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医女庶手驭夫-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排好了国医馆的事情,卫章扶着姚燕语准备再回宫里去看视皇上,苏玉安急匆匆的从外边进来,拱手回道:“回侯爷,有新发现。”
“什么?”卫章忙问。
“这是从吴秀媛的房间里搜到的,东西掉在她的床角下,应该是走的匆忙没来得及收拾。”苏玉安说着侧身闪开,他的身后有一个锦麟卫托着一根吩带递上来。
姚燕语一眼看见那那根吩带做得着实精致,不过拇指款的月白素缎的带子上绣着的银色徽标,那徽标精巧细致,纹路蜿蜒扭曲,宛如祥云一般的流畅,一笔一划又精巧组合成一个篆体的‘薄’字。这正是薄家家族的标记,当初薄家每个药铺药场门口的灯笼和幌子上,都绣有这个标记。
“果然是薄家的东西。”姚燕语轻声说道。
卫章点了点头,又对苏玉安说道:“把这东西和那些药渣一起封存,另外,叫人速速去查那女子的下落。”
“是。”苏玉安拱手应道。虽然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女子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此等谋害皇上的大罪,谁也不敢多说。只能倾其全力去办。
卫章和姚燕语出了国医馆做马车回宫已经是卯时。皇上尚在沉睡,崇华殿里的几个辅政大臣已经到齐了。众人来给皇上请安,怀恩只说皇上昨晚睡得不稳,今早还在睡。
皇上睡得不安稳对几个大臣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宫变以后,皇上几乎就没睡过安稳觉。几个辅政大臣闻言也不多说,只朝着寝宫躬身请安后,回崇华殿各自处理政务去了。
姚燕语在紫宸宫偏殿等候,卫章和黄松在另一处商议此事该如何处置。
黄松是皇上的心腹,只忠于皇上。他的意思是等皇上醒了再说。
卫章却说此事干系到天下安危,必须让几个辅政大臣以及诚王爷,燕王爷和镇国公等皇室宗亲知晓。
黄松知道卫章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的,但卫章是从镇国公府起来的武将,自然跟镇国公府亲厚。这就让他有党派之嫌。
虽然凝华长公主和镇国公也忠于皇上,但他毕竟只是国戚而已,黄松对皇亲国戚素来敬而远之,从不私交。而卫章有了这层关系,在皇上跟前便显得比黄松远了那么一点。
所以当卫章提出要在此刻请诚王,燕王,镇国公进宫告知皇上的身体状况时,黄松立刻冷眼盯着卫章,沉声问:“大都督是对皇上的安康没有信心了吗?还是受谁之托,想要在这种时候探视皇上的心思,而别有图谋?”
“图谋?黄都尉以为卫某有何图谋?”卫章淡然反问,“或者,你也认为诚王爷和镇国公是谋逆之辈?”
黄松默了。对于诚王爷和镇国公二人对皇上的忠心他自然明白。跟在皇上身边这么久,就算是个木头,也应该能看清楚皇上对这个妹夫和胞弟有多深的感情。
宫变之后,皇上对宗亲避而远之,明面上看,皇室宗亲被皇上怀疑,大权旁落,可谓朝不保夕。
可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皇上病重,不管哪个皇子继位,镇国公和诚王爷这两位都将是护国重臣。
那几个辅政大臣只有治国之权,处理大小政务自然不在话下,但论权柄,那几个人加起来也比不过诚王爷和镇国公二人的十分之一。
诚王爷辅政三十余年,镇国公掌兵三十余年。
他们两个若想谋反简直易如反掌。
现在皇上病成这样,几乎不能理政。而朝廷大小事情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崇华殿里该怎么忙就怎么忙,大小事一件都没耽误。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诚王府和镇国公府两座大山镇在这里,再加上卫章这把厉剑东杀西砍,震住了那些宵小之辈?
见黄松沉默不语,卫章又淡然问道:“黄都尉,话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那么我再多问你一句:黄都尉将何去何从?”
“你!”黄松拍案怒起,“皇上对你信任有加,恩重如山,你居然!”
