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血-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自己所用,本事越大越要杀。
“先把人押下去,好生看押,不准折辱。”
“遵旨。”
几名侍卫将满脸错愕的王辅臣押了下去,王辅臣嘴吧大张,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扭头下去。
“皇上,这个马鹞子打仗还算不错,皇上何不施恩放了他,让他重新领军,马鹞子必定会对皇上感恩,忠心为朝廷效力。”阎应元忍不住问道,白天的攻城战,王辅臣打得有板有眼,让姜襄地大同军损失不小,在阎应元看来,一个王辅臣起码抵得过几个姜襄。
“这个马鹞子太过狂妄,大军兵临城下,他还向朕讨要封侯,真是岂有此理,朕若不熬一熬他,他还以为朕缺不了他,阎爱卿放心,这个马鹞子朕还是要用,却不能马上就用。”
“原来如此,皇上英明。”阎应元点头道,他也确实感觉到王辅臣那股桀骜不驯的念头,这次投降只是迫不得已,如果就这么让他继续领兵,恐怕更是会助长他这种念头,以后说不定会做出让皇帝难予容忍之事,还不如现在熬一熬。
“暂时不用管这个马鹞子了,传朕旨意,大军暂时驻扎在外,明日统一进城。”俘虏了王辅臣出城地三千多人,州城除了衙役外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城门又握在明军手中,州再也不可能翻出什么风浪,数万大军要都在夜间进城的话,实在是太不方便,王福倒不在乎晚进半夜地时间。
“遵旨。”很快,传令兵将皇帝的旨意传达下去,燃着地火把逐次熄灭,刚才人声鼎沸的军营又恢复了一片安静,若不是军营中多了数千俘虏,仿佛刚才什么事也没有生,州百姓也正睡得香甜,他们不用再担心明天大军会再次攻城,因为城已经攻下了。
就在州城下的战事结束时,远在数百里外的战事却刚刚开始,吴三桂的大军赶到离太原还有三十里之地时天色已经微黑,本来以骑兵的度,就是打火把赶夜路回太原也未尝不可,只是吴三桂已经知道了夏完淳这支骑兵的存在,怕赶夜路时受到袭击,只得停下来安营扎寨。
夏完淳白天不敢逼得太近,只在离太原十里左右埋伏等待,斥候确定了吴三桂的驻地后,天色已经全黑,大军只能摸黑行进,当离吴三桂的营房还有数里时,大军被吴三桂的暗哨现,夏完淳当机立断,马上命令骑兵起突击。
隆隆的马蹄声很快就将睡梦中的吴三桂惊醒,他马上披挂上阵指挥大军迎敌,吴军因为是轻骑疾行,随身没有带什么辎重,并没有扎营盘,吴军刚刚整队完毕,夏完淳已经带着人马冲进吴军的营房,双方在黑暗中猛烈撞击在一起,刹时间杀声震天,无数人头轱辘轱辘的落到地上。
天色太黑,天空中只有朦胧的月色,双方只能借助这点月色和周围微弱的火光分清敌我,骑兵的度也无法挥,对吴军不利的是,吴三桂身边虽然有一万三千多人马,只是真正的精锐其实只有三千人,这三千人军饷是别人的十倍,顿顿有鱼有肉,铠甲,兵器是用最好的铁和最好的工匠打造,加上每次打仗的开拨费,赏钱、服装费,战后的抚恤的等等,养这样一支三千人的大军可以养平常的十万人,当初京城危急时,崇祯曾想快调这支骑兵来援,找吴襄一商量,吴襄一张口就要皇帝拿出二十万两饷银作为赏赐之用,崇祯还以为吴襄是借机要胁,结果一算下来,二十万两还不够,崇祯只得打消念头。
不过,这一切对于吴家来说都是值得的,这三千人就是吴家安身立命的本钱,受主帅如此厚待,这三千人当然都是人人有效死之心,打起仗来完全不要命,平时的训练也是最为刻苦,身体素质非常好,没有这个时代普通的夜盲症,与明军杀的难分难解。
