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家制造-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抱歉突然打扰,我是莱江理工学院的副教授张继明,这是我的助教小周,学校司机老陈。”斯文男人介绍道:“我们这次过来是想拜访贵校的季椽同志。”

    “季椽?!”

    “怎么,他不方便吗?”

    “呃……他正在上课……”

    张继明抬腕看看手表,道:“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他下课。”

    “不不不,不用不用。”校长赶紧摆手:“我这就让人去叫他,三位同志请到我办公室稍等。”

    张继明道:“我们不急,可以先等他上完课。”

    “没事没事,几位同志请,请。”

    将几位大学来的同志请到校长办公室,何校长立即吩咐一位老师去叫季椽来,又返回来给他们倒水。

    “各位是大学老师,不知找季椽有什么事呢?”

    这事没什么好隐瞒的,张继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杂志,翻开第一页。

    “这篇文章作者标注的是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就是你们学校吧?”

    原来是为那篇文章来的,何校长乐呵呵点头:“没错,这是我们学校学生组成的。”

    张继明趁机问:“请问小组的负责人是季椽同志吗?”

    何校长点头:“没错,这是季椽自己组织的学习小组。当然,学校也给予了一定帮助。”

    他还不忘夸一下学校。

    张继明点头,确认没错。

    这篇论文一看就出自学生之手,但很显然背后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指导老师。不仅教学生写的论文优秀,重要的是他教给学生的实验,技术含量之高且不提,重要的是他能将复杂的科学实验转化为简略而实用的手工课,增加了科学课程在学生中的普及率。

    这种教学过程没有经过上百次实验是做不到的,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大家都肯定这是一位很有教育经验的学者。

    “请问季椽同志现在上什么课?”

    “啊?”何校长赶紧去看墙上的课程表:“哦,季椽在上历史课。”

    “历史?!”张继明瞪大眼:“季椽上历史课?!”

    “是啊。”

    课程表上写着呢!

    砰的一声,张继明双手撑在桌上,身子前倾,似乎极为愤怒:“你怎么能让他上历史课?!”

    何校长搞不懂他为什么生气:“这……怎么就不能上历史课了?这可是国家规定的课程!”

    “你、你……”张继明指向桌上的《科学青年报》:“你看过上面的内容吗?你看不懂吗?季椽应该上的是数学或物理课!”

    何校长实在不明白他在气什么:“是啊,数学和物理课也上啊!”

    “你……!!”张继明这次直接指向他:“你这是压迫,我要去教育局投诉你!”

第54章 鸡同鸭讲() 
这纯粹是由于信息不对等引起的误会。

    莱江理工学院在全国排不上号,但在本地是间不错的大学。学校各方面都还好,唯独有些缺老师。

    理工专业的老师相对难找,不说混乱期间耽误的那几年,现在有水平的理工人才基本都进了专门的单位,要么就选择更好的大学教书。虽然上面也分配了一些理工科的老师过来,但这些老师也只是大学毕业生,根本教不起同等级的大学生。

    学校正商议从哪调些有经验的老师来,在这种情况下,张继明看到了《青年科学报》上的那篇文章。

    除了看到文章价值外,他们还看到了文章背后必有一名优秀的学者存在。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红星中学是哪个学校,还特意向《青年科学报》的编辑打听,才知道原来在莱江市的下辖镇还有个叫红星中学的乡村中学。这种学校不知怎的居然组了个科学学习小组,还弄出了一篇小论文。季椽虽然用的学习小组名义投稿,但寄件人写着他的名字,《青年科学报》的编辑部以为这是指导老师的名字,很显然莱江理工学院也这么认为——这是一位流落在乡村的理工学者。

    虽然从某方面来说,这么理解也没错。

    所以这次前来,张继明是有意想邀请季椽到莱江理工大学教书的。

    因为早年混乱的原因,老师们重返课堂后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现在的教育知识基本还是延续十多年前的那套,不敢提跟上国际水平,甚至都落后于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毕竟老师们都脱离社会十多年了。

