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这段时间再说,你就觉得呢?。”一大爷问道,其他几位大爷也跟着点头。

    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情况,大水前前后后淹了两个多月,这期间没有任何的货物进入天津城,而附近的灾民却也都涌入了天津。

    粮食肯定是不够的,粮价飞涨也在意料之中的,可是难的是现在你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粮食,运气好可能还能买到一些不要的土豆,价钱却比平时的玉米面都贵。

    至于玉米面白面大米等细粮你是想都不用想,这些都是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吃的。

    “嗯,现在大事都干完了,分下去给大家应急也行,不过这些天的消耗不少,应该也剩不了多少了吧,李二哥,粮食具体还有多少?”周福点头道,然后对专管后勤的李二问道。

    知道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李二早就做好了准备,周福一问,他马上拿着账本开始报账了。

    “咳咳”李二站起来煞有其事的清了清嗓子,然后正式开始了收支明细。

    “咱们七街九巷一共三百七十三户,搬走的不算,按照我们商量的收费一家三块,理应手1119块,但是由于二狗家,老李家,吴成家等七十多家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只给了一块或是几毛,说是以后补,所以实收九百二十块三毛五分。”

    “对了阿福,那个关家是回来家还是搬走了,要是搬家不回来住就算了,如果以后要回来这钱是要给的,他家沙袋和淤泥水井大家伙都弄了?你看”不得不说,李二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是很清楚的,不会有一丝差错,众所周知,关家和周福走得近。

    “嗯,关家的钱待会我来给。”周福点头说道。

    关家人不在给钱也是应该的,他家的钥匙在周福身上,这些天都是周福开门带着人筑沙袋墙堵水,然后又是清理淤泥掏井什么的,大家伙确实辛苦了。

    总不能因为你不在家,就给你白干吧,大家伙要一视同仁。

    “好,那既然这样收支就这些,待会我会把账目贴出来,接下来的就是开销了。”听了周福他给钱,收支方面就算结束了。

    “买了四十斤重面粉三十袋,一袋八块,五十斤重玉米面一百袋,一袋二块五角,总共花去四百九十块。”

    “预防感冒瘟疫的草药一车,总共三百六十块,麻袋一千条十五块,石灰十二车七十二块,总计九百三十七块,加上以前结余的,还剩下一块五分钱。”

    “嗯,难怪李二你这小子平时一毛不拔,贼精贼精的,这算账管钱到时一清二楚。”听了李二清清楚楚的账目,几位大爷都笑着点头,还不忘打趣一下李二。

    知道几位大爷只是对自己的表扬,李二没有像平时一样的炸毛,要知道守财奴最讨厌别人说他小气的,只是“嘿嘿的”笑着。

    “那这些买的粮食还有多少啊?”

    “这一个多月,每天都有不少青年汉子日夜守候,只要是在街道帮忙的都在管事堂吃饭,加上还有夜晚的夜宵,所以粮食消耗的有些多,一千二百斤白面和五千斤玉米面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不到。”

    “面粉三百多斤,玉米面还剩二十袋和一个半袋的,只有一千斤多一点。”

    说到这,李二就有些舍不得,那么一大屋子的粮食就这样一个多月给吃了这么多。

    其实能剩下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都是青壮汉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干了一天的重活能不饿吗,一顿两斤粮食都还嫌少呢。

    加上也有一些家里条件少的,就像周福,只有在水灾紧张的那两天在管事堂吃过饭,其他的都是回家吃的,要不然粮食肯定还会再少个两百斤。

    “嗯,能有这么多粮食还得对亏了阿福啊,要是没有他这些粮食还不知道得多少银钱买呢。”一大爷点头说道,看向周福的眼神充满了欣赏。

    “既然几位大爷将事情交给小子了,自然要尽心尽力的,只是这粮食不多,快要断粮的人家有好几十户,分发下去也管不了几天啊,还有这外面想买粮食可难得很啊。”周福说道粮食就有些为难,要知道这样当初就该多买点粮。

