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妻名分 作者:为伊憔悴-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老爷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亲家放心,我夫妇劝女儿安心呆在府上,待那通房产子,抚养长大,后半生有个依靠,待庶子养大成人也就修成正果,苦尽甘来。”
詹伯爷心机还是比妻子多,看沈老爷同意,怕日后反悔,生出口舌,就道:“等二子丧事一完,我就上书皇帝,旌表贤媳,立志守节。”
沈老爷一听,道:“如此甚好,我们这样的人家,丈夫死了,是不能改嫁的。”
吴氏和詹夫人互看了看,姊妹心意相通,都立意要沈绾贞守节,一个要她留在伯府,另一个正好不愿接纳。
闫嬷嬷着急地在上房外等信,和一个婆子佯作闲聊,看跟着吴氏的一个丫头走出来,忙仰头过去,“这位姐姐好!”
那丫头认识她,闫嬷嬷侍候过太太,因此熟悉,笑道:“妈妈好,妈妈如今跟了三姑娘,见面就少了。”
闫嬷嬷套近乎道:“要说我人老了,就爱想以前的事,以前在太太跟前,着实过了几年好光景,如今离了沈府,伯府就没几个认识的,连说话都找不着人。”
那丫头笑道:“可是妈妈飞上高枝,沈家哪能和伯府比。”
说吧,又叹了声,“可惜你们姑娘才嫁过来半年,姑爷就没了。”
闫婆子接着这个话头,小声道:“可是,我正要问问,老爷和夫人是什么意思,是要接我们姑娘回娘家去吗?”
那丫头压低声道:“老爷和夫人说了,正妻该守着,妾室通房倒是可以嫁人。”
闫婆子早就预料会是这个结果,也不过白问一句,太太吴氏好不容易打发了庶女,是不愿意让庶女回娘家去。
那丫头又悄悄附耳道;“我只跟妈妈说,妈妈可别说出去,三姑娘的公公伯爷说,等丧事完了,要上书皇帝,旌表你家姑娘,立志守节。”
闫婆子听了这话,当时就惊呆了,皇帝旌表守节,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姑娘把成婚后前后事情都说了,自家姑娘若有个一男半女,有一点亲生骨血,留在婆家,养育长大,很是应该,可如今姑娘还是青白身子,养育庶出子女,不是太委屈了,闫婆子虽观念陈旧,也为主子抱屈,更何况现在的情况,留在伯府,夫人不定使什么手段挫折姑娘。
闫婆子和那丫头分开,一路走,心乱如麻,没了章程,转念一想,抛开远的不说,现在总得想个法子,不让姑娘受罪才行,姑娘见天跪着,膝盖都磨破了。
沈老爷和夫人走后,詹伯爷对夫人道:“把伯府后面的小跨院收拾出来,那个小院是独立门户,等丧事一完,把二房的人迁进去,天一黑门早早就上锁。”
詹夫人正有此意,沈绾贞寡居,那个小跨院清净,在伯府紧后面,白天门都很少开,让她独守青灯,才能消去自己的些许恨意。
闫婆子边走终于琢磨出一个办法,回到二房,上房没个人影,主子不在,丫鬟仆妇,都被赵氏提调走,帮忙去了,闫婆子找出一整块厚棉布,用上好的棉花,絮了足好几两,连夜赶工缝制一对密密实实的棉护膝。
