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物还是有些轻了,周师傅不是喜欢古玩吗,你明天从库房挑一些好的叫人给他送去,还有明年的酬薪你看着加点,这点钱财对咱家算什么。”

    “咱们对他最够的尊重,周师傅才会不留后手的,真心实意教咱儿子东西,反正那些东西堆在库房也是堆着。”

    “知道了。”听了这话,高夫人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只要对儿子好,那些东西算的了什么。

第八十六章 无题() 
看着高府下人送来的一大堆礼物;周福看着不由有些乐了。

    来天津一趟;原本是打算看看情况的;没有想到现在又像以前一样;为了某种利益目的,又给别人当上师傅了。

    不过周福想了想;觉得老七说的对了;自己是给人当师傅;也是为了自己生存着想;既没干通敌卖国的事;又没杀人放火。

    自己也只是个小市民;在这种情形下自己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要是真的有机会为抗日出力的话,出钱出粮自己肯定是没有二话的;自己也是中国人,自己也是爱国的。

    天色不早了,周福将东西搬进了库房里,然后又从几担山货谷物里一样拿了几斤,装了一大口袋去了黄家。

    自从在高家当师傅的事情稳定下来之后,周福就从大耳朵家搬了出来;回到家里住了,正好家里也被丈母娘收拾的干干净净;进来就可以住。

    到高家教课的时候;早上在外面吃早点;中晚两餐都是在高家吃的;原本到了下午四五点就可以下课了,可是周福就是拖着不走。

    拉着高尧说着什么有趣的事,要知道高家饭菜这么好,有便宜不占那就是个瓜怂,而高家众人看着周福这样。

    相反还觉得周福是个十分称职尽心的师傅,所以每天的饭菜就更加的好,每天还都不带重样的,要不是周福每天坚持练武打拳。

    就着山珍海味的天天吃着,指不定得长成什么肥样呢,说不定和老三大面包就有的一拼了。

    至于放假不教课的时候,周福一个人也懒得开火,于是就到黄家去吃,这也是黄家叫的。

    反正两家就只隔了几条街,几步路就到了,当然了,周福当然不会在黄家白吃的,虽然黄家现在吃的米面都是自己回河南的时候给的。

    加上家里后院米铺的粮食还有好些,周福又给黄家背了两袋,足足够自己吃的了。

    周福现如今好东西吃多了,养成了隔几餐不吃肉就不痛快,而黄家米面虽然管饱,可是菜里面荤油都吃不出来,更别说肉类了。

    当然周福也知道现在世道艰难,能吃饱就不错了,而黄家为了他还特意每餐单独做了一碗,也只是里面的荤油多一些,有时还有几根不注意根本察觉不到的肉丝。

    就着还馋的孩子们还直盯着,这种情况下周福当然是吃不下去的,每次才都分给了几个小的。

    看着黄家老是这样也不是办法,想要黄家奶奶掏钱买肉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要是周福开口肯定会买,但是也只是单独做给周福一个人吃,别的人是想不到的。

    所以为了改善伙食,周福还经常买些卤肉酱鸭什么熟食回来。

    拿着东西到了黄家,吃了今年最后的一顿晚饭,周福就和黄家人告辞了,听到周福要回去,黄家人原本也要给些东西让周福带回去给他爹娘的,可是周福哪里肯要呢,黄家要不是自己,估计现在吃饱饭都是问题。

    这次回去的路上很顺利,周福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火车,只是受到黄皮狗简单的查看而已,因为周福拿着高汉奸开的特别通行证。

    而周福也因为自己的这重身份,为以后的抗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这特别通行证就为我党抗日人士进出城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还有运输违禁药物方便。

    也正是这一原因,让周福在抗日胜利以后,不但没有受到审判,而且还是抗日有功人士。

    小周庄

    “阿福回来了。”

