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一百个人类-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在天书的资料库里面有很多关于太空航舰的构造资料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只不过这些记录着的资料,基本都是中大型航舰的建造。天书记录着的资料是此前地球上在制造诺亚方舟以及其它几艘航舰时的详细情况,只是这些航舰无一例外都是载人超过五十人以上的重量级航舰,和现在诺亚文明所需的小型航舰有着诸多的不同。
其实按照诺亚方舟的建造蓝图来重新建造一艘太空航舰的话,以诺亚文明现在的技术人员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只是见到的仿造而已。但问题是,诺亚文明现在并没有那个工业底蕴去建造诺亚方舟这种级别的太空航舰。
诺亚文明在沙漠行星发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还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问题,现在发展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工业底蕴,但想要再建造出诺亚方舟,一没资源、二没完善的工业体系、三没高端的技术设备、四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所以说仿造诺亚方舟级别的太空航舰基本是不可能的,只能减低要求,先把小型甚至是微型航舰制造出来再说。但是航舰的体积越小,核聚变引擎越需要小型化,而这个正是核用小组现在正面临着的问题。
不只是核用小组,郑冬在这三年间其实自己也不断在琢磨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发现其中牵涉到的参数匹配的调整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借用天书的高性能来进行运算,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在核用小组研究的这三年间,新太空航舰的大致骨架其实已经即将造好,里面的生命维持系统和携带卫星也都建造完毕,只等待核聚变引擎研制完毕进行匹配。
然而核用小组却迟迟未能提交出合适的计划方案,不只是佐藤泉光着急,所有诺亚文明的人员也都很着急。郑冬其实也不例外,但是他知道,或许核用小组短时间内是提交不出合适的计划方案了。郑冬自己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里面进行研究,虽然他自己没研究出什么合适的方案,但他却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将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到目前适合的状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内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人类掌握到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并非是最为完善的,诺克拉文明提供给人类文明的核聚变技术其实大致有三代,而人类只是成功研制出第二代而已。主要的方式是将设备内的等离子体加热到极高温,为核燃料的聚变提供高温环境。而要提供这个高温环境,又需要诸多方面的设备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占用了很大的体积和质量。
想要缩小这个空间,需要进行不断的试验和改善,以诺亚文明目前的工业底蕴来说,要完成这些试验,要求还是太高了。至少要再发展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拥有更充足的资源和技术来进行改善。
或者说直接研制诺克拉文明提供的第三代核聚变技术,然而要想研究透这个新技术,一样没有十几二十年是很难投入实用的。
鉴于这些考虑,郑冬恍然意识到,他和核用小组这三年来起来都是在白费气力,任何方面的技术难题,其实在更高的工业底蕴之中,能够研制出来的效率才会更快,以诺亚文明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一个身体还没发育好的小孩就想成为世界体育冠军一样,底蕴的不足注定会困难重重。