    不过回头一想,收三块都没有收齐,要是在再多收的话,恐怕一毛都收不到,说到底都是穷的缘故。

    “是啊,我们这里有三百多户,这么多粮食一家也只摊派到三斤左右,这够管几天的,以后怎么办呢?”一大爷也为这发愁,在座的听到这也为以后的日子担忧。

    现如今除了少数像周福家这样有足够粮食的,其他的哪家哪户不是按月卖粮食,这次还是听了周福的话,事先多买了一些,可是现在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更别提那些没有买的了。

    “我这有个想法也不知道合不合适,要不将这些粮食分给那些断粮的人家或是快要断粮的,家里还有粮体谅一些,扛过眼前再说。”李大说道。

    李大提出这么个意见确实他心肠好,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家提前买好了足够的粮食,他不要粮也能够吃好长时间。

    可是他却忽略了其他人家了,不是所有没有断粮的人家还有足够的余粮,他们也只是比那些断粮的人家好一些,再过十来天也就和他们一样了,所以他们不可能放着自己本分的粮食不要。

    所以李大刚说完,不是别人,他弟弟李二就第一个反对了。

    “哥,你这是什么狗屁意见,现在谁家余粮多,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水灾前买了那么多粮食啊,我家谁没有断粮,可是也坚持不来了几天了。”

    自从这粮价飞涨以来,李二就对李大有了老大的意见,觉得李大不把自己当兄弟,买粮食的时候不叫着自己。

    可是李二选择性的忘记了李大叫他买粮食时,是谁说不买的,现在反而怪李大不把自己当兄弟。

    同时他也白白辜负了李大买的粮食中还有他的一份,因为这,李大就狠心没有给李二粮,最后李二没有办法,上门赔礼道歉说尽了好话,李大才将准备的粮食给他。

    原本不用说话,家里粮食没了,李大只会送上门的,搞得现在还非得这样做小才行,真是自讨苦吃怪得了谁呢。

    “是啊,李大,李二说的对,我家粮食也吃不了几天了,要是这粮食不要,以后怎么办?”

    不一会儿,李大就收到了众人的围攻,就连几位大爷也觉得这个意见行不通。

    于是乎,就因为这些粮食的处理问题大家争做了一团,最后都没有得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要不这样吧,这些粮食不分,就留下管事堂,由管事堂统一开火,各户拿着家伙来盛,由于现在不知道粮食什么时候可以买到,所以管事堂一天两顿粥,虽然不够吃,但是总不会饿死。“

    “至于说你家有粮,吃不惯稀粥不愿来,这也随你,不过事后不准那这事说话,这是你自己不来的,不是别人不让你来的,大家觉得这么办怎么样?”周福说完问道。

    众人想了想,这样也行,家里有粮的,觉得稀饭不够吃可以回家再弄点别的吃就是了,没有粮食的贫困人家也不至于挨饿。

    谁也不吃亏,就算吃亏也是你自己愿意的,怪不了别人,所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阿福,这个办法虽然好,可是这么多人粮食也维持不了多久,我的意思是,大家再凑点钱,你的门路广,看能不能再买些粮食。”一大爷说道。

    一大爷就是一大爷,考虑的就是比别人要远,所有人都想到了粮食分配问题解决了,就是忽略了人多粮少这一重要问题。

    “哦,一大爷,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粮食多难买呀,我哪里有什么门路啊?”听到这,周福顿时苦着脸说道。

    不是说周福不愿意帮忙,而是现在这粮食确实很难买,虽然大耳朵可能有些法子,但是他毕竟是个堂主,帮里那么多人盯着呢。

    上次给自己和几个兄弟的粮食都是他自己的哪一份,就算周福同意帮忙,也只是比别人多一条路子,不至于有钱买不到粮。

    而大家伙什么家底周福难道还不清楚吗,凑的钱以现在的粮价能耐买几斤粮食,别到时候挨街坊们的骂。

    “你不是有个大哥在黑虎帮吗,都是为了街坊们,你就帮忙问问呗。”一大爷听了周福的话还是有些不死心,居然连周福有个黑帮大哥都知道。

    “是啊,阿福你就问问,帮帮忙。”

