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之后狗蛋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犹豫的说道:“少爷,我听不太懂。”

    赵九福再次笑了起来,只是说道:“没事,你记住青竹这个名字就好,以后我会慢慢教你的,到时候看得多了,学的多了,你就会懂了。”

    新出炉的书童青竹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他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又开始去挑水了,见他勤快的样子老陈氏倒是满意了一些,私底下说:“这狗蛋长得不怎么样,人也不机灵,得亏是个实在人也勤快,以后有他照顾你娘也放心一些。”

    于是乎老赵家又多了一口人,老陈氏早早的把赵九福旁边的小厢房收拾出来,其实这房间以前住的是赵家人,不过现在赵家就他们三口人,房间也就多出来了。

    老陈氏觉得没必要在这方面为难书童,即使是买来的人也得讲良心不是,他们对这人好的话将来青竹也能有所回报,没必要在这方面苛刻。

    而在每晚的小课堂中也多了一个小小的书童,陈家村人都觉得理所当然,买来的人那就等于自家的财产了,这可是要跟着赵九福赶考的书童,总不可能大字不识吧。

    倒是青竹激动的很,一开始赵九福说慢慢教他,他还以为是教他如何伺候人,现在才知道还能识字,这在他们村里头就是村长的儿子也是没法子学到的,青竹觉得自己这是掉进了福窝里头,恨不得一天到晚的干活,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被退回去。

赶考() 
会试又称为春闱;之所以有这个名称是因为它的考试时间在开年二月;也就是天气还冷尚未还暖的时候;戴河镇距离京城不算太远;若是快马加鞭的话十五天就能到,就算是走的慢一些至多一个半月也能抵达。

    但这是万事顺利的情况下;出门在外总会有各种意外;况且到了地方也得修整,赵九福就打算年前就出发,这样时间也宽裕一些;只可惜不能在家陪着父母过安稳年了。

    老赵家却是从秋天就开始准备儿子出门的行礼;这可不是去新亭府,顶多住个十几天就能回来,赵九福这一去至少也得小半年,他们哪能放心的下。

    这年头出门在外不容易的很,缺了什么东西想买都没地方置办,老陈氏操心儿子的吃喝拉撒,恨不得将家里头的尿壶都给他带上。

    赵九福看的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这是老人家的一番好意;只是出远门带的东西越多走起来越困难;他们家毕竟不是大户人家,最后只得劝着精简成了一辆马车能装得下的。

    出行这一日,不只是老赵家的人都来了;就是嫁出门的两个女儿;甚至是乡亲们都出现了;其中竟然还有几位城里头的大户和附近的乡绅。

    前者是来送行,后者却是来送程仪的,当初赵九福考中举人之后,家里头办宴这些人就曾上门送礼表示亲近,如今再来也不过是想要讨一个好罢了。

    赵九福并未推辞,这并不是他这边独有的,通常但凡有举人上进赶考,这些人都会送上不轻不重的程仪示好,不图将来能沾光,至少也能卖个好不交恶。

    赵九福中举之后在家一日日的富余起来,与这些人明里暗里的卖好是不无关系的,只说他们家的蜜饯生意不是没有人眼红,却顺风顺水便知道了。

    穷秀才富举人,赵九福也是中举之后才有了真切的体会,秀才若是不会钻营的话想要谋官难,想要出息更难,若不是廪生的话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但是举人不同,不提免税免除劳役的事情,光是身份地位就截然不同,只因为他们若是使使劲的话一地小官不成问题,是实打实的官绅阶级了。

    将所有的随性物品塞进车内,赵九福转身看着爹娘,忽然撩起衣服下摆跪了下来,情真意切的说道:“孩儿不孝,不能常伴爹娘身侧,此去京城必定发愤图强,为爹娘挣得功名。”

    老赵头和老陈氏忙不迭的把孩子扶起来,老赵头难得露出几分不舍,却还是拍着孩子的肩头说道:“阿福,你是个争气的孩子,老赵家都靠你了。”

    老陈氏却含着眼泪说道:“阿福,娘不指望你功成名就,只想你平平安安的,一路上你吃好喝好,千万别为了省钱苦了自己,老四,娘可是把你弟弟交给你了,你见过大世面,可得好好照顾他啊。”

