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求寿终正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是笑话了。类似仙果、仙药、仙株这些东西,不要说有,她连见都没见过。
关于道侣的说法,在这个时期,并不是指夫妻,而是指可以彼此讨论,相互促进,从而所有增益的修炼之人。苏妲己和胡喜媚只能算是玉石琵琶的姊妹,作为道侣的话并不合格,因为她们无法在她的修炼上给出什么好的建议来。
至于功法嘛,这两位倒是不缺,她们的血脉中存有独属她们这一族的功法,玉石琵琶不属于两族,所以她无法修炼她们的功法,自己又没有门路找到好的功法,但又不想随便找一本粗浅的功法胡乱凑合,免得阻碍了自己的道途。
最后这个修炼之地,就是她们现在所呆的轩辕坟了。作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轩辕的葬身之处是个灵秀之地,算是这四样里最好的,但是什么好的地方也架不住分享的妖多,不算苏妲己和胡喜媚两人,这里面还住着不少苏妲己的狐子狐孙。轩辕坟地方并不大,和仙家洞府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么多妖住在这里,分薄下来,和普通的修炼之地比起来,也没有多少优势了。
将玉石琵琶精的家当上上下下全部梳理一遍,王筀鵀对她除了一个“穷”字的评价,剩下的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她知道自己智力平平,身为轩辕坟三妖之一,哪怕模模糊糊的知道一点剧情,但是想在这个世界活下来,难呀。幸好,她还有个空间,而且跟着她一起来到了这个世界,不然,王筀鵀觉得自己想要在这个世界平安活到寿终正寝的话,还不如直接买块豆腐撞死来的快。
第三章()
在采天地灵气,受日月之精华,返本还元之前,王筀鵀觉得当务之急,最先解决的应该是女娲手里招妖幡中自己的那一丝魂魄,这种被迫认女娲为主,把性命交到她的手中,生死全由她来操纵的感觉很不好。
招妖幡是妖族至宝,是上古妖族大兴时,妖皇帝俊和东皇太一在三十三天外立天庭,为了控制天下群妖而炼就的一件法宝,是用来唤三界亿万妖众之物,只要一摇动,凡属妖类,都要前来。据说这个法宝炼成之后,天下间,只要修成了妖,不管身在何处,都会有一丝魂魄被这个招妖幡摄了去。
招妖幡自炼成之后,就成了妖族之主的象征。在妖皇和东皇身死之后,这东西就落到了女娲的手里。想要逃脱招妖幡的控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修为足够高。等修为到了一定的程度时,那丝被招魂幡摄去的魂魄,自然而然的就回归本体。
可是不是王筀鵀妄自菲薄,纵使她跟脚还算不错,但是她想要把修为修炼到脱离招妖幡掌控那个境界,哪怕是鸿钧祖师给她讲道,估计没个二三十年也达不到那个水平,但是问题是鸿钧祖师可能给她这么一个小妖来讲道吗?就算是做梦都不会有这样的美事,所以她想要赶在周代商之前修炼到能摆脱招妖幡的地步,那是绝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不能摆脱招妖幡的控制,那么不管她跑到哪里,都没用,她的生死依然主宰在女娲的手中。
难道真的无法摆脱女娲的控制,从她手里逃出生天吗?虽然王筀鵀觉得自己过来之后,不会走原来琵琶精的旧路,那么等商朝灭亡的时候,使女娲没有借口将她交出去,但是她不相信女娲,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更何况,王筀鵀不觉得女娲会放过她,因为她觉得当初女娲用招妖幡下密旨给三妖,命令她们去坏成汤江山的时候,不会没想过,要一个有许多忠臣良将的国家在不足三十年内灭亡,需要她们这些“破坏者”做的绝不是什么行善积德的好事。
