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粥小菜-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季道:“其实我小时候,这个方法用多了,旁人也就抹清楚了。跟我捉迷藏,只要往觉得我藏的反地方找就是了。我每次捉迷藏,都会往一个地方仍一件我身上的东西。后来他们发现了我的法子,我就干脆就仍在我藏身地方附近。这样任凭他们往那一边找,都绝对不会往我这里找。”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县太爷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华容道!这现成的好计策,我怎么就没想到!”
县太爷敲一敲脑袋:“亏我自诩饱读诗书,简直就是颗榆木脑袋。”
华容道是个典故,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了。奈何长大以后书读的多了、杂了,倒是将那些扎实的都忘记了。越是困难环境,就越容易往困难的方向想。如此,反倒忽略了近在眼前办法。
“华容道?”李季哪里听得懂这个。
县太爷道:“这是个典故,主要的核心,还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越是战场上用惯了的伎俩,反其道而行之得的效果就越好。”此时县太爷可坐不住了,起身就要去找指挥使。
可一看到二狗子,犹豫了一些。这辛苦过来一趟,连像样的话都没说几句,就这么走了好像不大合适。
李季看看二狗子,替他坐下决定:“我们等着老爷回来。”
打仗是大事,不论因为什么,都不能影响了。
县太爷点点头,便出门去找指挥使他们了。
叛军上山搜山。奈何山太大了,若是将人们都散开去寻找,一旦发现了目标,怕是根本没办法与之对战便被解决了。
可士兵聚集在一起,又不利于寻找。
站在这山脉足下,抬头看着一望无际的山,竟然毫无法子。
最后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上山去满满寻找。两日以后逐渐能够摸索着痕迹找过去。就像当初二狗子上山寻人是一样的。人走过总会留下些痕迹。
比如折断的树枝,或是挂到衣服留下的一点布料。三千多人上山,怎么可能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有着这个突破,摸索着上去,眼瞅着都走到山下到营地一般的地方了。
而营地内也连忙派遣出了队伍,故意在倒营地的路上,多扔些不挑,折一些树枝,让痕迹变得更加显眼。
同时,在另一个方向设下陷阱,一路上往一个方向引。又用了足足一百个士兵,紧急建造第二个“营地”。
县太爷当初为李季和二狗子准备了三个住处,现如今便要牺牲一个了。
最远的那个,也是同样巨型帐篷扣着的院子,看上去更加像是营地。
将外围粗糙的围上,又点起几只篝火,等着燃尽以后,又跑去后面挖个坑,百十来号人挨个拉屎堆了些分辨,再用灰烬盖上。
总之,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副很多人生活过又匆匆逃离的样子。
巨型帐篷里还准备了许多的物资,将里面的东西带出来大半,剩下的忍着心疼撒地上些,再落地上些,用脚反复踩了。
而叛军这边,已经开始怀疑了,一共三千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人不小心留下痕迹?要说孩子淘气,沿路折树枝玩还好。看挂破衣服留下布条的话,这留下的未免太多了些。
而且颜色瞧着都差不多,若是是处于一件衣服上的,也有可能。
领军的将领捏着布条满脸的疑惑,命令全军停下脚步,开始跟其他军官一起讨论这是不是对方设的迷魂阵,人根本就没往这边走。
最后出来的结果是很有可能那群人根本没往这边走。
如此,再找下去只能是浪费时间。
当机立断,又排出去几个小队分多个方向探探路,再回来报告消息。
等了三个多时辰,天都快黑了,这才有两个人狼狈的跑回来。就在相反的方向,有陷阱。而且是防不胜防。一个小队七个人,原本以为只是个简单的陷阱,结果那陷阱一环扣一环,最终只有这两个人狼狈的出来了。
这样一看,很有可能哪个方向才是那群人真正的藏身之地。
天已经黑了,贸然前去。只能命令就地扎营。
这一宿,对于叛军来说,是难熬的,因为他们是外地来的,不清楚本地的情况。怎么也想不到山上的猛兽会那么多。两个去方便的守夜士兵只是走远了些,竟然遭遇了老虎,那惨叫声叫醒了所有的叛军。
去打老虎,奈何深夜,老虎走路声音小,躲在矮树丛里头很难被发现。
而它偶尔跳出来袭击人,才是最要命的!
