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血-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选拨的内容竟然是看谁跑得快。
他们上山时,往往在山中一走就是数十里,有时一天更要走上百里,哪怕这样的平路,因此兄弟两人都是一路当先,可惜跑了一半,他们的运气却转了,往日在山中能走数十上百里山路的杜小山脚竟然崴了。
“不行,我若参军,没有我的照顾你怎么办?”杜大山固执的道。
杜小山只好苦笑。他知道自己地哥哥有些执拗。凡是认定地事在你没有说服他之前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只是他眼下哪有时间说服哥哥。
“你们两人过来。”孙克咸地亲兵指了指两人。
见到有羽林卫过来。正在跑步地队伍顿了顿。射出无数羡慕地目光才继续前进。杜大山却是看也不看。断续埋着头走路。杜小山在背上看得清楚。指了指自己地鼻子问道:“这位大人。可是叫我们?”
“对。就是你们两人。”亲兵点了点头。
“哥。你停一停。有羽林卫地大人叫我们。”
“别捣乱。”杜大山依然埋头赶路。
“哥,真的,快停下。”杜小山急了,虽然不知道那名羽林卫叫做他们有什么事,但杜小山直觉不会是坏事。
杜大山这才停下脚步,疑惑的向右边望去,见果真有一名羽林卫对自己招手,顿时转向,背着杜小山来到羽林卫的身边:“大人,你找我们有什么事?”
“跟我来,将军有话问你。”
杜大山犹豫了一下,若是再耽搁他就真没有希望了,杜小山的脑筋转得快,连忙催道:“哥,快点,军令如山,将军的话岂能不听。”
听到军令如山,杜大山打了一个机伶,连忙跟在后面,他们这些报名参加羽林卫之人在军营也不是就白吃饭,每天都有听羽林卫的各项军纪一个时辰,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训练。
听完杜大山结结巴巴的讲述,孙克咸沉吟了一下:“这样,你把你弟弟暂时放下,如果你现在还能跑进一千名,最后也没有刷下来的话。本将就让你们兄弟两人全都加入羽林卫,如何?”
不知为什么,孙克咸第一次见到杜大山就有一点喜欢这个憨厚的汉子,倒是杜小山有点油滑,让孙克咸不喜,不过,他已看出杜大山是一个死心眼的人,才决定帮他们一把。
“真的?”杜大山惊喜的问道。
孙克咸当然不能影响到测试的成绩,不过,孙克咸有五名亲兵的名额,这亲兵是可以由主将自己挑选,目前孙克咸只有一名亲兵,他的亲兵还有四个名额,要收两兄弟也不是不行。
孙克咸也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杜大山当然知道这样的机会有会难得:“小山,你等着,我一定跑进一千名。”
一千名到底是多少,杜大山恐怕数也数不清楚,只是他知道,跑得越前就越好,叮嘱了杜小山一下,他一阵风一样的冲进队伍,那些正跑得气响息息的人群只觉得自己眼前一花,一道黑影就冲到他们前面。
“跟上他,看他能跑多少名。”孙克咸朝自己亲兵道。
“是,大人。”那名亲兵双脚轻轻一磕,跨下骏马已向前奔驰而去。
此时杜大山其实已经拉到五千名之后了,而最前面的人离测试地点不到二里,也就是说,杜大山要在这二里内就将自己从五千名拉到一千名前。
事实上,孙克咸不太相信杜大山能办到,在他想像中,杜大山只要能进二千名就可以符合他招亲兵的标准,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杜小山涮下去,亲兵要与主将生死于共,关键时刻要豁出命保护主帅,谁也不想自己的亲兵里有一名油滑之人,何况只有区区五名亲兵的情况。
第一场测试在上午终于结束了,各个小组进入前一千名的人都喜笑颜开,那些没有进入之人则充满了沮丧,五两银子一月的军饷已经离他们而去,若不是三千名羽林卫骑着马,全幅武将的在旁边监视,说不定会出什么大事。
………………
从周一的三十多名到现在的十五六名,大家见证了本书的进步,老茅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又到换榜时间,本周新书期间却要裸奔,希望大家能用推荐票将老茅顶起进入前十,这样就相当于一个推荐。
