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东家,我们早上吃了一个馍馍呢。”李福摇着手拒绝道。

    “叫你吃就吃,今天事多着呢,李贵你去,麻利点。”周福指着李贵说道就又回屋了。

    处处结善缘这也是周福做人的原则,因为他知道贫困的无助和无奈,知道挨苦受饿的时候别人的帮助是多么的重要。

    看着桌上一大盆浓稠的棒子面粥,十来个拳头大小酸菜猪肉馅的包子,三小笼屉的羊肉萝卜蒸饺,外加两碟爽口的小菜。

    “看什么,动手吃啊,再不吃可就凉了。”周福卷了卷衣袖,吃了一个蒸饺感觉不错,看着李福李贵在一旁站着笑道。

    “东家,不用,我们那几个馒头在一旁吃就行了。”就算周福态度好,李福还是牢记规矩,以前别说东家请他们吃饭了,碰到脾气不好的人,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弄不好还捶几下出气呢。

    “这有什么,我比你们也打不了几岁,你们也别叫我东家,叫周大哥就行了。”周福笑着说道,放下筷子招呼他们赶紧坐下来吃饭。

    从刚开始的拘束到逐渐放开没有多长时间,主要是周福的态度很平易近人,这也是周福的平常姿态。

    “周大哥,今天要到哪里去,别的不说整个奉天没有我不熟悉的地方。”李贵往嘴里塞了最后一个蒸饺,有些口齿不清的说道。

    “你吃点馒头或是包子,看几笼屉的蒸饺都让你给吃了,周大哥还没吃几个呢。”李福对于弟弟的不懂事有些生气。

    羊肉蒸饺他也吃了一个,是挺好吃的,可是就是因为好吃所以他才没有在夹,只吃包子就是让周福多吃,可是没想到李贵这么不懂事,尽捡着蒸饺吃。

    “没事,喜欢就吃,我告诉你们啊,以前我碰到东家请客的也是尽挑好的点,不吃白不吃。”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周大哥,你以前也给人打过工?”李贵听了这奇怪的问道。

    “那这话说来就长了”接着周福就开始吹嘘着自认为比较有鸡汤营养的发家史,说的李福李贵哪叫一个佩服,只差两眼冒爱心了。

    “周大哥,美国花旗银行就在前面,那里马车进不出。”李贵在一个街口说道。

    周福下车一看,果然这条街两旁都是西式高楼,都是一些高档的西式店铺和各国的办事地点,里面都是一些小汽车来往,就连电车也没有。

    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高档区域吧,有点像天津的五大道。

    “那你们就到旁边的茶馆吃点点心喝杯茶,我办完事就来。”周福拿着一个皮箱就下了马车,拿给了李福两块大洋说道。

    “不用周大哥,我们在路边等着就行了。”李福不要。

    “叫你拿着就拿着,外面这么冷冻坏怎么办。”说着就将大洋塞给了李福就走了。

    到了高大的花旗银行门口,周福整了整衣服,这是外国人的银行,可不能丢了中国人的脸面。

    周福一身时髦昂贵的大衣打扮,加上一口纯正的伦敦英语,顿时吸引了前台服务的大洋妞。

    没有让中国工作人员接待,直接绕过前面的几个排队办理业务的人员,亲自接待了周福。

    虽然很想支持民族事业,可是花旗银行的保险程度和业务熟练程度和全世界大部分的遍及的确难以让人拒绝。

    在洋妞的一番操作之下,周福拿出了在花旗银行开户用的印鉴,不一会儿就将三百多的黄金存进了原来的账户里。

    接下来的几天周福将两百多张上好的皮子也都卖给了奉天城里有名的皮草铺子,还有九匹骏马卖了六匹。

    总的得了三千二百多块的大洋,加着原来的一千多大洋,存了四千整,身边留了七百多大洋。

    到了1931年9月16号的时候,周福就将一小商队的东西处理好了。

    只留下两大箱子分来的珍贵药材和自己在路上收的一副虎骨几对鹿茸,还有一个大箱子里装的是几张紫貂皮和一张色彩斑斓的虎皮。

    塞着满满的一箱子,中间还藏着得来的一小匣子的珠宝首饰。

    “李福李贵啊,你们这是来跟着我跑前跑后的也辛苦了,这里是五十块大洋是给你们的酬劳,还有院子里的那辆马车也是留着你们的。”周福见事情结束了,赶明就要走了,赶紧将李福李贵招来了。

