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蟹民-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我不教功夫,您老吃的这粮食那里来的。”听到这周福也不生气,还笑着调侃道。

    周福其实也知道师傅早就消气了,因为他叫的不是汉奸,而是他的儿子,更何况他的儿子还小男子汉呢。

    “难道我自己没有手脚,刚开始我不也没饿死不是。”韩慕侠是死活也不会承认自己现在没有了。

    “你还好意思说,就你那摊子一个月有两个人吗,好不容易有个人还是熟人,一分钱没得,你说你能养活自己吗?”这时韩氏却毫不留面的揭老底。

    韩慕侠听了这话,一张老脸顿时挂不住了,只得喘着气低头喝鸡汤了。

    看的周福忍不住笑了出来,可是韩慕侠一个眼神过来,周福又立马憋住了,憋得脸通红。

    “来,阿福,多吃点,你别听你师傅瞎说,要不是你,我和你师傅早就要饭了。”韩氏给周福夹着菜说道。

    “你放心,师娘,就算我要饭也不会让你们二老要饭的。”听了这话,周福保证道。

    “嗯,你的孝心我跟你师父是知道的,这么多徒弟也就你这些年不离不弃的。”说道这,韩氏眼睛就忍不住红了。

    “师娘你这是干什么,孝敬师父师娘不是应该的吗,来师娘快点吃饭,待会饭菜就凉了。”看到这,周福赶紧说道。

    这样热闹的一餐每个月都会在这个小院上演一番,也因为周福的接济,韩慕侠夫妇一家过得很好,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困苦。

第九十二章() 
1942年;河南

    自立春以来;滴雨未下;全省几乎绝收;还没夏收,农民们抹着眼泪将田地里枯黄的麦苗一把火烧了干净。

    虽然麦苗枯黄;即使零散的几株麦苗上有麦穗;但也是干瘪的;可是这也是庄稼人一年的心血和一家人的救命粮啊。

    看着自播种以来;自己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在上面;气候低了怕庄稼冻死;天旱了,盼望下雨,雨水下大了又怕庄稼涝了。

    总之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地头伺候着;就连家里的孩子都没这么上心过,有时候,孩子到地间帮忙。

    不小心弄断了或是踩到了庄稼,这时汉子看见了,他不管是什么原因,走上前去就是一个爆栗子;管你抗不扛得住。

    这时幼嫩的头壳上马上起了一个鸡蛋大的肉包,不管你怎么哭的死去活来;他都像是没有听见;而是小心的呵护着你踩坏的庄稼。

    双手小心的扶着;然后又重新培着土;浇水施肥,隔三差五就要来看看有没有活过来。

    总之庄稼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时候孩子们可能不理解家长们,难道孩子还没有一颗庄稼重要吗?

    其实他们那里知道,庄稼在父亲的眼里这么重要,那是父亲想要靠着这些庄稼,打出丰收的粮食,这样才能让你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

    虽然这样的生活谈不上好日子,但是这样的另类付出,也同样表达了不会表达情感父亲对你的爱。

    这种爱相反比那些许许多多的话语更能表达一个父亲的深沉的爱。

    现在看在马上就要守护的季节,自己付了大半年的劳动,为的就是孩子家人吃饱,可是现在却还没收割就在地里焚烧。

    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心里不知道用什么可以形容,他们这一刻想的以后该怎么什么活,自己无所谓,该怎么才能让孩子们不饿肚子。

    所以他们只能赶紧想法子,果断的放弃今年的夏粮,看着大旱还要继续,点上了抗旱挨饿产量高的红薯。

    拿着笨重的木桶从几十里外的山沟里,一趟趟的担水,一棵棵藤苗挨个的浇水,小心的靠着根部浇,生怕好不容易得来的水撒了。

    周福自从六月份接到乡下老爹老娘的来信之后,周福就和高家请了假,顺便讨要了几张通行证,然后一个人就轻装上阵,马不停歇的赶到了河南。

    周福在天津从报纸或是街头巷尾也多少知道些关于河南大旱的事情,可是现在信息流通慢,加上有些报纸在政府的口舌,那里有什么实情。

    想什么大旱,颗粒无收描叙成旱情稍有影响收成,饿死人数巨大可以说成有个别特殊情况。

    你知道的,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在这方面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周福借到信才知道河南的旱情居然这么严重,除了地主之外,农村基本上家家都断了粮,早就在山上挖野菜吃了。

