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许大人官场实录-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为西蜀新任的地头蛇,刘家虽然没有想得这么多,但是许哲稍稍透露口风,刘家就立刻行动了起来。
本来按着刘家的猜测,许哲和老潘关系那么好,必然会集中精力帮助上延脱困,而其余镇子想要发展,就只能靠着自食其力了。却没有想到上延才刚刚上了轨道,许哲就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这对于刘家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如果说在码头新建之前大家对于许哲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为许哲的所有举措而犹豫不决不敢下判断的话,在上延水道新建之前大家就只是有些犹豫但是依旧下定决心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哪怕许哲说他能点石成金,大家也会毫不犹豫的相信。
毕竟在邕城乡民看来,许哲的这一系列手段,和点石成金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送财大人的名声,可不是白叫的。
因此在每月一次的例会上,许哲只是稍稍透露口风,刘家就迫不及待的答应了下来。仿佛是害怕许哲反悔,出了县衙大门,刘家就开始组织有手段的前往西北方向,也就是上延水道最后的分渠地开始勘探路线起来。
按着刘大芳最近一次的汇报,因为有之前上延修建的经验和人员在,大家的勘探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大致的线路已经勘探完毕,出水口也已经找好,就等着细究了。
刘大芳话里话外的意思,反而是因为许哲之前主持过上延的水道开通,有过经验,刘家希望许哲是不是可以和上延一样,驻扎在新的水道旁边,直到水道正式开通。哪怕知道许哲并不能做什么,但是只要许哲在,似乎大家就有了主心骨。
西蜀本身就有三个湖泊,一小两大,对于平日里西蜀乡民的用水和灌溉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反而因为湖泊太多,占据了大量耕种空间。郝家在任的时候,一直强调填湖还耕,每年也一直拿出部分银钱鼓励大家填平湖泊。
只是因为几个湖泊水源都是来自地下,在找不到地下出口的前提下,大家除了不断的往湖里填土缩小湖泊面积,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做为了。
也好在没什么做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填湖还耕,西蜀乡民将几个湖泊的旮旯角落都填了不少,反而将湖泊填成一个水脉丰富,周边顺滑的大型湖泊。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出水口,这几个湖泊的水源就会滚滚而流,冲泄下来。
因此许哲对于刘大芳的邀请,不置可否。前面路子已经趟过了,后面的人顺着路子走,应该就便利很多。而且自己就在西蜀,但凡刘家真的有什么拿不定的主意,脚一抬也就到了县衙了。之前在上延是无奈,如果可以,许哲也不想把自己弄得和深山野人一样。
如今安家已经入场,相信看着这么大一块肥肉到来,自己却因为道路吃不到嘴,最急的也不是自己。
第156章reenS。()
也许是因为之前的郝家覆灭和码头开通;刘大芳为代表的刘家在被许哲提拔上来之后异常安分。除了不像郝家之前那样和许哲别苗头,还异乎和善的支持许哲的各项措施。
即便是许哲之前提出修建上延水道,刘家除了背地里对着许哲不停的诉苦;明面上还是没有怎么吭声。反而是许哲帮着天湖书院引荐豪商的时候,刘家还特意七拐八拐的找了好几家商户去撑场子。不管起的作用有多大;至少意思是到位了。
也因此,虽说也一样是西蜀的‘豪门世家’,但是刘家和许哲的关系远非之前的郝家所能比。
刘大芳是直接进的后宅。
虽说现在已经算是官户人家了,但是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许哲骨子里的农家心态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在自家院子里接待客人,对于李明显这样的人家来说已经算的上是异常亲密的关系了;但是对于许哲而言,只是邻里乡亲之间的串门罢了。
“大人先前不是说吃饭没有味道么,刚好,前段时候我家来了个亲戚,带了些江南特制的熏肉过来。我家这嘎达角落里出来的人家;还愣是吃不惯这烟火缭绕的东西。得;还是大人你帮个忙;给解决了把。”
普通人家,哪里还有嫌弃肉不好的。
许哲看了看刘大芳手里的一条烟熏肥肉,看的出来应该是上好的成年大黄猪。因为被人细密的熏制过,肥肉的油水已经晒干了很多,丝毫不觉腻味。只剩下一身黄黄的带着些许焦味和烟熏味的紧致猪肉,在许哲面前散发着味道。
异常诱人!
