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起连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自然,”予钧点头,“老誉国公慕容覃已经回江州,如今的誉国公慕容辽行事完全承袭了其父的沉稳之风,只专注于手中的实权与政务,并不太向外伸手。元德太子尚在的时候渭阳夫人是有过一些动作,不过现在是沉静下来。说到底,也是我与玄王爷已经要翻脸到了明面上,慕容家自然会选择隔岸观火。”

    明珠沉吟了几息,又续道:“至于青江的事情,当年的凶手应该是一半一半。我外祖父连英川有牵扯进淮阳的私开铁矿之事,我父亲原本那个时候就有意带着我和妹妹连同母亲回京看望祖父祖母,后来得知了铁矿之事,自然也不会完全坐视不理。连老爷子想除去我父亲,就默许了他庶出的子女带人在青江截杀我们。但是连景玥和连景琭的实力远没有这样强,尤其是我二舅父连景瑜也赶来支援,当时若没有赤霞派等其他外来力量的协助,我们一家并云江堂的众人绝对不会在青江死伤这样惨烈。”

    楼靖轻叹了一口气,神色越发凝重:“泰郡王当年在江淮和泉州公干的时间不算太长,若说当中有他的参与和指使,还不如看淮阳铁矿案子真正的利益相关。当初淮阳地方上胆大包天,将铁矿的事情私瞒不报,当然是有京中的授意。但是淮阳案发的时候是天裕三十七年,那时候国公府已经退出朝堂。若我所记得不错,当时京中所有的皇子都在拼命撇清,因为一旦牵涉其中,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大罪。而当时疑点相对比较重的,其实是已故的元德太子。元德太子那个时候身体还没有衰弱至此,但之前一年,也就是天裕三十六年,皇上曾经大病一场,朝中也是很动荡了一阵子的。总之那件事情之后元德太子的外家裴氏一族就有些不得意。但当时国公爷心里在怀疑的人,却另有其人。”楼靖说到此处,便顿了顿,似乎后面的话有些不好出口。

    予钧大概知道他的顾虑,便伸手去握住了明珠的手,又向楼靖道:“靖舅父,如今都是一家人,有话直说无妨。”

    楼靖见明珠目光澄澈而镇定,并没有太过激动或者急躁,与予钧相握的手也十分稳定,便微微颔首,继续解释:“当时国公爷所怀疑的人,第一,是渝州帅府的副帅,韶华郡君的父亲顾常焕。第二,是当时已经独立开府的渭阳夫人,慕容鸢。而第三个叫国公爷特别留意的,正是如今你们所在调查的泰郡王。”

    明珠的面色还算平静,但和予钧相握的手还是紧了紧。垂目沉默了几息,忽然又望向楼靖:“如果说当年淮阳铁矿案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是这几个人中的一个,那么母亲与玄亲王和离,英国公府退出朝堂,最大的得利者又是谁?”

第130章 番外 一() 
“用力!用力!”

    “娘子用力啊!”

    “怎么样了?”

    “娘子用力,用力啊!”

    无边无际的疼痛与黑暗蔓延,耳边回荡的,一直是李嬷嬷老练的引导,苏合焦急的催促,沉水迫切的询问,还有……还有隐约约,院子中男人沉着冷静的声音:“……她先到你府上,待宗正司打点好,你就上册……”

    她睁不开眼睛,只觉得身体不断地下坠,缓缓地,深深的。

    “哇……”婴儿响亮的啼哭终于响起,苏和惊喜交集:“娘子,娘子,是个小少爷!”

    李嬷嬷和沉水却淡定得多:“娘子辛苦了,先好好休息吧。主子明日来看您。”

    闭着眼睛,她说:“我要抱一抱他。”

    软软的,小小的身体。

    她轻轻地抱着,并没有睁开眼睛。

    侍女们进进出出端水盆,送参汤,清理狼藉,都将脚步和声气放到了最轻。

    苏合捂了自己的嘴,泪落无声。

    只有初生的稚子,无知无畏地响亮哭着。

    又片刻之后,她低低道:“苏合,抱出去给婧娘。”

    自始至终,她没有看他一眼,也没有落下眼泪。

    只是昏睡,昏睡,昏睡。如同数十年后的此刻,天裕四十七年的田猎大典,她昏迷着躺在千金一尺的锦绣宝榻上,掌金印行玉笺,位同副后。在普天下的女人里,没有比她的位分、尊荣更高的了。

    她不后悔。

    因为世间从无双全法。

    自从在南华猎场,少年睿王亲口说:“带她们母女回京,找最好的郎中医治。”她就知道,此生此身,终属君上。

    所以,当那温润如玉的君子低低问道:“我去求主子,好不好?”

