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小猪-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女接着往下道:“其次。你说的因着火器改变战局,改变战争,改变世界。描绘图景的太过一帆风顺。叫人不敢确信。反之,若果真战场上随意丢些火药便胜了,还要那些将士做什么。连兵器作坊什么都要裁剪缩小,那接下来是不是举国上下裁军。
那得要减员多少将士,兵卒本就不愿意当兵的也就罢了。将军们却是浴血拼杀才做了将官。一句话便免了他们的职务,去了她们的官衔和俸禄。老大年纪失了前途。岂不是要迫得这些人铤而走险去。”
姬圭张嘴想反驳太女,最终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可以想见,照太女的演绎,届时必定会天下大乱。她什么也没法说出来,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她确实没想到这点。其实姬璧还少说一条,听说好些大人都有亲眷在各处作坊做事。要是以火器取代冷兵器,原先打铁的、削木头的、没啥本事混日子的,许多都要下岗转行。
女帝见太女侃侃而谈完了,姬圭也彻底蔫了,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只交代姬圭一句从改革现有兵器入手,就打发两人下去。姬圭趁兴而来,铩羽而归。一路出宫,太女似乎给她说了不少安慰体贴的话,可她一句也没听进去就回府了。
太女站在大庆门里,瞧着姬圭孤独出宣德楼的身影,不禁一声慨叹。这丫头只一心做事时,看起来也不是那么讨厌。
太女回到东宫,太女妃抱着儿子迎上来。太女和太女妃的婚约,是当初邹后身前定下的。太女看在邹后面上,平素对太女妃敬重有加。聪明人便是这样好说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两人相处向来和睦。说到日久生情,二人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热恋过。从始至终都像是亲人般相互依偎照料,这感情倒也温润人心。
太女妃出自八大将里没落的江家,江家比邹家还惨。早在太女妃往上数两辈,家中便再没有可领兵将将之人。往下一辈,江家连女子也没了。所以太女妃其实不姓江,他的父亲是江家最后一个孩子。母亲却是另有其人,是位不出名的文官。
只是百来年的将门世家,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如今都还在。到太女妃这辈也不算离得很远,所以把身为男子的太子妃视作江家的代言人也还说得通。太女和太女妃只有一样不合心意,便是子嗣少了些。大婚多年,只得一个儿子。诸侧妃混的更惨,连儿子也没。
太女对大位的心思总是有些起起伏伏不安定,说起来也跟自己子嗣不丰有些干系。帝王之家自然希望江山永固,国祚绵长。便是女帝那么爱护邹后。也还是和其他后妃生了许多孩子,可见天家对子嗣的重视。这一点恰是太女的软肋,叫她如何不焦心。
太女抱过睡着的儿子,和太女妃往内宅走,一边走一边小声问道:“姬璞那里那个生女秘方是怎么回事?”
太女妃闻言,平和端庄的脸孔瞬间一僵。很快又绽放出一抹笑来,糯糯说道:“我去颜妃那里问过,颜妃说那是姬璞小孩子胡闹,叫我不要当真。”也不去看太女表情变化,又道:“也去问过长皇子。长皇子直接告诉我,那是那孩子弄出来骗人的。”两人走进一处厅堂,太女妃和几个侍从交代几句叫他们下去。才接着说道:“不过这两处都答应,要从二皇子那里拿方子给我。”
太女到了此刻,方点了点头,笑道:“如此甚好,这事便全交给你办了。”太女妃闻言面上一红。嗔道:“净胡说,我一人如何生得女儿出来。”太女把儿子轻轻放在榻上,过来拉住太女妃的手道:“还是要你多辛苦一些。”太女妃虽不美艳,却一派娇憨可爱,很是耐看。如果是普通人家,便是没有孩子。夫妻二人这么守着过下去也是一桩幸事。
可惜他们两个一个是太女,一个是太女妃。太女却知道在天真烂漫的面孔下面,太女妃其实是个精明强干的男子。太女府不算大。其中住着一正妃,两侧妃,还有一些有名号没名号的男子。这些人太女只管用,其余一概交给太女妃打点。里里外外近十年没有出过岔子,便可见太女妃是个有手段的了。
晋阳三关耶律宗政的活动空间被挤压越发小。之前她或者还可以退兵北上,回归辽国草原。如今却是进退不得。北方燕云叫李黑虎霸住,辽国的援军下不来。她这里前后被薛直和云显扬卡住,动弹不了。耶律宗政只能求助于所谓亲善辽国的邦国,比如西夏。西夏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她们收下辽国的贿赂,却出兵攻击吐蕃,美其名曰仿效古法,要行围魏救赵之举。
