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赵九福也无可奈何,严家说到底只是他的岳父家,他总不可能插手去管,再者,白氏总觉得他心怀不轨,对他的态度可不算好。

    不过他现在的苦恼倒是与严家毫无关系,赵九福难得练拳之后没有盯着儿子们训练,反倒是拧着眉头站在旁边想事情。

    严玉华察觉夫君的心情似乎不大好的样子,这一日也早早的起身,见他果然站在门外便低声问道:“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忽然问了一句:“玉华,你说我若是不当这户部尚书,会如何?”

    严玉华微微一愣,她虽然是闺中妇人,但也知道户部那边的事情,这会儿心中虽然惊讶,但还是说道:“夫君何必为此苦恼,如今你已是位高权重,往上固然更好,若是不能,那就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是。”

    严玉华还以为赵九福是担心自己不能成为户部尚书,因此反倒是落了笑话,却不知道赵九福心中的想法与此截然相反。

    事实上,赵九福也觉得皇帝会让他接任户部尚书的位置,这是当初他回到京城之后,皇帝就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信息,只是这些年他不着急,皇帝也就不那么快的将李松仁赶下去。

    赵九福从来不是个为难自己的人,他很快就想通了心中的事情。

    赵九福从家中出来就直接进了宫,如今他的一举一动也牵挂着不少人的心,有些人暗地里觉得,是不是李松仁一直不走赵九福着急了,这才赶紧进宫去说服皇帝别再挽留。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九福进宫之后确实是去见了皇帝,但见面之后说的话却让皇帝也惊讶起来,他盯着赵九福仔细打量,似乎想看看这是不是他的心里话。

    赵九福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镇定如常的样子看得人心中着急,皇帝也忍不住挑了挑眉头,问了一句:“明鹿,你这话是认真的?”

    没等赵九福回答,皇帝又说道:“莫不是朕一再挽留李松仁,倒是让明鹿心中怀疑朕的本意,反倒是要为朕排忧解难了?”

    皇帝倒是不怀疑赵九福来一个欲擒故中,他们相交多年,他也自认是知道赵九福这个人的,别看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人缘极好的样子,其实骨子里头却是个执拗的性子,并不是那等喜欢玩弄权谋来为自己谋利之人。

    只是赵九福忽然提出不想留在户部了,皇帝想来想去也只想到这个可能性。

    赵九福却立刻摇了摇头,抬头说道:“陛下,其实当年微臣进入户部,原本也是为了丰盈国库,如今国库充盈,银钱不缺,微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

    “但是一个国家只是有钱是远远不够的,兵部那边的事情陛下自有主张,微臣也不是擅兵之人,所以微臣想要去工部,工部在六部之中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着天下民生,说实话,这些年若不是工部大力配合,微臣也无法做到现在的成绩。”赵九福没有隐瞒,一五一十说道,他相信皇帝是知道他的想法的。

    果然,听了他的话皇帝的眼神微微一变,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与他说要让大周变强,要让天底下的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人。

    一晃多年,他几乎都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但眼前的这个人却一直记得,到了此刻,皇帝忍不住有些佩服赵九福,即使这些年的荣华富贵,也没有腐蚀掉他的初心。

    不过很快的,皇帝就微微叹了口气,提醒道:“李松仁一走,户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但工部那边吕靖做的好好的,朕不可能让他现在离开。”

    “明鹿,你可想好了,若是去了工部,你只能当一个左侍郎,若是留在户部,却能一步成为尚书,要知道这一步,许多人走了一辈子,也未尝能走出来。”

    赵九福却并不在意,论权势,他现在的权势已经足够,只要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别说是尚书了,就算是王爷想要为难他都难。

    既然如此,何不坚持当年的初心,为天底下的百姓,为如赵家那般的千千万万的小门小户去做一些事情呢,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

    不知道这个转变大家满不满意~

    这里是嗷嗷待哺等待收藏的新文~杀死这个修真界

    手机党可以点击作者栏,然后收藏这本书就可以啦

    skbshge

初心难改()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 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不管是哪朝那代,徭役一直都是老百姓们最为恐惧的事情; 故而才有徭役少则民安; 民安则下无重权; 下无重权则权势灭; 权势灭则德在上。

