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的日常-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九月半,你就这幅德行了,要是进了三九天,你还活不活了?”唐曼宁打趣道。

    曼春翻了个白眼,“亏得葛嬷嬷不在,要不然她准又得啰嗦了。”

    唐曼宁权当没听见,道,“你干脆把火炕烧起来得了,冷成这样还缩成一团,越缩越冷。”

    “我倒是想呢,可还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我今儿烧上了,明儿就得有人议论——‘你怎么这会儿就烧上炕了?’‘柴炭哪儿来的?’‘买的?没有对牌你怎么买来的?’——到时候给我办差事的该倒霉了,我还是别害人家了。”

    唐曼宁揪揪她耳朵,“好厉害的一张嘴,得了,我说不过你。”

    曼春失笑,“快上来暖和暖和!”拉她上了炕,又把自己的被子分她一半。

    唐曼宁把脚凑过去,叹息一声,“真暖和——”

    “嘶——好凉!”

    唐曼宁咯咯笑了两声,“忍忍,忍忍,一会儿就暖过来了。”

    童嬷嬷给她端来姜汤,唐曼宁问,“放糖了没?”

    曼春道,“知道你来,还能没有糖?”

    唐曼宁便心满意足的呷了一口,惬意地长出了口气,“昨儿外祖母来了信儿,说十五日要去大佛寺进香,让母亲带我同去,大哥正逢休沐,也要去,你要不要出去散散心?”

    曼春摇头,“这天儿阴沉沉的,连日头影儿都不见,出去也是受冻,树上的叶子也都差不多掉光了,有什么好看的?不去。”

    妹妹不去,唐曼宁心里是有数的,也不勉强,就道,“不去便不去吧,外头冷得厉害,万一受了冻就得不偿失了,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回头我给你捎回来。”

    曼春想了想,“童嬷嬷好一阵子没见她儿子了,府里规矩严,不许无故出门,姐姐帮我捎带她一路吧。”

    这事儿……曼春琢磨了琢磨,“这事儿还是得交给大哥去办,我总跟着母亲,有什么话也不好吩咐,回头我和大哥说说,等到了那天,叫童嬷嬷跟他的车走,再叫个小子跟着,到了外头也好雇车。”

    曼春其实也是这个想法,不过她不太好意思和唐松提起,毕竟王氏不待见她,他夹在她们中间也挺为难的。

    “还是姐姐有办法,要是这样就太好了,我还怕嬷嬷她出去了回来不好解释呢。”

    等唐曼宁走了,童嬷嬷忍不住道,“大姐儿说话也没个忌讳,什么活不活的?自家人不和她计较,到了外头,人家听见这话要不高兴的。”

    曼春笑道,“她就那脾气,也不是有心的。”

    “我也不是说她不好,只是这样的脾气以后若是到了婆家……唉,且受磋磨罢——”童嬷嬷说着,叹了口气。

    过了几日,唐曼宁果真跟着王氏和唐松一起去了大佛寺。

    这大佛寺曼春也知道,好歹她前世也曾跟随老庵主进京见识过世面,这大佛寺据传是皇家敕建的大寺院,虽然年头不长,却因是皇家寺院,又不禁人,因此香火极盛,不过那个时候她待得最久的还是挂单时居住的清净庵,清净庵的庵主慧明是老庵主通明的师姐,她们在那里一住就是一年,清净庵窨得好茶叶,大佛寺的老和尚就好那一口,她那时候年纪小,又是庵主的师侄,便时常被派些跑腿的活儿,从清净庵到大佛寺只隔了一座山头,她和另一个小尼姑两人作伴,走着就过去了,慧明庵主帮着引荐了不少家资丰裕的女施主,老庵主的绣画也是在那个时候渐渐名扬京城的,算算日子,若是老庵主的行程不变,最多不过一年半载,她们便会在京城相见。

    大佛寺她去过多次,早已不新鲜,何况又是王氏领头要去,就更没意思了。

    曼春原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秋游散心,没想到唐曼宁回来却神情怔怔,问她玩得如何,她说了说大佛寺的景色,脸红红的支吾了几句便不肯多说。

    太蹊跷了,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曼春觉得她好像隐瞒了些什么。

    问童嬷嬷,童嬷嬷也不知道,“今儿也就早晨出门的时候瞧了大姑娘一眼,又要避着太太,也不敢抬头,大姑娘怎么了?”

    曼春摇摇头。

    到了晚上临睡前,小屏神神秘秘的趴在曼春耳边,“二姑娘,今天大姑娘相亲去了!”