“你这是越带越贵啊,这样下去,下次来我这里是不是就得直接带着银子过来了。”自从安家登陆邕城,刘大芳是一天两趟的来汇报情况,次次不落空。
刚开始只是带些家中自制的腌菜笋子,后面就开始想着法子的带东西,又是家里用不着的梨花凳子,又是适合孩童学步的助步车,总之眼瞅见许哲家里缺什么,下次刘大芳家里就突然多了这些不用的杂货。偏生还擦亮擦亮的。
到了今天,居然连这种大招都放出来了。
像是现在刘大芳手里的这一条烟熏黄猪肉,因为是江南的手艺,稀罕玩意,整个邕城扒拉扒拉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家店铺有售。毕竟这种香喷喷好吃但是容易招老鼠偏生还贵的要死的东西,寻常人家除非走亲访友,轻易不会买卖。
也因此,那几家零星的店铺进的存货本身就不是很多。这条腊肉,通过边缘的刀斧痕迹判断,如果许哲没有分辨错误,年前应该还挂在街拐角的那家店里呢。因为是进出县衙的必经之路,许哲可没少对着这条腊肉流口水。
只是今年许家算是过了一个肥年,家中存货丰富,不用想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肖想是绝对得不到家长‘财务部长’的审批的。因为许哲虽说每回都会‘关注’一下,却丝毫没有提起的打算
。
只是这阴差阳错的,居然又到了自己眼前。
看着许哲一句话戳破自己这几天来小心翼翼的小心思,刘大芳不由苦笑:“大人知道啦”
说罢挠挠脑袋:“我都说不要带不要带,太打眼了。他们非说礼多人不怪,让我带着来。哎,还是露馅了。”
“行了,拿回去把。”心里大哭着把东西退回去,许哲还得装着一副无所谓的架势:“我这一天天的看着你来来去去的也累的慌,怎么,还嫌身上的事情不够多啊”
要说这刘大芳,最近可是真的没少干事。做为刘家在县城的头面人物,刘大芳不仅要顾着西蜀镇最近的水道改建工程,还得一天不落的上值。
毕竟最近安家船队在邕城,杂事繁多。因此不管其他衙役怎么休息,刘大芳做为其中的领头羊,必然是丝毫没有歇息的。
而水道改建工程,刘家又担心许哲会后悔,总想着落袋为安,只要自己这边开动了,许哲想反悔都没地方。因此连连催促刘大芳拿出细致路线来,刘大芳被逼着,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本来刘家让刘大芳见天的来报到,不过是图个心安。就像是一条狗突然得了个美味无比的骨头,总想着藏在窝里自己时时刻刻看着才好。偏偏这个时候,安师傅又上门了。
对于刘家而言,东柳码头上自家没有插上一脚,本身就是这两年家中做出的最大失误。那时候郝家依旧健在,刘家做为西蜀镇的万年老二,看着郝家对许哲的冷处理,丝毫不敢有所表示。不要说参与码头建设了,不帮着郝家在许哲身后打冷枪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许哲了。
也因此,郝家倒台之后,许哲不记前仇,提拔刘大芳,对于整个刘家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利好消息。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刘家在东柳码头新建的前期没有插上脚,后面郝家倒台后刘家又被老潘占了先,算是彻底被踢出了邕城的政治中心。若不是后期许哲不计前嫌提拔刘大芳给刘家留下了善意,估摸着刘家现在哭都不知道到哪里哭去。
只是这大肉都已经被瓜分完毕,后面码头上新建的商铺自然也就没有刘家什么事情了。这些日子刘家异常安分,其实图的就是一个重新入局的机会。
如今安家到了邕城,刘大芳确认,自家的机会来了。
虽然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但是真到了当口,刘大芳还是有些说不出口。嗯嗯啊啊了半天,最后还是憋出一句:“大人,你觉得我怎么样?”
