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伙一晚上辛苦了,管事堂已经找好了早饭,你们赶紧去吃了然后回家休息。”周福拍着巴掌对三五成群的坐着,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的守夜人说道。

    这时候,大家伙生活都不容易,加上一夜的劳力,这些小伙子饭量大的很,这种状态下一顿可以吃十来个馍呢。

    谁家粮食都不够吃,这样下来可不得了,所以周福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在管事堂准备了早饭,当然没有白面馒头,窝头倒是可以管饱。

    “阿福,看如今这天气,昨晚你说的那些东西还要不要买?这一大笔钱放在我这,我可是一下眼睛没离开过,深怕有了什么闪失。”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李二顶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抱怨道。

    李二这话说的不假,七街九巷总的得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家三块可就是一千多块大洋啊。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款项,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呢,所以这也是周福让李二带着人一同收钱的原因。

    让他们互相照应着,同时也是互相监督着,要是以往收一毛两分的,都是一个人收的。

    “李二哥,辛苦了,等这事一完,我肯定在几位大爷面前给你记一功。”周福笑着说道。

    听到着,李二来了精神,连忙笑着改口说道:“这有什么大功不大功的,不都是为了街坊们的利益嘛,应该的。”

    “既然这样,那你就接着收着吧?”李二这模样,周福忍不住想戏弄他一下。

    “别,可别,在放我这,还让不让我活了,这钱你赶紧拿走或者处理了。”李二立马摆着手说道。

    “呵呵,不逗你了,趁着现在雨停了,你赶紧带着人将我昨天说的东西买回来,吃完早饭就去,千万别耽误了。”周福正经的说道。

    “阿福,你不是开玩笑吧,现在雨都停了,还买这些干嘛,你是不知道,我收着钱是多么的难,我的嘴唇都快要磨破了,我可是承诺了,雨停这钱是要还给他们的,三块大洋可是不少啊。”听到周福还要买东西,李二有些不理解,赶紧说道。

    李二说的这些周福都知道,七街九巷的居民条件算是还好了,很多人都是工厂或是纺织厂上班,所以收入还行。

    可是即使这样,也有一部分人家比较苦难,收入比较低,三块大洋都快抵上十来天的生活费了,再说家里总的也没有多少,所以这次收这么多钱。

    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周福也没有办法,不知怎么回事,冥冥之中,他就得这次的大雨不会就这样停了,有一场大灾难正在来临。

    想到着,周福打定主意对李二说道:“李二哥,这些你就别管了,你赶快将东西买回来就是了,没有什么大事那是最好不过的,要是真有什么的,有了这些东西那可是救命的东西,反正东西买了也在那里,又不浪费,再不济最后东西我要了,钱我出还不行吗?”

    听了周福的话,李二还能说什么呢,赶紧招呼着一起收钱的几个,回家吃饭再去置办东西。

    “阿福,你真觉得后面还有大雨?”留下来的李大悄悄的问道。

    “大雨我也不敢确定,不过这些天我总是心神不宁的,总感觉有不好的大事发生,未雨绸缪总不会差的。”周福解释道。

    听了周福的话,李大点了点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大哥,李大哥,你怎么了,是不是忙了一晚上累了?”看着李大站在那发呆,周福出声加了好几声都没叫应。

    “怎么了。”最后还是周福动手碰了他一下才将他弄回过神来。

    “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喊了也不答应,是不是累了?”看着李大精神恍惚的样子,周福关心的问道。

    “额,可能有些,你还有什么事吗?”李大按捺住心中的不安回答道。

    “我原本还想让你待会到城外运些沙子回来,泥土做的沙袋到底没有沙子好,在水里浸泡时间长了就融了不结实,现在看你这个样子就算了。”周福说道。

    “我没事,待会回家眯一下就好了,这是你就包在我身上了。”听了这事,李大连忙摆着胸脯子说道。

    “那好吧,要是不行可别勉强,去的时候多叫几个人,把我家的两匹马牵上。”周福对于李大这样有些不放心。

    “好嘞,你也累了一晚,也快点回去吧。”李大点头道。

    等周福走后,李大也赶紧跨步回家了,只是步伐有些凌乱匆忙,好像心中有什么大事一样。

    刚才听了周福这样一说,李大这才想起了他在大雨前,连续几天晚上做梦,梦到17年那场大水灾。

    那时候他才十几岁,所以当时那种场面他记得清清楚楚,大灾之后必有瘟疫,而且粮食价格暴涨,最后得病死的饿死的不计其数。

    情景形容像人间地狱也不为过,他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妹妹就是在那场灾难中死的,老爹也落下了病根,没过几年也死了。

