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女先生-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容玉娆愣了一愣,似乎头一次见刘乐颜说了这么长的句子,下意识的看了容婉一眼,却见容婉微微勾起嘴角,慕容玉娆只好点点头,道了一句,“是不该如此。”

    而刘乐颜见慕容玉娆如此说,也笑了笑,当即松开这两人的手,走到范平君身旁,笑着道,“范家娘子,我们往前走走吧!”

    范平君也明白此前的状况,便应了一声,随着刘乐颜往前走去。

    慕容玉娆松开了容婉的手,皱了皱眉,十分不解,“阿婉,你做了什么?”

    容婉摇摇头,“夫人不是让我试探刘家娘子是如何的人来着?”

    慕容玉娆怔了怔,是如此没错,但怎么就扯到了她们闹了矛盾?她们明明什么矛盾也没有闹,方才能做成那番模样,已是极限了。

    其实容婉对此倒没有多大担心,毕竟一旦人先入为主之后,仅仅一点不对劲的地方,便能在那人的眼中扩大,虽是平常的事情,都会变的不平常。

    更何况,慕容玉娆还是稍稍配合了一下,方才僵硬的脸,若不是容婉了解她,怕是会真的以为她在生气。

    至于没有提前告诉她,则是因为越刻意的表演越会露出马脚,如此状况,便是极好。

    慕容玉娆终是稍稍想通了,便不再多说什么,前面的两人刻意躲着她们,已经走远了,慕容玉娆便同容婉便往前边说着话。

    不一会儿,便走到了刘乐颜和范平君身旁。

    两人见慕容玉娆同容婉和好十分高兴,话也比方才多了些,聚在一起更显热闹,在八角亭里坐了坐,若非万岁山离的远了些,登山又较累,她们估计就要走到万岁山上去了。

    时辰已然不早,婢女们都在提醒着自家主子早点归家,四人便打算回府。

    范平君坐着昌平侯府的马车过来的,而容婉同刘乐颜分别都是自己府中的马车,因此只有慕容玉娆稍稍麻烦些,要将范平君送回去,容婉和刘乐颜两人都能直接归府。

    不过慕容玉娆方才说昌平侯府夫人要见容婉,容婉自然不能先走。只好随慕容玉娆将范平君送了回去,这才同她去了昌平侯府。

    慕容玉娆一路将容婉领进了二门,而这次并未去往日的亭台楼阁,而是直奔正院。

    正院的气氛到底是比那亭台楼阁规矩了不少。少些自由散漫不羁,多了些森然,容婉随慕容玉娆走了进去。

    昌平侯夫人在一旁拿着绣花针绣东西,见她们二人过来,也没招呼。只是动手将手中的刺绣给了结了,这才交给一旁的婢女,这才看向进屋的两人。

    慕容玉娆走到昌平侯夫人的身旁,笑着道,“娘亲给谁绣花呢?”

    昌平侯夫人瞥了慕容玉娆一眼,没有理会她,直接看向容婉,指了指一旁的椅子道,“坐吧!”

    容婉应了声,便坐到一旁。

    昌平侯夫人声音淡淡道。“三日之期一到,可有什么要说的?”

    容婉本来以为昌平侯夫人借慕容玉娆之口,应是没有打算透漏自己的意思,可谁知竟然一开口便是问此事,完全不避讳。

    容婉垂下眉目,还能看见昌平侯夫人方才握着绣花针的手指,那双手白的通透,细腻,完全看不出在军中待过的痕迹。

    容婉顿了顿,便颔首道。“刘家娘子此人,日常安静了些,同京城的贵女相识,但并无多交集。若说人品,倒是极好的。”

    昌平侯夫人看了她一眼,知道她还有话要说,便道,“说吧!”

    容婉点点头,这才道。“若说作为昌平侯府的嫡长媳,却是有待磨炼。”

    而后容婉看了慕容玉娆一眼,竟不再说。

    有些事只要昌平侯夫人知道便可,没必要都说出来。

    刘乐颜很是善良,待人也和善,更是遵从自己本心,当她得知容婉同慕容玉娆闹别扭之时,她却不顾能不能嫁进昌平侯府,执意要相劝。

    这样姐妹,复有牺牲精神的固然好,但并不是昌平侯夫人需要的嫡长媳。

    身为昌平侯府的嫡长媳,自然要以昌平侯府的利益为主,有时难免要同外面的妇人应酬,刘乐颜不善交际,便不适合。

    昌平侯夫人坐在一旁,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仿佛容婉说话之时,她一直在出神一般,但容婉知道,昌平侯夫人是在听的。