    看着众人都求着自己帮忙,周福这时候真是进退两难,不帮的话,不出一天所有的街坊们都会骂自己小气自私,有路子也不帮忙。

    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好事都抵不过自己一次本分的不帮忙,要是帮忙的话,结果很难说,到时候也难免有些闲言碎语的。

    搞得周福都有些后悔了,怎么就接了这样的烂摊子,要是自己不是领头的,自己不管没人说什么,现在是领头的,大家都好像觉得你来做是理所当然的一样,搞得周福很气愤。

    “既然大家伙都这样,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弄不弄弄到粮食不好说,即使弄到粮食,这个价钱肯定和市场价差不多,我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让人家黑帮将粮食低价卖给咱们,还有这也是最后一次,我不可能让自己的兄弟为了大家得罪人为难。”

    周福有些气愤,说完就摔门而出了。

    “你们看看这个阿福什么态度嘛,叫他办街坊们办点忙怎么了,他还是领头人,我看他这领头狗屁不如,我在这里表态了,他进管事堂我不同意。”看到周福这个态度,三大爷生气的说道。

    三大爷之所以这样,原因是他是打算让自己的大孙子当这次的领头,为他以后进管事堂打下基础的,可是没有想到让周福截了胡,所以他对周福意见大的很。

    “好了,你的心思我还不知道,阿福这些天的辛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要是没有他,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在这商量事情呢。”一大爷白了一眼三大爷,三大爷心里的花花肠子他是一清二楚。

    “没有他,别人”三大爷刚想反驳别人也可以的,例如他的大孙子就很不错还没说完。

    和周福关系最好的二大爷站出来替周福说道:“我敢说没有阿福,不说这里的后生,就连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安排的这么仔细,再说这次买粮确实是为难阿福了,他不帮忙是本分,帮忙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天大的恩情,我们这样逼她,确实有些不妥,他有些生气也是应该的。”

    “不错,要是能帮忙阿福会拒绝吗,这些年大家难道还不了解他吗,这次肯定是真的困难所以才这样的。”其他的人都是比较理解的。

    回到家中,周福也是气冲冲的,“啪”的一下,把院门关的啪啦响。

    “这是怎么了,不是到管事堂开会去了吗,回来这么大的气性?”在院子洗菜准备做饭的豆花见了,进屋看见周福大口大口的对着茶壶喝水,笑着问道。

    “别提了,以后不管什么事我都不管了,费力费神不说,还让人觉得欠他们一样。”周福摆摆手,不耐烦的说道。

    “怎么回事,他们说你了,快跟我说说到底什么事?”豆花问道。

    听了豆花的话,周福正好缺少一个垃圾桶,然后就将事情一股脑的对豆花说了一遍。

    “哎呀,这些人也是的,也不看看这次洪水你忙里忙外的,睡过一次安稳觉吗,现在还让你帮忙买粮食,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别说买粮了,就是看到粮食都难,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豆花听完也觉得太不像话了。

    “得了,这事以后你就掺和了,我看他们就是看你好说话,平时有什么事找你帮忙习惯了。”

    看着周福没有说话,豆花碰了他一下说道:“怎么,你还要真要帮他们买粮啊?”

    “现在也不是没有办法嘛,不管成不成,我总要试一下,要不然真的有人饿死了,那我不就成了罪人了,到时候怎么在这里待下去。”到了真要不干的时候,周福倒有些退缩了。

    “我看你呀,就是心肠太好,他们就是看中你这一点,以后这事你就别再跟我说了,我懒得管,为了你这事,我菜还没洗好呢。”看着周福这样,豆花都不知说什么好。

    “这不是情况特殊吗,再说吃亏是福这不也是你总说的吗,你做的好事人们会记在心里的。”周福笑道。

    刚回来是有些生气,在经过对豆花倒垃圾的过程中,他的气也消了,想想自己说句话也没什么的,办不了也没什么的。

    想通之后,周福对院中喊道:“花儿,今个中午吃什么啊?别再有什么干菜海带吧,我都吃厌了。”

    “这时候有干菜海带吃就不错了,你没看见好多人家都是大腌萝卜呢。”豆花对于周福这不知柴米油盐的样子,没好气的骂道。

    对于豆花的话,周福没有在意,而是自顾的说道:“中午蒸点米饭,再把老大送过来的诺邓火腿切着蒸点,我想这口了。”

