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家制造-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季椽被亲得身上发疼,小宋哥太用力了。
“小宋哥,轻一点,我疼……呃……”
挣扎的时候,脚碰到了不得了的东西。不久前才刚刚发泄过的东西,此时又硬挺挺站起来了。
“缘缘,缘缘,我爱你,我爱你……”宋冀宁激动得语无伦次,他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把这句话说出口,不能早点理解季椽的心意,早点听到他说出这句感人至深的话。
他只能扑倒季椽,用亲吻,用爱抚,用更热烈的行为来传达自己的感情。
“等等小宋哥,不能再做了,我刚才已经射了三次……啊……”
…………
…………
…………
…………
…………
第二天,季椽因病卧床不起。
第182章 研究中止()
虽然终于两情相悦,但能腻歪的时间很少; 不提无所不在的窃听监控; 日夜颠倒的研究也忙得没时间你侬我侬,他们有时候工作都需要穿上防辐射服; 别说来个眉目传情,连对方的模样都看不清。
勤勤恳恳忙碌半年后,虚阴极震荡器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单电荷层问题解决,接下来只要突破同轴谐震的难题; 就完成差不多了。在这场研究中季椽和宋冀宁进步飞快; 季椽学到了前世没有接触过的各种高深知识,宋冀宁更如海绵一般; 什么知识都拼命吸收着。
由于两人别无二心的专注研究; 整个研究院都对他们放弃戒备,科学家们早就将他们视为本国研究员看待; 连克格勃似乎都放松了警惕; 只把他们当醉心研究的科学家看待; 监控也没那么紧了,季椽有时候毁坏房里的窃听设备,发现过了几天才会更换新的。
在研究院中没有详细的日历给他们; 就算有季椽也不敢信。但他自己会记,算算现在的时间,立陶宛宣布独/立已经一年有余,历史上苏联因为内政糜烂等各种原因; 拖了一年才出兵收复立陶宛,大概就是这时候了。可能重要军力都被抽调走,没人再死盯他们这些埋头研究的科研人员。
宋冀宁也发现了这情况,不知他怎么做到的,向外界传递了自己和季椽平安的消息,以及他们目前所参与的研究项目。
一个多月后宋冀宁在午餐黑面包里收到情报部的回复,表示已确认他们所在地点,望忍耐,一定会想办法救他们回国。
这时候还没人预料到后期苏联的解体,所以情报部门想的是如何单纯将两名能研究出核武的科学家救回国罢了。
又过了一阵,消息渐渐传递得多了,季椽两人也开始知道外部的情报。和历史上一样,苏联没能收复立陶宛,还暴发了流血事件,士兵在民意激愤下逐渐变得消极。
苏联开始混乱了,尽管研究院里没有受到冲击,但渐渐糟糕的饮食和不时停断的研究资金,材料等,无一不在说明上头的处境艰难。
另一方面就是外围监督开始混乱,克格勃已经不知影踪,消息的传递变得不再那么战战兢兢,最初是一个月才能得到回复,后来变成了两周一次,到现在竟是两三天就能收到回复。
季椽有些担心被发现,示意宋冀宁收敛些,谁知宋冀宁却说:“消息是士兵主动帮传递的,他们能借此拿到好处费,不只帮我,我发现还有很多人开始和欧美方面传递消息。”
又过一阵,研究院接到上面通知,不重要的小项目全部被中止,研究人员就地解散,只留重大项目部门。大家都一脸懵,不知原因,也不知“就地解散”后该去哪里。
然而上头发布的就是这样冷酷的命令,很多科研人员都是被从原单位调过来的,也不知突然之间是否能回去,而且他们的研究也才进行了一半,此时还有不少人心系研究,茫然若失。
这事本来身为外人的季级和宋冀宁无权参与,但他们不忍研究员们流失,于是向研究院负责人西尔多博士恳求再缓几天,看看上面是否有别的安排。
不只他们,其他研究员也如此要求,于是西尔多博士顺应众意,仍旧将众多科研人员留下。
在此期间,宋冀宁紧急联络情报部,让他们准备截人。
情报部有些惊讶,收买研究资料还好说,截人就难了,好端端的谁愿意去别人国家,强劫也没意义,至少目前这批人没有让他们劫持的价值。
宋冀宁给出了“通过内部情报分析,我们怀疑苏联有解体的可能性”的回复。
这是基于季椽给予的说法,加上他自己通过内部各方面情报分析得出的结论,激进派与保守派争斗激烈,联盟内民意沸腾,连士兵都消极糜烂,所有国家都在关注苏联的走向。
或许猜到的不只季椽和宋冀宁,但这时候,包括美帝都不敢相信苏联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会轰然倒下。
面对宋冀宁的断言,有人摇头,也有人沉思。因他们两人目前“核武科学家”的特殊身份,负责救他们回国的情报部门长官职位很高,知道的更多,考虑过后,问参谋们:“以这所研究院为例,如果苏联各研究院都是这种情况,你们觉得会有多少科学家工程师无处可去?”