除了这三千人外,其余骑兵待遇远远不如,他们的夜盲症没有普通步兵严重,只是要在这样的月色和微弱火光下分辨明军实在是太难了,许多人拼命打起火把要看清战场形式,只是凡是打火把的吴军都受到明军重点照顾,手雷,子弹乱飞,将那些打火把的吴军炸得哭爹喊娘,后面吴军也学乖了,不敢再打火把,只能在黑暗中糊里糊涂的砍杀。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一百一十章风声鹤唳
方可谓各有优劣,明军人数不足吴军一半,双方的吴三桂的三千骑兵完全不逊于明军,甚至在冷兵器下还占着优势,只是明军是有备而来,吴军是遭受到突然袭击,双方心里有很大不同,再加上其余吴军在夜袭中完全挥不出实力,事实上还是明军占了上风。wWw、
枪声、手雷声、刀枪撞击声、还有双方战士的呐喊声、伤员的惨叫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整个吴军军营简直乱成一锅粥,双方紧紧的贴在一起,多数时候无法辨别敌友,只是明军准备了一套辨别敌我的暗号,在混战中在沾便宜。
不过,吴军的韧性十足,明军迟迟无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反而是在拼消耗,吴三桂固然是心中滴血,夏完淳也是心痛万分,双方战了半夜,直到离天亮不足一个时辰时,夏完淳见不可能现取得彻底胜利,哨子的呼啸声此起彼伏,率军撤出战场。
明军占着上风,想退就退,吴三桂担心黑暗中追击有所闪失,只得眼睁睁看着明军离去,天亮之后,清点损失,吴三桂心疼的直哆嗦,他的三千家丁伤亡近千人,其余骑兵伤亡两千多人,至于明军,现场不过遗下二百六十来具尸体。
若是换了一般的队伍,这样的伤亡又是在夜晚,恐怕早已经崩溃,吴三桂的三千家丁损伤达三分之一还能将明军逼退,实在算得上一等一的强军,能战到这个程度,若是平时足以让吴三桂骄傲,只是对比双方的伤亡比例,吴三桂心中又如何骄傲得起来。
让吴三桂更加忧虑的是,他身经百战,大概猜得到昨晚袭击的明军只有五千人左右,仅仅五千人就逼得他三千家丁伤亡了三分之一,如果明军来地是一万人又如何,可是明军远不止一万人,最精锐的羽林卫就有十万。
吴三桂顾不得感慨,他连忙命令吴军匆忙收拾一下,将尸体匆匆埋上就往太原赶,昨夜战事以前,他还对是否放弃太原犹豫不决,这一战却让吴三桂的头脑为之一清,他意识到自己与大明之间巨大的差距,放弃太原,甚至放弃整个山西都势在必行。
在吴三桂往太原赶时,夏完淳找到一个山谷休整,这场战事可谓两败俱伤,夏完淳固然没有达到击溃吴三桂部目的,还造成了自身不少的伤亡,除了现场遗尸二百多具外,受伤地还达一千多人,五千骑兵,真正毫无伤的只占一半,好在大部分是轻伤,只要上好药,包扎伤口后大部分都可以恢复。
虽然吴三桂伤亡更大,近三分之一地家丁伤亡,非短时间能补充,加上他留在后面的步兵已经投降,吴三桂进攻山东之举可谓是偷鸡不成失把米,现在吴三桂的力量已经下降大半,对于接下来的战事不无好处。对于造成这么多的伤亡,夏完淳还是自责不已。
短暂安顿之后,夏完淳一面派人监视太原城地动静,一面派人飞快的向皇帝禀报吴三桂回太原和双方交战之事,接到夏完淳地情报,王福顾不得大军在州休整,马上命令全军启程,向太原进。
州至太原不足百里。按明军地行军度大至需要两天。王福怕夏完淳兵力单薄。阻挡不了吴军撤军。马上又拨出一万骑兵。由高杰领队。先奔赴太原。务必要阻止吴三桂放弃太原向西北方向退军。
太原城南门。守城地兵丁正懒洋洋地靠在一边。城楼上许多兵丁突然间大声叫喊起来:“有敌人。快关城门!”