    加上那几天眼皮总是跳,当时自己没有注意,刚才听周福说的话,李大感觉这应该是爷爷奶奶在天有灵,对自己的某种预警。

    所以李大觉得周福说的有道理,不管结果如何,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就这样,李大对于周福说的到城外拖几车沙子没有丝毫迟疑,回去之后,赶紧借了有牲口人家的牲口跟板车。

    几十辆板车队伍足足拉了一整天,将李二买回来的一千条麻袋装满了,就这样在各个街道靠墙放着,为此还有人说的李大闲的慌。

    现在雨停了还弄这些干嘛,李大只是嘿嘿的笑着,说反正沙子又不要钱,码在这又不碍事,以后谁家修房子什么的,都可以拿来用就是了。

    人们现在笑话李大多事,可是再过几天,就是因为李大多事,这些沙袋堵住了主要的洪水。

    当然也有水漫进了屋子,可是要没有这些沙袋筑成的沙堤,恐怕家里的洪水起码有一米多深了,那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家的房子会坍塌。

    因为不是每家每户都是像周福家一样,用石块打地基,然后用大青砖建的房子,还有不少人家是土砖房子,经得起洪水多长时间的浸泡啊。

    除了为了大家伙做的这些,李大自己也特意买了不少粮食和草药回来,他也提醒了周边人也买些,当然不能用自己的预感会发大水的理由了。

    要是那样,人们还不得骂死他,好的不说,咒大家伙没有好日子过呢,弄得不好,有些脾气不好的老人,还会骂你祖宗十八代。

    到时候要是真的发了大水,之后人们还有可能说,这是李大说的,虽然大水和一个人说不说根本没有关系,可是这时候的人知道什么吗。

    他们信神佛远远超过科学,没看到每逢大灾难那些寺庙发了横财不是,香火从不断,就连乞丐都会将辛苦讨来的饭钱用来添香油钱。

    所以李大只能说这么大雨,过些日子粮食肯定会涨价,这个理由很充分,以往也是这样,虽然很多人知道是这样。

    可是觉得家里还有一些粮食,等吃完的时候粮食价钱应该会降下来,但是也有那么几家跟着买了一些粮食,不过都没有李大买的多。

    李大可是将家里剩下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足足买了三百多斤的玉米面和一小袋价格低廉的碎米。

    这些足够他家省着吃上三个多月了,最主要的是,李二不信他的话,没有买粮,到时候作为亲兄弟,李大肯定不会看着李二一家挨饿的。

    所以这些粮食还真不好说够不够呢,但是也没有办法,家里买了房子,就只剩下这些钱了。

    “别人都一大早就回家了,你到哪里去了,忙了一晚上不累吗?”正在院子里扫着积水的豆花看到周福回来问道。

    昨天晚上出去帮忙的人一大早就回家了,可是周福居然现在才回来,豆花带着几个孩子都已经吃完午饭希望碗筷了。

    “忙了一晚上谁说不累,我现在倒床就能睡着,快点弄点吃的,早就就吃了一个窝头,又跑了一上午,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周福对豆花说道。

    “你又不是没有钱,饿了不知道在外面吃点。”豆花白了一眼周福,“快点进屋吧,饭菜我温在锅里呢,我这就给你端。”

    看着豆花进了厨房,周福也赶紧在水池里洗了洗手,看见东东几个正在墙角下围着自己精心伺候的几盆月季花。

    周福赶紧说道:“东东,你带着敏敏他们别再我那花旁边转悠,小心她待会有把花瓣摘秃了。”

