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之安墨-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年,李铖安墨真正步入夫妻生活,日常相当和谐,原本李铖便把安墨捧在手心里,现在更是恨不得含在嘴里。

    与此同时,秋收之后,新粮种带来收获令整个李家村轰动了,比他们原来多出来好几倍的收成令大伙沉浸在喜悦中,对于带来这种稻苗的李铖,大伙不约而同比原先更客气几分。

    这种客气几乎形成了实质,就连安墨偶尔出门在外,迎面的都是笑脸,别说给她下脸子难堪,便是不热情相待的都没有。

    随着粮产的几倍增加,大伙对于粮种百分百信任,所有人都将家里的水田改种新水稻,有些人恨不得把旱田改成水田来种才好。

    同时,大家都紧闭口风,对来收税的衙役只字不提,便是对村外的亲友也是说一半瞒一半。

    直到里正发话,大家才,慢慢的将粮种匀了些给隔壁两个村落的亲戚。

    李家村里大多是本族族人,和临近的王家村、元头村互有通婚,三个村落分布在一个山头左右,共用一条河流的水源,家家户户都挨着点亲戚关系。

    即便里正想禁止也禁不住,干脆直接发话和另外两个村一块共享稻苗,另一方面,若是有心人发现了问题,几个村庄一起,李家村也不至于太打眼。

    当然,里正和令两个村的里正一起商量,这水稻的事便不要再往外传了,别嚷嚷出去,免得县令增加税负,那样一来,这亩产千斤的水稻便不是福而是祸了。

    虽然里正那边严令禁止外传,但总有那么些人家有更外边的亲戚,或是从远地嫁来的女人想着娘家,或是家里有嫁到外边闺女,再加上村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嘴碎好张扬的人。

    虽然没有大肆的宣章,可这种稻苗到底以李家村为中心慢慢向北地四周散了开去。

    安墨怎么也没想到,当初只是因为喜欢大米多过面食这一原因,便令北地慢慢取代了江南水乡成为了大庆朝最大的粮食产地。

    当然,那个时候,大家已然忘了带来粮种的根源到底是谁了?别说安墨,便是知道李铖的人都不多。

    这些后话,暂且不提。现阶段的情况是,村里人已然将李铖一家子捧在了手心,乐乐壮壮每回出门再回来的时候绝不会空着手,总有人给他们一些小零嘴。

    大家都期盼着李铖还能从外边带来更好的东西回来,这水稻的粮种能达千斤,会不会也有数倍于现在的小麦种子呢?!没有小麦,其他的瓜果蔬菜也行啊!!

    农人靠田地吃饭,粮食是家里的重要经济来源,北地人习惯弄个地窖,家家户户恨不得存上两三年的吃食,好多人舍不得卖米,都是把米留着,次年吃陈米,新米再保留。

    对于这点安墨很不能理解,她坚持要求家里人通通是新米,包括吴大爷夫妻小石头及邓氏母女在内。

    然后原本只有半亩地打算自给自足便够了,却因为吴大爷几人太能干硬是开了几亩地,粮食显然足够。

    安墨原本只留了一家人能吃一年的米,后来因为家里的田地增多也开始需要纳税了,再一方面为了防止天灾,又多留了一年的粮食,剩下的安墨发话全部送到镇上的粮铺卖了。

    这一年刚好的灾害过后的收成,粮食正好能卖个好价钱。

    与此同时,安墨给三丫的蚕种终于产卵了,这种蚕是特别培育出来的变异种,只要吃了含有纤维东西便会一直吐丝,直到产卵为止,它们不会化蝶,产卵之后便会直接死亡。

    第一批安墨没买太多蚕种,不过几十条,即便一直吐丝,显然也成不了一匹布。

    不过安墨还是带着三丫按照书上的法子,把蚕茧又煮又泡,抽丝抽了半响。

    这个时候的织布机庞大又繁琐,安墨参照无梭织布机的原理和李铖一起弄出了后世纪才出现的小型织布机来。还好她学的是精密仪器类的专业,虽然他们这种专业读到博士才算精通,但是安墨这点基础看商城提供的分解图是绰绰有余了。

    然后和三丫一起怀着新鲜有趣的心情,干脆把现有的蚕丝织了一小块布料。

    丝绸的原本便比这时候人们常用的亚麻要舒适许多,何况安墨买的蚕种原本体内便有特殊粘液,可以产生特殊属性材质的,她买的蚕种还是普通的,体内粘液只是增加了舒适度和韧性而已。

