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家制造-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束通话后,宋冀宁抱了抱季椽,松开他:“缘缘,走吧!”
他们又转回了军舰上。
前一段时间,由于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驻扎在黄岩岛上的美帝部队军备电子损失惨重。原本历史上,他们撤离此处是由于菲国的抗议,此时却是为了安全自保迅速撤离。
然后华国海监船上去立了一块碑,把那个岛给占了。
季椽和宋冀宁的导师都打算留在南海这边继续新的工作,他们两人原本获准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回来,但两人听到导师的工作内容后,就决定不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再次提醒一声,前苏联解体时间是91年,我设定里提前了2年解体(反正是架空啦),所以文里现在只是92年
第200章 第200章 南海()
季椽重生于后世; 对南海问题有着深刻感受; 得知自己来到南海后,一颗心总莫名提着,感觉上这里应该是布满重兵,四处岗哨; 战机起伏的景象。
但其实; 南海非常的平静。
季椽并没有了解过90年代南海的情况,只以为和后世一样危机四伏。哪知问过其他人,才知道此时南海问题并不严重。
这时候美帝对南海争端并不感兴趣; 且因为与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一直打着“中立”的旗号。甚至对南海在亚太安全重要性的认知上存在内部分歧,一年前竟然关闭了克拉克空军基地,三个月前又撤离南海东岸的苏比克基地,将南海对峙丢给菲国撒手不管了。
不过他们爽快退出南海争端的原因,是因为官方宣称“这里没有形成对美帝的直接挑战者; 于是我们愿意让区域内的国家来解决争端”。
显然他们压根没把华国放在眼里。
只不知在华国进行了非核电磁脉冲实验的此刻,他们是什么心情了。
也多亏他们的高傲,没有美帝这根搅X棍,周边国家对华国的南海主权无法形成威胁; 华国在南海可谓大展拳脚; 比如美济礁就是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归属华国的。
季椽和宋冀宁听到的,正是占领美济礁计划。
之所以能被他们两位研究生听到,倒并非大家不懂保密,而是因为这事太普通了。
后世被菲国争得你死我活的美济礁; 现在是无人岛礁。
而且由于前段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实验,南沙群岛周边军事力量几乎全部撤退,华国便把握机会,顺势将占领美济礁的计划提前了——原本是两年后才开始的。
季椽想要参与这段历史。
美济礁历经各种波折后,最终归属华国的历史。
而宋冀宁由是纯粹的热血,毕竟任何一名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原本属于华国的南沙群岛是如何被周边国家啃食掉的。那些失去的领地,他想要帮助国家夺回来。
——尽管两人热血上涌,恨不能舍身取义,然而并木有什么用。
这两个潜水都潜不过渔民的研究员,在海上压根没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他们情绪高昂,壮怀激烈,硬是跟在导师身后挤上了前往美济礁的渔政船。然后,下船,扎营,吃饭,没了。
季椽:“……?!!”
他……他来这里不是为了玩的。
他跑去问渔政部门的官员:“赵部长,我们该做什么?”
“两位想去哪玩吗?”赵部长还以为这两名年青科学家是来渡假游玩的,热心的叫来几名海军士兵:“你们保护两位科学家到处逛逛。”
季椽赶紧摇头:“不不,我是问有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帮忙的?”
“啊?帮忙?”赵部长上下打量细皮嫩肉的季椽,失笑:“我们要干的是粗活,哪敢叫科学家来帮工,两位不用在意,随便去玩就好,美济礁是个珊瑚环礁,风景优美,很适合照相。”
渔政部要做的工作是在美济礁上施工盖高脚屋,好安顿海军部队士兵,细胳膊细腿的季椽确实帮不上忙。宋冀宁倒是有一把子力气,问题是也没人敢使唤他啊!
