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三国当谋士-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谁如此能耐,能劝动他回心转意?
燕清这一疑问刚冒出来,就立刻被自己给解答了:还能有谁,不就是被他所导致的连带效应给坑着了!
陶谦的信倒的确是先发给了青州田楷和北海孔融他们,可少了太史慈这么个关键人物,孔融光是驱赶走有备而来的黄巾贼管亥就费了老大一番功夫,哪儿还有余力发兵去救被打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的难兄难弟?
等不来他的救兵,陶谦焦头烂额之下,只得听从身为别驾从事的糜竺的话,转而向身为饿虎的近邻吕布求援。
早等着这一天到来的徐晃与孙策二话不说,立即就派兵杀过去了。
单纯从兵力来看,以五万战八万绝对称得上吃力,而陶谦那些兵马看着数量不少,其实就是个唬人的架子,与吕布曹操所养的精兵无从比较。
屡次交锋下,也确实是曹军小胜一筹。然而曹操有□□青州兵在,陶谦又有熟悉地利之便,避免正面对冲,只打迂回,倒很能拖延时间。
不过曹操精明,自然清楚自己路途遥远,纵有沿途劫掠抢收而来的米粮充饥,也经不住长久战的消耗,于是从不去追击前来骚扰的军队,只专心攻城,要不是身为后方最重要根据地的兖州遭吕布奇袭,尽数丢失,爱将家眷大多被俘的噩耗传来,导致军心大乱,他也心思纷乱痛苦得很,无心前线征战,选择了果断撤军,否则光凭徐晃与孙策两人领兵助陶谦拦住曹军的进侵,还真不是桩多么现实的事。
听从戏志才之计,曹操决心在再度挂靠袁绍之前,放手一搏,就放出他要北渡去辽东一带的烟雾,实则徘徊在青、徐两州接壤一带,只等袁绍与吕布交战的消息一传来,他便要趁机占下青州。
不想袁绍优柔寡断,三番四次也不见定下决心,始终顾忌后方公孙瓒的觊觎,曹操纵有一腔豪情壮志,一身精妙兵法,主动权却不捏在他这里。
看到此情此景,也只有大叹一声,放弃等待接应,按捺着焦躁,再去来个卧薪尝胆了。
与此同时,遭了燕清暗算的另一个失意人,就跟失去容身之地、不得不寄人篱下、等下一个另起炉灶之日的曹操有了十足的默契。
那是没得到太史慈的请愿,顺理成章去支援徐州、以解救陶谦之难的刘备,自然错失了自昔日同窗公孙瓒麾下脱离出来的好时机。
难怪了。
袁绍与公孙瓒毕竟是他们暂时挂靠的对象,那儿容得住他们在有吕布这新崛起的大敌在前,还不知顾全大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恩怨厮来杀去,岂不等于自寻死路?
袁绍处有曹操好声帮劝,公孙瓒处有刘备巧言调解,自是事半功倍。
吕布哼笑一声:“好大的气势,显是冲布来了。”
燕清想通之后,也淡定多了,反正他在同意郭嘉那大干一票的计划,直接怼曹操时,就做好了没法斩草除根,留下不小后患的心理准备,闻言道:“正所谓树大招风,主公势强,难免站在风口浪尖。”
不过这么一来,的确颇有成效,至少暂时牵制住了他们,不好贸然对青州下手了。
哪怕吕布实力出众,要同时对付袁绍跟公孙瓒的合兵,也很是吃力,更别提还有曹操跟刘备这俩为他们出力了。
郭嘉沉吟片刻,慢悠悠道:“以嘉之见,袁绍与公孙瓒的联盟,看似不堪一击,实不然也。单有其中一方之力,绝非主公对手,却可叫另一方倍感威胁,必然合力抵抗,如此便很是棘手,难以对付。何况主公如今雄据三州,威名兵力举足轻重,几为诸侯之最,一旦轻动兵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害,真成众所矢之,倒叫曹操正中下怀,反给他做了嫁衣。”
“此言有理。”吕布谦虚地点了点头:“那依奉孝之见,又当如何?”
