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一百个人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会更进一层。
普尔历6年1月20日,政务小组整理出一张关于普尔行星表面各种信息的资料。这些资料一部分是来自一号卫星未损坏之前所录制的,一部分是之后人类利用苍鹰一号环绕普尔行星进行地表探测出来的。这两个方面一个可以提供整体信息构架,一个可以提供细致的信息,结合起来能够为诺亚区提供一个初步的普尔行星概念。
如果新卫星上空的话,诺亚区所能够获取到的信息就更多了,到那个时候对于普尔行星的认识,人类也可能更进一步,并且时刻追踪普尔行星上的事物。
诺6120版世界地图中,清晰地将普尔行星划分出六个大陆,和地球不同的是,诺亚行星的大陆分布比较均衡,并不会出现像太平洋那样的大面积海洋。大陆之间的间隔是相差不大,所以海洋分布也比较零散。
六个大陆之中,北半球分布了两个、南半球分布了两个,另外两个是横跨诺亚行星的赤道。而这六个大陆也分别暂时被命名为诺亚洲、北诺洲、东赤诺洲、西赤诺洲、南海诺洲、南寒诺州。
六个大陆除了诺亚洲外,其它都是根据它们各自的位置或气候去确定名称。而诺亚区所处的位置自然就是在诺亚洲。只不过诺亚洲的面积也不小。它大概相当于此前地球北美洲的面积,只不过相对来说想得更狭长一些。
诺亚洲大概也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东部的大平原、南部的山岭地区、北部的高原、中部的盆地。诺亚洲也算是一个奇葩的大陆了,因为它南北海拔比较高,而中部却比较低,从而形成了很多了地中海。这些地中海分布比较零散,而且和诺亚洲外的海洋少有连接。
正因为这片地区的环境,却也形成了比较奇特的生态系统,诺亚行星之中,这片地区生物分布比较密集,而且具有生物多样性。无论是二十多米高的巨型生物还是小到体长不足一厘米的昆虫,都随处可见。即便索沙林,这里也同样存在。不过索沙林在这里生存处于劣势,因为它的天敌实在是太多了。
而整个行星之上,索沙分布比较广泛的,其实还是东赤诺洲中部的大平原和诺亚洲南部的山岭地区。至于其它地方或许也有索沙林存在,不过数量相对会比较少。
而人类现在所掌控着的诺亚王国这股索沙林势力,便是存在于诺亚舟南部的山岭地区。也正是因为这个地区山脉较多,才会让许多索沙林以为这些环绕在遥远四周的山峰是索沙世界的外壳。
不过现在诺亚王国的索沙林走出了约束着它们的山谷,步入了东边的平原的确或是更南边的山谷地区。总之诺亚王国正在不断地扩散着。
不过随着诺亚王国所掌控的地区越来越大,它们对于遥远地区所能进行的掌控也越来越弱。而随着每一次远征,征战军也会越发感觉到疲惫,毕竟奔波于各地,谁能支撑得了。
面对于这种难题,暗魈只能向诺亚神请求指示,而诺亚给它的办法,就只能是技术改革。诺亚王国想在虽说拥有着大量的索沙林和广阔的土地,但是它们的交通和交流还是和之前一样采用最为原始的办法,这限制了它们日常的很多活动。所以索沙林必须要进行技术改革,解决交通和交流的难题。至于怎么解决,诺亚神并没有再进行详细的解释,而是告诉它们必须依靠自己的解决。
这就把暗魈给难倒了,它能够把诺亚王国发展到这么大,可都是依靠诺亚神的帮助和扶持才能够做到的,而现在诺亚神却跟它说需要依靠自己去解决,它一下子就懵了。
随后立即召集了在制造方面非常有能力的索沙林,问它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有能力的索沙林之中,自然也包括了一些人类伪装混进来的,不过为了索沙林的独立发展,他们并没有很快就跳出来帮它们解决问题,而是静静地等待其它索沙林的行动。
当然索沙林思想转变到现在时间很短,想要它们自我进行发明,还是有些困难的。不过在有了压力和情况之下,它们还是会自我进行摸索。它们根据现在所能掌握的技术和能力,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去思考着。
而这个时候暗魈也知道凭借几十个技术索沙林来思考也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它也把这两个技术问题进行公告,向整个诺亚王国的索沙林进行悬赏,一旦有哪个索沙林能够提出实质性的办法来解决这两个钟其中一个问题,那它不但能够等到级别上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得到‘朝圣’的机会。
在整个诺亚王国里面,能够亲眼看到诺亚神的索沙林可不多,除了暗魈、罗平纳和几个酋长级的索沙林之外,其它的都没有这个机会。而现在,只要能解决‘交通’或是‘交流’其中一个难题,那它就能够获得这样一个神圣的机会。
