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窝在重生暴君后院的路人甲-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好计策却更是让皇后感觉到了其背后之人的歹毒用心。

    想出这个办法的人真是好心计,即是让皇后和宠妃相互之间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又能到达某种目的。

    到底是谁呢?

    “主子,这可是个好机会;若是此事能成;静妃以后还不真正的臣服于您?”

    身边的嬷嬷还是庆国公府派给原主的单嬷嬷;也是曾经伺候过先王妃。她的命着实大;并没有因为那场爆炸和藩王作乱中丧命。

    当时战争胜利后;原楚京内一片混乱;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在皇宫内独自逃命的单嬷嬷竟然又回到了皇后身边。

    皇后手上没人,也不想和庆国公府的人闹翻。

    的确庆国公府的人都没了;但是谁又能保证私下没有人手?

    此刻;收回思绪的皇后淡然的说道:“本宫的身边已经有了大皇子,足以是依靠,要静妃的儿子有何用途?再说皇上还没做出决定,哪里有你们这些奴婢猜测的事?也不怕落个罔顾圣意之罪。”

    皇后此时非常矛盾,因为她最终的目的是杀回晋国,找到那个负心汉,询问一下到底自己哪里对不起她,她抛弃了亲人,抛弃了下属和战友,更加抛弃了父亲对她的期待和从小给予的厚望。

    父亲一直想培养她成为战场上真正的军师,大将军府中隐形家主。

    但是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后,她再不是她。

    皇上是她的夫君,是皇上,若他是雨露均沾,顶多酸一下也没什么。

    可是皇后当然看得出,皇上对静妃格外不同,这对正妻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挑衅,即使静妃平日对皇后恭敬有佳。

    皇后心中仍然不舒服!

    皇后说道:“此事在皇上没有发话之前不用再提了。”

    单嬷嬷似乎还想继续劝说,却还是最后咽了下去。

    ***

    陶妃也收到了消息,知道了此事。

    她倒是没有幸灾乐祸,而是皱起了眉头,心中猜测这事是谁干的?

    不可否认,陶妃是非常想静妃除掉,但成功的前提并不是增大皇后的筹码。

    皇后有了大皇子在手,在外人看来大皇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而皇后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稳妥得很。

    但是陶妃却知道一个秘密,她记得非常清楚,重生两世,楚王两次都是没有立太子的,所以大皇子根本不可能成为太子。

    而皇上也没有立大皇子当下任楚王的心思,即使有嫡长子的身份,也不为皇上所喜。

    陶妃的目的当然是将来熬死了皇上成为太后,可是自己膝下无子是大忌。

    而静妃肚子里的孩子一定不能落到皇后的手中,若是皇子,她一定要想办法将孩子弄到手。

    至于瑟舞的二皇子,就作为备胎,总之谁会觉得儿子少?

    ***

    整个后宫都在盯着静妃,连身边的夏荷都急得团团转。

    她说道:“主子,我们去求求皇上吧!小主子还是和自己娘亲在一起的好,将三皇子交给皇后娘娘那怎么能成?”

    静妃不急不慢,不温不火的将盘子里最后一块甜点放入口中,不舍得一下走吞咽下,含在口中,慢慢品尝其中的好滋味。

    没有经过污染的食物有一种食物本身带来的独特清香,令人回味持久。

    夏荷见到静妃的样子,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道:“娘娘,快走吧,趁皇上还没下旨,此刻去求求,还有能让皇上改变主意,再拖下去就晚了!”

    静妃吞咽下去后,又端起身边的茶杯,缓缓的说道:“本妃不去。”

    夏荷顿时有些懵了,不明白静妃怎么会如此沉得住气来。

    似乎夏荷还想说什么,正好提水到净室内,又转身出来的小石头突然拉住了她,并摇头阻止她继续说下去。

    等静妃吃完点心,擦拭完手后,进入净室洗漱。

    小石头拉着夏荷出了厢房,然后责备道:“夏荷,你逾越了。静妃娘娘是主子,无论主子做出什么决定都是主子的意思,我们这些做奴婢的哪里有权利管到主子的头上了?你不要小命了?还是认为主子好说话,不会对你怎么样?”