“高级工程师不好说,低级的工程师至少得有几千上万个了吧?”
“如果假设苏联……解体的话,有没有可能把这些工程师招到我国?”
“有,那就容易了,当然,前提是苏联得解体,但不可能吧?”
“是啊……”负责人看向墙上的苏联地图:“不一定没有可能……”
小项目被停止的总共有一百多名研究员,都是等级不高的工程师,有些找到门路自己走了,也有些人被其他部门吸收继续工作,引起的关注不大,骚动很快平息。但之后,研究经费开始滑坡式减少,西尔多博士不得不选择性的关闭了一些大项目,这引起极大不满,毕竟谁也不想研究到一半被迫中止,而且不知去处。
西尔多博士无可奈何,只能咬牙从不多的经费里节省出一笔来分润给其他各部,但仍旧杯水车薪,很多研究都进行不下去,研究院处于半停滞状态,食物也乏善可陈。
季椽和宋冀宁如果只是两个普通的留学外国人就惨了,恐怕得整晚担心研究院倒闭后自己无处可去,好在他们一直知道华国在准备接应他们回国。并且由于宋冀宁的消息,情报部已经开始暗中接触各研究院的科学家们。
季椽对这所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还算熟悉,毕竟以前特意了解过,于是写了一份比较低等级的工程师名单给宋冀宁:“这些人是以前聊过天,能力不错,对自己目前待遇不满的人,能不能说动他们去华国,就靠上面自己了。”
至于高等级工程师,当然也有对待遇不满的人,但此时苏联还没解体,没到走头无路的地步,大概难以说动他们。
苏联的科研人员和华国的科研人员很像,大家都不是为了报酬才展开研究的,他们有着后世所不能理解的,纯粹的理想和信念。想要为国贡献,想要让祖国更加强大,仅此而已。
经费不足,大家没有抱怨,申请不到就自己想办法,没有人舍得停止自己的研究,仍旧在咬牙苦撑。
然而,研究仍旧被中止了。
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脱离苏联。
混乱而糜烂的内政导致财务部不愿再往研究上烧钱,研究院的负责人西尔多博士召集众人,转达上面的话:“我们已经有原/子/弹了,所谓的第二核/武花掉的经费太过巨大,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研究项目就此中止,人员自行解散。”
竟连后续安排都没有了。
研究院的经费和材料还有一些,但撑不住几次实验,然而大家无处可去,尤其这些研究核武的科学家们,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部门,根本没有别的依靠单位。
“我是格鲁吉亚人。”其中一名科学家茫然的说:“所以我应该要回到我的国家了吗?但那里又没有适合我的研究……”
不只他,虽然目前都叫苏联人,但大家其实都是来自各联盟国的科学家,回到他们的国家,他们现在的科研项目很难再展开。而且进行到一半的研究,谁也不想放弃。
“再坚持看看吧,或许过一阵没那么乱了,我们的研究还能继续。”最终,大家都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
一是想看看是否能再度申请到经费,二是那么多人,如果要停止研究,总得给他们安排新的部门,新的研究项目吧,不然让大家做什么,回家吃自己吗?