一听到喊声。刚才懒洋洋地吴军顿时如火烧**般从地上跳起来。拼命将正在进城地百姓阻挡:“退后。退后。关城门了。关城门了。”短短时间。城门砰地一下关上。外面地百姓见进不入城。也马上一哄而散。
等吴三桂地军队赶到城下时。整个大门早已经关得严严实实。城头如临大敌。正对着城下弯弓搭箭。看到上万地骑兵。城头许多人更是脸上冒汗。前面明军只有数千人地样子。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么多。
“开门。把门打开。我们是平西王地部队。”看到城门关闭。前面地吴军连忙大喊。
听到喊声。城头上地吴军才定了定神。只是吴军同时穿红色地军衣。一时之间。城头吴军也不敢判定。只得叫道:“你们等着。我们要向上面报告。”
“***,瞎了你们的狗眼,连王爷也分不清,再不开门,我们就砸进去了。”城下吴军大怒,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恶仗,死伤惨重,心情本来就不
到太原还被关闭城门,心情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若有理智,甚至恨不得当真攻城。
听到下面恶恨恨的话,城头吴军更不敢开门,生怕将敌人放进。吴三桂得到回报时,顿时哭笑不得,不知是该夸赞城头部下做事谨慎好,还是骂对方有眼无珠好,竟然分清自己人还是明军。
“王爷,城头这些士兵太可恨了,简直不把王爷放在眼里,进城之后非要恨恨的处罚一通不可。”一名亲兵忍不住道。
吴三桂没有理会亲兵的牢骚,转头向马宝道:“马总兵,你去把门叫开吧。”
“是,王爷。”马宝欠了欠身,带着几名亲兵直接走到门前,对着城头的吴军大喊:“我是马宝,确实是王爷的军队回来,赶快开门,否则进城后,全部严惩不怠。”
“啊,是马总兵。”
“确实是马总兵,快开门,快开门。”
人的名,树的影,马宝在吴军中威望颇高,很快就有许多士兵认出,这下众人不敢怠慢,连忙打开城门,吴三桂的大军这才踏进太原城,城头刚才下令关城门的一名偏将吓得两腿直哆嗦,连忙下城楼拜见吴三桂。
吴三桂倒是没有向那名偏将多大火,只是问了一下太原的近况,听到太原还只有一支五千人左右的明军骚扰时,吴三桂马上就想到了昨晚袭击他的那支明军,心中倒是放下了一半心,至少明军还没有大举来到太原,他却不知,州昨晚刚刚丢失,否则现在肯定会急得如同火烧**。只是淡淡的道:“你下去吧。”
“是,王爷。”那名副将抹了一把冷汗,没想到自己如此轻易就过了这一关,只是当他再稳定心神看平西王大军时,马上张大嘴,惊讶起来,王爷的大军中竟然多了无数的伤员,他惑万分,难道明军还敢对王爷的这支大军阻击,不然,伤员从哪里来,不过,这名副将好不容易过了一关,知道不该自己问的绝对不能问,只得将这个惑放在心里。
平西王府,一名家丁急匆匆的吴三辅报告:“三老爷,大喜,王爷回来了。”
听到自己二哥回来,吴三辅差点高兴的跳了起来,这些天他一直提心吊胆,在吴家,即使是吴襄在世时,主心骨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吴三桂,没办法,谁让吴三桂年纪轻轻就成为吴家最杰出的子弟,登上他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到过的高度,在他想来,只要吴三桂回来有天大的难题也会解决。
“快,给我换衣服,我要去迎接二哥。”
“不用了,我已经回来了。”
吴三桂的声音在外面响了起来,吴三辅也顾不得换衣服,急匆匆跑了出去,惊喜的叫道:“二哥,你当真回来了。”
人都在面前,当然是当真回来了,吴三桂却没有和吴三辅作什么客套,直接吩咐道:“三弟,马上传我命令,收拾细软,准备离城。”
“什么,离城?”吴三辅有点懵了,他没有想到吴三桂一回来就是要他离城:“二弟,太原是我们的根基,怎么能离开,若是离开太原,我们吴家又能在哪里落脚?”
“这你不用管了,太原不可守,我只是通知你一声,最多有二天的时间收拾,如果三弟愿意留在太原,我也不强求。”
一听吴三桂这么一说,吴三辅哪敢留在太原:“二弟,我当然听你的,你去哪里我也跟着去哪里。”
“那好,我还要去安排其他事情,家中一切就由三弟安排妥当。”吴三桂说完,直接又转身走出家门。
“唉,怎么会这样。
”看到吴三桂转身而去的背影,吴三辅长叹了一声。
“三叔,老爷回来了。”一声娇滴滴的声音从厅外传来,声音刚落,一名二十七八岁,花容月貌的少妇从厅外走了进来,这名少妇正是吴三桂的妾室陈圆圆,与夫婿就要久别重逢,此时陈圆圆眼中全是一片喜悦之色。只是明明刚刚听到声音,厅中却不见吴三桂,陈圆圆脸上忍不住有一丝疑惑
看到陈圆圆的神色,吴三辅都有一点不忍告诉她接下来之事,只是吴三辅还是道:“二哥刚刚回来了,只不过又出去了,他交待我要收拾好家中细软,很快大军要撤出太原。”
“怎么,又要搬家?”陈圆圆脸上的喜色刹时间敛去,眉宇间变成一片愁容。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一百一十一章太原初战
于陈圆圆这样出身风尘的女子来说,民族大义也好,也好,远及一个安稳的家来得重要,尤其是经历过北京城变乱之后,她更是渴望能一直安安稳稳,可惜眼下安稳的生活无又要离她而去。wWw;
太原城北面的官道上,两支红色军装的队伍在官道上迅接近,接着无数的欢呼声出,两支队伍合成一支。
“末将参见兴平侯爷。”夏完淳来到高杰身边,拱手为礼。
“夏将军,不必多礼,眼下太原城内形式如何?”
