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千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是一肚子气啊!越想越觉得,今天的陈蔓然实在丢了她的脸,居然要自己为了圆话,而不得不睁眼说瞎话。
看着自己娘一言不发,似乎很生气的样子,陈四小姐陈婉菱主动安慰:“娘,您别生气了,气坏了身子。”
陈婉菱虽与陈蔓然同是嫡女,陈蔓然是陈夫人一手带大,怀着陈婉菱的时候,陈夫人一心以为是个男孩,陈府的管家权便稍稍放了些,想好好待产,结果生下来却是女孩。
而等她生完后才察觉,府里她放下的权居然被王氏那个贱人全数接下,并迅速安下了许多自己人。
为了夺会权利,陈夫人对着照顾两个女儿自然忙不过来,陈婉菱就被陈老夫人接了过去抚养。直到前年陈老夫人身子不大好,陈婉菱才被陈夫人接了回来。
在陈夫人心里当然比不上自己亲自教养的陈蔓然和好不容易生下的儿子陈杭。
陈婉菱也深知这一点,与陈府其他孩子的不同,早已让她变得比同龄孩子更为成熟。
她无法怪自己祖母主动抱自己过去养不好,也无法责备自己娘为夺权没留住自己,还偏心养在身边的姐姐弟弟。
她只能在不抢了亲姐姐的风头的情况下,默默地表现自己的孝心,让娘注意到自己。她是这样想的,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此刻的陈蔓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也没察觉自己娘的脸色有多么差,心里还在想着苏云箫今天抢了她风头的事呢!
陈夫人看着陈蔓然的样子,就知道她一点无知错之意,更别提悔改了。知女莫若母啊!
陈蔓然是陈夫人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又带在身边教养多年,自是对她心中所想一清二楚。偏偏她行事乖张,也怪自己早些年把她宠得没了边,现在想扳回来,为时已晚。
有了陈婉菱这个乖巧的妹妹在旁边,更是对比得身为姐姐的陈蔓然的骄纵。
以前,老爷是讲着王氏那个贱人生的陈雨蓉懂事守礼,让自己好好管管然儿,自己总是不以为然。觉得女儿家娇气些没什么,免得到了夫家被压的抬不起头,而且自己教的女儿怎么会比不上王氏那个丫头出身教的女儿。
可现在,看着陈蔓然,气得不行的陈夫人,一巴掌拍在了桌上,震得桌子吱呀吱呀直响。
这一下子,连早有准备的陈婉菱也被吓到了。
陈蔓然见自己娘这样,深深感到委屈,怎么娘也不心疼自己呢?“娘,您可是孔家的女儿,然儿自幼得您教导,今日被苏云箫弄的颜面尽失,您怎么还怪然儿呢?”
想到陈夫人一向疼*自己,怎么会对自己生气呢?对,一定是怪苏云箫让自家失了面子,陈蔓然这么一想脑子一抽,道“娘,您一定是气那个苏云箫吧?今天可气死我了,要不是因为她,咱们怎么会颜面尽失。”
陈夫人听到陈蔓然的话,只指着陈蔓然喊道“你……”竟被气得再无法言语,她竟还责怪人家让她失了颜面,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个比猪脑子还猪脑子的女儿啊?