    曼春愣了一下,“别瞎说。”

    小屏赶紧道,“真的!我听玉珠和云珠姐姐说的,玉珠说她们今儿见着了永宣伯太夫人,说她长得好看,瞧着不像是做祖母的,倒更像是她孙子的妈,她们要是没见着永宣伯太夫人的孙子,又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曼春道,“兴许人家就是长得年轻呢。”

    她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了什么,起身坐起,“你把她们的话给我重复一遍——”

    小屏就把自己今天无意间从云珠和玉珠那里听到的话复述了一遍。

    “玉珠说,‘永宣伯太夫人看上去那么年轻,孙子倒比咱们姑娘还大两岁,算算年纪,她怎么也该五十多岁奔六十了,瞧着也就四十出头的模样,肯定是老伯爷的继室。’”

    “云珠姐姐说,‘别胡说,这样的话叫人听去了,你小心挨板子。’”

    “玉珠就说,‘只要你不说,还能有谁知道?’”

    “云珠姐姐说,‘他们祖孙俩眼睛眉毛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肯定是亲祖孙,有的人就是长得年轻,你看咱们府上老太太,七十的人了,头发还乌黑乌黑的,瞧着一点儿也不像那个年纪的,年轻得很。’”

    曼春愕然。

    她想起前世自姐姐嫁的就是永宣伯的嫡次子丁兰,永宣伯亡故后,丁兰的异母兄长以嫡长的身份承袭了爵位,但他体弱多病,成亲多年却没有后代,永宣伯府里为了袭爵的事究竟是过继子嗣还是兄终弟及闹了很多年,直到丁兰的兄长病死也没个定论,还是朝廷下旨令丁兰袭了爵位,才算是平息了纷争。

    姐姐就成了永宣伯夫人,那还是发生在她重生之前不久的事。

    姐姐若是嫁到这样的人家,整天介操心受累,岂不是活受罪?

    不过,此时终究还只是第一次见面,即便要定下婚约,也还有日子磨呢。

    曼春思来想去,觉得这不是着急的事,自己的力量有限,又能做什么呢?

    没过几天,成国公肁家送来帖子,要给肁家的长孙过百日,因肁氏如今有了身孕,太夫人深觉这是个好兆头,盼着早一日见着嫡曾孙,便不理会林夫人的担心,答应了肁氏的请求,同意她回娘家贺喜,又让王氏妯娌几个也去。

    王氏这次在肁家又遇见了永宣伯太夫人,随行护送太夫人出门的便是丁兰,王氏再见丁兰,觉得他实在是一表人才,又只比女儿大两岁,不由动了心思。

    只是她也知道女儿的脾气,是个顺毛驴,越是催逼着,她便越跟人拧着来,只能慢慢儿的捋。

    王氏琢磨了一路,回来就对唐曼宁说起了肁家的排场,东家长西家短的,慢慢地就提到了永宣伯丁家,却没提想为女儿撮合的意思,只把丁家的事说了一些给女儿听。

    原来丁兰的母亲是永宣伯第一任继室,也是永宣伯太夫人的娘家侄女。永宣伯的发妻原是先老伯爷胞妹的女儿,因她秉性柔弱又体弱多病,难以撑起一府中馈,虽说给永宣伯生下了长子,可那孩子也随了母亲,天生从胎里带了弱症,丁太夫人并不喜欢这个儿媳。那位去世后,丁太夫人就做主从自己娘家挑选了一位身体康健的侄女娶进了府里,因是高嫁,又有丁太夫人撑腰,娘家也不缺银子,丁兰母亲的嫁妆便十分丰厚,只是这位夫人也是个没福的,几年前不小心惊马跌死了,丁太夫人怕下人怠慢孙子,就将丁兰接到了自己身边抚养。永宣伯随即又娶了个举人的女儿,只是……兴许是丁家的子嗣缘没到,几年过去了,那举人的女儿也只养下了两位千金。

    “丁家就这么两个儿子,都说那个大的活不久,能活到成亲就算是赚的,如今挣挣歪歪的倒也活过了二十了,只是他十三四岁就成亲,如今膝下犹虚,也怪不得丁太夫人整天介兰哥儿长兰哥儿短的,依我看,这丁家的爵位以后恐怕就要落到丁二郎的头上。”

    唐曼宁听出了王氏的意有所指,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多了,她和王氏想法不同,便道,“先后三房夫人,又各有子女,也太乱了些,烦也要烦死了。”