对海军部队和渔政部门的人来说,这两位年青人可是大科学家,捧着都怕摔了,哪敢使唤他们干粗活。
渔政船在岛上勘测好地基后,下午盖房的工程队就赶到施工,一切有条不紊,是早就安排好的。
季椽和宋冀宁没能帮上什么忙,有些气馁。李院士很理解季椽的心情,要不是年纪大了折腾不了,他也想帮忙来着。别看他一把年纪,心中仍旧流趟热血,不然又怎会来参与占领美济礁的行动——尽管只是动腿在岛上留下点脚印。
不忍学生失望,李院士打电话给同事,第二天,便有一艘科考船来接走季椽和宋冀宁。
“我将你们暂时借调给南沙综合科考队了,去吧,跟着他们好好去看看我们的南海。”
南沙综合科考队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清潮老先生发起的。成立于1984年,结束于90年代末,征程15年,前后进行了30多个航次的海上考察,总航程超过19万公里,考察岛礁38座,并在34座岛礁上设立了带有主权标志的考察碑。
季椽和宋冀宁无缘见到陈老先生,他的科考船正在另一航道上考察海底油气资源。不过两人跟随另一艘科考船,收获也不小。
尽管他们在海上科考是外行,但同属中科院的科学家,科考船上的人对两人自然极为亲近。教了他们不少海上知识,如何发现海中的暗礁,如何设置暗礁标识等等,最重要的是,允许他们参与在南海岛礁上设立华国主权碑的行动。
季椽和宋冀宁跟着南沙综合科考队在海上跑了半个多月,晒得皮都脱了一层,涨了不少见识,也好好的满足了心中的爱国理想。
返回美济礁时,发现这里已经建成了数栋简易小楼,并规划建立港口中。
依依不舍的向岛上朋友们告别,季椽两人重回实验船上报道。他们不回家留在南海,当然不只是为了在海上游玩,也不仅仅是为了美济礁。他们留下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导师们要在这里继续进行其他方面的武/器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名为“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实验。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季椽高中时参加机器人大赛制造的参赛项目。尽管以比赛为名,实质目标指向的是美帝几年前最先进的M33弹道导/弹,之后入了军方的眼,被宋洪成大伯带回军方。
接着两人考上大学,又忙碌于其他各种事,早就忘了这项武/器的存在。前几天听到导师们提及,季椽和宋冀宁才猛然想起来。这是他们高中时的研究成果,当时只是简陋的模型,如今早已被军方研制出实物并投入使用,现在已经更新第二代了,正进行改进实验中。
季椽前世见过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实物,但这世还没见过,由于他的作弊,华国提前十几年研制成功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他想看看与后世有什么不同,力量如何。
宋冀宁则是单纯感兴趣,当年比赛时不过是简陋的模型而已,还被美帝的记者专门写了篇报道嘲笑,真想知道当年实物出现时,美帝记者是什么样的脸色,以及专门被针对的M33弹道导/弹,美帝/军方是什么脸色。
看了看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公布时间,正巧是在他们到苏联留学的时候,也难怪什么消息都没听说过。
现在海上也没法找相关资料,于是返回核/武科研组的宋冀宁跑去询问其他研究员当时的情况。
由于研究方向不同,核/武科研组的同事并未关注当年美帝是什么反应,毕竟他们研究的武/器才是让美帝脸色发白的东西。其它武/器研究……不能说小瞧别的研究组,大家的武力值都不在一个档次上,造槍的自然不会去关注别人造出水果刀后的反应——他们对别的武/器研究组大约是这样的心理。
因此被宋冀宁询问前几年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研制成功后的国际反应,他们只能耸耸肩:“还能有什么反应,大概是扯扯华国威胁论吧!”
