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宅斗神烦-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瑶也在自己的住所。老太君现在性情表现得更加喜怒无常,刚刚又将一碗汤药毫不客气的泼在君瑶身上。没办法,君瑶只好回到自己的住所来换掉衣衫。
君瑶自从知道老太君的心意后,对老太君更加的心怀敬意,就算受再多折磨也甘之如饴。她这样的表现的确为她赢得了好名声。现在都传开了,秦家的儿媳、陆家的千金真是孝顺极了,衣不解带的伺候着夫君的祖奶奶呢!
是的,君瑶暗暗想着,她决不能辜负了老太君的一片苦心。当然,她答应老太君的,也一定一定会做到。
赵姨娘到的时候,君瑶正被珍珠、琴雪服侍着换掉身上的衣裙。见赵姨娘不等人通报就进了门,珍珠、琴雪两个丫鬟都惊讶的不得了。
赵姨娘面容凝重,看着君瑶闷声不语。君瑶顿了顿,对身旁的珍珠、琴雪说:“你们都退下吧……”
屋内就剩下了君瑶和赵姨娘两个人。
赵姨娘看了看君瑶,慢慢的俯身跪下,恭敬的给君瑶磕头行了个礼。君瑶想过去阻止她,却又顿住了手。君瑶隐隐的感觉到,赵姨娘有事相求。
“夫人,赵晴安来此,有三件事有求于您。”赵晴安抬起头来,眼神坚定的看着君瑶说,“求您一定要答应!”
君瑶面容一肃,神色诚恳的点了点头说:“你只管说,若是君瑶办得到的,一定会为你做到!”
赵晴安闻言也点了点头,看着君瑶说:“第一件事,请您为晴安寻一处庵堂,晴安愿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再不管这凡尘俗世。”
君瑶听了一愣,急急的上前两步说:“那秦寿不日即将处死,我知道你是这样耿直的性子,是决不会同意改嫁他人的。但就算不嫁,也犯不着遁入空门啊?听说庵堂寺院里苦的很,你这是何必呢?”
赵姨娘静静看了君瑶一会儿,嘴角带着一丝笑容,慢慢摇摇头说:“夫人,晴安真是羡慕您这单纯的性子。只是,晴安乃是秦寿的妾室,若是带去了陆府,以我的身份要如何自处?您将来若是改嫁他人,我是随着您还是留在陆府?晴安知道夫人您性情良善,必不会在意这些闲言碎语,只是您不在乎,晴安却不能不在乎。”
君瑶看着面前的赵姨娘,突然恍然明白了。赵姨娘辛苦多年所攒下的贤妇名声,虽说因为她妾室的地位而显得有些可笑,但她自己却是珍而重之的。她不会容许自己成为一个依附者,成为一个被人议论的污点,这是赵姨娘,哦不,这是赵晴安的坚持。
“除了这个,晴安还有几分自私,想为静姐儿多考虑几分。”赵晴安说起静姐儿,眸光中流露出几丝温柔慈爱,她再次抬起头对君瑶说,“这就是晴安所要求您的第二件事!晴安活了半世,唯有静姐儿让我放心不下!求您收下静姐儿,让她认夫人您为娘亲。待我遁入空门之后,就与她再也没有半点干系了!”
说完,赵晴安规规矩矩又俯下身去,对君瑶磕了第二个头。她磕头行礼时额头与地面相碰,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可见着实用力。
君瑶看着行礼的赵姨娘,面容肃穆,心中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她认真的点了点头说:“你放心,答应你的我一定会做到。从此以后,秦怡静就是我陆君瑶的女儿,我一定会将她视若己出,好好地将她抚育成人!”
赵晴安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后又是一顿。她的脸上,慢慢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让君瑶看来有几分莫名。
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沉默,就在君瑶以为赵晴安不会再说些什么、也确实再无可说的时候,赵晴安的眼中突然涌出了泪水,泪水就那么慢慢流了下来,滴落在赵晴安的脸颊上。
君瑶突然感到有一丝慌乱,她有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女人……赵姨娘,赵晴安!君瑶从与她相识开始,她就是那样一幅淡然自若的神情。赵晴安口中说的,是“规矩”“嫡庶”“本分”,而她自己,也是按照这样严苛的标准做的!就算嫁为秦寿的妾室,赵晴安也没有一时一刻忘了自己是赵家出来的女儿!她就这样守着她身为赵家女儿的那份骄傲,守着她身为赵晴安的那份骄傲……
所以君瑶几乎从未见赵晴安哭过,即使当初“抢走”了静姐儿,赵晴安也只是面色苍白恍然若失,她没有流过一滴泪……
然而此时,赵晴安她却流泪了!她看着君瑶,一字一字的慢慢说道:“晴安再求夫人最后一件事,求夫人千万莫要将静姐儿养育成如晴安这样的女子!”