    之后也不管豆花答不答应,然后就趁着这点空闲,到屋里好好的补了一觉,这些日子可累坏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果然没有看见白面馒头等干粮,到了厨房就闻见一股十分诱人的腊肉香味。

    掀开锅盖,就看见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的火腿片铺盖在米饭上,肉质渗透到下面的米饭,看起来很有食欲。

    等不及了,周福不顾烫手,用手抓了一口火腿放进嘴里。

    虽然很烫,但是火腿片中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让周福觉得烫嘴也是值得。

    “妈妈,爸爸偷吃。”还没等周福叫开放,在厨房门口的敏敏看见周福偷吃,大声喊着。

    不一会儿,全家人都知道周福在厨房偷吃东西了,搞得周福很郁闷,这是自己家,自己明明是光明正大的吃,那里来的偷吃。

    “孩子们,这火腿饭好吃吗?”周福三两口就解决了一碗饭,然后老爷一样将空碗伸给了豆花。

    “好吃。”

    一二三四五,五个小崽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从他们的吃相上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凑热闹,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虽然饭桌上散落了不少浸透油脂的米饭,可以看出他们吃的很欢快。

    “嗯,好吃,以后就让妈妈多做些好不好?”周福用手拿下敏敏嘴边的米饭,然后塞进自己嘴里吃掉问道。

    “好。”孩子们再一次同声的回答道。

    “自己想吃就明说,那孩子们当挡箭牌干什么。”盛着米饭进来的豆花笑道。

    周福嘿嘿的接过米饭没有说话。

    一大锅火腿蒸米饭居然一顿吃完了,这让豆花感到很惊奇,虽然大部分都进了周福的肚子,但是孩子们也都吃了不少。

    要知道孩子们平时吃饭都是豆花看着的,现在看来,以后这火腿饭得多弄些,让孩子们多吃些饭,这也让周福沾了孩子们的光了。

    其实倒也不是豆花小气,因为实在是家里的东西太多了,火腿这东西这里难得之外,还有就是这东西经放,保存的好越久越香。

    所以按照食物保存时间上来说,实在是吃不到火腿上来,要不是周福说,还不知道还要留多久。

    这次吃的火腿还是大耳朵去年过年送的年货,前几天送的火腿还在仓房挂着呢。

    吃完午饭之后,周福就到李二家商量收钱的事。

    现在人们也都知道粮食的重要,而且在等,说不定粮价还要涨,所以都想着集体买粮,有门路应该会好一些,所以大家伙交钱十分爽快。

    收钱也不是定好的,毕竟家庭情况有好有坏,所以不管收多少,到时候按多少买到的粮食分。

    周福拿着钱,找了大耳朵,可是这时候那里有多余的粮食呢。

    不过呢大耳朵还是帮忙弄了一批土豆红薯的,也有几百斤的玉米面,不过能有的吃就不错了,那里还有的挑呢。

    但是幸好土豆量不少,虽然不怎么好吃,却能填饱肚子,所以街坊们很满足,就凭那点钱要是买细粮够几顿吃的。

第九十章() 
七街九巷的街坊们在周福的帮助下;可以吃上以往是猪吃的土豆红薯等粗粮。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这难咽吃多了还烧心的红薯;在这以后更加艰难的日子算是不错的食物了。

    因为随着我军战况优势越来越大;日本鬼子战线拉得太长,有些吃不消;后勤也跟不上。

    所以对沦陷区控制的就更加苛刻;日伪当局统计市内各粮栈、粮库及粮店的存粮;封存大米、面粉;作为日本军用物资;不许市民食用;实行了粮食配卖制度,按户购买。

    提倡“代用食粮”,实际就是把粮库里积存多年、早已霉烂变质的粮食;掺杂带有泥沙的糠麸、豆饼及喂牲畜的饲料等,磨制成又苦又辣又牙碜的“混合面”,这种“混合面”难以下咽,吃下去还会得病。

