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禅-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怡定睛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只觉得从这颗金珠上面,散发出一股难以形容的气息,让人联想到春雨缠绵、万物萌发的生机,周身气血都变得旺盛起来。
这颗精血元珠,自然就是苏子语用孔雀三相神光炼化九婴肉身得来的,而且还用玄牝灵胎的灵气调和,比起当初从云纯阳手上得到的那枚,要完整许多,效果不知道好上多少倍。他自己已经有了玄牝灵胎这样的至宝,并不需要,现在给了武怡,也算是完成了承诺。
命魂精怪的肉身,加上玄牝灵胎的温养,这种宝贝,对于武怡来说,真可以算是天大的机缘了!
比起什么武侠仙侠里面的主角,掉落山崖得到天材地宝,都要来得厉害的多。
“这枚精血元珠,蕴含了强大的生机,你将它吞下去,用气血温养,凝聚心意,好处无穷无尽,可以省下不少功夫。可以缩短成就先天的时间,等你逆转生机之后,就知道它的神奇了。不过这样的重宝,最好不要让其他人知道,免得怀璧其罪,惹来是非。”苏子语嘱咐了几句,又认真看了武怡一眼。
“我知道了!”武怡兴奋无比地吞下这颗精血元珠,顿时感觉一道暖洋洋的气息从腹中散发开来,传遍四肢百骸,力量无穷,连精神都变得无比地旺盛。
“我的承诺完成了,从今以后你修行全靠自己。记住,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丑的存在。善之所以是善,是因为恶的存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都是自然规律。天地人心,都是磨炼修行,你好自为之,我们有缘再见。”
狂风一起,苏子语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最后几句话在武怡的耳边。
武怡静静站在原地,脸色变幻了几次,握紧拳头,斗志满满,最后又彻底恢复了平静。
高空之上,云层当中,魏神阳看了一眼:“这个女人天赋平平,却用精血元珠这样的好东西去培养,倒真是舍得。”
以他的眼界,武怡这样的修为当然是看都不看的。精血元珠也算得上难得的宝物了,对他来说用处不大,换做稍弱一点的高手,肯定要挤破头地去拼抢,血流成河都有可能了。
“我和她的哥哥有一段因果,既然领上了修行的道路,当然要履行承诺。不过圣人行不言之教,真正的修行,还是要靠他自己。”
苏子语面色平静地回答。
天生万物,自然运转,有长就有短,有高就有低,这是永恒的规律。所以圣人教化弟子,都是无言而教,有所启发,却不会轻易施加自己的倾向,而是任其自然成长。他虽然不是圣人,却已经渐渐领悟到了这个道理。所以对于昆仑山段馨柔的出现,和武怡的修行,他并没有指点太多,而是让对方自己慢慢去体会,也是一种心意的磨炼。
当年恩师空知远的教化,可不就是同样的手段?
“好一个不言之教,你倒是有些气度。事情办了就走吧。”
魏神阳看他一眼。
云雾汇聚,笼罩住两人的身形,飞腾远去。
第280章 再读西游,大道何求!()
一间狭小昏暗的屋子里,连灯光都没有,除了烂藤椅、破桌子,几个旧橱柜,就是剩下一张老木床还算是完整些。
苏子语静静地盘坐在木床上,也没有用什么被褥床单,闭目凝聚心意,将念头潜入到玄牝灵胎当中温养。
过了许久之后,他的念头又弹动了一下,感应着玄牝灵胎深处,潜伏的那一团微弱气息。
这道念头和自己阳和融融的念头相比,就像是萤火皓月之间一样天差地别,偏偏绵弱而不断,反而在玄牝灵胎的深处安稳下来,渐渐地又有了一丝灵性。
“看样子玄牝灵胎的确是奇物,舒宁的这缕残魂没了肉身气血温养,也能够保存下来,开始诞生灵智,只是进度实在太缓慢了,不知道到哪一天才有恢复的希望。我这些日子每天修行,离火乾坤剑和念头的纠缠已经足够深刻,呼应自如,应该运用起来不会有生涩了。只是这菩提心的道理,始终还没有悟透,看样子还是境界不够,有些操之过急了,不如出去走走。”
苏子语叹了一口气,念头退出,睁开了眼睛,从床下走下来,打开了房门。
这栋两居室的房子,陈设极其简单,虽然他到了之后,简单打扫收拾了一番,但也只是扫除了尘埃蛛网,到处都有破陋疏离的地方,看得出因为久没有人气,败落了许多。不过在苏子语的眼睛里,每一处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毕竟是寄托了自己童年的老宅。