天黑、零活、熟悉环境。可以说是老虎占尽了天时地利。
等叛军彻底整理好以后,老虎又知难而退逃离了。
后半夜谁都不敢睡了,一直等着眼睛道第二天早上。一个个都窝着一肚子的火。
这天一亮,万事都方便了。忙顺着有陷阱的那个方向进发。
这山里头,树木丛生,草丛丰茂。陷阱只要细心些,能够隐藏的极好,有些精妙些的,简直就是防不胜防。
本地的指挥使本来是个又本事的,跟县太爷一样,是得罪了人,又没什么关系疏通路子。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一场战乱让他满肚子的本事有了用武之地。
指挥使祖上三代为将,虽说不是什么青史留名的大将,但留下来的经验,已经够指挥使用的了。
这山中行军,便是一大学问。而叛军那边,真正能打仗本事大的,都在前方征战处指挥大局。这上山剿灭朝廷遗留的“小事”,派过来的将领自然也不会太伶俐。
这或许就是老天爷都在帮着山上这群躲战的可怜人。
这回这群人彻底相信了县太爷就是带着百姓往那个方向逃离的。遇到的陷阱越多,就越是相信往里头走就是剿灭的目标。
他们顾及陷阱,所以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小心翼翼的往前行军,就在他们前面十丈的地方,都是一群指挥使手下的将士在赶工做陷阱。
同时那个假营地还有人在不停的完善,争取让他看着比真的还真。
足足过去了两天,才向前推进了几米。期间足足损失了几十个人。
叛军的将领那里肯甘心?此时此刻恨不得吃了县太爷的肉,喝了县太爷的血,就憋着一口气要杀进营地,杀了这群隐患,再将丰富的物资运下去跟主公领赏。
终于瞧见了前面的炊烟。火堆燃气,天气潮湿的时候,烟雾尤其大。叛军这边已经能隐隐瞧见从假营地那里升起的故意点起的炊烟了。
如此加快些速度,直接排出去一队死士探路,或是捕捉些野兽往前探路,大大降低了自己人的牺牲,也加快了前行的速度。
足足过去了四天,这支叛军才总算远远的瞧见了了那巨型帐篷。
进入营地,眼前一片狼藉,地上还有许多火堆燃烧过的痕迹,和用于烤肉还用于坐地上点着的叶子。
这么一敲,确实是很多人待过的样子。
闯进巨型帐篷,里面的一切对于山上来说,这绝对算得上豪华的规格,绝对不是一夜之间盖起来的,很符和早很久就开始准备的这一消息。
而地上还散落些粮食,显然是慌乱逃走时留下的。
这时候,就在正房,找到了一封信。
正经武将识字的都不是也特别多,地位上去了,顶多是认一些战场上常用的字眼。
所以军队里看了文绉绉的一封信,也只能是着人下山送去主公拿出。带领将士上山的将领带着士兵继续搜寻县太爷等人的下落。
纳闷以拿出假营地往周围找,怕是一两个月也找不到真正营地了。
此时李季得到的消息还是很少。因为怕被山上零散的叛军发现,李季跟县太爷那边的消息切断了。县太爷有心让二人在营地里躲些日子,只是李季牵挂家里头的四个人和杨的牲口家禽,加上李季的住处更加偏僻,比营地人口众多还要安全。县太爷提了一嘴以后,就不再说了。
此时李季可以说是吃不下睡不着的担心。本以为这上山是万无一失的,若是如此反而受到了叛军的剿灭,那当初还不如在山下,或是逃离或是听天由命等着叛军的到来。好歹死在家里,不必再山上卖一个这辈子都未必会被找到的地方。
当然,这个想法李季也只是想一想就算了。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讲,上山确实是最好的法子。
家里头已经两天没开灶了。晚上睡觉,也只是多铺两层棉被再捂的严实些,二人抱在一处取暖。白日里头只能喝水吃干粮,日子好比以前,可是清苦的多。
二狗子是不觉得什么,因为山中再清苦的日子都有过,可李季不一样。
“你说咱这还要坚持几天。”李季开口道。
二狗子摇摇头,看着李季只觉得他照比前两天消受了许多:“想吃炒菜了?”
