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门千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云筝挑好了,文氏选人就简单多了,林嬷嬷指了几个婆子,几个小厮就完事儿了。
上厨的几位都是要试用的,里面有青青的娘,但是苏云筝看了青青两眼,发现她貌似对自己娘的厨艺很有信心,也就把这茬放到一边去了。
下人买好后不久,苏老爷就带回了一个消息,苏闻策以后要去萧府住了。
这一消息,对苏闻策是极大的鼓舞,他终于可以真正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踏出一步了。
文氏初闻这件事,虽然早有准备,儿子们以后都会离开自己,有自己的差遣,自己的家庭,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孩子们都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从婴儿到会说话,会走路,这些都是自己见证过来的,而现在,自大儿子去书院念书后,又一个儿子要离家学习了。
苏老爷也能体谅妻子的难过,可在他心里,男儿都是要成家立业的,怎可安于自己的小窝,这样岂能立身于天地?
说了好些软和话,苏老爷并着林嬷嬷,苏云箫轮番劝慰,文氏才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她不是不明白,这事儿对二儿子来说,利大于弊,自己是留不住,也不能留下二儿子。
幸好,很快上京文家派来送教养嬷嬷的一行人到了,文氏刚送走儿子的心思被分散了许多。
转手,她开始致力于教导两个女儿,还有管好家。
苏云筝自知道自己快有教养嬷嬷的时候,就开始盘算了。现在,不再是在现代的时候了!想想自己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玩儿,最喜欢坐在电视前看动画片(那时候没有听过动漫这个词)。
古代的贵女都要从小学琴棋书画,可不像现代的自己那么轻松。苏云筝独自呆在轻梦阁二楼的书房,托腮思考了很久。最后制定一个贵女养成计划,学诗书,学作画,学古筝,学管家,学医,学下厨……
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对苏云筝这样的懒女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考虑到没有空间,没有系统,没有修真这些穿越的福利,苏云筝暗自下定决定,为了以后几十年的幸福轻松生活,她一定要克服困难,充实自己,在古代成为一个比古代贵女更合格的穿越女。
当苏云筝在见过文老夫人送来的两个教养嬷嬷的时候,一眼就被孙嬷嬷相中。苏大小姐已经十三岁了,过两年也就要出嫁了,找的教养嬷嬷还是只要主攻规矩什么的。苏二小姐还小,看着十分机灵,还能有些闲暇学习些医术。
刚好,胡嬷嬷对于温顺的苏大小姐比较喜欢,这样教养嬷嬷的分配皆大欢喜。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府里又陆陆续续多了一个女红师傅宋绣娘、一个擅书画的王先生,每天按时教导苏云筝。
至于古筝,文氏在萧夫人韩氏的介绍下,请来了朱州最大的教坊里的流风姑娘每十天来一次苏府指导苏云筝。
另外孙嬷嬷还会对苏云筝进行规矩行礼,药理方面进行训练。
有了孙嬷嬷,之前苏云筝挑的几个丫鬟,并着文氏刚买的几个下人都一同交给了孙嬷嬷教规矩。
苏云筝的奶娘郑氏管着内务,孙嬷嬷管着聆筝阁里的下人和外出,两人配合的也是相得益彰。
画心跟知兰也都回到了娴华院,聆筝阁里原来的二等丫鬟里提上了枣儿跟桃儿,先顶着一等丫鬟的位置。
一开始,苏云筝对学这些还是很开心的,在现代,大家都只能坐在教室里,学学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考大学的必修科目,多枯燥无聊啊!现在,可以学习自己一直在电视小说里看到的那些技能,多好玩儿啊!