第四十九章形式
现在是崇祯十七年的八月了,距离刘良佐,刘泽清被杀已过去了半个月,江北四镇各部的反应已经出来,刘良佐、刘泽清两人被杀的消息传到了他们的驻地,刘良佐的部下总兵徐勇、方国安、张天禄、张天福四人声称朝庭不公,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朝庭重臣,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反旗。wWW;
继刘良佐部下之后,刘泽清部下李洪基、李化鲸、施风仪、黄国琦等人听到刘泽清被朝庭处死后,也马上起兵叛乱。
而高杰的部下李成栋、李本深、柏永馥等人因为高杰只是被软禁而没有被杀而变得举棋不定,在朝庭派出使者和高杰的亲笔书信安抚后,三人打着静观其变的主意,除了要求朝庭尽快将高杰放归外,即不举事,也不奉令向刘良佐,刘泽清两人叛变的部下进剿。
不过,高杰的另一员悍将黑虎子却不管不顾,也随刘良佐、刘泽清两人的部下举起了反旗,第一个向黄得功的驻地进攻,黑虎子的这种行为与其说是要与高杰伸冤,倒不如说是自己抢地盘。
黑虎子此人有勇无谋,他本来以为有刘良佐部和刘泽清两部的叛乱,弘光朝已经摇摇欲坠,自己的同僚也会和他一样叛乱,生怕下手晚了抢不到地盘,没有与其他人相商就悍然出击,被早有准备的黄得功部田雄和马得功两人设伏,将黑虎子部包围,而李成栋、李本深等人对黑虎子不顾高杰安危的行为也恨之入骨,得信后根本不救,数天后,黑虎子和部下五千人被剿杀怠尽,成为这次江北三镇叛乱被杀的第一个大将。
刘良佐,刘泽清两人余部统领着二十余万马步大军,气势汹汹的向南京杀来,不过,两部军纪本来就差,失去了统帅,他们的军纪更加不堪,各部忙于烧杀抢掠,起兵十日,各部行军不到五十里,平均一日行军五里。
对于黄得功来讲,叛军行军度越慢越好,他可以从容调集军队将之一一击溃,只是苦了江北百姓,经两镇这么一蹂躏,凡两军行军路线上,十室九空,百姓纷纷逃亡,良田被废弃,房屋被点燃,逃得稍慢的百姓就成为他们身后的一具具死尸。
接到黄得功的奏章,王福放下心来,果然和他想的一样,二刘余逆不足虑,黄得功剿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让王福头痛的倒是高杰,李成栋、李本深无疑都是少有的悍将,手下兵马也算精锐,若是他们能奉朝庭之令对两镇乱军进剿,不但可以大大加快消灭乱军的度,而且黄得功部可以提前抽调出来,迎击左良玉可能的进攻,南京可保无忧。
只是要想李成栋,李本深奉旨,就要放高杰回去,王福不敢冒这个险,虽然在王福的记忆中,高杰没有投靠满清,只是两刘的被杀,历史已经改变,谁也不能说高杰会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委曲,向满清投降。
如果高杰真向满清投降,提前将清军勾来,那局面就实在太险恶了,王福想想,还是不敢放高杰这只猛虎出山,谁知道到时是伤人还是伤几,何况即使高杰没有二心,奉旨进剿两镇叛军后必然立下大功,到时王福还要为高杰的军纪头痛。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王福感叹道。
“皇上。今天是羽林卫成军地第一日。皇上定于下午申时给羽林卫每人放一月军饷。现在该出了。”李祺提醒道。
“好吧。摆驾羽林卫校场。”
昔日羽林卫地校场不再有空荡荡地感觉。新召地八千名羽林卫新兵加上三千老兵。虽然不至于让校场容不下。却也让整个校场看起来再没有多少空隙。
新兵比原计划地七千多了一千人。这个一千人是用来在训练中淘汰使用地。王福估计。这些新兵最多有二个月时间地训练。最少可能不足一个月就要拉上战场。必须给他们压力才行。只有时时面临淘汰地危险。他们地训练才能最刻苦。
此时所有人已经停止训练。他们都已告之今天就是下军饷地日子。等下皇帝还会亲临现场。为在选拨当中取得前一百名地新兵亲自颁军饷还有赏金。赏金并不高。第一名只有十两银子。第一百名就降为一两。总共花费三百两银子左右。
