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攻略-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刘陵冲他『露』出一个很无辜很坦诚的笑,小白牙闪闪,痞帅的脸上有点坏心眼。

    “去捡吧。”

    林昭:“…………”

    沃日你早说我刚刚就不用那么大的气力了!鬼知道这些箭都飞到哪里了啊?我怎么捡的回来?林昭一脸呆滞的表情显然取悦了刘陵,他的眼睛弯成一双月牙,眼线深深括出一线上扬的尾弧。

第57章 五七章() 
私学外围土墙只砌了一人高; 武场比旁处垫土高出一截; 靶木再出半人; 靶心已经高出土墙; 竹箭基本全飞出了墙。林昭恨恨望了眼刘陵,踩在石头上; 单手撑墙; 干脆利落的跳了出去。

    刘陵忍不住吹了声口哨。小伙子身手很利落啊。

    这林子极深; 树叶半落不落,寒冬之后呈现出一种青黄不接的颓丧。足够粗壮成材的树木早被就地取材; 附近多是些碗口粗细的小树,这季节林昭不用担心什么虫蛇蚊蚁,附近又有人烟; 大型野兽怕是也没,顶多遇见一些出来觅食的小动物。

    林昭走了好几圈,陆陆续续在落叶堆、灌木丛、鸟窝、树梢上找到了自己『射』出的竹箭。竹箭细长,表面未涂漆; 颜『色』不太明显,不算好找。他一边留心四周,一边纳闷此间的安静; 鸟窝里也只有几根鸟『毛』; 不见真容。

    他一共『射』出了十九支箭; 『射』箭用了两刻钟; 找回却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而且他只找到了十七支; 还剩下两支不知道哪里去了。

    他记起自己方才确有两箭用足了气力; 便向林中更深处寻了寻。草木凋敝,掩映之后越显荒芜,又极其静谧,很有一点鬼片片场的氛围。林昭脑补了一下,忍不住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莫名发憷。

    这时,远远传来了刘陵唤他的声音。

    “林昭你在哪儿?将用晚食,速归!”

    私学是两餐制,分朝食晚食。林昭一看天『色』将黑,干脆今天先不找了,吃饭才是正经事,以免老师问起,他不好直说自己把武场的箭弄丢了,万一陈举再追究起缘由,他怎么办?

    林昭应了一声,向林外快步而去,走出好几步,终于忍不住皱眉回头。身后树木横斜,将他的视线挡得模糊不清,唯有脚下枯枝碎叶的细碎响动。

    怎么总感觉有什么人在盯着自己?

    他盯着微微颤动的树梢,笑着拍了拍额头,自言自语道:“真是鬼片看多了,这么疑神疑鬼。哎,不想了,其他人还等我吃饭呢,总不能让他们来找我。”

    说完向私学一路小跑而去,转身之后林昭面上笑意顿隐,刚刚……不是错觉,是真的有东西跟着他,到底是人是鬼?

    因为这段小『插』曲,一路上林昭有点心不在焉,刘陵还以为他恼了自己,好言拉他同去用晚食。

    新来的两位显然已听说了林昭的大名,见他跟在刘陵身后,忍不住望了他一眼。郭川眼神轻蔑,很有点鄙视,另一位江意面上瞧不出什么异常,甚至还冲他点了点头,表示和善。

    陈举没有过来,堂上只有他们九名学生,所以这顿晚饭吃得十分胃疼。

    因为,张珂与刘陵积怨颇深。

    他几乎一见刘陵就阴阳怪气道:“你好大的架子啊,定要我们几人等你。”

    唐敏坐在右侧上首,眼观鼻鼻观心,张珂顺位而坐,下来依次是薛长生、江意、周晖、郭川、容桓。左侧无人,只因汉代尊右,刘陵大大咧咧坐上了左首,林昭望了眼坐的满满当当,只剩一个周晖郭川之间的空闲座位,犹豫了下,坐到了左边末席,干脆的与刘陵一头一尾。

    张珂嗤得笑出声,看林昭顺眼不少。“刘二郎,你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疾,吓得人人退避?”