    她摇头:“我是王爷的人。”

    当那俊秀文华的端王凄然问道:“你是为了他,是不是?你从来没有对我真心过,是不是?”

    她点头:“是,我是睿王的人。”

    从记事起,墨刃无光,血染连疆,夜战无形,杀人无音。她从父亲身上看到的,便是死士暗卫,以命事主。然而一切终不再相同,就是腹中的小小生命。

    她没有求睿王什么,只是辗转找了出身墨族暗卫一族的遗孀婧娘。她叫沉水去跟睿王禀报:“主子若许,这孩子交给婧娘,自此如滴水入海,永不相见。主子若不许,便不。”

    “娘娘,娘娘!”白芷的声音又温柔又急迫,“娘娘,娘娘!白翎姑娘,娘娘怎么还不醒转?”

    一个陌生的声音道:“娘娘许是倦的很。”

    倦得很,是的,倦的很。

    端茶倒水,梳头铺床,研墨,添香。她以最卑微的姿态在他身边服侍了五年。

    书房侍立,夜谈聆密,护卫,杀人。她以最信任的亲卫身份又在他身边服侍了五年。

    原以为,一生也就这样了。

    直到他要了她,却没有给她名分。他在榻上细细引导她,仿佛一切的亲密都是一门最精密的武功,她沉默温顺地学习着。

    然后,披上粉色妾侍的喜服,嫁入了端王府。

    猝不及防的,并不是这样的安排,而是端王眉梢眼角的温柔,音容笑貌的淳厚。

    她嬉笑怒骂地应对着,婉转缠绵地服侍着,仿佛活在端王府里的是另一个人,不是沈琳琅,不是墨璃,更不是什么金印玉宝,凤驭六宫的明玉莘。

    她有孕的时候,端王那样欢喜。

    她不得不夜夜都将那枚八角金钗握在掌心,时时提醒自己,你是谁?你是睿王的人,你是墨璃,你是沈琳琅。

    端王奉旨自裁的那天,她亲自去送了毒酒。

    端王说:“你这辈子给了他,下辈子给我,好不好?”

    她没有回答,就如同她此刻,听着睿帝低低地唤:“阿璃,阿璃。”她也没有回答。

    她只是倦的很。

    “贱人!”那是天裕三年罢?新宠得意的菱嫔真是美丽,她精致的面孔,婀娜的风姿,一直如同洁白而骄傲的天鹅。

    听着菱嫔一连串恶毒又鄙视的言语连珠而出,她却走了神。

    她并不生气。菱嫔出身高贵,容颜绝色,年纪又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视之高几乎只在裴皇后之下。

    若是在王府里,也是侧妃了,也是她名义上的主子了。

    入宫这样久,她还是常常觉得自己仍然是那个出入书房的女史,而非蘅馨殿的瑾贵人。

    “这是做什么?”身登大宝的睿帝面容依旧清俊非常,只气度多了十分的雍容与刚毅。

    她摇头:“回主子,没什么。”

    睿帝皱眉:“菱嫔说了什么?一字一句地说来。”

    她本能地复述:“菱嫔说,贱婢,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好名牌儿上的人物,做丫头时就爬主子的床,又跟不知道哪里的野男人怀了身子,还当自己清白清高的不得了。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本宫面前充大样。贱人。”

    她一字一句声情并茂地演出来,连语气音调几乎都一模一样。吓傻了哭晕了的菱嫔不知道,这是她多年刺探情报的习惯。若不将原本的语气还原,这消息说不定就失了真。

    随后的谕旨震动天下,出身宣恩侯府的嫡女菱嫔因为与明氏一族远房族女之争,睿帝下旨白绫绞杀,宣恩侯夫人教女无方,褫夺诰命,宣恩侯府目无宗室,降级夺爵。菱嫔身边近侍杖杀,杂役流放。

    她听着那谕旨,不欢喜也不震动,一切仿佛都跟她没有关系。

    睿帝夜夜留宿蘅馨殿,直到她再度怀了孕。

    “母妃,母妃。”玄亲王的声音中透了倦意。

    她不知道昏睡了多久,她不想醒,但儿子的声音……她不能这样一直不醒……

    温热的液体滴在脸上。

    她睁开眼睛,睿帝抱着襁褓里的婴儿说:“看,我们的儿子。”

    他哭了?