    也因此季椽所指导的这篇机器人论文就极为瞩目。

    现在除了专门研究理工的人,很多人对机器人的了解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有的人还以为机器人仍属于幻想科技,根本不知道国外早就在研发机器人,并且正在将机器人转为实用。

    《机器人的简单智能》这篇论文,不敢说比得上国际科技水平,但绝对走在时代前沿。这么有水平的学者,留在一间乡村中学简直明珠蒙尘,怎么的也应该到大学当老师才对。

    等到和校长交谈,听他说季椽居然在上历史课,张继明便愤怒了。

    一个理工老师居然被安排教历史,这学校究竟有多埋没人才?再听到他连数学和物理都要教,张继明更愤怒。

    “你这是压迫,我要去教育局投诉你!”

    鸡同鸭讲,两人对季椽的认知不在一个频道,何校长完全搞不懂张继明在气什么,居然还被扣上压迫的大帽子,还要去教育局投诉他?

    这人什么意思?

    “这怎么是压迫?”何校长沉下脸:“这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你有意见你找国家去,多上几门课怎么就成压迫了?难道不学无术好啊,不上学好啊?你不上学你怎么当的老师?还大学教授呢,你不是骗子吧?证件拿来,不然我叫派出所抓你!”

    季椽原本正在上课,突然有位老师出现在门口,任课老师与他说了几句,转头叫季椽:“季椽,出来,有人找你。”

    季椽疑惑的出门,就见那名老师道:“季椽,校长叫你去办公室找他。”因李书兰的关系,他好心多提了一句:“好像是开轿车来的那几位客人要见你。”

    “谢谢老师。”

    季椽来到校长办公室,就见有几位老师凑在门缝和窗边看热闹,他走近了,居然听到里边传来争吵声。

    “这……里边怎么了……?”

    不是有客人来拜访吗?

    “季椽你来得正好。”一名老师忙对着办公室叫:“校长,季椽来了。”

    争吵声戛然而止。

    又小声叮嘱季椽:“小心点,好像是为你吵起来的,我们在门口,有事就叫老师。”

    “谢谢老师……”

    张继明早年受过压迫,所以非常厌恶打压知识份子的行为,他以为季椽在这学校必定受到校长的压迫,于是为他愤愤不平。何校长则怀疑这些人根本不是大学教授,说不定是骗子。两人虽然鸡同鸭讲,居然还能吵得不可开交。

    听到季椽来了两人才停下,张继明气呼呼道:“我今天一定要带季椽走!”

    不能让一名学者在这种地方受压迫。

    “呸!”何校长跟只护崽的母鸡似的,完全丢掉斯文:“当着我的面还想骗我的学生,告诉你出了这办公室我就叫民警,你们别想走了!”

    可喜可贺,两人吵了小半天,终于有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张继明惊愕:“什么学生……”

    同时一名白白嫩嫩的学生敲门进来,规规矩矩的叫:“校长,您找我?”

    他看起来完全是个小学生,校服穿在他身上空空落落像套着个大麻袋。脸长得不知该说可爱还是好看,总之很耐看,瞧着很乖的模样。双眼有神,不怕生不怯场,看着他们的目光很平静,只是带着微微疑惑打量一眼,然后对他点头微笑。

    这是一个聪明稳重的孩子。

    张继明打量季椽的时候,脑中还在想何校长刚才的话。

    他说季椽是他的学生,外边说季椽来了,于是这名学生进来……所以说……

    “你是季椽?!”

    季椽点头:“您好,我是季椽,请问您是……?”

    很显然这些人是来找他的。

    “季椽过来。”何校长把季椽叫到身边,瞪着张继明:“好了,季椽来了,现在把你们的证件拿出来我检查。”

    张继明不理他,只盯着季椽:“你是写那篇机器人论文的季椽?”

    “如果是《机器人的简单智能》那篇论文的话,实验是我主导,但论文是另一位同学写的。”季椽道:“需要我叫他来吗?”