伯府人困马乏,闹腾几日,沈绾贞和几个二房妾室通房睡在灵堂中,这种时候,也没人太讲究,偎在灵柩旁身子一缩,就睡着了,好在天气暖和,穿得厚实。
次日一早,闫嬷嬷趁着人都未醒,去灵堂中悄悄叫醒主子,把厚实棉花做的护膝给主子带上,才打春,青石地砖寒气大,沈绾贞这整天跪来跪去,膝头磨破不等长出茧子,二日就又跪破了。
晚饭时,詹夫人命人来说,巧慧不用跟着,应个景就回去吧,有身子的人,吃不消。
芍药趁着没来人,站起来,揉揉膝盖,悄悄嘟囔道:“就我们这些人是吃消的。”
红笺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管地上凉不凉,实在支撑不住,灵堂中连把椅子都没有,玉儿昨晚天黑,无人时,给她送来厚实棉衣,怕她小产做下病。
别人都有人送吃的,送衣裳,独英姨娘没人理,暗骂春晓这没良心的,投靠新主子去了。
其实春晓这几日,被赵氏看起来,赵氏奉了婆母命,暗中追查凶手,不敢明面查,詹家对外都谎称二爷突发急病死了,就连亲家都瞒住,伯府这二年接二连三出事,说出去,也不光彩,詹伯爷严令下去,隐瞒真相。
凶死,为居家之大忌,一般灵柩置庙里丧礼,伯府为掩盖死因,在家里丧祭,赵氏打心眼里是不愿意的,二爷不老不少,停灵正厅,不和规矩,停灵日子过长,与祖先等同,没给未亡父母留有余地,但詹老爷夫人愿意,谁敢说什么,赵氏也就跟丈夫叨咕叨咕。
赵氏秘密审二房的丫头婆子,春晓是第一个该审的,扣住不放,赵氏不相信下毒的事是英姨娘做的,英姨娘在伯府全靠着詹少庭,詹少庭若死了,对她是丁点好处都没有,反而,对沈绾贞的怀疑倒比英姨娘多一些。
赵氏查访紧限制在二房之内,不扩大影响,其实,跟别房也无关系,她敢断定是二房自己人下的毒。
暗中查访了五六日,没有头绪,出事之时,都有不在场的人证,芍药的丫头说芍药当时去了大房陈姨娘屋里,不用问陈姨娘,禀儿若说谎,一下就会揭穿,芍药就排除在外。
沈绾贞当日起得晚,一直未出上房门,上房的丫鬟婆子都可以作证,沈绾贞的嫌疑也排除掉。
红笺刚刚小产,躺在屋里,玉儿跟前侍候,似乎也不大可能。
在就是巧慧,巧慧过几个月就要生产,不说跟詹少庭感情如何,怎么说也不愿意孩子下生就没了父亲。
赵氏纳闷,显然当时的情景看,詹少庭和英姨娘是在里间,外间无人,若是春晓下毒,然后走了,故意制造不在现场,这倒是可以解释得通。
但赵氏不觉得是她干的,春晓才求了自己留下,不跟英姨娘去农庄,自己也答应了,还答应让她自行择配,也是自己私心,若配个小厮,或府里管事的,拔了眼中一根刺,春晓也感恩戴德。
赵氏心急,婆母见天派人催她,口气越来越不好,正烦恼,丫鬟进来说:“二房一个婆子求见。”
赵氏想有门,重赏之下,有线索了。
安王府
安阳王听太监说詹府二爷殁了,吃了一惊,吩咐太监道:“唤沈夫人上来。”
少顷,沈绾珠自殿下袅袅娜娜上来,柳腰款摆,声如翠鸟,“婢妾参见王爷。”
赵世帧也没空看她打扮得跟花蝴蝶似的,急问:“詹伯府二爷是什么时候的事?”