    赵老四自然一口答应下来,拍着胸脯说道:“爹,娘,你们放心吧,有我在亏待不了阿福,到时候阿福掉了一根发丝儿你们尽管找我算账。”

    老陈氏满意了,又看向旁边的青竹,这孩子在老赵家养了一年已经截然不同了,高了一个头不说还白胖了一些,虽然还是长得不好看但至少也不寒碜,现在怕是连他爹娘都要认不出来了:“青竹,出门在外你可得好好照顾少爷,不能由着他性子来。”

    被赵九福教导了一年,青竹的气质也与以前不同了,虽然还是有些木讷沉闷,但好歹是识字并且懂事的,听了这话就说:“老夫人,我都记着呢,不能让少爷看书看到太晚,不能让他图方便喝凉水,不能……”

    赵九福在旁边听的哭笑不得,连忙拦住他的话说道:“娘,你放心吧,我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还不放心我吗。”

    说完又对温柔深深一作揖,笑着说道:“四嫂,先借用四哥一段时间,还得辛苦你一个人在家照顾里里外外,弟弟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温柔微微一笑,她一只手牵着赵顺安,曾经眉宇之间的愁思都烟消云散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她整个人看起来越发的温柔,身体也显得丰裕一些,甚至话也多了。

    没有了那种过度谨慎的温柔愈发的和善:“哪里值得说一个谢字,老四是你哥哥,难道做这么点事情还要弟弟感谢不成,他若是照顾不好你尽管回来告状,看我不好好说他。”

    赵老四哈哈一笑,他抱起自家儿子狠狠亲了一口,才笑嘻嘻的说道:“瞧瞧,一个个的都站在你这边,可见我才是那个小可怜。”

    周围的人都听得哈哈大笑起来,只是等赵九福上车离开的那一刻,老陈氏还是忍不住掉了眼泪,被她这么一带几个女眷都忍不住抹起眼睛来,就连邓氏都擦着眼角说道,“阿福这一去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哎……”

    丁氏倒是不伤心,在她看来赵九福能上京赶考是好事儿,他若是能够一举高中当了官才更好,这时候哭哭啼啼的有啥意思,不过妯娌和婆婆都在哭,她也意思意思的擦了擦眼角。

    这次出陈家村是赵老大驾的车,赵九福到了镇上得换车,跟着孙家的车队一起走,两年多之前那场会试孙光宗并未考中,不过他也没回来直接留在了京城孙耀祖那边继续备考。

    虽然隔得远了,但孙光宗与赵九福的音信倒是从未断过,毕竟孙家有商队传信也方便一些,听闻赵九福决定这一次进京赶考之后,孙光宗强烈邀请他跟着孙家的商队一起走。

    赵九福知道跟着孙家走能省去许多麻烦,考虑了一下就没有推辞,这倒不是他占了孙家的便宜,事实上举人在进京赶考的过程中是十分受欢迎的。

    一般来说从戴河镇往京城走一大半都得走水路,但这年头的水路可不是能随便走的,从戴河镇到京城的路上至少有十多个“钞关”,所谓的“钞关”其实就是现代的收费站。

    想想也正常,这年代的水路挖掘可不便宜,大部分都是付出了血汗和无数朝廷银两才造成的,造成之后自然就得从过路的人口商人收税。

    大周朝的税负并不算太重,比如“钞关”上头的税率一般是三十税一,也就是船上如果运了一万两银子的货物,那就是要交税三百多两,在此之外还得另外缴纳一笔路费。

    朝廷是这么规定,但实际上货物的价格是很难界定的,多一些少一些还不是沿路各关的榷使说了算,遇到贪心的船队就得大出血,但是其中却有几个例外在。

    大周朝有规定,来往的船队之中官府的船是不收费的,这种船队一般是进京述职的官员;而来就是太监的船,这种就分不同情况,有京城派出来颁旨的,也有返乡甚至是未净身的储备太监;而第三种就是有进士、举人和秀才的船不收费。