    夏荷听完后,想了想,顿时身体一哆嗦,脸变得煞白。

    天啊,这段时间她到底做了些什么?

    果然是因为主子对她太好了,才会有那种‘我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领情呢?’的小怨气发泄在主子身上。

    再这样下去,她可能真的小命丢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夏荷说道:“谢谢你,小石头。春桑姐不在,我又差点犯错了,以后一定注意不在犯。”

    小石头皱着眉头,说道:“你以后也不要再提春桑了。”

    夏荷好奇的问道:“为什么?”

    她非常纳闷,春桑姐很好啊,即使后来宫乱的时候失踪了,没有和他们一起来新楚京,但是也必要说都不能说吧,又不是什么忌讳的事?

    机灵的小石头到是以前听到一点风声,说是春桑曾经被人收买了,出卖过主子,只是当时主子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并没有将她处理掉。

    小石头深怕静妃出来,于是不耐烦的说道:“少问,你快进去吧!”

    夏荷嘴里嘀咕的走进厢房内,神神秘秘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说就不说。

    小石头看着夏荷的背影,很是担忧夏荷的将来。

    一起来的春桑已经不见了,他不想单纯的夏荷出事。

    ***

    净房内,任静洁此刻深埋入浴桶水下,她紧要牙关,让自己不能发泄般的尖叫出来,内心并没有外表那样平静和不在乎。

    即使想到古代女人难混,后宫女人更艰辛,尤其是在电视剧和中看到了血泪和白骨,但是真正轮到她的头上时,依然犹如刀割。

    任静洁也听说了齐国完了,顾怀和任弟渺无音讯,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她依然暗中为自己鼓劲,劝慰自己他们一定还活着,活在某一个她看不见的地方,直到他们能相遇。

    自从来到古代,任静洁一直都是游离状态,随波逐流,只有奶娘还在的那六年,她过得是最舒心的。

    吃得即使不是最好,但是穿着奶娘给她做的新衣裳,换着扎的双髻发环,至少象个人在活着,而不是行尸走肉。

    以前皇上如何折腾她,任静洁都是一副任命的样子,想着将来若是到了下面至少可以说‘到楚京皇宫一游’,不虚此行。

    任静洁从来没有一次如此憎恨皇上,而不是继续漠视和敷衍。

    她的孩子,她唯一的血脉,是因为顾怀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此刻却要被皇上夺走,交于其他女人抚养。

    任静洁怎么能不恨,不怨,不恼!

    为母则强,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因为害怕而畏缩不前,否则到时连孩子的性命都要埋葬在这座深宫之中,成为白骨一堆。

    后宫是看不见硝烟,见不到血的战场,可是一直以来,任静洁都是得过且过,能避就避,嫌弃麻烦的人;甚至身有异能,也是经常忘记,和懒得去升级,认为它并无太大用途。

    任静洁抚摸自己隆起的小腹,默默的说道:“儿子你放心,谁都抢不走你!”

    至于刚刚夏荷提到的让她去承宇宫求皇上,让他不要下诏夺走儿子,这是不可能的。

    一位君王是多么铁石心肠,请参考史记中的历代君王。

    即使最为软弱的皇上,他也是君王。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女人的哭求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还会受到后宫女人的嗤笑;更让她和即将出生的儿子低人一头。

    尤其是后宫那些女人认为她失宠了,更是会人人都想前来踩她一脚。

    平时有异能在,她还不怕什么,后宫什么招数她都能接着。

    可是今日不同往常,她的异能已经虚弱了许多,估计是被肚子里的小家伙吸收了。

第 141 章() 
一夜春雨过后;院子内的大树伸出嫩绿色的枝条;带着清晨滚落雨露的绿叶上随风微摆;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春意的味道;令人清新气爽。

    夏荷小心的扶着已经有六个月大的静妃走出厢房;她口中劝道:“主子;昨晚刚下过雨;清早路滑,您慢着点走。”

    一大早,静妃嫌弃厢房内憋闷;洗漱更衣后,让她扶着推开房门,站在屋檐下深呼吸;顿时脑中一片清醒;不再浑噩。

    离那次朝臣提出将静妃的孩子送到皇后膝下已经过了两个多月,皇上一直都没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

    皇后也沉得住气;也没什么动静;装做知道这件事。

    即使皇上在中间前来看过静妃几次;也从来没有提到那件事;仿佛好像所有人都将此事故意忽略过去,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但是在任静洁心中,这件事犹如一根长长的尖刺深深的扎入了她的胸口;还未拔出;就已痛入骨髓,再难愈合伤口,完全无法释怀。

    既然皇上没有拒绝朝臣的提议,那么在他的心中曾经是有这个想法的。

    寄希望于皇上将此事忘记?