但淳朴的研究员们又觉得不能光等着不干事,于是继续研究。由于经费有限,研究院开始省吃俭用,食物和酒、灯、纸笔等各消耗品都尽可能节约,将所有的经费用于研究上。
科学家们能忍,大食量的士兵们却不能忍受,外围的守备兵渐渐变少,有关系的都申请调职离开了,没关系的士兵因为没有酒,守备也变得不那么积极。
宋冀宁在几次试探后,用酒与研究院的几位守备长官搭上线,又介绍给情报部门。在宋冀宁的指引下,情报部开始最大面积的渗透入这所研究院,不久后低等级的工程师以各种理由纷纷请辞,高等级科学家也总是露出摇摆不定的状态。
但也只是犹豫不决,醉心于研究的高级科学家对物质的欲/望不大,单单以待遇是吸引不了他们的。而且大部份人都在坚持,更困难的时代都经历过,现在这样每天有黑面包,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研究什么的,还是能忍受的。
不过休息时,不少人都开始频频找季椽和宋冀宁聊天,询问他们华国的研究环境。
季椽和宋冀宁自然说好,只是也不敢乱夸,毕竟这时国家也没多少钱,只是愿意在科研上咬牙支持而已。好在这时候双方意识形态相似,苏联科学家对华国的好感度高于欧美,两国又离得不远,布拉格维申斯克市距华国黑河只隔了一条200米宽的阿穆尔河而已,感觉像是随时能回国似的。
说着说着,感觉如果实在不行,到华国继续研究也不是不可以啦——此时当然只是开玩笑,如果这里的研究最后仍旧申请不到经费,大家还是更想得到上头新的调令。
然而,终究没能等到。
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脱离。
8月21日,拉脱维亚宣布脱离。
8月23日,亚美尼亚宣布脱离。
8月24日,乌克兰宣布脱离。
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脱离。
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脱离。
8月30日,阿塞拜疆……
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
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
猝不及防间,庞大的苏联轰然倒塌,所有“苏联”人都失去了国家。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苏联我应该有挺多错误,越查资料发现误解越多,比如有人说其实这时候是中美联合抗苏,而不是中苏联合抗美,还有说苏联解体有中美从中作梗之类的,网上众说纷纭也不知是真是假,我也不管了,反正都是架空……
第183章 要去华国吗()
一开始,所有人都是茫然的。
在电视机前呆坐一天; 看着新闻上重复的播报; 才渐渐相信这个事实。
这一整天,整所研究院没有人说话。
再之后; 就是现实问题了。
率属于“苏联”的这所研究院,由于级别原因,知道的人不多; 此时负责他们的高官也不知是在政斗中下野了,还是回到哪个“国家”去了; 没有人来接收他们。
茫茫然等了三天后; 渐渐变得惶恐不安。
没有任何接收他们的消息,原本对外的联络电话也被中断了; 找不到负责人。
这所研究院竟然成了一座被遗弃的孤岛。
再之后; 食物逐渐匮乏,饥饿降临; 残余的士兵们决定带着尚有汽油的军车离开。再不离开的话; 他们怕到最后走不了了。
离开之前; 士兵们也曾通知过科学家们,可以带部份人一起走。
但那么多人车载不了,而且也只能到附近的城镇; 因为他们打算离开之后把武器和军车都卖了,拿钱回老家。
这里的研究资料在季椽的预算下,如愿都只完成了一半,没有成品也没有武器; 士兵们不感兴趣,否则他们可能也会带走卖掉。此时所有人心里都被饥饿和焦虑感充满,国家已经没有了,至少要保住自己的小家。
除了少部份研究员,大部份人都选择留下。
一是这时候跟同类在一起比较有安全感,二是大部份人都属于“苏联”的高级科学家,离开“苏联”后回到各自的小国,唯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毕竟都不是擅长钻营的人,他们连隔壁邻居都未必认识,也没有关系可托,至少以前的“苏联”关系已经行不通了。