沈绾珠心想,每次王爷唤自己来,都是问伯府的事,看来还是看重伯府这门亲戚,就道:“没了五六日了。”
赵世帧狐疑道:“你沈家和詹家是亲家,怎么人没了五六日才知道。”
沈绾珠表情有点尴尬,说姊妹关系不好,不常走动,也没法说出口,勉强应付道:“人没的突然,伯府乱了几日,没得到信,昨儿我娘家才送信过来。”
其实是伯府刚开始隐瞒了消息,私下里成殓了,若让人看见詹少庭死时脸上黑里泛着青光,任谁都能猜出是因何死的。
“你要去伯府祭拜?”赵世帧问。
“是,王爷。”沈绾珠低声答道。
“这样吧,明儿一早,你同我一块去伯府,詹伯爷中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悲惨事,朝中王公大臣,知道信也都会去的。”其实他心里急切想见到沈绾贞,想知道她好不好。
他阖上眼,眼前闪过那笑得很恣意的女子,可惜却命运多舛。


、第八十六章

赵氏暗中调查凶手;五六日没理出头绪;正自烦恼;听外间下人报二房一粗使婆子求见;忙吩咐唤进来。
那婆子进来;趴在地上给主子叩头,赵氏一看这婆子正是西偏院粗使的老婆子,告假家去了,昨儿才回来,赵氏和颜悦色地道:“有话;起来说。”
那老婆子告罪,爬起身;“老奴家中有些事情,跟付妈妈请假家去几日;不想回来府里出了这么大宗事,好好的二爷就没了,听说出事那日,老奴还见二爷进了英姑娘的屋子,老奴还说二爷一大早上过来,能是什么正经事,爷们每日若无事哪有起得早的,就是起早多半是外头有公事,紧着办去了……。”
赵氏听她啰嗦个没完,忙打断她道:“妈妈只说,二爷进西厢房后,看没看见有什么人进去?”
那老婆子道:“可是老奴正想说,二爷进去不大工夫,老奴看见一个人进了英姑娘的屋子。”
赵氏忙问:“是谁?看清楚了吗?”赵氏怕她又啰嗦个没完,忙插了一句问道。
“那工夫老奴正拾掇花草,把冬天枯黄的叶子拾了,清理干净,猛地一抬头,就看见西厢房进去个人,咋一起猛了,眼花,没大看清楚。”那老婆子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午卯酉。
赵氏心里失望,心道,这老婆子糊里糊涂,啰里啰唆,只说看见人进去,没看清是谁,这不是白说吗?
那老婆子自言自语地道:“怎么看着像是红姑娘,可又不像,红姑娘刚小产,不能出屋,是玉儿?不是,那小丫头身子没长成,个子矮。”
赵氏提醒了一句,“是不是春晓姑娘?”
那老婆子想了想,摇摇头,春晓姑娘是过了好大一会才从院子外回来的,老奴这回见得真。
“那是不是上房的丫头或者是……”赵氏引着她问,她无端怀疑是沈绾贞的丫头。
“上房的几个丫头,老奴见过,看身形都不像,走路姿势也不对。”赵氏突然恍然大悟,“你是说背影看着像少妇?”
“对,大少夫人,老奴就是这个意思,离得远,只看见一个背影,看不大清楚。”那老婆子擦擦眼屎。
“是不是看着柳条腰身,弱不禁风?”赵氏朝沈绾贞身上想,她和詹二爷夫妻不睦,听说嚷着要出家为尼,又要和离,二爷不答应,能不能是她和离不成,下了狠手,赵氏和沈绾贞私交甚密,可杀人大事,她不敢包庇。
那婆子摇摇头,很肯定地道:“腰倒是不粗,但臀部略宽。”
赵氏心里把沈绾贞排除掉,巧慧她根本就没问,因为巧慧有了身孕,一瞅便能瞅出来。
“你在好好想想,是不是红笺姑娘?”赵氏偷着问过小陈姨娘,证实芍药和丫鬟禀儿那时确实在大房,如果说臀部宽的只有红笺。
那婆子期期艾艾地的道:“老奴不敢做准,仔细回忆,看着像是。”
看再也问不出什么来,赵氏就赏了那老婆子几个酒钱,让她出去了。
思来想去,总觉得此人一定是红笺,红笺被二爷踢掉了胎儿,小产躺在屋里,可不是不能走动,就是虚弱点而已,但下个药,也还是能的。
就唤人去叫红笺。
赵氏在二房查问人,玉儿知道,她这几日心里画魂,有点怀疑主子,玉儿扶着红笺来到大房门口,看二房偏院的老婆子从大房慢腾腾出来,心知不好,随后主子就被叫进去。
丫头只让红笺一个人进去,她等在外面,心里总有不好的预感,二爷的死因和主子有关,她不敢想,却不能不想,二爷出事当天,她从外面回来,看主子的绣鞋前尖湿了,头天夜里下了场小雨,外面石砖地没全干透,还有水迹,她出去时,主子躺在炕上,回来主子绣鞋却湿了,看主子脸色平静,没什么异常,她当时就没怀疑什么,过后,二爷中毒,查找凶手,玉儿想起这件事,心慌意乱。
玉儿等得心焦之时,里面出来个丫头,对着玉儿道:“大少夫人传你进去。
玉儿揣着复杂的心情进去里面,赵氏坐在上面,红笺跪在一旁,玉儿上前跪倒,叩头,“奴婢拜见少夫人。”
“找你主仆过来,你大略也猜得到,二房中人都有出事当天不在场的证据,你主仆说在屋里没出去,可有人证明。”
玉儿垂头道:“奴婢证明主子没出去。”
赵氏嗤笑一声,拉长声道:“可有人看见你主子出去过,去西厢房英姨娘屋里,这怎么说?”