    刘乐颜适不适合做昌平侯府嫡长媳,昌平侯夫人比她更清楚,但她虽不明白昌平侯夫人为何要让她去接触,她还是去做了。

    慕容玉娆见两人都不说话,也忍不住,自说自话了一句,“我倒是觉得那位刘家娘子挺好的。”

    不可否认,那刘家娘子确实挺好。

    昌平侯夫人对这句话不为所动,一双深邃的眸子看向容婉,道,“我可以答应你一个要求。”

    容婉一愣,不明白昌平侯夫人怎会说出这句话,难不成是她听从她的意见去探了刘乐颜此人么?

    但那这一件小事换昌平侯夫人一个许诺,怎么看都不是不可能之事,但如今,竟然这般容易。

    容婉站起身,向昌平侯夫人做了一个谢礼,后而道,“谢夫人好意,但阿婉自知,阿婉所做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当不得以夫人的许诺来换。”

    昌平侯夫人淡淡的扫了容婉一眼,只是道,“若你执意不要,那便作罢吧!”

    说完,看向慕容玉娆道,“阿娆,送洛家娘子岀府去吧!”

    慕容玉娆正在因方才容婉的婉拒发愣,乍然一听自家娘亲开始赶人了,便只好先带着容婉走出正院。

    离正院有一段距离,慕容玉娆这才皱着眉头看向容婉道,“阿婉,方才娘亲所说你为何不应?我跟你讲,娘亲是极难做出承诺的。”

    容婉笑了笑,随意道,“不过是小事一桩,哪里值得夫人如此。”

    慕容玉娆却叹了叹气,点了点容婉的额头,替容婉惋惜。

    容婉知道慕容玉娆是为她好,若有昌平侯夫人一句话,她在这汴京城都好过一些,可她却想等,等一个十分难等的机会。

    容婉回了府,洛景钰正好迎面而来,容婉停在洛景钰的前面,问道,“兄长有事?”

    洛景钰点点头,“想去打一柄剑。”

    洛景钰从军中而出,想要一柄剑是正常的,因此容婉便没有多问,越过洛景钰便进了二门。

    她同白瑶还没到翠竹苑,便见萤绿从翠竹苑走了出来,迎面看到容婉过来,遂即走上前,站在容婉的身后,便向院中走,便道,“半个时辰前夫人派应桃姐姐过来寻姑娘。”

    容婉点点头,若是无事母亲从来寻她的,但自己又刚从外面进府,在外面吹了一整日的风,便在翠竹苑修整一番之后,才带着白瑶去了正院。

    自洛景钰回来之后,戚氏虽不会时不时的罚容婉做些什么,但仍是一副冷脸给她。

    正如她正与容珺说笑,见容婉进来,便立刻摆了脸,容婉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倒是容珺,十分尴尬,连忙替容婉找了了一把椅子道,“阿姐,快坐吧!”

    容婉这两年对容珺确实顾的少了。

    容珺今年十三岁,身子抽条好了,快要同容婉差不多高,且肤白细腻,更显得十分好看,而前世之时,容珺却没现在的好心情,而且过不多久便会生病,直到面色变的惨败,身上的肉都悄无声息的时候,皮包骨头,最是吓人。

    戚氏对容珺递过凳子的行为有些不满,但容婉站着,容珺自然也不敢坐,因此便没再说什么。

    容婉向戚氏福了礼,这才坐到容珺搬过来的凳子之上,对着戚氏道,“不知娘亲找阿婉是何事?”

    说起此事,戚氏便皱了皱眉,看向容婉的目光更是不满,“听说你这几日经常岀府。”

    容婉愣了愣,连忙道,“是。”

    听到容婉的确定,戚氏又将视线放在别处,看不出她的情绪,容婉只好等,等戚氏想说话的时候。

    倒是容珺坐的离容婉近了一些,“阿姐,我也好久没岀府了,下次阿姐能带我出去转转么?”

    容婉话还没说,却见戚氏不小心碰翻了案几上的茶杯,湿了一桌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皇孙() 
应桃连忙过来擦,而容珺也戚戚然看了一眼容婉之后,便不再开口说话。

    容婉顿了顿,只见戚氏默不作声的等应桃将桌案整理了一番之后,这才挥挥手应桃出了门去。

    屋内只剩下她们母女三人。

    戚氏干咳了两声,而后看向容婉,开口道,“听说你最近同昌平侯府的幼女走的很近?”