    任静洁明白这是在自欺欺人,她深知一个人若是对某个念想起了心思,那么十有**就有可能成为真实,如今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出来。

    朝堂之上有关立太子的请求依然没有停止,由于皇上一直将奏折压下,并用拖的方式,而不是明言拒绝还是答应,让朝臣们更加肆惮,连连上奏。

    因为拥立太子之功太大,若是成功,从龙之功可以让他们富贵三代和泽被后人,朝臣们无法放弃,除了中立以外。

    ***

    “启禀皇上,第一批青铜兵器已经从港口发出,若是顺利的话,十天的就能到达外族。”

    兵部侍郎是皇上从下面提拔上来,也算得上是寒门子弟出身,一身武艺不凡,曾经参加多次剿匪。

    他在几年前的藩王之乱更是立下大功,直接被皇上提拔成兵部侍郎,有奏越级直面上呈,不需要通过上司的审查,权利虽小,但这种荣光甚至让兵部尚书都忌惮不已。

    这次侍郎将皇上在几年前交于他负责的事在齐国被灭后直接提上日程。

    皇上高坐在承宇宫台阶顶端,侍郎看不清皇上的容貌和表情,但内心更加胆颤,不敢直面圣颜。

    “哦,那铁器呢?”

    皇上淡淡的问道。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矿产丰富的楚国有人发现了铁矿的存在,加以冶炼,但产量极低并且伴随着大量杂质,而且铁制品质地太软,极易生锈,无法普遍使用。

    以块炼铁直接锻打成器,是中国古代制作铁剑的最初方法。

    皇上通过审问葛女时的只字半语、含糊不清中,得到了不少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

    尽管有些东西葛女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讲述的时候更是颠三倒四,但是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就是这样不连贯的描述为工匠们打开了一扇想象的窗户,发挥自己所长,做出了不少属于未来的物品,包括神秘之物和铁剑、铁农具等等。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和锻造,工匠们基本已经掌握了铁器的基本制作。

    “启禀皇上,微臣按您的吩咐,特制了一把铁剑,手柄是金,其上镶嵌绿松石和宝珠,一共两柄,其中一柄已经被送上船只。”

    礼部侍郎将身旁的一个竹盒子双手托起,交于走上前的王内侍。

    王内侍将竹盒打开向里看去,正是一把耀眼的铁剑,可谓是华美无比,让人忍不住去赞叹和拥有她。

    开启的竹盒搁置在案几上,皇上眼神闪动,心情激动。

    他紧握剑柄,刷的站起身来,兴奋的侧身向前挥出一剑,咔嚓,案几的一角断裂掉落在地,连木屑都没有,切口截面非常整齐,没有丝毫的毛躁。

    皇上也没想到,葛女口中所提到的铁剑是如此不同,内韧外坚,通过叠合锻打渗碳和局部淬火,和以往的铁制品的沉重、笨拙、脆软完全不同。

    礼部侍郎来时已经试过,脸上没有任何惊讶之色。

    而王内侍却从来没见过除了青铜剑外,还有如此锋利的剑,顿时有些发懵。

    “哈哈!”皇上心情极好的问道:“好,所有人都有赏赐,不知产量如何?”

    侍郎大喜,连忙恭敬的说道:“这都是仰仗皇上的方法,否则那些工匠们如何能制作出如此厉害的兵器。至于产量,初期由于不太熟悉,所以一般,但召集了更多的工匠之后,产量是青铜器的两倍有余。”

    皇上听到后,心情更是畅快。

    他说道:“好,侍郎听旨。”

    侍郎紧张的跪下,半柱香后,耳边传来刷刷的写字声,随即是王内侍宣读:“诏曰:赐兵部侍郎官升半级,内城三进宅子一座,黄金千两,侍从百位;其工匠另有赏赐;钦此。”

    侍郎大喜,跪伏更深,感激涕零大声说道:“谢皇上!”