商议过后,大家都决定在此等待,相信等混乱过后,会有人来接收这所研究院,到时谁负责给经费,他们就听谁的。
这里的研究进行到一半,耗费的不仅是国家资产,也有他们的心血,可以的话,大家都想继续下去。
按照历史进程,之后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俄国继承了70的国土面积和经济基础,等到一切拆分出来,俄国将接手这所研究院。
但是季椽怎么可能将这所研究院里的科学家们拱手让人。
他之所以不惜透露未来技术将高级科学家召集到一起,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这所研究院因为研究内容有某部份含辐射项目,处在偏远又隐秘的位置,要不是他们向华国通报了位置,华国的情报部绝对找不到。目前来说,除了“苏联”的相关部门外,其他国家都还不知道这里的存在。
而“苏联”已经解体,正处于分割利益的混乱中,华国的情报部却已经渗透入整个研究所。
本来研究所里的工程师就已经被说动了半数,此时在士兵们离开后,食物勉强维持,大家惶恐不安的情况下,情报部的渗透就更深了。他们先是通过被策反的工程师送来了少量食物和酒水,一开始大家还有些警戒心,但食物吃光之后,慢慢的也就接受了来自华国的馈赠。
毕竟都是同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接受来自兄弟国的食物大家心理上觉得不算接受敌资。
到后来,送食物的就不再是研究院工程师,而是低调的华国人了,他们开车送来了足够研究院一整天的食物和酒水。当然,仍旧没有越矩,非常规矩的等在研究所外,送完食物就走。
如此几次,当他们再来时,提出想确认季椽和宋冀宁的安全,不好意思拒绝的科学家们便打开门放他们进来了。
终于见到了,这两个折腾了他们一年的人。
见到季椽和宋冀宁的情报部人员心情复杂,但更多的是欣慰,期望。
眼前这两名年轻人,一个才刚刚年满18,一个23岁,他们是那么的年轻,有朝气,还很好看,乍一看像电视里的明星似的。
然而他们的所做所为,只怕谁也比不过。
两个那么年轻的人,在苏联留学期间,学会了核/武研究的知识,甚至,他们居然还参与了苏联研究院的核/武研究。
明明不管苏联还是欧美都一直在防着华国的留学生学习到高尖科技,也不知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参与进这场核/武研究中。
尽管寻找他们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但此刻见到两人,情报部人员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两名年轻人是优秀的科学家。
这两名科学家是华国人。
“我们最初接受的命令是,将你们两人平安带回国。”一名负责人对两人说。
其实内容还包括将他们的研究资料带回国,但鉴于克格勃的厉害,主要任务是保全两人。
没想到转瞬间,苏联竟真的解体了,克格勃的阴影烟消云散。
他深吸口气:“真被你们说对了……而且还给我这么一个大礼……”
一整所被抛弃的研究院,并且还有包含了核/武,通信、机械等等各大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工程师。
季椽和宋冀宁相视一眼,对他们道:“科学家都很固执,能不能说动他们要靠你们自己了,但是……”季椽默默的推出一张纸,纸上写着三十多人的名单:“这些人,其中20人是核/武研究主要人员,15人是通信、机械等项目的主负责人,他们必须带走。其他人你们看情况自己办。”
他透露的那些未来技术的研究,可不打算白送人的,至于国家怎么把人和技术弄走,怎么说服他们,就不归季椽管了,这方面相信国家多的是办法。
情报部负责人默默收下这张纸,点头:“我知道了,你们现在要跟我们一起离开吗?”
“不,再等等吧,我们留在这,你们还有拜访的理由。我们走了,你们进来就有些困难了。”宋冀宁笑着搭上季椽的肩:“放心,我会保护好季椽。”
双方又交流了一些外界的情况,这群华国人便告辞了,坦然的什么也没多拿。
西尔多博士在他们走后前来询问季椽两人:“你们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离开?”