郭嘉摇了摇扇:“不若先与并州合纵,然后进一步离间袁家兄弟,再缓破绍瓒同盟,最后伺机催化马韩与王允二派的矛盾。”
“迫二派相争,天子劝说未果,定生出惧意,待他想要逃出长安,主公可将其奉迎入鄄城,则西处无虞也,届时迎战也罢,先发制人也罢,有陛下在手,便是以顺讨逆。”
“我与奉孝所见略同。”燕清也点了点头,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思索着人选:“张绣当初花言巧语,才哄得马韩二人送去质子,进京向小天子俯首称臣,除了一些不多不少的粮草,与就看着光鲜的虚权外,不得甚么切实好处,还得日夜忍耐以王允为首的一派老臣恶言恶语。他们重权重利,轻瞧王权,又在西凉说一不二,称王称霸惯了,怎会长久忍得这些屈辱?要叫他们加剧嫌隙,拔刀相向,绝非难事。”
马腾与韩遂虽没那胆子直接造反,去把刘协直接捏在手心里或是干脆干掉,可也绝对称得上唯利是图。史上当他们所提的要求没得到彼时掌控朝权的李催满足时,就是说翻脸就翻脸,哪儿肯听刘协劝解,立即起兵攻打司隶,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可惜本事太不到家,领着被誉为东汉末年最厉害兵种的西凉铁骑,也照样被人灰溜溜地赶回老家去了)。
在绝对的强权面前,未真生出条三寸不烂之舌的张绣再想把这根搅使棍当下去,也不够格。
计划是有了,瞧着也很是美好,就是能担当此任的人,就不太好找了。
燕清与郭嘉默默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无奈之色。
平日看着人才济济,让人老怀欣慰,真用起来,只恨太少太少了。
说起河内郡,燕清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跟吕布是故交的太守张杨,而是其中温县孝敬里,司马防膝下子嗣里的次子,“司马八达”之一,被人誉作“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的鹰扬之臣司马懿。
……要是没记错,过完年就十五岁了吧。
“合纵连横一事,可交予子敬。”燕清克制着不去惦记离成年还早的司马懿,只想鲁肃这手段强悍的外交大师,这回总算不必再大材小用了,毫不犹豫地就将这桩差事安在了他的头上:“奉孝认为如何?”
郭嘉知晓鲁肃为人文雅风趣,八面玲珑,于乡间极有名誉,又精谋略,顿了一顿,倒不提出异议来,只接了燕清的话:“可。欲间袁谭袁尚,几封书信即可,不妨由嘉去办。”
燕清欣然:“有奉孝这话,那是再好不过。”
郭嘉微微一笑,又问:“重光可知,是年那蝗灾大旱,究竟有多厉害?”
都曾经过了明路了,燕清就不再语焉不详,略略一顿,直接引用了演义里对这场大难的那寥寥几字描述:“蝗害之剧,几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使民相食。”
郭嘉点了点头,郑重其事道:“重光有几成把握?”
燕清知道他是问自己,有多肯定这场灾害会发生,不禁犹豫了片刻,最后给了个偏于保守的数字:“应有八成之数。”
跟可避免的**不同,天灾是几乎不可能被一人之力所影响的,何况是让长安那几十万户人家快死绝的、载入史册的大灾难,所以燕清才敢这么笃定。
郭嘉嗯了一声,事实证明他对燕清所具本事的信心,远比燕清的自信心还大得多,直接就道:“蝗灾一现,便是起兵之日。”
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一时间将周围的人给忘了干净。要是贾诩或是徐庶,他们会自行插话进来,可换做对俩军师的大显神通习以为常的吕布和张辽,就只淡淡瞟了从目瞪口呆到充满敬畏的新人甘宁一眼,闷不吭声地认真听着了。
说到袁绍与公孙瓒所建起的临时同盟,燕清与郭嘉的看法再度不谋而合:既能握手言和,那旧恨且不去论它,然只从双方优势面来看,也注定长久不了。
要是一方有粮一方有兵,达成互补关系,可给彼此提供依仗,那也就罢了,偏偏袁绍与公孙瓒都怀揣着谋取天下的野心,皆是有兵缺粮,自个儿吃还嫌少,哪儿肯给对方送去,平白壮大了不知何时又会反目的便宜盟友的实力?