每天早晨,苏云筝就跟着苏云箫一同上前院的织锦院,跟着王先生学习诗书。
原本,苏云箫不必过来学习的,但她非常喜欢诗词,又担心自己妹妹一个人上课无趣,便主动要求一起上课了。
、第十四章甘草
这位王先生二十几年前也是朱州城里名噪一时的才子,今年已经年逾四十了。奈何除了十八岁那年一考成名,考中秀才,之后却再也没有考中过。年龄越来越大了,王先生家中人口众多,多年来因为供他读书,父母妻儿负担了家里的家用。他实在对科考不再抱希望了,这才答应来苏府教书。
每天上完王先生的课后,苏云筝又开始跟着宋绣娘学针线。
宋绣娘是文氏嫁妆里一个铺子中雇佣的绣娘。
文氏送信去给那个绣庄的掌柜,掌柜的就把宋绣娘送来了。说是宋绣娘无依无靠,绣技也很出众,正适合给二小姐当师傅。
流风姑娘在苏云筝心里就是个有些神秘的人物了。
她据说曾是名门之后,因先人之罪,流落于教坊。传闻上京曾有多少王孙贵族为博她一笑,一掷千金。传言,她为人高傲,哪怕对王侯也是不假辞色……
在请来流风之前,文氏就征询过苏云筝的意见,她自己听过韩氏的评价,对流风有了一些了解,还是挺佩服这样一个女子的。就是不知道女儿是否能够接受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当自己的教习。
结果,苏云筝一听这个女子就很好奇,第一个感觉是这个流风姑娘一定不是传闻中那样的人。
不要问她为什么?因为她也只是凭一种直觉,很强烈的直觉。
当然,苏云筝一口答应了请流风来教导她古筝。
教导流风的第一面,苏云筝就想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一身淡绿长裙的流风看着盯着她发愣的苏云筝,拿着帕子捂着嘴,低低的直笑。好像她见到这样的姑娘已经见怪不怪了,开口就道“苏二小姐,莫不是没见过美人?”
苏云筝的直觉早就告诉她,流风与众不同,可是她没想过流风如此不同,如此出淤泥而不染!浅笑的双目如星,肤质细腻如温玉,发稍稍挽起,青丝随风舞动。
美则美矣,却怎么也掩不住她身上的气韵,那是一种闲淡的高雅,有无争的谦和,含舒适的温柔,即使笑意也快能让赏心悦目。
这样的女子,不是美得让你惊艳,是见一面就会不由自主地呵护而不是怜惜的人,是她两辈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如此下来,除了第一次见面,苏云筝闹了个大脸红,其余两人的见面,都是苏云筝很期待的。
学习学习,贵在坚持。
苏云筝为人本就不是个勤奋的,流风也不是每天来,时间一久,就感觉生活变得有些枯燥乏味了。
正巧,文氏跟萧夫人韩氏一起合开了一家药铺,叫致和堂。瑞王朝是有女大夫存在的,文氏请了孙嬷嬷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坐诊,为妇人看看病。
这样也算让她真正地学以致用,孙嬷嬷来到这里,心也放开了许多,欣然同意了。
苏云筝跟着孙嬷嬷学习了一段时间,对这些倒是挺感兴趣的。时常求着文氏允自己跟着孙嬷嬷去致和堂,认认草药,向孙嬷嬷学习如何为人治病。
后来,苏云筝找到事做了,得空的时候,研究研究棋谱,时不时淘上两本游记话本,解解闷,有时找找史书,多多了解这个瑞王朝的点点滴滴的,小日子又逍遥了起来。
孙嬷嬷带着苏云筝去致和堂坐诊不是没有一定的目的性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细心的孙嬷嬷发现苏二小姐聪慧有余,天赋不足,惰性还挺重的。
反而苏云筝挑选的丫鬟中,学过医术的甘草是个学医的好料。所以孙嬷嬷将教导医术的重点放到了甘草身上,坐诊也是有些为了让甘草多多接触病人的意思。
虽然有了医术传人,孙嬷嬷也不敢放松对苏云筝的教导,毕竟她还是苏云筝的教导嬷嬷。
文氏倒是没有什么所谓,原本也不指望二女儿在学医上能有所成。女儿以后嫁人也不用自己替自己看病什么的,懂些医药知识,防防身就好。
甘草的天赋,苏云筝认为是遗传的作用,她家有这个基因,她内心也是不想承认自己的智商比不过一个七岁的孩子。
跟几个亲自挑选的丫鬟相处一段时间了,她越来越觉得觉得几个丫头都是有故事的人。
多少年后,苏云筝才知道,为什么甘草那么努力学医,小小年纪,沉默寡言。
原本甘草家里也是开药铺的,祖父坐堂,父亲在她祖父的指导下虽懂医术,却因是难产而生,自幼体弱多病,终是逃不过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二十出头,人就去了。
甘草的娘本就不是心甘情愿嫁给一个甘草的爹,只是她家里看中了甘草祖父的药铺,甘草的爹又是独子,才把她嫁了过来。
守了寡的时候,甘草的娘才刚刚二十,也不顾才三岁的女儿,就卷着细软,偷偷跟着一个富商跑了。
甘草的祖父就因为儿子早逝,本就伤心过重,被儿媳妇这样一气,直接就瘫在了床上。
才三岁的甘草早熟,虽小,却记下了这一切。
甘草的祖父有一个传下衣钵的徒弟叫王大贵,得知师傅病了,自请服侍,也顺势接下了药铺。
虽是存着接下了自己师傅家产的心思,这个王大贵对自己的师傅还算是孝顺,至少对甘草的祖父没有缺医少药。医者名声还是很注重的,为了名声,对他也得照顾好自己师傅和甘草。