    “不用,周大哥你对我们这么好,我爹娘都说了带路也不是什么重活,你还给我们好吃好喝的,哪能还要你的钱的,还给这么多。”李福和李贵都是知道好坏的,对于周福那是感谢的很。

    “你都说了我对你们这么好,所以我是见你们当做弟弟看待,拿着这些钱和马车载载人拉拉货,赚些钱以后娶个媳妇生个娃好好过日子,算是大哥的一番心意。”周福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真心的说道。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赶紧拿着钱和马车回家,以后好好的过日子吧。”说着周福就将钱袋子塞到了李福手里,把两人推出了屋子。

    周福是一个感性的人,十来天的相处让周福觉得这两个兄弟很懂事,和以前自己很像。

    之所以对他们这么好,那也是从某种程度上帮助另一个自己,而他变成现在就没有缺少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也想通过这想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把生活过活起来。

    17号这一天,周福就一个人在奉天城里坐着黄包车闲逛着,马上要走了可得好好看看,一路上买了不少吃食。

    这是为了赶路的时候吃的,有十来斤牛肉干和几大包酱肉,还有不少点心。

    晚上将东西装好箱准备明天动身,这时候敲门声响起了。

    “你们这么晚怎么来了?”周福开门发现是李福李贵两兄弟浑身脏兮兮的,用衣服不知道护着一个什么东西。

    “我们来是送给大哥你一件礼物,你不是喜欢老鹰吗,你看这是什么。”李福笑着说道。

    果然,只见李贵从衣服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小篮子,里面是一只小雏鹰,正是驯养的时候。

    “我只是随口说说,你们怎么当真了,这得多危险啊。”周福语气有些责备,要知道在悬崖峭壁掏老鹰巢多危险啊,但是心里却是暖暖的。

    原本前几天看到猎户放鹰的时候羡慕了一句,没想到这兄弟俩当真了,今个冒着危险给自己弄来一只,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没事,我们花了两块大洋找猎户跟着的,要不然我们也不敢。”李贵笑着解释道。

    听到着周福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他们还挺聪明的,知道花钱雇保镖了。

    “饿了吧,赶紧吃些点心,这是我今个买的,味道不错。”说着,周福拿出两盒点心让他们吃。

    李福兄弟没有客气,一边吃着一边讲着从猎户那里听来老鹰该怎么养怎么训的。

    李贵说的很仔细,看样子没少做功课,而周福也确实喜欢想要拥有一直老鹰,听得也很仔细。

    对于这一份礼物周福很喜欢,最要的还是李福兄弟俩这份感恩的心意,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人。

    原本打算安静的走的,可是周福没有想到今天是1931年9月17日,再过一天整个东北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人间地狱,那时候他还能顺利的回去吗?

第六十四章 国耻() 
“客官还没睡呢;夜里下了霜;您小心着凉了。”店小二半夜起来查看灯火;看见周福在后院看着奉天城的方向抽烟;好心的提醒道。

    “嗯,这奉天城方向打炮声响了一晚上;我总是感觉不踏实;好像要发生什么似的。”周福有些不安的说道。

    点燃的香烟在夜晚中快速燃烧和那一阵阵的烟雾;走近一点还能看到周福紧锁的眉头;都可以看出周福心中的不安。

    “那肯定是日本人在城外练兵呢;以前经常这样;就是这段时间频繁了一点,总之客官你的心就放在肚子了,要知道这东北可是有着二十多万的东北军呢;就日本那点人不足为虑。”店小二听着周福的话,笑着宽慰道。