君瑶猛然睁大双眼,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的赵晴安!她万万想不到,赵晴安竟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作为一个娘亲,说出这样一句话,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否在说,赵晴安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疑问,她后悔了吗?或许赵晴安没法后悔也不敢后悔,但她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让静姐儿走上自己的老路……
也许赵晴安真的意识到了,被“规矩”“嫡庶”“本分”所束缚的人生,确实算不得幸福。
心中已然是五味杂陈,君瑶看着面前的赵晴安,再次认真的点了点头。心中浮上一丝酸楚,君瑶万分笃定却也结结巴巴的说:“我、我答应你。我会好好照顾静姐儿的……我会让她安然度过一世,不会让她哭,不会让她难过,她会过得好好的、好好的,做最好的女孩儿……”
赵姨娘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平静但温柔的微笑。她慢慢的俯身下去,无声的将额头抵上地面,行了最后一个礼。
做完这些,赵晴安慢慢的起身,作为秦府的妾室最后拜别了君瑶。她的背影看来竟然有几分轻松,脚步是如此的从容。
第二日,秦府姨娘赵氏在归云庵出家为尼,秦府正房夫人陆君瑶为此事奉上香火钱三千两。剃度过后,赵姨娘便就此遁入空门,法名了意。
对于赵晴安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归宿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她这一辈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啊……
、番外:风骨贤妇赵晴安
我叫赵晴安,是赵家的嫡女。
若是早上一百年,我这赵家嫡女的身份也是极尊贵的,但到我这一代,赵家却确确实实的败落了。
书香门第,最讲究的便是那门风。虽说到了我们这一代,我赵家已经是家业凋零、人丁稀薄,但唯难改变的便是这门风。爹爹娘亲对我和哥哥两个,教养方面还是极其用心的。
爹爹身为男儿,又没有个兄弟,那时我赵家嫡系便只有他一人。他为了保住赵家这点产业,也算是费劲了心力。只是爹爹一人独木难支,旁支兄弟又虎视眈眈,这赵家,到底是一日不如一日。
我的娘亲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做赵家妇虽说没有享过福,但却是个当之无愧的贤德女子。那时祖奶奶还在,娘亲她晨昏定省从来不会偷懒,祖母斥责她也从未辩白过半句,对待父亲的两个妾室也从不妒忌。祖母、父亲病重在床时,她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实在说不清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后来,爹爹在三十几岁就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祖母受不住打击几日便跟随而去。家中两桩丧事一办,顿时萧条了很多。
原先的时候,我也曾因为娘亲过于宽容忍让而觉得她过于懦弱,但爹爹一死,那些旁支兄弟来闹事,娘亲却紧搂着我与哥哥据理力争,到底存下了赵家这点家业。
爹爹的那两个妾,都被娘亲好好的打发了。临走的时候娘亲想多少给予她们一点东西,却尽被她们婉拒,最后几乎是白身走出了赵家。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有些明白,原来对有良心的人宽容忍让,真的是会有回报的。
随后的几年,娘亲守着我与哥哥两个过日子。虽然艰难,但总还是有个依靠。
就这么过了两年,那年冬天异常的冷,哥哥和我两人都生了病。娘亲守在我们两人身边,日夜不休的勉力照顾着,生怕我们出了什么事。
那时我真以为我病得就要死了,但我却活了过来。死去的,是我那聪明懂事的哥哥。
