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小猪-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
这下樊二郎是真的要哭了,他和樊大郎说这事时,眼睛还是红的。樊大郎早知道锦儿懂事,今儿又听到这话。他拉着弟弟的手。对自家兄妹间的感情,既欣慰又感动。两人都忍住不哭,樊大郎便岔开话题。把秦小猪最近一份书信里的消息。说与樊二郎听。
樊二郎听说秦小猪又来信了,颇有些奇怪。这猪向来写信都是一式几份,方家这边有席家村那边必然也有,单独只给樊大郎写信还真是没有过。樊二郎想了想,面上便变了神色。他也不感伤了。低声问道:“大哥,难道那小猪纠缠过往。你都已经为人夫了。她还对你不能忘怀?”
樊二郎白了樊二一眼,说道:“瞎说什么,根本不是。我不识字,书信还是找岳母念的。”樊二郎闻言更是着急,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何单单这信只给樊大郎,其中有什么故事。樊大郎拿出封像是鸡爪子挠的信笺,递给樊二郎,言道:“你看,还是秦小猪亲笔手书。”樊二郎看了,心里愈发有些不明不白的酸。秦小猪的来信大多都叫秦八角代笔,或者是上回用什么手段影印,他已经好久没见过这种丑陋又亲切的字迹了。
樊大郎看逗弄弟弟也差不多了,才笑道:“秦小猪说,她发现有个小少年与你们方姐夫往来密切,叫我小心有人红杏出墙。”樊二郎闻言大惊,惊讶出声道:“怎地会如此,方嫂子那人,石头疙瘩一般……”话没说完,他自己就有了答案,“是了,定然是瞧着她中了探花,指望攀上个金龟享富贵。”
樊大郎看二郎为自己着急,心中感动,便道:“也没那样糟糕,照秦小猪的说法,是那个少年自己找上门的,与你们嫂子无关。”樊二郎真是恨铁不成钢,这人怎么这么不明白呢。方明德虽是在这方面驽钝,可也不天生是个石头人。那个少年又这样主动,天长日久,叫他捂得热乎了,樊大郎哭都没地方哭去。便抓了樊大郎的手说道:“不行,你得赶紧上京去。去守着方嫂子,不能叫她被妖魔鬼怪惑乱心肠。”
樊大郎摆手道:“那怎么能行,我还要在家照顾岳父母和祖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小辈在跟前侍奉不行。”樊二郎也不听他哥如何退却,拉着人就去找方章氏。方章氏在和郭二说话,锦儿、狗丫和方夫人在书房说完了话,也往这边来。方夫人对锦儿道:“有些地方,你比你嫂嫂更懂事,我也不和你多说别的。只是一路上,得闲便要看书习字。童生试虽在明年,但学问之道没有捷径。唯有日日下苦功,才能一朝得声名。”
锦儿垂手听了,等方夫人说完,才抱拳向夫人行礼致谢。方夫人点点头,又对狗丫道:“你比锦儿大,凡事须得做出个姐姐模样。但要是真个有事,也别独自搁在心里。你也不过是个孩子,和锦儿、二郎说说,他俩多少能帮衬你一些。”从狗丫娘做了乡兵起,狗丫便担着和年龄不符的生活重担。她变得比以前沉默,再没人拿看待孩子的眼光看待她,她自己也习以为常。如今听到方夫人此言,狗丫胸口闷闷的,忙低下头抱拳掩饰自己的失态。
考虑到他们是和县令大人一道走,能得县父母带契,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安全无虞,夫人一家也放心不少。几个人便去方章氏那边,准备一会出发。方夫人也打算跟着他们到县城见见宋大人,好生向她致谢托付一番。
路上正遇到樊二郎拉着哥哥过来,看见方夫人一行,樊家哥俩忙止住脚步,双双行了一礼。樊二郎这一打顿才警醒,方明德的事到底是方家的家务事,不好当着众人面说出来。他与锦儿虽是方家姻亲,但都是小辈,也没法对嫂子一家指手画脚。他适才是一时情急,拉了哥哥过来讨说法,现在却没法开口了。