    听了这话周福点了点头,觉得也是这个道理,日本兵再厉害能够以一当十吗。

    要知道东北军装备可是出了名的精良,大炮飞机装甲车那是应有尽有,加上东北军个个身体强壮;素质好,是个能打硬仗的部队。

    不管周福这样想的;基本上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于是乎对于东北这里两万的日本关东军没有放在眼里。

    不管日本人在城外怎么打炮演练;城里的人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丝毫没有一点担心的。

    可是他们忘记了军队领袖,军人是听从张大帅的,要是上面没有命令,他们会上阵杀敌吗,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什么狗屁道理,会将枪炮锁在仓库里,然后等着自己被杀,家园被占领。

    “客官,要不要我给你下完热汤面,夜里挺长的。”小二哥热心的问道。

    “不用麻烦了,我不饿,你先去睡吧。”对于小二的服务周全,周福也很客气。

    “那您也别站太久了,有事招呼我。”交代了一句之后,小二哥就哆嗦了一下钻进了屋子里。

    一根香烟抽完,周福又想了一会儿心思,也越来越深,东北的气温下降的更加厉害。

    就连厚实的大衣也抵挡不住,感觉到阵阵寒意,周福也就没有多待,进屋睡觉了。

    不知怎么回事,也可能睡得比较晚的缘故吧,周福这一觉睡得特别的沉。

    就在他睡后不久,奉天城大炮声连连,火光四射,枪声喊叫声响成一片,顿时本该寂静的夜晚乱成了一锅粥。

    就连城外不少留宿客栈的人们都被惊醒了,纷纷披着大袄出来看向奉天城,交头接耳的议论着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见炮声一直没有断绝,看热闹的是在顶不住了,要不是现在是夜晚指不定有人进城瞧瞧呢,想在明天白天肯定能传出消息,就强忍住了好奇心各自回屋睡觉了。

    “咚咚”

    周福早上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吵醒了,带着几分不高兴的情绪披着大衣开了房门。

    “敲什么敲,大清早的不让人睡觉了。”周福皱着眉头质问道。

    “哎呦客官,你还睡得着啊,你是不知道,昨晚奉天城被日本人占了一大半,现在人们都在往关内跑,我们店也要关门了,您那快点收拾收拾逃跑吧。”说着,昨晚的那个店小二就急着去收拾东西逃命去。

    这是那跟那啊,怎么一下子奉天就被占了,还要逃命了,周福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惊呆了。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赶紧上前拉住还没走几步的店小二,他急需知道些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怎么一觉醒来就成了这样。

    “嘿,别急着走啊,你还没说清楚呢,怎么奉天就这么被日本人夺了,不是说有着二十多万的东北军吗,军队呢?怎么不打呀?”

    “呸,还军队呢,早就在日本人进攻的时候就跑了。”原本店小二引以为豪的东北军现在成了他眼里的垃圾,比一坨屎还不如。

    “是打不过怎么的,这么快就撤了,那这满城的老百姓怎么办?”周福眼睛瞪着大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甚至从嘴里掏出粮食来纳税,买飞机大炮养出来保家卫国的军队,居然连枪都不放一声偷偷的跑了,这是何其的耻辱啊。

    “那些当兵的要钱的时候想起老百姓,到了危难时候跑得比谁都快,至于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了,客官你也赶紧收拾收拾,趁着日本人还没打过来赶紧逃吧。”店小二说完提醒了一句周福赶紧走,就应和着前面掌柜的叫喊声。

    “唉,掌柜的,来了。”

    周福这么坚强的人,一时半会也不能消化这一事实,可是看着客栈老板和伙计匆忙的往马车上绑着货物,一看就是逃难的样子。

    再加上从客栈门前路过的人群,那一个不是拖家带口,推着板车,背着锅碗瓢盆等全部家当,面色匆匆的逃灾。

    小孩哭闹着喊着爹娘,大人为家人在炮火中丢了性命或是背井离乡的不舍而哭泣声,嘈杂的声音将周福惊醒,无情的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一刻他多么想上阵杀敌,杀光这些狗日的小日本,可是他想到了家里老婆孩子和老万头正在等着自己。