李季跟二狗子不会装假。他嘿嘿一笑,点头承认了:“你看看我,都这时候还这么贪享受。”
“我也想了。”二狗子那里会嫌弃李季的这点贪心?我带锅去远一点的地方做饭,做完了再带回来。”
李季连连摇头:“可省省,也不怕被山里别的吃肉的惦记上。左右也没几天,再不行在那不是还有个地方能住吗?咱去那边吃两顿好吃的再回来。”
有地图在,找打第三处巨型帐篷并不难。要怪还是怪李季犯懒,又怕把第三处巨型帐篷给暴露了。
李季抓一把肉干当零嘴嚼着。现在每天除了割草烘干为家里头的牲畜,剩下的时间就是闲呆着了。就这么零嘴不断的吃着,其实也没有饿的时候。眼下不开灶,也能受得了。
县太爷这边一口气送下来了。现如今营地的第一个危机总算是过去了。那封信只要交上去,若那叛军是个心系江山百姓的,一时半会,应该找不来麻烦。
危机解除大半,营地内的百姓还是要继续为过冬准备。
足以抵御寒冷的房屋、足够取暖的柴火、足够吃上一冬的食物、足够保护所有人一冬的陷阱防御。
若是冬天大雪封山,地上挖的陷阱被雪填埋,怕是未必能起到什么保护,反而可能因为道路湿滑给人带来危险。
所以还是要准备木板,冬天的时候给遮挡上,然后将机关主要设立在树上,使之即便大雪三尺,依旧能够攻击靠近的人或猛兽。
越是艰难的环境,就越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不光是军队里的人,百姓们也都纷纷开动脑筋,将个人的点子汇聚在一起,还真有了些不小的突破。
比如营帐内取暖,烧火盆必须打开一点屋子,否则容易将人活活熏死。而且火盆一旦燃尽,热气会很快散去,半夜之后,基本上都是挨着冻的。
百姓们习惯了热炕火墙,面对这种帐篷的时候,干脆将两者合一。
有丰富盖房子经验的,出主意在帐篷下头挖个简单的地龙出来。
也不用太麻烦,只需在帐篷里头挖一条沟壑直通外面。上面都覆盖上阻燃的石板。若是石板不够用,用黏土烧纸成简单的陶板也可以,只要注意这别总踩上去,也能用好些日子。
然后再做个泥烟筒,在帐篷上头开个口子通出去。如此,只需要在帐篷外头的石坑里头烧火,烟火能直接从上面的烟筒通出去。而燃烧的热量通过石沟传遍整个帐篷地面,加上烟筒散出来的热量,能让整个帐篷都暖烘烘的。
如此,就算一把火烧热后,半夜的时候凉了,值夜的人也能在帐篷外头将火点起来取暖。
帐篷的存在,本意是一个简单的移动房子,而现如今帐篷在营地里头,是因为实在没有居住的房子,用帐篷代替一下。那么还不如对帐篷进行修改,变成一个简单又方便的正经房子。
这么一弄,帐篷里头也能做到跟真正房子那样温暖,而且成本也被大大降低了。
等第一个该招的地龙帐篷做出来以后,县太爷亲自体验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坐下决定,将所有帐篷都这样改了。
这样改过的帐篷,其实想要收起来当做普通帐篷也容易,拆下来以后,只需要将棚顶被剪下的补分补回去就好了。这么一改,能让营地内求存的人们过的更加舒坦。
叛军几日后,终于收到了主公那边的消息,命令他们撤兵。除了留下守城的几百将士外,剩下的全部回到征伐之战中。
没人知道县太爷的信里头究竟说了什么。
又是一场小雨。李季这边家里头烧的暖洋洋的,将雨水收集起来以后烧水洗个热腾腾的澡,泡在热汤里头只觉得全身心都快跟着化开了。
为了省水,二人理所应当的泡在一个浴桶里头。有县太爷给准备的一些干花,仆人帮着到洗澡水的时候泡开了些撒进洗澡水里头。花香顺着水蒸气烘的满屋子都带着温热的湿气,舒服极了。
这是二人上山以后第二次沐浴。因为前几天都没机会洗澡,都觉得自己少爷您上馊了。所以这一次洗澡前都先用毛巾将浑身上下都擦了一遍,只等着差不多干净了,才进浴桶里头泡。
当跑过了澡,水也舍不得直接倒掉,直接把花瓣捞干净用于洗衣服。衣服洗两三回水没了沫再一起倒出去。