    周福这不是废话,敏敏现在就和她姐姐南南小时候一样,就喜欢这些粉嫩的花花,南南以前不知道毁了多少盆周福精心培育的牡丹菊花等名贵品种。

    好不容易现在南南长大了,不再摘花了,可是敏敏小丫头又接了她姐姐的班,成了新一代摧花小能手了。

    豆花说的不错,这几年,自己这些花是养不起来了,为此,后院的粮铺没有开之后,周福将门封了,趁着修整前院的时候,一道给装修了一番。

    布置成了两间卧室,另外两间用玻璃隔着,弄成了温室花房,将那些名贵花卉都搬到了里面,里面还设了一个小书房。

    在这里看书写字,累了就侍弄侍弄花草,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东东他们虽然答应了,可是周福知道那几盆牡丹是保不住了,但是也懒得管,反正也都是品相一般的次品,毁了就毁了吧,现在最要紧的是吃饭。

    “你慢点,又没人跟你抢。”看着周福一口一碗饭去了大半,豆花怕他咽了。

    “你说不知道,我今天上午跑了多少路,从这里跑到城外,然后又到了英租界找了老六和老大,可把我饿坏了。”周福夹了一大块软糯的红烧肉说道。

    “活该,有没人让你跑的,怪得了谁呢。”豆花虽是这样的说的,可是还是很心疼周福的,又给他夹了一大块肉。

    周福看来是真饿了,刚才一块肉还没咽下去,豆花这块又进了口,快速的咀嚼着说道。

    “几位大爷让我当着领头的,我可不得将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不然以后怎么上位呢。”

    “额,原来你是为了上位才这样卖力的,以前也没见你这样官迷呀,现在怎么搞得?”听到这话,豆花阴阳怪气的“额”了一声,然后一副我知道的样子看着周福。

    “瞧你什么表情,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还是为了街坊们的安全,你知道我到城外看到了什么吗?”周福放下筷子问道。

    “难道是水涨了,现在不是雨停了,涨了就涨了呗。”豆花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

    “水是涨了没错,听说城外有些地方都被淹了,好多人都进城了,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我从老大那里打听到,现在华北地区普降暴雨,天津雨是停了,可是海河上游还在下着大暴雨,照这样下去,整个天津还会像17年那样,发生大水灾。”周福将自己看到的了解的说道。

    “啊,那该怎么办,为我们家要不要到英租界避一避。”听到这,豆花也开始害怕了,赶紧问道。

    “算了吧,要是我们这淹了,英租界还跑得了,现在还是想想怎么应对吧。”周福说道。

    周福他这里是在华界没错,可是离英法租界不远,地势比那里还要高一些,所以这里比英租界还要好一些,只是英租界高楼多一些,治安可能好一些。

    但是要是真的到了那种情况,必定有很多有钱人到那里避难,肯定是混乱急了。

    “额,那你去老六那里干嘛,你那里不舒服啊?”豆花在大事上对于周福的话从不质疑的,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是,每次大水之后肯定会有很多疾病或是瘟疫,我到老六那叫他弄些药,听说刚有一种新药西药叫什么磺胺的,对于瘟疫感冒很有效果,我就叫他弄了几盒。”周福解释道。

    要不是有老六这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兄弟,周福那里知道这种药,在听说这种药对于细菌感染的疾病很有效,所以赶紧去找他弄了几盒。

    豆花手里拿着周福从怀里掏出的三盒药剂和注射器,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周福问道:“真的这么管用?”