许哲简直要喷饭,看着扭扭捏捏一脸面色涨红不知所措的刘大芳,许哲一身的鸡皮疙瘩都快掉了满地。拜托,你可是一个身高七尺,膀大腰圆的黑粗壮大汉啊,这个画风真的不适合你!
“我觉得你还好。”犹豫了半天,许哲还是没有继续调戏下去,天知道再这样下去,这个大汉会说出什么来,还是适可而止把。
“恩恩”得到了许哲的正面回应,仿佛是充满了一身的力气,刘大芳瞬间斗志昂扬起来:“那大人,安家船队这次到了邕城,我来接待如何?”
“不是在县议上说过了么,由老潘负责接待,老孙从旁辅助么”老潘头脑灵活,老孙性情稳重,两人一正一邪,一跳一稳,性格互补又都是积年的老狐狸,他们两个出面,许哲很是放心
。
刘大芳哽了一下,继续说道:“那安家护卫的安全,我一定守好了。”
“嗯,”许哲拍拍刘大芳的肩膀:“这个你自己衡量着就好了,你做事,我放心。”
刘大芳咽住,“那个,那个,还有。。。”
犹豫了半天,看着许哲平静的侧脸,刘大芳没来由的一阵心虚,只是想着自家老爹出门前的念叨,最终还是牙一咬眼一闭:“大人,你觉得安家此次前来,我刘家可有和他们喝酒的机会。”
还是说出口了。
许哲心中闪过一阵失望。虽说晓得刘大芳为人稳重负责,必然也是个顾全家族的人,但是真叫他说出口,许哲还是不由的闪过一丝失望。也许在内心深处,许哲还是希望刘大芳可以偏向着自己一把吧。
明明晓得,依着刘大芳最近和自己处出来的感情,若是他开口,不管好歹,自己必然要给刘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这个问题一出,自己和刘大芳最近一段时候隐隐培养出来的默契,必然会重新回到原点。
人与人交往,一旦掺杂了利益,交情自然也就淡了。
闭了闭眼,许哲笑着说道:“怎么突然想到请安家人喝酒了?”只是笑意之间,总是缺少了些许温度。
既然已经说出口,后面的话自然也就好说了。刘大芳低着头,也不看许哲的眼睛,握着拳头背诵着在家中反复念叨过的话:“以役带代路,修建码头之事,东柳得了实惠。”
若是刚开始许哲放手不管,地动之后的邕城粮食自然由孙茂中负责筹措。一来他做为邕城的民典,安置灾民需找替代粮义不容辞;二来东柳做为邕城四镇中最大的粮食产地,一直以来就担负着邕城今万乡民的生活口粮之重任。
许哲一条以修路顶替劳役,又以劳役换得雍州调剂的粮食,不止拯救了邕城的上千乡民生息,更是间接帮着孙茂中解决了粮口问题,安抚了有可能发生的灾民暴动事宜。
更不用说后面的码头新建,学堂修建,不止孙家,包含孙家在内的整个东柳镇,都得了巨大的优惠。现如今码头做为邕城第二大的经济中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个事实,便是许哲一手酿造的。
“掘河引流,上延得了实惠。”
一直以来,上延因为和下陵共用一条水道,又是处于下游,被人扼住喉咙关节,向来是在话语权上低人一等的。即便有个老潘这样撒泼耍赖死不要脸的,但是真到了大事上,还是要隐隐以下陵为尊。
如今许哲帮着上延掘河引流,不仅解决了千百年来上延的引水困境,将上延彻底摆脱了下陵的制约,更是一个翻身将上延变成了一个新的物质流转中心。这水道一通,船来船往的,上延起飞近在眼前。
“我们刘家虽说一直以来没有出什么大力,但是也是支持大人的决定,从不拖后腿的。这眼看着安家到来,轮,也应该轮到我们了。”
‘拖后腿’的借指那个人,我们姑且不再多说。但是刘大芳嘴里的幽怨语气,许哲却是听了个满打满。
第157章()
安家船队来邕城,明面上自然说的是过冬前许浩元带领的一只船队人员前往江南时,大家结下的善缘。安家因为想要采购邕城的竹制品和山货;才特意派船队前往邕城的。
但是实际上,有脑子的想想都可以知道;邕城说大不大;不过区区一个西北角落的小县城,即便有所物资,每年能够收购的也是有限。安家虽说是商贾人家;但是好歹也是生意遍天下;名声连着圣上都有所耳闻的巨商侠贾;对比邕城;已然算得上是庞然大物。
那么安家如此兴师动众的特意重新组建一支商队来邕城;其用意就值得深思了。
这其中的道道,许哲知道;安家家主知道;甚至一些耳聪目明的人隐隐约约的估计也晓得,只是保持了默契罢了。