院子里有个厕所,不过因为巨型帐篷有些封闭,怕有味道在院子里散不去。所以厕所里头放个便桶,每天倒一次用水涮干净了再拿回来。牲口粪便也是堆在帐篷外面的远处。来年种地的时候沤肥再拌进地里头。
县太爷那边的营地每天都很热闹。人多聚在一起偶尔会有些矛盾,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他们分开来。县太爷好容易休息一会儿出来转转,就瞧见士兵们刚解决了一回。
县太爷看够了热闹,这时候瞧见自己安排在山下的探子上来汇报情况了。
“老爷!”探子道前行礼。
“又出什么事了?”其实县太爷不太想瞧见他们上山。因为他们上山很有可能带上来不好的消息。可一直没他们的消息心里头又会焦虑,生怕他们在山下出现意外到连上山报信的机会都没有。
“回禀大人,最近山下没什么大事发声,还是只有那几百名士兵。百姓们虽说凄苦了些,却也性命无忧。只是牢中还在服刑的那些”
“怎么了你尽管说。”县太爷皱皱眉毛。
探子如实道:“若说大事也谈不爽,就是关着的那些烦人全都被放了出来,被抓去成了叛军的兵。现如今应该已经送去战乱的地方当死士了。”
县太爷眉毛微皱。其实战乱起,监狱里头原本的囚犯的未来不过就那么几条路。要么充军去做炮灰,要么避免祸害全部斩杀,或是放走任其自生自灭,或是远远的赶走,省着祸害本地的百姓。
县太爷上山匆忙,几次想过怎么处理这群人,但都因种种原因搁置了。至少不能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因为县里的士兵全部要上山的,不需要死士,更不可能让他们一群乌合之众上来搅局。
所以上山之前,县太爷没来得及安置他们。现如今他们成了叛军的人还去跟着叛军的队伍去打仗,着实留下了祸害。
县太爷判进监狱里头的,每一个人,都是该罚之人。县太爷不是个刻薄的人,虽说手里头拿着大夏律法,但只要凡人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人,县太爷都会给他们一次机会。
大部分关的都不会太长远。
而那些知错不改,甚至罪孽深重的,向上报给不了重型的,县太爷都把他们关进监狱里头了。
当初不想把他们放了祸害百姓,也不想赶出去祸害别的百姓,可他们罪过又不至死,所以一直拖到上山都没有结果。
现在他们成了叛军,直接将他们的弊端提升到了最高,县太爷怎么可能不悔?肠子都悔青了。
“他们上了战场,多半也是赶在前头挡刀子的,活不长远。左右战乱的时候,能活到什么时候都要看自己的造化。这是就这样。你回去继续看着。”县太爷这话对探子,也是对自己说的。
上山已经一个月了。落在地上的雨已经开始结冰了。好在基地里头的房子盖了足够所有人居住的地方。土地开垦的不够多,不过来年开化以后开荒也是一样的。
来不及晒干木柴。木炭倒是准备了不少,用于取暖和做饭是够的。
眼下首要做的,还是纯纯肉。粮食和干菜都有很多,吃到来年收获也不是难事。其实百姓们就算是再山下原本的日子里头,一个月也吃不上一两回肉。有的困难些的人家,几年都没吃肉的也有。
反倒是上了山以后,几乎每天都能吃上一两块肉。甚至有的百姓还有了一直住在这里的想法。毕竟这里深山老林的与世隔绝,没有战乱纷扰,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县太爷何尝不是这么想的?他前头二十年,一直沉浮在官场之中。因为外戚干政结党营私,县太爷坚持不肯站队最终被贬到了这里。
之前总听李季说等他告老还乡,就跟着李季二狗子一起过日子。
在山中过了一个月,县太爷还真的有一种想要一只这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日子。