离开了京城之后,他和魏神阳就一路向着东南前进,并不想在内陆停留太久,最后苏子语灵机一动,索性回到了自己位于东南沿海的老家,虽然是一个交通不太便利、远离闹市的落后县城,但是毕竟离东海很近,民风还算淳朴,也没有什么监视的耳目,倒是乐得清静。对苏子语两人来说,反而是一个落脚的好地方。至于婆娑,她另外有安排,已经约定好会赶在仙山出世之前来与两人会和。
现在算一算,距离回到老家,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每天就是潜心修行,又感到陷入了一个瓶颈,苏子语才动了四处走走的念头。
“算了,反正我以后也应该不会再来,没有必要太在意。”苏子语望了一眼对门,知道魏神阳还在潜心苦修,也没有去招呼的意思,径直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一股湿热中夹杂着腥味的海风迎面吹来,头顶艳阳高照,的确是一个好天气。四五月一过,除了偶尔的雷雨,天气已经渐渐炎热起来。
走出家门没有几步,已经可以看到小镇上来来往往的渔民喜气洋洋手提沉甸甸的鱼获,大太阳底下,还有三三两两的小孩子打打闹闹从面前跑过,留下一阵阵嬉闹声,偶尔也有一两个结伴而来的背包客,看什么都是新奇兴奋的神情。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些热闹的景点景区玩腻了,不少人都学会了避开喧闹,专门找这种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原生态郊野、小城镇来玩。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看着这一幅初夏欢快的场景,苏子语的心情也不知不觉受到了感染,有种诗兴大发的冲动,不过他虽然灵智大开之后了许多典籍,但是毕竟没有钻研,只是脑子里不知道怎么冒出这么几句,虽然不成篇幅,还是心意都变得明朗了许多。
天气大好,出门游玩的人也多,苏子语一路走走开开,慢慢就靠近了海边。
这里虽然还是以低矮的砖瓦房为主,但是因为天气好人气旺,仍然可以看到狭小的港湾里面,有一些渔排停靠着没有出海,甲板上面摆好了圆桌,水盆里都是一堆堆肥美的海鲜,还有热情的小妹招揽着生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苏子语就是在这里长大的,知当然道这些渔民都是把木屋搭建在渔排上,生产、生活都在这上面,他兴致一起,也找了一艘渔排坐了上去,随意点了几盘鲜货尝了起来。
体大壳薄的蛏子,鲜活原味的海瓜子做汤,活蹦乱跳的大虾,再加上肥美的马鲛鱼,随便洒上一些调料去腥,就是一桌丰盛的渔排大餐,入口即化,实在是美味。
“我看这乌山港也有不少的游客了,怎么当地好像还没有开发起来?”
苏子语吃着渔排,看看热情无比、忙前忙后的船家,随口问了一句。
“有什么开发不开发的,周围又没有什么大城市,海湾子里面难进,心眼活的都跑出去打工了。我们靠海吃海,世世代代习惯了,有客人就开火,没客人自己打鱼吃鱼,日子一样过得。”船家是一个身板结实、皮肤黝黑的憨厚汉子,中午天热,干脆就披着个褂子敞开胸膛,正忙的汗流浃背,听他问话哈哈一笑。
“镇子上还是穷啊,开发起来不是大家都更富吗?看其他沿海地方一个个发达起来,就不想也多赚点钱。”苏子语点了点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他读中学的时候就离开镇子到了县城,十几二十过去,也没几个人认识了。
“想赚钱的就进城,我们嘛,看海龙王的脸色吃饭,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习惯了。”船家手里拎着个铁锅,大火大油炒着,嘴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的确是快活得很。
“老阿嬷都说了,城里头买个房子都贵的要死,我们天天有吃有玩,下海沟子摸个鱼,不知道多开心!看你长得蛮好看的,想的倒是多,别像我们钟老爷说的,牢骚太盛肠仔都断咯!”