    他顿时清醒下来,知道自己一个人根本改变不了这一切,以后有机会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而这念头周福从未消失过,在后来的十四年抗日的过程中,周福都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抗战,捐钱捐物从不含糊。

    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将家里的粮食捐了出来,可以说尽到了一个中国儿女的本分,这比他冒然上战场杀敌用处大得多。

    热血退出头脑之后,周福赶紧收拾行囊,挖出来的三只长木条箱子这样放在马车里是不安全的。

    幸亏马车是自己叫人特制的,马车底部有一个一尺深的暗格。

    抽掉上面的木板,三只长木条箱子放进去空间还有些大,接着又上好木板,丝毫看不出什么异样,周福又赶紧将三只木箱在马车里面依次码好。

    剩下的还有不少空间,周福从客栈买了两大袋的干粮,在马车后面还用绳子困了三大麻袋的草料。

    现在是逃难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是走商,只要有钱,一路上都有客栈什么吃喝不愁,现在可不一样了,关门逃跑的不知道还有几家开门的,所以可得什么都准备妥当,除了自己吃的,马吃的也要准备好。

    幸亏周福想着东西重多留了一匹马拉车,要不然这些东西尤其是那三箱子的枪弹,一匹马还真不一定行。

    现在发生这样的情况,到长白山下的抚松县是不可能了,周福只能赶紧原路返回,从奉天路经锦州再到葫芦岛这一条路程最短路线回去。

    要是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十几天就可以出了东北进入河北地界,这样就可以很快到达天津的家里,这时候家是周福心中唯一的激励,是他力量的源泉。

    从奉天城外的客栈出发起,这一路上往关内逃灾的人流就没有断层过,成群结伴的互相照应,当然也有不少心存侥幸的,觉得打仗不管自己一个平民老百姓的事。

    不管是谁统治东北,反正他们一样的交粮纳税不就行了,他们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没过多久他们就后悔了,日本人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人看待,种了几十年的熟田只要被日本侨民看上了,随便几亩未开荒的地就给换走了。

    要是不换就得吃枪子,而换走之后日本鬼子又不好好种,肥田变成贫地,然后又要将已经精心侍弄成肥田的荒地置换回来。

    这样也就算了,可是日本人后来逐渐的变本加厉,中国人民在东北属于贱民,他们没有资格吃大米白面等一切好的东西,所有的东北都被日本人无条件收走了。

    为了让东北人不被饿死,他们会发一些人不吃只能到草料的玉米碎屑当粮食,可以说留下来的东北人俨然成了日本人的免费的苦力。

    逃难的人们白天吃着干粮一刻不耽误的赶路,晚上就随意的搭个简单棚子遮挡风霜,一家老少窝在一起取暖睡觉。

    由于逃难都有所准备,东北土地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就算没有白面馒头,杂粮煎饼和土豆还是有的。

    所以一路上人们倒不至于挨饿,周福见状心里好受不少。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混混想浑水摸鱼占便宜的,昨个还有几个小子盯上了周福,谁叫周福驾着马车,穿着人五人六的呢,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钱的主。

    可是周福是谁,一手八卦掌那是练得炉火纯青,都不用那枪出来吓唬他们,几下就将他们制服了。

    看着他们跪在脚下哭着求饶,没几天就弄得跟要饭的一样,心里有些不忍,想着他们才失去家园背井离乡的困苦,也没有为难他们,教育了一番就让他们走了。

    倒不是周福显得圣母,而是见了一路上太多的不易,知道逃灾路上的苦难,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在这路上,所以现在能饶一个是一个,能不能活命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再说这一路上都是灾民,荒郊野外的,自己又不是政府,还能将他们杀了不成。