所以女娲应该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想过留她们的性命,甚至已经想好了,等事成之后要将她们推出去当“替罪羊”的问题了。当时那句“事成之后,使尔等亦成正果。”不过是哄三妖好好干活,外面包裹着一层蜜糖的□□而已。不然,三妖最后确实如她所言,将事情给办成了,可是她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届时,苏妲己和胡喜媚都死了,难道女娲会留下她这么一个知情人留在世上吗?想也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在这期间她并没有像另外两妖一样,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女娲为了灭口,恐怕也会用其它的理由杀了她。更何况,像女娲这样的高高在上的神邸,真要灭杀她这么一只宛如蝼蚁一般的小妖还需要理由吗。就算她无辜枉死又如何,三界中也不绝对会有谁站出来,帮她说句公道话。
头上平白无故压座大山就已经够让人不爽的了,而且还悬着一把随时都能取其姓名的利剑,这让王筀鵀根本无法忍受。只是作为一只修为不高的小妖,要怎么才能摆脱招妖幡的控制,从中求得一线生机呢?左思右想,依然无计可施的王筀鵀忍不住唉声叹气起来,你说上清圣人通天道主创立的截教号称有教无类,门下弟子万千,而且大多都是妖怪,你怎么就没有拜进截教门下呢?虽然她知道最后截教随着封神大战的结束而风云流散,但是她想,只要她安安分分的,不出头,不惹事,以她低微的修为,想来申公豹不会看得上她,鼓动她去和姜子牙那边打擂去。
想到截教,王筀鵀眼睛忽然一亮,对呀,阐教讽刺截教“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截教很多都是妖修成道,虽然其中有修为高的,但是修为低微的也有很多,据她所知,他们并不受招妖幡的控制。由此,王筀鵀想到了一则传闻,截教的这些妖类出身的弟子,因为是通天正宗门下,所以他们修的是“仙道”,并不受女娲和招妖幡的策动,但同时也算是“叛”出妖族,失去了女娲和招妖幡的庇护和承认,截教妖类出身的弟子从拜入截教的那天起,自此生死干系再与女娲和妖族无关。
说起女娲和招妖幡对妖类的庇护,王筀鵀都觉得是个笑话,自从帝俊和太一巫妖大劫中殒落,自此妖族衰落,人族兴起,天庭被鸿钧祖师身边的童子昊天大帝掌控。妖师鲲鹏带着当时天庭妖族中剩余的力量,避居终年冰天雪地,凶险异常的北俱芦洲。
招妖幡虽然落到了女娲的手里,但是她对生活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和南赡部洲这三洲中妖族一盘散沙的现状听之任之,不见有什么庇护。涉及到三清圣人和西方佛门及女娲他们这些大能层次的争斗,王筀鵀想象不能。不过她觉得可能或许女娲的存在就是对妖族的庇护,毕竟众所周知,女娲是蛇尾人身,是妖类成道。可是人类也是女娲造出来的呀。从关系上看,似乎人类和女娲的关系要比妖类更近一点。
妖类以人族为食,人类对妖向来都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两个种族之间处于敌对关系,而且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只是随着人族的大兴,原本妖类以人族为食这件事渐渐不被三界众生所接受。妖若是吃了人,再也不像以前一样是理所应当的事了,反而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孽。不管对妖出手的真实理由是什么,就冲这一点,这妖就不无辜,该杀。所以女娲将三妖交由姜子牙“正法”的理由明堂正道。可是人类抓妖类做坐骑,任意驱使呼喝,随意屠杀妖族,抽筋扒骨,用其皮骨和血肉去炼丹药,炼器,难道就是天经地义的吗?