以后这种奖赏军中每月会举行一次。在军饷时同时进行。当然。以后地奖赏就不是全靠跑步地成绩了。根据训练要求。射击、马术、箭法等等科目都会列入考核当中。
王福不是军人出身,没有得到系统的军事训练,如何尽快训练出一支合适的新军,王福也只能摸索着前进,好在这支新军有阎应元带过来的六百名经过数年训练的骨干,这才撑起了新军架子。
杜大山、李小山两人挺直着腰站在孙克咸身后,他们两人已是孙克咸的亲兵了,那次测试,杜大山从四五千名开始越,在二里多的路程里,竟然硬生生的跑进了九百多名,第二次长跑时,杜大山更是凭着过人的体能夺得了第一位置,孙克咸虽然不喜欢杜小山的油滑,还是没有食言,将两人都招为亲兵。
“哥,快看,是不是皇上来了。”杜小山捅了一下哥哥的后背,指着远处过来的一队人马,近百名穿着禁军服饰之人骑在高头大马上,中间是一辆马车,马车上是一把高丈余,宽也达到丈余的黄色大伞,大伞下,隐隐坐着一名全身黄袍,身材肥胖之人。
“别说话。”杜大山连忙小声的警告。
尽管兄弟两人已经够小声了,但还是让孙克咸听到,不由回头狠狠瞪了两人一眼,好在此时校场上其他地方也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杜大山兄弟两人刚才的小声谈话才没有显得特别刺耳。
这些新近的羽林卫毕竟才第一天开始训练,暂时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在主官的喝斥下,嗡嗡嗡的窃窃私语之声很快平息,整个校场又恢复了安静。
……………………
现在在新书榜排名十六,离十五有一百二十票左右的差距,离前十有三百五十票左右的差距,老茅试试今天能不能码出四章,求推荐票。
第五十章皇帝的讲演
王福从马车上站起身,看着眼前黑压压站立着的羽林卫,微微颔,在阎应元等人的陪同下,走上了点将台。WwW、
“万岁!万岁!万万岁!”震天般的欢呼传来,尽管所有人都知道皇帝要来,但亲眼看到皇帝,大部分刚刚入选羽林卫的新兵还是激动的难予言语,在以前,就是面对一名普通的衙役许多人也要诚惶诚恐,皇帝就象是天空一样遥远。
“诸位平身!”王福对自己的声音很满意,中气十足,虽然没有扩音器,但校场四周的围墙起到了部分回声的作用,大多数羽林卫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
“谢万岁!万岁!万万岁!”又是一阵震天般的欢呼,一万多名羽林卫才起身,许多新兵兴奋的满脸通红,今天的经历足可以向大多数亲朋好友吹嘘了,老兵却比较平稳,毕竟他们与皇帝见面已经有多次了。
“士兵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光荣的羽林卫中的一员了,知道你们羽林卫名字的由来吗,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从一千多年的大汉开始,羽林卫就一直是天子亲军,他们之中,有十八岁就封为校尉,率军远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二十岁就受封为冠军侯的霍去病,有人可能不知道霍去病是谁,朕可以告诉你们,霍去病,是我汉人最杰出的将领之一,那时的匈奴人和今天北方的鞑子一样野蛮,他们精于骑射,视汉人如猪狗,抢劫汉人的财物,**汉人的姐妹,霍去病与匈奴进行的战争,常常以少胜多,八百人歼敌二千,以一万人歼敌四万人,五万人横扫整个匈奴部落,让匈奴人不得不举族北迁,闻大汉之名丧胆。
今天你们一样年轻,而我大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内有流寇内乱,关外,与匈奴人同样野蛮的满清鞑子已经入关,占据大明京城,前些日子,有文臣武将逼朕进行借虏平寇的政策,什么是借虏平寇,就是把我们汉人的衣帛钱财送给鞑子,再让鞑子打我们汉人,坐我们汉人的江山,从此让汉人成为鞑子的奴隶,你们说,朕能答应这样的要求吗?”