如有迫在眉睫的危机,则会强化不得不共御外敌的两势的盟系,反之亦然:吕布按兵不动,只消假以时日,这千疮百孔,四面透风的盟约,就会不攻自破了。
只是夜长梦多,无论是燕清还是郭嘉,都不乐意在随时存在变数的时候等那么久。
况且他们能看出这点,曹操与刘备难道就看不出?多半是另有打算,目前只想拖延一二罢了。
怪也怪他跟吕布如今多了这层亲密关系,哪怕看在对方份上,也得注意保重自己:要是真出了半分岔子,吕布哪里像是能摒弃私欲,顾全局面的人,怕是分分钟要抛下一切发狂暴走,让一番苦心付诸东流,全数崩盘。
否则燕清自认自己已将熟知历史、料敌先机的本事用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历史彻底走上岔道,他能做得并不算多,又有卡牌这一利器保命,是真不介意以身犯险的。
毕竟长安那处,好歹能交给出身西凉武威,于这方面业务娴熟的人精贾诩,可最紧要的破盟一事,他这一时半会的,却着实想不到合适的人选来。
吕布不知燕清这些想法,始终保持警惕地默默看着,哪怕见燕清与郭嘉探讨得很是入神,两颗脑袋也不经意间贴得极近,也一直忍得面不改色。
直到他们越贴越近,都要黏在一起了,才蓦然起身。
他这动作不小,直接带动身前桌椅,发出响动颇大,顿时惹另外四人齐刷刷地向他看来。
只见吕布和颜悦色,很是贴心道:“既需从长计议,何必急个一时半会?时候也不早了,布去着人传膳罢。”
第一百一十三章()
♂,
郭嘉笑了一笑,翩然行了一礼道:“主公体恤臣下的一番美意,岂能辜负?我等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燕清无奈地瞥他一眼:“晌午之前不是才用了那么多零嘴么?也没过多久,怎就又将你饿着了?”
郭嘉尚未驳斥,吕布就罕有地代为辩护了:“重光此言差矣。区区小食,怎能取缔正餐?纵使不重养生之道,也当晓得定点进餐的益处才是。”
一向无肉不欢的他突然讲究修身养性也就罢了,竟然帮着郭嘉说话?
燕清微讶地看了正义凛然的吕布一眼,又瞅了瞅似笑非笑的郭嘉,对吕布着实有些刮目相看。
再看张辽一脸乖巧,甘宁满目茫然,燕清点头应道:“那便有劳主公了。”
在膳食被陆续送上时,因有下人进进出出,自不方便谈论军机,只捡了些无需避人耳目的话题来叙。
郭嘉百无聊赖地把玩着玉筷,忽劝吕布道:“主公不妨多招募兖州名士,加以录用,尤其张邈等人,可有千金市骨之效。”
吕布颔首:“布亦有此打算。”
郭嘉道:“文若他们,暂不可放。”
吕布道:“重光亦曾如此叮咛。”
郭嘉点了点头,强调道:“哪怕曹操出重金,欲赎回二人,主公也切莫应承。”
吕布从容道:“再多动人钱帛,又怎能许出纵虎归山?奉孝且安心罢。”
……
他们这一问一答的风格,倒很是干脆利落。
燕清还在想谁适合去执行离间袁绍与公孙瓒联盟这一重任,就被他俩这番互动给吸引住,不免觉得有趣,就被分了心。
兹事体大,需得多加慎重,燕清心忖既然一时间定不下来,索性顺其自然,不再强想,而转向自进门就不曾有过对话、现正襟危坐的张辽,还有新来乍到,手脚不好乱放的甘宁,有意勾他们说话,欣然道:“事务繁多,也未得闲暇与文远叙话,着实可惜。不知你此前与曹兵单军作战,可有所斩获?”
被燕清笑眯眯地主动搭话,张辽显然感到很是意外,愣了片刻才轻声回道:“幸得主公与先生看重,得委重托,辽确感获益匪浅。”
燕清哪里看不出因太久未见,张辽还有些拘谨,就言笑晏晏,不着痕迹地又带起几个话题:“兵马行至与冀相交之边境时,可有见到袁绍守军据地?是何等模样的?”
燕清对袁绍军中的情况的确很是好奇,尤其那有勇冠三军之称的裨将颜良文丑,他们的武力看似忽高忽低,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他就始终搞不清楚。
不厉害的话,不可能将勇镇海外的公孙瓒打得丢盔卸甲,被麾下人才济济的袁绍重用,常常充当先锋;可这么神勇的角色,又怎么几下就被关羽给斩了?