“大丈夫磊落光明,你敢对天发誓说你没想过此事?”卫章鄙夷的瞥了黄松一眼。
黄松的气势立刻弱了下去。他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没想过?像他这样的天子近卫,一旦皇上龙御归天新皇登基,他便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任何一任新帝都不会重用先帝身边的近卫的,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是皇上豢养的死士。他们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势。
他们这一支皇上身边的近卫跟其他的锦麟卫又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孤儿,虽然追随皇上这些年也有娶妻生子,但他们娶的女子也都是福利院的女子,跟朝中世族隔离,自成一派。
皇上在的时候他们龙威虎猛,皇上一旦趋势,他们便是虎落平阳。
黄松不说话,卫章也不着急说话,只是端着茶盏默默地喝茶。忽然,外边忽然有人的脚步声,黄松蓦然皱起眉头,卫章却岿然不动。
“宁侯,黄都尉,皇上醒了,要见二位。”小太监三顺推门而入。
卫章把茶盏放下,起身说道:“黄都尉,走吧。”
黄松忙收拾心绪跟上了卫章的脚步。二人一前一后进了正殿。
姚燕语已经给皇上诊过脉,张介臣和另一个太医也在,因为昨晚发生的事情不许传出去,所以他们两个禁止出宫。
皇上的精神比昨天好了许多,此时正靠在榻上由着怀恩喂养生粥。卫章和黄松进来没敢说话,悄声立在一旁等皇上不吃了才上前跪拜请安。
姚燕语和其他两个太医便告退出去。
皇上又看了一眼怀恩,怀恩朝着几个太监和宫女挥了挥手,众人也都退了出去。
昨晚发生的事情皇上已经从怀恩和姚燕语那里听了个大概,此时见卫章和黄松无非是想问问他们两个何时能抓到那个潜逃的医女学员。
卫章说已经严令下去秘密搜捕,锦麟卫出动五千人,很快便会有消息。
皇上听了之后,只幽幽的叹了口气,转了话题:“朝中可有何异动?”
卫章忙回:“昨晚之事,臣已经下令封锁消息,没有皇上的圣谕,外边的人不会知道这件事情的。”
皇上又看向黄松,黄松忙道:“皇上放心,紫宸宫里所有的人都在掌控之中,并没有一丝风声放出去。今日崇华殿内几位辅政大臣商议的是今年岁贡以及朝中各级官员俸禄发放之事。”
皇上缓缓地点了点头,沉默了半晌方低声说道:“卫章,传朕的密旨,宣六皇子回京。”
“是。”卫章躬身领命。
黄松忽然转头看了卫章一眼,卫章面色平静无波,不见一丝一毫的情绪。
这个人,端的是深藏不漏啊!黄松默默地叹了口气,自己的将来——到底要怎么样呢?
皇上说了这几句话又累了,靠在枕上昏昏欲睡。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晨曦,云都城的大门缓缓地打开。几匹快马如风驰电掣般冲出城门,载着一道圣谕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江浙沿岸。
三日后,苏玉安的手下在城东郊的一家温棚花农家里找到了逃匿的吴秀媛,把人带回京城,交到了镇抚司。
------题外话------
亲爱滴们,啥也不说了!
泣血求月票啊!
、第五十三章 投奔
皇上身体里的天竺番木薯之毒由姚燕语以针灸和汤药调理,五天之后症状便基本消失了。
姚燕语再次近前请罪,皇上只是摆摆手,说道:“这段时间你在家养胎,国医馆里的事情也怪不到你的头上。”
“皇上仁慈,但臣既然身为国医馆的院判,就应该为此事负责。请皇上降罪。”
皇上看着跪在龙榻跟前的姚燕语,幽幽的叹道:“你是为了保全你的那两个属下吗?”
姚燕语忙道:“臣不敢,臣本来就有御下不严之罪,国医馆里有罪臣之女混入其中,使其谋害皇上龙体,国医馆上下都罪在不赦。”
“罢了,此事先放下。以后再说吧。”皇上摇了摇头,微微的侧过身去。
姚燕语无奈,只得磕了个头之后,默默地退了出去。
这是她能预见的最坏的结果。
按照常理,皇上或者罚封停职,或者降职,或者干脆杀人或者撤销国医馆这个机构,这些她都想到了。却唯独没想到这样。
皇上不问罪,也不表态,这让姚燕语觉得好像是头上悬着一把随时随地会落下来的厉剑,前儿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会落下来,也不知道它最终能杀死多少人。
几日之后,皇上龙体安稳,姚燕语已经不用进宫给皇上医治了,皇上体内的毒素清除,情绪也稳定了不少,剩下来的依然是用心调养了。张之凌只需把皇上每日服用的汤药丸药以及膳食都用心的检查一遍,确保无毒便可以了。
当然,确保无毒这样的任务对张之凌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难就难在随时随地。
因为皇上一天到晚膳食,汤药,茶水等至少要有个十几二十次,每次他都要守在身边亲自尝过才能呈上去。这种近身的差事虽然荣耀无比,可也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张院令每日度日如年,真正体会到了当年张苍北的无上荣耀之后的辛苦。
相比之下,姚燕语倒是比他轻松了很多,因为六皇子归来,‘清心丸’一事便被完全搁置了。除了镇抚司的诏狱里还关着吴东和吴秀媛两个人之外,其他一切安好。
密旨发出去半个月的时间,六皇子云瑛乘快船连夜进京,京郊码头早就有等在那里的锦麟卫,见着云瑛下船立刻递上马缰,随着他打马如飞直奔云都城皇宫。
跟六皇子前后脚进京城的,还有姚远之的外祖江宁宋家母女。只是她们这一艘寻常的客船在民用码头靠岸后,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只瞧着家人把几箱子盘缠搬上了姚家来接的马车,便急匆匆的往城内赶去。
宁侯府,燕安堂。
姚燕语靠在暖榻上喝完一小盅牛乳燕窝之后,方轻轻地叹了口气,有点不耐烦的说道:“宋家母女来投奔,收留下就是了。又何必非要我回去?”