    不知戚氏会有此一问,容婉还以为因着方才她不再府中会被斥责,想着,堵在口中的话又回到心中斟酌了一番,这才回道,“同昌平侯府的幼女偶尔得见,分外投机,这才走的近了些。”

    戚氏点点头,却有些出神,好似在想些什么。

    容婉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坐在那里。

    不过片刻,便见戚氏又看过来,“你可知道,阿珺将要十三岁了?”

    容婉自然知道,不过不知戚氏提这些是何意,先点头应了,她知道戚氏接下来还有话,因此便看向戚氏,等着她说下去。

    “前两年你父亲将你许配给了孟生,也是这个年纪。”

    “阿珺总呆在府中不外出,你作为她的嫡亲长姐,总不能将她独自一人丢在府中。”戚氏说完,仍是不悦的扫了容婉一眼。

    容婉下意识的看了容珺,见容珺面上不过有些许紧张,惊愕倒是没看见,容珺应是知道戚氏会这么说吧。

    心里转了转,尤生出一丝不舒服,她将不舒服压在心里,再看向戚氏时,便是平静的点点头,道了一句,“我会的。”

    听容婉这么说,戚氏才稍显满意的点点头,转过头便交代给容珺,若是出来要注意哪些事情。好似立即就要出来一般。

    容婉在一旁听了一会儿,终是等戚氏没有说话之时,开口道,“娘亲若是无事。阿婉便先离开了。”

    戚氏蹙着眉头,看了她一眼,倒是没说什么,便应了。

    容婉站起身,福了礼。便走出了正室。

    白瑶见容婉出来了,便跟在容婉的身后。

    容婉本来走的便不快,刚走出正院,便顿住脚步,问了一句,“白瑶,我是不是许久都未见容珺了?”

    白瑶一顿,在心中算了一算,这才应声,“是有几个月了。”

    从年前孟生出了事之后。容婉一心扑在这上面担惊受怕,很长的时间便是在翠竹苑,也不出门,且容珺一贯都是待在正院,容婉自然不会去正院,当是许久未见。

    若说上一世,容婉同容珺相依为命,每日都陪伴在一起,而这一世,出的事情更多。容婉自然不能老是待在家中,如此忙忙碌碌,却将容珺忘在脑后了。

    这么说,身为长姐的她。确实做的不够好。

    罢了,那便以后待容珺好一些吧!

    想通之后,容婉便带着白瑶回了翠竹苑,无论如何,还是自己的院子舒服一些。

    如此过了几日,昌平侯府给嫡长子慕容崇焕也定好了未婚妻。并不是吏部尚书的嫡女刘乐颜,而是如今新任礼部尚书的嫡长女霍朝寻。

    若说容婉初入汴京之时,在汴京官员之中有名的才女是戚嫣然的话,那霍朝寻便是众多贵女之间的交际花,文采不上不下,面上经常挂着一丝笑意,同她说话时便如如沐春风一般,极少有人讨厌。

    不过容婉没见过她,一来是容婉极少参加宴会,守孝期间更是不能参加,二来,便是那霍朝寻的母亲近一年来身子不太好,一直待在家中侍疾,鲜少露面。

    因此霍朝寻这一年来才会被人冷落,到了差些想不起来的地步,但这霍朝寻,倒是同昌平侯府

    可既然已经中意霍朝寻,昌平侯夫人又为何让自己与慕容玉娆去探刘乐颜的人品呢?昌平侯夫人的想法总是难以捉摸。

    容婉虽是琢磨了许多次,但每次都是无疾而终。

    也罢,此事也与她无关,没有必要事事都想清楚。

    到了四五月份,天气比以往都热的晚,司天监众人夜观天象,不过两月,徐州、青州、兖州、冀州,便有山洪暴发。

    圣上虽吩咐说此消息不能外传,还是从朝廷传进了汴京城中,而在京城做生意的商人们,得知此消息连忙差人传回徐、青、兖、冀四州的家中。

    顿时,不过半月,四州一带的百姓人心惶惶,烧杀抢夺,无处,更有甚者早就收拾了家中细软,想要到汴京城中谋生。

    以往平安和乐的四州,竟然成了这幅模样,圣上自然大怒。

    大殿之上,官员们规规矩矩站着,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生怕不小心就将陛下的怒火,引到自己身上。

    不过陛下也几年也甚是辛苦,先是雪灾,又是旱灾蝗虫,这次竟然直接策出了洪水,这几年罪己诏都得发三回,难免陛下会震怒。

    圣上扫了一眼底下站着的官员,气的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朝廷花了这么多钱,竟然养了这么些窝囊废,关键的时刻,却通通闭了嘴。

    圣上将手握成拳,压下此刻的暴躁,看向其中一人道,“曹卿怎么看?”