倒是前苏联的研究员时刻关注美帝动向,对此很清楚,一名研究员对季椽和宋冀宁说:“前几年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研制成功时,在国际上引起过一番震动和惊慌,毕竟那时候最强的导/弹便是美帝的M33弹道导/弹,华国居然研制出了反弹道导/弹,让不少国家都感觉震惊。”
“不过半年后美帝也研制出了反弹道导/弹,与华国的技术居然差不多,还因此被华国控告盗窃技术,被本国媒体怀疑贪污了研究经费,明明是很不错的武/器,竟成了美帝军方的丑闻。”
前苏联研究员看向季椽和宋冀宁:“之后我们苏联和欧洲也都研制出了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这项技术也就成了较普遍的军/事武/器技术。在你们刚到苏联时,克格勃就已经调查了你们在华国的底细,发现这项技术来源于你们两人,当时就已经在讨论是否要将你们留下。”
季椽微笑不语,他当时去苏联也别有目的,国家立场不同嘛,没什么好在意的。
倒是美帝晚于华国半年后研制出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令他诧异,他记得美帝原本的时间应该是晚于一年后,想来是日夜紧急赶出的时间。
毕竟晚半年风险还可控,慢上一年,导/弹军武市场搞不好会被华国啃下大半。
想想美帝研发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晚于华国,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又晚于华国的心情,善良的季椽为他们抹抹泪,决定好好回忆下美帝哪年研制过什么重大军武,好赶在他们之前让华国研究出来。
尽管隶属于核/武科研组旗下,但季椽和宋冀宁的两位导师,分别研究的是流体物理学和爆炸力学,很多研究都离不开他们。这次在南海进行的武/器研究,自然也邀请了两人。
不过他们仅仅是以顾问身份留在这里罢了,以他们在中科院的成就,如果不是恰好在南海,一般非大问题都不敢随意请他们来。
这次的武/器实验,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只不过是其中一项,同批运过来的还有潜舰导/弹、空舰导/弹、岸舰导/弹等武/器,军部大概是打算一股作气进行一次武/器更新。
季椽和宋冀宁望眼欲穿,终于等到运输武/器的舰队到来,见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
说是“防御系统”,不知道的人大概会以为是像电脑程序一类的东西。但其实不然,它另一个名称是反弹道导/弹。
只不过因为它的组合较为复杂,分别由拦截器、传感器和战斗管理系统等组成,能够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和常见的导弹不同,因此被称为“防御系统”。
征询过导师允许后,季椽和宋冀宁亲自参与了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安装。
作者有话要说: 美济礁真的很美,是一个心型模样的珊瑚礁,大家可以搜搜看。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内容在第115章。
第201章 第201章 钟涛教授()
尽管此前没有接触过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实物; 季椽和宋冀宁加入时; 也完全是以助理的身份和学习心态参与的。然而,在学校、在前苏联、在研究院学到的知识,已经足以完全应付现在的状况。一开始还有工程师过来指导他们,后来发现这两名空降的研究员完全没问题; 而且知识面特广; 一人能当三人使,节省了不少人力,便干脆可劲的使唤。
季椽和宋冀宁便被分开了; 季椽去了预警系统小组; 宋冀宁则去了制导拦截小组。之后两人便没了见面的机会,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季椽被调到岸舰导弹小组,宋冀宁被调到空舰导弹小组。
两人都不是专职的军武研究员,好在这里也不都是军武研究员; 研制军武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配合,各类理工技术都接触过的季椽和宋冀宁,不管被调到哪个岗位都游刃有余。
季椽且不提; 宋冀宁被调到新的军舰上后; 稍微遇到了一点难事。
他被分配到的小组负责人是熟人,曾经的空导院工程师钟涛教授。
当年季椽被空导院带走培训时,宋冀宁千方百计想要进入而不得其门,后来还是钟涛教授看中他的论文; 将他推荐进入空导院。当时钟涛教授曾要求宋冀宁大学毕业后来当他的研究生,被拒绝,又要求他一年后来给他的新研究当助手,当时宋冀宁答应了。
但空导院培训结束后,他和季椽一同被派往苏联留学,经历了季椽失踪,研究第二核/武,前苏联解体等等各种事后,宋冀宁早就忘了这茬。
然而钟涛教授还牢牢记着呢!