对于诺亚王国的很多平民索沙林来说,它们对于诺亚王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因为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部落被征服,然后被迫加入这个王国而已。但是对于诺亚神,它们却已经生出了敬仰之情。因为在这个王国里面,听到最多的神奇之事,均是来源于诺亚神。包括它们日常所使用的斧头、铁镐和绳子,这些神奇的发明都是诺亚神传授给索沙林的。
所以那些平民索沙林在听到这个悬赏之后,也纷纷参加这一次国家级别的思考。不过最后提出来的办法,都是非常奇葩,有的索沙林提出抓一大堆鸟儿,在它们腿上绑绳子,然后索沙林抓住这些绳子就能够飞到天上,快速前往目的地;而有是提出在每个部落的中心建造一个高高的柱子,在柱子之间绑上绳子,然后索沙林可以通过拖拽这些绳子前往另外一个柱子。
每一个办法都是天马行空,大多都是它们凭空的臆想,能够实现的,很少很少。
不够不久之后便有一只来自边缘部落的索沙林提出了一个另类的办法,那就是爬在一只八米级的野兽身上,让它带着索沙林走。
这个办法乍看之下也很是荒唐,毕竟八米级的野兽怎么可能会让你趴在它背部上,又怎么会按照你的指示前往目的地。不过暗魈在仔细考虑了一番之后,却越发觉得这个办法可能真的可以实现。
常年生存于森林之中,暗魈和罗平纳等这些索沙林都习惯了凭借自己的身手穿梭于林间。但是在东边山谷之外的边缘部落却和诺亚部落有些不同。东边山谷之外是一处平原,那里地势平坦,树林相对也比较少一些。所以那里的索沙林其实已经驯化了部分的野兽用来代步,只不过它们所驯化的,都是一些三、四米级的中小型动物,且都是适合在平坦地区生活的野兽。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在林区之间,索沙林同样也能够驯化那些能够在林区奔跑行走的生物。
越深思,暗魈越想出了能够解决这个交通难题的办法,例如可以利用绳子困住野兽的爪子和嘴巴,就能够避免它们伤害索沙林。然后通过恐吓和引诱的方式,让这些野兽按照它们的指示去行动。
有了初步的想法,暗魈和罗平纳商量之后立即就打算进行这个办法,只不过它们最后能不能成功实现,还要看它们自身的发展。
人类也从传授索沙林技术,转变为让它们自己去研究技术。当然这也并非是全部,人类依旧会在它们关键的时刻给予它们指导,加速它们的研究的进度。例如轮子的发明和木车的创造,潜伏在索沙林之中的人类会偶然地制作出来,至于暗魈和罗平纳或是其它的上层索沙林能不能发现这些工具的价值所在,那就得看它们自己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奇怪的信号()
人类降落到普尔行星已经有六年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忐忑、到接受、再到现在的适应,它们已经渐渐融入到这个星球之中来了。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阶段,之前所猜想到的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现在也一一被排除。这里除了有更加野蛮的野兽、无孔不入的未知病毒和具有智慧的索沙林之外,其它方面其实和地球差别不大。
只要把这些问题一一克服了,然后再把技术提高上来,诺亚文明恢复到此前地球文明那个高度并不是问题。而初步的生存阶段也差不多能度过了,只要再过几年,新一批的人员投入到工作之中,人类必然会不如蓬勃发展的阶段。
不管怎么说,人口还是个硬伤。无论现在诺亚文明掌握多高的技术或是拥有多少矿产资源,只要人力资源提升不上来,那么科技发展便永远无法快速发展。
所以诺亚政府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之中,将会把侧重点转移到教育上来。只要新一批人力资源成长起来了,未来便有无限种可能。
普尔历6年2月,诺亚区第三轮区域扩展完成,无论是工业区、生活区还是种植区,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张。特别是生活区,所能居住的面积大幅度增长。不过扩展完成之后,诺亚政府便将七成以上的建筑工作压下来了,把空出来的人员转移到其它方面。剩余的三成大多也只是为了加强诺亚区的防御建设。