    接下来,皇上和侍郎两人再次商讨了一个多时辰的有关兵器之事,这才让他告退。

    皇上闪电般将齐国灭掉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看中了海外资源和通往外族领地的海运。

    而他之所以能心想事成,将齐国一击必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出自于他对齐国的各种了解,无论是地理还是皇室和朝臣;

    二,是铺设无瑕疵,时机把握完美,齐王的暴毙,大皇子、三皇子相互不服而争夺不断,内里外里,相互算计陷害,让楚王钻了空子;

    三,有内应,一个是葛女,一个是独孤勤,还有一个陶家;陶家当然是忠于当今齐王,毫无二心的;

    但这条联络线却被楚王趁机反利用了。这也是皇上至今都没有将陶家彻底消灭的最主要原因,还有被榨干净的棋子,怎么能随意丢弃呢?

    四,其实晋国早已想吞下邻居………富甲天下,商铺遍地大陆的齐国,但无论是出于师出无名无法出兵,还是出于对外族和海外的忌惮,好几百年都没有动静。

    这次楚国绕道晋国,三面夹击,捣毁港口,截断求援,用最快的动作,让齐国都没有反应过来的出兵打了皇室一个措手不及。

    还用屠城灭村这种最血腥最残忍的手段一下子震慑了对手,更是用最果断的行动将皇室成员和重臣屠之一空,辖制了小齐王和太后,让齐国救援而来的大军无法擅动。

    自皇上重生以来,他曾经认真的考虑过,想让楚国强盛起来,首先不是征兵加赋税,而是彻底解决粮食囤积问题和战马。

    楚国地质决定了无法好好种植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全国的人口,只有买农业大国的;但上百年连接两国来往的栈道,早已被毁坏,所以必须经过绕道齐国;

    齐国也不傻,却想尽办法阻拦楚国商人前去晋国,从而赚取交易手续费,又反过来低价买入矿物,而不收成型的兵器,从而压低价格。

    外族培养的战马更是让晋国趋之若鹜,大批采购。

    皇上挥退王内侍,独自坐立,看到案几上的那把铁剑,呆愣半天后,得意仰头大笑。

    加上前世几十年,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首先将心腹大患的齐国灭掉。

    皇上再次想起了承宇宫内的那场大火,耳边不断的传来刀剑铿锵声,和怒吼拼杀声,他将大殿所挂的布帏全部拉扯下来,铺设满地,将点燃的油灯泼下。

    皇上的脚边躺在地上的是,已经陪伴了他数十年的王内侍,此刻他的喉咙上一道红线,不停的向外喷血,手上攥着一把剑。

    大殿之上很快的窜起了大火,当晋国涌入的士兵想冲过来活捉他的时候,他看到了顾怀、任太尉、祈先生。

    从回忆中收回思绪的皇上,对于祈先生,他非常的矛盾。

    他已经确定了给顾怀传信告密的人就是祈先生,也知道了祈先生从始到终都是齐国人,而不是为晋国效命。

    皇上从第一次见到祈先生的时候,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所以一见如故,拼命招揽拉拢到自己的门下,并委以重任。

    按道理来说,皇上此刻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将祈先生打入死牢,并流放其家属。

    但是此刻齐国已亡,顾怀也下落不明,其他的小鱼小虾根本翻不起来风浪。

    所以正是斩断了祈先生所有的后路,皇上在心中愿意再给他一个为楚国大业效力的机会,从而发挥出他应有的能力。

    想到这里,皇上拍打手心,朝着半空中说道:“来人,宣令尹上殿!”