宋冀宁却一脸正气道:“在这种时候,我们怎么可能丢下博士你们独自逃跑?哪怕离开,至少也要确定博士你们已经有了安稳的去处,到底国家要把你们这些科学家晾到什么时候?”
西尔多博士有些感动,不管真心假意,这时候他很需要这些话的鼓励。一个人在此时承担整个研究所的问题,他压力很大:“唉,你们没有看电视吗,他们都在忙着划分边界和争当新国家议员呢,哪里顾得上我们这些研究员,反正我们不会对他们的利益有任何帮助,不需要的时候,谁会想起我们?”
宋冀宁当然知道,他们也一直在看电视,并且刚刚通过情报部确认情况,不然情报部哪敢这么悠哉悠哉的慢慢走攻心路线,恨不得立即卷了人和资料就跑,宋冀宁也不敢说出这么冠冕堂皇的话——他也恨不得早点抱着季椽回家。
当然也不敢这么放着慢慢来,重要的科研人员能尽快带走就尽快,于是首先自愿前往华国的工程师被带走一批,接着季椽名单上的人也开始零碎失踪。由于每次只有一两人,又是随着工程师们离开的日程消失的,大家都以为他们也跟着去华国了。
又有一些不愿去华国的工程师选择回归本国,由于不是太重要的人,华国情报部非但没有阻拦,甚至愿意主动载他们前往目的地,离开的人就更多了。
季椽的名单上又零碎消失了几人。
就这样慢慢的,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原本日夜灯火通明,研究员来往繁忙的研究院,逐渐变得空寂。
其他重要项目的人都消失了,核/武研究员也消失了一批,但最重要的一些人,比如西尔多博士,卢克博士等还在。
他们身份贵重,又上了年纪,可以的话,华国这边尽可能希望不失礼的邀请他们,而不是强绑。
然而太难说服了,他们这把年纪,对物质已经不感兴趣,也没有为华国奉献余生的打算。好在他们原本想要奉献一生的“苏联”已经解体,对华国的挖角行为也没那么反感,不然此时只怕要大喊判/国了。
还是季椽身为研究员最了解研究员,他问西尔多博士等人:“博士,你们真的不想去华国继续研究吗?”
“不要再说了,让想去的人去吧,我们这些老头已经没有迁移的力气了。”
“之后接收研究院的人,还会愿意拔款经费让我们研究电磁脉冲武/器吗?上次还说它没有原/子/弹厉害花费又高。”季椽委屈的嘟囔。
西尔多博士转身问:“你们不打算回华国吗?”
季椽眨眼:“当然想回国,但我更想在博士身边学习,如果能在这里继续研究,我不回去也没关系。但是博士,您能保证吗?有人会来接收这个工程师都快走光的研究院吗?还会拔款让我们继续研究吗?”
“这……”西尔多博士沉默。
俄国是12月25才宣布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的,此时他们还在忙着和各国划分边界,争夺利益,顾不上军队和科研部门,否则就不会有手提箱核/武丢失的事件了。
从科学家们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接收他们的俄国也没有特别可信任的地方。他们服务的一直是“苏联”,目前对俄罗斯并非特别忠爱,看哪个国家都只觉得失望。
季椽继续问:“如果不能继续研究的话,你们会回国吗?回乌克兰,格鲁吉亚……然后,退休?”
按年龄来算,此时留下的科学家们大半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不能重新进入研究院的话,就只有黯然退休一途——没有退休金那种。
“不一定,也可能去大学教书,或者先看看国内有没有研究院……”卢克博士嘟囔。
但是有些人所在的国家属于贫穷国,或者根本没有大研究院,承担不起他们的核/武研究。
细思之后,西尔多博士以及其他人都沉默了。
如果想继续他们进行了毕生的核/武研/究,此时能选择的除了欧美居然就只有华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