诺亚政府调整了工作分配,把更多的人手安排到工业制造和技术研究上来。诺亚文明的人口数量少,暂时来说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土地面积。所以现在他们现在想要做的,是把诺亚文明的技术研究提升上来,为之后诺亚文明的飞速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也即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诺亚区并非是对外发展,而是对内发展。虽说资源方面依旧会有大量的损耗,但并非是用于建设方面,而是用于工业技术的革新。
因为无论是航天事业,还是索沙林装置,亦或是现代化武器的制造,都需要新技术和大量资源的投入。
普尔历6年5月,诺亚政府推出新计划,既大型运输机的建造。诺亚文明刚到达时,所拥有的飞行器便只有四架探测器和一架苍鹰一号战斗机。
虽说在之后诺亚区又制造出了几架用于运输的飞行器,不过因为技术和材料的限制,所制造出来的飞行器和运载数量有限。之前索沙林为诺亚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比较少,这几架飞行器还勉强可以用来运输,但随着索沙林在矿物资源的开采力度越来越大时,为诺亚区提供的资源便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单凭几架小容量的运输机来运输这些资源已经渐渐不够了。
而这个时候,便需要大型运输机了。2月份所加强的技术研究,已经为大型运输机的建造提供了技术和材料的支持。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大型运输机便完成了制造并且通过了试验。之所以有这么快的速度,主要还是因为有天书的帮助。在天书的资料库之中,存储了所有以往地球上的技术知识。也即是说,借用前人的知识,对于大型运输机的设计并不是问题,之所以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只是工业生产方面对于材料和工程师的要求比较高,才到普尔历6年8月份才投入使用。
建造而成的大型运输机被命名为索沙一号,因为它主要的任务是用于来承载索沙林为它们提供的矿物资源。索沙一号的载重量为10吨左右、可运送50余名人员、航程1000…2000千米、主要为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可达到300千米/小时。
索沙一号建造成功之后,人类能够实现更快的资源流通。单凭这一架运输机,所能运载的数量便是之前所有小型运输架加起来的十倍以上。
普尔历6年10月,新卫星工程开始实施,它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已经全面具备。新卫星所要实现的功能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毕竟现在诺亚区的制造力还不支持太高的航天工程。
普尔历6年11月,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进入尾声,这个大工程历时两年,才总算是落实下来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于人类来讲,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要不是之前有人工智能诺亚的技术支持,人类要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还至少要几十年的努力。
不过有了完善的理论知识,想要把它实现便比较简单了。在诺亚方舟内部便有一个可控核聚变的反应堆,不过那个主要是应用于诺亚方舟在宇宙的航行,所以无论是在供能方式或是体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建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体积相对更大,虽说它的供能和之前那个相差不大,但是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安全性上都相对有提高。
在未来的几年的时间里,诺亚文明的许多工作在有了新核聚变反应堆的支持下,效率将会更高。
普尔历7年2月,新卫星建造完毕,经过了十几天的安全检验之后,于2月15日发射。
新行星被命名诺亚二号卫星,虽说无论是功能还是寿命都比不过之前的一号卫星,但至少现在它对诺亚文明的帮助将会更大。在火箭的推动之下,诺亚二号卫星被平稳的送入到普尔行星的轨道之上,为诺亚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为了把这个卫星送上天,诺亚区可是耗费了很大的成本,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化学燃料,为了提供动力所制作出来的火箭是最大的成本消耗。而如果不采用化学燃料,而是利用可控核聚变引擎的话,不但能够节省成本,航天飞行器还能够往返与宇宙和地面。