门口守着的孔嬷嬷听见声音,感觉不对,夫人从来没对二小姐发过这么大的火。没等陈夫人吩咐,赶忙跑了进来,正好看到陈夫人面色通红,指着陈蔓然的手还不住颤抖。
陈婉菱在一旁,满脸担心地拍着陈夫人的背,帮着陈夫人顺气。陈蔓然自顾自地坐在右侧上手,一脸委屈的样子。
到底跟着陈夫人这么多年,明白陈夫人这是气狠了,孔嬷嬷连忙让陈蔓然、陈婉菱回自己的院子,自己接过陈婉菱手中的杯子。
等到陈蔓然不甘心地离开,陈婉菱带着忧心的眼神走出正房,孔嬷嬷才劝道“夫人,二小姐还有的教,您何必气成这样,保重身体啊!咱们可不能让梨落院和飘香院看了笑话去。”
唉,夫人对二小姐最是偏*,甚至连二少爷都比不上二小姐,这回二小姐可把夫人气恼了。想着今天陈蔓然的表现,孔嬷嬷只能在心里直摇头,想让二小姐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怕是要下狠药了,不然二小姐怕是毁了。
孔嬷嬷的话顿时点醒了陈夫人,自己气病了,可不是便宜了那两个贱人嘛!喝了几口水,气也就顺了,她慢悠悠地思考,今天这事肯定瞒不过老爷,与其等老爷罚然儿,不如自己先罚,好歹还能让老爷对自己脸色好些,也能让然儿少些惩罚。
想完,陈夫人立刻让孔嬷嬷去陈蔓然住的院子下令禁足一个月,抄写两部经书。自己则琢磨着该请个严厉的嬷嬷,好好教导然儿,不然这个样子,怎么能找到个好婆家。
王氏和汪氏听到丫头说夫人禁了二小姐的足,两人都不可置信,夫人平时连二小姐的一根头发都舍不得动,这回竟然舍得禁足,奇了。对于为什么陈夫人这么做,都是好奇不已。
等派人打听到陈蔓然在苏府的所作所为,两人又想笑陈夫人生了一个“聪明”女儿,又暗恨陈夫人这回下手快,居然没等老爷朝她发火,就先处置了陈蔓然。
陈老爷回到府里,听到自己派去与陈夫人同去苏府的丫鬟的回报,气的公文也不批了。直接去了正房,本想发一通火,好让陈夫人管好二女儿,别出去丢人现眼,结果半路听到下人议论二小姐被夫人禁足了,这才气顺了些。
看来,这回夫人也知道蔓然实在是太不像话了,竟然舍得禁她足。
转过头,气消了些的陈老爷想到才三岁会甜甜地说想自己的小女儿陈梦莲和汪氏娇俏的面孔,从半路改道去了飘香院。
气的在正房等着的陈夫人和在梨落院等着的汪氏又各撕烂了几条帕子。
韩氏回到府里的反应就平淡多了,她早就料到陈家那位二小姐不会消停,很定又会闹出些什么的。又让二儿子萧骥和女儿萧玉儿仔细说说跟苏府二少爷和二小姐相处的情景。
听完,顿时感觉苏府的少爷小姐果然都被教的很好。能让自己二儿子和女儿喜欢的人可是不多,自家孩子看人的眼光韩氏还是相信的,都很挑剔,轻易也不会喜欢一个人的。
文氏,她自己也觉得是个可交之人,苏家大小姐自己只看看也是挺喜欢的,看来以后,可以与苏家多多来往了……
她自己沉浸在自己心思里,萧骥和萧玉儿却在思考是不是自己在苏府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
等韩氏看到儿子女儿疑惑的眼神,才发觉自己好像想了很久,没顾上他们,拍拍自己的头,有些不好意思“骥儿,玉儿,娘一不小心,忘了你们了。既然你们觉得苏家二少爷二小姐不错,你们也没什么朋友,以后可以跟他们多多处处。”
萧骥跟萧玉儿俱猜到了这个答案,连外表冷漠的萧骥都很想翻个白眼,表示对母亲这种行为的无奈。
萧玉儿更是直接扶额叹息,谁能猜到,每次在外面都给人一种八面玲珑,精明能干的感觉的韩氏,回到自己家人面前就时常发发愣,感觉很迷糊的样子。不知道自己爹究竟为什么喜欢自己娘,难道是深刻的欣赏她的时而的憨。
额,这个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至少萧家三兄妹曾今就这个问题私下开过小会,讨论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居然是没有答案!
