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娱乐圈探花-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之前写书法、背奏章、接戏等拍摄时的精彩表现,让熊子安很满意,也在转发陶清风改名微博时,给予了肯定好评。但那只是属于“高出小鲜肉的平均水平,是个认真又有悟性的好苗子”这种长辈肯定晚辈的心态。
    然而,把一整套剧本所有台词都背下来,还把相应的史料内容换上去,这超过了“刻苦努力”范畴,步入“钻研热爱”的阶段,扪心自问,熊子安易地而处,他是做不到的,就发自内心地带着一种欣赏敬佩的心态。
    熊子安虽然接下来什么话都没说,但是和这位导演合作过一两次的孟小丹知道,陶清风从此在这位导演心中,已经不再是那种“投资方推荐过来随便用一下的演员”了。
    可叹陶清风还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和旁边沙洲和刘琦回脸上,震惊失神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模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熊子安的直觉没有错,下午拍广积王子跪着念那一段请命台词时,他又老泪纵横了一把。
    虽然这大段台词,只有一个跪字,而且不能乱动。但是陶清风,他从前在御前奏对时,也跪过,甚至奏过更长,更复杂的请命。
    向皇帝禀告,那是一个眼神,一个词语,都要按照司礼太监规范好的步骤来做的。
    更何况他就是礼部的,虽然他并不是司仪部的——司仪部要教不同品级、不同等第的臣子们,禀报不同的“告、请、谏、奏、对”等的礼仪。陶清风在那里学习过,又因为在吏部栓选时,预备把他分到礼部的那段时间,就让他呆在弘文局,弘文局就在司礼监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
    所以陶清风不但没觉得剧本动作太少,反而觉得这段台词简单,跪着也很好表现。
    这在禀报里属于“请”项,是臣子向陛下提出请求的规范动作。
    ——“臣切闻。”陶清风低着头,臣子开始自陈,必须低头恭敬。
    ——“东水香氏,代夫之职。”这八个字时,陶清风抬起下颚,并不是仰视天颜,而是平视前方,这样能让气流更顺畅发出。古代没有扩音器,御前禀报,发音的姿势要正确,皇帝才听得清楚。陶清风眼神还加了一点疑惑,暗示那日初见香昌和郗鹿,知道他们是贵人,也根据细枝末节怀疑过,是自家大哥失散多年的大嫂,可是为何今日殿上重见,她真实身份是东水君的孀居呢?难道自己猜错了。
    ——“宣府边疆,百姓和睦。”这八个字,是陈述边地安乐现状,陶清风音调起伏轻快,表情带着一点点柔和的微笑,给香昌有目共睹的贡献定个基调。
    ——“卞氏献宝,千载垂光。屈子沉身,万世归善。”这十六个字,比较长。陶清风稍微抬头,视线对着龙椅下方,可以看到天胜皇帝鞋子的地方。这在“请”项中,属于“起兴”,引用前人案例,且比较沉痛。臣子为了引起陛下的恻隐之心,要稍微抬头,让眼神中的恳切能被看到,但又不能直视天颜,所以这个范围,就被礼部控制在,臣子看着龙椅脚下的地方。
    因为这两句念的时间较长,陶清风就采取了一点眼神变化,和氏璧和屈原的典故,一个感人肺腑,一个催人泪下,陶清风的眼神先是沉静,然后有一点点不忍,再变得有些黯然。所以虽然跪着不动,但因为眼神变化,也不显得他在干巴巴念台词,画面的动态感照样很强,是十分标准的“文戏表现”。
    ——“香氏冤诉御前,通达天听,望皇兄照微之明。”这一句就是请示的具体内容了。广积王子是亲王,在请示时,比其他臣子多有一分亲近感。说话语气也不需要太过刻板与战战兢兢,语调稍微快一点,念“皇兄”二字,还带一点点小弟朝哥哥要东西的随性。
    天胜皇帝还是很关怀这个长大后才相认的,身体不好却饱读诗书的弟弟。加上他年龄太小,没有野心没有势力,只有一腔读书人家养出来的,悲悯天人的善良习气,并不存在对皇位的一丝一毫威胁。
    当然,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得这样详细,这是陶清风在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对天胜皇帝和广积王子的兄弟关系做的分析补充。