    过段时间野菜吃完了,恐怕就要吃树皮树根了,这些吃完恐怕就要饿死了。

    周家来信倒不是没有粮食了,以周家的仓房去年留下的存粮,就是几年颗粒无收,一家人也能顿顿白面馒头的吃,饿不着。

    来信的主要目的事,现在饥荒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都已经有大批的灾民吃大户了,光抢粮食就算了,这些灾民抢习惯了,尝到了甜头。

    现在已经不光钱粮了,还抢家里的东西,最后还放火烧房,死了不少人。

    虽然小周村附近还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可是周老爹周老娘心里还是怕的很,这时候就想起了周福。

    希望周福回来待一段时间,等这灾过来再说,因为周福见过世面,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他家里也安心了。

    由于河南闹灾,火车都已经停运了,所以周福一到河南地界,就下了火车。

    在还属于河北省地界买了一匹快马和一大包干粮上路了,小周村本就在两省交界的濮阳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里。

    所以距离不远,也就上百里的路程,骑马要不了一天就到了。

    不过这一路上周福到时见到了庄稼人辛苦,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政府又不管,还要纳税交粮这样的生活。

    到了中午,周福赶了一上午的路,太阳又厉害,周福就在路边的一颗大树下停了下来。

    准备吃点干粮,加上马跑了一路也饿了,该歇歇了。

    这时候,大树下已经有一户一家五口的庄稼人在歇息吃干粮。

    “大叔,我能在这歇歇吗”周福走上前去客气的问道。

    其实不问也行,但是毕竟是生地方,礼多人不怪不是,这也是周福多年为人处世的人生窍门。

    “坐,没事,来,老大给这位大哥腾个地方。”听到这,中年大叔也很客气,连忙还让自己家的大儿子让座。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给自己让地方,周福也不客气,点头笑了笑就坐下了。

    要是是一个大人这样给自己让座,周福肯定会不好意思的。

    “听你口音不像是河南人,现在人都往外跑,你怎么还往河南跑呢?”看见周福拿着包袱向着河南里面赶路,大叔有些奇怪的问道。

    谁都知道现在河南根本不不是人待得地方,一个个都在往别的地逃荒,要是还不下雨,他也要带着家人逃荒了。

    “我是河南人,只是我从小住在天津,这不老家来信了吗,说闹饥荒闹得厉害,我这就回去看看。”周福笑着解释道。

    然后看着大叔问道:“怎么大叔,现在情形真的这么厉害了,一点吃的都没有了。”

    “唉。”大叔听了这重重的叹了口气,“情况可能比你知道还要糟糕,外人是很难想象这里的饥荒程度的,现在除了地主老财家还有粮食,其他人家基本上都差不多没粮。”

    “那粮铺也买不到粮食吗,没有粮食那你们怎么活,怎么没有救助吗?”周福不解的问道。

    “一看这就知道小伙子你是大城市的人,那里知道乡下的情况,那里粮铺早就关门了,饥荒还不严重的时候粮价就涨了好几倍,现在更是有钱也买不到,而关门也是为了饥荒更严重的时候卖更高的价钱。”

    “至于政府那里会管我们这些乡下百姓的死活,现在我们吃的都是山上挖的野菜,加一点黑面做的窝窝头,再过几天野菜也要吃完了,那可就真的只能吃树根树皮了。”大叔摇着头无奈的说道。

    这时候周福也注意到大叔一家吃的野菜窝窝头,这东西周福还是小时候吃过,这么多年早就忘了。

    看着各种野菜就一点黑面做成的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别说吃了,就是看着这周福就没有胃口。

    这时候周福才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多么奢侈,平时还觉得白面馒头不好吃,现在想起来自己多么罪过啊。

    周福从包裹里拿出一个白面馒头,冷馒头回生,死硬死硬的,周福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嚼了好半天。