只不过要想把可控核聚变投入到航天中来,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挑战还是太大了。毕竟它们只能算是刚刚掌握这项技术,要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小型化已经是难题了,更别说投入多设备的应用中来。
只不过对于这方面的应用,人类迟早会达到。
新卫星进入轨道之后,立马进入工作,为诺亚区提供了普尔行星比较清晰的图片,同时也为之后全球的通信技术打下了基础。
在诺亚二号卫星投入使用的后第二个月,位于诺亚方舟主控制台的技术人员突然从卫星接收到了奇怪的信号。这个技术人员带着疑惑,把所有的信号都记录下来,随后借助天书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个信号源在普尔行星的西赤诺洲,更详细来说,是位于赤道地区。
“天书,帮我接通主席,我有重要的事情汇报!”这名技术人员分析了一步份之后,发现问题越来越不对劲。
“楚欣,怎么了?”政务主席罗萨正在吃着面条,一边接通着通讯,一边询问道:“不好意思,我现在有点饿,你说吧,我听着,二号卫星出现什么问题了么?”
这名技术人员正是和郑阳文有过渊源的楚欣,她郑阳文一样,在成为诺亚之子之前都不是什么人才,不过在到达普尔行星之后,他们都在努力着。郑阳文之前是往生物方面发展,而蒋欣则是往信息技术这方面发展。
蒋欣本来智力就不错,在这几年的学习之中,她的能力已经足以让她独自处理很多问题了。而她现在便是卫星小组的组员之一。
楚欣对着罗萨的通讯,说道:“我刚才在利用二号卫星观察普尔行星地表的时候,接受到了奇怪的信号,信号来源是在西赤诺洲。一般来说,生物的电波是不可能强烈到足以传递到行星轨道的,所以我怀疑那个信号源不是天然的,而我们诺亚文明而还没涉足到那里,所以我怀疑那是出自其它未知文明的!”
罗萨一边听着蒋欣的话语一边吃着面条,吃到一半听到蒋欣的话语后被呛了一口,面条差点从鼻孔冒出来。
咳嗽了几句,罗萨把面条推到一边,看着蒋欣问道:“你确定吗?”
蒋欣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确定,因为这个信号持续时间并非很长,前后不到20秒。我也是碰巧发现的,而且这个信号很奇怪,我也分析不出来。”
“你把你接受到的信号资料整理一下,发给我一份,然后也发给你们卫星小组的组长一份。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接收到指示之后楚欣立马执行。很快包括华飞在内的共6名卫星小组的组员都接收到这份资料,各自分析了一番之后,它们也集中起来讨论。
对于这个信息,卫星小组给出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外星文明的遗留物。这有可能是某个文明的探索部队在到达普尔行星之后,对外发射信息。
这个假设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的警告,这意味着普尔行星上面可能不止诺亚文明这一个外来者。
在此之后不到两天,诺亚卫星二号再次收到信息,只不过这一次信息源并非来自西赤诺洲,而是普尔行星的天然卫星……普卫一。
第一百二十六章又现长虫()
普尔行星有两颗天然卫星,它们的质量加起来比月球稍微大一些,在普尔行星的夜晚上抬头看去的话,能够看到这一大一小两颗卫星,一个像圆球、一个像圆珠。
按照大小,这两颗卫星分别被命名为普卫一和普卫二。而卫星小组第二次捕抓到奇怪信号的时候,它的信息来源正是出现在普尔一。
第一个信号源在普尔行星地表的赤道位置,而第二个信号源却出现在普卫一,这是否意味着在普尔行星地表和普卫一之间出现信息交流。
为了探查究竟,诺亚政府立即调动了苍鹰一号,前往西诺赤洲信号源所在地,想看清楚那到底存在了什么。同时诺亚二号卫星也锁定了那个位置,不过由于卫星本身的分辨率问题,很难查看清楚。只能看到那是一处热带雨林地,信号源的大概位置在雨林中心的某个山谷位置。
苍鹰一号绕了大半个诺亚行星到底西赤诺洲之后,根据原先的信号标示到达了所在的位置。但是苍鹰一号简单观察了一圈之后,并没有发现之后又什么问题。这里气候相对比较潮湿,温度也比其它地区要高。
“诺亚诺亚,这里是苍鹰,并没有发现异常!”乘坐苍鹰一号的是巴德。雷克斯和一名驾驶员士兵,环绕了标示地点一圈之后,巴德报告道:“是否要移动位置?”