哥俩落在狗丫和锦儿后面小声说话,樊二郎又想起一事来,问樊大郎道:“你刚才说是方夫人帮你念得书信。”樊大郎点头道:“正是。”
樊二郎心说我怎么忽略了这个重要细节,便追问道:“那夫人和方家伯父对这事,是怎么个说法。”樊大郎笑道:“夫人说,以她对你们嫂子的了解,杀了她,她都不会做出有违礼教的事。伯父倒是说过,想叫我去京城。”后面他就不肯说了,方章氏接着还说了一句。叫他去京城和方明德小夫妻一处住着,好早日给他生孙子孙女。
樊二郎闻言吐吐舌头,并不怀疑方夫人言辞间会包庇自家女儿。这一家子人品都靠得住,只是方明德离得远了,身不由己的情况下,做出些什么也不是不可能。樊大郎听了樊二郎的想法,戳了戳二郎道:“就你想法多,你这般不放心你嫂子,怎地就放心秦小猪。”
这话说出口,樊大郎就晓得自己失言了,再看樊二郎,早已羞得满面红云。樊大郎心想,原来二郎心里还是有她。若是什么都没,二郎该恼地跳脚才对。樊大郎便装作什么都没看见,牵了樊二郎也往方章氏那里走。
几下里人马聚齐,方章氏又拉过樊二郎端详一会,眼圈又红了,说道:“你如今长大了,却是和你爹最不像。胆子比天还大,行事又泼辣有爽利。你们娘我记得也是木讷性子,你到底随了谁。”樊二郎只是笑,方夫人瞧着方章氏再说两句,又要惹得一屋子人难过,便接过话头道:“天色不早了,县令大人一家还在城里等着,这就出发吧。”老刘婶年纪大了,不好叫她再给众人赶车远途劳顿。上回方明德去京城也是另雇的车马,这次熟门熟路,方夫人得了确切消息,便叫人给他们预备好了两辆小车。
一辆给樊家兄弟和郭二坐,一辆叫狗丫和锦儿同坐。他们只请了一个车妇,所以大部分时间狗丫和锦儿都混在外面赶车。她们那辆车里便腾出来,留着给樊大郎或是二郎过来睡个舒服觉。
PS: 起点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玲珑
方夫人站在官道边,目送宋县令和樊二郎一行走得看不见了才回转。家里几人也都在等她,方夫人晓得他们还是不放心樊二她们。虽然她自己一样有些担心,见他们模样也不好说了。说出来岂不是叫这些人更捉急,便只拿些好话安慰众人。
倒是樊大郎,方夫人觉得挺对不住他,其实该叫他和众人一道走。秦小猪的来信内容和书写虽然乱七八糟,意思却是再明白没有。方明德那丫头身边有别的男子出没,自己第一反应,就是不该出现的事绝无可能出现。事后想起来,才发现当时忽略了樊大郎的心情。方章氏私下里也跟自己说,做父母的当然毫无保留地相信自家女儿。可是小夫妻俩新婚不久分隔两地,外面就出了这样的事,叫大郎作何想法。你这个老家伙一句话,把这孩子打发了。日后若是探花娘子真从外面带个人回来,你叫大郎如何与之相处。
再说叫大郎去京城,他俩一处住着也好早日给咱家生儿育女不是。秦小猪不是说她们是给方明德找房子时,出的这事吗。可见大郎过去还是有地方住的,就是方明德这个死丫头,到现在也不写信接人过去。
等他们夫妻把这话说与大郎知道,那孩子却为着自己几个老家伙留了下来。这会又错过机会,日后估摸也再找不出像县尉一家,这么合适的人捎带他。方夫人被老爷责怪一通,最后也不晓得该可怜自家孩儿,还是该更同情樊大郎。她自己到这把年纪,犹自弄不懂男子们千回百转的心。估计方明德那个方正榆木脑袋,这辈子也别指望她和夫郎心意相通了。方夫人摇摇头,把这些烦恼甩到脑后去。
家中近日还有一桩喜事上门,新任县官大人要来上门拜望。方夫人没想到宋县令离任。接替者竟然是自己门下子弟楚中孚,鹤鸣。这丫头读书稍晚。考学也不是一帆风顺,磕磕巴巴考到京城殿试。可怎么看,还是比方明德看起来可靠。方夫人喜欢这个弟子,常想要是这是自家闺女就好了,少操多少心啊。这次方明德和众举子们上京,方夫人暗自拜托楚中孚看顾方丫头。事后证明,方明德的这位小师姐还是挺负责的,这点从方明德家信只言片语里就看得出来。