    才用嘴里的唾液弄软和,咽下去差点把周福噎死,害得周福扯着嗓子,赶紧用手顺着。

    等周福好不容易咽下去之后,他发现大叔家的三个孩子一直盯着自己手上的白面馒头,一直咽着口水,尤其是那个最小的小子。

    “想吃吗?”周福拿着馒头对着最下的小子问道。

    小子没有说话,而是盯着馒头直点头。

    ”来,拿去是吧。”看到这样,周福赶紧从包裹里拿出一个馒头递过去说道。

    小孩子虽然很想吃,但是却没有上前拿馒头,而是看着爹娘,征求他们的意见。

    从这也可以看出这家人的家教十分严格,要不然这种情况下哪里还顾得上这么多,先吃到嘴里再说。

    “没事,过来拿呀。”周福摇着手说道。

    “不用,小孩子眼馋,大兄弟你赶紧自己吃,这时候白面多金贵啊,再说你还要赶路呢。”大叔赶紧摇着手说道。

    “是啊,这窝头吃着就挺好,别到时候嘴养叼了,以后可怎么办呢。”他娘也赶紧说道。

    “看大嫂说的,一顿馒头就把嘴养叼了了。”既然他们喊自己大兄弟,周福再喊大叔也就不合适了。

    说完就站起来坐过去,一人拿了两个白面馒头,看着三个孩子拿着馒头没有吃,而是看着爹娘。

    “没事,叔给的,吃吧。”周福看了一眼他们爹娘然后说道。

    “叔给的,那你们就吃吧,还不赶紧谢谢叔叔。”他爹赶紧说道。

    “谢谢叔叔。”