    “你懂什么,谁家没有糟心事儿?端看值不值得呢。”

    唐曼宁道,“就是丁家大郎早死,也还有过继子嗣一说呢。”

    王氏冷笑,“就是过继,还有谁能比丁二郎更近的?总之跑不出他家。”

    唐曼宁便不说话了。

    王氏再怎么引逗,唐曼宁只管说些别的,王氏有些失望,母女两个不欢而散。

    天越来越冷,王氏想再会一会永宣伯太夫人,出去应酬了几趟,却始终没有遇到,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永宣伯太夫人受了凉,在家养病呢,唐家和丁家虽说都是勋贵,关系却一般,王氏以往和丁家也很少来往,突然提出去丁家探病,自然是不行的,她也只好耐下性子等丁太夫人痊愈,只可惜丁太夫人的病时好时不好,直到年底,也没能再和她见一面,王氏在小佛堂里念经,不免时时祈祷老天保佑丁太夫人长命百岁,免得让她错过自家女儿的好姻缘。

    唐曼宁有时候替王氏抄经,听见王氏的念叨,便嘀咕道,“天底下又不只他一个好的,总盯着他做什么?”心里渐渐烦恼起来。

    有心和人念叨念叨,无奈妹妹还小,又懂得什么?这些事如何与妹妹说?唐曼宁心里烦得很,又有些委屈,便私下里和唐松说了,“着得什么急?母亲这是巴不得把我赶紧被扫地出门!”

    唐松劝了妹妹几句,心里做了计较,也没和王氏打招呼,便托信得过的人在外头悄悄打听这丁二郎,回来对王氏道,“依妹妹的脾气,哪儿能招架得住丁家那一摊烂事,罢了吧?”

    王氏若能听劝,便不是她了,听了唐松的话,她不愉道,“你就惯着她吧,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天底下哪儿有好事都让一个人占全了的?”

    “她那个性子,哪里是能委屈求全的?还是给她找个厚道人家。”

    王氏冷笑,“谁也不是天生就该受委屈的,我年轻的时候,脾气比她还大呢,可如今呢,还不是委曲求全?难不成我不想给你妹妹找个厚道人家?可总得身份配得上吧?”

第179章 琐事() 
“那也不必非丁家不可,丁家的事……”

    “那你说一家好的?这是你外祖母给牵的线,换了别家,未必知根知底,难道我会害了你妹妹不成?”王氏笑容微冷,“你觉得丁家不好,嫌他家里几房争势,可你看看咱们这府里,难道那丁家还能更乱不成?你爹是没有那个心,当初我们两家定下亲事的时候还没有你四叔五叔,任谁都觉得你爹将来的前程差不了,可谁能想到没多久你四叔五叔就出生了呢?我难道怨你外祖母?这是时命。”

    他沉默了一会儿,“总之丁家不行。”

    王氏恼了,“这不行,那不行,便是嫁到宗室,那不成器的子弟也有的是!”

    “母亲您也太着急了,妹妹才十三,便是撒出网去找,两三年的工夫,我不信找不到。”

    王氏叹了一句,“给你在泉州定的婚事已经够让我后悔的了,好在陈家那个姑娘还算不错,你妹妹的事却不能再拖了,跟她一样年纪的,早早就定下亲事的可不少,好的都让人挑走了,再不着急,就只能找比她小的了,将来在婆家受了委屈,人家倒要嫌她。”

    王氏的话让唐松竟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他道,“眼看就到年底了,各家都忙,丁家的老太太又病着,您着急去提,好像妹妹嫁不出去了似的,将来只怕他家对妹妹也没多少尊重。等过了年,开春暖和了,丁家老太太身子好些,您再找个由头把人约出来就是了。”

    事已至此,除了唐松的建议,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王氏道,“你就惯着她吧,有点儿什么事就撺掇着你来和我吵。”

    唐松见母亲淡淡的笑容里竟隐隐现出几分愤懑之色,眉头微皱,随即笑道,“小姑娘家不娇惯着些,将来嫁出去了,谁还娇惯她?便再是任性,也不过是在家这十来年,以后就是想娇惯她,也得看亲家的脸色。”

    王氏默然不语。

    曼春的绒线店总算是开张了,租的西市的一处铺面,幸而赶在天冷之前就染了一批货,宋大家的从外头回来,捎了些新染的丝线给曼春看,“姑娘瞧瞧,这颜色真鲜亮。”

    曼春对着光看了一会儿,问道,“今天第一天,可有生意?”