而这一点,三年前荣浩然和郑冬其实就已经有意识到了,只不过当时没有太在意,直到现在,郑冬也才全部明白过来。
很快郑冬向佐藤泉光发去了一封通讯,告诉它核聚变引擎小型化这个工程是很难完成的,并把详细的原因写了进去。同时郑冬还提议出了一个新计划,那就是放弃航舰计划,转而实行卫星计划便可。虽说没有化学燃料来用于推进,但可以利用电磁驱动和小型核弹爆炸驱动来把卫星送入行星轨道。就连具体的方案步骤都写了进去。
佐藤泉光接到郑冬的通讯之后,有些犹豫,他能明白郑冬提出的问题,可耗费大量资源执行了三年的计划,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这让佐藤泉光很是为难。
就在他不知道该怎么抉择的时候,核用小组推出了一个具体的核用方案,并顺利通过了天书的模拟运行。
核用小组的成功让佐藤泉光合适欣喜,他立即将郑冬的意见置于一边,转而去进行核用小组这个推出的方案。
第一百七十二章希望号()
核用小组推出了方案了?郑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意外,他没想到核用小组真能实现了,他连忙前往核用小组,希望能够了解到更详细的内容。
核用小组里面有很多郑冬的朋友和同事,再加上平时他们之间也会进行很多意见上的交流,所以便有人员向郑冬透露这个方案的情况,把方案执行的原理拿给了郑冬看。
郑冬看了之后起初觉得很惊奇,因为方案里面采用了一种新的构造方式在进行核聚变反应堆的搭建,可以说算是改进了核聚变反应堆的性能,虽然依旧处于第二代核聚变技术的范畴,但是新颖的构造不但能提高反应的性能,也能够大大减少核聚变反应堆的占用空间。
不过郑冬只能看到方案执行的原理,具体的细节和参数他并为能看到,毕竟他不是核用小组的人员。不过了解到这儿郑冬也算是放心了,自己之前也许是眼光太浅了,没能看清楚这项技术的新层次。看来之前的担忧都只是瞎操心而已,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诺亚文明不会损失什么。
算是松了口气,郑冬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而这个时候,核用小组在佐藤泉光的许可下,已经开始进行新核聚变引擎的建造了,预计在三个月内就能建造完毕,同时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实际试验和改善后,便能够结合太空航舰冲天而起了。
而这个时候,郑冬也需要参与到其中的工作中来了,虽说他并非是核用小组的成员,但却是高级的机械工程师,新核聚变引擎的建造他自然需要参与进来。
在核用小组推出方案后的第五天,郑冬才接收到完整的方案内容。出于好奇和匠心,郑冬打算启动天书进行模拟运行。他把方案内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搭建,模拟出核聚变引擎从内到外所有的情况。直至到最后,模拟的核聚变引擎的确成功运行了,在配合模拟的太空航舰,也能执行高效的工作。
前几遍模拟运行,郑冬还很兴奋,至少也算是开了眼界,了解到更多的技术角度,然而在模拟到第八遍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问题,那就是核聚变引擎内部的高温环境会对一部分材料造成损坏。原先的核聚变反应堆因为无需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所以能够采用最优和最大数量的材料。可当核聚变引擎小型化之后,其中很多的材料都予以替换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其它材料造成损坏。
郑冬觉得这事不能直接就这么执行,他把太空航舰的运行在天书的模拟系统内又执行了一番,同时提高了一些危险因素,例如沙漠行星上气流的变化。虽说沙漠行星之存在很稀薄的大气,但同样存在气流。加入把这些危险因素都加入进去的话,郑冬在模拟新航舰的飞行时,其竟然因核聚变引擎故障遭遇爆炸了。
看到模拟结果之后郑冬顿时目瞪口呆,因为核聚变引擎一小部分材料的损坏,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引擎发生故障,随后高温环境积蓄爆发而出,把整艘模拟的航舰都炸毁了。