    “回来了,大娘这磨白面是准备过年包饺子呢?”周福笑着问道。

    “是啊,家里就两斗麦子,趁现在不忙,赶紧磨了,不然再过几天到了年底,那时候可赶不上前了。”大娘笑着推着石磨笑道。

    这话是这个理,小周村上百户人,家里有石磨的没有多少人家,全村都是靠着村口一大一小两口石磨。

    每逢过年过节的,那队伍可是排的老长的,得要提前半个多月准备呢。

    由于这时候都是靠人力推磨,所以一般都是几家要好的结伴在一起,你帮我家然后我在帮你家,轮流着来,这样也极大的加快的效率,也使人轻松不少。

    尤其是在舂米的时候,既要费大气力舂米,然后还有筛,费力又费时,这也是小周村种大米不多的原因之一。

    “阿福,你家上百亩的田地,家里粮仓堆满了粮前天你爹还带着一家人老小到县里拉了满满一车的年货回来,你这又大老远大包小包的带些什么回来了,你爹娘算是有福了。”一位帮忙磨磨的大婶羡慕道。

    周家现在的日子在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富裕啊,自己家什么时候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啊,哦不,能有这样的千分之一也算死也瞑目了。

    “没什么,都是一些天津的特产,我们这边没有,所以就带了些回来,我这包好了也不好拿,几位婶子待会到我家拿点。”周福笑道。

    自家的生活这两年确实有些惹人眼,虽然周财主家日子比自家还要好,可是人家那是几代积累的家底,现村里人从出生他家就是有钱人。

    于是人们也就觉得周财主家有钱那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而周家不一样,而是靠着儿子突然爆发起来的,原本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现在成了最富裕的人家。

    这难免让很多人家心里感觉不平衡,所以周福也叫周水生平时不要计较太多,像什么祠堂族里公家的事,能吃亏就吃亏,祭祀的时候钱粮出大头也没有什么。

    一点东西赚一个人前人后的好人缘还不值得吗,而周福平时带回些什么特产,碰见了也都一家分一点。

    “那就沾阿福你的光了,你别说,你上次给的那个海米煮汤啊,你大叔直说鲜的很。“听到周福这么说,一人说道。

    “喜欢就好,我这次又带的多,回头多些,让大叔多喝几次。”周福笑道。

    “呵呵,快回吧,你娘这几天经常在村口望呢。”

    “那我回了,别忘了到家里来拿。”周福说道,然后就拿着东西往家里走了。

    还没到门口,就看到东东小西他们跟着石头木头一个跟着一个跑出了家门。

    “东东,小西,石头木头,你们干什么呢,这大冷听到出来干什么,连帽子都不戴。”周福赶紧叫住他们。

    现在是什么天气啊,这些兔崽子就只穿着毛皮大衣,脑袋脖子都露在外面,小脸冻得通红,这么下去还不得冻伤了。

    这冻伤可是难得好,一旦得了以后每年都得反,现在一个个有毛帽都不戴,别人想要都没有呢。

    “爸爸,你回来了。”

    “大伯,你回来了。”

    看到周福回来了,东东他们连忙回过头来,欣喜的朝着周福的方向跑了过来。

    看着孩子们跑了过来,周福也是很高兴,看着东东和小西通红的小脸。

    周福赶紧脱了皮手套,用温暖的手摸着他们的小脸,果然,小脸冰凉的很。

    “东东,怎么连毛帽和围巾也不戴就带着弟弟跑出来了,下次你在不戴,我就让你妈不给衣服你穿,让你们冻着。”周福边用手暖着东东和小西的脸,一边板着脸吓唬道。

    然后又是对一旁的石头兄弟骂道:“还有石头木头你们也是一样,这么大人了,要是着凉了,看你娘不要了你的皮。”

    对于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侄子们,都是平时都是和蔼的很,很少说硬话,不过今个看着他们这样不好好的照顾自己,还带着弟弟大冷天瞎跑,周福有些生气了。

    看着周福生气了,石头木头他们也有些害怕,低着头不敢看自己的大伯。

    “爹,不管石头哥哥他们的事,今天大胖他们邀我们去捉麻雀,所以我们一时着急就忘了,这是第一次,真的,你就别生气了。”看着爸爸生气了,东东赶紧求饶道。

    抓麻雀周福也知道,那是小孩子冬天最有趣的事情了,一群人小孩子趴在雪地里,然后在远处用木棍支撑这一个篮子什么的。

    下面放着一些谷子,等麻雀进去吃食的时候,就将绑着绳子的木棍拉下来,这样篮子就将麻雀罩在了里面。

    等抓到了麻雀,几人人就地烤了吃,这对于一年难得吃上一次荤腥的农村孩子,可是难得的肉食了,更何况烤麻雀本身确实也十分美味。

    “行了,下次可要注意了,现在赶紧办爸爸把东西拿进去。”听了这话,周福也告诫了一句也就懒得在计较了。

    “好勒。”

