和他谈不到几句就大失所望。首先罗景文一见到她,脸上就流露出几分轻视之色,明显是看不起女子。然后沈凌出了个题目让他写篇策论,他却支支吾吾,始终不肯动笔。
这样的人,沈凌自然不会让他留在庄里,几句话把他打发走了。
经此一事,沈凌未免有些失落,过后便觉得建学堂此事应该提上日程了。以她女子的身份,将来恐怕在这乱世招纳不到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谋士,既然这样还不如自己培养人才。
于是,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别庄里就又招了几百名青壮开始建学堂。学堂的位置选在别庄内,位于外院的最外围,方便那些佃户们的孩子外出。
学堂还未建好的时候,沈凌就放出话来,所有租种别庄田地的佃户们都可以把家里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们送到学堂。学堂不仅不收束修,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饭。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一半多的家庭愿意把自家孩子放到学堂读书,毕竟十岁以下的孩子干的农活有限吃的却不少,送去学堂还能省一顿饭。
第 133 章()
清晨的阳光照进学堂时;学堂里已经坐满了五岁到十岁的孩童。他们坐在结实的木凳上;抚摸着面前光滑的木桌;不时同周围的同伴小声说着什么。
杨秉文迈进学堂时;所有人不由停下了小声的议论。昨天晚上;差不多每个孩童都被家里的大人告诫了一番;要在学堂里好好听先生的话;要不然先生会拿戒尺打手心或是不给饭吃。
有赖于此,虽然杨秉文看上去比较年轻,说话声音也不大;但是孩童们还是对他表现出了十足的敬意。
本来沈凌是想要自己亲自培养那些孩童的,但是庄里的事务太多,每日听路管事的汇报就占去了太多时间;所以她便花高价从县城里请来了这么一个私塾先生。之所以选杨秉文;是他比其他人要开通一些,也能接受沈凌的一些想法。
比如;沈凌建议他可以把那些新入学的孩童根据年龄分为六组;然后分别教授他们不同的内容。还有教授的内容中可以少一些经书;多一些实用的算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这些杨秉文都同意了。
沈凌还怕他会阴奉阳违;明面上答应背地里却依照自己的风格行事;因此特地到窗外听了几天,发现杨秉文确实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照办的;方才放下了心。
她从学堂外面离开后,便信步出了别庄。
正值春光明媚;地里的野菜东一簇西一簇的都冒了出来。放眼望去;就见田野里每隔个十几米就有一人蹲在地上挖野菜。
距离秋收已经过去好几个月,这个时候就是家里比较宽绰一些的佃户也没有多少存粮了,因此家家都会派出一两个人来地里挖野菜,多少能缓解一下家里的口粮问题。
沈凌想到这里不由望向正在庄外操练的两百名家丁,他们正在二十个匪人的带领下练习刀枪棍棒。
在练兵打仗这一块,沈凌自问是门外汉,所以几乎不过问,也不贸然提出什么建议。只要他们带领二百名家丁好好练习武术即可。
如今这么一看,倒也似模似样。
沈凌看了几眼,心思就不由转到了别处。
去年冬天的时候,她借着匪人们去郡城的机会,将空间的时间流速调快了好几倍,原来的十几头小牛立时繁殖到了几十头。
匪人们回来的时候不仅带来了好几车马车,还有几十头死牛。牛皮当即被扒下来给了皮匠,而那些牛肉则被庄里的人吃了好久,剩下的则做了牛肉干。
几十头牛皮放到皮匠那里后,经过日夜赶工,如今已经将两百名家丁所需的皮甲全部制成,铁匠那里也已经打好了两百个枪头,武器和皮甲有了,也是时候带这两百个家丁出去见见血了。
在梅山深处驻扎的那些义军已经在山里安安静静待了一个冬天,如今佃户们都已经开始挖野菜,想必他们存储的粮食也快要吃光了。
沈凌觉得,如果她所料不差的话,只怕早则十天晚则半个月,那些义军就要下山来找他们要粮食了。
自己大可以赶在他们下山之前,与他们硬碰硬一场,摸摸他们的底子。
于是第二天清晨,两百名家丁正在进行早饭前的操练时,就见沈凌披着一件夹棉的斗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二十个匪人当即恭恭敬敬给她行礼,在他们的带动下,两百人一齐给沈凌行了一礼,“见过庄主。”
沈凌说声起,等众人都站直以后,方才缓缓开口道:“我夜里忽得一梦,梦见梅山深处的那些义军们突然过来袭击别庄,将庄里的粮食尽数抢光。”她说完这话,抬头看了一眼众人,发现众人在她说到粮食被抢光后神色有了微微的变化,方才继续道,“好在梦里有个老神仙指点了我两句,还教了我一个护身之法。”她说着话,轻轻一弹右手食指,就有一簇火苗飞快的被弹了出去,瞬间就将操练场中的一块大石包裹住,然后几个呼吸的功夫,那块大石就化为了一堆灰烬。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面前的大石不到几个呼吸的功夫就化为了灰烬,望向沈凌的目光写满了震惊与畏惧。
沈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满意的看着众人的神情,微微笑道:“有如此神技,你们觉得我们还用怕那群义军吗?”
“当然不怕。”匪人中的一个机灵鬼道,他们二十个人早已知道沈凌的本事,当沈凌露了这一手后,他们虽然吃惊但是因为早前有过一次经历,因此比那些家丁们少了一些惊异,很快就回过神,明白了沈凌的意思。
被那个机灵鬼一提醒,剩下的匪人们马上回过神,“庄主能在梦里获得老神仙的指点获此神技,一定是天佑我别庄。”
“对,天佑我别庄。”众人纷纷附和。
沈凌淡淡笑了笑,提醒众人道:“不过这件事,你们自己知道即可,千万不要告诉旁人。你们都是我亲自选拨出来的亲信,若不然,我也不会将这个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