不敢相信事实的郑冬又模拟了几次,他模拟出了诸多中情况,得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这个方案的核聚变引擎并不稳定,在遭遇危险因素时,容易发生变故,如果要用一个直观的数字来表达的话,那就是这个引擎有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可能性会产生故障。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郑冬立即前往政务区报告给佐藤泉光,他看到之后也很是惊讶,也连忙把核用小组的组长请过来。
核用小组的组长名为余武安,是之前的超级天才余明安的亲生儿子,只比郑冬小三岁。而他也是一个天才级别的人物,关于机械和能源工程方面的研究也很是前沿。
余武安到了之后,看了一眼郑冬的报告之后,虽说也是有些惊讶,但并没有特别大的反应。
“余,难道你之前就知道这个问题了?”佐藤泉光看到余武安的反应之后,立马就发现问题了。
余武安迟疑了一下之后,点了点头,说道:“的确,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有发现过,但我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我之前进行模拟的时候,得出来的故障可能性只有百分之3。6而已,相比于我们这次项目的执行程度,这个故障可能性并非很大。可如果像郑冬提出的一样,故障的可能性达到了百分之19。2的话,那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
听到余武安的回答后,佐藤泉光有些头疼,这么高的故障率,让他怎么继续执行这个方案。
“这样吧,你们两个去再多模拟几次,给我一个更准确的数字!”佐藤泉光说道:“我必须要保障计划更顺利的执行。”
主席都这么说了,郑冬临时加入了核用小组,同时余武安集合整个核用小组的成员进行会议,把郑冬发现的问题重点提出来,随后众人分组进行模拟,经过大量数据的总结,核用小组得出了一个更为准确的数字。如果执行航舰计划的话,核聚变引擎的故障率是百分之17。3。比郑冬之前的要低,但比余武安得出的却要高很多很多。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高的故障率,航舰计划是否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佐藤泉光先是询问了余武安这引擎能否再进行改善,而他的结果只是摇头回应:“这已经是我们目前所能研制出来最为完善的引擎了,如果不替换和减少素材,核聚变引擎根本无法小型化。”
这个答案让佐藤泉光很不是满意,但事实就是这样,他又能如何呢。不得已他只能再次召开政务会议,针对这个情况进行讨论。
这个时候政务会议里面就分成了两个意见了,一个是继续执行计划,一个是直接放弃计划。余武安带领核用小组努力了这么久,自然不希望计划被取消,于是选择继续执行的意见;而郑冬深谙里面的危险,选择放弃意见。
两方意见相对峙,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五五开,而最后确定这个计划走向的,便落到了政务主席佐藤泉光手中。
他犹豫了很久很久,甚至中断了会议,直至到第二天的时候,佐藤泉光才确定了下来:继续执行航舰计划。
主席一确定,整个计划立马再次执行起来。郑冬对此表示很担忧,但也只能服从安排,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普尔历30年3月,历时四年多的新航舰终于建造完毕并通过了多项测试,除了核聚变引擎之外,其余方面都没有异常。
3月15日,在所有诺亚文明的瞩目之下,被命名为希望号的新航舰启动了,由两名人员驾驶希望号,带着八颗卫星,不断地升往高空。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人们希望冲出沙漠星、希望到达广阔的宇宙空间、希望有朝一日能再见到蓝天和大海。
带着希望,希望号不断穿梭过沙漠星的大气层,一路参数都很稳定,按照原定情况进行下去的话,便能够成功了。
然而希望号上天三分钟后,希望号毫无征兆地保障了,即便是站在沙漠星地表上,也能凭借肉眼看到天空有一点红光闪烁了一下。
佐藤泉光懵了,余武安懵了,郑冬也懵了。
不用说,肯定是核聚变引擎的问题,在升空的过程中,遇到了气流等多方面的问题,引擎故障了,牵动了航舰的爆炸。
近五年的努力,毁于一旦,还搭上了两个人员的性命。
第一百七十三章新三区()
希望号在升空的过程中爆炸了,而且一切都来得非常突然,所有人都还没来得及意识到,那航舰便炸成碎片了。残骸随着沙漠星的引力零散砸落下来,而诺亚区内的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却无能为力。