    宋大家的尴尬的笑了笑,“毕竟是第一天,也有问价的,但还是看的更多。”

    曼春点点头,“都说开张赔三月,依我看,这线是不错的,只是好酒也怕巷子深,我记得铺子里原还有几幅绣品是从南边儿带过来的,都摆上了没?”

    “摆上了,还有人来问价儿的,王掌柜没卖。”

    童嬷嬷停了手里的针线,“没有来闹事的吧?”

    “有是有,不过王掌柜报了舅老爷府上的名号,上下都打点好了。”

    几人说着话,姚氏进来了,朝童嬷嬷点点头,童嬷嬷问,“什么事?”

    姚氏道,“去领柴炭的回来了。”

    童嬷嬷就从腰上取了钥匙串,看了看,对曼春道,“姑娘,我去瞧瞧。”

    曼春点点头,问宋大家的,“我听童嬷嬷说,每月我这院子里的份例是三百斤柴炭?历来都是这样的规矩?”

    宋大家的答道,“是,这规矩听说还是先老太夫人定下的,姑娘们夏天每月一百斤柴炭,冬天三百斤。”

    一月三百斤,一天才十斤,十斤炭,又要烧火盆,又要烧炕,根本不够用的。

    曼春道,“我原先也没留意到这一处,之前在太太那边儿住,一天三顿都是去大厨房领饭,也就一早一晚烧烧水热热饭菜,用不了多少,今儿嬷嬷跟我说起,我才想起来,京城这边儿冬天冷,不能不取暖,你们冬天的柴炭份例够不够用?”

    宋大家的道,“要是说够用,那是瞒着姑娘,不过我们是做惯了活的,冷的时候跺跺脚干干活儿,也就过去了。”

    曼春想了一会儿,道,“去年冬天咱们还在南边儿,那时候出入自在,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去外头买来就是了,如今却没那么容易了。”

    “姑娘想买柴炭?”

    曼春犹疑道,“如今各处门禁规矩严……”

    宋大家的松了口气,笑道,“不瞒姑娘说,若是不烧炕,三百斤炭俭省俭省倒也够用了,否则一个月怎么也要耗掉六七百斤,若是白天也烧,一千斤都打不住,只是府里有府里的规矩,有不够用的,或是老太太和太太们贴补些,或是私下里从外头买些来,万万没有让姑娘受冻的道理,等天再冷些,街上常有卖炭的,只要打点好了门子,里头没什么夹带,尽可以弄进来,法理不外乎人情,真到了冷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头也不是不能体恤。”

    曼春点点头,“京城的柴炭是个什么价,你去打听打听。”

    童嬷嬷开了倒座房的小库房,看着粗使婆子们把一篓篓的木炭搬进去,点了数,回来和曼春抱怨,“采买上的人也太会蒙事儿了,上头看着是好的,略颠一颠,藤篓底下就掉碎渣子,我叫人倒了一筐出来,还真是,底下尽是些碎的,这可怎么用,烧一会儿就没了。”

    曼春料到有这样的事,因此并不惊讶,反而开解道,“碎的也没什么,搁手炉里用,还省得费工夫弄碎了。”

    “我宁愿多费些工夫。”

    曼春失笑,“嬷嬷就别气了,这白来的东西好坏收着就是了。”

    “怎么是白来的?姑娘是这府里的主子,合该受用这些,那起子黑心鬼……”

    曼春给小屏使了个眼色,小屏倒了杯茶放进童嬷嬷手里,“嬷嬷尝尝这茶。”

    童嬷嬷饮了一口,品了品,“姑娘口轻,第一泡倒了不用,第二泡也别太久。”

    曼春道,“这三百斤炭肯定不够用,我叫小五她娘去打听打听,咱们自己再买些来。”

    “姑娘想的周到。”童嬷嬷叹道,“我想起姑娘小的时候,那时候冬天夜里冷得睡不着,炭也不够用,白天根本不敢点火盆,夜里套了棉袄棉裤裹在被子里睡,太太那边儿管得严,还是老爷天天把自己的手炉填满了给姑娘用……”

    第二天,宋大家的来回禀,“若只是寻常烧炕的煤土,一千斤四百钱,黑炭贵些,五十斤的大篓,一篓四十五钱,若是上好的红罗炭,百斤就要一两二钱银子。”

    既然如此,曼春就叫童嬷嬷取了几个银锞子,又称了几两散碎银子交给宋大家的。

    宋大家的笑道,“如何用得了这许多?有三四两足矣。”