诺亚二号卫星的功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在锁定目标的时候很难做到位置精准,所以苍鹰一号所在的位置可能并非是信号源的精确位置。
“扩大搜索范围!”罗萨待在了诺亚方舟之中,通过主控制台的显示墙向巴德说道:“看一下有没有相对比较平坦的、适合飞行器降落的位置。”
如果信号源是来自外星文明的话,那么在这片位置可能存在外星船舰。不过这也只是罗萨比较简单的猜想而已,主要还是希望苍鹰一号多巡视一些地方后能否发现异常。
在苍鹰一号前往西诺赤洲的同时,卫星小组内的一部分人也在仔细的分析着那两个信号,就连造神小组的荣浩然也被找过来了,因为他是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如果这个信号真的是外星文明的通信的话那荣浩然或许能够从中找出什么规律来。
只不过信息量太少,单凭借这两个奇怪的信号,在短时间内无论是卫星小组还是荣浩然都难以研究出来。
而苍鹰一号在扩大了五倍的搜索半径之后,依旧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或许存在地底!”巴德联系着诺亚方舟,说道:“我申请到地面进行勘察!”
“不行!”罗萨立即否决他,说道:“先别说地表上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就单单是雨林之中那些野兽,便有可能让你因此丧命。投下探测器,然后返回吧。”
巴德蹙了一下眉头,犹豫了一下之后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探测器放出去,虽然便让苍鹰一号返回了。苍鹰一号这一次前往西诺赤洲,一方面是在标示位置整体搜寻一番,如果没有异常的话便让探测器待在这里继续执行任务。毕竟不可能让苍鹰一号一直待在这个位置。
在苍鹰一号即将离开的时候,飞行器突然接收到奇怪的信号,而很快诺亚二号卫星也收到信号并传达到了诺亚方舟。
“信号出现了,赶快锁定信号源!”巴德一边操作着苍鹰一号内置的通信设备,一边说道:“我这里的设备处理不来,总部赶快把信号源的准确位置告诉我。”
坐在主控制台上的操作人员是华飞,听到了巴德的话语之后,他立马在天书的帮助下锁定信号源,将位置的范围精确到百米之内。“这已经是诺亚二号卫星所能做到的最精确的定位了。”
“够了!”巴德通过苍鹰一号内部的设备确定好位置之后,便让驾驶员迅速赶往那个位置。苍鹰一号距离信号源不到十公里的位置,以它的飞行速度很快便到达。
不过之前投下去的探测器要赶往过来可能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了。“诺亚诺亚,再次申请降落地表,信号刚刚出现不久,信号源肯定还在,等探测器赶往过来就来不及了,我申请立即下地搜索。”
“不行!”罗萨再次否决了巴德的申请,说道:“探索这个奇特的信号虽然很重要,但我们的性命更加重要,没有必要为了探索这个信号源而去冒险。这个信号既然在同一个位置出现了两次,那之后肯定会再次出现的。”
巴德沉默了一下,说道:“那好吧,我们在这周边仔细搜寻一下!”
百米的范围内,除了树木就只有树木,几十米高的大树随处可见,那些二十余米高的野兽也是不是冒头出来,这一切,都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