第 142 章() 
祈令尹身穿官服跪伏在地;对着皇上行三跪九叩大礼。

    原本身为楚国朝堂上地位最高的文官;列位三公之一;他根本不用行如此大礼。

    这是特权。

    只是今日不同;他是前来领罪的;早已做好了被斩抄家的心理准备;皇上查到他的头上;也是迟早的事,他并不感觉到意外。

    早在祈先生通过探子得知‘楚王要攻打齐国’的消息并千方百计的送出的时候,就深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也不认为自己能做得天衣无缝,不被人察觉到,甚至瞒过皇上的耳目。

    但他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自古忠孝、大恩难以周全;他必须选择其中一项。

    从加急的奏折到达到楚国的朝堂之上,祈先生随时等待着被抓下狱的那一天。

    只是没想到接下来的每一天皇上象是没事人一样;照常宣他到承宇宫商议公事;询问奏折上的问题;没有显露丝毫兴师问罪的意思;让一向沉稳的祈先生都摸不透皇上的意思。

    难道皇上没发现;或者不予追究;不可能啊?

    每天祈先生心中七上八下的,几个月来清减了十几斤。

    直到三个月后的今日,内侍前来令尹府上告知皇上单独宣召;于是当即祈先生便有了预感;看来就是今日了。

    “祈先生,你后悔吗?”

    皇上低沉的声音在承宇宫内半空中响起,皇权下的威仪让跪伏在地的祈先生心中陡然一紧。

    他自认为早已料到了今日的下场不会太好,依然感觉对不住自己的亲人和家眷。

    原本作为两个国家的内应,祈先生没打算在楚国成亲连累他人,但一则是为了让皇上对他放心,孤家寡人毫无羁绊的门人让皇上用人也不放心;二则是因为岳父家对他有恩,照顾他的女儿就是报恩方式;

    祈先生恍惚的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不悔。”

    心中默念:“臣身为齐国人,别无选择。”

    再说,事已至此,多说这些无益,徒增烦恼。

    皇上又开始一连串的发问:“你和顾怀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要给他传递消息,却没提前告知给顾家?”

    这也是皇上最奇怪,也想不通的地方。

    按说,祈先生应该是齐国顾家从小培养出来的探子,当然是非常忠心顾家的,至少也应该是忠心齐国的;

    但真相是当祈先生得知危险后,却只通知了顾怀一个人,对顾家其他人只字未提;

    而顾怀更奇怪,他得到了来自楚国的消息后,转身逃走,除了任家小弟谁都没理会。

    若是这事过去,谁都不再继续追究和探查下去,只会认为顾怀这小子实在是幸运,能从战乱中平安的逃掉,而不是事先得知了消息;

    可是真相却是顾怀千里告知楚王有个人向他告密传递消息,直接选择反手将祈先生出卖,让祈先生暴露出是齐国的奸细;

    据皇上得到的消息,顾怀小时候的义父兼导师还是祈先生特地找来的,否则顾怀在父母双亡后还会继续呆在贫民窟内当乞丐。

    祈先生对顾怀是有恩的。

    祈先生听到皇上的疑问后,苦笑道:“启禀皇上,顾怀的父亲曾经是顾家的继承人,却由于另一位家主候选人的陷害而造成家族损失惨重,被赶出了齐国顾家,流落到楚国;

    而那个出卖顾父,并当场作证的人正是微臣;

    事情发生之后,微臣也被派往晋国,相当于被发配了。

    所以微臣明知顾怀会如此,也不后悔这么做。

    这是微臣欠顾家二公子的。”

    皇上诧异道:“咦?看来你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会如此?”

    祈先生叹口气,无奈的说道:“哎,多说无益,如今即使如此再找什么理由都无用了,毕竟逝者已逝,微臣总归是做错了。”

    皇上问道:“哦,你还有什么要和朕说的吗?”

    祈先生摇摇头,平静的说道:“谨遵圣意,别无他求。”

    皇上似笑非笑的问道:“哦,那你的亲人呢,也不顾了?”

    祈先生猛的一抬头,看向渐渐走下台阶,朝着他轻轻走来的皇上。

    站在他对面的皇上接着问道:“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之后的下场?”

    一炷香的时间后,祈先生晕晕乎乎的走出承宇宫的大门。

    连一向自认为计谋无双的祈先生都没想到皇上为什么会轻易饶恕他?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君王的疑心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

    一个月后,魏将军押解装有齐国太后和小君王的囚车回到了楚国,身后是几万大军,却没有一个战俘。

    因为所有齐国参与抵抗入侵战争的士兵和反抗的平民,他们作为战俘都在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