    三丫拿着新出炉的小块绸缎高兴的跳脚,安墨在一旁调笑:“不枉费你一年多待在家里守着那些小虫子了。”顿了顿,她又玩笑道:“这下布料轻便了,你想做什么样的肚兜都可以了。”

    三丫不好意思的去捂安墨的嘴。

    当晚三丫果然把布料做成了一块肚兜,还仿照着安墨那条裙子秀了斜斜的一枝梅。三丫原来绣花都只绣花朵的,后来看安墨的画,才发现,原来把光秃曲折的枝干添上去,也是会好看的。

    晚上三丫为了哄吴氏开心,把这肚兜送给她娘了。

    吴氏几十岁的人了,孩子都成婚了,哪里会要她一个小闺女的东西。不过看着这总算出来的绸缎,吴氏提了一年的心思算是放下心了。

    这一年里,那蚕种硕大,虽说一直吐丝,可也不知道那丝能不能用啊,蜘蛛还吐丝呢!oo

    主要是这蚕种太特殊,是吴氏以前没见过的品种,她抱着既怀疑又期待的微妙心情,看三丫那么费心费力,又是舍不得女儿辛苦又舍不得女儿失望,现在总算有了成果,她才把这颗心按下去。

    吴氏挺开心的算了一笔账,二十条蚕便能织出这么一块肚兜,而且也不知道安墨是不是特意选了,每条都是雌虫,都产了卵,每条约莫产了两三百。

    等孵出来后,便有上千条蚕,织一匹布很够了,一匹绸缎,上等的能卖到二十两银子,便是最次等的也能卖到十两。南边可能卖的便宜些,那边绸缎多,北地卖的可贵了。

    当晚吴氏拉着三丫去找安墨,乐呵呵道:“三丫不愁嫁啦!”

    然后吴氏便盛情的要把那块肚兜送给安墨!!

    安墨:“”

    安墨婉拒了oo“

第七十五醉了章 肚兜() 
安墨问李铖是不是要真的给村里人买些改良过的小麦种子;李铖摇头说不用。

    水稻的产量足以支撑村民的生活,现在小麦的产量若是除开苛税其实也够吃用。

    李铖道:“你之前不是说,除了地瓜外,还有一样东西也能抵饿产量也多么?!”

    安墨愣了片刻;才想起:“就是土豆啊!”

    山上以屋子为中心,旁边有一个大型菜棚,菜棚以外还开了不少菜地,当初安墨给了李铖大把的种子;李铖也没细问直接给了吴大爷。

    吴大爷是弄地的好手,菜苗到手上,大概都能看出如何栽种;便是有不知道的;托老妻陈氏问问安墨就好。

    因此李铖其实不太清楚山上究竟种了些什么,安墨买种子的原则无关地理环境、无关产量、无关种植难易程度;全凭在商城游荡时看中了什么买什么。

    所以山上的东西虽然不算很多;但品种绝对丰富。

    李铖询问:“咱们平时吃的那土豆就是你说的能当正经粮食的?”见安墨肯定点头,李铖略有些不可置信:“那跟地瓜可不大一样啊!”地瓜或蒸或煮或煨;都能吃;土豆明显是菜啊!

    当天;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废墟,安墨亲自下厨做了回土豆泥给李铖吃。效果一般,李铖不大习惯那味道,不过后来他向吴大爷了解了一下土豆的产量后倒是心里有了主意。

    又是一年年末,葫芦铺子打出了名声,虽然这些小吃都很简单,懂吃食的人稍稍研究也会做,但是总没有李薇做的地道,因此年末办年货的时候,铺子里的东西遭到了哄抢。

    不止是镇上人家,就连村里,或许地窖大把的粮食给了大家足够的底气,家家户户不再吝啬,买东西时也不用尺布,份量也称的多。

    几年天气竟然比去年又好上一些了,除了有些干冷,出门活动完全不成问题。

    安墨费心费力替李铖做的羽绒服被他弃置一旁,他除了里边加了一件毛衣,外衣依然是秋天的装备。

    这一点稍微令安墨有些不开心。

    池塘挖开后,有了水,吴大爷又养了好些鸭子,安墨想到了现代各种鸭肉产业,从烤鸭到熏鸭,从鸭掌到鸭舌,于是干脆让吴大爷多买一些,反正后山地方大。

    然后所有的鸭毛都让安墨有意收集了,又是洗又是烘,反反复复弄了好长时间就弄出那么一些,安墨紧着给李铖一人做了外套,结果人家嫌热,就上身试穿了一次而已。

    这姑娘显然忘了自己当初在商城买衣服买的不亦乐乎,且只顾给自己和孩子买,全然忘了人家的事。

    李锦带着李薇过来时,安墨正在啃鸭舌头。

    李薇眼睛一亮,过来便跟着一起啃,边啃还边含糊的问:“师傅,为什么鸭舌咱们不卖啊,这么好吃?!”