早在许哲初到邕城,打的的确是个开通邕城商业的注意。一直到阴差阳错的和安家老二搭上边;和那位贵人一起剿了匪;后面又和李明显几封书信往来后,许哲才开始咂摸出一些味道来。
前面说过,开/国/先/祖虽说豪气冲天,但是往上数三代,也不过是大元边角旮旯里一个不知名的泥脚汉子罢了。即便现在的皇家如何往自己先祖脸上贴金,但是稍稍念过书的人都晓得,不过是你唱戏来我点头的玩意罢了。
先/祖志向高远,又最终达成所愿,但是并不丰厚的出身,始终是先/祖的制约。倒不是说先/祖出身卑贱觉得低人一等之类的,而是自古马上打江山容易,笔上坐江山难。
这第一困难的,就是银钱。
前朝末年战乱迭起,民不聊生,政治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家破人亡已经不算稀奇,断子绝孙整村整乡香火灭绝才是不可言状之悲哀。
世家豪门相互抱团取暖,因为早已有过面对战乱的经验,生存下来的反而更多些。更何况到了后期,群雄迭起战乱纷纷,世家豪门更是趁机收入了不少孤寡孩童,也算是给自家护卫增加了后备力量。
等到先/祖安定天下,开始休养生息。因为遭受的破坏并不是很大,世家豪门相比普通百姓,更能迅速的恢复过来。
于是在先/祖还在忙着休养生息,安抚百姓的时候,世家豪门反而已经开始大肆扩张,招兵买马了起来。虽说因为先/祖的余威而不敢过于放肆,但是等到皇家反应过来,大明朝但凡数得上的地方都早已遍布了豪门的身影。
就像着雍州,一个堂堂水流汇聚之地,船来客往,络绎不歇。做为三岔河分支后的第一个大型水站,雍州向来承担着分流水运的重任。
这人多了,船多了,税收自然多了。按着道理,雍州的水税应该大大多于省会城市德张的,毕竟相比一条水运路过的德张,雍州做为一个大型水运接待城市,自然可以负载更多的人流和商运。
但是,偏偏整个雍州每年各方各面加起来的税收,只是和德张差不多。像是去年这样雍州周围三县告困的时候,税收上缴的更是艰辛。
明面上来说,雍州做为一个普通城市,自然不需要特别上缴太多的税收,这也与理不合
。但是任谁都晓得,雍州面前的这条大运河,给雍州带来了多少的收入。更不用说大明十大书院之一的天湖书院更是落户雍州,无疑把雍州这个城市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
但是,偏偏。。。
这里面的道理,皇家知道,圣上知道,赵家更是知道。
只是这世家大族,吞下去的肥肉,自然没有吐出来的道理。赵家本身‘上车’就晚,家里面的肥肉,雍州算是数得着的一块。苦心经营雍州近百年,其中学生遍布耳目众多,可以说现在的雍州,只知道赵家,却不知皇家。
若是按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说不得雍州就会更加脱离皇家的视线。等到最后大家没了耐心,不是妥协便是鱼死网破。
但是偏偏,邕城出现了。
这就要说说邕城的地理位置了。
三岔河源于黄河,自北向南贯穿安平,邕城直到雍州。其中虽说穿越安平,但也只是跨越了安平县西南角落的一块废土,周边山石林立,挖掘不易。流过邕城,只是之前河道里被长年累月的枯枝烂木堵了个严严实实,不要说大船,便是小舟都流通不易。
也就到了雍州,地处辽阔,水运宽广,再加上雍州近百年有意思的扩建,逐渐形成了雍州三个码头十五道停泊处的大型水运交换场所。由南向北的船队,大多运行到此处,便卸货更换陆运;由北向南的商队,则是陆运到了雍州,或是在雍州转卖或是乘船一路到达江南。
只是去年许哲到了邕城后,清理邕城水道,挖深水道淤泥,从根子上治理了邕城的水道。到了今年,更是加强交流,形成了以安家为首的商贸关系。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邕城必然要依着水运码头展开日常。
邕城虽说小,但是水道可没有窄一分。邕城现在虽说人丁稀少,但是谁又晓得,未来五十年后,是不是又一个雍州。
现在的邕城早已经被赵家把持,所有在雍州开店设户的大型商户,都是和赵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萝卜一个坑,轻易撼动不得,想要进局,必然要牺牲很多。相比雍州,邕城就显得空白很多。