    ——“令尘世之中,再无荆山之憾、汨罗之恨也。”这是请示的结语,陶清风的头又仰起了几寸,在汇报结束的时候,按照礼部的规定,是需要——也是唯一允许的时刻——和陛下进行眼神交流,传达“微臣言毕”的讯息。
    这个结语传达了深切的寄望,但并不是寻常臣子都能说的,毕竟是反例——皇帝一不高兴,会以为那是在威胁他不慎会变成厉武、怀王似的昏君。这也是广积王子这段话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多年的另一个理由——展现了大无畏的,殒身不顾,赴汤蹈火般的精神,冒着得罪天胜皇帝的危险,也要把惩治巡边大员、与替宣府出兵赶走南戎的请求,传达给皇帝。
    所以念这十几个字,陶清风直视龙椅上那位的眼神——这尚且是他今天第一次,和扮演天胜皇帝的张风豪,眼神相对。他看到了一双标准的,帝王喜怒不形于色,哪怕刚才近乎狰狞般的发过怒,眼眶还带着红,这一刻却是高深莫测的眼睛。不由得心中一阵叹服:简直演得真的像古代皇帝似的,怪不得老大爷和警官都心心念念左少华了
    至于他自己,陶清风的眼神该有一股铿锵的力道,表现广积王子那股贯穿人设的“正义感”,面对强权,坦然自若,真诚规劝的眼神。
    张风豪也是大大惊讶,和陶清风眼神直到最后才对上来不同,陶清风一开始低头请示时,张风豪就需要看着下面,全程看着陶清风的表现。事前没有对过戏,张风豪本来想的是,陶清风虽然书法写得好,也会加点和情景的小动作,但还是年轻经验不足。这大段没动作,台词拗口,又长又难的文戏,陶清风肯定要被ng的。
    没想到,陶清风从低头到稍微仰头那个细小变化时,张风豪就很惊讶地发现,陶清风好像在很有层次、动感、并且每个表现,都很自然,且有内在道理地,递进着处理这段台词。张风豪相应地眼神跟着变化。天胜皇帝听到请示的不同阶段,也是需要给予不同的眼神的。
    但毕竟是第一次对戏,张风豪隐约感觉到,哪怕是无声的眼神交流,他和陶清风出现了理解不一样的之处,需要磨合——比如陶清风在念“皇兄”时,那稍微松快的语调,就让本来蹙着苦大仇深眉头的张风豪暗暗汗颜:自己只顾得五内俱焚的见到前妻的基调,差点忘了广积王子是弟弟,该露出一点慈爱宽慰的眼神——真是标准的见妻忘弟了。张风豪升起这个念头的时候,惊讶地想着:
    怎么,需要,磨合,的,是自己?
第42章 感动娱圈的正能量麦麸() 
这一条熊子安中途没有喊停;他一直在机位上盯着;最后再来整体琢磨;因为很多时候拍文戏不能像动作多的戏那般,中途动作规范不对;就可以喊停。文戏的眼神;即便是导演也要拍下来再调慢看回放;才能把握好演员细微的表现。
    结果;当熊子安慢放看了一遍回放后,发现眼神好像不太符合的;居然是张风豪而非陶清风;他简直想揉揉自己的眼睛;生怕是自己眼瘸看错了。直到张风豪很无奈地走到机位边;仰脖对坐得高高的熊子安苦笑道:“老熊;不要再怀疑人生了。再来吧;该我改。”
    熊子安风中凌乱地看到了张风豪眼底里的懊恼和许久未曾燃起的斗志。
    真好,真是太好了,张风豪忽然发现;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因为是自己的未达标而产生的好胜兴奋感了。他已经在指导别人、等待别人、做别人标杆的位置上;站得太久了。
    张风豪走过陶清风身边时;陶清风正在原地整理刚才跪下时;戏服下摆的褶皱痕迹,他刚才那幕戏;五分之四时间看不到张风豪的眼神;自然也不知道对方表演有没有问题。他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陶清风就听到对方站在旁边;问他:
    “下一幕和你的通告,是下周三吧。”
    那是陶清风的第五条通告,也是最后一条,是以回忆杀的形式,讲述广积王子如何被天胜皇帝找到的剧情,大约有五分钟,算是个背景交代。
    雪天,别院,焚香,奏文王。兄弟相认,基调温情。
    陶清风点头,希望拍弹琴的那幕戏的时候,他的双手能好得更彻底些。
    张风豪眼含笑意:“真好啊。”便又重新坐回龙椅上,预备再来一次了。陶清风也整肃衣袍下摆跪地,并不知道对方曾许诺过的“机缘”已经决定兑现了。