王筀鵀使劲的摇了摇头,曾经作为人的她,以前站在人类的角度上,没觉得人对妖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但是如今成了妖的她,需要站在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自然不会再认为她当人的时候想法是对的。王筀鵀只觉得自己的脑子一片浆糊,太混乱了。她觉得自己太笨,想不通也理不顺这其中的复杂关系。但是她知道一点,那就是不管是什么妖,只要踏上了修炼一途,都盼着“修成正果”,所以女娲对三妖的许诺,诱惑不可谓不大。
三界皆知,除了身合天道的鸿钧祖师,还有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准提、接引和女娲六大圣人。这六大圣人全都在在鸿钧祖师面前听道,前三位为祖师的亲传弟子,后两位则是记名弟子。女娲虽然在鸿钧祖师讲道时座位排在第四,但是她并不是靠着道统而成圣,而是靠着造人的功德成就圣人之位,而且成圣之后,就将娲皇宫搬到了三十三天外,除了身边随侍的侍女和童子,并不收徒。
至于接引和准提两位圣人他们所在的西牛贺洲,因为魔祖罗睺的缘故,西牛贺洲遭受重创,造成天地灵气比其他三洲要稀薄很多,而秉承着灵气而生的各色灵物自然也少之又少,在三界众生的眼里,西牛贺洲现在就是一个贫瘠之地,并不适合修道人居住。更何况,记名弟子和亲传弟子的身份可是天壤之别,而且这两位圣人所创立的“西方教”和三界之前流传的修炼方式大相径庭,所以三界中有志于大道的都想拜入三清门下,很少选择接引和准提两位圣人。
说拜入截教门下的妖类修的是“仙道”,所以不受招妖幡的策动,从而失去了女娲和招妖幡的庇护和承认,但是这话只能蒙蒙那些不知道道法的小妖罢了。事实上,鸿钧祖师传下道法三千,条条通大道,终点都是天道。只是哪怕大家一开始修炼的是同一条道,但是因为每个修炼者对道的理解不同,所以各自有各自的道。道不可计数,所谓的仙道、妖道、佛道、旁门左道,……不过是三界私下的划分而已,在那些修成正果,对道有深刻理解的修炼者眼中,这种划分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只要是直至大道的道,这些道,在最根本一点上,实际上并没什么不同。
至于那个截教妖类修仙道被视为“叛出”妖族,王筀鵀猜想,应该是通天和女娲就妖族拜入截教之后,达成什么协议之后放出的一种说法。不然,你让那些拜入截教的妖类,明明是截教弟子,却还要受女娲和招妖幡的控制,不管是女娲还是通天圣人都不会允许这种“身属两家”的事情发生。之所以放出这种说法,恐怕有女娲担心妖族一股脑的全都跑到截教门下的缘故,若是妖族全入了截教,那女娲这个妖界之主就成了笑话了,而她手里的招妖幡也没了用武之地,她显然不能接受这种结果。
不过这些都是王筀鵀的猜想,无法得到证实。想到截教那些妖类哪怕修为低微也不受招妖幡控制之后,她就开始琢磨这个摆脱招妖幡的办法。只是现在再想办法拜入截教,学习上清道法,恐怕是不可能了。作为轩辕坟三妖之一,她虽然是这场封神大战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卒子,但是既然已经受了女娲的命令,入了局,再想离开,而且还惦记着进截教,不管是通天还是女娲都不能接受她这种行为。届时,恐怕不需要等商朝灭亡,她就先身死道消了。
可是学不到上清仙法,没有正宗的玄门道法,就无法摆脱招妖幡的控制,王筀鵀只觉得郁闷的要死,明明希望就在眼前,可是那一线生机却怎么也没办法抓住,这让她怎么甘心。这让她不由得埋怨起通天圣人来了,既然你“有教无类”,为什么不像太清圣人老子一样,弄本《道德经》流传在外?如果是那样的话,她不就不用这么苦恼了。
太清圣人?《道德经》?王筀鵀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顿时一亮。是了,上清道法没有流传出来,她不知道,所以学不了,但是玄门正宗不仅仅通天一个圣人呀,还有老子和原始这两位呢。原始的玉清道法她是不知道,但是老子的《道德经》她的空间可是有收藏的。三清同出一源,太清道法应该和上清道法具有一样能摆脱招魂幡控制的效果吧?不管有没有用,反正王筀鵀知道,以她的身份和地位,想要弄到三清这三位圣人的道法比登天还要难。更何况,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办法能够让她不再受招妖幡掌控。