    “张珂你先治治自己那张臭嘴,再说别人。”刘陵反唇相讥,梗得张珂一噎,才抽空瞪了眼林昭,林昭『露』出一个乖觉的笑,你们神仙打架就不要带我这只小鬼遭殃了。

    这小子忒不道义。刘陵气结。

    张珂攻击力明显不如刘陵,好在有薛长生帮腔,两个人勉强也能与刘陵打平,双方嘴炮之时,林昭才发现刘陵一张嘴挺损,还给人取外号,张珂是“花狍子”,薛长生则是“长发『妇』”,当然对方也骂刘陵“无赖子”。

    刘陵以一敌二夷然不惧,开始还比较文明,后边渐渐有些市井互骂的意思。林昭隔岸观火,看得十分有趣,心道千年前的古人还是比较文明的,哪怕时人眼中最粗鄙的市井之徒,最多就是说说“你是我儿子”“你是猪”或者“你这家伙该死”,不流行问候女『性』亲属和某器官『乱』飞。

    其他人原本吃饭的吃饭,看热闹的看热闹,见势头不好,赶紧上来劝架。劝架也是门学问,什么时候拉架,什么时候接腔,什么时候息事宁人都有讲究。

    旁人一劝,林昭看出刘陵人缘委实不大好,因为劝架的唐敏、江意二人有意无意的全在拉偏架帮张珂。比如刘陵词锋犀利对方招架不住时提一提同窗情,不太友善的直接截断,以老师为重,不可咄咄『逼』人……

    以林昭旁观的视角,这事本由张珂挑起,用现代一句话就是“先撩者贱”,他的拥趸大不了直接加入,刘陵纵使再善辩也敌不过人多口杂,何必充理客中拉偏架。相比之下,郭川直接的多,光明正大为张珂帮腔。

    想归想,林昭不是热血上头的小年轻,与刘陵非亲非故,何必替他出头?

    另有周晖、容桓保持了超然物外的沉默,他倒也不显得突兀。

    对方一通围殴,刘陵自知不敌,再不接话,老神在在的坐下继续吃饭,颇有几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镇静。张珂好不容易占了上风,对手却高悬免战牌,对各种挑衅充耳不闻,大怒,饭也不吃了,甩袖就走。

    另外几位盟友面面相觑,倒是薛长生淡定的朝嘴里塞了一口饭,起身跟上。林昭忍不住瞥了这姿容艳丽的少年一眼,别以为他没看见,唐敏等人加入战团之后,薛长生就退居二线,除了偶尔帮腔,从头到尾没停过吃饭的嘴。

    也是厉害。

    一顿饭不欢而散,白瞎了陈家庖厨的好手艺。

    林昭吃完出门,发现刘陵等在外边,不由一愣,以为这位是秋后算账来的。好在对方还挺仗义,没记恨林昭置身事外,这令他多多少少有点内疚。

    “你才来不知学内规矩,申末厨上熄火,马上没热汤了。”刘陵摆出高年级学长的谆谆教导。

    原来私学里还限时供应热水,林昭赶紧跟刘陵去提了一桶。昨晚他用的冷水洗漱,贼刺激。

    暖洋洋的泡了个脚,林昭心情十分舒畅。自觉看了不少新奇,想找个人分享八卦一番,奈何秦思不在身边,唯一的室友又是个闷葫芦,只得意兴阑珊的倒头大睡。

    次日一早,林昭睡至鸡鸣起床。时间依旧还早,他出了卧室一看,发现室友周晖早走了,不由感慨这真是“起得比鸡早”。殊不知,周晖刻意早起,着实是被他刺激到的。

    早读堂上人气满满,不知是天气逐渐变暖,还是林昭心理作用,一群人坐在一起,风都比之前温柔一点。

    林昭坐在最后一排,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发现在场同窗受教育程度不一。郭川还在读《诗》,周晖依然与《公羊传》死磕,容桓那卷大部头林昭没听过,不知道是什么,唐敏念念有词、神神叨叨的,像是在读《易》,薛长生读《左氏传》,江意则在看《礼记》。