    她唇角似翘非翘:“孩子怎么样?主子——”

    他抓住她的手:“不许再这样叫。朕的名字是敏苍。”

    她闭了眼:“陛下。”

    “叫朕敏苍。”

    这一句话,竟然重复了三年。

    她终于叫:“敏苍。”

    那一刻,龙行天下的大盛仁睿皇帝,有孩子一样欢喜的笑容。

    曲曲折折至此处,她平静地继续前行。

    她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他,但她知道自己无法停止爱他。因为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将自己完全地交给他。

    君恩深重之下,自然有雨露也有雷霆。

    她一贯的回应便是温顺而沉默。

    人人都说,这样是无趣而不讨喜的。睿帝却好像着了迷,几十年如一日,将她放在掌心。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她其实并不知道,但她也不想知道,或者说觉得自己不必知道,她已经习惯无条件地信任他,无论他所给她指的路是刀山火海,还是金风玉露。

    被那个孩子看出了身份。

    她莫名觉得亲切。似乎,她是谁,这个答案,在兜转了数十载之后,重新又回到了原点。

    很特别的孩子,武功真的很好,那样从容又镇定,很轻的年纪,却有睥睨天下的气势。

    她不担心,也不忧虑。她知道,那孩子不会害她。

    有一瞬间,她想,倘若此刻身死,自己到底是谁呢?安享妃陵的自然是明氏瑾妃,衣冠随着端王下葬的是宜人沈氏。

    终于,瑾妃娘娘醒转了。

    太医院、翊卫营、晋王府、玄亲王府、乾康宫、处处都松了一口大气。虽然禁足的禁足,罚俸的罚俸,但性命都是保住了。名留青史的方式虽不甚多,但成为睿帝朝间第二道因瑾妃而大开杀戒的榜上之人终归代价大了些。

    整场风波中唯一落好的锦瑟宗姬明珠奉旨随驾侍疾,瑾妃唤其近前:“在百花谷里,为墨璃立一块牌位吧。”

第131章 楼靖起复() 
九月初五,睿帝的一道短短的旨意再次石破天惊,打破了京中充满流言蜚语的暗涌局面,将睿帝的心思从明朗的方向进一步推向落实的细节。

    旨意的内容很简单:着原泉州郞将楼靖,起复为从二品京策郞将,协理京策九门防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国公府楼家旧宅的大门虽然未开,内里已经开始有人活动。天行镖局护送着一趟又一趟的箱笼车队,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灰袍家丁青衣仆婢,京城暗夜之中曾经黯淡无光沉寂了十数年的英国公府之中,灯笼烛火正一点点地重新燃起点亮。

    对于文武百官而言,这可以算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玄亲王与长公子予钧不睦,天下皆知,但睿帝显然对于予钧的器重已经如此显明,随后要为他建立辅政的班底也是常情。

    京策军的人数原本是只有九千到一万,但随着羽林营编制的扩张,如今京策军也增加了五千左右的编制,整体的京城驻军包括翊卫司在内,总数已经达到了将近四万人。之前予钧统领羽林营整顿上下防务,只能说控制了大半个京城的兵力,但到了如今京策军交给了楼靖,而与谢仲耀直接相关的翊卫司锦衣令则在明珠手里。可以说整个京城的内外防务已经完完全全掌握在了长风居。文武百官,宗亲公卿虽然对此很是议论了一番,但随着京城兵力的毫无悬念,局势也就更加平稳。

    在这样的情况下,玄亲王的姿态远比重归朝堂的楼靖还要更加引人注目。所有人都想知道,此时此刻,大位在望的玄亲王到底是个什么感受?