渔排上的小妹长得还挺漂亮,小麦色的皮肤,活力十足忙前忙后,盯着苏子语也看了好半天,显然看他气质完全不像本地人,用土话相互打趣挤眉弄眼,乐得咯咯直笑。
“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的好!”苏子语被她们这么一说,也是愣了,摇头失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么浅显的道理,自己都忘记了,还要一个小姑娘来提醒。这些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面朝大海、波光粼粼,未必不是一种乐趣,何必要和大城市的喧嚣相比。
日升月落,潮涨潮息,天地自然,冥冥当中早就有了各自的安排。自己心里想着东海仙山出世的大事,苦恼、执着于修为精进,的确有些钻了死胡同,差点都忘了水到渠成的道理。
“烦恼障,贪嗔痴,差一点就乱了心意。果然人生百态、天行有常,都是修行的道理。”苏子怡心怀大开。
正想多扯几句,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一阵吵闹声,回头望去,只见几个流里流气的年轻人,围着两个背包姑娘,正在嬉皮笑脸套着近乎。看样子是本地的小青年,看到漂亮姑娘口花花,有些走不动路。
苏子语这边看着,那两个背包姑娘已经有些不耐烦,想要走开,却被小青年拉扯着没法脱身,渐渐地动静大了起来。
“随便坐坐也能遇到这烂俗的桥段。”苏子语哑然失笑,他虽然没什么英雄救美的想法,不过听在耳朵里、看在眼睛里,总是不太顺畅。
“啐,黄镇长那个不要脸的儿子又来了。”渔排上的小妹显然认识为首的小青年,嘴巴里嘟囔着看不过眼。
苏子语一听她的语气,就明白为什么旁边走过的一些镇民虽然劝阻,却不太敢上前,正当他考虑要不要随手打发了,就听到船家说了一句:
“也就图个嘴巴快活,再闹几下屁股就要开花了!”
苏子语一听有些惊讶,这个黄镇长的儿子一看就是老纨绔,家里有些势力,所以无法无天惯了,难道还有人敢管。
结果没过几分钟,就看到一群挥舞着棍棒的年轻小伙子冲了出来,两边一阵乱打,骂骂咧咧,鸡飞狗跳,转眼都跑的没有影子了,剩下两个游客姑娘满脸诧异,相对发笑。
“我们乌山村的人最团结了,姓黄的也不是一两次挨打了,不长记性!”渔排小妹满脸傲娇,得意洋洋。
苏子语恍然大悟,越是这种偏僻的镇子,民风越是彪悍,闹起来哪管什么镇长村长,当然,二十年前还没有什么官宦子弟耍流氓的套路,自己才觉得陌生。
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苏子语却忽然隐约捉摸到了一些道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仁,不是残暴不仁,而是没有仁德善恶的概念,善恶好坏美丑,都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对万物生灵不会直接去干涉。只需要设定好自然的规定,世界就有自然的秩序。有人仗势行凶惩恶,自然就会有人去平息处理,无论是这些镇民出手,还是我出手,都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人治理得了他们,那么民众就会生活不下去,就会去推翻他们,稳定新的秩序。所以无为,就无不治,任凭生灵百姓自然繁衍生息,才是道理。天地创造秩序,万物都在秩序下有自身的规律发展。”
圣人行不言之教,也是同样的道理。苏子语渐渐地明白了,所以佛陀圣人的曼荼罗坛城,只要创造了自然的规律秩序,就可以稳定下来,不需要时时刻刻去处理细微。
所以那些所谓的神仙传记里面,什么神灵创造人类,百姓触怒冒犯神灵,又被神灵降下惩罚的,都是假的。因为本身这样的行为,就和天地大道是相悖离的。
苏子语忽然又想起来,西游记里面郡守百姓祭祀冒犯了玉帝、龙王,三年不降雨的传说,这样的行为,也是不符合天地大道的。
他兴致起来,念头一起,飞腾之间,已经回到了屋子里,从破旧的橱柜里,翻出了小时候读的那些线装书,虽然简陋,但是也不嫌弃,又重新翻看起来。
这一看,居然又有了新的感悟。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读到这里面一首佛偈,苏子语微微一愣。
天下人学佛修道,信仰神灵,到老都没有成就,都只是积雪为粮、磨砖作镜?的确是,那都是没有参悟本质,迷失了眼睛。
“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法相如是。眼耳口鼻身意,不是静虑禅定的功夫么?”苏子语越是读下去,深深地揣摩,忽然感觉到,这通篇西游,看起来只是传记、光怪陆离,却隐隐暗合天地道理,分明是在借故事说修行。
“当年我为什么没有看出来?是了,石头里面蹦出来个猴子,天不怕地不怕,从地府、东海闹到天宫,拔根毫毛千变万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因为他是心意,没有约束,代表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孙猴子,白龙马,这明明就是心猿意马。浑浑噩噩、至纯至净的唐三藏,贪吃贪色、欲念无穷的猪八戒,挑的是欲念重担。心猿意马都没有锁住,欲念魔障都没有看透,当然只能看个热闹。只有戴上了紧箍咒,锁住了心猿意马,求取真经!”