沉吟了一会儿,王筀鵀心一横,下了决定,不管了,就这样了,大不了不成功,等商朝灭亡的时候跟着陪葬就是了。说不定她就瞎猫碰上死耗子了,让她蒙对了,从而能逃过一命呢。进入空间,来到书架前,王筀鵀才发现自己的收藏很是丰富,除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外,她这里还有庄子的《南华经》、《太平经》、《度人经》、《三皇文》、《正统道藏》和《常清静经》等诸多道家经书。不仅如此,诸如《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等道家丹经和《云笈七签》这样的符篆经书竟然也有收藏。
看到《黄庭经》这本书,她忽然想起在知道封神大战要起之时,通天圣人叮嘱过门下,让他们静诵“黄庭”紧闭洞,这个黄庭应该就是《黄庭经》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让门下修习上清道法,而是静诵黄庭,但是这本书当时能被通天圣人郑重的提起,应该是一本非常重要的道家典籍。将《道德经》和《黄庭经》拿在手里,目光在书架上扫过,王筀鵀的视线落在了《上清大洞真经》上面,愣住了,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她心心念念的上清心法。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本书抽了出来,拿在手中。
看过自己的收藏之后,王筀鵀发现她的收藏里不仅有诸多道家典籍,而且佛门经书也有很多。想当初,她为了她的那个“不老”的毛病,因为从医学科学理论上无法解释,她开始借助佛道两方面的力量,想从中找出原因,因此收集了不少佛道方面的典籍。其中具体都收藏了些什么,她都不记得了。虽然这些书那个时候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是那是因为她当时所处的世界是仙侠神佛并不存在的时代,而在这个封神世界,这些可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像她这样佛道两家的典籍这么全的,恐怕就连几位圣人都比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头上还有招妖幡随时可以决定她的生死这个威胁,王筀鵀只怕早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起来了。
第四章()
有《道德经》、《黄庭经》和《上清大洞真经》等诸多道家经书在手,王筀鵀修炼不用像以前一样,只是单纯的一呼一吸来收取天地灵气,采日月精华。只是这些经书的内容相对她来说艰涩了一点,不太好理解,虽然她收藏的典籍中有对这些经书注释版本,但是各人理解不一样,所以解释也有不同的地方,让她不免疑惑丛生,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的。
就在王筀鵀为此苦恼的时候,忽然想到因为每个人对道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道都不一样,这些解释不同的地方,不是错误,而是他们对自己“道”的理解。她要做的,不是去生搬硬套前人的道,而是要走出自己的道来。经文难懂没关系,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她资质不好,又没有基础,如果读百遍还不明白,那就读上千遍、万遍……直至明白为止。
抱着这种想法,王筀鵀手捧经书,开始了百遍、千遍、万遍……的诵读之旅。在读书之前,她先给自己设置了静音禁制,免得她读经的声音传出去,惊动皇宫里的人。王筀鵀手中的经书都是直指大道的正法,在她读进去之后,全心沉浸在经义之中时,并没有发觉,随着她的诵读,她周边的云气翻涌不停,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一股脑的往她这边跑。
王筀鵀以自己为圆心,设置的禁制范围方圆不过一米左右,所以引起的动静并不算大,就算皇城之外有修行的人,除非是十二金仙和级别在他们之上的,不然是察觉不到的。宫里的苏妲己虽然也注意到了这股异动,但是她并不以为意,只以为这是王筀鵀返本还元,修炼时的正常现象。
苏妲己在心里暗暗称赞王筀鵀在修炼上,越发的勤奋,觉得等她恢复人身后,功力只怕会加深几分,届时对女娲交付给她们的任务帮助自然也更大。对这种结果,她喜闻乐见。原本因为摘星楼上放置了王筀鵀的原形,苏妲己早已经下令,闲杂人等不许靠近,如今更是下了严令,不经她允许,以摘星楼为中心,周遭五米内,任何人不得接近,违者死!