吐蕃与大顺几经联姻,顺着算下来,今日的赞普正好与大顺女帝同辈。赞普亲自书信到朝中请求大顺兵马响应,女帝也要三思而后行。此外,与赞普书信同来的,还有赞普的老来子,多吉本玛,以及多玛的大批嫁妆。原来吐蕃如今也不太平,大顺南方水患,吐蕃则是接连遭遇地动和冰雹。但好歹大顺疆域广阔,东边日出西边雨,总有一方晴好有收成。
吐蕃却没这般好运,一方面天灾连连,人力难以抗拒。另一方面,因着吐蕃至今仍然是农奴制大行其道,上下社会矛盾激烈。平时还能靠武力弹压的住,如今国家出了灾祸,往日薄薄一层锦绣下遮着的问题全都涌现出来,四下里许多平民和农奴起义。三来吐蕃的僧侣干政厉害,各教派教旨又有许多不同。反映到社会层面,便是各宗亲贵戚纷争不断。总之,吐蕃今年的灾害便像是一根引线,叫各种矛盾都蠢蠢欲动起来,择机爆发。
吐蕃赞普面对这一切,焦头烂额。这也就是为何,区区一个西夏胆敢和大他几倍的吐蕃叫板的真正原因了。赞普如今送最心爱的小儿子到大顺和亲,未尝没有保全这孩子性命的意思。女帝看看下面那个一脸不情愿的倔强小子,心里想到二皇子姬璞。叹了口气,叫人请来皇后和颜妃,叫他二人安顿吐蕃皇子多吉本玛。
那二位来了,多玛却不肯走。看着送他来大顺的那位吐蕃将军,她的亲姑姑络绒登巴。络登向他点点头,多玛才红着眼睛跟皇后和颜妃走了。
ps: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秦小猪被送回蔡府,秦八角从蔡玉琦那里刚回来。便也不回自己屋,跟着送人的仆妇进到秦小猪屋里照看。
看着秦小猪醉成一滩烂泥,秦八角不禁有些好笑,头一天上班就弄成这副样子回来。还好军械监是三皇女姬圭一人独大,她说什么就是什么。秦小猪被她请去喝酒醉了,下午不去上班连请假都不用。秦小猪酒量不行,酒品不错。喝醉了便只是傻笑,笑完了睡觉,一点不扰人。
秦八角想着这小猪醒过来时一定会头疼欲裂,就跑到厨下给她熬醒酒汤。虽然她和秦小猪两个也算是蔡府的宾客,但还真不好意思使唤府中下人做这做那。反正煮个汤而已,并不费事。到厨下没有找到趁手的材料,她便打算退而求其次,找些热水回去给秦小猪泡杯浓茶。
午后厨下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个小厨娘。那小厨娘见是秦八角来,热情的不得了。秦八角对这小丫头还有些印象,据说她会做种可口的点心。人是二皇子从外面带回来,专门放在蔡府,孝敬长皇子的。可是自己平日和她也无甚交集,怎么今日这么熟络。那小厨娘嘻嘻笑着凑到跟前问好,又对秦八角说她姓丁。没有大号,只有个小名‘门栓’混叫着。如今府里人都叫她作栓子,也请秦八角这么叫她就好。
问明秦八角是来给秦小猪煮醒酒汤的,栓子请秦八角先回去,一会自己做好给她送过去。这态度弄得秦八角怪不好意思,说道自己只要些热水就好了。栓子就有些捉急,说别着别着。我手脚麻溜着哪,快得很,一会就好。秦八角只好抄手站在一边,看着她忙活。只见她东一头西一头。搬弄来不少瓶瓶罐罐,竟然是要做八仙醒酒汤。
这八仙醒酒汤自然是要有八样东西在里头,具体就是醪糟汁、橘子瓣、葛仙米、青梅、山楂糕、百合、糯米粉、雪梨,再加上白糖、白醋调制。按一定次序上火煮制而成。普通人家醒酒哪用这么大动静,秦八角心里琢磨,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却不知这栓子,是要求个什么,不要太难办才好。
煮完了醒酒汤,秦八角谢过栓子,笑道让她费心了。日后若是有什么用得到自己的地方。尽管开口。栓子却不把汤盅递过去,连道不敢不敢,咱们还是趁热把醒酒汤给秦少监送过去吧。秦八角才明白。原来这份人情是要落在秦小猪身上。得,那就跟去看看吧。秦小猪这会还晕乎着呢。自己可得好生看着,不要叫那小猪随口胡乱答应下来什么事才好。
秦小猪睡了有一会了,迷糊间又被灌了一碗醒酒汤下去。便有些想醒,揉揉眼睛看见面前站的是秦八角。咧嘴笑笑。再看旁边,这个小姑娘是谁,怎地不认识。她正自疑惑,那丫头动了。动静还挺大的,“扑通”一声就在秦小猪床前跪下了。这下可把秦小猪吓醒了,忙去看秦八角。秦八角摇摇头表示不知就里。两人都去搀扶小厨娘,栓子哭道:“秦少监,求您收我做弟子。您要是不收了我。我就跪着不起来。”
秦八角心说,这是从何说起。秦小猪是在厨艺上有些能耐,可不是还没在府里动过手吗。这怎么就看出秦小猪的不凡来了,莫不是想趁势巴结的。秦小猪没秦八角想的那么周全,站起身子。背着手,装模作样地问道:“我座下已经有一个大弟子了。你要入我门下不难。只是……在排行上要做二弟子,你可愿意?”