    即使大部分徭役都是为了修撰水道之类的设施而行,但人人都知道徭役其实是比苦力更苦的差事,每家每户按年来摊派,也拿不到任何的银钱; 有一些甚至还要自己往里头搭钱才能吃饱肚子,若是没钱没粮食的,光是这种高强度的苦力活就能要了人命。

    大周朝已经算是风调雨顺的国家了; 但也不是每个地区都能吃饱喝足的,类似陈家村这般还算是富裕的地区; 百姓们每隔几天能吃一顿肉; 已经算是十分不错的日子。

    但若是一些穷困偏远的地方; 光是吃饱已经不容易; 更别提吃肉了; 从小这般长大的百姓; 身体原本就是亏空的,大量的体力活足以送他们去死。

    百姓们渴望永远不兴徭役,但一旦当了官之后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官道不修理,那么这个地方通行就不便,若是堤坝不修整,来年一次水祸就能要了人命。

    而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之类的徭役事儿,大部分都是工部在管理的,这些事情都是出钱出力还吃力不讨好的,一旦出了问题却又事关重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周朝的百姓显得不那么害怕徭役了,苦力活确实是苦力活,但若是干这活儿能拿到银钱,能吃饱喝足,花一些力气似乎也没啥大不了的。

    更别提如今但凡是有兴徭役的地方,必定得有一位大夫驻扎,只为了这些服役的百姓们看病,这一年年的下来,死于徭役的人少之又少。

    张大牛还是第一次服徭役,虽然叫大牛,但他其实是家中的幼子,自小备受父母的宠爱,以前但凡是有摊派到徭役的,都是家中大哥二哥顶着,此次他爹却一口咬定让他来。

    在来的路上,张大牛心里头是抱怨的,虽说如今服徭役都死不了人了,但到底是苦力活,他哪里吃得消这个苦头,心中忍不住埋怨亲爹不疼他了。

    谁知道等他愁眉苦脸的到了地方,却见一块儿服役的人都一脸喜气洋洋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不是来服役的,而是来赶集的。

    张大牛蹲在一边不乐意说话,倒是有一个跟他打过照面的乡亲靠了过来,笑嘻嘻的说道:“张大牛,你怎么也来了,也是,这种好事儿你爹可不就想着你了。”

    张大牛撇了撇嘴,骂道:“我可听说这次服役是要挖水渠,这大冬天的下水还不得冻死,你居然还觉得是好事儿?”

    那人一听却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哎呦,我说你整天跟个小姐似的藏在家里头,外头的消息都不知道啦,挖水渠是挖水渠,但也不需要咱们跳到水里头去啊!”

    张大牛不大相信这话,他也是下过地的,毕竟农家的孩子就算是受宠也不可能不干活,挖渠这事儿哪有不下水的,那冷的滋味他可不想尝试。

    那人见他闷不吭声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嗤笑道:“哎,我说你别愁眉苦脸的,待会儿惹怒了大人把你赶回去,这种好事儿以后可就没有了。”

    张大牛听着这话似乎不对,开口问道:“大山哥,这事儿到底哪里好?”

    那叫大山的汉子奇怪的看着他,无奈说道:“你出门前也不问问你爹啊,你爹也是的,他就不怕你傻小子一个坏了事儿。”

    张大牛嘿嘿一笑不说话,其实自从他爹说让他来服役之后,他就躲在放里头不肯出来,也不肯跟他爹说话,原本以为能拗脾气让亲爹改主意,谁知道今天饭还没吃就让人赶出来了。

    大山大约是纯粹想要找个人说说话,看他没见识倒是还挺高兴,不然怎么能显出他那份能:“你道为何,咱们这次的徭役是辛苦,但服役之后每个人就能拿到一两银子的工钱。”

    “一两银子?这么多!”张大牛惊讶的喊了一句,要知道他们这边物价低,农家人一年累死累活的种地,能盈余个三两银子就十分不错了,他们这次徭役的时间可只有一个月。

    “可不就是一两银子,那官府贴出来的告示上都写明白了。”大山乐呵呵的说道,“就为了这个,不少人找关系就想要进来服役呢,只可惜这次要的人不多。”

    张大牛心思浮动,要是有一两银子的话,他娶隔壁黄花的聘金都够了,之前一直不乐意的心思淡了,张大牛追着问道:“干完真的能给我们吗,不会给官老爷贪了吧?”