玉儿不敢抬头,怕抬头惊慌的眼神漏了底,仍旧低头道:“奴婢主子刚刚小产,下不了地,奴婢一直在跟前侍候,奴婢证明主子没出去。”
赵氏哼声,“好个忠心的奴婢,不信你不开口,来人。”
“拿家法,把红笺拉下去拿大板子打,直打到开口招了为止。”詹夫人嘱咐,二房的小蹄子们,若抓到一点影儿,宁可错杀,也不放过,此刻,看见这主仆,尤其是见玉儿紧张得头都不敢抬,赵氏越发断定红笺是凶手无疑。
赵氏说完,盯着红笺看,眼神轻蔑,红笺卖身契签的是死契,生死全凭主子,若受刑不过死了,只消随便一个理由,掩人耳目即可,赵氏越看越觉红笺嫌疑最大。
红笺却一动没动,脸上没有惧怕,也不开口求饶。
玉儿一下子慌了,朝上叩头不止道:“求少夫人开恩,我家主子才刚小产,禁不得板子打。”
红笺知道今儿自己这场祸事躲不掉,不招也是死路一条,白受皮肉之苦,看玉儿替她求情,直起身,开口道:“少夫人不用费事,是婢妾下的毒,婢妾没想要毒死二爷,因和英姑娘有仇,想下药毒死她,不成想二爷却喝了有毒的茶水。”
红笺知道自己求也没用,下场不会好,詹夫人不撕了她的肉都不解恨。
玉儿那厢突然道;“少夫人,不是奴婢主子干的,是奴婢,是奴婢看主子受苦,气不过才冲动下了毒药,想药死了那贱人,给主子出气。”
赵氏笑了,“好个重情义的奴才,你主仆倒不是笨人,既招了,不用我费事,我就在夫人面前替你求情,至于夫人放不放过你,看你造化。”
红笺一旁没想到玉儿替她顶罪,着急道:“少夫人,此事和玉儿无关,是婢妾做的,一人做事一人等,犯不上连累下人,那样我于心何忍?”
“少夫人,真不是我家主子干的,是奴婢,我家主子小产躺在炕上,是奴婢趁没人下药,这事瞒过主子,连我家主子也不知道。”
赵氏笑道:“好,好,好一对忠仆义主。”
说吧,招呼左右,“先带下去,好生看管,待我回过夫人,再做定夺。”
赵氏总算查出凶手,可以跟婆母交差,松口气。
祝家的看着红笺和玉儿被家下媳妇婆子带下去,凑近主子跟前,道:“老奴揣测玉儿丫头不是凶手,凶手一定是红姑娘。”
赵氏顺手翻看这几日大厨房备办酒席的账目,道:“玉儿这丫头我倒佩服她的忠心,我在想一想,此事怎么回婆母。”
赵氏对红笺有点同情,红笺也够惨的,玉儿这丫头忠心可嘉,想了一会,道:“跟我去上房。”
詹夫人正着急凶手迟迟没有线索,赵氏就来请安,詹夫人见面便问:“凶手查到了?”