“回侯爷,从昨日吴三桂回城后,城中吴军已经接到命令,准备撤退,侯爷来的正好,否则末将兵力不足,无法拦住吴军。”夏完淳实话实说的道。
“好,这些天辛苦夏将军了,皇上的大军正在后面,明日就可以到达,只有你我两人堵住吴军一天,吴三桂就是想走也走不了。”高杰大声笑道。
夏完淳最忧虑的就是吴三桂跑掉,听说明日皇帝的大军就可以到达,顿时大喜:“太好了,没想到皇上来的如此之快,这下吴三桂插翅难逃。”
高杰点了点头:“夏将军,太原四门,吴三桂若要逃,必定是从西北两门逃窜,其中又以西门的可能性为最大,本侯自守西门,北门就拜托夏将军,如何?”
“末将遵令。”夏完淳回道,愉快的接受了高杰这个命令,通过前天晚上的一场战斗,他自知自己兵力不足,也不抢最有可能碰上吴三桂出逃的西门。
刚刚汇合起来的两军重新分开,夏完淳自带着部下奔向北门,而高杰地人马却分成三部,主力向西门,东、南两门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一支千人队。防止吴三桂不按常理,从另外两门撤走。
平西王府。此时有一种乱哄哄地感觉。门前停着上百辆地马车。院子中堆满了无数地箱笼。一个个健仆还满头大汗地从屋内将东西搬到院中。
“轻点。轻点。这些可都是值钱地东西。”吴三辅在院中转来转去。亲自指挥着数百名仆人。
数声重重地脚步声传来。两名衣甲鲜亮地士兵大步踏进大院。也不知是太急还是什么缘故。其中一人砰地一声与两名抬着箱笼地仆人相撞。“哗啦。”两名仆人一个不稳。将一只箱子摔到了地上。顿时地上一片五光十色。各种珠宝出艳丽地色彩。足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啊。”两名仆人吓得跌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这些价值连城地珠宝。旁边地那些仆人忍不住偷偷地瞄上几眼。却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多看几眼。
两名士兵也是一愣。他们看着眼前地珠宝。眼中也不免射出一丝热切地神色。只是看到吴三辅阴沉着脸从远处走来。两名士兵连忙收起目光。其中一人道:“三老爷。小人有紧急军情向王爷禀报。”
吴三辅狠狠地瞪了两名士兵一眼:“快滚。”
“是。”两名士兵如蒙大赦,连忙急匆匆离开。
看到两名士兵消失,吴三辅骂道:“死奴才,还不赶快拾起来。
”
“是,老爷。”二名仆人大松了一口气,将地上东西快的拾起,吴三辅地目光已经转到了别处,他心中忧虑起来,这一搬,又不知要丢掉多少以前积攒下来的珍宝。
王府大厅内,吴三桂和各个总兵正在研究从太原撤退后吴军地行动方向,大厅中还有一丝凌乱和斑斑血迹,仿佛就在不久,这里生过一场激烈的争斗。
正所谓牵一而动全身,吴军在山西驻防五年之久,大家都已把山西当成自己地地盘,突然之间要放弃,先自己心里这一关就过不了,各人的家眷更是要死要活,好在大部分总兵都意识到关宁军的形式不妙,在路上时已经想通,倒不用吴三桂多加说服,尽管如此,吴三桂还是花了半天时间才说服城中诸将。
只是到底是撤往北还是往西撤,不可避免的又产生分歧,阿济格执意要吴三桂带着大军撤往北方,最好是通过北方直接撤往满洲,吴三桂当然不乐意跑到满洲再受满人的钳制,坚持撤往西面,以吴军现在的实力,占领西域一地绰绰有余,远胜到满洲再给别人当奴才。
激烈争吵下,阿济格暴跳如雷,当场在厅中拨出佩刀,吴三桂早有准备,手一挥,无数铁甲侍卫从后面涌了上来,到了这一刻,阿济格才明白过来,吴三桂早有叛清之心,经过一番短暂的战斗,阿济格和随身戈什哈全被制服,几名反抗当场被杀,阿济格大腿也被砍了一刀,即使是治好了以后恐怕也要成
拐子。
将阿济格押下时,阿济格忍不住对吴三桂破口大骂,吴三桂恼怒之极,直接下令将阿济格和城中清军全部处死,才在厅中继续与部下商量西撤之事。
“报,王爷,紧急军情。”刚才那两名吴军大踏步的走了进来,打断了吴三桂与众人的商议。
听到紧急军情,吴三桂和一干部下都是心中一跳,吴三桂定了定神才道:“说,什么事?”
