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粥小菜-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的皮货店,只是一家分店,上头还有狠毒大点。不说是只手遮天,至少也是家大业大。人多聚在一起,总能想到解决的法子。也好过他个做生意的,孤零零的再这里等死。
战乱起,除了当官的会被叛军注意,这其次被注意的就是本地的富户和商家。因为商家有足够的银两,能让他们有更多银子去打仗。
所以普通百姓可以留在这里听天由命,做生意的却不能。
皮货店掌柜的吗,没想到这时候李季能过来,又听伙计说穿着体面,心里头更是奇怪。
从后面回来,皮货店挑开门帘子看过来一眼,一瞧见二人的穿着都是一愣。他眼里比伙计好,伙计能看出这是量身定制的好衣服,掌柜的却能分辨出,这不是普通富商就能穿身上的料子。
这是官家的布料。布料分很多种,但因为等级的不同,相互之间的区分也很多。
像是李季和二狗子身上的衣服,绝对不是富贵人家就能有的。
“这时候了咋寻思过来了?”掌柜的走进,伙计又搬来一个小凳,掌柜的就坐在旁边。
“眼瞅着战乱了,这要是真打起来,以后能不能见到还是两说,咋?这就嫌弃了?”李季抄着手,甭管穿的衣服多好,就这一身的土气是生下来带来的。穿一身龙袍站那里一瞧也是下一秒就要轮锄头种地的。
这一开口,掌柜的倒是少了些生疏:“最近这是去哪儿发财了?都瞧不见人。”
李季指了指旁边的二狗子:“猜猜这位是谁。”
掌柜的打量二狗子。他身上且不说穿着打扮,就是腰间别着的,用于压衣服的坠子荷包打眼一瞧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李季这么说,肯定是因为这些变化都来源于二狗子。
这种和私情掌柜的哪里敢说:“恕我眼拙,还真瞧不出来。”
李季嘿嘿笑了笑:“你应该听说过,县太爷的公子找着了。”
掌柜的猛然站起人,一脸的难以置信:“什么?你的意思是,这位是县太爷府的大爷?不是说回族里头认亲去了吗?”
“那是糊弄外人的。”李季笑道,“咱算是有些交情了,我当你是朋友,也不糊弄你。二狗子他住不惯县太爷府,吵着闹着陪我回村里头过苦日子。县太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当然什么事都宠着他。为了避免那些糟了心的暗中算计他,就演了一场送母去祖坟,认祖归宗认亲的戏码。说真的,县太爷早跟族里头老死不相往来了,那帮人就会一群吸血的文字,怎么可能把这根独苗苗往狼群里头扔。”
李季这么说了一通,听得掌柜的脑袋直发混。二狗子这人掌柜的有所耳闻。孤儿,自幼走失山林,回村后跟常人不同,但又一身打猎的好本事。
是个难得的奇人。掌柜的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个人竟然是县太爷家里头的公子。
“还真有这事?那是怎么找着的?”掌柜的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一再确认到。
李季也不瞒着,将来龙去脉说了,解围还做了个总结:“说起来,这里头也有你的功劳。若不是你帮我想了那么一番计划,也勾不出后面的那么多事。不顾也好。二狗子有爹了,以后就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也沾了光。每个月都陪二狗子进县太爷府住两天。”
说到这里,掌柜的就算是不信也要信了。
掌柜的站起身,心里直突突,忙对二狗子客气道:“实在对不住,是吓得有眼不识泰山,没想到是县太爷家里的公子。”
李季忙站起身把他按回去:“得了得了,二狗子不是府里头长大的,用不着那些规矩。我们来,也不是过来让你行礼的。最近县太爷要带百姓上山躲避的事儿你都听说了。”
掌柜的不知道李季什么意思,谨慎道:“听说了!不过条件不是说要上缴全部财产吗?不过上缴以后到了山上会提供吃喝,还会安排准备住处,安身立命。”
李季点头:“就是这样。那你是怎么想的?”
掌柜的微愣,四下瞧一瞧,才低声问道:“您这是过来帮县太爷说话的?”