赵氏道:“西偏院一个粗使的婆子说看见二爷进英姨娘房里后又有一个人进去,但离得远,那婆子眼神不好,也没大看清楚,媳妇这几日查问二房中人,弟妹和巧慧、芍药几个有人证,至于红笺姑娘说小产在屋里躺着,无人证明,英姨娘似乎也不大像,只有红笺主仆最有嫌疑,但人命关天,苦于没有证据,怕屈打成招。”
赵氏一番话,留有余地,没把红笺主仆置于死地,又先说下怕屈打成招,就免了自己包庇之责。
詹夫人脸色阴冷,咬牙狠狠地道:“不管她是不是凶手,让她死太便宜她了,我要让她生不如死,找个牙婆卖到窑子里去,让这娼妇千人踏万人骑,方解我心头之恨。”
“还有那英姨娘小贱人,丧事完了,也卖到窑子里去,二房这些不省事的,毒死二爷的人跑不出这几个贱人。”
詹夫人提上一口气,胸口气平了些。
赵氏从上房回来,就叫人找常来府上的牙婆吴妈妈,刚吩咐下去,坐着喘口气,就有外面中门上的的一个婆子走来回说:“少夫人,有一个男子,说是红姑娘的表哥,想见见他妹子。”
“红笺的表哥。”赵氏重复了一句。
那婆子道;“是个年轻后生,说上次来过,说是替红姑娘家人捎封家书。”
赵氏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主要还是这大宅门里忠心的奴婢少,像玉儿这样的丫鬟,能替主子死,不可多得,也令人敬佩。
赵氏对那婆子道:“就说她妹子犯了错,要卖到窑子里,他若想见他妹子一面,就在大门口等着,牙婆领人出来,就能看见。”
赵氏少有的一点善念,是提点红笺的表兄,一会牙婆领人出来,他若真有心想救他妹子,就有机会。
原来在中门上等着的正是红笺的表兄吴堂贵,上个月,吴堂贵生意蚀本,向红笺要了盘缠钱,回家去,又东挪西凑拆借一笔钱,倒了一批货,贩抵京城,很快脱手,小赚了一笔,就来伯府找红笺想把她的钱还了,打点看门婆子,那婆子就乐颠颠的帮他通传。
吴堂贵往内宅里望,通往内宅是石子漫成甬路,伯府院大宅深,四下树木垂阴,树木掩映中隐约一重重院落。
树影中晃过那婆子的身影,朝中门走来,老远便见吴堂贵朝里看,紧走几步,到了跟前,拉他去一棵粗壮的老槐下,把赵氏说的话,原原本本学了一遍,嘱咐道:“要见你表妹,着紧去大门口等,晚了恐错开。”内宅有几处便门,通往大门,婆子担心人从别门出去。
吴堂贵听说表妹要被卖到窑子里,唬了一跳,问原委,那婆子也不知,就匆忙赶到大门口,等着不敢走开。
等了有一个时辰,就见一个涂着一脸腻粉的老婆子摇摇走出来,身后跟着玉儿扶着红笺,红笺走路不稳,身子摇摇晃晃,那老婆子出了伯府大门,朝后不耐烦地道:“我说能不能快点,还以为自己是大家姨娘,慢慢腾腾的,一会到窑子里,有点眼色,若得罪客人,有你罪受。”
红笺身体虚弱,守灵又折腾些日子,身子骨更加不济,娇喘着央求道:“大娘行行好,我实在没有力气。”
玉儿也低声下气地陪着小心道:“大娘心善,我家主子正病着,可怜则个。”
那婆子刚想发作,吴堂贵笑着过来,对那牙婆道:“这位妈妈,能否借一步说话,小生有一事相商。”
那牙婆看是个年轻后生,仪表堂堂,又不是穷酸样,就客气地唤红笺主仆,往伯府旁一条小巷子里,背人处,问:“这位公子有事?”
红笺见表哥突然出来,惊讶没出声,只装作不认识,玉儿张了张嘴,看红笺朝她使眼色,会意,也就佯作没见过。
“敢问妈妈这两位姑娘卖多少银子?”