并不是燕清小瞧关羽,而是自家主公可是在虎牢关大战三英,还能从从容容地全身而退,名震天下的。
照这么说,对上吕布,他们岂不是更撑不了片刻,直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凭燕清的厉害手段,想让本身就对他颇具好感的人身心松懈,更是手到擒来,三言两语间,不但让张辽渐渐放开了,也很顺畅地就将一旁呆坐的甘宁也囊括其中,交谈甚欢了起来。
等膳食摆齐,因在座就餐的诸位都不是会在意“食不言寝不语”的正经君子,谈天说地便还在继续。
郭嘉挑挑拣拣,剔出蒸鱼的尖骨,只要软嫩可口的部位,细嚼慢咽后,忽然叹道:“此鱼味甚美,只得一憾。”
燕清将眉一挑,吕布就闻弦音而知雅意,朗声笑道:“现今不在军旅,自不必遵甚么禁酒之令,奉孝想饮,大可开怀自便。”
郭嘉眉眼弯弯:“如此好极!多谢主公。”
他喜悦之下,浅淡的唇色也多了点红润,毫不客气地就让下人送上几坛好酒来了。又极精慷他人之慨,很豪爽地多要了几坛,给张辽和甘宁也预上。
吕布显然不会计较。
郭嘉也不忘问询燕清:“重光?”
燕清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闻言矜雅一笑,虚虚摆手,以作谢绝:“我就不必了。你也莫要贪杯,即使不怕误事,贸然开禁,也有伤身之嫌。”
郭嘉虽迭声应好,就是听那语气,只怕是敷衍居多。
燕清就在旁坐着,一会儿大可亲自监督,也懒得跟他计较这一时片刻的放纵。
心里想着的,却是这一幕真够奇了怪了:明明前几个时辰还见他们暗潮汹涌,隐有针锋相对之势的,关系是怎么突飞猛进,变得如此之好的?
即使只是表面功夫,也很是可疑。
不是燕清偏心,而是若论起武力值,纵有一百个郭嘉加起来,也不可能是吕布的一合之敌;然一比起耍弄心眼,吕布尽管大有进步,想跟郭嘉较量,怕还差了几百年的道行。
就担心吕布这二傻子被郭嘉的花言巧语所骗,傻乎乎地上了什么当还不自知。
须臾,燕清默默地摇了摇头,松了微微凝着的眉,也给自己慢慢斟了半盏,要来个小酌怡情。
谁知左边紧挨着他坐着的吕布就跟浑身长了眼睛似的,刚还跟郭嘉有说有笑,这会儿就倏然转身,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手里剩的那半盏跟燕清手里尚未动过的半盏来了个交换,道:“此酿甚甘,重光不妨试上一试。”
不由分说地把自己喝剩的换给燕清后,他又转过身去,跟郭嘉继续说话了。
不都是同一坛里倒出来的酒,能有甚么区别?
燕清忍俊不禁,却也不揭穿,只借着矮桌下宽袍的遮掩,不轻不重地踩了吕布那硬邦邦的胫骨一下。
诚如燕清所料的那般,等晚膳用罢,瓷盘尽被扫荡而空,一只只圆滚滚的酒坛七横八竖地躺着,里头空空如也,是连半滴酒都倒不出来了。
除了酒量惊人的吕布,和及时打住的他以外,在场的另外三位,就没剩一个还能直立行走的了。
看着烂醉如泥的他们,燕清好笑道:“就知一起了饮酒这头,今日就干不了正事了。”
不过该吩咐下去的已经吩咐下去了,只剩下个最重要的人选尚未决定,是该注意劳逸结合,不急这一天两天。
灯火辉耀,映得美人侧颜如玉般柔暖,肌肤细腻白皙,容貌俊美夺目,气质皎洁若仙,吕布被勾得心痒痒,忍不住伸出一手,揽着靠外的那肩:“莫管他们,叫下人抬入房里安置即可。”
燕清扬了扬唇,将他那掌轻轻拂开,一臂环在吕布颈上,往下一拢,再一踮足,落下个如蜻蜓点水的吻,旋即笑道:“明知要唤人进来收拾,还动手动脚?”
结果吕布立马就身体力行,证明自己刚刚不过是小打小闹,随时就能给他来一回大动。
燕清不想一不小心就玩过火了,赶紧挡着他解自己衣带的动作,转移话题道:“我们也快些回房,洗漱安置,等到了榻上,我有些话想跟你说。”
吕布被他闻言软语地一哄,心就软得厉害,也对一会儿要说的话产生了点期待来,便老老实实地听话照做。
等吕布安分守己地躺到床榻上了,一双精炯锐利的虎目一直追随着燕清,心神荡漾地等着时,心爱的军师祭酒却叫他难得失望了一回:“不知主公认为,何人堪当离间绍瓒同盟的大任?”