首先邕城现任的县令许哲,只是一个出身清白的寒门子弟,背后没有丝毫的连带关系。勉强算上一个润州李家,也不过是区区三流世家,或者说,连世家都算不上。
有心人也可以看出,许哲这几年的这个手笔,完全是误打误撞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若是以后邕城真的发展起来,做为雍州的桥头堡,邕城必然可以分流出足够的人脉和货运转送。雍州发展已经成熟,可以说以后的邕城,地方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现在的许哲,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抱着的蛋有多珍贵。只是邕城这颗金蛋,即便能够孵化,也需要足够的时间。但是千百年延续的家族,最不怕的,便是时间。
世上有心人这么多,安家可以看出的事情,自己可以看出的事情,许哲不相信就没有其他人可以看得出来。只是这些日子许哲冷眼看着,似乎除了安家,大明其余四大家族,皆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这其中的问题,就值得思量了。
要么,是大家对于邕城的发展都不看好。要么,就是安家后面有足够震慑其余四大家族的人。
当然,站在刘家的角度,家中没有官场人脉的支撑,必然是无法想到这么深的
。但是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刘家无法分辨安家船队背后的故事,但是却能凭借安家船队这次与众不同的出场晓得这里面的商机。
这便足够了。
刘大芳看着怔怔发呆的许哲,想要说话又有些不敢,现在的许哲,相比之前和自己的谈笑风生,无疑冷清了很多。年轻的面庞上,在他不笑的时候,也开始不自觉的有些威严感出来。
这让自小生长在邕城,最远不过前往过雍州的刘大芳,下意识的开始畏惧了起来。张了半天口,却是一句话没有说得出来。
好在许哲只是脑子放空的七想八想,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流于表面。因此被刘大芳炽热的眼神盯了半天,总算是回过神来。看着一脸祈求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敢的刘大芳,许哲淡淡笑了笑。
“行了,你也别想这么多。安家这次派人来,的确不是收购竹制品这么简单。”一句话,便将刘大芳的眼神挑亮了。
看着一脸跃跃欲试的刘大芳,许哲继续说道:“安家二公子你也曾经见过,最是有名的侠义之士了。晓得我们邕城发展面临囧境,总想着能够帮衬一把。这次安师傅带着船队来,就是准备在我们邕城长待一段时间了。”
“恩恩,好的好的。”晓得前面的都是虚的,最后才是关键,刘大芳一边下意识的符合,一边紧紧盯着许哲的嘴唇,等待着最为关键的那句话。
许哲笑笑:“告诉你也无妨,这次安家船队前来,主要的目的便是入股我们邕城码头,协助邕城加快建设码头资源。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安家必然会不间断的大量的运送物资前来。”
人多了,吃喝拉撒都是事情,其中延伸出来的经济机会自然举不胜举。而等到码头建设完毕,所带来的南北客流和船运,也会继续将邕城支撑起来。这对于一穷二白,被迫拆东墙补西墙来建设码头的邕城来说,无疑是一只强心剂。
“建个码头可要不少银钱,安家愿意白给咱们帮忙?”
“自然不会白给。就像是之前我们为了张大人的帮忙而付出的一样,安家自然也要在码头上捞取回来。如果不出意外,将会集中在码头商铺上。”
邕城码头,目前可以看得见的盈利项只有两样,一个是税收,一个是商铺。税收做为官方指定的收入,其中虽说也有灰色地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