    曼春道,“也不止我一个人用,看看什么时候方便,就多买些来,你们屋里的炭若是不够用了,就跟童嬷嬷说一声,总不叫大家受冻。再有,咱们也不能白用人家,该怎么打点你看着办,不够了再和我说。”

    宋大家的笑着谢过了,道,“姑娘体恤。”

    转眼就到了十月初一寒衣节,寒衣节,送寒衣,不过祭扫祖茔这样的事可轮不到曼宁、曼春这样的小姑娘,唯一可喜可贺的就是可以放开大胆的烧炕了。

    曼春这边早三四天的就开始烧了,这房子之前许久不住人,虽翻修过,曼春也没敢直接睡炕上,耐心的热了几天炕,觉得炕上的潮气散得差不多了,才搬到炕上睡。

    那三百斤炭果然不经烧,才几天的工夫就下去了一大半,曼春问宋大家的,宋大家的出去转了一圈,回来道,“三姑娘屋里的嬷嬷和门子上打了招呼,明儿一早要进一车炭,我和我那老姐妹说好了,咱们比三姑娘晚一刻钟,明儿一早我就出门。”

    曼春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一事,对她道,“你替我跑一趟素荫堂问问姐姐,她的炭够不够用,先别提咱们买炭的事。”

    宋大家的答应了一声就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道,“大姑娘说她那里够用,问咱们这边儿够不够用,我说姑娘您用得省,还有呢,大姑娘非叫人送两篓子来,我琢磨着咱们买炭的事别人还不知道,就没推辞。”

    曼春没有责怪她的意思,“你想得周全,这事儿是我欠思量,这会子去问姐姐,她定是以为我这边没得用了,她那儿虽有太太贴补,咱们也不能不当回事,你提醒着我些,等买来炭,过几日给姐姐送回去。”

    晚上吃了饭,唐曼宁出来散步,顺便过来居来山房看看曼春,她在东西屋里来回走了走,西屋略凉些,东屋却暖和得很,四处也都挂上了棉帘子,窗户上糊了高丽纸,画了一角枝干遒劲的红梅,她伸手摸摸炕上,微微有些烫手,就道,“今儿小五她娘过来,我就知道你肯定是没有柴炭了,这还不到睡觉的时候,就烧这么热,得费多少柴炭?”她伸手戳了戳曼春的脑门儿。

    曼春依偎着姐姐,“我这儿还有呢,要是没了,再找姐姐要。天这么冷,这炕又挨着窗户,我巴不得连窗户缝都粘起来呢。”

    唐曼宁看看她的气色,又摸摸脸,对童嬷嬷道,“回头在屋里摆盆水,免得屋里太干了上火。”

    曼春道,“我正想养两盆水仙,等过年的时候正好开花。”

    “大哥也正说要养呢,回头和他说一声,多弄两盆好的来,养在屋里添些生气。”

    唐曼宁又瞧了一眼窗户上画的那支红梅,“这梅花画得好,回头你去我那里,帮我也画两支。”

第180章 买柴炭() 
送走了唐曼宁,曼春觉得略略乏了,便倚在迎枕上轻轻打了个哈欠,从针线筐里挑了两根丝绳,摆弄着琢磨编成什么花样,童嬷嬷见她打哈欠,就道,“姑娘若是累了就睡吧?”

    曼春摆摆手,“还早呢,这会儿就睡,明儿天不亮就得醒了,躺着睡不着,起来又冷得要命,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还得点灯,闹得都不安生。”

    童嬷嬷见她这样说,也就不管了。

    小屏和小五一个提热水,一个端铜盆,缩手缩脚的进来,脸颊让冷风呲得微红,手脚麻利的兑了温水,“外头起风了。”

    这两日总是阴天,白天黑夜都阴沉沉的,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的飞,就是不见雨雪下来,曼春竖起耳朵,外头风声低沉,好像洞箫的呜咽声,她探手摸了摸窗户缝,接过童嬷嬷递过来的热帕子擦了两把,手上一停,“这两天明前比之前冷,既然起了风,今天夜里说不定要冷下来,嬷嬷,给后罩房多拨些炭。”

    曼春把手里的络子编好,见小五和小屏坐在一起互相拆着头发,便道,“先别急着拆头,去后头跟她们说,把炕烧热些,要是能挤就挤一挤,今儿夜里冷。”

    后罩房住着嬷嬷和丫鬟们,先前因着担心炭火不够用,怕费柴火,她们烧炕也不敢烧得太热,曼春担心夜里会突然冷下来,那几个年纪小的夜里睡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