“不能!不能!”所有的羽林卫出怒吼,他们许多人目不识丁,并不关心国家大事,却也知道北方鞑子的凶残,听到皇帝亲口说出有人想用汉人的财富去讨好鞑子,再去杀汉人,心中都愤怒难平。
“是不能,所以朕杀了两个人,就是广昌伯刘良佐,东平伯刘泽清,这两个人都手握重兵,以为朕不敢杀他们,朕还是杀了,眼下他们的部众听闻两人被杀,已经起兵叛乱,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他们只是跳梁小丑,朕已让靖南侯率军平乱,相信朝庭很快就可以扫平他们,你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关外的鞑子已经占据了中原的花花世界,他们不会再退出去了,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要杀到南京城下,如果你们不作好准备,所有的汉人都变成鞑子们的奴隶,你们的财产将被鞑子享用,你们的姐妹,妻女将被鞑子凌辱,你们不能穿祖宗留下来的衣服,不能留和祖宗同样的式。”
王福的声音低沉下去,这是将来的事实,可是自己骗了他们,自己训练这支军队并不是为了阻止清军南下,而是要保护自己逃出去,王福下意识的顿了顿,心中涌起一股自责,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羽林卫睁大眼睛,静听着皇帝讲话,好男不当兵,这是不知多少年留下的传统,他们从没有觉得过自己重要,可是如果真是如此,哪怕拼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能让这样的事生。
“朕将你们召入军中,给你们优厚的军饷,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担当起军人的职责,保家卫国,朕有一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朕希望你们当中能够出象一千多年前冠军侯霍去病一样的军人,将鞑子赶出中原,率统汉人的军队,纵横大漠草原,到时朕不会吝啬封侯封公的奖赏,千秋史册上会留下你们的名字,你们将与千年前的霍去病一样,万古流传!”说到后面,连王福自己都有一点感动了,若是能打败鞑子,重拾大明残破的江山,他何尝又不能彪辉史册,成为千古名君。
“万岁!万岁!万岁!”整个校场仿佛沸腾起来。所有官兵都张大嘴。努力地出撕吼。这一刻。即使皇帝要他们上刀山。下火海。恐怕也有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执行。
连续欢呼了差不多一盏茶地时间。王福在点将台上压了一下手。众人地欢呼才渐渐停止。
“把银子抬上来吧。”
“遵旨。”
一箱箱地银子被抬到校场前地点将台上。箱子上地盖子已经打开。眨眼间。整个点将台上就铺满了一层银光。
若是没有王福先前地一番讲话。这么多银子摆在点将台上。恐怕所有人地目光都会紧紧地吸引。可是此时多数人地目光却只是淡淡地望了数眼就目不斜视。许多人都自觉自己参军有更加远大地目标。绝不是仅仅为了银子。
“杜大山。”
“到。”
杜大山茫然的回了一句,见皇帝脸带笑容的看着自己,不由脸上窘,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孙克咸连忙在自己亲兵的小腿上踢了一下:“快上去,皇上要给你军饷。”
杜大山才恍然记起,自己因为跑了第一名,皇帝要亲自给自己饷和赏金,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兵器向台走去,上台阶时因为太过激动差点摔了一跤,却没有人笑话他,若是轮到自己,恐怕会更加不堪。
将银子放到杜大山手中,王福在他肩上轻轻拍了一下:“杜大山,好好干,朕希望数年后你能成为将军。”
捧着手中的十五两白银回到队伍中,杜大山脑袋还是晕晕呼呼的,皇帝竟然拍了自己的肩膀,还说自己会成为将军,自己是不是做梦,捅了捅自己身边的弟弟:“小山,你掐我一下,是不是做梦?”