    “不用。”张继明脱下眼镜,揉揉眉心。他一直以为季椽是指导老师,没想到他只是个学生,搞半天是他误会何校长了。于是他先向何校长道歉:“很抱歉何校长,我们以为季椽是贵校的老师因此才误会。小周,把我们的证件拿出来。”

    他把证件给何校长过目后,才继续道:“我们这次过来,原本是想专门拜访季椽同志的,没想到……是位小同学……”

    何校长检查过证件后,脸色稍霁:“是误会就好,希望张同志以后不要没问清楚就瞎投诉。那么,你们找季椽有什么事?”

    张继明当然不能再提招聘季椽的事,他此时还庆幸自己先跟何校长吵了一架没来得及说,不然学校的脸就丢大了。但还是忍不住问:“季椽同学,请问你们学习小组的指导老师是?”

    季椽摇头:“没有指导老师,都是我们自己瞎钻研的。”

    张继明不信,他看向何校长:“不可能吧,学校没安排指导老师?”

    何校长证实:“写那篇论文的时候确实没有,就算想,我们学校也没有会研究机器人的老师,全是这些学生自己琢磨的。”他拍拍季椽的肩,炫耀道:“顺便说一声,季椽同学今年只有11岁,是从小学一年级跳级考上来的,成绩全区第一名。”

    对大部份人来说,天才能干什么都不奇怪。至少校长就不觉得奇怪,和其他学生一样还能叫天才吗?

    “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绩……”跟小学生比考试成绩,季椽可不觉得骄傲,反而感到羞耻,比小学生厉害有什么好炫耀的。怕何校长再过度夸奖,季椽忙问张继明:“不知叔叔找我有什么事呢?”

    张继明张口,突然问:“机器人的神经中枢是什么?”

    “控制器。”

    “机器人的运动学正采用哪种公式?”

    “d…h法,采用4x4齐次变换矩阵来描述两个相邻刚体杆件的空间关系,把正问题简化为寻求等价的4x4齐次变换矩阵……”

    张继明问了几个问题,不算太深奥,因为他自己也没有深奥的知识可问,因此季椽都能回答上来。

    张继明已经相信季椽是那篇论文的指导老师,因为他显然对智能机器人这方面颇有研究。末了他忍不住问:“你明明还是个学生,怎么会懂那么多呢?”

    季椽笑笑,拿出老一套借口:“我以前是被农场的叔叔和爷爷们带大的,他们教了我很多。而且我也自学了很多关于电工电子,机械物理方面的书籍,加上我有一群动手能力很强的学习伙伴。”

    “是吗……你们都很优秀……”张继明即欣慰又失落。

    季椽要是高中生的话,他立马能作主将季椽免试特招进大学,奈何季椽只是初中生,等到高中时,估计也轮不到他们特招了。但他又欣慰于季椽的优秀,如果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是这种状态的话,他们就不用发愁国家的未来了。

    最后他也没说明自己的来意,只是与季椽交流了一些物理机械上的心得,因为他并非专门研究机器人的学者,没有太多能说得上的话题。只表示看了那篇论文后特意前来拜访,随后便走了。

    季椽和何校长将他们送出门,站在校门口看着那辆波罗乃兹远去,相视对望,眼中都充满疑惑。

    他们是来干嘛的?

    还以为机器人论文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季椽继续拉着宋冀宁进行电子增强器的研究。

    谁知镇政府突然往学校送来一份文件。

    “季椽,有你的传真。”

第55章 各种事() 
滨江镇的邮局虽然工作效率缓慢,但该有的都有。

    比如电报。

    但电报每个字0。13元,除非真有什么天大的急事,否则大家宁愿慢慢寄信。

    季椽甚至都不知道邮局有电报,乍听到电报两个字的时候还愣了愣。

    这份电报不是邮局送来的,是镇政府的办事员。

    电报先发给镇政府,最后才转交给季椽的。

    电报容易很简单,主要写给镇政府:

    转交:

    红星中学季椽。

    借单位电话,回电:

    ——陆瑞

    陆瑞是农场的爷爷,季椽不太清楚他的职位,只听说是负责外交事务工作。

    自从他们走后,季椽平均每月写一封信给他们,写一写家里发生的各种事,上中学的事自然也告诉他们了。爷爷们并不经常回信,只偶尔写一封,并捎寄城里的零食给他。

    季椽没想到会收到陆瑞爷爷的电报。

    那名送电报来的办事员催促季椽:“电报上的意思是让你借单位电话回电,快走吧!”