    这一路上周福也没有闲着,和不少知道详情的人打听了事情,还弄到几分报纸,已经完全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在奉天城里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真的是连畜生都不如。

    这些周福也都忍了,谁叫日本自古就是我国的藩属国,现在小人一朝得志还不得猖狂的没边了,骨子里就是卑鄙的。

    但是让周福不能不气愤的是,堂堂三省大帅,民国政府副总司令,掌握着三千万人民的生死的张大将军,居然下了让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样的荒唐的军令。

    例如像北大营八千名守军收缴军械,存于库房,被仅仅只有三百左右的日军击溃了,这样等死的案例不在少数。

    也就是这样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命令,即使有少数军队自发的抵抗日军,可是难以抵挡日军侵吞东北三省的步伐。

    不到一天偌大的一个奉天,东北三省的核心城市就被日本给占领了,而日军的步伐还正在飞快的向四周蔓延。

第六十五章 巨大损失() 
原本计划十几天就能出东北地界的;可是这一路上都是人;拥挤的很;马车也跑不起来;于是不得不慢慢的跟着人群才到了锦州城脚下。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

    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锦州龙栖湾新区10个县(市)区;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24公里;人口302。6万。

    而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向辽西锦州地区进犯;我们的好国民党政府于11月25日向当时的“国际联盟”提议划锦州为“中立区”;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派军驻扎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建议。

    之后更荒唐的的是之后,国民政府急电锦州的张学良,要他“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无心“死守锦州”了,下令东北军全军撤退,日本人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整个锦州城。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放弃锦州的消息是经由外国通讯社报道传回中国,当时张学良没有向中央提起。

    至此也意味着东北三省,三个日本本国大小的土地和人民丢了;这一丢就是整整十四年。

    而这期间中国人民损失有多大呢,据资料显示民政机关损失3685万大洋;军政机关损失4。69亿大洋;官办铁路损失6。374亿大洋;官办银行损失5。889亿元。

    东三省唯一金库的官银号被日军用载重车搬运一空。此外;帅府多年积蓄的古玩、珠宝、玉石不翼而飞公私方面的损失合计至少200亿大洋。

    这些钱财丢了还可以在赚,关键的是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也成了日本人的东西。

    东三省兵工厂实力较雄厚,一些产品令其他军火企业望尘莫及,比如它是当时国内唯一生产过加农炮的工厂,榴弹炮也实现了量产。

    这样的兵工厂为日本人大量生产着以后掠夺我国领土,杀好人民百姓的武器。

    东北发达的农业、工业、经济加上上百万的中国老百姓免费的劳动力,都提供了日本人以后侵华战争丰厚的后勤保障。

    这一切一切的都可以随着时间而淡化,可是有一点却不能,就是“不抵抗”三个字,丢着这样大的国土原因,是我们中华儿女永远不能遗忘的耻辱。

    当然这些资料还要到明年才会在报纸上登录出来,周福现在还不知道,以至于他对东北军还抱有一丝幻想。

    看着锦州城里外十几万的东北军,想着他们是准备以锦州为驻地准备日后反攻呢。

    日本人现在正在忙着接受东北其他地方,加上张学良十几万东北军正驻扎在锦州城,所以目前锦州还是正常的繁荣景象。

    毕竟锦州城地方有限,所以在城口设了关卡,衣着亮丽,一看就是有钱的逃难家庭都可以进入城内做暂时的休整或是干什么。

    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进城就有些困难,这时候可能出狱愧疚什么的,感觉对不起家乡的老百姓。

    张学良让人在城外都设有粥棚,难民们可以免费的领取,还拿出一部分粮食低价卖给难民们,让他们买了之后继续往关内去。

    一碗热腾腾的清粥就咳咳让老百姓一个个笑逐颜开,暂时性的忘却了背井离乡的伤心,周福见了不由有些心酸。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家人呢?”周福看到路边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害怕孩子有危险,立马停下马车跳下来蹲着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