    东东几个高兴的答应着,连忙接过周福手里的小包,小包不重,大包周福也舍不得让他们拿。

    “爷奶,妈妈爸爸回来了。”

    “爷娘,大伯回来了。”

    就这样,周福还没有进门,就被东东石头几个嚷嚷的满屋子人都知道了。

    屋里正在烤火唠嗑的周家众人听到周福回来,也都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赶紧出门迎着。

    “怎么这个才回来,这一趟还顺利吧。”豆花拿着笤帚扫着周福身上的风霜问道。

    “还行,这一趟到天津收获很大,我已经安排了,过了年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周福张着胳膊转身让豆花扫着说道。

    “什么安排好了,我可听说那些日本鬼子毒着呢,连小孩都不放过,要我说还是待着这里安全。”杨枣花担心的说道。

    其实还是杨枣花主要是舍不得豆花和东东他们离开,好不容易一家团聚了,家里有吃有喝,什么都有,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啊,干什么又要离开。

    “是啊,在家这待的多好,要不就留在这吧。”其他人也是这样说道。

    “总是呆在乡下也不是个事,就说东东他们,已经缺了好长时间的课程了,在这样以后可怎么吧,至于安全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我已经做了万分的准备了,怎么准备的你们就不用知道了。”周福解释道。

    听了周福什么都已经安排好了,决定了,杨枣花还想再说什么的,可是被周水生打断了。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随你了,不过一家大小安全你可得把握稳了。”

    “知道了爹,这事我心里清楚。”周福点头道。

    “他娘,福子做事你还不清楚吗,稳着呢,东东他们上学也是大事,你就不要再舍不得了,以后想了去天津看看不就行了。”周水生对一旁的杨枣花说道。

    然后又对众人说道:“既然你大哥回来了,这是你大哥大嫂在家过的第一个年,你们都把该准备的都准备上,我们家今年要过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大年。”

    一家之主发话了,众人自然不敢耽搁,一个个都开始预备着。

    不管周家,村里其他人家也开始为过年做着准备,只是没有周家热闹东西多而已,但是年味是一样的。

第八十五章 水灾来临() 
乡下过年就是比城里热闹;到了腊月底;集市上的庙会和赶集的就从没有断过。

    周围十里八村的都大老远赶过来;置办着家里缺少的年货什么的;天天都是人山人海的,唱戏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烘托出过年喜庆的气氛。

    就连周福家什么都置办妥当了;这集市上也没少去;主要一家老小带着豆花和东东他们去看热闹;他们可没有见过这场面。

    不到一圈功夫;每次周福他们手上就拎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加上杨枣花每次也都会看到适合家里的东西。

    回家的时候,幸亏驾着两辆驴车过来的;要不然这么多东西还真难以搬回家。

    眼看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发面和面了,炸丸子的炸丸子,包饺子的包饺子。

    突然想起自己缺少了什么佐料,然后到东家弄一些西家弄一些,总之;谁家要是缺了什么,到村里走一圈肯定会弄到足足的。

    吃年夜饭的之前;由于小周村有共同的祠堂;所以所有的周姓男丁和小孩子首先到祠堂;放鞭炮摆猪头鸡鱼三生祭品接老祖宗回家过年。

    众人磕完头之后;各自欢喜的吃年夜饭了,这时候,家里的女人们早就在厨房准备好了,等人一到家,又在自己院子放了炮仗之后,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糖果、嗑瓜子、唠唠亲朋、拉拉家常,子女依次给长辈叩头辞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全家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熬年”。守岁到五更时,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点燃香烛,一家人依长幼辈份,依次向祖宗跪拜致祭,恭祝“年福”。