    早知道能有一两银子的话,就算是吃苦他也愿意来啊,爹也真是的,也不把话说说清楚,这会儿张大牛倒是忘记自己一门心思生气不乐意听爹娘说话的场景了。

    大山更是得意,继续说道:“怎么可能,如今陛下最恨贪官污吏,若是他们敢贪了这份钱,咱们往上头一告,那县太爷可是吃不完兜着走。”

    张大牛两眼冒光,环顾四周无人又压低声音说道:“不是都说官官相护吗?”

    大山大声笑起来,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力才继续说道:“那是早年,现在可没有这么大胆的狗官,你们知不知道,前些日子咱们隔壁县城那位王县令被砍了脑袋!”

    古代传信不便,在场的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知道的,但也有一两人听说过消息,插嘴说道:“大山,你说的是不是那个铁头王,就是把隔壁县当成自己个儿的那个。”

    “可不就是他,仗着自己出生大家族上头有人,在那边为非作歹无所不为,听说还霸占了一个民女,后来那姑娘的家人不服上告,直接把这事儿捅到了知府那边,那铁头王可不就倒霉了。”大山对自己能知道这些消息十分得意。

    “哎,那铁头王不是说有个在京城当官的舅舅吗?”有人似乎也知道一些,奇怪问道。

    大山却道:“圣上最厌恶贪官,别说是舅舅,就是亲爹是尚书也不行,这铁头王自己吃了挂落,估计还得牵连到他那位舅舅,一家子上上下下都倒霉。”

    这话一说,在场的人都说皇帝英明神武,又有人说这些年好官确实是越来越多,即使有些官员贪婪,也不敢做的太过了,谁都知道皇帝恨贪官。

    大山跟着感慨了一会儿,才对张大牛说道:“所以啊,刚发生这样的事情,咱们的这位县令哪里敢贪污这个钱,再说了,别的地方都可能出现贪官,但咱们戴河镇不可能。”

    “这里头有什么说头?”这一次服役的地方其实是在戴河镇外围,与周边临县交接的地方,这些百姓显然也消息不那么灵通。

    大山终于等到他们问这句话,笑着说道:“你们可知道戴河镇上最大的官儿是谁?”

    “那当然是知县大人,还能有谁?”有人笑着说道。

    也有人猛地想起了一事儿,摇头说道:“大山兄弟,你想说的是不是陈家村那边的大官,我有个姑姑的女儿嫁进了陈家村,回家来说起过一嘴,据说那位大人已经是正二品的尚书了。”

    “正二品有多大?”

    “反正比知县知府都大,咱们一辈子都别想碰到的大官。”

    “哎呀,你们说的是不是赵大人,我们家就住在大青山后头,也曾听过赵大人的名声,不说别的,这些年咱们服役能拿到工钱,能吃饱喝足,可不就是托了这位赵大人的福……”

    一提起赵大人,在场的人倒是纷纷能说出一两句话来,实在是这些年下来赵九福为了百姓们做的事情不少,水稻的事情且不提,光是服役一事就足以让老百姓们心生感激了。

    更别提赵九福入主工部之后,总是能捣鼓出不少奇怪的东西来,这些东西看似无用,却能实实在在的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老百姓的日子也越发的便利。

    大山见话题越扯越远,连忙喊道:“可不就是赵大人,他可是工部尚书,也跟圣人一样最恨贪官污吏,这老赵家就在陈家村杵着,咱们戴河镇的知县除非是不要命了,不然绝对不敢在戴河镇的地界上犯事儿,不然赵家人往京城送了信,他岂不是自毁前途?”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倒是方才提起姑姑女儿的那位笑嘻嘻的说道:“大山兄弟,你的消息落后啦,我那表侄女说了,赵大人每年开春都会回家一趟,算算时间再有一个月左右可不就得回到陈家村,他一回来,那知县大人见了也只有伏地跪拜的道理。”