佐藤泉光在航舰起飞区的位置知道了消息之后,瘫坐在椅子上,这次项目失败的话,不只他个人,整个诺亚文明都会因此再次陷入困境。为了进行这个项目,诺亚文明四年多来暂停了不少项目,把主要的资源都调集到航舰计划上来了,可最后的结果,也只是让诺亚文明雪上加霜。
希望号失事当天下午,佐藤泉光便召开了政务会议,宣布辞职。这个时候,他根本不再适合继续担任下去了。和荣浩然一样,佐藤泉光主导的项目以失败告终,使得整个诺亚文明的发展陷入停滞,即便是继续担任下去,也很难再调集起政务人员的积极性。
佐藤泉光卸任之后,默汗德。巴布鲁凭借较高的票数担任了政务主席的职位,而副主席,则是由新一代的诺亚人员担任,那就是郑冬。
郑冬从十五岁便加入政务委员会,从外部委员一步步晋升为内部委员,直至现在,担任副主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巴布鲁上任之后,推行稳妥发展政策。因为航舰计划的原因,此前的工业发展都偏失了重心,所以巴布鲁必须先进行调整,再执行发展。
巴布鲁指出,佐藤泉光的航舰计划更像是一次赌博,赌赢了,诺亚文明的发展速度将能加快五到十年;可赌输了,至少也会延缓了五年。现在航舰计划失败了,那诺亚文明就再也输不起了,所以巴布鲁这一任,将不会再进行什么大计划、大项目,一切以发展为重心。
普尔历32年,老一代的诺亚人员再生理年龄上基本都超过五十岁,最大的甚至已经将近六十岁了。他们这一代人,刚出发的时候基本在二十岁左右,每一个都是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不但保存了人类文明的种子,还在沙漠行星上奠定了根基,并且培育出了下一代。而到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渐渐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疾病了。
原本按他们的体质,在地球的时候,即便活到七八十岁都不成问题,但经历了百万年的冬眠,加上这三十多年来每一刻都在拼尽全力去奋斗,甚至不惜耗费自己的青春和寿命。
在三次毁灭性事件之后,老一代诺亚人员只有二十六人,而到了现在,已经只剩下二十人。其中两个在工作中不幸猝死,另外四个因为身体积劳成疾而病重,已经送到冬眠舱进行冬眠。若是之后诺亚文明的医疗程度能发展得更好的话,或许还能够唤醒他们进行治疗。
这一年,除了巴布鲁等一些还能够进行工作的老一代诺亚人员,荣浩然等共十一个人申请进行冬眠。他们熬了这么多年,身体和精神都已经不行了,像荣浩然,这些年他不但在拼命工作,内心也其实不断在责怪自己当年犯下错误导致诺亚文明发展陷入停滞,辜负了罗萨的寄托。此刻的他,不但行动不便、眼睛不好和耳朵失聪,还曾因为心肌梗塞和差点猝死。
即便是这样,荣浩然自己其实从未说过什么。是郑冬看到荣浩然的病越来越重,加上其他老一代人都出现各种疾病,便提出了让他们进行冬眠的意见。
政务委员会自然是全票通过,毕竟这一代人撑到现在也的确很累了,是应该让他们休息了。十一个人,包括荣浩然和蒋梦嫣、华飞和佐藤泉光,另外还有菲丽丝,他们都能够进行冬眠。
为此,诺亚政府还举行了盛重的仪式,即是对于这代人的尊重和敬佩,也是为他们的未来寄托希望,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再次醒过来,医治好自己的疾病。那个时候,诺亚文明应该已经重回普尔行星了。
他们这十一人都冬眠了,剩下的九个人其实也差不多了,只不过他们现在情况还不是很糟,而且手头上还有比较重的任务需要完成。像巴布鲁,他是现任的政务主席,还需要继续维持诺亚文明的发展。
不过巴布鲁也经常叨咕着,他这五年任期结束之后,也会和其他的老朋友一样进入冬眠了。到那个时候,整个诺亚文明的重担,便算是完全交付在新一代诺亚人员的手中了。
普尔历34年,巴布鲁的任期结束。而在他的任期之间,他也一直以稳重为核心去进行发展。直至现在,诺亚文明已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工业基础。同时卫星计划已经在启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能够把卫星都送上去。
巴布鲁卸任之后,便由郑冬担任第六任诺亚政府政务主席,副主席也是新一代的人员,名为瑞克。马科斯,是第一任政务主席罗萨。马科斯的儿子。继承着罗萨聪慧的基因,瑞克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登上了这个位置。
这一年,也算是新老诺亚人员政权交替的里程碑时刻,所有老一代的诺亚人员在把手头上所有的工作都交托出去之后,便都进行了冬眠。来时一百零二个人员,到了此刻也只剩下二十四人。这其中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只有他们自己能明白。