九九八十一难,不就是对心意的无穷考验,念头的不断打磨。
“悟空,心意所见所感,无一不空。悟净,心念纯粹,至净至洁。悟能,降服欲念,转为大能。我还以为我的心意足够纯粹,念头坚定,如同般若金刚,已经无可摧毁。但是如同般若,就是还没有真的成为般若,只有把念头继续锤炼,真正揉成金刚,才算是有了成就!”
苏子语哈哈一笑,再不去看手里的线装书,双手一合,已经把整本旧书摧成粉末,漫天飞舞,消融在阳和炽热的念头当中。
悟空!悟能!悟净!
走完了九九八十一难,还不够,还要不断地锤炼打磨,只要心诚志坚,何愁找不到大雷音寺,大道真经!
苏子语的念头震荡着,心意一遍又一遍地涤荡,他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心思已经完全地安定下来,从容不迫,那漫天神佛、天马行空的孙猴子,还有种种劫难、传奇,都淡化在了心里,完全地消失不见,念头不断地纯粹,融合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道通明澄澈的云团,完全地凝聚在了空中。
那道庞大的念头,不再是捉摸不定的暖风,已经开始有了形体!
第281章 阴阳二鱼,先天太极!()
“我实在是没有想到,心意定根,纯粹到了极致,凝聚出的念头,居然能够创造出形体?!念头,念头,刚开始只不过是脑子里的一点想法和情绪,是思考的结果,飘忽不定,捉摸不透,无形无质。所以今心为念,是现在的想法,突然冒出来的念头,本来一念转瞬即逝,现在被我炼化成形,看得见摸得着,已经超出了想象,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化,这一步、下的突破实在太大了!”
苏子语隐约地感觉到,自己感悟道理,跨出了了不得的一步。
他的心里更是不断地猜测着,到底是什么样的大能,写出了西游这部奇书,看似幻想杂记,传扬民间许多年,偏偏却没人看得出,这里面其实暗藏着修行的道理,讲述了求取真经的本质!
不论如何,现在苏子语凝聚出来的庞大念头,已经有了真实的形体,比起之前的虚无缥缈,力量何止数以倍计算,这是质的变化。只要心意驾驭,就可以念随心动,熔金销铁。再坚硬的石头,一道念头落下,都可以一下洞穿,震成粉末碎屑!
这样可怕的威力,简直可以和一些炼化精气凝聚出来的法相神通相媲美了!
苏子语相信以自己现在的念头力量,无论运用什么神通,都可以事半功倍,发挥出来的威力恐怕无法计算,稳稳地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来徐福、嬴政,还有姬玄宗这些顶尖人物,其实给苏子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心里清楚,自己还不能够和这些人真正抗衡,但是现在念头成形,他终于了有了信心。虽然由于修行的时间太短,念头的深厚不如真正的高手,但是质量的变化,已经可以大大的弥补,无论什么人来,都有把握斗上一斗!