、第八章教养嬷嬷
本来,小小朱州,在文氏的眼里不算什么,毕竟承平侯府跟文家都不是一般的家族。不过,这回赏花宴的事情,让她意识到,或许因为这几年苏府后院太过安逸了。
老爷基本上只守着她一个人过活,更是一手掌握着苏府的后宅,地位无可撼动。时间一久,她有些事情竟是忘了,不是每一家后院都像自家这么安静的!
细细琢磨了一晚,文氏还是觉得要找女儿,谈谈对于夫婿和宅斗阴私的看法,也好为她们的将来预防一二。在青州的时候,自己就拜托娘找两个教养嬷嬷,估计也快有音讯了,也是时候提提了。
文氏原只想叫苏云箫的,但又想到小女儿的聪明,早些讲讲也好,干脆两人都叫上了。
知夏来传话的时候,苏云筝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以为文氏喊她谈谈昨日对于陈夫人与陈蔓然的行为的看法什么的。
这事,苏云筝自己事后早已思量了一番,结合众多她看过的众多小说,总结了一下原因。
陈蔓然自负,才貌兼备,当遇上比她气质更甚一筹的苏云箫,她嫉妒了。联系陈夫人的态度,苏云筝猜测,陈蔓然定是被娇养长大的小姐,不谙世事,性子骄纵,且某些方面由于孔氏的忽略,导致陈蔓然的无知与自大。
她娘据说是那个什么书香门第孔氏家族的旁支,(就不知道孔家跟中国历史上的孔子有没有毛线关系)。
而且貌似已逝皇后就是孔家的,赏花会当天的孔氏的所作所为无不显示了,一、她作为孔家后人有着的骄傲;二、她的老妈肯定不是个特别擅于宅斗的;三、她在一些事情上还是掌握着分寸;四、她对于子女的教导不是很到位。
心里有些底,苏云筝准备好了如何答出符合她年纪的话了。等苏云筝来到娴华院外的时候,遇到刚好也到了姐姐苏云箫。两人结伴进去。
苏云筝估计着聆筝阁离娴华院远些,知夏应该是先去了自己的院子,会正院的时候去弄箫阁说了一声。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弄箫阁比自己的聆筝阁离娴华院近些,为何姐姐却与自己在院外碰到了。
两人到正房的时候,刚好文氏用完早饭,在内间休息。一大早,林嬷嬷就听到文氏讲了她一夜的思索,这些也不是可以当众讲的,便只领着苏云箫、苏云筝进了内间。
文氏对于宅斗也不是很熟悉,文氏的爹跟几位兄长的后院都不需要文氏的娘跟嫂嫂们操心,自小她也没怎么看过后院的勾心斗角。
当初还是出嫁的前几年,文氏的娘特意从宫里找的放出来荣养的一个老嬷嬷教导了自己几年规矩礼仪和许多宅斗方法。后来自己出嫁的时候,老嬷嬷就跟儿子回家享清福去了。
这些年来,苏家的事没什么特别让她费神的,文氏所学无用武之地。文氏想起这些年,虽然一直在外地,却几乎样样顺心,反而是呆在京里的一些闺中好友过得不如她惬意,心里就一阵慨叹。
看着还未出嫁的两个女儿,文氏也不好直接开口讲这些,心里有些局促,思考着该怎样开口。
想到赏花会上听到的那些后宅之事,文氏心中有了计较。先与苏云箫对着赏花会细细地谈了一番,既表达了自己对苏云箫礼数与才艺的肯定,也指出了她在应对上的不足。
苏云箫很是虚心地接受了文氏的教导。
苏云筝满心等着文氏问自己,结果,文氏话题一闪,端着茶杯,询问“对夫婿和后宅之事,你们如何看待,箫儿想好了,再回答。筝儿还小,随便说说就行。”
苏云箫顿时红了脸,有些害羞,知道文氏对此事的慎重,却也是认真思索开了。
苏云筝自是不能讲出自己对宅斗的看法,毕竟自己身体的年龄摆在这儿,她可不想自己被当成妖魔鬼怪给抓起来烧了。
稍微想了下,苏云筝就回“娘,女儿想长大后嫁给像爹爹一样的夫君。”愣了一小下,又补上了一句,“女儿觉得,爹对娘好。”
文氏也没指望才六岁的苏云筝讲出什么对宅斗的深刻理解,西苑里的几个这几年都挺安分的,二女儿哪会有什么体会啊?