    这般一来,民间的商船就喜欢招呼一些举人秀才上船,一般只是意思意思的收取少量的路费,等到了“钞关”就会把人推出去,“钞关”的官员一看就能免了路费。

    这么一路下来光是省下来的路费就不少,而举人秀才甚至还能拿到一定的功劳费,路上也能免费吃喝,也是相当于互利互惠的事情了。

    虽说看起来这对于举人或者秀才来说是好事儿,但事实上会怎么做的举人秀才并不多,进士就不提了,他们一般都是官员根本不屑于坐民间的商船。

    其中举人上进赶考三年才一次,而秀才基本上是不用出远门的,这年头医疗水平落后,出远门是有风险的事情,谁也不会为了一点功劳费特意跟商队的。

    正是因为如此,孙家的商队十分欢迎赵九福,别说有自家孙少爷的吩咐在,就算没有也会好好的招待他,以免一路上有什么龃龉出岔子。

    赵九福将行李安置好,带着赵老四和青竹上了孙家的马车,他们戴河镇虽然也有河流,但河流的宽度不够并未通船,平时只有那种一两人做的独木舟,自然是不适合走商队的。

    所以孙家商队也是先往新亭府走,等到了新亭府再改换水路坐船,然后一路还得经过好几个码头补给才回到京城附近。

    这段是赵九福走过好几次的路,自然也十分熟悉,唯一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大槐村的位置居然又有了一个村庄,看起来还十分繁荣的样子。

    找来商队的人一问,赵九福才知道原来在大槐村的人都离开之后,这边的村庄和屋子都荒废下来,后头几年山东那边遭了灾有流民过来,大部分流民都在朝廷赈灾之后回去了,但滞留下来的就被安置在这个地方。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原来的大槐村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村落,虽然都是天南地北来的人,聚集在一起之后村子的日子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

    在靠近官道的地方,还有人开了一个小小的茶寮,茶寮的位置十分不错,距离新亭府还有小半日的车程,赵九福他们路过的时候也忍不住进去喝了一杯茶解解渴缓缓脚。

赶考(二)() 
终于踏上商船的时候已经是赵九福离家四日之后;他的行礼早就被孙家的下人送进船舱;三人只顾着自己上船就是。

    站在商船的甲板上;赵九福饶有兴致的往下看;在他的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见古代码头忙碌的场景,不断有人朝孙家船只背上货物来。

    新亭府的码头其实并不算繁华;但赵九福这还是第一次过来;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

    赵老四见他看的有兴致,在旁边介绍道:“咱们新亭府的渡口不算大,但是来往的船只也不少;当初你四哥我离家在外;还曾在这一块做过活儿。”

    赵九福听了心中好奇,追问道:“哦,四哥当年还在这里做过吗?”

    赵老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新亭府码头的活儿基本都是虎头帮的人在管,外来的人想要在码头接活儿都得先去拜码头,私底下要是敢接生意的话会被教训。”

    “虎头帮?漕帮?”赵九福奇怪的提了一句,听闻前朝末年的时候朝廷无力,漕运基本都控制在几个大型漕帮的手中;这些帮派唯利是图;与朝廷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但是大周开朝之后,皇帝对水运和陆运都十分重视,向来不许民间帮派插手;所以一听闻虎头帮的大名赵九福才觉得奇怪。

    赵老四一听就知道他误会了;解释道:“不是那种漕帮;虎头帮听着霸气,其实就是新亭府这边的一个大商户,跟朝廷的关系十分好,所以才能把控住码头上大部分苦力生意,说到底其实也就是做一个中间人,大家伙儿卖他一个面子而已。”

    赵九福大致听明白了,若说以前的漕帮是饿狼,那么现在的虎头帮不过是朝廷养着的家犬,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甚至有可能是朝廷故意扶植出来的势力。

    赵九福点了点头没有仔细再问,再低头去看码头的苦力却没有了方才那么开阔的心情,苦力可不是好活计,这种卖力气的活儿壮年男人都做不了几年。

    “少爷,四老爷,行礼都收拾好了。”青竹从船舱里头出来说道。

    赵九福进去一看,果然连他们的被褥都已经铺好了,桌上居然还放着一壶热腾腾的热茶,茶叶还是从陈家村带出来的,是长在后山上的野茶树,老陈氏亲手采摘亲手炒制的。

    “少爷,四老爷,你们要不要喝杯茶润润喉?”青竹再一次问道。

    赵老四哈哈一笑,开口说道:“自从有了青竹,出门在外的时候我都不用做啥事情了。”