在苏妲己的严令下,宫里的人都对摘星楼的态度宛如什么洪水猛兽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哪怕他们有事要从摘星楼附近走过,距离摘星楼还有七八米远,并不在苏妲己的命令之内,可是他们宁愿远远的绕开摘星楼,也不肯从它旁边走过。
王筀鵀不知道苏妲己为了给她一个清净的修炼环境,竟然下了这样的命令。她这次修炼所花的时间比起那些动辄以年来记载的时长来说,很短,不过才过去七个日夜而已。但是这短短的七天,王筀鵀得到的好处甚至比她修炼七十年所得还要多。她这次修炼,自身法力并没有增加,但是精气神从里到外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而且原本法力之间王筀鵀曾近存在的虚浮感也都消失不见,并且道行有了明显增长。
在她身体中,还有一些王筀鵀说不出的不知名变化,虽然不知道这些变化是什么,但是她能感觉的出来,这种变化对她有益无害。更重要的是,苏妲己和她说过,她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恢复人身,但是王筀鵀通过这次修炼,发现她并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估计用不上一年就能重新修炼成人。这不单单是能节省下来四年多修炼时间的事,还意味着,届时她不用困在摘星楼这个方寸之间,无法动弹,而是能四处走动了。
看着东方灰蒙蒙的天色渐渐发白,王筀鵀的眼睛突然瞪大了,远处天边那抹渐渐亮起来的鱼肚白色中,仿佛闪过一丝淡淡的紫气。紫气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当东方那一抹鱼肚白逐渐被升起的朝阳之色覆盖时,就完全消失了。如果不是她心血来潮,突然起了欣赏日出的心思,目不转睛的盯着东边看,再加上作为修炼千年的妖怪,她有着惊人的目力,这份目力并没有受到她被打回原形的影响,而且她又足够专注,不然是绝对无法发现它的存在的。虽然不知道这缕紫气是什么,但是她天然觉得修炼时吸收了它,应该有着莫大的好处。
月降日升这就是天时,当天地间每日月落后的最后一缕月光与日出之时的第一缕阳光相遇,天地交感,产生共鸣,与天地大道沟通,太阴太阳之力相互结合生出一缕紫气。《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伏羲六十四卦认为一阴一阳就是“太极生两仪,再生四象,继之生八卦,至六十四卦,乃至成之与天高而成就万物”的道。因此不管修炼者,修的是哪条道,都知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这个道理,所以,特别是那些修炼纯阳或者纯阴功法的修炼者来说,他们需得阴阳调和,不管是阴极阳生,还是化阳为阴,达到阴阳相济之境才能有步入大道的可能,不然轻则走火入魔,修为全丧,重则身死道消。
这缕紫气同时有太阴与太阳之力,王筀鵀觉得就算没有其它好处,单吸收之后,不需要阴阳转化,而且在修炼时也不用为了追求阴阳平衡而去调配丹药什么的来调剂体内的阴阳二气这一点就足够了。因此她每日修炼的时候,都会赶在月落日升之时,吸收紫气。刚开始吸收了紫气之后,她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变化,但是持续不断的吸收了半年,她开始感觉到法力似乎变得灵动了,而且自身也和以前有了一点不一样。
其实这缕紫气如果持之以恒的吸收下去,好处多着呢,王筀鵀所想到的阴阳之道不过是它最基本的功用。修为不到一定境界,灵魂是不敢离开身体的,因为元神过于微弱,一旦脱离肉身,根本承受不住外界的巽风和阴火,如果意外离魂,如果不能及时返回身体中,不消一刻元神就会消散开来,从而死去。但是这紫气却能淬炼元神,使元神变得更加凝练、厚重、稳固、结实。假使离魂的话,元神能在外支持更长的时间,进而增大了其回归身体的机会。
吸收紫气后,会不断对修炼者的身体进行洗练,虽然无法让身体脱胎换骨,达不到胎化易形的地步,但是能提高本体的资质。就好比一块糙白杂玉,虽然不管怎么做,都无法把其价值提升到羊脂白玉的那个级别。但是经过精心雕刻,佐以精美卓绝的雕刻工艺;拿在手里把玩,“人养玉”,增加其润泽通透度;再加上一系列的正确收藏保养手段,毕竟玉石如果收藏保养不当的话很容易折损自身的价值;……种种手段之下,让其价值攀升,级别升上一级还是可以的。
而紫气在其中就起了这些个“手段”的作用。资质提升之后,悟性虽然不会有提升,但是气力会变大,身体强横程度会增加,更重要的是身体和经脉对法力的容纳程度得以扩充。好比以前只是一口井水的话,那么现在则变成了一汪潭水;由小坑塘,变成了大坑塘;溪流变成了江河;或者是由一片湖泊,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不过因为紫气对身体的改造是潜移默化的,这些改变都是需要修炼者持之以恒,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下才能看到效果。最开始的改变微乎其微,不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吸收自然是无法发现其中玄机的。除此之外,它还会让修炼者衍伸出其它的神通来,具体是什么神通,难以确定,很可能不同种族的修炼者修炼出相同的神通,也很可能同一种族的修炼者修炼出的神通却不同,因为它是由修炼者的种族、资质、悟性、跟脚等多方面来决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