东路军久无战事,二皇女先行返京。童海善后,宋蝈蝈等人纷纷从北面往南撤。禁军撤回京北大营,众厢兵、乡兵没从京城走。各自回地方。到了淮南东路泗水,这些厢兵回到自家地界,无赖本相暴露出来。拈花惹草不敢做,言辞调笑下小郎君还是妥妥的。
众人在官道上歇息,好些南来的商旅沿着这条路往汴水与淮水交汇的渡口走。汴水可以直达京城。走水路除了比车马平稳外。只要寻到个切实诚信的船家,还能免除一路食宿烦恼,也不用担心会遇见山大王吃拿卡要。所以北上南下的都爱走汴水一线,连当年开国皇帝灭南面小朝廷,也走了这条水脉。多少年来,这渡口官道跟着沾光。热闹繁华之极。
这时就见一辆车马往北走,车帘被掀开一条小缝,里面人便从缝隙往外瞧。兵痞们正自闲的无聊。哪能放过这么个乐子。大伙全盯着那一处,都看到里面有双黑白分明的眸子。这些下里巴人,没听说过“美眸善睐”,却也觉着那双眼睛像是会说话一般,可爱动人。
正好这段道路被兵卒拥堵。车辆行速慢了下来。便有腿脚利落的,走过去拦在马前搭讪。说些什么好呢。当然是问路,问那赶车的仆妇道:“这位姐姐,你们是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啊。”仆妇瞧着这些人模样举止晓得她们不是好人,却没法还口,这人实是个哑巴。她满脸怒气,打着手势,“依依呀呀”叫这些人从车前滚开。众人一瞧,呦呵,还是个不能言语的,这就更有趣了。
大伙于是愈发不客气往车上靠,赶车的仆妇不禁着急。她奉命为大人家的夫郎儿子赶车,本是带了大队人马护送。因着老爷想早日见到京城的女儿,叫大伙押运包裹行李在后,自己带着小郎君轻车简从。不想道遇兵痞泼皮。车妇见围上来的人愈发多,腾地站起身。众人这才发现这位坐着不显眼的仆妇,站起来后身形高大,还少了一只胳膊。
于是纷纷猜测这人来历,怕也不是好相与的,见机早的人早早退下去。仆妇果然动手了,扬起手中熟牛皮鞭子就朝泼皮们抽打过去。宋蝈蝈当年虽然没少干过当街调戏良家少年的事,但也不至于无赖到这地步,多少要给她县官老娘留些脸面。还有当初和席驴儿那伙子一道被捉到军中的几个,见此情形想起许多不好的回忆,都退让到一边小声议论。过得一会,厢兵人多,车妇已经招架不过来了。她只得一只手,又不能开口训斥这些人。在人群簇拥中,显得份外可怜。
周围瞧热闹的人愈来愈多,却也没人敢上前伸张正义,和这些兵娘子计较。她们都是从北面前线回来的,身上还有些血腥气未去。这些人本就是无赖出身,如今在战阵上见识一番,越发胆气充足。丝毫不畏惧围观者的眼光,快手快脚地掀开棉布帘,查看车里景象。
车中人物简单,不过是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个小男孩,边上跟着一个浓眉大眼的粗实小小子。眼尖的此刻也认出,适才那双眼睛就长在这小孩儿脸上。中年男子虽看得出脸庞清秀,却是年纪大了。小孩儿模样招人眼,可惜年岁又太小。车里的老的老小的小,要不就是跟村里二愣子一个德行,叫这伙故态复萌的泼皮好生失望。外围的人看清车里情形,不禁哈哈大笑。
宋蝈蝈也笑了,笑这些人白忙活一场,竟是这么个结局。泼皮们恼羞成怒,面上下不来台,便要做些什么证明自己。瞧见车厢内小桌上摆着一包点心,就探进身子去抓。收手的时候还不忘占便宜。在小少年头顶划拉一爪子。口中呼道:“摸摸小哥头,安稳早些长大。嫁给姐姐,生个闺女打酱油。”正太眨巴两只大眼,被惊地呆呆傻傻,小模样煞是可爱。众人瞧见得了新趣味,纷纷效仿,连宋蝈蝈也想上去凑个热闹。人人都来玩这个把戏,不一时就把少年摸哭了。
旁边的二愣子气得呼喝不止,那些人哪里把他放在眼里。中年男子的反应却是奇怪,口中念念有词道:“忍住忍住。莫要生气。”这话不晓得是说给哪个听的,不一时大伙才明白。少年一面哭,一面从身后拿出两个人头大小的金瓜锤。跳下马车。提锤朝众人砸来。众人先是不当一回事,四下游走存心逗弄他。不想这少年煞是厉害,三五个成年女子居然挡他不住。围观的人大声叫好,宋蝈蝈和身边几人都庆幸自己不曾招惹那孩子。