    这话不虚,青竹自到了赵家之后就是个勤快人,刚开始的时候恨不得将家里家外的事情全部包办了,弄得老陈氏都觉得日子无聊起来。

    而出门之后青竹更是把赵九福照顾的无微不至,明明话不多人看着也笨,但每每赵九福想要什么他总能拿出来,实在是再贴心不过。

    赵老四觉得自己这一趟出门不是帮忙,而是跟着一块儿享福的,一路走来他连赶车的活儿都没做过,到了地方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连铺盖卷都有人铺好,对比起来他以前实在是太不称职了,怪不得出门之前他娘不放心。

    赵九福默默的朝着赵老四翻了一个白眼,伸手倒了三杯清茶,笑着说道:“青竹,你也坐下来一块儿喝一杯吧。”

    青竹听了倒是没有推辞,毕竟在赵家的时候就是如此,不管是老赵头老陈氏还是赵九福都习惯跟他一块儿吃饭,并不会特意让他分开自己吃。

    “好喝,咱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赵老四喝了一口夸道。

    赵九福微微一笑,其实哪里是老陈氏的手艺变好了,而是因为长年累月灵泉的滋养之下,山上的野生茶树越来越有灵气,出产的茶叶品质也越来越好,即使只是简单的炒味道也不错。

    三人喝了一杯茶的功夫,船只就开始慢慢启动了,赵九福没继续在船舱里头待着,反倒是去甲板上看启航的场景,那边孙家带队的人还在巡视船队。

    孙家商队带队的人叫孙掌柜,据说跟孙家也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也是孙老爷的得力助手,这一趟他不但待着大量的货物还肩负着给两个孙家少爷送东西的重任。

    巡视了一边船舱之后,孙掌柜也回到了甲板上,看着赵九福说道:“赵举人,此次启程大约得十日的功夫才能下船,不过中途会停留几次,到时候您要是闷得慌的话不如下去走走,每一次船队都会停留一日修整,在当地逛一逛也十分不错。”

    赵九福一听倒是十分感兴趣,笑着问了会停留的几处码头,大部分都是十分知名的地方,便转身说道:“四哥,到时候我们都去走走吧,看到有趣的东西也买一些,等回去的时候给爹娘他们带着过去吧。”

    赵老四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只是忽然问了一句:“咱们船队会路过柳州吗?”

    孙掌柜想了想说道:“倒是不会专程路过,从柳州走的话有些绕路,咱们的船队会直接从杭州那边穿过,不过杭州距离柳州不远,若是两位有兴趣的话倒是可以过去。”

    赵老四自然不可能让孙家的船队专门为了自己绕路,笑着说道:“孙掌柜不用如此,我只是随口一问罢了。”

    孙掌柜见他真心如此倒是也没有执着,笑着说道:“柳州和杭州距离不远,地方风情也差不多,只可惜这会儿天气还冷,风景怕也不大好看。”

    赵九福想了想觉得也是,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现在正月还未过呢,就算是南方也看不见丁点的绿色,也就是江水没有结冰才能走船。

    正因为如此,这会儿江上的行船并不多,偶尔路过的都是商船,估摸都是想要趁着这会儿人少赶紧运货的,民船一般在年前或者再过半个月才更多。

    “孙掌柜,我第一次出远门,不知道一路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又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您常年出门在外经验丰富,不如给我们说一说?”赵九福笑着说道。

    孙掌柜见他说话客气,心里头倒是也高兴的很,暗道这位赵举人不愧是孙少爷的朋友,对他们孙家的人都和和气气的:“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厚着脸皮给你说道说道。”

    不得不说这位孙掌柜也是常年跑商的老人,说起一路的讲究来也幽默风趣,赵九福一开始只是随口一问,后面听着倒是真的入了迷。

    不仅是他,就是以前曾经出过远门的赵老四也听的入了神,更别提青竹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了,听到惊奇处长大的嘴巴差点能把鸡蛋塞下去。