    这一条通告拍完后,孟小丹叫住了陶清风。
    “陶清风,过两天省厅的顾问团要来调研。”
    其实所谓的调研,在孟小丹看来,就是公款旅游,在影视城里玩一玩,再开个会,放点拍摄片段当电影看,吃顿饭,敬点酒,最后在宾馆的大床房和温泉(得益于a省自然条件,省中许多宾馆都有温泉配套,水天影视城也建在了一口温泉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优势)里好好疗养一下老骨头们。
    孟小丹看在陶清风的爱好如此贴合那群老学究的心意时,好心给他透露一下这个消息。要是陶清风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准备一下。到时候肯定有一顿和主要演员们的饭局,陶清风自然也会参与的。
    然而陶清风一脸完全不意外,也不好奇,更不深究的表情,就让孟小丹反而泛起了疑惑。
    陶清风无辜地拿着手机,他深觉自己表演功力还远远没到位,没法在那一瞬间演出“真的吗?孟老师谢谢你告诉我”的表情。
    因为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严澹发来的短信,知道了严澹和归宁皇后顾问团里的两位老先生联系上,还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感。其中一位老先生,因为腿疾来不了影视城参加调研;而另一位老先生,又十分中意严澹。严澹自从知道顾问团去归宁皇后剧组调研之事后,流露出了想去长长见识的意思。老先生一想,严澹虽然在华大圈子里小有名气,到底年轻,想去影视城玩玩很正常。何况他们这帮老骨头,也需要一个年轻力壮的生力军来挡酒。
    两位老先生就联合向顾问团常务委员会推荐了严澹,来代替那位缺席的老先生,参加剧组的调研,免得浪费了名额(和招待的公费)。
    常务委员会有五名,其中两名就是那两位老先生,这件事当然完全没有悬念。
    所以陶清风刚才就知道,严澹,和顾问团要来了。虽然对于他来说,重点是前者,严澹要来调研,相当于探班,让他很高兴,没法演出“不知道顾问团要来”的惊讶感。
    孟小丹就挑眉问他:“你知道?”
    陶清风只好点头。
    孟小丹问:“你怎么会知道?”
    这个时候陶清风反而脑子能转得比较快,想得比较多了。孟小丹和严澹认识,严澹过来,他们肯定要见面吧。那个饭局,自己也会在场吧。自己、严澹、孟小丹三个人面对面碰在一块儿,孟小丹问一句他们怎么认识的,严澹难道会不告知,那天在咖啡馆写字的渊源吗?
    陶清风就觉得,他还不如早点坦白。于是陶清风给孟小丹说了两句话,把后者震得呆若木鸡,站在原地动弹不得许久——等她缓过神来时,陶清风已经被沙洲招呼过去,似乎要商量什么事情。
    陶清风对孟小丹说的那两句话。第一句是:“是严老师告诉我的。”
    第二句话是:“那天卡座后面,不小心听到你们谈话。写了字过去。累你加班。对不起。”
    这个对不起,指的是水天影视城上的采访,据说改变了顾问团期待值,从而给孟小丹下了新指示,让她抓秃了大把头发,熬更守夜查资料,把剧本改得面目全非之事。
    当然,陶清风并没有看到来自身后,孟小丹那幽怨、受到惊吓又颤栗的神色。他自己的经纪人苏寻,沙洲的经纪人艾玲都在角落,两人手里都拿着资料。把陶清风招呼过去之后,苏寻就对陶清风解释说:
    “艾玲姐那里有个东华娱乐市场部提案的合作计划,针对小陶哥你和洲哥的,我先瞧了瞧,觉得可以考虑一下。小陶哥你看看呗。”
    沙洲已经接过那份计划书认真看了起来,陶清风不明就里,也从苏寻手中接过一份相同的合作意向书翻开。
    如果陶清风多一些现代娱乐圈知识,就会知道这项所谓的“合作计划”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手段。
    麦麸营销,最常见的两个小鲜肉男演员共事之后的操作。
    还装模作样地,写点不明觉厉的合作意向书,名字还起得正儿八经的。
    营销方向是“沙洲和陶清风,薛定谔的友情。”
    营销目的是“两人粉丝资源整合扩大。”
    老实说,陶清风完全看不懂这里面的道道。
    他首先对营销内容感觉困惑:什么叫做友情营销?什么又是“薛定谔”?