燕清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忽然意识到身为主公的吕布,或许更为清楚一些,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也找他问了一问。
只是良辰美景在前,美人如珠如玉,此时此刻的吕布,满脑子装着的都是些不可告人的带色废料,听得燕清冷不防地这么一问,又对上他肃然的目光,整个人都愣住了:“啥?”
这也没听见?
见他光明正大地恍了神,燕清也没办法,只得把问题重复了一次。
吕布勉强敛起萎靡之情,打起精神细细思忖了会儿,口中念念有词:“此人需忠诚可信,机灵善辩,还得懂得自保脱身之道……”
他琢磨了好一会儿,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倒是燕清听他把这人该具备的素质给清楚念叨出来后,犹如醍醐灌顶,猛然间想起一个人选来。
说起挑拨离间,尔虞我诈的例子,三国里可谓是数不胜数:此时尚未出生的姜维跟钟会,到底是互相利用还是后者遭了前者蛊惑,姑且不得而知;荀彧献出的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策;中诸葛亮之计,屡进谗言,让曹叡忧心司马懿位高权重,把他削职不用的华歆等人;曹操假套近乎,让马腾韩遂相互猜忌,联盟自破……
这些各中好手,现在要么不为己用,要么连冠都未及,能当什么用?
却有一个天纵奇才,被他彻彻底底地疏漏过去了。
这人先是让来盗取书信的旧时友人蒋干自食恶果,斩了并无通敌之心的蔡瑁、张允,后又跟黄盖联手,演绎了一出流芳千古,着人津津乐道的“苦肉计”,不但骗过了周营里身为细作的蔡氏兄弟,叫精明睿智如曹操也上了大当,对黄盖投降一事信以为真,也让曹营那几十万士卒葬身火海,一统天下的野心支离破碎。
若三国时期只能颁一个影帝奖杯出去,那绝对非周瑜莫属。
之前扬州形势未定,刚刚收用身为战俘的孙策,又一口气把孙家旧部全还给了他,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一个不慎,就是任鱼入海。
身为孙策的至交好友,又有经天纬地之才,周瑜便是叫猛虎有腾云驾雾之能的那□□翼,燕清不知心腹,只能慎重起见,先将他放回故乡,也不舍得弃之不用,叫对方没得也生出嫌隙,领太守一职,也算破格重用了。
现孙策先剿郑宝,后经徐州数役,屡建功勋,得了提拔,在吕布势中,怎么也不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真正有了独领一军的资本,人见都愿道句颇有其父当年风采。
当孙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时,那原先薄如蝉翼的归属感,也逐渐变得稳固,犹如实质了。
而他过得如意,周氏一族也颇受重用,周瑜就不可能劝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叛吕自立了。
那现在不就是启用这雪藏多日的王佐之资的大好时机?
燕清越想越觉得可行,哪儿还等得及明日,直接一跃而起,将一脸懵然的吕布抛到身后不理不顾。
一边披衣疾走,一边提声唤人备上醒酒汤,要捉烂醉如泥的郭嘉商议具体事宜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
饶是郭嘉之才策谋略堪称举世罕觅,辨人批命亦是神准异常,也未能料到自己还有明明都醉得不省人事了,还能被上司粗鲁灌入醒酒汤,逼着清醒过来的一天。
只是当他痛苦地睁开眼,正要发作,就看到了笑颜如花的燕清背后跟着个印堂发黑,凶神恶煞,只憋屈不言的主公。
极善审时度势的郭嘉,当场就被这可怖光景给惹得一个激灵,迅速将心态给调整了过来,只惫懒地抬了抬眼帘,等晕陶陶的脑子恢复片刻,才简单问道:“几更了?”
燕清笑容可掬:“三更已过,四更未至。”
“你也知道这是什么时候。”郭嘉满腹牢骚,瞧着虎着脸的吕布一身惊天怨气,不难想象自己醒来之前发生了什么,想笑又不好笑出来,只得强忍下去,长叹一声,问道:“重光有何要事,竟连这一晚功夫都等不得?”
“自是十万火急。”燕清讨好地把他扶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