他当初是多看好宋冀宁啊,破例走后门将他送入空导院科技培训班,邀请还只是一名本科生的他参与自己的新研究,谁知道空导院培训结束后,宋冀宁就没影了。他一开始还没多想,只是研究开始后找不到人才询问蒋教授,却得知他竟苏联留学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未知。
按这时的社会环境来说,大有可能不回国了。
钟涛教授也不是非要宋冀宁不可,但如果他要食言,至少该给自己一个电话吧?他最初做研究计划时,是以宋冀宁也会加入来做考虑的,某些实验直接以他那篇《突变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基础,省去了很多步骤。如今宋冀宁失约,他就必须重新更改研究计划,增加不少实验工序。
虽然对研究没什么影响,但终究添了一层麻烦,让他心里不悦,觉得宋冀宁言而无信,没有责任感。
因此再见到宋冀宁,钟涛教授的情绪可想而知。
宋冀宁也还记得钟涛教授,当年他没资格参与空导院培训,还多亏了钟涛教授破格推荐,使他没有和季椽被分开,于他可算是有恩。因此对钟涛教授自然毕恭毕敬,将他吩咐的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对他总板着脸训斥自己的行为,也都安静的忍受下来。
换几年前的他,可能早就翻脸了。但受季椽多年的影响,加上与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接触,宋冀宁打心底尊敬这些老学者,别说只是严肃的训斥他几句,就是打他,他也不会还手的。
况且钟涛教授以前明明很赞赏他,如今对他轻辄就骂,他认为一定是他的工作真的没做好——为此他还自检了好几次,都没查出哪里有问题。
钟涛教授有点儿心塞。
他故意交给宋冀宁很困难的工作,然而宋冀宁完成的很优秀,不仅没有一点差错,甚至还完全没感觉到工作的困难度。
他找宋冀宁的茬,宋冀宁从不反驳,面上也没有任何不满,从始至终一副您教训的是,我会认真反省的态度。
搞得几次下来,其他年轻技术员都在背地里说他倚老卖老,打官腔欺负年轻人,连他的学生都颇有微词。
更让钟涛教授郁闷的是,他他他……他又看上宋冀宁了!
没错,虽然对宋冀宁怀有旧怨,但是几次三番接触下来,他又被宋冀宁给打动了!
真的是好想好想好想得到这名优秀的学生!
只是不知现在宋冀宁有没有读研,有没有导师?看他自己一个人被调来这边,也没见导师带着,兴许是留学归来,在国内还没有导师?而且自己之前待他不友善,也不知宋冀宁会不会记仇……嗯,要去道歉,然后再问问他愿不愿当自己的学生!
想到就做,钟涛教授从实验室回到甲板上,正看到宋冀宁和一名长得极为好看的青年站在一起说话。那名青年手上拿着几份资料,低头翻看着,宋冀宁站在他身边问:“你看看哪里有问题?”
原来因为总是被钟涛教授找茬,宋冀宁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有问题,毕竟导弹实验事关重大,不敢有一点轻疏,因此特意去向隔壁军舰上的季椽求助。
季椽认真检查宋冀宁的工作记录,摇头:“如果你的工作记录是准确的,那么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钟教授对我一直不满,好像我做错了什么……”宋冀宁说:“不然你还是帮我实地检查一次吧!”
季椽点头:“好吧,我先回去打个申请……”
他不是这边的研究员,看看工作记录可以,实际靠近导弹就不行了,得回去向导师打申请,由导师出面调配才行。
钟涛教授听到他们的话,尴尬又愧疚,感觉自己太小心眼了,把一名优秀研究员都欺负得不自信,找场外援助去了。
他干咳一声,走上前道:“不用了宋冀宁,你的工作没有错误。”
季椽疑惑的看向这名陌生教授,宋冀宁低声向他介绍:“这位是钟涛教授,我现在的负责人。”
那个小宋哥明明没做错,却动不动训斥他的教授?
季椽没有跟他问好,只是点点头,上下打量他。
钟涛教授不认识季椽,也不在意他目光中的敌意,坦然的向宋冀宁道歉,说自己之前都是在故意找他麻烦,希望他能原谅。
他认错态度那么好,宋冀宁和季椽自然就不计较了,只是疑惑不解:“钟教授为什么要找我的茬,我做了什么得罪你的事吗?”