李季笑着否认:“怎么可能。县太爷可能现在还不知道我来找你。也不妨跟你说句实话,这半山上去的提议,还是我跟二狗子想出来的法子。山上就算有猛兽,但人聚集在一起,也不同太过害怕。就算有人死山上,这死的人,肯定比叛军过境要好。只等着山外头的事情尘埃落定,在回来也方便。总好过背井离乡的好。”
李季顿了顿,又道:“再说,就算是逃得再远,就以叛军的速度,才几个月就打到了这里,你觉得,这大夏能有哪里是安全的?”
掌柜的目光转了转,心里头还在考虑:“那为什么要财产全部上缴?”
李季道:“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越是混乱的时候偶,家产、粮食就是最后的寄托。可都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害怕别人觊觎他的东西,而变得疑心。等到时候相互猜忌,那么不论躲到多么安全的地方,都会因为矛盾而有更大的危险。所以干脆让每个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样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掌柜的道:“那就不怕那些无所事事的穷光蛋混吃混喝?那些打仗之前就吃不上饭的,拿着仨瓜俩枣上门说要进山,这也收?”
李季耸耸肩:“这我就不清楚了。反震这个建议县太爷听进去了,现在也开始执行了,这就代表县太爷已经各方面都想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你也知道我来的意思了。县太爷不知道我过来,所以就答不答应,对我也没影响。只是眼下无论哪一条路走上去,似乎都没有上山的这一条路宽。谁不想有个多活命的机会?”
掌柜的叹口气:“话都说到这里了,我也不妨跟您说实话。上山,确实是个好法子。跟在县太爷身边,怎么也比颠沛流离更好。出门在外若是有个病有个灾的,病死在外头连个落叶归根都没有。可这财产上缴的事儿,是真够人为难的。这可是一辈子的继续全在这儿了。我这一家老小,老人有个病有个灾的要银子,孩子养大更需要银子。这一下子都没了,单靠一句吃公家饭放在这里,任谁心里头也不好受啊。”
话说到这里了,也算是掏心窝子了。
李季道:“那成,你再好好想想。不知道还有几天叛军就打来了,咱们下回啥时候见面还不知啥前儿呢。”
李季站起身,才能够怀里头掏出来几两银子:“从前在你这里没少赚你银子,也知道你是给了高价收的皮子。这往后的日子谁都不知道啥样,这些银子你收着,若是打算出城投奔,还是尽早。跑的远点,应该还能买着东西。多买些能防得住的好东西,找个安生地方躲起来。打仗左右一天能过去,以后有机会回来看看,说不定还有见面的那一天。”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同一个夏国的子民,面对这份绝望的时候,带着的是相似的无力。
看着桌子上闪着光的银两,掌柜的目光动了动。
李季走向门口,掌柜的忽然开口叫住了他:“他真是沈大人的公子?”
李季反应一下,才想起来沈大人说的是县太爷。李季点头:“我没必要骗你。再说,就算是打起来了,冒充官家人也是大罪,我没那个单子。”
李季和二狗子乘坐马车离开了,挑开窗帘看着窗外。做生意的商家十家关了九家,还有一家还在收拾。
街道上萧条的厉害,偶尔有人走过,也是行色匆匆。大部分都是衙门的人,挨家挨户去说上山的事情。
李季放下窗帘叹口气。这好好的,打什么仗啊。
或许大夏真的是没蛀空了,往上数的官员里头没几个是干净的。像是县太爷这样半个贪官,已经是凤毛麟角。说县太爷是贪官,其实也不算是。他只不过是用灰色的收入,去填补官府腐败造成的空缺。
虽说是拆了动向补西墙,但百姓受了益,商家也求个心安,算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总是百姓们骂恶官骂的再厉害,那也从来没想过来一场战乱去推翻他。因为从古至今,无论是以什么缘由开始的战乱,最受伤害的都是百姓。