    “废话。”安墨同样含糊的回答:“一只鸭才一个舌头,卖了咱们吃什么?”

    鸭掌、鸭脖、鸭翅、鸭架,她独爱鸭舌,家里的鸭舌只做内部供应,不外销。

    丫丫爬过来,看着两个女人吃独食,伸手也想拿来尝尝,李薇立刻制止她。

    丫丫现在已能站着了,话也能说,但这孩子很安静,轻易不开口,便是这时候,想吃东西了被人拦住,也只是安静静瞪大眼睛看着李薇,就是不出声。

    丫丫的长大又一次激发了安墨内心的怪阿姨属性,自丫丫脱离包尿布的阶段后,安墨开始乐此不疲的打扮丫丫。

    而且不是对于小女孩打扮成小公主那种,而是各种动物服装的卡通系列。

    安墨小时候给壮壮乐乐准备的那些衣服几乎都给了丫丫,一来她给壮壮乐乐买的衣服很多,几乎没穿两次就换新了,衣服还很新很干净,二来安墨买的都是卡通的或是粉嫩的衣服,男娃娃女娃娃都能穿,李锦李薇夫妻也不嫌弃。

    丫丫比那个时候的乐乐还要乖巧,一个人就能呆着玩很久,给她戴上有耳朵的帽子,她也不会时不时伸手去抓,是个很时候玩换装游戏的娃娃。

    正好新年属猴,丫丫一过来,安墨就给她换上了猴子连身衣,帽子是连着衣服的,有两个耳朵,后边屁股上还有条小尾巴,反正她房间里一向烘的软和,也不怕孩子着凉,丫丫对于这身打扮也毫无异议。

    安墨抱过丫丫让她坐在怀里,拿了块饼干给她磨牙,卤味太重她还不能吃。

    “师傅。”李薇小声凑过来:“葫芦哥说等明年过了他就回来不出去了。”

    安墨看了李薇一眼,笑道:“这是好事啊,也省得你一个人待在家里。”

    安墨对李薇的容忍,除了喜欢她开朗的性格外,也因为她的处境。十几岁的小姑娘带着不会说话的女娃娃,守着房子,还要想方设法的弄点吃食去挣钱。

    李四那对糟心的夫妻,如果说他们家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于是只能亏着女儿这也就罢了,可事实不是啊,他们家家境不错,完全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

    李薇离娘家不过几步路远,他们不想着帮帮独自留守的女儿,居然还三天两头前去白拿东西

    安墨摸摸李薇的头:“以后和你葫芦哥好好过日子。”

    “嗯!”李薇重重点头。

    那厢李铖李锦同样在谈论这件事,李铖面上不显,手上却显摆的拿出安墨做的蒸馏酒:“尝尝,你嫂子新制得,后劲足的很!”

    李锦拿碗去接:“嫂子不是只做果子酒么?”

    李铖阻止他手上的大碗,拿了小杯子过来:“这酒不能那么喝。”说着他面露嘚瑟:“这是你嫂子特意给我整的。”

    李锦有些好笑:“诚子哥你有福了。”等他拿着小杯子抿了一大口后,砸吧着嘴,这才信了:“是好酒。”

    李铖矜持又得意。

    过了一回,李锦凑近小声对李铖道:“哥,我打算不做了。”那小心的模样,信赖的神情,跟李薇靠着安墨说话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李铖拿着酒杯的手顿了顿,不动神色的问道:“怎么,我走后,有人难为你了。”

    “到不是。”李锦解释:“大哥二哥不再了,连你都走了,兄弟们觉得没意思。”

    李铖似乎怔了片刻,随后叹然:“是我拖累了你们。”

    “哥你说的什么话。”李锦打断他的话,想了想小声道:“不只是我,还有秀才和神棍,他们也想过来!”

    李铖好笑:“他们来做什么?到这里扎堆么?”

    和李锦孤儿出身不同,那两个是有根有底有家的人,便是不干了,也有的是地方去,何必来这北地偏远的村落。

    “还能做什么,想跟着哥呗。”李锦打量着李铖的神色,小声询问:“他们让我问问你,他们也来这里,会不会不好?”