    除夕一过,就是新的一年,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各地的习俗,不过由于周福老娘娘家兄弟,只有三个姐妹,大姐在家里招了一个上门女婿。

    爹娘都是早就死了,三个姐妹嫁的都比较远,所以周福家没有什么亲戚可以走了,倒是两个弟妹家要往娘家拜年。

    拜年的年礼杨枣花两家准备的都是一样,没有厚此薄彼的,六斤猪后腿,十斤白面,四盒点心,四尺棉布,一坛子好酒,这样的年礼在乡下算是重礼了。

    周福家虽然没有多少亲戚,可是从除夕到春节期间,来家里的人可是不少,天天都有一大群孩子往家里跑。

    那是因为周福家吃食多,只要小孩子来,家里人都会拿出各种糖果花生什么的,让小孩子吃,走时还要没人装满一口袋。

    于是乎,周家过年期间就成了孩子跑得最勤快的地方了,因为来了就有好吃的,当然周家也乐意孩子往自己跑。

    大过年的,人往家里跑的勤快,说明家里人气旺多,也预示着家里来年的好运道,至于一些糖果山货算的了什么。

    元宵一过,周福就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这一走,可把周家众人舍不得的呦。

    可是没有这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已经在天津彻底安家落户了,长久待在乡下也不是个事。

    “福哥,你赶紧把敏敏的奶粉冲了,待会要是喝不到可是要闹了。”刚回家没有多久,家里什么都要收拾,这不豆花正在前院水井旁,烧着热水用大木盆洗涮东西呢。

    “哎呦,你自己弄一些不就行了,没看到我在忙着呢。”此时周福正在房里的书桌上忙着呢,听到豆花的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周福回来之后,到高府教学的时间还没到,他就趁着这段时间,天天往大罗天古玩市场里钻。

    别说,收获还真不小,前前后后收了十几件好东西。

    今天没有出门,这不周福正拿着放大镜,在台灯下面仔细查看着一件晋瓷,即晋代所产青瓷。

    这是一件古老的越窑瓷器,器物完好,通体施青釉。碗高5。2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7。9厘米,造型浑圆端正,圆唇,唇下有一道弦纹,腹部饰一圈网络纹带,纹饰简练古朴。

    平底内凹露胎,胎为灰白色,釉层匀润青亮,清澈幽雅美观,堪称“晋瓷”精品。

    这件晋瓷刚收上来的时候脏兮兮的,上面全都是泥土疙瘩,随意的放在古董摊上没有人问津。

    要不是周福眼尖,发现这泥土不一样,应该是刚出土不久的样子,于是不动声色,好了几块大洋买了一个赝品花瓶。

    但是却提出要老板给一个添头,要不然就不买了,这还得了,要知道这花瓶也就值几毛钱,现在卖几块大洋,不知道放了多少倍。

    原本摊贩老板也不打算卖掉的,准备要随便处理的,因为这花瓶一看就是赝品,现在好不容易又一个冤大头要买。

    老板那里会不同意,笑着满口答应着,让周福赶紧挑一件,于是周福挑了同样没有人问的脏兮兮的小碗。

    摊贩老板见了这,脸上笑容就更浓了,这是他也真的相信周福是个小白了,有钱不赚是傻子,于是就这样愉快的成交了。

    回到家,周福用鹿骨签子和刷子轻轻的清理这小碗上的淤泥,当露出里面青亮莹润的釉色和清澈优雅的外观时。

    周福心中乐开了花,原本还以为是件常见的古董呢,没想到是晋瓷,还是精品中的精品,这可是国宝啊。

    于是乎,周福这几天没事,就拿着放大镜查看着这精美的晋瓷,经过这么多年,还依然像新的一样。

    不愧是“晋瓷”,具有胎质致密坚硬,釉色青亮莹润和经久耐用、不怕腐蚀、久不褪色、美观实用等特点。

    这时候,豆花抱着哭着的敏敏进门了,看着周福像是没有听到一样,照样在那里看着他的宝贝,豆花心里一股邪火不知道从里来,板着脸骂道:

    “我说你啊,自从从河南回来到现在,你就跟那老爷没什么两样,你看家里忙的,你也不知道帮一把,叫你冲个奶粉都不行,你再摆弄这些东西,我管它是不是什么古董,小心我全都给你砸了稀巴烂。”

    “我说你这是怎么,你冲一下奶粉怎么了,那些东西放着待会再洗不行吗?”周福也是皱着眉头说道。

    多大点事,至于这样生气吗,自己弄得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呀,是能随便摔的吗。

    “那你就不能放一下吗,回来都多少天了,还要不要过日子了,你要是在这样什么事都紧着我来,我也甩手不管了。”周福的话让豆花火气更大了,吓的怀里的敏敏都哭了。

    “哭,哭什么哭,再哭就把你扔给叫花子。”

    听到妈妈的吓唬,敏敏哭的就更厉害了,一时间上气不接下气的。

    这时周福赶紧将孩子接了过来哄着,然后对豆花说道:“我说你怎么回事,有什么事吼孩子干什么。”

    “哦,敏敏不哭,妈妈说逗你玩的,我们去喝奶奶好不好。”

    敏敏从小就娇生惯养,哪里受到过这种惊吓,周福怎么哄都不行,奶也不喝,就是一个劲的哭,哭的都抽搐了。

    豆花看到这个样子,气了消了,挺后悔的,然后上前接过敏敏和周福手上的奶瓶。

    孩子说来也奇怪,妈妈不管怎么打骂,他在这时候想要的还是妈妈的怀抱。

    在豆花抱着没多久,敏敏就歇了,依偎在妈妈怀里一抽一抽的,含着奶嘴大口大口的吸着。

    可能是哭累了,没有一会儿,奶还没有喝完,敏敏就在豆花怀里睡着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可能受了白天的惊吓,敏敏从梦中哭醒了好几次,弄得豆花和周福一晚上都没有睡安稳。

    到了第二天还是如此,豆花觉这样不行,赶紧找来了老娘想想办法,摸着额头又没有生病,怎么好好的半夜就是哭呢。

    豆花娘就说可能是惊吓丢了魂,于是周福和豆花赶紧带着敏敏到神婆那里扑了卦。

    买了金元宝黄表,用红纸剪了衣服鞋子,晚上什么时候,出门朝那个方向走多少步开始叫魂。

    说来也奇怪,经过几天的叫魂,敏敏也确实是好了。

    而之后,周福和豆花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各自都没有说出来,但是从各自的变现可以看出来。

    周福也不再整天盯着自己的那些古玩,除带孩子之外,还有时候帮着豆花烧烧火什么的。

    豆花也没有责备周福不管家里事,周家回到了以前那种和睦生活。

    正月一过周福就又开始了到高府的教学生活,这时候东东小西南南也都开始上学了。

    周福到高府教学时,就用高家的小汽车顺带带着东东他们到学校上课,晚上又顺道接他们回家。

    没有小汽车接送的时候,周福就每天早上带着东东他们在街上吃早点,吃完早点就招呼两辆黄包车,将他们送到学校。

    虽然家里有马车,可是东东他们的学校在英租界,是天津有名的贵族学校,整个天津有钱有势家的孩子都在哪里读书,所以这里像马车这类交通工具是不可以进去的。

    自然像这样的学校进去自然可不简单,可是周福是谁呀,有了大耳朵和老七等人的帮忙,东东他们入学自然不是难事。

    可是一年好几百块大洋的学费却是不能避免的,学费虽然贵,但是也有它贵的道理,像什么孩子在学校有一顿营养午餐,还有统一的小西服校服,穿的孩子特别精神,还有其他的一系列东西让周福觉得这钱花的值。

    最主要的是,孩子们的教育很好,实行双语教学,要知道会一门外语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什么重要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这一点周福深有体会。

    至于家里就只有敏敏一个,豆花完全可以照应,早上在敏敏醒来之前上街买菜,回来伺候敏敏起床,然后冲奶粉,做家务,到了晚上最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周福和孩子们。

    按照这样的规律,在这乱世中,周福家的生活过的安稳幸福。

    时光转眼就来到了1939年,这时候,全国抗日也进行到了最激烈,最困难的时候。

    在沦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