那些起义的叛军,往往才是杀人最多的。因为他们更缺粮草银钱,最简单得来的方法,就是烧杀抢掠。
所以宁愿在压迫下苟延残喘,也好过血流成河。
李季看着马车顶,有些无力的靠在马车壁上。
二狗子看着李季没说话,李季闭目养神一会儿,才轻轻开口道:“你其实不想让他们上山。”
二狗子刚想好回答,还没说话,却听李季又道:“山上就像你真正的家一样。或者说是你的后花园,是一片净土。人过去了,总会带去挣乱,就跟你熟悉的不一样了。”
同床共枕这么久,二人都太过于了解对方。有的事情不用多做解释,二人早已经感觉到了对方的心思。
二狗子咽下了之前准备好的话,道:“但我知道,如果他们不上山,你会难受。就像我喜欢一个人一样。你喜欢人多,热闹。”
李季动容,睁开眼睛看着二狗子,道:“我不该逼着你随我的想法的。”
“我知道。”
“可我不能在山上逍遥,不管他们的死活。”
“我知道。”
“他们的生死确实跟我没关系。这个到底我明白。可是我到底不是个心硬的人。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对,叫唇亡齿寒。嘴唇没了,牙齿也会觉得冷的。都是人,我哪里见得了那些前一天还见到的人血流成河。”
二狗子头埋进李季的肩膀里,轻轻蹭了蹭,有些低沉的声音直击李季的内心深处:“我知道。关于你的所有,我都知道。”
我知道,我喜欢,我接受,我包容,我努力,我爱你。
我都知道。就这简单的四个字,只让李季觉得,哪怕下一个死了,他这一辈子也值了。
李季紧紧抱住二狗子:“一切都会过的。咱们以后不跟大部分人住一块。咱们自己种地,养牲口,就跟小尾巴还有松松淘淘一起过日子。咱的日子也可以很安静。”
作者有话要说:上山!!!!!
我咋觉得写了个古代版末世笔仙的既视感
这一定是错觉
毕竟剧情设定完全不同
第117章 搬东西()
早晨起来;该回家了。
县太爷空出时间来;跟二人好好吃一顿饭。三人相顾无言;默默吃着。这后续是是三人在府中吃的最后一顿饭;也有可能是三个人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
战乱将至;一切事情都变得无可奈何。
吃完了饭;放下筷子。县太爷看着二人;重重叹口气。
“回去,这回回去,就别回来了。”往日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尽快回来。显得这次的不同;尤为凄凉。
二狗子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看向李季。李季习惯了提二狗子开口:“我们在家等您回来。”
县太爷点头,嘱咐了一句:“我这回会派人陪着你们回去;帮你们打理东西搬上山。村里人只管着提一嘴就是了;回头我会安排一并上山。不过上山以后;二狗子是我儿子的这件事就瞒不住了。当然;也没必要瞒着了。到时候你们尽管住的远远的。山上地方盖得安全;也不怕猛兽。加上又二狗子。你们无聊了;就道居住地去看看,喜欢清静;自己住着也方便。”
县太爷直接将他们二人送到了侧门外。一行四辆马车;还有几个骑马的佣人跟着。
这么多人,足够在一两天内帮着把李季家里头的东西收拾收拾搬进山里头。剩下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站在马车前,李季回首;看到那台阶上站着的县太爷透着一股子沧桑。
县太爷注意到李季的目光,含笑道:“走,好好过日子。”
李季点头,跟二狗子坐上马车,一路绝尘而去。
直到马车不见了,县太爷才不舍的移开目光。
“将愿意走的都集中起来,不愿意上山的也不强留,每家每户发放十斤粮食一钱银子。剩下的就看他们在家的造化。”
能做到这些,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县太爷人单力薄,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实属不易。
所有的百姓此时此刻都站在了选择的路口上。走上哪一条路,直觉决定了未来生死。