    这不能怪豆花,这磺胺是世界上最早的抗菌类药物,也才刚刚上市没有多久,西方都没有大面积普及,更何况是中国呢。

    “真的,有了这,我们一家也算有了保障了。”周福点头感叹道。

    要知道,上次瘟疫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根本没有药可以治,只要染上了就只能等死,死了之后赶紧烧了,烧了之后还要里外里铺上好几层生石灰,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瘟疫的恐惧。

    “福哥,那你能不能让老六在弄两盒,我娘家那。”说道这,豆花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周福。

    “额,这可难办了。“听到这个要求周福一时愣住了。

    “怎么难办了?”关系到娘家亲人的生死,豆花有些气切。

    “花儿,你别急,这些年你也知道,你娘家那件事我拒绝过,可是这事确实难办,你以为我没跟老六多要几盒啊。”

    “你知道老六怎么说的吗,这药是国外进口的,特别贵不说,还就那么一点,我这三盒还是老六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才弄到的,虽然他手里还有几盒,你也知道,我们天津还有好几个兄弟呢,所以真的很难弄到。”说道这,周福也有些无能为力。

    “那该怎么办,那该怎么办,万一要是我娘她们。”听完豆花就更加着急了,不停地问道。

    “花儿,花儿,冷静下来,先你听我说,这一切都是我瞎猜的,又不一定真的,就算发生了,哪有那么巧,我也买了不少草药,到时侯预防好是没有问题的,再说,我也托老七再弄了,老七干什么的你应该知道,应该能弄得到。”周福赶紧安慰道。

    听了周福的话,豆花也逐渐的平静下来,现在也只能期望能弄到啊药,当然没有人得病那就更好。

    此时豆花感觉到手里轻飘飘的三盒药前所未有的重,这可是全家人的命啊。

    然后赶紧拿到房里收好。

    “花儿,家里的粮食还有多少?”看到豆花从房里出来,周福问道。

    “你每个月从高家领回来的米面都吃不完,现在家里还剩不少,米有两百多斤,白面少一些,只有七八十斤了,还有家里自己买的小米还有十几斤的样子,够不够,还要买些吗?”这时候豆花自然知道周福的意思,赶紧将家里的存粮估算了一下告诉周福。

    家里原来米铺剩下的一万多斤的粮食,家里吃不完,放久了又容易发霉生虫,所有周福就将这些粮食卖给了周边邻居。

    “这些也够家里吃两个多月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得再买些,不过现在出行不便,你就不用担心了,我已经和老大说了,他稍后会派人送粮过来,你待会通知你娘家买些粮食存着就行了,在弄些干菜什么的就行了。”周福点头道。

    “嗯好,我现在就去,你把碗放在灶台上就行了。”说完就出去了,对于娘家豆花还会关心的很。

    看着豆花着急的样子,周福摇了摇头,平时还说自己办她娘家办些事,她还阻止着。

    现在看来,到了危机关头她自己比谁都着急。

    到了傍晚,李二带着人将买来的东西安置在了管事堂,周福亲自上了锁。

    本来有些人对于收了这么多钱,现在雨停了还买这些东西闲言碎语的,可是李二他们带回来的消息顿时让他们没有声音。

    原来天津城外大部分都被淹了,已经有好多灾民进城了,而且海河上游还在下雨,照这个情况,又是一场大水灾是跑不掉的。

    粮铺和药店都已经在涨价了,幸亏现在买的早,要不然价格更加离谱。

    听到这,大家对于周福的那一点芥蒂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各自都回家拿着钱粮袋去买粮食了,以前灾后的物价他们可没有忘记。

    也就是因为周福的安排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让七街九巷在这场大水灾中损失,相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那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傍晚,大耳朵也让帮里的兄弟送来了粮食,大米两百斤,小米一百斤,白面五百斤,还有几条风干好的诺邓火腿和十几只酱鸭。

    当然这些东西对于大耳朵不算什么,除了周福这里,其他几位兄弟,挨家挨户也都送了。

    而七街九巷的人们也都在趁机修补房屋地基,堆码沙袋墙,一切都在准备着,就等着大洪水的到来了。

第九十章 大灾()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而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北依燕山。

    这两座山脉的迎风区为大暴雨集中地带;而且这片区域地形陡峭;地势低洼;土层植被覆盖薄,特别容易造成大洪水。

    天津还处于海河流域下游;由于海河是由上游的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河流还有众多支流等汇集而成得一条宽度不大的且泄水能力小扇形水系。