    说完三个孩子就大口吃了起来,在周福眼里死硬难咽的馒头,在他们口中却像山珍美味一样可口。

    看起来确实是有好些日子没有吃顿细粮了,大一点的小子懂事一些,馒头吃了两口就收在篮子里。

    接着又吃起了野菜窝头,看起来是打算留回家慢慢吃,另外两个小的看见了,也只吃了大半个馒头,剩下的也放起来了。

    看着周福眼里很欣慰,不过周福也没有管他们。

    “来,大哥大嫂,你们也吃两个馒头。”周福也拿了几个馒头递给他们爹娘。

    “不用,给孩子吃就行了,你还要赶路呢。”汉子推回周福递过的馒头。

    “没事,我晚上就到家了,带着还碍事,你们就吃几个把。”周福硬塞了过去。

    “唉,你看这,那大哥就厚着脸收下了。”汉子不好意的说道。

    要不是看着周福确实不像缺吃的人,家里也确实很难,有了这些馒头,也能让床上的老娘吃口好的。

    “来,大兄弟,喝碗水,碗是干净的,我刚才用水洗了一遍。”妇人这时端了一碗水过来,还特意交代碗是干净的,就是怕周福嫌弃。

    “大嫂说的这时那里话,还别说我这还真有些渴了。”周福笑着接过水,咕咚咕咚几下就喝完了。

    “再来一碗。“妇人看着周福这样,笑着问道。

    “行,要是水有的多,给我这马也喝点。”周福点头说道。

    “这有什么,虽然现在水困难,这点还是有的。”妇人摆手道,然后赶紧让大小子拿着东西给马喂水。

第九十三章() 
“爹;娘;我回来了。”周福回到小周村天色已晚了。

    要是已晚这时候;还没进村;村口就有一大群老少爷们在那乘凉谈着闲话呢。

    可是现在却一个人都不见,人们早就没有那个闲心了;如今这个光景;家家米缸都见底了;早就一天两顿清汤寡水的。

    那里还有力气四处闲逛说话;能不动就不动了;省点力气少吃点粮。

    听到周福的敲门声;周家大院各屋立马亮起了灯火。

    “哎呀,福哥怎么这时候回来了,路上还顺利吧。”开门的是看守门房的老于。

    见是周福回来了;连忙笑着问候道,紧接着又接过周福身后的马匹。

    “一路上挺顺利,到时我这马累坏了,老于大叔,赶紧牵到马厩喂点细料。”周福从马背上拿下包裹,拍了拍马头笑道。

    “好嘞;这点你就放心吧,东家可能起来了;你也赶紧进去吧。”老于听到内院的动静;对周福说道。

    “行;那我就进去了。”周福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就走向了内院。

    等周福一进内院,老于就赶紧将大门关严实了,然后拿着马灯将马匹牵向了马厩的方向去了。

    “我还估摸着你还有段时间回来,怎么今天就回来了,路上还安全吧?”周福一进门,就见周家一家人披着一件单褂站在各自的门口。

    杨枣花赶紧上前接过周福手上的包裹问道。

    “我这不一接到你们的信,就立马赶了回来,怎么样,家里没有发生什么事吧。”周福随着杨枣花接过包裹,边进屋边说道。

    “家里目前还好,没有什么事,就是听说不少地主财主被吃了大户,还有不少弄得家破人亡,吓人的很,弄得我这些日子提心吊胆的,现在你回来了我就也踏实了。”杨枣花说完这句话,这些天紧绷的神经顿时轻松下来了。

    “阿福,我就说你娘大惊小怪,那些吃大户的离咱们这还远着呢,我们村这些人都是家里人,来多少人也不用害怕,她非要写信给你,这不是耽误你的正事吗?”听了杨枣花这个样子,周水生就忍不住责备道。

    他觉得娘们家家的就是娘们家家的,经不住一点事就慌了手脚,不管平时怎么厉害,到了关键时候还得看老爷们的。

    “爹,娘这样叫我回来也不是一以防万一嘛,再说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不会来呢,娘这样做是正确的。”周福安慰了老爹说道,他可不希望两人因为这点小事闹矛盾。

    “阿福别跟你爹说,你爹这些年是烧包的厉害,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他也不想想,十多年前,那时候我们村人更多,关系比这还亲近,周大户家还不是被抢的一干二净,家也被烧了,现在咱家是村里的富户,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到时候你以为好得到那里去。”杨枣花对周福说道。

    同样也是对周水生说道,对于周水生侥幸的心理泼了一盆冷水。

    不得不说,女人虽然胆小怕事,但是在某些方面确实比男人想的仔细,考虑的周到。

    “好了,爹,娘说的不错,我这一路看来,这灾情恐怕一时半会难以解除,今年这秋粮我看也够呛,到时候肯定更乱,小心一点确实安全点。”看着周水生张口还想说些什么,周福赶紧劝道。

    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前些年家里吃糠咽菜,周水生和杨枣花两人好的很,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两人之间相反矛盾还更加多了。

    周福回来的时候,经常听周禄周寿两个跟他抱怨,说爹娘两人经常拌嘴,有时候两人还赌气好几天都互相不说话。

    有什么事还让啊他么两兄弟在中间传话,搞得好笑死了,两人面对面,就是不说话,就像小孩子一样。

    不过两人还是相互关心的,时时刻刻都互相惦记着,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周福也懒得管,老夫妻经常拌嘴是正常的。

    有时候,这种拌嘴,就像小年轻谈恋爱一样的,没过多久两人又好到一块去了,感情相反更加好了。

    “阿福,赶了一天的路,饿了吧?”杨枣花想到周福刚回来,肯定饿了。

    “娘你问我还没发觉,还真挺饿的,你不知道这两天尽吃冷馒头了。”周福摸着肚子笑道。

    “行,你在这等着,我先去给你弄点热水,洗个热水澡去乏,洗完之后再吃完热面,之后好好歇着,别看现在年轻不碍事,到了老了以后毛病就来了。”杨枣花笑着慈爱的说道。

    “唉,还是娘好。”听了杨枣花的关心,周福也搂着杨枣花撒娇道。

    “娘不对你好还对谁好,行了,我这就给你下面去。”对于周福的撒娇,杨枣花虽然有些不适应,但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娘,多窝两个蛋,有牛肉的话多放些,几天没吃肉,馋了。”杨枣花还没出门,周福赶忙说道。

    “行,不过牛肉没有,到时家里前天宰了一只羊,放在井里镇着呢,我给你弄些。”杨枣花回头笑道。

    “这感情好,羊肉更是老些日子没吃了。”周福说道,现在还没入秋,所以周福家羊肉倒没怎么买,吃的都是猪肉牛肉。

    杨枣花笑着应声出门了,刚一出门,就就听见院子传来她的大嗓门。

    “老二媳妇,赶紧将灶上的热水舀起来,让老二给他大哥送屋里去,然后你再赶紧和面抻面。”