县太爷不能帮他们做决定,也不会逼着他们。该做的他都做了,那么不愿意跟着他的,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县太爷的责任了。
派去支援的八百名将士只回来了不足三百人,且个个身上都受了伤。不是他们临阵逃脱,而是那座城池已破,他们这些人,实在没必要留在那里送死。还不如回来,跟着指挥使和县太爷一同守护这里。
县太爷集中全县的郎中,包括自家的府医都派出去了,只能尽可能在战乱来临之前,让他们的情况再好一些。
二狗子和李季回了村里。此时村里也知道了要打仗的这件事,昨天就已经有衙役敲着锣挨家挨户的通知。一夜之间,已经又几户人家带着家里的东西逃跑了。逃走的,都是慌忙之间将家里的东西能卖就卖,不能卖又拿不走的,就只能扔下了。
也就是粮食能卖出去,而且粮食又多又重,根本带不长远,反而会在逃难的路上隐忍注意。还不如身上背个几十斤粮食,将剩下的都换了银子,到时候走的勤快些到了安全地方,再购买补给。
这打仗来的快,有的时候都未必给人时间准备,所以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快人一步才行。
甚至李季刚到家的时候,村里有的人家还在搬东西。不少人家为了粮食的价格吵得不可开。
临近打仗,粮食的价格肯定要涨的。可卖粮食的又仗着对方忙着离开,死死往下头压价。因此麻烦不断,混乱极了。
李季道家门口,还不在村里头,就能听见村里头乌央乌央的吵闹声。先进家门,家里头的牲口饿了一天一宿叫的正厉害。先将他们肚子喂饱了,猪这边也来不及煮猪食了,直接给猪倒了玉米碎。猪饿极了,吃着也香甜。
一片糟乱的声音总算安静下来。小尾巴就好弄了,车上带了些腊肉,切一些给小尾巴垫垫肚子,只等着晚上做了饭再好好喂一顿。
带来了一共十个仆人,先忙着将马车上的东西搬上山李。提前给了地图,他们上山也不怕迷路。加上每个人都会写拳脚。就算遇到了野兽打不过,逃走是容易的。
其实山上的住处已经准备不少东西了。但也架不住县太爷不放心。多准备些东西放山里头,也是为了保证以后在山上日子过的再好一些。
等他们上山了,李季跟二狗子先做个规划。将要送给县太爷的牲口,和自家留着吃以及做种的牲口分开,像是牛羊猪这样的大牲口,是必须留着的。以后若是下了崽子,全都给县太爷,也不会心疼。
剩下的鸡、鹅还有兔子。李季每样留个十只二十只的就够自己啊吃的了。到时候上了山,二狗子打猎也方便,就算一直不留,这吃肉上面也不用太担心。
等规划好了,只等着县太爷安排过来取的人到了给他们就是了。
李季让二狗子看家,他去村里头瞧瞧。
一进村就瞧见两家人面红耳赤的争论着,眼瞅着就要打起来了。李季过去让他们分开,让他们帮忙去将人都聚集起来道村口。他刚从县里头回来,有大消息带回来。
村里这边比较远,得到的消息也慢。这要将财产上缴才能上山的事儿,是昨天刚坐下来的决定,这边还没得到消息。
李季在村口等了一会儿,人陆陆续续赶过来,迫不及待的问李季,李季也不着急,只说等着人都到齐了再说。
等人差不多齐了,村里头的长辈都到了,村长也站在众人的前头看着李季。
李季道:“我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说过,县太爷那边要带着人进咱们身后的这座山。不顾前提是将个人财产全部充公,等到了山上,衣食住行县太爷全都管了。”
随即就是此起彼伏的反对声。越是偏远的地方,对官员的信任就越低。哪怕知道这位县太爷是为民办事的好官,在这种生死关头更不会轻易将自身的安全交到别人的手中。更何况时候身家和性命一起。
“安静一下听我说。”李季声音大了些,“你们怎么决定,我是管不着的。但我解除了好几次县太爷,这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他是真心实意的为了大家伙着想的!”
“你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了!”人群里不知谁喊了句。
一片好心被说成这样,李季心里也是烦躁,当即反唇相讥道:“骗你们有多少好处?实话跟你们说,就现在,你们所有人的家产加一起也未必有我一个人的多。我不贪那点芝麻绿豆!”