当然,眼下一点都不悠闲。若是等战乱过去了,县太爷搬去李季二狗子的巨型帐篷里头,其实也挺好。
小土豆白天干活,晚上到县太爷的营长里头看书。有时候遇到不会的字了,或是不懂的地方,都会攒在一起问一问县太爷。
小土豆虽说淘气些,但胜在脑袋瓜好使,基本上告诉过一边的事情都能记得很清楚。时间一长,县太爷对这小土豆也颇有好感。也就多指点了些。
县太爷是什么人?那可是探花郎出身,当年全国学子科考中排名第三的人物,加上这么多年,因为地位高,读了太多圣贤书,文化底蕴自然是县中教书先生比不了的。
小土豆也是名号,有县太爷的点播,这问话不说是突飞猛进,那也是获益匪浅。
这小土豆每日进县太爷的帐子里头念书,肯定是够扎眼的。堂兄弟的哥哥李天也有心跟着一起念书,小土豆跟县太爷提一嘴没给回应,也就没再说了。小土豆是个聪明人,不会一再提起引得县太爷不痛快。
不过每天在县太爷那里看了什么书,回头都会交给李天听。
英子闲来无事,也会跟着听些,认得了些字,闲暇的时候,也会拿小土豆从教书先生手里得来的书来读。
这三个孩子饭前饭后休息的时间要么捧着书看,要么最里头念念有词背着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好奇凑上去,三人便叫他们些简单的诗词来被。
若是在山下,学东西是要用银两的。孩子们的爹娘也有乐的自家孩子读书认字,从不阻止还十分支持。
随后诗词就成了营地里孩子们的儿歌,普遍到连大人都跟着背下来了。
县太爷哪里想得到会有这个时候?也是乐的如此,干脆挑一些朗朗上口的诗,交给小土豆让他教出去。一时间营地倒是多了些文墨香,牙牙学语的小儿都能读上两首诗。
山中无视,还能隔绝世间纷扰。县太爷倒是真有了给孩子们启蒙让他们读书的心思。
这天县太爷处理了一天的事情,基地里头一切事情都进入了正轨,也就没什么麻烦事儿了。县太爷正拿着一本史书读着,耳边听到小土豆唤了声大人。
县太爷抬起目光,问小土豆可是又遇到哪里不懂了。
小土豆如实道:“草民斗胆,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了,也只能请教大人您了。”读的书越多,小土豆就越是知礼明礼。
“你问。”
小土豆酝酿一下说辞才道:“当初四爷爷送草民去念书,说的是读书会有更宽广的出路。先生也说,要让草民一心苦读,未来考取功名为江山社稷贡献微薄之力。可现在战乱起,草民就想,没有哪个朝代是永远存在的,以后报效的也未必是明君。那为什么还要读书认字呢?而且我看了些史书,虽然很多地方看不懂,但也知道里面的勾心斗角。既然读书认字都躲不开纷争,都是一个样子,那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小土豆想了许久了。也亏着他跟县太爷混熟了,不然这话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县太爷听了这话微愣,想一想放到:“真不愧是李季的侄孙子,都快聪明道一块去了。能想到这里,恰恰证明了你的头脑比常人更好。”
常人只道读书认字是好事,但真正往深处想的,没有几个。
“还请大人解惑。”
县太爷将手中史书放下,道:“你说的没错,朝代变更,从古至今解释如此。别说那个人万岁。还从来没有哪个朝代能超过万年的。不光是读书,任何事情,都不能保证这世上永远的安宁。更改变不了世界。你认为读书认字的最高目标是报效社稷,却不知道为哪个君王鞠躬尽瘁。你的想法,对也错。”
小土豆摇头表示不懂。
县太爷道:“我当年也曾有过想法。为了功名而读书,费心了心思再殿试上大放异彩。可这么多年回过头去才发现,争名夺利,其实是何等的可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