不过,听到苏云筝的回答,还是愣了一下,随即笑开了,要是老爷听到了,估计又会夸筝儿“果然是爹爹的好女儿。”
“筝儿这么小,就想嫁人啦!”在妹妹面前,一向娴静的苏云箫也是表现出她的真性情,笑着打趣道。看到苏云筝嘟着的小嘴儿,才止住了,笑意确实藏不住。
苏云筝的话虽然是童言童语,文氏却也知道这是事实,嫁给夫君这样的,确实舒心。筝姐儿这么小,也确实不会想到家世什么的。
立刻,文氏将苏云筝招来身边,抱着她坐到自己身旁,“好了,筝儿,娘知道你的想法了。我们听听你姐姐怎么讲。”
等到苏云筝已经无聊地吃完了一个点心,喝了好几口茶,才听到苏云箫开口“娘,女儿知道您在为我相看夫婿,祖母外祖母或许也在相看,虽然我和妹妹也是承平侯的嫡亲孙女儿,但将来是大伯承爵,不是爹。女儿不盼未来夫婿出身名门,若是可以选择,女儿希望他人品厚重,有自己的本事,不必靠祖宗庇荫。后宅之事,女儿虽不甚明白,但女儿也不是不能容人之人。还请娘为女儿延请嬷嬷教导教导。”
想到自己后来知道的自己爹居然是个侯的二儿子,苏云筝就有些头疼。说不定自家将来就跟夺嫡沾上关系,一旦站错边,后果堪忧啊!
这现下看来,自己的婚姻还没有自主权,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她自己早有准备的,娘看好的,自己还可以挑选。现在,听到姐姐的话,这是说姐姐跟自己的婚事很可能被未见过面的祖母或是外祖母给定下?
苏云筝看着姐姐有些愣了,嘴里的糕点也不咽了,思绪还在转动,点心却刚好卡在了嗓子那里,立刻咳得泪都出来了。
文氏和苏云箫见到苏云筝这副模样,忙给她又是端茶又是拍背。
“咳……咳……”忙活好一会儿,苏云筝才不咳了,满脸却涨得通红。
嗓子没什么事后,苏云筝紧着带着丝丝痛感,发出沙哑的声音“娘,姐姐跟我的婚事不能您决定吗?”
这事儿,原也是文氏心中一直的担忧,又不好跟她们分析侯府的形势,只好安慰“你们外祖母那边,不用担心,她不会给自己外孙女乱点鸳鸯谱。你们的表兄弟姐妹她说不定还操心不过来呢!至于你们祖母……她不会害你们就是了。”话虽出口,文氏内心却是苦涩,自己女儿的婚事自己却不能全权做主。
这话的画外音,苏云箫跟苏云筝都听出来了,也就说,外祖母无需担心,而祖母就不一定了。
苏云箫看到自己妹妹脸上的凝重,自己也是忧心忡忡。这事,还是多多祈祷祖母不要插手好了。
在心里,文氏对大女儿的才艺是一点也不担心的,毕竟谁家主母是靠着才艺过活的啊?然而,若是嫁入世家大族,箫姐儿仅靠现在所学,想要有地位的生存怕是难了些。
老爷还只是个五品官,承平侯府的内里亦不如往昔,现在公公在还好些,若是等大伯成了侯爷,箫姐儿这几个怎么指望的上。文家桃李满天下,却也管不了这内宅之事啊!