    两人一起进入镇政府办公楼,对方没敢让季椽乱碰全镇唯一的一部电话,先自己拔通号后,语气谦恭的说道:“您好,这里是滨江镇政府……是,是……季椽……是……已经来了……”

    随后他把电话给季椽,看看自己的手,颇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季椽接过电话,就听到陆瑞爷爷熟悉的声音:“是缘缘吗?”

    “是我,陆爷爷。”季椽笑着回答:“您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

    “好好,都好,爷爷过年寄给你的巧克力收到了吗?”

    “收到了,很好吃,我分给勇哥了,他让我谢谢爷爷。”

    “喜欢就好,我下次再寄给你。”

    季椽抬头,见办公室里好几个人都竖着耳朵听他们的对话,赶紧转回正事:“爷爷找我有什么事吗?”

    “哦,对,我想问问,我在《青年科学报》上看到一篇红星中学的文章,是你写的吗?”

    又是为了《机器人的简单智能》那篇文章来的?

    季椽惊讶,虽然那篇文章挺优秀,也不至于让那么多人过问吧?

    “爷爷怎么知道是我写的?”

    “哈哈,你出生前我就在滨江镇了,红星中学什么水平我还不知道吗?你一读红星中学就出了这篇论文,我当然怀疑是你啦!”陆瑞笑了几声,突然问:“是那位教你的叔叔回来了吗?”

    季椽以前做金属探测器时,谎称是一位叔叔教的他。因为农场年青一辈都离开了,他们也不确定是谁,倒都记住了有这么一位似乎挺本事的年轻人。乍见到“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时,与其说猜到季椽,不如说陆瑞直接认定是那名年轻人回来了——虽然这么理解也没错,因为这名年轻人(季椽)一直都在。

    “没有。”季椽道:“这是我和小宋哥,勇哥他们一起研究的。”

    “真的?”陆瑞并不怀疑季椽的话,只是道:“缘缘真的想不起教你的那位叔叔是谁了吗?”

    本来陆瑞只是有一些想法,听到季椽自己研究出机器人后,他的想法更热切了。

    如果有一个人,只是教了个孩子(傻子)一段时间,那孩子就能以此为基础研究出智能机器人。那么教导孩子的人,水平该有多出色?

    “对不起爷爷,我真的想不起来。”

    “唉……怎么这样……”

    陆瑞叹气。可惜当年农场来去的人太多,不少人都好心照顾过傻子时期的季椽,在那么多各奔南北的人中,没有确切名字是不可能找出来的。

    本来他们也没打算找对方,以对方的学识,在哪应该都没问题,不需要他们操心。但他现在恰好非常需要这么一个人,偏偏季椽想不起那人是谁。

    “爷爷,你们找叔叔有什么事吗?有没有我能帮忙的地方?”

    “你等等,我想想……”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季椽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陆瑞突然问:“缘缘,像论文里写的那种机器人,你们还能做得更好吗?”

    “可以的,只要工具和元件跟得上。”

    “嗯……你……”陆瑞想了想,道:“除了你外,学习小组还有多少人,几岁?”

    因他问得认真,季椽也回答得仔细:“主要人员只有我和宋冀宁,16岁,其他人也都是15,16岁左右,总共不到十个人。但他们只是打下手,还不太懂机器人的技术。爷爷是想要我们做什么呢?”