    大山不乐意服输,梗着脖子说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只是还没说到这儿呢。”

    于是两人像是比试一般纷纷说起赵大人来,倒像是同他多么熟稔似的,周围的人都挤过来听一个乐趣,但其实也知道他们跟那位大人肯定是不相识的,不然怎么可能还来服役呢。

    张大牛不关心那位赵大人有没有回来,他只惦记着自己的工钱能不能拿到,但等劳役一开始,张大牛反倒是不想赶紧结束了,因为这次的徭役辛苦,所以县衙准备的餐食里头居然还有肉,要知道他们家不算富裕,一年到头也只能吃到几次肉。

    还有一个就是,果真跟大山说得一样他们不用下水,也不是不用下水,而是下水之前衙门会发一套奇怪的衣裳,摸起来十分滑溜,从头到尾都包裹住身体。

    穿上之后就算是跳进了水中也不会浸湿,这般一来徭役的辛苦都去了大半,张大牛算是知道,他爹是真的偏心他,不然这种好差事怎么就给了他呢。

    只是再好的差事也有结束的一天,衙门虽然不敢逼着他们赶工期耗人命,但也监督的严格,距离一个月还有五天的时候就把工程给做完了。

    张大牛拿着一两银子回家的时候,还是对每餐有肉的饭依依不舍,心中暗道也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徭役,要是有的话他还来。

    ※※※※※※※※※※※※※※※※※※※※

    点击收藏,爱你爱你杀死这个修真界

    手机党可以点击作者栏,然后收藏这本书就可以啦

    skbshge

孝心有加() 
徭役们服役的高高兴兴; 却不知道他们口中说道的赵大人赵九福已经回到了陈家村,虽说常年在外做官,但赵九福却做到了当年的承诺,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回家一趟。

    这也是多亏了现在的船运速度越来越快; 不然的话就过年这么十几天的时间,他想要走一个来回实在是不容易,即使有皇帝给的额外假期也不成的。

    过年是民间最热闹也是最空闲的日子; 每次赵九福回来,上门来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赵九福心中暗道麻烦,却也知道有些人情不得不走; 后头索性将其中一日定位宴请相邻的时间; 光发帖子集中在这一天解决。

    除了这一天之外的时间,不管是谁上门拜访赵九福都是不见的,对外统一的口径就是要陪伴父母不能出门应酬; 倒是也无人敢说他的不是。

    倒是也有一些乡亲远亲不知道分寸; 不过现在的老陈氏已经不是当年的老陈氏,更别提还有严玉华在旁边看着呢,哪能让他们随意打扰。

    一年只能相伴几日; 这几日就显得分外的珍贵起来,不过老赵头和老陈氏却已经心满意足; 如今他们站得高了; 见识的也多了; 知道许多当官的一出门; 数十年不能回来也都有的,赵九福每年都能抽出时间回来一趟着实不易。

    一开始老赵头和老陈氏夫妻俩倒是劝过孩子,觉得这般来回太过辛苦,不说赵九福自己,他们还心疼三个小孙孙呢,这过年大半的时间都要在船上过了。

    可赵九福却执意如此,当年他愿意勤奋苦读,除了系统的敦促之外,主要为的就是家人,若是因为当官而彻底放弃了父母,那跟他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既然爹娘二人不愿意去京城,那他就挑时间回来,以前或许还困难,但现在船运的时间越来越快,因为官道的修理,马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般一来他的想法也能成真。

    不过这确实是让妻子和儿子们辛苦了,但在赵九福看来,这种辛苦是有必要的,他会心疼他们,却不会让他们留在京城自己独自出发。

    幸好这些年严玉华的身体也养的极好,她也是万万不会让赵九福一个人回来的,作为儿媳,她不能侍奉公婆已经不对,更别提当年她未能生育的时候,老赵头夫妻俩也从未说过什么,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她心中感激,愿意每年辛苦一次。