栓子再没有不愿意的,“咚咚咚”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痛哭流涕道:“师傅在上,徒儿栓子给您老磕头了。”秦八角瞧着丁栓子感激涕零的模样,再看看秦小猪满脸的得瑟。心说我大概是想多了,这俩师徒还挺般配。也不管那二人玩什么师徒喜相逢的把戏,一脸黑线出了门。
走到隔壁,还能听到那边两个的问答。
什么“师傅,今日您收了我,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徒弟,莫说这些见外的话。既入我门下,为师自当倾囊教你。徒弟你要学什么,尽管说,师傅我会的可多了。”
“不瞒师傅,徒儿想向您学习厨艺。”“有眼光,师傅我虽身负许多绝技。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唯有此项,我可以夸口说,世上可与你师父比肩者寥寥。”
“师傅,那我这种资质成不?”“放心吧,包教包会,不会还可以再学!学厨艺,找秦小猪。必须的,找秦小猪!”
秦八角听了一会,终于弄明白了,感情这小猪还醉着呢。又过去把秦小猪安顿好,叫栓子先回去,明个再来。栓子达成了目的,欢欢喜喜跟秦八角道别,临走还道:“师伯,日后您要吃啥尽管来跟我说,我给您做。”秦八角自动就成师伯了。
丁栓子为什么这么着急给秦小猪做徒弟也是有缘故的,她本是因着那道荷叶饼进的蔡府,其他的灶上本事实在渣的不行。如今听说制作饼子的正主来了,便是蔡家依旧用她,她面子上也下不来,怎么能不慌了爪子。想来想去似乎车到山前路只一条,便是拜到秦小猪门下。如此多少算是有个师承关系在,众人问起来也好看。而且秦小猪能这么快从乡野混进京城做官,还住到了蔡大人府上,可见也是个有能耐的。总之,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吐蕃来求援,正中西夏和契丹下怀。女帝若是不理会吐蕃的请求,那么西夏刚好趁势坐大。若是发兵去救,正像太女给姬圭说的那般。国库空虚,北方的战场已经是大顺可以拿得出的所有武力。拆东墙补西墙,去援助吐蕃,自家北面战场兵力便有不足。女帝还在犹豫是否调兵,北辽人便先耐不住了。
前任北辽的皇帝暴毙,留下幼女鳏夫垂帘临朝。多亏辽太后是个能拢住人心的,这才叫辽国新旧更替之际没出什么大乱子,安稳过了几年日子。小皇帝逐渐长大。辽国朝中各方势力也慢慢不安分起来。一群狼怎么能像羊群一样,在辽国皇帝、太后脚下俯首帖耳地过日子呢。这些人要吃肉,要权利、要财富美人和土地。这些又如何能无中生有,还不是要向外征战抢占别人的去。
辽国这位小皇帝是个有能耐的,从她父后手中接过权利。励精图治经年,终于对大顺下了手。可惜却是出师不利,大辽几十万将士死在两线战场。其中尤以皇帝的亲军伤亡为重,估计已是动摇了国之根本。听说东线的辽军因着主将战阵上病逝逃逸许多,很有一部分过了北面长城关口。按照李黑虎的脾性,她不会随便放某些人走。也不会随便留下某些人。
辽国以东为尊,皇帝坐西向东。为了区别对待契丹人和汉人,又弄出一个北面、南面朝官。南面朝官皆是当年燕云一脉的汉人官员。北面朝官则是主体为契丹人的各色胡虏。
北面朝官除了于越,南北院宰相外,按照部落和宗族混杂,分设北院大王、南院大王,乙室部有乙室大王。皇室出身的迭刺部设立大惕隐司。地方上又有三种体系并存,一种是契丹部和北方的其他部族施行部族制,南部汉人聚居地施行汉制,各地属国施行其本土行政制度。