    “老三媳妇,你赶紧将井里的羊腿拎上来,切下些好的放在面里蒸,赶紧麻利点,你大哥赶了两天的路,还没吃上一口热乎可口的呢。”

    杨枣花的吩咐两个媳妇自然不敢违背,李翠叶和张玲花自然也知道大伯哥在家里的地位,没有他就没有家里这样的条件。

    现在这种饥荒情况下,自己还能顿顿白面馒头,肉食不断也是因为有大伯哥的原因,所以她们自然没有什么不情愿的。

    周福知道这次回乡将是一件长时间的事情,所以将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而高家那里周福也交了差不多了,只是高尧还没有学到家,剩下的只要坚持苦练就行了。

    按理说周福可以不用在教了,可是周福舍不得这笔钱粮,加上老二赵博平那里还要自己在这里探索情报。

    高尧也很喜欢自己这个师傅,所以周福还继续在高家任职,只是去的次数没有以前密集了。

    但是钱粮还有增无减,毕竟周福将高尧教导的成果在那,不管是功夫还是人品上都是没的说。

    到哪都是一表人才,比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不知道要强多少,为此高尧还被汪伪政府的高管看中,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和他定了婚。

    高家最风光时候也算是高攀了,更何况这两年天津地下人员屡屡得手,高汉奸早就被日本人说不喜了。

    所以有了这门亲事高汉奸那是一个高兴,为此还特意送了一大堆的好东西给周福当做谢礼。

    以后的薪酬更是翻倍,这次周福请假,高汉奸立马答应了,而且钱粮还不断,提前就送了几个月的钱粮过来,这也让周福更加放心了。

    眼看周福回家有了两个多月了,从夏收道秋收,这段时间大旱还是依然如旧。

    人们日夜期盼的秋收也泡汤了,看着一望无际的枯黄田野,农民一个个跑到地跪着痛哭。

    一向人们十分敬畏的老天爷也被迷信的人们指着痛骂,骂他不给他们活路,这是逼着他们去死啊。

    周福家里的上百亩田地也没有例外,也是颗粒无收,周水生扯着干枯的麦苗摇了摇头,自己家粮食是够吃,可是有几家像自己家这样粮食够吃的。

    恐怕要不了多久,村里就有人卖儿卖女了,周水生心里很难受,可是自己有什么办法,村里这么多人,他能救几家呢。

    重两斤,直径8寸,厚6分的圆盘锅盔,被两刀均分成四份,整齐的叠放在盘子上。

    一道木耳炒腊肉,一道紫菜鸡蛋汤,一盆手把羊肉,外加一大瓦盆的小米粥。

    这是周家日常的一顿饭菜,只是现在不同时的是,现在这时候地里早就没有新鲜的时令瓜果蔬菜。

    要不是去年从山上采的木耳香菇的干货还有一些,加上家里的干菜和咸菜,要不然还真没有菜下饭了。

    “马娟,把这锅盔和羊肉给你爹他们拿些。”看着老于几个长工捧着一碗小米粥蹲在墙角下喝着,一块锅盔吃完就没见他们在拿过,周福赶紧吩咐一旁进进出出的马娟给他们拿些吃食。

    周福吃饭都是在内院,天热的时候都是在内院的院子里摆上一张大炕桌,周福一家人坐在桌上吃。

    而长工们也在一起吃,只是他们是拿着碗蹲在一旁的屋檐下吃,而马婶和马娟在一旁伺候着,缺什么就拿什么,等人吃完他们才在厨房吃点。

    倒不是周家压迫长工,不把他们当人,其实周家已经十分仁义了,你打听打听,有那就长工能吃这样好的伙食,有这样仁义的东家。

    “娟,不用,你赶紧拿回去,我们吃饱了。”看着马娟拿着手把羊肉和锅盔走过来可,老于连忙摇着手说道。

    看着公公这样,马娟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一边是东家一边是自己的婆爹,一时间她拿着东西看着周福,想问问他该咋办。

    在这里要说一声,马娟几年前就嫁给了大于,孩子都有两个了,小的都有三岁了,而小于和马栓还没有成亲,不过他们老子娘也都在注意了。

    “老于大叔,你这是干什么,在我家这么些年,我家人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吗,既然进了我家,我们也从没把你们当做佣人,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少你们一口,你们把心放在肚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