    没有坐过船的人都觉得坐船安逸,其实并不是,虽说比不得马车颠簸,但这年头的船只稳定性不是特别好,孙家的船已经算大,但是躺在床上也会感受到那种摇晃的感觉。

    而且船上湿气很重,活动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吃喝拉撒都麻烦的很,更有一个就是无事可做,船上的风景看一天就腻味了,唯一的幸运是他们一行三人都没有晕船的症状。

    赵九福刚开始新奇了一下,但这时候实在是无甚风景可看,江河两岸都是灰蒙蒙的,连一点绿色都没有,看久了还会觉得有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

    看腻了之后赵九福就收了心,每天除了出去透气锻炼身体的时间之外都窝在自己的船舱里头,孙家给他准备的船舱是船上最好的一个房间,不但够大光线也好。

    于是赵九福的日子再一次过得跟陈家村差不离,每日不是读书写字就是温习功课,做做策论写写画画,终归不浪费一点时间。

    等天色晚了之后,他就抓着赵老四和青竹来读书,不求他们一路上变成才子,也得让他们知道的多一些,甚至还拿了一本大周律例念给他们听。

    内陆的水路风浪少,一二月份又不是容易暴风雨的季节,孙家的船队走的顺风顺水,孙掌柜一日日都高兴的很,还直说赵九福是个有福气的,这可不是让他们船队都沾光了。

    赵九福对此一笑置之,不过路上顺利他自然也高兴的很,每日尽管读书,读书累了就出去转一转,偶尔还会跟孙掌柜一块儿钓鱼,当然,钓到鱼的次数十分少。

    每次商队在码头停留的时候,赵九福就会带着赵老四和青竹下船走走,不得不说长时间坐船之后踩在陆地上的感觉实在是不错。

    他们通常不在外面过夜,毕竟一来是人在异乡没有保障,二来那也得多花钱,虽说赵家不缺这一两日住宿的钱,但赵九福还是觉得安全第一。

    刚开始几次船队停留,赵九福三人下船游玩的时候还不觉得如何,那地方依旧靠近南方,风景和建筑风格也差不离,甚至有一个码头还不如新亭府的来的繁荣。

    但是这一次,孙家的船队在金陵码头停了下来,站在甲板上的赵九福远远的就感受到金陵的不同,这码头不只是新亭府的三四倍之大,停留的船只也数不胜数,而下头打短工的苦力更是多如牛毛,往下一看好一派繁荣强盛的景象。

赶考(三)() 
“这就是金陵吗?”青竹跟着赵九福身后跳下船;带着几分惊叹说道;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大约就是遇到少爷了;不然的话他一个穷山沟沟里头的小子;别说来金陵看看了,一辈子能不能吃饱穿暖走出村子还是问题。

    赵九福听了微微一笑;解释道:“这里虽说叫金陵码头;但实际上并不地处金陵,而是属于临湘,只是因为金陵那地方不靠运河;想要从水路上京的金陵人都会先往这边转;而临湘又不如金陵出名,久而久之这地方也就被称为金陵码头了。”

    青竹这才明白过来,嘿嘿笑道:“多亏少爷这么一说,我才没闹出笑话来,不过少爷您怎么啥都知道呀,您之前可也没有来过金陵临湘。”

    赵九福拍了拍自己的书袋子笑着说道:“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走吧,咱们下去逛一逛。”

    因为孙家的船队只在此处停留一日;赵九福等人晚上还是会回来住宿;所以三个人轻装出行倒是轻松的很。

    三人慢慢悠悠的离开了码头,走出最热闹的地带才发现,临湘这地方果然普普通通;虽然因为码头的存在繁华了一些;但跟他们在码头看见的热闹还有一定差距。

    赵九福出门在外有典型的现代人思维;不说穷家富路,但到了一个地方最喜欢走走看看,最好是慢慢的走慢慢的看,与当地的百姓融为一体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现在他自然没有那个时间花十天半月停留在一个地方,但三个人走在当地的街上,吃着当地的小吃,时不时跟当地人搭个话,倒是也悠闲自在的很。

    赵老四一度觉得自己这个侄子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别的不提,光是出门在外跟谁都能说上两句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瞧瞧,这才吃了一碗馄饨的功夫,那老板恨不得放下生意就坐在他弟弟旁边聊天,不说祖宗八代吧,至少两人话里话外能把家底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