    因此当天津及周边地区进入夏季雨季时;洪水来势凶猛且渲泻不畅;极易引起海河地区洪水泛滥。

    所以在天津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水灾;从1653年到1939年之间。

    史料就记载了1653年、1654年、1668年、1801年、1871年、1890年和1917年这些年份;天津都遭遇了比较大的洪涝灾害。

    这期间那些那些小水灾那就更不计其数了。

    但是比较庆幸的是;比较严重的就是1917年那次大水灾,可是现在有增加了1939年的这一次大水灾了。

    除了天津所处的自然地理缘故之外,今年的这次特大洪灾还有人为因素。

    现在正处抗战最激烈的时候;日本军方为了削弱抗日武装力量所采取的决堤放水的行动也使海河流域沿岸得防汛抗洪设施遭到了破坏。

    日军在夏季暴雨前就扒开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和滏阳河等河沿岸的182处河堤。

    在1939年八月汛期来临之后,海河上游和天津市内多处河道水势猛涨,洪水汇成一片。

    在七街九巷所有居民的动员下,趁着现在雨停了,青壮汉子们又将下水道重新疏通了一次,各个街口的沙袋堤坝也都筑到了五袋;一米多高。

    就在人们都以为这样可以安枕无忧的时候,排山倒海般的洪水涌向了天津市。

    城外的村庄早就成为了一片泽国;土砖木屋那里经得起这么大的洪水摧残。

    在洪水到来的瞬间轰然倒塌;只有少数青砖瓦屋的房子坚持了一会;也仅仅是坚持了一会儿;在持续不断的洪水冲击下。

    也很快就倒塌了,就连不少成人腰粗的大树也都被连根拔起了。

    洪水来时汹汹,许多来不及逃出家门的村民,顿时就成为了随波逐流的浮萍了。

    可是即使那些逃出家门的村民,他们那里跑得过洪水的速度,看着洪水马上就要过来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只能拼劲全力,在洪水上来之际,紧紧地护着老婆孩子,一家人用在一起被洪水淹没。

    洪水来势汹汹,让天津有些错不及防,即使有很好的防洪措施,这样突如其来,还异常大的洪水面前好像没有什么作用。

    天津市在短短的几天里,百分八十多的地区被洪水淹盖。

    8月11日,洪水涌入市区。北大关、大胡同浸水;关上一带水深已达三尺;海河已平槽。

    大公报报道:“英租界大街为水淹没,海河水位已超过特三区沙袋所筑成之堤岸,进入市区。”

    8月20日下午5点,南运河决口,洪水漫到墙子河(今南京路),海河沿岸的英法日租界成了重灾区。

    晚上9点,洪水漫到老城厢,南市、广开、西南角等地被淹,南市一带水深达二三米,汪洋一片。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8月21日,天津全城被淹没,水深一至五尺不等。

    洪水直接冲击着海河各桥的桥面,鞍山道溥仪住过的张园,看着像是建在湖中的古堡。

    马路上小船在水中来来往往,一派百舸争游景象,日租界的邮局临时局改在二楼窗台上办公,顾客站在船上交办业务。

    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大楼只露出了一半,八里台成了水世界,大道、田圃、河沟、小桥都消失在汪洋中。

    8月23日到25日继续连降暴雨,平均每日水位上涨8寸,海河的水面与租界内的水面已连在一起,看不出哪里是河道,哪里是陆地。

    英法租界水深处已达三米,最浅的地方也有一米多。

    值得高兴的是,洪水吞没了日军营房,连这些日本鬼子也没地方去了。

    到了八月底,海河决堤天天都在发生,还爆发了海啸,这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这时候之后少数地势高的地方没有没淹盖之外,整个天津市成了水中泽国了。

    遭遇了这场大灾,天津已面目全非,全城荒凉寂静,房倒屋塌,街上只有少数华商乘着小船荡漾波中,兜售货物。

    “阿福哥,不好了,三街的老庄家房子塌了。”周福刚回到家,一碗红枣小米粥还没喝两口,就被小五子大呼小叫的差点呛了。

    “那人怎么样了?”不过听到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