爹爹死时,娘亲她虽然心中难过,但到底还有哥哥在旁,心里还存着希望。但哥哥一死,娘亲她就像瞬间老了十几岁,整个人都变了。
就连我,也几乎不敢相信。我那聪慧过人的哥哥,我那懂事孝顺的哥哥,真的没有熬过那个冬天。
办完哥哥的丧事,家中反而热闹了起来。没有了男丁,我和娘亲再也没法守住赵家,那些旁支亲戚找上门来,说了很多没头没脑的话。
那时我也只有十几岁,虽然有些不明白,但也知道这些人都没安好心。那些日子,他们甚至寻来了媒婆,想要将我娘亲这个寡妇打发出门。
可赵家妇人岂有再嫁之理?娘亲马上搬出家规,并剪下一簇头发表明心意。总之,再嫁,是不可能的。但若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死心,那我们也太天真了。
娘亲那时每晚都好好检查门窗,将门窗关严关紧。我们入睡都身着简单的衣物,生怕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娘还去找了赵家长老做主但说是长老,也不过是几个辈分高的旁支老人,也难为娘亲与我说上什么话。我赵家嫡系,确实是无人了。
在那些人的压力下,我和娘亲搬出了主屋,搬到了偏院。那日娘亲一个人在小院内站了很久很久,默默地看着主屋的方向。
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是加倍艰难,但娘亲却没有放松对我的教养。她让我将《女四书》全部背熟并字字句句讲解给她听,并要我发誓,日后出嫁为妇,必定要做一个孝顺知礼、贤淑不妒的贤德妇人。
娘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便是“规矩”“嫡庶”“本分”六字。娘亲说乱了规矩便乱了家门、不分嫡庶便错了尊卑、不守本分便偏了妇道。她要我日后对公婆曲从尽孝,对夫君恭顺听从,对夫君的妾室要宽容但不纵容,一刻也莫要忘了我赵家女的出身,做个人人夸颂的贤德妇人。
娘亲不但教了我为妇之道,还毫不吝惜的将她的治家之能尽数传授给我。但娘亲也告诉我,如今这世道,女子不是有才有德便能行得通的,还得看那天意,看那时运。
只是我却没有想到,我的时运竟会如此不济。
族里有个男子,年纪大约只有三十几岁,记不清是族叔还是族兄。娘亲对我管教甚严,我一个待嫁闺中的女孩儿定是不能见那些男子的,所以我也只是听过他的声音,知道他多少来过几次。
那天他与娘亲在外头争辩,我怕娘亲责骂,只敢躲在后面听着,心中却有些忐忑不安。等那男子走了,娘亲进来抱着我一抱就是好半天,许久都没有说话。
随后的几天又来了好几个人,有的还带了不少值钱的物件,有人提到我的名字,还有人又向娘亲提起了改嫁二字。娘亲是又气又怒,最后忍无可忍将那些人尽数赶了出去。然后她在屋内默默坐了半天,自己一个人走了出去。
这些日子非到万不得已,我没见过娘亲出过几次门,所以这次确实令我吃惊。
娘亲带回来一个有些富态的女人,让我出去向她行个礼。那女人饶有兴趣的上下打量我一番,然后点点头就离开了。
我有些心慌,总觉得那个女人有些不对劲,但娘亲却说没事,让我直管放心。
但我心里还是十分不安,那女人打量我时的神情娘亲没有看见,我却看在眼里。我有预感,绝不是什么好事。
又过了些日子,那女人又来了,和我娘亲商议了些什么,娘亲就面带喜色的跟着她出了门。随后他们又带了些人来,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我一番。
现在想来,那些人定是买通了媒婆,将我娘亲给骗了。到头来,娘亲盼着的三媒六聘没有等到,亲事已定,只等来了一纸纳妾文书。我这个赵家嫡女,由赵家长老们做主,媒人牵线,许给了秦家公子为妾。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骗过我娘亲的,但我娘亲一个足不出户的妇人,要骗过她难道很难么?我可怜我的娘亲,她真的是全心全意的为我好,为我着想。
得知真相后,娘亲哭闹了一场,随后就将自己关在房里,不肯见我。
出门的那天秦家派了一顶小轿子来接我,上轿之前我最后一次见到了娘亲,她看起来憔悴极了,双眼深深地凹陷了下去,可见这些日子里她不知道受了多少折磨。
我叫了一声娘,哭着扑进了娘亲怀里,娘亲紧紧搂着我,泪水一滴一滴落在我的头发上。顿了片刻,娘亲她抹去我脸上的泪水,看着我的眼睛说:“晴安,你可记着!就算是做妾,也莫要失了我赵家的风骨!”