不过,他的妻子可就没那么多的顾忌,对自己需要照顾一个既不是爹也不是娘的老头子,她万分不愿,背地里没少咒甘草祖父早死。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甘草渐渐长大,在祖父床边喂药服侍的时候也懂了些药理。
可惜过了三年多,甘草的祖父病逝了。
甘草一直记着,那时候,王大叔有事出了远门,祖父在梦中溘然长逝。自己伤心得躲起来哭了好久好久,等想去陪陪祖父的时候,看到王大婶带着满足解脱的笑意,念着“那个老头子终于死了……”
而她看到自己的时候,想收敛,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这笑容刺伤了自己的眼。自己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祖父,刚刚过世,王大婶就喜得跟什么似的……
怎么可以,她怎么可以……
一股冲动,自己就去推了王大婶,想趴到她身上狠狠地往她身上砸拳头。
自己忘了,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敌得过一个成年妇人。王大婶一眨眼的功夫就把自己拎起了身,巴掌就那么往自己身上招呼。
一巴掌,两巴掌,三巴掌……自己忍住痛呼声,心中默默数着被打的巴掌数。
直到,小虎哥哥看到这一幕,冲过来救下了自己,他把自己当做亲妹妹护在了身后,阻止自己母亲想继续打过来的巴掌。
甘草一直记得,那声“娘,求您别打甘草妹妹了,要打就打我吧!”砸在了自己的心尖,一遍一遍回响着。
王大贵的媳妇对甘草祖父和甘草虽不好,对自己这唯一的儿子疼到骨子里,看着自己儿子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求自己,一个卖了这丫头的想法立刻生根发芽,蔓然滋长。
回头第二天,甘草就被卖到了梅牙婆的手里。
甘草想起被卖前那天晚上,自己半夜因为想念祖父睡不着,偷偷跑出来。要不然那时自己也不会知道,说出卖了自己的话是出自自己以为一直护着自己的小虎哥哥。
“娘,你要是想卖了甘草,就卖给梅牙婆吧!”这是小虎哥哥的声音。
卖给梅牙婆吧,卖给梅牙婆吧,卖给梅牙婆吧……
心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床上的,好像浑浑噩噩就那么睡了过去。只知道,第二天一早醒来,王大婶就把自己拖到了梅牙婆的住处,卖了自己。
而小虎哥哥一直没有出现。
梅婆婆跟自己想象中不同,她没有打骂过自己,从来没有。对其他跟自己一样的姐妹也是,她都是一直很温和地样子。
哪怕有些女孩子对被卖这件事反抗得厉害,她也没有打过谁。
在被卖的这些日子里,自己也只是被教导怎样做好奴婢,伺候好主子,或者时不时做做活,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辛。
许多姐妹都抱怨日子苦,她知道忆苦思甜,这话是兰花姐姐说的。兰花姐姐曾经私下说过,梅婆婆是个好人。以后若是成为有权有势人家的丫鬟,只会过的比现在好,回忆现在的日子才不会失了本心。
这些其实自己不懂,兰花姐姐说的话太深了,她只知道把这些都记着,就像记着爹,祖父,也要记着自己那个娘,王大叔,王大婶和小虎哥哥一样。所有的人和事,她都要一一记着,刻在心里。
就这样在梅婆婆的手下,过了半年时间,自己养出了肉,大家也都温顺的听从梅婆婆的话的时候,再次被卖的时候到了。
梅婆婆不会永远留着自己,甘草一直知道,因为梅婆婆是牙婆。
在再次被卖的前一天早上,梅婆婆集中了好多人,其中包括许多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
梅婆婆说:“你们听好了,这次要买人的是知府大人家,买的人数不少。你们里面有的我已经带很久,有的来了没几天,不论如何,想把握这个好机会的,我希望你们今天好好表现。”
听过许多被转卖多次的姐姐的经历,甘草对自己以后的命运还是很害怕的,谁知道以后会面对什么样的主子,遇到什么样的事情。
兰花姐姐像是知道自己的心事一样,安慰自己“甘草,我打听过了,知府大人家是个好人家,但愿这次咱们都能被挑中,以后就不用怕了。”
等到第二天到了知府大人的宅院时,甘草一直记着,她要好好活着,好好表现,所以不敢随意抬头,随意说话。
本以为知府夫人会挑一下丫头,哪知知府夫人让两位小姐挑选。知府家的大小姐问了几个问题,就挑了几个年纪大些的姐姐,兰花姐姐也没被挑中。
等到那位比自己还小的二小姐挑的时候,自己还以为没什么机会了。看着二小姐以奇怪地问话方式,自己偷偷瞥到她眼里闪烁的狡黠。按下心中的疑惑跟担忧,自己回答了完了她所有的提问。
没想到,自己跟兰花姐姐居然都被她挑中了,看到知府夫人点头的那刻,她心中的激动无法克制。
很多年以后,甘草都很庆幸当初自己被小姐挑中,这一幕也永远存在她的心中。
、第十五章中秋节
又是一年中秋节来到,这是苏云筝来到这里的六个中秋节了。
每年的这一天,苏云筝都会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道这个世界跟二十一世纪是不是平行空间,会不会自己跟家人也能共婵娟?