想着想着,文氏就忧心不已,箫儿已经十二岁了,自己还是得好好相看相看,早早挑个家世简单些的。婆婆那边最好还是让老爷直接禀告人选,希望一向偏疼老爷的婆婆这次也能继续通情达理下去。
不然依老夫人的意思怕是就要找个门当户对的,最怕大嫂插一杆,破坏了箫儿的婚事,选个不靠谱的人,到时候,箫儿可怎么办?
笙儿是个小子,媳妇是要娶进来的,倒是不用太过担心了。若是娶来的媳妇不够格,自己还可以教导个几年。可这些打算和忧愁在儿子女儿面前,都不能透露,只自己跟老爷烦恼就行了。
即使因为陈家母女,赏花会办得不算成功,但举办赏花会的最终目的还是达到了。朱州的夫人们都对文氏留下印象,跟丈夫之交好友提起时,总少不了一个温良贤淑的赞扬,甚至苏云箫的才名也在圈子里慢慢流传开来。
对于苏云箫才名流传一事,文氏虽不喜,却早有准备。还好,朱州没有什么王爷公主在,不然,要是上门求娶,即使搬出承平侯府和文家,怕是也不够使。这样想着,文氏心里的担子便没那么重了。
没两天,文氏收到文老夫人的信,信上说是时间匆忙,教养嬷嬷倒是找到了两个。
一个是宫里前年已故的先皇太妃的跟前的胡嬷嬷,虽不受那个太妃的信任,为人确实十分稳妥,对礼数和后宅之事极为通晓。
这位胡嬷嬷在那位太妃面前一直受到另一位自小伺候太妃的嬷嬷的排挤,家里也没有人了,她对教导的人唯一的要求就是,只教三年,并找个无父无母的孩子过继给她,三年之后,她就带着过继的孩子离开。
另一位找的是安王府的一位孙嬷嬷,安王妃是自己好友,知道她看着长大的娴儿为女儿找教养嬷嬷,就将府里的这位嬷嬷推荐了过来。
能被安王妃推荐,这位嬷嬷自是有过人之处的。孙嬷嬷原是一位擅妇科的孙太医的孙女儿,从小在祖父身边,尽得其真传,无意间被当时还只是安王世子妃的现安王妃相中,带在身边当做医女调遣。
可惜孙嬷嬷的经历却叫人唏嘘。孙太医的独子,也就是孙嬷嬷的老子不争气,宠妾灭妻,气死了孙嬷嬷的娘,后来又在上京得罪了人,被下黑手打死了。
孙太医本来已经老迈的身子一下子不行了,没几个月就去了。孙嬷嬷的老子多年来掏空了身子,只有孙嬷嬷这一个女儿。
受母亲和祖父死去的影响,孙嬷嬷干脆就绝了嫁人的念头,一心跟着安王妃的贴身嬷嬷学习教养嬷嬷的本事,想着等安王妃生下郡主,自己也有用武之地。可惜安王妃一生都没有生下女儿,世子妃也没生下女儿。
安王妃不好把自己身边的嬷嬷给当世子的大儿子的庶女,怕世子妃多想,给在外地的其他儿子生的孙女儿吧,又怕儿媳以为自己是派人去监视或是膈应她们。
反正终究因为种种种种原因,孙嬷嬷给耽搁下来了,这些年也没个传人什么的。安王妃认为孙嬷嬷在安王府呆着也不开心,于是乎,趁机,安王妃说服了孙嬷嬷,给文氏送了过来。
意思也是孙嬷嬷也才三十多岁,给孙嬷嬷的好医术还有其他的本事找传人很重要,如果能解开孙嬷嬷这些年的心结就更好了,也不枉她在安王妃身边服侍一番的情谊。
最后,文老夫人问候了苏家全家一遍,还八卦到京里的一些事情,让文氏不得不佩服自家娘的精神是多么的充沛!