    艾玲跟苏寻喋喋不休地讨论细节。
    苏寻说:“整得太复杂了,合并在两个采访里就够了。”
    艾玲和他有不同意见:“不能那么密集投放。要细节慢慢来,这是很精细的艺术活。那种人家一看就知道的简单粗暴采访梗,完全没有美感,也根本达不到效果的,会被两边唯粉撕成碎片的。一定要控制在薛定谔的盒子里,既不能找到硬锤说是有,但也能自由心证反驳并不是没有。”
    陶清风只好硬着头皮困惑地问沙洲:“他们,在说什么?”
    沙洲这段时间真是受够陶清风的学霸气场了,他才不信陶清风什么都不懂,反而以为陶清风在装傻开玩笑,便也跟着装傻开玩笑。
    “他们在说,一只英短,一只美短,放在一个笼子里。既要让路人看起来觉得,这两只猫猫在一起玩耍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但又不能让特别喜欢英短和美短的人,觉得他们感情太好。”
    陶清风想:谁来救救他的中文。为什么还是连起来一句话都没听懂。他到底是不是佑光一朝的探花郎,为什么理解不了这么简单白话的句子。沙洲在说的是,是猫的名字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比喻吗?可是谢国珉都被关进拘留所里了,这看上去正经的合作,为什么又要把人比作宠物?他简直有心理阴影了。
    沙洲忽然又说:“看起来我比较吃亏,其实是你比较吃亏。算了,习惯就好,平常心平常心。”
    陶清风:????
    陶清风当然听不懂,沙洲那经验十足意有所指的话里,是诸如“rps貌似看起来是拉郎的攻比较容易被rs,但实际上提纯之后多半转成苏粉或女友粉,还是攻比较有优势。受虽然腐唯比较多但后期难打而且以后容易裹成毒瘤”之类的高阶行话。
    毕竟沙洲身边四个女助理,再加上他刚出道时就营销过炒cp,对这里面的门道简直熟门熟路。闭着眼睛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完全不知道陶清风大概永远学不会这天书般的娱乐圈规则,什么rps,提纯,粉群毒瘤之类的
    陶清风本来都是任由苏寻去操纵的,因为他不懂。可是前两天,他自己不得已,请严澹转发微博时,也并没有按照所谓娱乐圈的约定俗成来,发现其实也没多少不利影响,就领悟了一点:自己还是有必要,也有资格去决策一些关系到自身形象的事情。
    于是陶清风虽然没听懂他们嘴里的行话,还是很温和地制止苏寻的讨价还价,对他说:“这样吧,我们先把这张计划书,好好看看,再说吧?”
    此外,陶清风从此对合约一类的东西,在经历了陶清的教训之后,都尤其地谨慎,决不能随意答应签字。
    艾玲惊讶地住了口,他本来以为刚才苏寻口头上答应了,这事情应该跑不了,但怎么看陶清风的意思,好像是要商量一下?
    陶清风说:“正好丽莎姐也住在这里,不妨也参考一下她的意见?”
    其实这种事,过去苏寻都能做主的,计划书里面涉及的,也就只是几个采访、几个微博互动,几次见面会串词而已。这还是东华娱乐在看到那天沙洲和陶清风互动后,大头流量转发里有拉郎配的三月党入坑,想趁热打铁炒一炒,花不了几个钱,雇点产出者做图文视频,起哄几下,蹭个热度吸吸粉,小操作而已。
    这种层面的决策,苏寻来做也没关系。
    不过如果陶清风自己要决定,当然是他的意见更大。苏寻就卷了计划书对艾玲说:“不好意思啊,听小陶哥的。我们商量一下再来找你。”
    陶清风就带着苏寻走了,路上陶清风才坦白说了实话:“我看不懂这个东西,所以不愿意你贸然答应下来。你先给我讲一下吧。”
    苏寻大跌眼镜,他本来以为小陶哥是不愿意和沙洲麦麸,没想到居然是连麦麸是什么都不明白。不过他了解小陶哥撞到脑袋后的失忆程度,很多常识都不知道了,苏寻没敢直接说炒cp会被yy的实质是什么,只说现代的小姑娘们喜欢看“双倍的帅哥同框”“如果他们正好是好朋友,她们就更开心了。”等他解释完之后,小陶哥的表情非常微妙了。
    “这真的是正经事吗?”陶清风忍不住质疑,“你的意思是,我和沙洲,在接下来两个采访时,按照模板,说几句话,装作好朋友?是这样吧?然后就会逗粉丝高兴?她们就会很开心?她们是期望看到娱乐圈的明星们成为好朋友的吗?”