    他所说的这位曹卿是工部尚书曹叶舟,此时曹叶舟听见圣上点了名,连忙站到大殿中央,微微低着头,不难看到他拱着的手臂在微微颤抖。

    “回陛下,微臣…”刚说了几个字,便见他额角的冷汗悄悄落下。

    圣上烦躁的看了他一眼,不耐烦道,“怎么不说了?”

    话音方落,便见曹叶舟扑通一声便跪在地上,上身伏地,一直抖着,“陛下,微臣,微臣不知。”

    圣上看着他冷哼一声,“既然不知,那工部尚书便换个人做吧!”

    曹叶舟仍然趴在地上,只好道,“请陛下定夺。”降级便降级,总比没命要强上许多。

    殿下的许多官员都能感受到圣上刺眼的目光,生怕被挑到,一个劲的只想将脑袋往里缩,最好看不见自己才是。

    见殿中之况,圣上的心不由一凉。眼神便看向站在最前的拿命官员,“谢宰辅,你有何建议?”

    谢宰辅自开国以来便辅佐历代陛下,已是三朝元老。

    只见他缓缓地走到大殿中央。虽是年老,便步履不急不慢,甚是稳重,只见他拱手对着圣上道,“若有山洪。其中便是重中之重,一是百姓,二是良田。”

    “百姓可以走,但良田不可挪,若山洪暴发,良田尽毁,就算百姓安全度日,此年无丰收,则多难民,灾情更不可控。因此对此灾,逃,而在治。”

    他顿了顿,道,“至于怎么治,老臣想工部自有能人。”

    说完,便退到原本的位置上去。

    圣上方才的火气终是稍稍收敛了些,谢宰辅说完以后,他又看向一旁的另一人,问道。“袁参知呢?”

    政事堂的参知政事相当于本朝的副宰辅,同宰辅互相牵制。

    袁参知倒是比谢宰辅年轻的多,他站了出来,也只是道。“微臣同谢宰辅的意见一致。”

    圣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显然对谢宰辅的建议动了心。

    对于朝廷来说,百姓之事自是正事,一个君主都不愿听到百姓对自己的谩骂,只愿听百姓对自己的敬仰之情。

    因此,初步计划便落实了。

    这两日便要拟定一个详细的日程安排。以及需要抽调的官员。

    而不过一日,便将这些事都落实妥当,因此后还有许多事要做,时间紧迫,自然不能拖拉。

    此次派往四州的分别有工部善水利的两名官员,各州一位监管的钦差,各自带一千人马去往四州,无比将山洪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而司天监也会日夜观天象,不能有一丝松懈,若有确切的日子,定会快马加鞭将消息送过去,倒是将百姓转移到安全的位置去。