    李铖想了想,道:“也没什么不好,他们想来便来吧,我总有地方给他们住的。”

    李锦彻底放下心来:“瞧你说的,我那里地方也大呢,到时候他们住我那里便成。”

    “你那里。”李铖俾睨:“你连自己媳妇都顾不好,一大摊子的事呢,还是住我这儿吧!”

    李锦瑟缩了一下,他也没料到李薇娘家会在自己离开后立刻便上门打秋风,虽说李薇这事处理不大妥当,到底是他首先没顾虑周全。

    李铖给两人再倒满酒:“你回来也好,都是有家室的人了,别再刀口下讨生活了。”

    两个男人似乎兴头很足,又是追忆往昔又是展望未来,酒喝了一瓶又一瓶,几乎把安墨费工夫弄出来的那点酒给喝完了。

    结果可以预见,两人都是烂醉如泥。

    安墨拿着空酒瓶气的直跺脚,这可是白的。

    李薇在一旁喊了半天也没把李锦喊醒,有些尴尬的看着生气的师傅。

    安墨插着腰,怒骂:“就让他们在这里趴着吧!谁都别管了!”

    邓氏母女在一旁笑:“那可不成,这大冬天的,晚上的风刮的可冷了,这么趴一宿,不得病了!”

    安墨冷笑:“那也是他们活该。”

    气愤过后,也不能真的不管,安墨指挥邓氏收拾客房,李薇搀扶着李锦今晚就在这边留宿。

    “刘姐。”安墨指了指已经睡得香甜的女娃娃:“劳烦你今晚带着丫丫。”

    刘氏没二话的答应了。她本来就喜欢孩子。

    安排妥当后,安墨才搀着李铖回屋,好在李铖虽然醉了,却没完全不省人事,勉强能走。

    安墨把人扶到床上,费力扒了外衣鞋袜,又打来热水擦拭后,一边气恼:“就不该给你弄这酒。”

    李铖嘴里嘟囔几句,完全睡了过去。

    安墨恨不得拿被子把他捂住,到底只能气急败坏的在一旁睡了。

第七十六章 心思() 
宿醉的后果是一大早醒来头疼欲裂。

    李铖难得享受了一把一家之主的待遇;大喇喇的坐在炕上,安墨在一旁端着碗,一勺一勺的给他喂醒酒汤。

    这分明是壮壮乐乐的待遇好吗!

    边喂,安墨一边以一种专业的可信奈的态度诉说喝酒伤身等酒醉后的十大影响。

    最后她得出结论:“总而言之。”安墨拿着勺子:“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再想喝酒了;尤其是蒸馏酒。”

    李铖怔住,好半响才呐呐道:“可是,过年哪能不和亲朋好友喝点酒。”离过年也没剩几天,他还想着再和力叔他们炫耀宣扬一番呢!

    安墨冷笑:“亲朋好友;你有多少需要喝酒的亲朋好友?!”

    除了吴氏李力一家,李铖也就和李锦熟悉一点了,他连自己大伯家都不亲近;每年都是去坐不到一刻钟便呆不住了。

    虽说现在和大家关系便好了;可李铖也不是什么热络的性格,虽然都叫的上人;大家看到他招呼也打的快;但熟悉到年节也一起过的还真没

    李铖无言以对,只能苦逼着一张脸;小心的看了看安墨的神色:“其实偶尔喝一点;是可以的。”顿了顿他添上一句文艺点的话:“小酌怡情!”

    安墨给他续上后话:“大饮伤身。”

    李铖保证道:“我以后绝不贪杯!”就算喝多了也不让发现。

    安墨放下碗看着李铖;此刻男人脸上带着与冷峻面容完全不符合的讨好神情。

    “你随便喝吧!”在男人露出喜色前,安墨又接着道:“反正我以后不会做蒸馏酒了,而且你再醉着回来,我才懒得管你。”

    李铖泛着苦笑,现在他真的确认,这丫头是一点也怕他。

    第二天早晨同样头痛的不止李铖,还有李锦。

    相比安墨的态度,李薇的态度虽然谈不上春风般温暖,但至少没有责怪,态度很平常。

    李锦和李薇的相处也一直维持着之前的相处方式,相比夫妻更像邻居家的哥哥和妹妹,李锦也没觉得自己喝醉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醒酒汤喝着喝着,李薇就吃自己的去了,还是当着李锦的面吃,一种很粗很圆的面条,主要是配的肉酱太香,李锦看得眼巴巴的,端着汤怎么也喝不下去。