    而家里头三个小的对于远行总是兴致勃勃,在灵泉的滋养之下,三个孩子的身体都极好,又开始修炼五行阴阳拳,倒是不至于因为坐船赶路就生病。

    老赵头和老陈氏每次总念叨着儿子辛苦,儿媳辛苦,三个小孙孙也辛苦,但每次看见他们回来总是高兴万分,据说现在快过年了就喜欢在村口等着,谁都劝不住。

    在外,赵九福是高高在上的尚书大人,在家,他却只是个平凡的儿子和兄弟,尤其是在爹娘面前的时候,他愿意只当一个乖儿子。

    只是时间毕竟太短,每每相聚的欢愉还未退散,离别的时光又再次到来,这一次赵九福的离开与往年不同,他不但自己要走,还要带走家中的几个侄儿。

    这些年因为赵九福的大力支持,陈家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送孩子进村学读书,若是没有天分的,识得几个字也能谋一个好差事,若是有天分的,就算是家中无银钱,村里头也愿意给出一份束脩,只要自己有毅力也能坚持下去。

    只是科举一道艰难重重,当年赵九福能够一路顺利平步青云,那是他两辈子的坚持和系统的加持下才得来的,一直到现在,陈家村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赵九福。

    近二十年的时间,陈家村统共也只多了三个秀才,一个举人,其中一大半还都是赵家人,而现在赵九福要带走的,正是这四个人。

    其中考中举人的正是赵老四和温柔的亲子赵顺安,其实赵顺安不管是聪明和学识都十分不错,为人也颇为刻苦,不知为何运气有些差。

    有赵九福在,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绝对不可能故意为难赵家人的,但偏偏赵顺安考秀才的时候连续考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半路生病不得不退出。

    等到考举人的时候又是如此,一年年下来若是旁人的话,恐怕也得心灰意冷了,不过赵顺安被这般打磨了多年,反倒是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于情于理,赵九福都想带着赵顺安进京,虽说会试还在两年之后,但一来侄儿在身边他能亲自教导,二来也能让赵顺安熟悉京城的环境,不至于来一个水土不服。

    至于其他三人,既然都考中了秀才,后头肯定是要继续应试的,这三个人中,有两人都是赵家人,一个是赵九福的大侄子赵顺德的大儿子赵明宇,一个是赵顺昌的儿子赵明辉,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能考中秀才也是聪明好学的。

    不得不说,赵九福自己的兄弟姐妹里头没有能读书的,下一辈的侄子也一般,但因为有这个弟弟小叔在,他们倒是一门心思的盯着自己的儿子读书。

    这一盯倒是盯出了几个人才来,反倒是比他们自己好一些,论起辈分来,这些孩子都是赵九福的孙子辈了,也难怪人家都说诗书之家靠的是时间积累。

    另外一人却是陈家人,论关系的话还是老陈氏祖孙,小陈氏的堂孙,反正也是喊赵九福叫外爷爷的辈分,一转眼的功夫,赵九福还觉得自己是个小伙儿呢,结果这一次带回去四个孩子,一个喊他叫叔叔,其余的都要喊爷爷。

    之前赵九福一直没带亲戚上京,也是因为他公务太过于繁忙,还怕自己没时间照看几个孩子,这几年他手头的事情顺当起来了,倒是起了这个念头。

    果然,他一说出来,几个孩子还未说话,他们的亲爹亲娘倒是满口答应下来,恨不得他们当天就走,谁都知道被赵九福带去京城的意味。

    只是赵九福提出将四人带走之后,倒是有不少人觉得自家儿子也有读书的天分,求上门来想让赵九福也一块儿带走,在他们看来,四个是带,五个也是带,左右不差那一个人头。

    虽说村里头也有私塾,但里头的先生不过是个落地秀才,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只能在他们村子里头教书,跟赵九福怎么能相比。

    这事儿都不用赵九福自己开口,老陈氏直接都给撅了回去,骂道:“你们一个个想啥美事儿呢,难道还让我儿子给你们带孩子不成,他们若是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别说是去京城,就是去了西天佛祖那边也镀不了金光,早早的下地种田去反倒是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