我的泪水猛地流了下来,将那句话深深记在心里。但我没有想到,那是我听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嫁进秦府十日后,我便得到了娘亲悬梁自尽的消息。可笑我身为秦府的妾室,竟然连出府服丧的资格都没有。
我能做到的,便是继承娘亲的意志。守规矩、守本分,像娘亲所说的那样,做一个贤德的妇人。
至于我的夫君,我只能说,我万万没有料想到我会嫁给这样一个人。他好色成性不说,还极其不孝,在外面的名声更是臭不可闻。我身为妾室,不能挑剔我的夫君,但我心里对他,确实是无法喜爱起来。
但作为女人的无奈,就是在面对这样的夫君时,也要无条件的顺从。在我心里,无论如何他都是我的夫君。赵家女儿必须从一而终,他是我这辈子唯一的男人。
我坚持每日去向老太君请安,随时注意自己的仪态,每时每刻都记着我妾室的本分。我知道哪些丫鬟们在背地里笑我,但我不在乎,我直管做我自己便是。
老太君很喜欢我,因府中没有主母,便将府中事务交予我管。我心存疑虑,所以再三推辞,但最终还是犟不过老太君的坚持,暂代主母之职。
我心里觉得自己是逾越了,只盼着赶快娶进新主母,也好卸了我的责任。
然而我一等就是好几年,在这期间我怀了一胎生下了静姐儿,才迎来了主母的花轿。
我领着静姐儿去拜见主母的时候,心中其实还是有几分忐忑不安的。但在见到榻上那个女孩时,我心中所有的不安都随着她脸上的笑容消散,莫名的感到有些安心。
不过和我所想的不同,夫人她似乎并不像个名门淑女,举止行动甚至有些小家子气。我不大明白,我以为像陆家那样的名门教养女儿应该是极为严苛的,但看着却并不像是那么回事。
这位夫人却是个极为宽仁的性子,来了不多时日便主动将戏子所生的香姐儿收为嫡女,对待我们几个妾室也是极为宽容。我心里对这位夫人多了几分敬意,便越发想让夫人主持中馈,想早些卸下我的责任。
但夫人的反应却和我想象的不同,她似乎很苦恼与我相见,还将静姐儿抢走了一段时日。也许是因为我的坚持令她为难,我明显的感到她并不喜欢我。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那天,因为与吴姨娘争执的缘故我在老太君那里罚跪,夫人她过来和我稍作交谈,我注意到她那时看我的神情有所改变,虽然她并没有对我多说什么。
那之后又发生了很多事,我没想到她居然亲自来找我。她话中的意思我懂了,身为陆家的女儿她必定知道些什么,秦家,要完了。
那日过后不久,吴姨娘被赶出了府,秦寿被抓进了狱中。我睡不安寝、食不知味,我赵家女儿不怕以死殉夫,但我的女儿我的静姐儿怎么办?
静静坐在床边,我想起了我的娘亲,想起我这些年的经历。对于秦寿,我没有半分好感,即使是身为他的妾室也没办法让我对他多喜爱几分;对于秦家,我所尽的就只有守规矩、尽本分,身为妾室的尴尬地位让我与这整个秦府格格不入。最让我纠结的是,我一心想要做贤妇,但身为秦寿的妾室本身就与贤德有悖。我想起了夫人对我所说的那些话,我真的是个助纣为虐的女人吗?
夫人她说的没错,也许我,从一开始就错了……我错了,娘亲也错了,但我还有静姐儿,我不能害了我的女儿!
于是我去找夫人,将静姐儿托付给她。我知道,那个笑得格外温柔的女孩儿一定会遵守她的诺言,将静姐儿教养成为虽不是最好、但却最幸福的女人……
等待我的,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但我却发现,这对于我来说却并没有那么难熬。我的心中是从未有过的轻松感觉,前半生太累太累,确实是该歇歇了……
这真的,是一个极好的归宿吧……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骗婚,唉……古代的婚姻真是盲婚哑嫁……儒林外史里面不是有个妹子,都要成亲了她爹才发现是做妾,结果这妹子彪悍的偷了金银细软跑了囧……不过一般滴女子可是没有这么能干的……还有是哪里看到的小短篇,以为娶妻贱纳妾贵,所以为了省钱,那老头居然让自己老婆帮着隐瞒,骗了大户人家的丫鬟,人家姑娘还带着嫁妆。娶进来以为是妻,结果是妾……这老头可真是赚了……
赵姨娘这辈子,实在是无法评价……但我还是觉得她很可敬的咳咳……在古代做贤妇不易啊!