    等山洪一过,便开国库赈灾。

    其实说到底,这天灾就好似老天爷在发怒,幼时想躲也躲不掉,这一番调派,不过是四州百姓的心,具体会变成什么情况,谁也不知。

    这个消息其实容婉比汴京城的大部分百姓知道的都早,因为孟生便是被委派的钦差其中一个,因他去年同工部的一位官员去过江南兴修水利,这次便将孟生派去了青州。

    青州离汴京最是相近,但时间紧急,孟生下了朝回去打点一下行李便要出发,因此也只来得及路过洛府,将此况告诉了容婉。

    容婉来不及相送,也只能祝他平安。

    后而想起连年的灾祸,又不由得叹了叹气,自古以来天灾便是上天示警,圣上的罪己诏前两日一下,却不知当今圣上能昏庸到何种地步才能连着三年灾祸。

    此次修缮一直持续到六月份,天气还十分炎热,离司天监所算之日已越来越相近,朝中的气氛也越来越宁静。

    汴京城中的百姓倒是还好,不过汴京城还是涌入了一些外来的人,有些是来投奔亲戚,有些却是来避难。

    想来远不止汴京城这般,其他离那四州稍近的城池也如此一般涌入了不少的外来人,情况已是十分严重,若是这场洪水再不解决的话,城中的人都要纷纷叫苦了。

    比如街上刚蒸好的包子,方才开笼,便会有一些衣着破旧之人一拥而上,不一会儿,包子便从那摊贩严重消失。

    又比如侍卫夜晚巡街之时,总会碰见一些蹲在墙角安睡的流民。

    就连稍有钱的富庶之家,一出门便会有几个衣衫褴褛之人追寻,若是他不丢下几个铜板,便会一直追着马车跑,有时还会降脏兮兮的手攀在马车之上。

    但有些好心的,就会给些铜板,有些脾气暴躁的,便会令护卫将其暴打一顿。

    这种时候,容婉自然不能轻易外出,若是惹了麻烦,似大火上身,不死也要烧掉一层皮。慕容玉娆更是被昌平侯夫人看的死死的,连下帖子的权利都没收了。

    毕竟此刻邀请别家的贵女,也不见得那贵女敢上门。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侧妃戚嫣然产了,生了一名小皇孙。

    小皇孙生在六月十六,出生在正午时分,第一声哭嗓十分嘹亮,一看便是个中气十足的小孩子。

    这是当今太子的第一子,也是圣上的第一个小孙子,自然被疼宠的不行,且小皇孙生在灾年,圣上以为是祥瑞,自当保佑大周不被洪水冲散。

    也终是这一日,当汴京城上下有了笑脸,且更是令官员立刻向整个大周的官员发了公文,将此事昭告天下。

    小皇孙由陛下亲自取名,唤作萧安曙,其曙,称作曙光之意。

    戚嫣然刚休养了三四日,已恢复了些许生机,小皇子刚出生,不宜出屋,还在她的身边放着。

    她转过头,看着在自己眼前的小皇孙,却想着,上天待她确实不薄,有了小皇孙,她这一生再也不会无依无靠了。

    想着,她看向在一旁伺候的连嬷嬷,问道,“嬷嬷,消息可传回了永乐侯府?”

    连嬷嬷回过神,放下手中的活计,站到戚嫣然身旁,身上已没有了以往的冷淡,好似有了小皇孙之后,人心都变柔软了一般。

    “回侧妃,刚产下皇孙那日,奴便传了消息给老夫人,送回信的仆从说老夫人高兴的合不拢嘴呢!老夫人在信中说,万望侧妃你保重身体。

    戚嫣然顿了顿,依稀还记得她出嫁前夕,祖母虽然对她已经很失望,但仍是亲自到了闺房去看她,怕是这个世上,祖母是对她最好的,比之她的亲生父母更甚。

    她再也不会辜负祖母的一番心意了。

    戚嫣然点点头,有着连嬷嬷将自己扶着做起来,抱起小皇孙,虽是夏日,小皇孙也不敢穿的很薄,稍稍裹了裹,眉眼间却似她更多一些。

    屋外传来脚步声,她还未来得及回头看,连嬷嬷已经转过身,对着来人行了礼,“参见太子。”

    太子得了第一个儿子,自然高兴地很,这几日都满面春光,此刻也不例外,随便的摆摆手连嬷嬷起身,便走到了床榻之前。

    伸出手指逗了逗面前的小皇孙,这才看向戚嫣然,吻向她还有些苍白的额头,情深道,“嫣然,辛苦你了。”

    戚嫣然羞涩一笑,道,“能为殿下生儿育女,是妾的福分,妾不辛苦。”

    太子笑了两声,对着戚嫣然道,“父皇已为孩子娶了名字,称作萧安曙,这是父皇的第一个孙子,父皇定然十分宠爱。”

    戚嫣然淡淡笑了笑,瞥了太子一眼,轻声道,“这也是殿下的第一个儿子呢!”

    太子握了握小皇孙的小拳头,神色不明的看了她一眼,带着暧昧的笑意,“嫣然你还是养好身子,我才能好好疼你,不让这小子越过你。”

    戚嫣然显然听懂了太子的意思,稍稍红了脸,假意推了推太子,太子却一把将她搂紧怀中,嘴唇凑近她的耳朵,轻吹一口热气,这才道,“多生几个也是可以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宫() 
司天监推算出洪水的爆发将在六月底,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圣上连忙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四州,尽量将四州易发洪水之地的百姓驱散。

    而各位钦差所修堤坝也临近完工,只望这次洪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