对于哥哥的待遇,杜小山羡慕的直流口气,他毫不客气的在哥哥身上狠狠的掐了一下,杜大山痛得脸都白了起来,不过,痛过之后依然傻傻的笑着。
……………………
关于纪年的说法,确实是老茅疏忽了,朱由崧登基后,还是沿用了崇祯十七年的年号,在这里感谢长江不长指出。
关于军饷的问题,朝庭对江北四镇的核军是每镇三万人,朝庭每年拨付每镇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当时江南米价刚好在每石一两左右,那么三万人,一年换算成银子就是六十万两,每名士兵二十两,合每月一两六钱左右,当然,这些银子大部分会流入军官手中,每名士兵实际所得可能不足一半。(以上资料来自于顾诚所编南明史)
给羽林卫定饷每月五两银子,换成今天算是多少钱,以大米为例,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大米,五两就是五石,明大米一石约为现在188斤,五两银子就是9o9斤,算二块钱一斤米好了,折算**民币只有18oo多元,也不算太高。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部分人吃不上白米饭,相较之下还算较高。
最后唠叨两句,本月新书的强书真多,老茅又被挤到十七名了,希望大家能把老茅顶上去,没有推荐,收藏涨的太慢了,看着几乎不动的收藏,老茅的心当真是拨凉拨凉的。
第五十一章战云(一)
这次皇帝在羽林卫校场的演讲,无疑带给羽林卫很大的震动,传到朝庭,在大臣中间也是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是皇帝第一次明确提出清虏才是大明的敌人而不是流寇。WwW、QunabEN、coM
以前虽然皇帝拒绝了借虏平寇的政策,但谁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是把清虏当成了主要敌人,这好象有点本末倒置,毕竟清虏是平西伯吴三桂借来的兵,许多大臣还幻想能够与吴三桂联络上,一齐剿灭流寇。
他们更另忧心的是皇帝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了对武人的看重,这是不是皇帝要重用武人的先兆。
“辅大人,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纵使不向清虏借兵,也万万不可得罪清虏,先帝前车之鉴,大明不能同时与清虏与流寇作战啊。”
马士英的府上,围满了前来打探消息的大臣,那名官员的话一说出口中,马上就赢得了其他官员的点头,纷纷赞同:“是啊,辅大人,这样可不行,皇上初掌大权不久,做事难免冲动,还需大人婉言相劝。”
马士英摇头苦笑,眼下内阁大臣被皇帝赶走了一半,马士英开头还以为没有东林党的制约,他的权力会加大,没想到皇帝只提了三人,就将他的权责分去了大半,这三人当然就是现在的户部左侍郎熊汝霖、吏部左侍郎章正宸,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子龙。
这三人皇帝一下子将他们从微末之臣提拨到朝庭重臣,对皇帝感恩戴德,事事听从于皇帝而不是听从于内阁,掌握了户部就撑握了财权,掌握了吏部就掌握了人事权,掌握都察院就掌握了朝庭语论导向。
以前这些职位在东林党手中时,马士英可以通过内阁制约,可是继任他们之人越过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内阁对此毫无办法,财权、人事权、语论都掌握在皇帝手中,马士英虽然掌握了一个兵部,却毫无用处,你总不能用军队来和皇帝叫板,何况京营烂成什么样,马士英心里也有数,就是以军队和皇帝收板,恐怕京营六万人还抵不上羽林卫刚召的一万人。
这样下去,内阁早晚会成为只会禀承皇帝意思,变成盖印的工具,内阁的独立性将荡然无存,不过,马士英对此无法可想,或许他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权术也运用的炉火纯青,可是自皇帝诛杀刘良佐、刘泽清两人,又将东林党大部人驱赶出朝庭后,注定弘光已成为一名强势的皇帝,当皇帝强势时,内阁的权力就不可避免的被挤占。
或许有大臣还看不清,马士英却看得清清楚,他不禁有心灰意冷的感觉:“各位,眼下大明根基未稳,还得靠武人维持,皇上提高武人的地位也正常,至于和清虏交恶,本官看也没什么大不了,以前我大明和同时应付清虏和流寇,可能眼下流寇又何尝不是与清虏交恶,既然皇上定了政策,我等大臣遵守就是。”
众人愕然的望着马士英,一直以来,马士英在众臣的心目中都非常强势,否则也不会挤走史可法,更不会与东林党人斗得旗鼓相当,可眼下马士英却完全一幅谨小慎微的庸臣模样,让众人都差点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刚才的话是辅大人所说吗。
武昌。宁南侯行辕。左良玉正微闭着眼睛坐在一张椅子上。下左右两边坐满各个亲信大将。左良玉已经四十多岁。他是山东人。身材高大魁梧。年轻时面目英俊。只是多年地征战使他现在地脸充满了风霜之色。
左良玉出身贫苦。他年幼时即父母双亡。全靠叔叔拉扯长大。从小苦学武艺。尤善弓射。从军后很快脱颖而出。升为军官。又及时投到东林党大佬侯洵帐下。因此升官颇快。在崇祯十三年时。左良玉就被出京主持对流寇全面围剿地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为由拜为平贼将军。
不过。正是这个平贼将军却引起了一场风波。杨嗣昌将之授予左良玉后。又向贺人龙许诺可取而代之。恰逢左良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