翠微接过空了的白瓷小盅递给香薷,方低声劝道:“这定然是老太太的意思,想着是娘家来了人,接风宴总要隆重一些。”
这些日子姚燕语因为清心丸的事情为国医馆揪着心,昨晚上听说六皇子回京了,才算是缓了口气。这会儿根本没有精神去应付这些事情,于是不耐的说道:“这么冷的天,我却不想出门。你回去一趟,就说我这几天不舒服,不好出门走动,请宋家太太和雅韵姐姐多多担待吧。”
翠微答应道:“夫人不想去,那我就替夫人说一声好了。”
“去库房帮我选几样礼物送过去吧。”姚燕语有些心烦的说道。
“这个无需夫人操心,我会准备好的。”翠微说着,便站起身来跟姚燕语告辞。
姚燕语起身相送,又被翠微给搀扶着坐回去,翠微拉过毯子给她盖好,轻笑道:“夫人可是要折煞我么?”
“罢了,你去吧。”姚燕语笑了笑,安心的靠在了枕上。
虽然翠微嫁给了葛海,如今也是五品诰命在身的人了,但在她面前一直还是以前的样子,只要她在,端茶递水等事都不用旁人伺候。这让姚燕语很无奈,又很窝心。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忠’和‘义’,最忌讳忘本忘恩。
姚府那边,宋老夫人见姚燕语不肯来,果然有些不高兴。但翠微带来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在几样珍品珠宝的烘托下,靖南伯夫人赵氏看在这些珠宝的份上,自然是笑容满面,连声说:“外甥女身子重,这大冷的天原也不该惊动她过来的。只是几年不见了,着实想念她。等过两日我们收拾利索了定要去府上拜会的。”
翠微本来就对宋家的人没有什么好感,从宋岩青到这位赵夫人她都不愿多说一句话。便淡淡的笑了笑,说道:“夫人说了,夫人远道而来必然劳乏,拜会就不着急了。过几日等夫人的身子好些了,必然会过来的。”
宋老夫人便问:“她现在怀着孩子,身子是最重要的。怎么还这么不小心?”
翠微知道老夫人必然会细问,早就想好了说辞:“前几日皇上病重,夫人在宫里值守了几个晚上,着实是累着了,平日里家里几个夫人的请安都不见,只每日静养着。”
王夫人便叹道:“她这个差事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心力憔悴。哪个女人在这个时候还去熬夜?更别说还担着皇上龙体的安危。”
宋老夫人皱了皱眉头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么。”
靖南伯夫人也笑道:“太太不必担心,外甥女深谙医道,必会保重自己的身子的。”
王夫人轻轻地叹了口气,不理会赵夫人,只转头问宁氏:“家宴准备的如何了?”
宁氏身旁的一个管事媳妇忙道:“宴席已经齐备了。请老太太,舅太太和太太移驾偏厅吧。”
“请吧。”宋老夫人缓缓地起身,拉着宋雅韵的手笑道:“你今晚就睡我这边。”
宋雅韵很是乖巧的点头:“谢老太太偏爱。”
众人都起身簇拥着宋老夫人和靖南伯夫人往偏厅里走,翠微故意放慢了脚步跟在最后,姚凤歌便悄悄地拉了一下她的衣袖,低声问:“妹妹没事吧?”