    至于刘陵和张珂二人,呵呵……刘陵读什么,张珂也读什么,活脱脱一个被宠坏的骄纵少年,好在学堂内他还比较克制,没闹得不可开交。

    对此,林昭十分好奇,不知道张珂与他有什么过节,处处争锋相对,仿佛眼里只有一个刘陵。

    早读过半,陈举姗姗而来,开始正式上课。由于一群学生进展不同,上的不是公开课,而是一对一教学。

    这便注定了分润到个人的时间有限,因为陈举的主业是做学问,不是当老师。

    当今私学大抵分二类,一者蒙学,二者精舍。蒙学专为童子开蒙所用,教得东西很浅,蒙师不需如何精深的学问。

    精舍等同蒙学进修班,跨度较大,水平不一,基本视私学老师自身素养而定。

    大部分私学唯有一个老师,可有半师,也就是俗称的助教,半师通常是老师的门客、弟子、亲属等等。

    一所精舍里,老师是绝对的权威。然而他们真正授课的时间并不太多,古人讲究言传身教,大部分儒生没有循章节一字一句解字断句的教学意识,这对于他们太浪费时间。

    毕竟着书立说、流芳千古才是当今文人的终极梦想。

    好一点的老师引学生熟记句读,解答一些学生不明的疑难句。差一点的,直接丢了有注的书简让你自己钻研。

    弟子学生对老师而言,只是思想的一种传承,或许在某些人身上,还是一种关系情感的维系。

第58章 五八章() 
以林昭的交际圈根本无法接触到蒙学精舍一类的概念; 其中有一半是石清指点; 老头虽然脾气古怪、架子大; 对林昭还是不错的;另外一半由林昭根据近日见闻归纳推理而出。

    私学一人独大的运作模式注定了它的局限多、普适『性』差; 严重依赖于个人,其规模与教学质量完全无法与公学相比。然而因了多年前“三君”之一的窦武被杀; 宦官势大; 东汉最高学府太学经过几度清洗; 日益式微。

    此消彼长,私学才得抬头。

    正胡思『乱』想; 陈举已走到了他面前,展开他案上的竹简,一怔:“国策?”

    林昭一时赧然; 《诗经》《论语》之流对于他稍显浅白,高深一点的《易经》《尚书》他又如看天书,《春秋传》虽略有隐晦艰涩,倒也能读; 可惜被周晖薛长生二人霸着,他不敢上去讨人嫌,于是从书架上翻出了一卷落满灰尘无人问津的《战国策》; 这书语言生动; 不难理解; 读起来也颇见意趣。

    陈举一说出“国策”二字; 同窗不约而同的望了他一眼; 刘陵隐有同情; 唐敏愣了下,摇头失笑,自顾自的低下了头,继续看书。

    林昭不明所以,有点惴惴不安。

    陈举面无表情,声音难辨喜怒,问:“喜读《国策》?你可心慕纵横家之事?”

    林昭冷汗一下子下来了。如今显学尊儒,上课第一天他公然看别家流派的书,这是作死啊。可是他怎么知道随便找本书看也有这么大的麻烦?等等,《战国策》既然是纵横家的典籍,陈举干嘛巴巴收入学生书堂?

    心念起伏,转瞬拐了几个弯,他垂手敛目,平静道:“因其文辞惟妙,故而一观,博采众长。”

    陈举沉沉道:“文之奇诡确可娱人耳目,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心术。”

    这话说得重,师者气场全开,一时其余八人也大气都不敢出,静静聆听他的教诲。林昭还想辩解两句,又怕惹怒陈举,遂顺从道:“是。”

    “国策浅显直白,你读倒也合适。继续看吧。”没想到他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一个二个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走远了。

    过了一会,薛长生冷哼道:“果真是商贾贱人,逐名求利,为人不耻。”

    他不指名道姓,旁人也知他说得是林昭。林昭有点无奈,这个“贱人”与后世的贱人不同,指得是高低贵贱的贱,他来上学,还没因为文化程度被人嘲笑,反是出身已经被骂几遍了。

    看个《战国策》怎么就成贱人了?现代课本还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教育学生呢!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底腹诽,谁让他一个不小心拿了这本犯忌讳的书?虽然陈举说了让他继续看,可林昭哪还有心思,赶紧将一卷《战国策》合起放回原处,又随手挑了本其他的出来。

    林昭自认倒霉,没搭腔,反是刘陵冷笑一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薛长生是什么贵人。”

    他不紧不慢,舌尖咬住了“薛长生”三个字,缓缓拖腔,嘲讽意味极浓。由于王莽“二名之禁”,光武之后贵单名贱双名,薛长生复名长生,的确为贱。

    薛长生一噎,桃花眼恼怒的眯起,还没回击,只听一阵脚步声从外而来。来人是一书童,他对九人一礼,不卑不亢道:“家主言,诸位读毕,请林君前去一叙。”