可见辽国外表强大,内里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以上各方势力各有不同利益诉求外,和中原不同。辽国的宗室势力也很大,她们有自己部族兵马。说直白些,若是这些人对朝廷不满。趁着现在皇帝的亲兵受挫。要发动政变兵变不要太容易哦。李黑虎想给辽国留下隐患也简单,不过就是扣留那些对那个英明皇帝忠心的辽国将士,放走一些不那么死心塌地跟着辽帝混世的人。
是以这会,逃回辽国的人马起到了她们应有的作用,实现了李黑虎的预期。南院大王。辽国现任女帝的姨母耶律宗元,回朝次日便发动叛乱。自立为王。辽帝虽有所察觉,及时扑灭了这次谋反,但是也伤筋动骨,露出力有不逮的疲像。
辽国这次南下至此以失败告终,辽帝的想法是尽快派出议和团拖延一段时间。不管和谈结果如何,先把陷在西线的耶律宗政弄回北方再说。耶律宗政和耶律宗德分任北朝北院枢密使和乙室部乙室大王,可以说是辽太后和辽帝亲自栽培起来的左右手,也是最忠心他们的朝中力量。如今一个已然死了,可不能再叫另一个失陷在大顺的土地上。
至于西夏,就不用指望他们了。那群野狗现在忙着从吐蕃咬下一块肉来,哪有闲情逸致理会南下失利的辽军。
女帝手中拿着辽国使者求和的国书,面上无悲无喜。心道,现在装孙子求和平求发展了,早干什么去了。黄毛小丫头有几年的积蓄在手,就横生骄矜之气。妄图在我大顺内忧之际,南下掠夺。真打得一副好算盘,可惜朕现在不想停下。朕打仗也打得很开心,杀人一点不手软。再说这求和求得一点诚意都没,你说开打我就要陪你打过。你不想打了,说停下我就得乖乖停下?
连个打败仗该有的样子都没,赔偿在哪,割地在哪,每年的供岁在哪。女帝想起以往,自家打胜了仗还要给对方纳岁币的荒唐事,气就不打一处来。“啪叽”摔了手中东西,怒喝道:“叫太女来。”
一旁的宫女领命而去,不一会姬璧便到了。宫女小声提点道,陛下在为着辽人求和的事生气呢。外间传禀,得了女帝的允许,太女才趋步进入睿思殿。走到近前向女帝行礼问安,女帝点点头,又指了指地上的折子,说道:“拿起来看看吧。”
太女应诺,捡起地上的辽国国书看了。先是一喜,这仗总算是打完了,可以腾出手处理西夏和吐蕃的事了。看着看着,然后面色也不好起来。这算哪门子求和,怎地一点没提赔偿的事。
估计女帝气得就是这事了,便道:“母皇,以儿臣浅见,仗确是打得差不多了,但却不能这样草草结束。”女帝听了这话,略微气顺。拿过案上的茶水自己倒了喝,叫太女接着说,太女道:“儿臣偿听闻市井有种说法,‘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虽然粗俗却大略对得上眼下的情形。”
又上前一步道:“母皇,如今着急要和谈的是辽人,而非我大顺。既然她们要谈,那就慢慢和她们谈好了。北面照打不误,朝中该谈的还是要谈。什么时候谈的我方满意了,什么时候再放她们的人回去。”女帝面露满意之色,这个孩子果然没有叫她失望。但纵观全局,还少了一点。
女帝道:“不错,这事便是如此处理。只是吐蕃那里,你可想好如何应对?”太女一愣,拖延了和辽国的战局,就没法腾出手来救援吐蕃。这可真是两难了,她的确没有想好如何作答。不敢欺瞒女帝,直言自己漏算了此处。女帝闻言道:“罢了,你处事稳妥,只是还欠些火候。”
便和姬璧说道,吐蕃王送皇子过来实在是一步妙棋。便是我大顺一时被辽军牵制腾不出手来惩治西夏宵小,但谁都看得出来辽国败局已定。又有多玛皇子的关系在,大顺和吐蕃重续姻亲在即。西夏想要把事做绝之前,也要掂量下自己的分量,够不够和大顺一搏。
太女听到这里,兴奋插口道:“母皇,您是说,一面和北辽和谈,一面操办和吐蕃的联姻。拖住北辽,让西夏投鼠忌器。”女帝放下杯子,颌首笑道:“不错。”
ps: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和谈使团