    李薇见他渴望的眼神,自己也瞪圆一双无辜的眼:“师傅说了,葫芦哥你酒喝多了伤胃,只能吃清淡的。”

    李锦:“oo“”

    午饭两家人仍是在李铖家里吃的,李薇掌勺,安墨在一旁遥控指挥。

    邓氏刘氏母女两个手艺厨艺都很好,但她们做得菜比较家常,思想也家常,很难跟上安墨那时而*丝时而小资的复杂胃口。

    有些菜她们听安墨说个菜名便能做,有些菜安墨把工序一道道念了,也整不出来。

    比如这拔丝苹果,之前刘氏做过一次,味道也不差,只是卖相被刘氏弄得很像下饭的菜,完全不符合安墨的期望,因此安墨叫李薇再做一次。

    两人交流半响,李薇才开始动刀,她刀工不错,最开始练了两次便比安墨强许多。

    两个男人在餐厅里桌旁坐着等,自新房建立起,安墨便规划了餐厅客厅,两排房屋,每一排都有,但是李铖邓氏等人一直习惯在院子里吃饭。

    现在是冬天到了,外边风刮的脸疼,才进了屋子。

    两个早上只喝了点粥的大男人早饿了,等了半天,刘氏端着一个盘子过来,盘子上金灿灿的一块一块的,上边丝丝缠绕,怪好看的。

    李铖、李锦对望了一眼,两人迟疑的伸筷子一夹,是道甜品。

    李锦不解,小声道:“哥,嫂子还生气呢,午饭都不打算给咱们吃!我可是早上便没吃饱!”

    李铖心有戚戚:“我也没吃饱!”

    都是成年男子,早上那半碗汤,一碗清粥,显然不够。

    两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摸了摸肚子。

    等做了心心念念的拔丝苹果后,安墨也只是吃了两块便放下了,然后才叫李薇做其他的。

    “师傅?!”李薇询问:“咱们要做新吃食吗?”

    一般来说,只有全新的食谱她师傅才会跟在厨房里看着,而且必然是师傅很喜欢的吃食,不然也是随她自己折腾摸索,李薇清楚自己师傅有多讨厌油烟。

    年底,安墨弄得藕长出了一些,她叫李铖挖了一些回来吃,糯米藕想了很久了好吗!

    说到糯米,这边叫江米,安墨解释了半天才买到,然后她便想着是不是也种上一些,可她在商城竟然找不到糯米种子。

    没关系,商城不行,不是还有李铖么?!其实不只是村里人习惯什么事找李铖,无形中就连安墨也慢慢觉得李铖无所不能了。

    等第二道菜上来,李铖一看,盘子上叠着藕,一个个的摆的整齐,一吃,还是甜的。

    然后是第三道菜、第四道才,虽然后了肉,但依然是甜的。一个糖醋里脊,一个咕噜肉。

    李锦呐呐道:“嫂子今天是跟甜菜磕上了?”虽然掌勺的是他媳妇,但他知道做主的一定是安墨。

    李铖已经淡定了,不管怎么说,肉已经有了,管他是甜的还咸的呢?这甜肉也很好吃啊!

    把之前熬制出来的一点冰糖消耗光了,安墨才消停:“炒个淮山吧,就清炒,给他们吃清淡点!”而且淮山刚好对肠胃也好。

    剩下的就是李薇自己发挥了,安墨没再管。

    李铖和李锦正吃着辣白菜,这是刚刚叫刘氏去地窖取的。

    有地窖,有各种食材,安墨可劲折腾,弄了好多坛子,从酸豆角到辣白菜,从霉豆腐到坛子肉。最开始是她和李薇两个人弄得,弄得不多,每样就弄两个手抱住的一小坛子。

    后来家里人多了,邓氏不屑这小打小闹的,直接弄了几个大坛子,在安墨看来那简直可以叫缸。

    安墨前世口味很重,她幼年时期也不健康,常吃药打针,嘴巴里常年泛着苦味,吃什么都不香。后来有一次回老家,乡下的一个婆婆给她吃了些坛子菜,她才尝出了些味道。

    后果是安墨开始只吃重口的东西,安妈妈给她喂食要费很大功夫。但安妈妈是个一直很坚定的人,绝不因女儿偏好就妥协,坚持营养均衡的原则,轻易不让她吃口味菜。

    以至于安墨私下的口味一度很重口。

    反正到了这里没人管,安墨把前世吃过的看过的,凡是能弄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