    面对薛长生幸灾乐祸的眼神,林昭愣了愣,起身拱手道了声多谢。

    小童子好奇望他一眼,没多说什么,嗒嗒而去。

    由于林昭没去过陈举个人书堂,刘陵替他带了程路,边走边宽慰他,“老师既然允你读国策,理应无甚大碍。”

    林昭倒不担心这个,且不说不知者不为过,就算他真有错,也不至于赶出门墙。从王吉的过往可知,逐出弟子是会断绝他未来仕途的,陈举不像那么丧心病狂的人。

    带到最后一道门口,眼看仆从在外守候,刘陵不便再送,拍拍他的肩,原路折回。

    林昭深吸一口气,抬脚踏入。“老师,学生林昭拜见。”

    过了一会,风中陈举的声音微微沙哑。

    “进来吧。”

    陈举的书堂很深,坐北朝南,北向四分之三的空间布置了木架,其上搁置各种竹简,满满当当十几扇墙,将光线遮掩得严严实实,只在门口靠窗处隔出一间小书房,空间不大,内置一榻,以一扇云母屏风遮挡,窗台下的小几上放了一个错金博山炉,旁边是一盏长颈白鹤型铜灯,对面挂了一副东皇太一的简画,中间摆有书案坐席。

    陈举踞坐在席上,右手不释卷,冬春交替时节的熹微日光透过直棂窗,照在他身上,染出一点点光晕,显得身影单薄又模糊。

    见林昭前来,左手抽出空闲一指身侧坐席,“坐。”

    林昭迟疑了一下,没有扭捏,规规矩矩坐在他所指的地方。

    “读过《太史公书》?”他猝不及防的发问,林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强作镇定的点点头,心里纳闷他是怎么得知的。林昭还记得《史记》是汉代禁书,可没同旁人漏过口风。

    “还读过什么?”陈举懒洋洋的问。

    “诗经……”林昭刚吐出两个字,迎上对方淡淡带点洞悉的眼睛,瞬间有点装不下去,挠了挠头,“我还不知道什么书犯讳。”

    陈举起了兴趣,问:“你父母师长未曾教诲过你?”

    林昭茫然地点点头。教是教了,可是现代跟你这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样啊,”陈举微微蹙眉,书简一合,放在案上,吩咐道,“你想一想把可能犯讳的说给我听听。”

    林昭:“……”我怎么知道什么可能犯讳?!我要是知道就不会读个战国策被你抓到当典型了。

    然而,人在屋檐下,林昭不得不认真回想。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商君书?”

    “韩非子?”

    “道德经?”

    “庄子?”

    “荀子?”

    他越问越离谱,陈举脸『色』渐黑,林昭渐渐弱了声响,放弃百家把重点放在史书上边。回想太史公的悲惨遭遇,试探问道:“汉书?”

第59章 五九章() 
陈举凝住他; 突然笑了笑; “你看的书还真不少……”

    “哪里哪里; 不过读了几章皮『毛』;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林昭十分谦虚; 没敢说这些书是初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范畴。机关单位大部分时间都是清闲的; 寒暑假总有时间翻上一回; 论家教辅导他只服自己。

    “很好。”陈举抬手一指旁边的空简,“以后早读完毕来替我抄书。”

    等等……啥?抄书?就他那加班加点勤学苦练才勉强横平竖直的隶书?林昭傻眼。没有印刷机的年代; 书籍全靠手抄,人工可怜的效率决定了书籍的高成本和低普及率,普罗大众眼中识字是稀罕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说啊——

    “你在想什么?”

    林昭的脑内吐槽一下从嘴边溜了出来:“科学改变世界。”

    他立刻反应过来; 紧张抬头,陈举还是听见了,一脸的兴味盎然。“柯学?这是谁家学说?我怎么从未听过柯姓大家创立学说?”

    心好累。林昭想起了名拉的阿伯,古怪憋笑了下; 正『色』道:“这是一位前辈,柯先生。”

    就当是对赛因斯先生的另一种致敬吧,林昭觉得自打穿越他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越来越令人敬佩。

    “那世界又是何物?”陈先生不耻下问。

    林昭道:“世界是佛家说法; 古往今来曰世; 上下四方曰界。”

    佛教自明帝入中原; 前朝孝桓帝尊佛; 大批贵霜译经僧至洛阳传译佛经;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士人对佛学并不陌生,也没什么太大好感。陈举在洛阳时旁观过佛僧讲经,听见这话,不以为林昭言辞冒犯,忍不住赞叹。“这柯学十分了得啊,竟能改变佛家世界。”

    林昭乐得他误入歧途,也不解释,岔开了话题,问:“我从父亲处听闻,昔日蔡伦造纸进呈天子,为何至今所见还是竹简帛书?抄书为何不可用纸?”