二哥苏闻策也提前一天从萧府回来了,苏云筝把握住机会,主动跟文氏请求去丰山书院接回大哥。
原本,苏闻笙是可以自己回来的,但是书院的沐休是在月末的时候歇上两天。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古代人比现代更加重视这个节日,当然也会像现代一样,有个假期了。
不过大哥写来的信中表示假期只有一天,而且是中秋节当日回来,第二天就要回书院。
对此,苏云筝颇有感触,想当年,在没有修改节假日之前,即使在上小学的时候,自己中秋节也是不放假的。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同样的苦逼。
好多天没有出门了,苏云筝也很好奇,想看看大哥念书的书院是什么样的,去接大哥一举多得。
文氏知道最近为了让二女儿安心呆在府里学习,一直拘着她,没让她出去,连萧府都没让去。
去接笙儿肯定是个借口,可是看着筝儿装的可怜兮兮的样子,文氏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她的请求。女孩子出去还是不太安全的,她加了一个条件“去可以,但是要让青柏跟着,你自己也带上枣儿。”
青柏可以保护筝儿,枣儿年纪大些,比下面的小丫头们更能照顾好筝儿。这样安排,自己也就放心了。
没让二哥跟着去,苏云筝在心里已经很感激了。这么点小条件,她当然立马答应了,然后屁颠屁颠地跑了回去。
中秋节一大早,苏云筝早早起了床,带着枣儿,跟着青柏,坐着马车,就驶向了丰山书院。
说到丰山书院,就不得不捞起来,特意说一说了。丰山书院依丰山而建,迄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丰山县都没有丰山书院出名。
不过说到丰山书院名声显扬,还是要说说严家的。严家可以算得上是书香传家了,不过跟曲州孔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严家的发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少年状元严士,这是个传奇人物。当年的严士是个穷苦孩子出生,却天资过人,得了丰山书院的院长慧眼,一直资助他考中了状元。后来,严士为报恩,娶了书院院长的女儿为妻,也传为一段佳话。
最关键的是,在他官做得风生水起,拜至二品的时候,恩师兼岳父过世,严士就此辞官,回到丰山书院从此教书育人,不再过问官场之事。
初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侯,苏云筝不知该做何感想。后来,她仔细想来,应该是这个严士厌倦了官场或者有什么必要隐退的原因吧!
现在提起的严家已经不是当年严士的后人了,因为严士后来颁布了家训,子孙后人世代不得踏入官场,可经商。
说起严家,苏云筝想起的第一个是曾经来参加赏花会的严琳儿的爹,丰山县的县令。现在的严家是严士原本家族的旁支,发迹没多久,是由于当今皇帝的老师严太傅,才传扬天下的。
说起这位太傅,苏云筝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好多被托孤的大臣。这位严太傅不算是被托孤,因为瑞王朝的现在的云帝即位之时有十一岁了。十一岁的年纪在古代,不是不谙世事的年纪。在皇家,十一岁已经懂许多事了。
但即使懂得多,也需要依靠辅政大臣的支持,当时的严太傅就是力撑云帝的那一派的。加上多年的教导,严太傅在云帝的心中就属于那种忠贞的保皇党,怎么会不得圣心呢?