翠微悄声说道:“姑奶奶也知道那家世子爷跟夫人之间的过节,夫人自然不想过来的。”
姚凤歌叹了口气,冷笑道:“我自然知道的,换做我,我也不过来。真是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想的。”
说到了老太太,翠微知道自己不能多嘴,便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姚凤歌心里再不满意也不能编排老太太的不是,也只得住了嘴。
一顿宴席吃的百无滋味,席间就听见老太太一直在夸宋雅韵,说她这两年出落的越发标致了,模样好,性子也好,到底是大家闺秀,家里再怎么没落也掉不下大家闺秀的气质。
翠微听了这话心里自然不高兴,但她也知道在这里并没有自己不高兴的份儿,在外边自己如何出人头地,回到姚府也依然是个丫鬟,于是只是默默地喝汤,并不多话。
宁氏陪坐在她身边,不停地给她夹菜,悄声与她说笑,另一边姚凤歌也像是有意的一样,不怎么理论老太太的话,只是悄声同翠微说什么。
从宁氏和姚凤歌的话里翠微把宋家母女来京城的缘故拼凑到了一起,原来宋家老夫人过世之后,宋家就越发的艰难了。被送去福建水师的宋岩青因为染上了赌瘾,聚赌成性坏了军纪被赶回了家。
后来又因为在赌坊里跟人打架被误伤致死。宋家母女把对方告上进了衙门,最后得到一千两银子的赔偿之后,把宋岩青的后事草草办了。
因为宋岩青的坏名声,宋雅韵这两年连提亲的人也没有,眼看着二十来岁的老姑娘了总不能老在家里,于是母女两个商量了一通,便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一收拾,往京城来投奔姚家来了。
靖南伯夫人来京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女儿寻一门好婚事,只要对方门第好,就算是倾家陪嫁也在所不惜。
翠微听了这些话,心里却默默地觉得好笑。
二十岁的老姑娘了,就算模样长得再好,家世却已经没落成这样,那些士族豪门会瞧得上吗?勉强高攀最好也只能是个继室。
况且,倾家陪嫁?宋家还能拿出多少银子钱来给女儿做陪嫁?早就被宋岩青那败家子给输光了吧?
不过这些事情翠微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宋家如何,她是一根头发丝的心都不想操。
而坐在上位的宋老夫人对翠微直接视为空气,翠微在她的眼里不过是姚家出去的一个丫鬟,再怎么了不起也不敢翻了天去。所以她连跟翠微说话的心思都没有,只在心里盘算着京城哪家有合适的公子哥儿跟宋雅韵相配的。若是促成了这桩婚事,她也算是对得起娘家人了。
宋老夫人从心里划拉了一圈儿,最后心里一亮,抬头看着坐在对面的姚凤歌,问道:“我前儿恍惚听说你们定北侯府兄弟三人在分家,事情怎么样了?”
姚凤歌不知道老太太为什么忽然把话题转到自己这里来了,只只得回道:“大事已经分割清楚了。只剩下一些小事还在商议。”
“那么你那二伯兄现在怎样?我听说他升了官?”宋老夫人又问。
姚凤歌立刻就明白了老夫人的意思,于是笑道:“瞧老太太说的,二伯兄屋里的事情哪里是我一个小婶子能操心的?”
宋老夫人立刻不高兴了:“你之前不是掌管着侯府的内宅么?再说,雅韵是你的表妹。你二伯兄的事情你不操心,你表妹的事情也该操点心吧?”
“老太太的意思我猜着了。你回去跟你们府上的二太太说一说,你们那边也就她这个长辈了。为侄子的事情,她也该操点子心的。”王夫人忙替姚凤歌打圆场。
姚凤歌只得应道:“老太太和太太的话,我记着就是了。”
宋老夫人听了这话脸色才好转了,又转头同靖南伯夫人细说苏玉安的境况。靖南伯夫人听了之后自然万般愿意。宋雅韵却早就红了脸,寻了个借口躲了出去。
晚上翠微从姚府回来的时候已经不早了,听说夫人已经歇下了她便没有过去。
本来姚燕语说翠微和葛海成婚,她出钱把唐萧逸府邸后面的那片地买下来给他们两个修个院子的,翠微不同意,说在将军府里住的习惯了,希望夫人给她留这个小院子,这样一早一晚过来也方便。姚燕语也觉得离不开她,便将东跨院里一处五间抱厦带东西厢房的二进院给了他们夫妇居住。
第二日一早,早饭前翠微听说将军出门了便过燕安堂这边来。
姚燕语刚梳洗完毕准备用早饭呢,见她来便吩咐香薷:“再加一副碗筷。”
翠微也不推脱,坐在下手被姚燕语一起用了早饭,饭后便把靖南伯夫人母女二人的打算以及她们来京城投奔姚家的缘故都细细的说了一遍。
姚燕语听了半晌不语。翠微又道:“老太太的意思是想撮合定北侯府的二爷跟宋姑娘。大姑奶奶不乐意管这等闲事,老太太当场就拉下了脸子。”
“老太太这辈子都把娘家放在第一位。”姚燕语冷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宋家虽然有那么个靖南伯一个爵位,但族里已经没了嫡系男丁,将来雅韵就算是没了娘家。苏玉安再不济也是锦麟卫雷霆队的都尉,想要娶继室的话,这云都城里没有几十个也有十几个姑娘等着他挑呢,又怎么可能瞧得上宋雅韵?