女帝叫皇后来安排多玛,是因着他主管后宫,这本是他份内之事。叫颜妃也来参与,则是因着他是二皇子的生父。这意思再明白不过,是想叫二皇子和多玛多亲近。
多玛将来不晓得要嫁给大顺哪一个,但终归是姬璞熟悉知道的,这二人相处的日子长远着呢。且在女帝看来,这二人算得上脾气相似,性格看来也是相投。若是处的好,彼此也多个玩伴不是。皇后和颜妃都是心思玲珑,有七八十个窍的,如何看不透这一层。
皇后把人安置在他宫中住下,颜妃就派人叫来二皇子。叫姬璞和多玛认识,只是这会姬璞却不在宫里。这人如今出门转一圈。凭着“王圃”的功劳不仅没有受罚,反而更加自在,这不又出宫去闲逛了。皇后和颜妃也没得法子,只得请了其他大小皇子过来。有过来请安的皇女,得了机缘也叫她们见见多玛,将来还不知道是哪一个能娶了多玛呢。
多玛虽是落难的皇子,却是货真价实吐蕃王最爱的孩子。嫁妆里除了一车车真金白银,此外还有奴仆牛马若干。等吐蕃在大顺援手下危机解除,娶了多玛的还可以凭空得个彪悍富贵的婆家,走哪腰杆也能挺得麻溜。与中原习俗不同,若是大战中多玛的姐姐们死光,多玛的女儿也是有继承权的。想想看,只要娶了多玛,就可能有朝一日不小心成为吐蕃赞普的亲妈,这种好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寻。
在皇后看来,此事上不光他崔家的未婚女儿们该努力搏一搏。便是他膝下的三皇女、五皇女这两位天家血脉,娶了多玛也只有占便宜的份,没有吃亏的地方。颜妃一看到多玛这孩子就喜欢上了,要样貌有样貌,说到性格也跟姬璞差不多。只是王家如今在雁门关才刚出了纰漏。实在不适合攀附这样显贵的人家。
姬璞又去了一趟蔡府,蔡玉琦在家养病,他打着的旗号便是去探病。找到蔡玉琦先问过蔡玉琦的伤情,瞅了个空子便说起秦小猪的事。当初在北边,蔡玉琦曾经挑明问过他和秦小猪的关系。如今他就厚着面皮,把这事又拿出来。重申了一遍他和秦小猪的“素无瓜葛”,叫蔡玉琦不要胡乱联想,又问为何把人留在自家住着。
蔡玉琦实话实说,此举是因为秦八角的成份居多。秦小猪和秦八角的关系,姬璞也知道一些。二来也因为秦小猪救她有功。看秦小猪的模样和傻气,在京城里她自然要多看顾这人一些。姬璞皱着眉头听完这话,他倒不是埋怨蔡玉琦留下那人在府里。而是想到了秦小猪那通身的男儿脂粉气。姬璞犹自不放心,又问秦小猪有没有说些奇怪的话。蔡玉琦以为姬璞是在探听秦小猪对他有何想法,闻言不禁乐了。
可是这小猪到京城后,还真一句话也没提过姬璞。这又让蔡玉琦不禁为他二人“崎岖坎坷的恋情”担心,若是姬璞是单相思怎么办。姬璞得了蔡玉琦的回答。勉强放下心来。回转宫门才听说皇后不久前召他过去,颜妃也在那里。他便梳洗打扮一番,带着葳蕤去了皇后的正殿。经人回禀进了门,一眼就看见个异族服饰的小少年在下首坐着。
彼时资讯不发达,没有电视互联网,也没有各种民族图画册子。姬璞只见过些许吐蕃来的首饰珠宝。还真没见过全身披挂的这么美的一个少年。只见他头发不像中原人束起扎成发髻,尽数垂下来,弯弯曲曲披得满肩膀都是。头上顶着老大一疙瘩珠宝。这模样本该是极可笑的。可是配着下面一张睫毛扑簌,贝齿轻咬红唇的小脸,却叫人觉得这孩子怎生都是可爱。
多玛身上穿着毛皮滚边的长袍,脖子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各色珠宝首饰,却不叫人觉得粗俗。他坐在那里低着头。一动不动,看上去就像个个精致无比的小娃偶一般。姬璞一见他比自己年纪小。便等着他先开口给自己问好。
多玛适才见过几位大顺的皇子和年幼的皇女,个个都是怯懦畏缩。说话也不痛快,明明喜欢他身上那些零碎挂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