    如果没记错,蔡伦已经发明造纸术几十年了,为什么林昭至今没在学校里看见一片纸?

    陈举仿佛听见了什么好笑的事,道:“那纸薄而脆,质黑而粗糙,难以存留,怎能用之书写?”

    经他解释林昭才明白,虽然蔡伦已经呈上了低成本造纸的步骤模板,然而由于工艺限制,纸张质量太差,不符合书写存留的需求,仍然没投入实际使用。林昭从小到大用惯了纸,猛然回到竹简写字的年代,十分不适。他想起今年暑假辅导小表妹高中语文时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仔细讲述了存留至今的古法造纸,对其中步骤配方不吝文笔,另有一道大题要求归纳步骤及其作用,小表妹粗心大意,在这一题上几度折戟,林昭便把它作为讲解的重点,是以记忆犹新。

    回想了一番细节,林昭的心砰砰『乱』跳。如果可以,他真的很想推动一下造纸术的改良进程,起码提前取代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帛书,并且顺便解决一下某个尴尬的生理问题。

    陈举见他听得聚精会神、眸光闪亮,似是对纸十分有兴趣。心中一哂,慷慨道:“我家中有一纸坊,你若有兴趣,到时我带你回去看一看便是。”

    林昭大喜过望,连忙道:“多谢老师。”

    陈举板起脸:“之前,先把书抄完。”

    “抄抄抄!”林昭爽快应下,乐颠颠的问他:“今天就开始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立马搬来了一卷空简,又在陈举指点下磨好墨,才发现对方还没告诉他要抄什么。对于林昭的疑问,陈举没有直接答书名,告诉他去外边横七竖四的那排书架上取下二层向右第三卷。

    林昭依言找到那卷竹简,对陈举的记忆力佩服不已,他能记得哪篇资料放在哪个文件夹就不错了。沉甸甸的一卷放在桌上,展开时发出几声清脆碰撞,林昭书一到手先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篆书,包票打得满满,万一认不得字,那就十分尴尬了。

    繁体字他在北市为作册时已经有了一点基础,大部分常见字不存在阅读书写障碍,于是伏案一笔一划的写下第一个“燕”字,他跟秦思学的字,练了一阵悬腕,初见成效。

    陈举看了一眼他的笔迹,不留情面的批评道:“落墨呆板,架构生硬,你这一笔字毫无风骨。”说归说,倒也没说不让林昭抄。

    林昭抹了抹汗,腹诽:我才学一个月,风骨什么的太强人所难了吧。

    写了几十个字,林昭慢慢琢磨出一点不对,将原卷彻底展开,先过了一遍,发现这书很有意思,写的是燕太子丹在秦国当质子,秦王嬴政无礼,太子丹欲杀秦王问计老师之事,多半还有后文,讲得应是荆轲刺秦。

    “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这故事距今不过几百年,在民间还有流传度,史书也有记载,不是什么稀罕事,他觉得很有意思的时,这卷书的叙述记载没有史官叙事的惯有风格,用词浅白,细节惟妙惟肖,很有点原始传奇小说的影子。

    他忍不住问:“老师此书何名?”

    陈举展简的手一顿,淡淡回答:“燕丹子。”

    林昭偷瞟一眼陈举,对方正襟危坐,一派清风朗月的端方严谨。啊咧!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林昭抄书不敢懈怠,书堂里的几人也没闲着。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以往陈举不在时,学生内部往往会展开一个小型学术交流会,这是唐敏的提议,陈举觉得不错,大力支持将其变成了一个章程,开始还有点互相交流的意思,后来往往以周晖单方面向人提问终结。

    这次他没能得逞,因为容桓说到做到,说了半年就半年,绝对不回答他任何问题。

    周晖只得郁闷的切换目标,找到自己最初的答题者唐敏。唐敏面上笑嘻嘻,心里呵呵哒,暗想容桓不答你来找我,不是明摆着退而求其次,虽然他的确比容桓次,但我不要面子啊?

    唐敏不比容桓耿直,圆滑的推三阻四,顾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