郑冬掌权之后,也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大计划了。由于有了巴布鲁这一届五年的稳固发展,现在诺亚文明积蓄了很强的底蕴。在巴布鲁卸任之前,他便启动了卫星计划,而郑冬只需要延续这个计划,让其在三个月后正常升空便可以了。
新的卫星计划并没有采用核聚变引擎,而是采用郑冬此前提出的方案,主要以电磁驱动发射,经由小型核弹的定向爆发提供动力,把卫星设备送上行星轨道。
沙漠行星的质量比较小,地心引力也比普尔行星小很多,大气也更为稀薄,所以即便是不采用化学燃料和核聚变引擎,也同样能够发射卫星。
只不过电磁驱动设备的研究也并不容易,毕竟不是发射炮弹,而是发射一整套设备到太空上,所以需要提供的动力要求很高。不过相比于核聚变引擎的小型化,这个项目的研究相比之下便容易了很多。
只不过电磁驱动的技术相比于核聚变引擎要更为落后,之前佐藤泉光和核用小组是没能知道核聚变引擎小型化是多难,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研制先进一点的核聚变引擎,而非是电磁驱动。
航舰计划失败之后,一切冒进的计划都不会再被执行,所以诺亚政府便退而求其次,进行电磁驱动的研制,随后在巴布鲁任期的最后一年成功研究出来,现在已经进入制造和试验阶段,不用三个月就能执行计划。
所以卫星计划不算是郑冬大计划里面的重要一项,他上任之后,颁布了三个政策。
第一,大发展政策。虽说在巴布鲁任期的五年内,诺亚文明稳稳地发展了很多,但依旧是不够,郑冬希望在卫星计划成功实施之后,诺亚文明将能全面开发沙漠行星。
第二,大型生活区建造政策。发展到现在,诺亚文明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两千人以上,虽然其中多数都是孩童,但再过十年,这些孩童便也能够成长起来,到那个时候,还会有更多的人口。所以郑冬希望在他的任期之内,能够启动大型生活区的建造,这个生活区的面积和生活条件至少要能够满足一万人的生存。、
第三,新航舰计划。这次新航舰和佐藤泉光的航舰计划不同,郑冬不要求核聚变引擎进行多大程度小型化,因为他希望能够建造起中小型的航舰,至少能够容纳二十个人的正常生活。
不过不管是大型生活区还是中小型的新航舰,这两个大项目都建立在大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只要诺亚文明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这一切便不是难题。
三个政策颁布之后,郑冬召集了三个开拓小组,分别前往沙漠行星的三个重要位置进行简单的开发,随后在那里着手建造信号塔。
大发展政策是卫星计划为前提,只要有卫星上空,经由信号塔行星信号传递,诺亚政府将能实时掌控整个沙漠星的情况,进而才能进行大开发、大发展。
普尔历34年6月,卫星计划执行。共九颗卫星在电磁设备的驱动上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借由小型核弹的定向爆发,九颗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随后在诺亚区的远程操控之下,九颗行星按照既定的程序分散出来,进入到各自的轨道,建立起了卫星网。
普尔历34年8月,三大信号塔建设完毕,以这三个信号塔为中心,分别建造起罗萨区、郑阳文区和楚欣区三个新的发展区域,以纪念他们三个在诺亚文明生死存亡之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罗萨和郑阳文命名区域,多数人都没有意见,毕竟他们都是英雄,但以楚欣命名,便有很多意见甚至是反对声,但郑冬依然还是这么确定了。因为他认为,楚欣为了诺亚文明的发展,背负了几十年的骂名,她值得这个称谓。
即便是现在,有人提起楚欣的时候,都会骂她是个屠夫,但她只不过在诺亚文明发展的关键时刻,做了一件其他人不敢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第一百七十四章索沙改革()
普尔历35年6月,郑冬启动大型生活区的建造工程,他提出,当凭诺亚文明现在的资源和底蕴,建造起大型生活区其实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不过考虑到诺亚文明现在需要启动很多的项目,所以不可能把主要的资源投入到大型生活区的建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