李季说完这话,继续道:“路时候自己选的,你们想怎么样我也管不着。只是提这么一嘴。我是打算跟县太爷一起上山的,你们谁如实想往不打仗的地方逃,要卖粮食的,我按照以前双倍的价格收,有多少要多少。至于想跟着一块上山的,这个也不归我管,县太爷会安排人下来,具体安排还是要看人家。”
李季确实不缺钱,而且背后还有二狗子的本家。说比全村所有的资产加一起都多,这话虽然夸张,但也不是不可能。
村长道:“你真的打算上山?你可想好了,你家大业大的,还有那么多的牲口,劝都给县太爷了?”
李季点头道:“到时手上了山,养活一堆人总是要有肉的。不过我跟其他人不同。二狗子的本家爹喜欢打猎,在山里头盖了能住人的房子。所以上山以后我们不用完全依赖县太爷那边的保护。所以也不用全都交上去。我家里头留点牲口在山上自家养,剩下的也都是给县太爷了。山上野兽多,换来县太爷那边的保护,挺划算的。”
李水生叹一声:“那也太可惜了,你家那么多的牲口,那得值多少银子。”
李水生是最好算计的,让他一点利益都不取,甚至将家里的全部资产都送出去,这根割他肉没什么区别。
李季想了想,低声说道:“快打起来了,命都未必是自己的了。钱财是身外之物,这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李水生道:“就怕到了山上什么都不给了,张这山里头野兽多,什么吃的也不给,逼着干活自生自灭你也别怪我是个多疑的,这种大事,不多想哪成。”
李季知道他的顾虑,点点头道:“可是眼下,除了县太爷,咱还能信得过谁?旁人我是不管的,我相信县太爷,愿意跟县太爷上山。这就足够了。我也能给你你们透个底,二狗子跟县太爷的关系不简单。不过这个不简单,也不够是让咱信任县太爷的根据,却不是咱们仗着身份取好处的借口。”
李季声音里,带着提示,又带着警告。关系不简单,就代表李季说出来的话可信。不能仗着身份谋福利,就代表以后上山,村里人跟旁人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没有区别,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让人放心。能够信任的同时会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就嗲表这县太爷有足够的粮食和能力,在山上安排好每一个人。
村长想的更深一些,开口问道:“那你值不值道,县太爷有那么多粮食养活这么多人吗?又能养活多少人?肯定会有很多身无分文的过去投奔,交上去几个铜板,两个破馒头就算是全部家产了。若是这样的话,那县太爷又怎么保证所有人都不用饿肚子?”
“话说到这里,我也不妨跟你们透个底。”李季声音压低了些:“其实打从边关战乱的时候,县太爷就开始准备了。那时候只是想着预备着,总比没有好。因此还没少受周边其他官员的嘲笑。直到半个月前,还有人说县太爷是人傻钱多,从自家银库里头掏钱去准备那么东西,也不怕叛军被打败了,东西贱卖度未必卖得出去。”
这些是李季听县太爷府里下人们说的。当时准备时候,县太爷不知道背后受到多少人的冷嘲热讽。但是现在回头看一看,只怕没有比县太爷更加诰命的人了。
现如今周边的县城只有本县提前做了决定。相信情况,要比其他县城好得多。
话说到这里,他们有再多的疑问李季也不肯回答了。让他们自己多想想,都散了,李季直接回家等着上山的仆人们下来。
日夜兼程,先将县太爷带来的东西先送上去,然后再搬运家里头的东西。尤其是牲口们,小型牲口还好,背在背篓里上山就好了。这大牲口,牛羊一类的,只能赶上去。
车子上山还不够麻烦的,可赶着上山跟放饵进养鱼池没什么区别,就是送上山的肉。
而且就算猛兽来了,能给赶走,牲口们打小都是养在家里,被保护的极好,根本没见过危险。若是一下子受惊了逃走了,那才是真够人受的。
没办法,只能采用保守一点的法子。二狗子跟着一起上山,加上是个仆人。是个人,七个人各牵着一个牲口上山。另三个仆人手里头都拿着弓箭,二狗子拿着县太爷给准备的钢做的长毛,以及青铜做的护甲。直接上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