    “你问一下旁边的人,有没有三天前的《南方早报》。”

    季椽问了旁边的办事员,拿到了一份《南方早报》,依陆瑞指示,翻到科技版。

    这期的内容讲述的是扶桑国的一些集团来华考察和投资的事,并强调安川科技带来了一种全电气化工业用机器人。此机器人是安川科技刚刚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外形类似人的胳膊,但只有三个手指。它可以根据指示,准确的握住水杯,并稳稳的提起,再稳稳的倒水——简单的说它就只会这三个步骤。

    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早几年机器人都还属于“概念机”的形式,人们都知道它一定有用,但尚未研究出如果将机器人带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安川科技这项成果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文章大篇幅报道了这款机器人的优秀,并预言未来是全自动工业化的时代,也是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时代。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写的没什么错误,季椽不明白陆瑞让他看什么。

    “爷爷,我看完了。”

    “我看了你们的文章,据说你们做的也是智能机器人,和安川科技的比怎么样?”陆瑞问。

    “没有见过实物,我无法确实它的技术含量。但如果给我足够好的元件和工具,我应该能做得比它好。”虽然不曾专业研究机器人,但不和几十年后的技术比的话,季椽对自己与这时代的水平还是有自信的。

    “好,好,我让你看看它的实物吧!你准备一下,我过几天安排人来接你。”

    季椽不明白陆爷爷到底想找他干什么,因为看到扶桑的技术好,想让他也模仿着造一个?

    跟办事员借走报纸,季椽拿回家翻来覆去的看也没看出什么门道,这篇报纸并没有太多关于机器人技术的描写,看描述这只机器胳膊也就只会一些简单动作。为了确定自己的理解无误,季椽还特意让季建国帮参考。

    季建国对机器人不了解,看完报道后倒是露出惊讶的模样:“扶桑国的技术那么厉害了吗,这只机器胳膊居然能像人一样握住水杯,还会倒水!”

    季椽又拿到学校给季勇他们看,季勇等人也是一脸惊叹:“哇,太厉害了,现在只有一只胳膊,以后是不是能制造一个人?”

    这大约就是普通人对“机器人”的概念了。

    惊讶,好奇,但不会考虑它的运转核心,以及它在国际上所代表的技术水平。

    宋冀宁也拿来看了看,不解:“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昨天我和农场的陆爷爷通了电话……”

    季椽向宋冀宁讲述昨天发生的事,不解道:“我只是不明白陆爷爷想让我干什么。”

    也许他本来是想找到那位季椽虚构的叔叔,但因为没能找到,只好退而求其次让季椽试试看——只是具体不知他想干什么。

    宋冀宁想了想,说:“我倒觉得那位陆爷爷可能也没考虑好,毕竟他原本想找的人不是你。总之既然他说会安排人来接你,你到时过去看看好了。”他顿了顿,问季椽:“一个人没问题吧?”

    “放心,没问题。”

    三天后,一辆黑色拉达尼瓦小车再次穿越小镇来到红星中学门前。

    这次门卫镇定多了,他按照校道:“同志,进门请出示证件。”

    开车的司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证件,门卫看到上边的国徽,赶紧还给他:“同志,请进请进。”

    又是校长接待,又是来找季椽的,对方连办公室都不进,靠在门边等着,待季椽出来,他上下打量季椽一眼,眼底透出失望,但面上仍旧有礼的笑着说:“小同学,我是奉陆局长的吩咐来接你的,快上车吧!”

    季椽有礼道谢:“麻烦叔叔了。”

    他正准备上车,司机又道:“对了,陆局长说如果你有玩得好的同学,也可以一起带他们过去。”

    知道是和机器人有关的事,季椽身边能帮得上忙的只有宋冀宁,于是他便只叫了宋冀宁。尽管季勇等小伙伴好像也很想去玩,但季椽知道这次不是玩乐,没有带上他们。

    三人乘坐的这辆拉达尼瓦小车是苏联的越野车,车身高大宽敞,虽然没有后世的越野车舒适,但两个小孩在后座的空间也足够了。

    宋冀宁没有坐过小车,好奇的趴在窗边看了十几分钟,转回头见季椽靠在座位上,半眯着眼打瞌睡。碰上崎岖的路面,车子晃动,季椽的脑袋就跟着在车窗上磕一下。他就哼哼叫一声,捂住额头,没一会又眯着眼睡过去。

    宋冀宁无奈,把季椽抱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