    虽然陶清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仍然觉得莫名其妙,这又是现代人的怪癖之一吗?为什么会高兴?那些小姑娘们真善良,别人交个朋友都能开心半天。
    苏寻接着道:“这样一来,小陶哥就能继续涨粉啊。其实你和沙洲的粉群画像,很多是重叠的——少女粉。所以为什么艾玲找你,不去找张风豪老师啊。但因为粉群掐架壁垒,分流了。要是能打破,在不惹怒唯粉的情况下,你和沙洲多了很多双担,岂不是美滋滋。”
    陶清风艰难地消化着这一大段,又要烧脑很久才能理解的东西。最后他还是摇头:“我暂时还是看不出,太过积极的意义。”
    苏寻心想小陶哥自从失忆以后,虽然德性变得很好,但是在对艺人的本质追求上,好像出了一点误解,他抽抽嘴角道:“赚钱、讨粉丝开心、增热度的意义啊。”
    陶清风又把刚才计划书里提到的活动一项一项地过了一遍,疑惑道:“见面会?采访?转微博?哪一项能赚钱?”
    苏寻无奈道:“小陶哥,你真的忘了,热度上来,就能接广告了,广告有钱啊。”
    虽然苏寻小小心虚了一下,因为麦麸蹭三月粉的热度,也不见得吸到足以打动广告商的热度。苏寻其实是看好东华娱乐公司培养练习生时那一套比较成熟的“边吸腐粉边吸苏粉,两手抓两手硬”,“一边塑造出淤泥而不染的宇直人设一边暗搓搓营造暧|昧空间”“既能培养大批冲在前方大喊我的爱豆是钢铁直男的女友唯粉,又能吸纳大量油菜花磕cp各种技能点满自来水卖安利的腐唯粉”的手段,想借合作机会学习一二。
    今天艾玲那一套“麦麸必须遵循一二三四五六七等高大上条例”“不能简单粗暴不能low不能触唯粉的逆鳞”的指导原则,其实就给了苏寻很多启发。
    苏寻想起艾玲指着计划书上“友情营销”的“友情”二字,给他灌输的一个道理:“明晃晃的麦麸只会被耻笑,强按头是完全行不通的。但如果你渲染友情多么温暖、正直、纯洁到能升华的地步,她们就会不惜一切想让人上|床了。”
    苏寻简直是汗流浃背,不得不服东华娱乐公司在这方面的钻研程度,他仔细看过合作书,的确表现出来的,克制在很正直友情的范畴——当然脑补空间也很大。这样的营销,只要不过头,应该还是利大于弊的。毕竟哪个演员不炒cp?归宁皇后里不能和女角色炒(那两位演的一是他大嫂二是他侄女,炒了分分钟就被举报),那就和同样没有cp的男演员麦点麸,也算是给电影在别的地方预热一下。
    不过这些东西,小陶哥一时半会的,又怎么会明白。此刻陶清风还停留在思考苏寻说的接广告能赚钱。他想起来自己仍然有解约梦想,那么当然要把握住赚钱机会,听苏寻如此这般说东华娱乐公司在这方面做事的成熟风格,也就信了,点头道:
    “那就接吧。”陶清风把计划书还给了苏寻。
    话虽如此,在答应的同时,陶清风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意识到,那天在病房里很受启发的“演员的公众道德模范”似乎让他找到了一点,做这份工作除了赚钱之外的,对他来说值得的意义。
    钱得赚,但是在这过程中,陶清风觉得,他应该更审慎一些,多思考一下,怎样做好所谓的“公众道德模范”。
    为往圣继绝学是儒生天然使命,而所谓的“道德模范”虽然是个现代词汇,也可以归入圣人教化礼仪的范畴。陶清风心中暗自叹曰:往圣之传、吾谁与归?虽然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更靠近一点“大道之行”的社会理想,都算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