、第九章初至萧府
教养嬷嬷到位了,分配却成了问题,按照文氏原来的计划,应该是都给苏云箫一个人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文老夫人找来的这两个嬷嬷教苏云箫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一个出自宫里,一个来自王府,处理的不好,还是很麻烦的。这么想着,文氏就打算将两位嬷嬷分给两个女儿,一人一个,单看谁对了谁的眼了。
最近,文氏正在考虑着添些下人的事儿。
从青州搬到朱州,原先家生子和心腹均带过来了,一些青州当地雇来的下人和几个年纪大了嫁在青州的丫鬟就没带着了。几个愿意继续留在苏家的,就留在青州,也好照看那边的产业。这么下来,苏府里现在是很缺人的。
瑞王朝的地方官员的官邸跟宅院是不在一起的,官邸其实挺小的。官员的宅院是另配的,但是距离得近,估计也是方便官员上下班吧!
文氏上次举办赏花宴需要的人也不是很多,又把其他院子里的一些丫鬟婆子调了过来,这才没显得府里人手不够。现在,大家各司其职,人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添人手不是随随便便找买几个就行的,有些不规矩的牙婆不管来路明不明,只要能把人骗的你买了,她就不管后事了。手脚不干净的,心思大的,这些人一经认证,基本就说明这买人的钱折了,就是再卖出去也卖不到当初买进来的价格了。
一般能买人的人家哪会在乎钱呐,怕就怕会惹事儿,奴大欺主的就更不能留了。谁想买人还惹得一身骚啊?所以说,这找牙婆也是一门艺术啊!
文氏正和林嬷嬷商量着采买下人的事儿,苏闻策就跑来了。
他可不管文氏忙不忙,坐下就咕咕灌下了一杯茶。叫嚷着“娘,您前两天不是说带我去找萧二哥吗?这都几天了,怎么还不去啊?”
文氏不大明白,这二儿子为什么一天到晚磨着自己去找萧骥。
两家还没那么熟,文氏也不好意思让苏闻策一个人上萧家找萧骥,一直劝他等上几天,自己亲自带他去萧府。可这几天,整理下家里的账目,还没腾出空来,今天刚得空,他又来了。
与林嬷嬷对视了眼,文氏无奈地笑了,谁让家里这二小子被自己宠得野性了,这从进来正房后,一点礼数也没到位,要是被大儿子看到,又该被说一通了。
说起萧家,林嬷嬷倒是想起了,前些天萧夫人还送了些蔬菜过来,萧小姐更是一回家就派人把自己的好些个玩意儿送给了二小姐。这找哪个牙婆,呆在朱州几年的萧夫人肯定更有经验。
想着林嬷嬷便把这想法告诉了文氏,文氏听完大喜,立刻去西侧的书房写下帖子,派人送去萧府告知韩氏,明日自己将会带着儿子女儿上门拜访。
苏闻策听到明天就可以去萧家了,还以为是因为自己,直抓着文氏大叫好娘亲。
文氏自是明白他心中所想,也不辩白,面上笑容满面,心里却嘀咕:臭小子,带你去萧家找萧骥,我就成了好娘亲了,感情我平时待你不够好啊?
文氏不知道的是,苏闻策已经跟苏老爷报备了萧骥的武学奇佳,又得先生指点兵法布阵什么的事。
苏老爷为这事儿,亲自去向萧通判打探过,萧府训练子弟颇有一套,那位先生也确实是位奇人。若是去了萧家学武,再能得萧骥的先生首肯,收为弟子,二儿子这以后就不用太愁了。
苏老爷知道这事儿不可操之过急,自己带着孩子上门说不定人家会觉得是胁迫,还是要孩子自己对上人家的眼才好。如此,苏老爷只让苏闻策自己争取去萧家获取机会,这才造成苏闻策现在的行为。
第二天也不是苏老爷的沐休日,苏老爷自然早早的就去了府衙。
文氏一出门,府里就没了女主人,大事儿小事儿总得有人做主吧?思虑了下,文氏觉得这些日子,大女儿的名声太响亮了,出去遇上个什么的可不好。于是林嬷嬷就陪着苏云箫留下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