    而玄亲王在睿帝这样的连番动作之后也终于沉下心来,并没有对于楼靖的重归与上任显现出过多的情绪,甚至还打发姚略去英国公府随众送了一份中规中矩的贺礼,随后并没有再向予钧多说什么,甚至顾王妃都以身体疲累病弱为由,免了明珠的请安。

    明珠自然是乐得不与顾王妃多见面,索性在忙碌的帮务与政务之间,多抽了一些时间去晋王府看望祖母。晋王妃吃了整整两个月郗老医正的汤药之后终于精神恢复了一些,但毕竟年迈体弱,也只不过是能多坐着说说话罢了。

    此时因着楼靖的起复,而且是到了京策军这样一个要紧的职位上,就是再迟钝的人也知道如今睿帝是在为予钧铺路,晋王妃居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握着明珠的手百感交集:“明珠啊,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只是以后的路,怕是也不那么好走。凡事多跟长公子商量着,千千万万要保重啊。”

    明珠抿唇一笑:“祖母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晋王妃点点头,又带着忧心神色问道:“那王妃呢?你侍奉的时候千万谨慎些。”

    从嫁进玄亲王府开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做过一天乖巧儿媳的明珠有些哭笑不得,大宴小宴几番交手到如今,其实顾王妃现在是从心里真不愿意见到她。只是这话说起来便长了,明珠也不想让晋王妃太忧心,便随口含糊过去:“知道了。”

    正说着,韶华郡君亲自送了汤药过来:“祖母,吃药了。”

    姜嬷嬷忙上前接了,跟黄芪一起服侍晋王妃吃药,韶华便坐下与明珠叙话:“三姐姐,你近来可好?”

    明珠微笑回应了几句,但心里多少有些复杂。按着前一次与楼靖和予钧的讨论,当年有关淮阳铁矿的案子,楼珩也是怀疑过顾家人的。虽然明珠自从入京以来,最好的朋友就是韶华,但青江之事实在太重大,因而此刻笑容就有些微妙。

    韶华倒没什么感觉,还是很高兴看见明珠,毕竟回京之后明珠越发忙碌,国孝之中又不便太多走动,二人也是许久没见了。

    “你如今在晋王府可还适应?”明珠见韶华是真心欢喜,心里也是微微一软,温言关怀。

    韶华郡君微笑道:“一切都好,世子夫人待我很宽和,我们跟兄弟妯娌也都很和睦。”

    明珠知道韶华是个极为讨喜的性子,想来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那父母都还好吗?”

    韶华神情轻松:“也都挺好的。我母亲如今气也平了,而且听说南夷国内的局势也平定下来了。或许过些日子,我也会进宫去给皇后娘娘请安。若是母亲真的很想回南夷,还是能想想办法。至于我父亲,”韶华顿一顿,丽色无双的面庞上多少还是带了些黯然,“听说秦姨娘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很出息,如今西南也安定,父亲可能就安心教养我的弟弟妹妹罢。”

    南瀛郡主作为顾常焕的正妻只有韶华郡君这一个女儿,那其他的弟弟妹妹自然就是贵妾所生的庶出子女。韶华自小就在京中,跟父亲相处的时间很短,想来内心也是希望得到父亲关爱的。

    明珠拍了拍韶华的手背:“你还是宽些心罢。有些管不了的事情就不要管了,人说出嫁从夫,你以后就做个欢欢喜喜的明三夫人就好。”

    一提到明重山,韶华的笑容立刻甜蜜起来:“嗯,三哥待我很好。”

    这时晋王妃吃了药,便有些困倦,明珠心里惦记着长风居的种种内外事务,也不便久留,又跟韶华说了几句话,便直接告辞而去了。

    九月十九,万众瞩目、翘首以待许久的旨意终于自中书省昭告天下。玄亲王身为中宫嫡子,身份贵重,正式册立为储君,赐号玄康。顾王妃为太子妃,如今的玄亲王府正式升级为太子邸。

    此刻仍在东宫的元德太子妃妾女眷,则将在元德太子的百日丧期结束之后也迁出东宫,移到承晖园养老。元德太子妃文氏封为怀惠夫人,俸禄与亲王妃相当。

    而同一日的另一道旨意,则是直接在朝堂上当场宣读,立予钧为皇太孙,册明珠为太孙妃。待怀惠夫人并元德太子女眷迁至承晖园,太孙夫妇便迁入东宫。

    这道旨意一出,已经隐忍了数日的玄亲王几乎要当场气晕过去。睿帝重视予钧,扶持太孙,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虽然不多,却也是有的。但似他这样太子在宫外开府,太孙入主东宫的例子,却几乎是破天荒的头一遭了。

    但他到底还有理智,也刚刚接到了册立储君的圣旨,因而虽然瞬间气的发昏,到底还是撑住了没有太多的反应。当日散朝回府,太子玉邸的牌匾几乎是跟太医同时到的府里。消息传出,朝臣们反应各异。