翠微又轻笑道:“依我看这事儿怕是不好说和。”
“我们懒得管,让他们去折腾吧。”姚燕语说着,伸出手去扶着翠微下了榻,“你陪我出去走走。”
‘清心丸事件’之后,国医馆里的学员已经被放了假,日常事务由太医院调过去的两个主簿打理,翠微和翠萍两个都待罪在家等候皇上降罪的旨意,至今都没回去。
翠微扶着姚燕语出了燕安堂往后面走,一直走到后花园里,循着一缕梅香走到梅树林里,姚燕语站在一株绿萼白梅跟前站住了脚步。
姚燕语忽然笑问:“还记得那年在凝华长公主府里赏梅么?”
翠微笑着点头:“凝华长公主府里的梅花真是好。听说是皇上为了给长公主庆贺五十岁寿辰,名各地进贡百年以上的玉蝶梅花,费了两年的功夫才选出了五十株。”
“是啊,皇上跟长公主的兄妹之情也绝不是那五十株梅花可以比拟的。”姚燕语点了点头。都说皇家无亲情,其实皇上跟诚王爷和凝华长公主兄妹三人自幼互相扶持,这么多年守望相助,真的很难得了。
翠微想了想,终是忍不住压低了声音说道:“听说当初为了助皇上登基,凝华长公主还流掉了一个孩子?”
“是的。这事儿我也听韩姐姐说起过。”姚燕语点了点头,又无奈的叹道:“据说那是长公主的第一个孩子呢。”
翠微轻也跟着叹息:“这在寻常人家都很难得,更别说在皇家。”
“是啊!”姚燕语点了点头,抬手指着一支梅花说道:“把这一支剪下来拿回去插瓶。”
翠微忙转身吩咐小丫鬟去取花瓶来,自己则拿了花剪子踮起脚尖把花枝拉下来用力的剪断。
小丫鬟抱着一个前朝紫铜浮雕福寿百子的蝶耳吊环花瓶来,翠微回头看见,便笑道:“你们也真是会找,怎么把这个找出来了?”
这小丫头子是将军府的家生子,七岁的时候被选上来做些杂事,为的是耳濡目染,教导规矩。因听见翠微笑问,这小丫头便甜甜的笑道:“回四夫人,冯嬷嬷教过奴婢,铜瓶插梅,瓷瓶供荷。所以奴婢去找了这个来。”
姚燕语笑道:“这个就很不错,送回屋里去吧。”
小丫头忙答应一声,抱着花瓶笑嘻嘻的走了,一边走还一边用力的吸一口梅花的香味,娇憨甜美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
姚燕语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山石之后才缓缓地收回了目光。
翠微便笑道:“这小丫头长得甜美娇憨,挺讨人喜的。”
“嗯,冯嬷嬷选人的目光越发的老辣了。”姚燕语含笑点头,又道:“香薷她们过两年也大了,到了嫁人的年纪了。我便让冯嬷嬷早些挑几个得用的人先教导着,省的到时候抓瞎。”
“日子过得真是快。”翠微轻声叹了口气,喃喃的说道:“想起当初咱们主仆第一次来京城的时候,还恍如昨日。”
姚燕语也万分的感慨:“是啊,当时是绝对不敢想能有今天的。”
翠微笑道:“说起来夫人每走一步都带着冒险,我跟翠萍两个跟着夫人,这辈子算是没白活。”
“说起来,我们能有今天也多亏了凝华长公主的信任和厚爱。若是没有凝华长公主在皇上面前一力举荐我,皇上又怎么会让我一个小小的女子一蹴而就?”姚燕语一边说着,又转身往那边的小亭子里走。
------题外话------
亲爱滴们,票子使劲的砸,珠珠正在努力码字准备二更中……
、第五十三章 密谈:二更,求票!
看见主子往小亭子的方向走,早有丫鬟匆匆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