钟涛教授一脸郁闷:“宋冀宁,你还记得当初我破格推荐你入空导院培训班,有什么条件吗?”
几年前的事了,宋冀宁如今也只记得个大概:“我记得是因为我写了篇论文,教授您很欣赏,然后答应破格推荐我……”
“那你还记得我想收你做我研究生的事吗?”
宋冀宁迟疑的问:“……有吗?”
当时谈话的细节,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钟涛教授叹了口气:“那你还记得你曾经答应一年后参与我的项目研究的事吗?”
宋冀宁自然也不记得了,但看钟涛教授的模样,很显然他曾经答应过,但食言了,只能道歉:“抱歉,钟教授,从空导院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就被派往前苏联留学,所以完全忘了……真的很抱歉,希望我没有耽误你的研究,如果有,请告诉我该如何补偿!”
季椽一听就明白了,当年小宋哥被传“走后门”进入空导院,原来就是靠的这位钟涛教授,他还答应了参与钟教授的研究,却完全忘了。
“我也很抱歉,钟教授,我在苏联出了点事,小宋哥是因为我才不能回国的,不然他也不会忘了与你的约定。”他也向钟教授道歉,如果不是为了找他,小宋哥当时跟随其他留学前辈们一起回国的话,应该刚好能完成与钟教授的约定。
“算了算了,留学是好事,我本不该这么斤斤计较。”
双方尽释前嫌,钟涛教授脸上再次恢复笑容,问宋冀宁:“那宋冀宁,你现在是学成归国了吗?在哪个部门上班?国内有导师吗?”
“啊?”
“我是说,你还有没有兴趣来当我的学生?”
钟涛教授是空导院工程师,同时也是XX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还是不少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学识和成就不言而喻。
不过,他的主研项目是机械工程,与蒋教授差不多,只是他的研究偏向军武,而蒋教授偏向民科罢了。
如果仍旧以精密机械为目标,要选择一名导师的话,季椽和宋冀宁只会选择从高中时就一直在扶持他们的蒋教授,而不是钟涛教授。
更何况如今他们的研究和所学已经完全转向军工,也有了极为厉害的导师,对钟涛教授,宋冀宁只能抱歉的拒绝了。
“唉……好吧……”钟涛教授很遗憾,想了想对宋冀宁说:“不过你在苏联留学,应该学到更高端的技术了吧?”
宋冀宁看向季椽,点头:“呃……确实高端……”
第二核武武/器,确实很高端。
“我以前邀请你参加的那个项目,说实话目前遇到了瓶颈,当然也是因为我太忙了,没时间好好研究。就当补偿我,你什么时候有空,利用苏联技术来帮我解决一下?”
钟涛教授以为宋冀宁出国留学,所学肯定和大学专业差不多,因此再次对他发出邀请。
作者有话要说: 钟涛教授的剧情在161,162章。
第202章 第202章()
毕竟是宋冀宁先放钟涛教授鸽子; 而且一放数年; 做为补偿,他是愿意去帮忙的。不过他如今正在跟随导师学习中,还得看导师放不放人。
听到宋冀宁已经有了导师,钟涛教授深感遗憾之余; 更不甘心:“不是老蒋吧?老蒋这届带的学生我都认识; 你之前拒绝我时不是说除了他不会考虑别的导师吗?”
宋冀宁挠挠头,无奈道:“原本是这样的计划,但我们在前苏联学到的已经远超过机械工程技术; 没有办法再跟蒋教授学习了。”
如果继续学机械工程; 宋冀宁和季椽当然只会选择蒋教授,但是,这不是没办法吗?他们现在学的东西别说向蒋教授请教,连提都不应该提,除了另择导师外; 还能怎么办呢?
“我记得你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到前苏联留学,应该也是相关专业吧?怎么我和老蒋都还不够资格教你们吗?”钟涛教授追问。
他还是很希望可以得到宋冀宁这名学生,而且不是自夸; 做为一名空导院的高级工程师; 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