    当然这种情况还有两年,可是现在人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洪灾之后的天津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淤泥垃圾;就连往事光鲜亮丽的小洋楼都被洪水浸泡的发黄,总之荒凉极了。

    这些还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天津现在缺粮缺药缺地方;总之什么都缺;要说什么不缺那也只有四处可见的灾民了。

    不过幸好这时候天津市各社会团体、学校及慈善机关都展开了救济工作。

    商会、民众教育馆、红十字会、佛教会、青年会等;以影院、学校、会馆等为场所,设立收容所,发放救济粮。商会每天救济人数最高可达2。5万余人。

    英法租界当局向灾民提供避难场所,耀华中学、法汉中学(今21中)和赛马场等处各收容难民数千人,英租界警察负责免费发给难民食物,许多医生义务提供了医疗救助。

    中原公司、中原银行自动组成中原公司赈灾会,每日准备窝头、蔬菜、水发放给灾民。

    过去日军统治天津后,从新兴路一直到小刘庄,建立了一条封锁线,边界驻满岗哨,围住英法租界。

    但是因为这次因洪水关系,日军也撤除了封锁,在天灾面前,即便是敌对国,也只能联手抗灾了。

    于是英法日三国联合组织了统一指挥的救灾委员会,共同修坝排水,并进行防疫、救护和清扫等抗灾工作。

    虽然不管是英法两国,还是日本,都是侵略者,只要是中国人都抱着敌视的态度。

    可是有一点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家在救灾等民生基建方面确实很不错,比起17年民国政府好的那不是一点半点。

    民国政府十个官员十一个是贪的,多出的一个是某人的小姨子,那里管人民的死活,那些救灾款早就进入了各自的腰包。

    加上现在医疗防御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积极投入到救灾。

    没有人想到贪污什么的,所有的物资都用来救助灾民。

    虽说也有各种疫病的发生,但是即使遏制住了,没有传播快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在天津的所有人员包括灾民都被动员清理淤泥垃圾,然后洒水车前前后后冲洗消毒,天津终于恢复了一点国际大都市的面貌。

    水灾是算过去了,天津市也开始了正常的运转,可是昂贵的粮价却没有降下来,这使原本贫困又经历了洪灾的老百姓们雪上加霜。

    日子那叫一个苦不堪言,七街九巷的街坊们也是一样,家家户户都开始缩衣节食的,原本吃玉米面,还时不时弄点白面。

    现在都从玉米面变成了由豆面、地瓜面等粗粮的面混在一起的黑面,还有苦难的连这都吃不少,早就开始挖野草掺和做成野菜窝头了。

    “你们是哪里人啊?”

    “石家庄的,全村二三百口就只剩下我们这几个了,这还是我们几个那天上山了,所以才逃过一劫。”

    “眨眼的功夫,一个村庄就没了,所有人都没了,我八十岁的奶奶和还没满月的儿子也没有了,全家就剩我一个人了。”一个要饭的大口吃着馒头,满嘴喷着碎屑说道。

    “唉,天灾无情,这都是命,来别说这些了,赶紧吃了上路吧,我家粮食也不多,一人三个玉米馒头。”

    “谢谢,您真是大好人,这么多天也就您肯定给口吃的,还是细粮。”

    “是啊,您真是活菩萨,我们肯定日夜祈祷着,愿您长命百岁。”

    “行了,出门在外谁都不容易,快点上路吧。”

    “唉”看着一伙要饭的走了,周福叹了一口气,这才拿着装馒头的空簸箕进了院子。

    现在也不看看是什么光景,自己家都吃不饱,那里还有粮食施舍给别人啊。

    所以这些要饭的比以前难得多,那时候至少还能吃点残羹剩饭,而现在呢?

    周福却不一样,只要有人到家门口要饭,周福都会给几个馒头,谁都有个走窄的时候,你伸手拉一把又怎么了。

    自从第一波要饭的在自己这要到了馒头之后,好像他们相互之间串通了一样,天天都有人上门。

    他都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波要饭回乡的灾民了,也不知道给了多少馒头了,但是家里仓房短短几天就少了两大袋粮食可以看出人数不少,馒头更是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