、救子心切秦不如
秦不如回到秦府,一连数日没有上朝。虽然这有些不合礼数,但齐羽白此刻倒也没那么多计较,他忙着和陆家兄弟盘算下一步的对策呢……
其实以秦不如现在的状态,就算是不惩治秦家他也活不了多久了。他那些门生们见如今的状况,相互发生了分歧。一些人甚是同情秦不如,纷纷上书说子之过不应累及老父,请皇上看在秦不如的面子上,对秦寿网开一面;另一些人则认为秦不如虽然可怜,但秦寿之过断不能饶,需将秦寿斩首示众,这才对得起那些被他戕害过的黎民百姓。
其中那个审讯秦寿的官员态度极为坚决,他这几日见多了秦寿的受害者,所以早已对秦寿恨之入骨。他建议齐羽白干脆判秦寿剐刑,这才对得起那些死去的人们。
齐羽白听了十分“纠结”,便出了个折中的主意。他判秦寿绞首之刑,行刑前先示众三天,让百姓尽知。这样既为受苦百姓出了气,又给秦寿留了个全尸。至于秦府,则不因秦寿而累计秦不如,相反多加抚恤,顾念秦不如的爱子之情。
这个提议一出,臣子们讨论片刻,均没有异议。秦不如的门生们觉得这也是个公平的点子,心中虽然对秦不如十分同情,但也不再争辩。
秦寿就这么被囚车拉到了大街上,跪在街口任人围观。他的身子已经无法站直了,双脚弯曲成一个恐怖的弧度,牙齿尽无,头上脸上都是伤,瘦得更是皮包骨。他已经说不出任何一句话也做不出任何的反应了,唯有感受到无尽的疼痛而已。
很多人用唾沫吐在他脸上,用菜叶子、石头扔他,那些被他戕害过的人纷纷都来了,有人哭、有人骂,更多的则是面露大仇得报的喜悦。
秦寿被拉去示众的时候,圣旨也到了秦家。齐羽白每字每句都多加安抚,还给秦府不少的赏赐,但听着,却似乎带有满满的恶意。秦不如跪着接了圣旨,就这么怔了片刻,然后突然毫无预兆的痛哭出声,接着又吐出了一口鲜血,直挺挺的昏倒在地上。
丫鬟婆子们惊慌失措,赶忙将秦不如扶到床上,救治了好一会儿秦不如才苏醒。醒过来后,他挥开守在一旁的郎中,挣扎着往外跑去。
“给我备车!”秦不如声嘶力竭的喊道,“我要去救儿子!”
他的贴身小厮秦贵愣住了,然后抱着他的腿哭道:“老爷您要稳住啊!这可是皇上所下的圣旨,您要是现在去了,我们秦府就守不住了!”
“你给我让开!”秦不如一脚踢在秦贵胸口,红着双眼吼道,“我要去见我的寿儿,谁也不能阻止我见我的寿儿!”
说完,秦不如就跌跌撞撞往外走,他路上有很多人拦他,有很多人劝他,但他全都看不见、听不见,他脑海中唯有一句话,救儿子!
秦贵怎能让他去,赶忙叫了几个手底下的小厮说:“老爷发癔症了,快拦住快拦住!千万别让老爷往街上去了!”
那几个小厮也见了方才的圣旨,都知道其中的厉害,赶忙帮秦贵拦住了秦不如,将秦不如连拖带拽的拉到了屋内。
秦不如拼命挣扎着,秦贵心中虽然惶恐,但也无可奈何。他只得跪在地上哭着说:“老爷,就算您不可怜我们这些下人,也得顾着府中的老夫人并两个小小姐吧……”
一说起老太君和香姐儿、静姐儿,秦不如果然顿住了。他愣了愣,颓然瘫倒在地上,老泪纵横的说:“这真是家门不幸啊!我秦不如,对不起秦家的列祖列宗!”
说完,他猛地一仰头,又一次昏了过去。
这次醒来,已经是午夜,有丫鬟婆子守在身边,见他醒了,赶忙向他递上清粥点心等物。秦不如顿了顿,猛地将粥碗打落在地上,然后挣扎着起身,冲向了秦府的祠堂。
那里供奉的,都是秦府的祖宗牌位。秦不如在门前呆愣了一会儿,不敢进去,在门前跪下,默默地磕了三个头。
他最后一次起身时,已经是泪流满面。秦不如看着自己苍老的手,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为那不肖的儿子,为自己这个不称职的父亲,也为秦家的百年基业。
秦不如就这么在祠堂前跪到天亮,然后他颤抖着起身,准备进宫面圣。
齐羽白此时也有些忙,他怀着满满的恶意,让陆长青将秦寿那帮作恶多端的朋友跟班列成一个长长的名单,一个个在秦寿之前斩首示众。这些天来,对秦寿那厮的所作所为了解的越多,齐羽白便越发愤怒,他要让秦寿在恐惧中慢慢死去,慢慢偿还他所犯下的罪孽。
至于秦不如,不用齐羽白动手,恐怕那失去宝贝儿子的悲痛就会击垮他。听说秦不如已经吐血数次,看来时候已经不多了。
但秦不如会主动进宫要求面君,这倒让齐羽白有些意外。
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