想到这里,苏子语心意变化,念头又再一次从有形转为无形,化作祥和的暖风钻进体内。
就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感应到了,一道熟悉的气息迅速接近,落到了门外。
苏子语身形飞腾,房门一开,已经看到魏神阳和婆娑站在了屋子里。
“六月到了,我们不知道仙山出世的具体时间,现在就可以去海上搜寻等待,以免错过了。”
三人相互一看,已经做出了动身的决定。
……
东海是有特定的区域,但是在苏子语看来,古代的东海和现在的范围不一定是同样的概念,为了稳妥起见,他们不得不扩大搜寻的范围。
离开了大陆海岸之后,就开始了日复一日漫长的搜寻,每一天都不断地驾驭着云雾飞腾,念头疲惫了就落到海岛礁石上休息。
“在很多的古代传说记载里面,东海仙山都是漂浮在海上的,没有根基,就像是楼船一样,居无定所,随风漂泊,不断地变幻着位置。如果真是这样,万一仙山出现的时间很短,那对我们来说,就太难找了。不过据我所知,也一直有传闻说,东海仙山的位置并不是没有参照的,是在一个叫做‘归墟’的地方附近。这个地方,就是海中无底的深谷,众水的汇聚之处。听起来,和死海古卷里面记载的大海尽头,是不是有点相像?”
说话的时候,苏子语他们正藏身在最低的云层边缘,一路飞腾。
在这个位置和高度,他们不仅可以念头卷动云雾托起肉身,省去许多飞腾的力量,而且并不影响视线,运足目力足以清楚地看到下方海面上的景象。
从几千米的高空望下去,浩浩茫茫、碧蓝无垠的大海,就像一大块柔软顺滑的绸缎,微微地起伏着,到了远处却仿佛突然遇到了下坡,整整齐齐地低了下去一截。
虽然心里清楚,那是视觉的落差,因为地球本身一个大圆球,在足够高的位置,海面的弧度就慢慢地体现了出来,但是苏子语仍然不自觉地想到,这一幕在不知所以的古人眼里看来,可不就是快要到了大海的尽头?
“环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茫茫大壑焉,实若无尽之谷,其下无底,名为归墟?八荒九野之海,天汉之流,尽集于此,却无有增减?”婆娑随口接了下去,脸上却淡然无波,显然对这种传说有些不置可否。“所谓归墟的传说,应该只是古代人不了解河海蒸发、雨水归流的循环原理,只见到大河奔流到海不复回,却不见海水涨高,所以想象出来的传说。不可能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地方。”
天有多高人虽然不能穷尽,但是海有多深,却是可以估算得到的。所谓的无底之谷,当然不可能存在,除非地球裂开了一个大洞,直通地核深处。
“你相信死海古卷描写的大海尽头,却不愿意相信归墟的存在?”苏子语已经习惯了婆娑的清冷性情,但在等待和搜寻的过程,他们并没有其他的事情,一直都在不断地探讨着,试图更近一步,将遮蔽千年的迷雾拨开更多,靠近真相。
“我虽然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但是也不至于对所有的细节都尽信不疑。眼界决定了视野,境界不够的人,永远没办法看清楚事实的全貌。就像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只懂得揪住眼前的一点点东西不放。”婆娑遥望碧蓝海波,脸上连半点情绪的波动都看不到。
“蓬莱、瀛洲、方丈、岱舆、员峤……连名字都取好了,玄乎其玄,我只想知道,是真的刚好有五座仙山,还是只看到了五座……恩?前面是什么人?”魏神阳刚刚说了一半,忽然话语一顿,眼神闪烁着望向了前方的海面上。
在一座小小的孤岛上,矗立着一个健硕魁梧的人影。
本来大海茫茫,无边无垠,从几千米高的空中望下去,什么景物都变得渺小许多,哪怕是一座小小的岛屿,也感觉和巴掌一样,毫不起眼。更不要提一个人的身体,恐怕比蚂蚁也大不了多少。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魏神阳一眼就越过重重距离阻隔,看见了那个矗立在孤岛上的身影。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感应,心意层面上的巧妙。
那个站在孤岛上的人,似乎也已经发现了飞腾在空中的苏子语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