    有人赞成,认为皇上如今年迈,又格外看重太孙,那么叫太孙夫妇直接到东宫也没有什么不好。反正将来帝位传承,玄康太子登基之后,太孙也要升级为太子,届时还是要入主东宫的。

    也有人觉得睿帝如此安排有失妥当,玄康太子毕竟是太孙的父亲,即便皇上看重太孙过于玄康太子,到底父父子子,尊卑有别。如今太子玉邸在宫外,太孙却要早一步入主东宫,岂不是有失伦理纲常。

    但更多的朝臣还是选择隔岸观火。睿帝此举固然有不妥之处,然而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普天之下人人皆知玄康太子与太孙之间关系紧张,睿帝这样安排还是护着太孙。而且从如今京城的兵权和格局来看,睿帝虽然年过古稀,但治国理政的铁腕强权竟然犹胜壮年之时。再说白一些,睿帝决意要扶持予钧,自然就要做到万无一失。他是一言九鼎的天子,任何一道谕令都不容质疑。

    对此,予钧和明珠多少是有些意外。

    太孙的名分,已经呼之欲出,人人心里都有个数。但是玄康太子府邸在宫外,太孙却直接入主东宫,就连予钧和明珠自己也没有想到。就如同去年的那道赐婚旨意,无论妥当与否,都是睿帝的金口玉言,天恩厚赐,只能承受。而从此时起到东宫交接的这十几日时间,大概就是予钧和明珠在长风居的最后一段时间,也是府中上下最尴尬的时间。

第132章 名位初定() 
两位太医在太子邸会诊了半日,最终回报的结果是太子过于操劳,以致肝气郁结,气血不调,还需要静养为好。玄康太子吃了两碗药,又与姚略等幕僚属官计议了几回之后,终于重又平静下来,将府中众子皆唤至正堂:“皇上恩旨既下,以后予钧与明珠便不只是你们的长兄长嫂,君臣之分,尊卑有别,需得放在心上。”

    予钧和明珠坐在仅次于玄康太子的座位上,脸上神色都很平静,同时心里也在各自戒备。

    先前的玄康太子虽然过于暴躁,行事也并不是非常公道,但有一宗好处,便是将心中的惊怒急切都流于表面。如今这样谨慎沉稳起来,也就是静下来在预备后着,自然也会更难应对些。

    众人皆躬身应了,予锋按着排行的齿序站在三公子予锟后面,低头不语之间,倒也看不出什么异样神色。在后方的六公子予锐和宜华郡主脸上倒是有些不情不愿,跟最末一位,看着便欢欢喜喜的七公子予镌对比鲜明的很。

    太子妃待玄康太子说完,也象征性地补充了几句后宅和睦,恭敬孝悌的叮嘱,又向明珠道:“以后太孙妃常在宫中,皇后娘娘那厢的尽孝,也就有劳多费心了。”

    明珠欠身应了:“是。这也是我们的本分。”

    玄康太子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一场会面便这样平平静静地散了。

    再回长风居,府内府外的礼物便像流水一样开始送进来,而予钧和明珠身边的人手也开始进一步调整调动,以应对将来的格局变化。

    首先寒天、韩萃等人会从原先的羽林营身份转入翊卫司,不编入皇城巡防,而是作为东宫卫队。侍女当中澄月已经和燕衡定亲在即,而墨音也在北墨早有亲事,二人会在明珠和予钧离开长风居之后转到碧水别院去各自备嫁,不入皇城。而白翎与染香直接录入尚务司为东宫女官之外,又从再次一等的侍女之中精选了年纪尚小,但稳妥出挑的青鱼和采绿,补上为明珠到东宫之后的近身侍女。

    人员与职任交接之际,明珠倒更放手些,除了继续与予钧和楼靖商议政务之外,甚至还多了些时间与心思去亲手做了些汤羹吃食。至于那些陆陆续续送进长风居的帖子和礼物,就完全丢给白翎等人去操心。先前这样的事务都是墨音先经手第一次,然后才交给白翎整理第二次,最后将顶顶要紧的送到明珠跟前。

    如今因为加上了青鱼和采绿,墨音与澄月一厢忙着教导和交接,但在做事的时候也确实得了帮手。虽然事情比平时要繁杂些,倒还保持着惯常的有条不紊。

    楼靖冷眼看了几日,也不由赞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连云主人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