“回王爷,北门现大量明军。”
“回王爷,西门也现了大量明军。”
果然不是好事,吴三桂的眼皮子直跳,问道:“有多少人马,何人领队?”
他心中还有侥幸心里,最好两门的人马都是上次与他们交手的那些明军,这样的话,他尚可以不用对这些明军担心。
“回王爷,明军旌旗极多,北门为一夏姓将领,人数在数千左右,西门打的是兴平侯高字样的旗帜,人马无边边际,小人估计不下万人。”
“兴平侯,高杰。”吴三桂马上就明白过来,脸色大变,若有一支上万人马的大军在一旁窥视,大军根本无法行动,何况还是以死缠难打闻名的翻山鹞子领军,其余各将也想到这一点,一个个脸色白了起来。
“王爷,必须出兵,将西城门外的明军击败,否则我关宁军危矣。”方献廷大声道。
“王爷,请出兵。”其余各将也纷纷禀道。
“好,我关宁军还有数万大军在手,天无绝人之路,本王就不信杀不开一条血路,诸位,随本王一起到西城,将阻路的明军灭之。”吴三桂双眼射出慑人的光芒,说到灭之时,他的血液沸腾起来,仿佛威到了以前追杀李自成时那种酣畅淋漓感觉,信心一下子回到身上。
“遵令。”众将铿锵有力的回道,刚才吴三桂的话让他们也受到感染,这些人跟随吴三桂至少也有十几年,只要主帅有信心,他们也就有了信心。
西城外,高杰领着八千大军就在离城一里左右驻立,所有人马如同塑像一样一动不动,后方更是遍插旌旗,让人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马,这样近万人不动,远比动的威胁要大的多,明知对方骑兵不可能攻城,城头上的吴军还是感到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一些新兵蛋子已是双股战战,全身哆嗦。
“轰隆。”闷雷一样的马蹄声在城中响起,城头吴军急忙朝后看去,才现一支骑兵正朝着城门急驰而来,这支骑兵衣甲鲜亮,和外面明军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最前面的一杆大旗上写着大大的吴字。
“是王爷。”城头吴军心思一下子安定下来。
吴三桂全身披甲,快马奔到前面,沉声喝道:“开门。”
“是,王爷。”守城门的一名军官应道,连忙挥了挥手,十数名吴军拉动着绳索,吱吱咯咯的声音响起,太原城的大门缓缓向里面张开。
“侯爷,太原城打开了。”一名明军参谋兴奋的指着前方道。
不用这名参谋提醒,高杰自然看得清楚,对于这个时候吴三桂会选择出战,高杰早有预料,脸上没有多少意外之色,手中的长刀缓缓举起,看到吴军出来数千人后,向前一举:“杀!”
“杀。”前方大旗挥动,刚才塑立不动的明军双腿轻磕,整个大军已经动了起来,上万匹战马一起飞奔,顿时整个大地震动起来,巨大的烟尘在上空飘扬。
所谓半渡而击,出城时也是如此,高杰的目的是将吴军堵死在城里,却不是现在就想与吴军决战。当然不用等吴军全部出城再攻击。
“无耻,卑鄙。”城上吴军见明军不等己方的军出城就攻击起来,纷纷大骂不已,两边的弓箭手却是心头窃喜,单等明军进入城头射程就要给明军一点苦头。
只是还没有进入城头弓箭射程,最前面的明军手中举起了一杆长枪,黑漆漆的枪口正对着忙于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