牙婆瞅瞅他,转转眼珠,“怎么?大爷想买?主家吩咐让我卖到窑子里,高低不能卖,这位爷别处去买。”
吴堂贵往怀里摸了摸,这是这批货物脱手,净挣的银两,稍事犹豫,打怀里摸出个绢包,打开,“妈妈看这个数行不行,两位姑娘我都要了。”
那牙婆刹那眼睛瞪得溜圆,两封银子,足有二百两,眼馋得就想伸手拿,手伸出去,又停住,缓缓地收回来,眼睛犹自盯着那两封银子,二百两,够买四个这样的姑娘绰绰有余。
吴堂贵看她动心,道:“我是外地贩货进京,家中想买两个丫头使,中意这两位姑娘,妈妈若把这两位姑娘卖给我,我带回老家去,人不知鬼不觉,妈妈就和主家说卖了,没人知道。”
那牙婆想不答应,实在舍不得白花花的银子。
下个狠心,接过,仔细瞧好,揣在怀里,把红笺二人的卖身契交付给吴堂贵,不放心地嘱咐道:“这位爷你带着这两个姑娘离开京城,越快越好,若伯府人知道,连老身都要怪罪,受连累。”
“妈妈放心,我即刻带着她二人走。”吴堂贵使了个眼色,玉儿扶着红笺就随他往南大路上,拦了个轿子让红笺二人上去,把二人带回客栈。
回到客栈,表兄妹叙述别后遭际,红笺和玉儿当然不能说下毒的事,只说被人陷害,相对唏嘘。
吴堂贵好歹算是有情意的,二日一早便带着二人出京城,赶奔陕西老家。
红笺让赵氏唤走,巧慧被詹夫人特许不用守灵,灵堂上只剩下沈绾贞和芍药、英姨娘三个,英姨娘堆在地上,人无精打采的,前几日还哭二爷,现在连哭的气力都没有了,如一滩烂泥一样。
沈绾贞多亏闫妈妈缝制的棉护膝,膝盖疼痛稍减,起身活动一下筋骨,突然堂下一声,“安王爷驾到。”
就这一声,后堂就乱了套了,詹大爷和詹三爷刚坐下歇歇脚,听这一声,忙站起身时慌乱中连椅子都带翻了,忙不迭,孝服不整便匆忙出来,边走边命人回禀詹伯爷。
二人跪在灵前左侧迎接安阳王大驾。
安阳王一进灵堂,四处遮着白色帷幔,入眼皆是白森森的,不由人看着发冷,
赵世帧目光快速扫过灵堂每个角落,发现绾贞跪伏在灵柩后面,十几日未见,人像是整个瘦了一圈,单薄的身子罩着一身宽大的白粗麻布孝服,弱不胜衣,显得楚楚可怜,一动不动趴伏在地,赵世心头像针扎了一下,疼得一蹙眉。
别过头,移开目光,不忍在瞧。
这时,詹伯爷得了下人禀报,赶紧赶奔出来,跪行大礼。
安阳王扶起他,“老伯爷节哀。”。
灵前祭酒,孝属举哀,詹伯爷哭了两声,算是陪礼。
沈绾珠落后一步紧紧跟在安阳王身后,也随着拜了几拜,赵世帧目光又落在灵柩后那个孱弱的女子身上,微侧头低声对沈绾珠道:“你在此陪你姐姐,本王先回去了。”
沈绾珠心里不愿,嘴上不便说,答应一声,和众人一道恭送安阳王。
詹伯爷抱拳,“沈夫人,去看看你姐姐,老朽就不奉陪了。”
沈绾珠福了福,“伯爷请。”
沈绾珠绕过灵柩,走到犹自跪着的沈绾贞跟前,轻轻唤了声,“三姐。”
沈绾贞方才抬起头,腿跪麻了,起了几次才站起身,“妹妹来了。”
“姐姐清减了。”沈绾珠大有看热闹心理,细端详沈绾贞瘦了,一身素服,衬得人清新出尘,一双大眼没有寻常死了丈夫悲戚呆板,而是更加清透水灵,略感失望。
这时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