只是多少臣子居功自傲,像康熙时期的鳌拜。严家的子弟好像都懂得急流勇退这一点,严太傅就在云帝二十二岁的时候致仕回乡了。几年前,严太傅过世的时候,云帝甚至派了大皇子亲自到场吊唁,其荣宠可见一斑。
先任家主乃是严县令的长兄,也是严太傅的长子,官至二品的八府巡按。
严县令不是很热衷于仕途,碍于兄长的反对,没有致仕,一直呆在县令的位置上。因为祖籍在此,严县令也算是守着老家吧!
捧着一本游记,苏云筝一边想着见到大哥要去玩什么,一边吃着早上出门前文氏特意吩咐厨房准备的糕点。
望着旁边摆着的备给大哥送给不能回乡的同窗的食盒,苏云筝望天无语。谁想到这个时空也讲究中秋吃月饼啊?自己娘还特意吩咐厨房准备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哥会不会被同学笑话!唉,希望大哥不要怪自己吧!
迷迷糊糊中,苏云筝被车外的阵阵吆喝声吵醒了,耳边传来嘈杂中一个算是清晰的中年大叔的叫卖声。
“糖葫芦嘞,卖糖葫芦,姑娘,要来一根吗?便宜算给你……”
原来,是卖糖葫芦的啊!以前,自己在逛街的时候,好像每次见到卖糖葫芦的,都会买上一根。虽然很孩子气,但自己真的很喜欢山楂的酸跟糖浆的甜掺杂在一起的味道,像是在体味人生,酸甜相间。
反应过来的苏云筝叫住了驾车的王大叔跟青柏,交谈了一番,苏云筝得知已经快到丰山书院了。
因为不用急着赶车,对自家小姐要下车买个糖葫芦,两人都没有反对苏云筝下车的决定。
在枣儿跟随下,苏云筝凭着感觉,回头寻找刚刚那位卖糖葫芦的大叔。终于在不远处一家当铺门口,看到了握着一根竖着好多根糖葫芦的稻草绑成的棒子正在吆喝的中年大叔。
大叔长得憨憨的,个子不高,感觉跟老版的《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挺像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声音那么大了!难道是因为接着地气?
枣儿不明白二小姐为什么看起来很开心,只听从苏云筝的指令,买了两根糖葫芦,不明就里的递给了苏云筝。
苏云筝讲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了好东西一定要分享,接过一根,“枣儿,余下一根你吃吧!”
不是不明白小姐对自己好,多年的谨守本分还是没让枣儿接受主子对自己的好,枣儿拿着剩余的那根糖葫芦回“小姐,奴婢不用吃,这根奴婢给您拿着吧!等您想吃的时候再给您。”
不想为了这事再在街上分辩,苏云筝只好默认了枣儿的这种做法。
枣儿忠诚有余,灵变不足,好几次纠正她的做法,但长期以来的性子怎么会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呢?
苏云筝已经默默地习惯了枣儿的行事作风,也暗自下定决心,甘草几个一定要好好教教,思想跟自己能保持同步。
看着手里红彤彤的糖葫芦,苏云筝舔了一口,虽然卖相不是那么好,但味道比自己在现代吃的糖葫芦还要甜。
糖葫芦刚咬到第二口,苏云筝背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小妹”
咦,这好像是大哥的声音哦!
枣儿跟苏云筝是面对面的,正巧面对着苏闻笙,先一步福了身“大少爷”
这下,苏云筝不用转过来就知道是自己大哥了,一点悬念都没有了。
低过头慢慢地转过小小的身子,苏云筝很无良地笑着喊道“大哥,你怎么在这儿啊?”
看着自家小妹傻傻的样子,苏闻笙也不想告诉她,自己跟同窗师弟在对面的茶楼上,从窗户齐齐看到她笑得一脸傻样儿的事儿了。
“刚刚在对面的茶楼就看见你了,不是在家的嘛?你怎么来这儿啦?”苏闻笙避重就轻,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嗤嗤……”一阵阵嗤笑声穿透吆喝声,很清晰的传了过来。
苏云筝一个眼神秒杀过去,咦,大哥身后什么时候站了,一,二,三,三个帅哥啦?个个一身锦缎,奢华却不高调,两个眼含笑意,一个手捂着嘴。后面跟着的几个小厮直接被苏云筝无视了,谁让他们没什么存在感呢!
一想到帅哥,苏云筝收敛了眼中包含的杀气,暗自记下刚刚笑的是那个小正太,转过头去,向大哥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