好在虽有不少人被打翻在地,那孩子并不下狠手。只是跑到倒下的人身上又蹦又跳。还要踩踏人脸,弄得倒下的人个个形容狼狈。旁边众人瞧得有趣,都为少年喝彩。车上的中年男子皱眉看着越聚越多的人群,小声叫过拍手叫好的二愣子,道:“阿贵,去把少爷叫回来。”
阿贵瞧得正高兴。他不敢违背老爷命令。答应一声,跳下来拉少年回车厢。少年看看还有几个摸过头的没打过,气得恨恨瞪了那些人一眼。跟着阿贵回到父亲身边。车厢重新放下棉布帘,中年男子招手叫少年近身,说道:“玲珑,出门前我是怎么交代你的。”叫做玲珑的少年垂下头,哼哼唧唧不说话。
他父亲不愿意就此饶过他。指责他不该不听话,非要偷偷掀开门帘。又絮絮叨叨道:“你今年也老大不小了,再过几年就能找媳妇嫁人。你在南边的声名已经坏掉了,没有人家敢娶你。幸好你娘被今上召回京城,我们得以举家北上。我和你娘打算好了,将来就在京城给你寻门好亲。”指了指官道那头的渡口道,“打此上船,再登岸就是京城地界了。从现在起,你给我安分守己,不要再弄出什么岔子。”
叫阿贵把兵刃收起来,不给玲珑过手。阿贵膀大腰圆,提起那双瓜锤仍然有些吃力。最后还是玲珑搭了把手,帮着阿贵把东西拎过去,放进个匣子里。中年男子看得叹气不已,怎地这些孩子个个都随他们老娘。女子也就罢了,练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夫妻俩都不是读书治学的材料,有把子力气亦是本钱。怎地这个最小的小儿子,也那么大力道。瞧这孩子瘦瘦小小没张开的身子,天知道那些力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男子正是秦三山的老爹,带着儿子上京的秦贾氏。这时车厢前面传来“笃笃”轻叩车厢的声音,秦贾氏晓得这是哑巴在问他们现下可安妥。适才哑巴被那些人困住,不能分身照看车厢后面。见小少爷回到车里,这才放了一半心,却又担心小少爷被那些不知轻重的伤了手脚、磕破皮。秦贾氏便对着动静传来的方向道:“莫要担心,我们都好。等到了渡口登上船,就没这些事了。”
哑巴一想,也是。本来随车还有一个家将一个老仆,老仆去渡口预定船只,家将去采购杂物。若是这二人有一个在,场面也不会像现在那么乱。她是后天被人割了舌头,才变成的哑巴。所以听力上没有问题,听得前后那些人都在说她家少爷厉害。还看见几个灰鼻子灰脸,倒了霉的女子,哑巴就晓得适才少爷没吃亏,面上不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来。她们将军府上,除了老爷秦贾氏,没一个担心少爷将来嫁不出去。不就是力气大了些吗,又会些武艺在身,武将家里男儿不习武才奇怪呢。
要说小少爷,模样像老爷。光从外表看,谁也想象不到,这小家伙这般厉害。将军帐下还真有不少将士不知内情,栽在这孩子手下。想到那些人事后错愕的眼神,哑巴不禁又要笑起来。这么一打岔,和那些泼皮的不快烟消云散。她是个乞儿出身,被人作践致残,在外乞讨时叫府里老爷看到,捡回去养大。在将军府里这些年也见惯军中浑人,这些人就是这样死德性,吃硬不吃软。
她也不认为玲珑下车舞锤子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合该叫这些人在少爷手底下吃点苦头。这不,这起子兵痞如今不就老实多了。人群里挤进来两个人,一路走到车前。一个是个威猛将官,一个是个一脸精明的老朽婆子。二人与秦贾氏说好在渡口会合,久等不至,便顺着官道一路寻来。
哑巴高兴地朝她两打手势,说适才小少爷又揍人了。将官姓武,单名叫做戒,原是个不及荤腥酒色的尼姑。被逐出山门后短少银钱,胆大妄为行盗寇之举,被人拿住充军。她姓武,谐音无。名字虽叫“戒”,加个“无”在前面,便是什么都不戒,算是彻底反出佛门了。除了好享乐外,这人倒是个果敢仗义的,后来便做了秦五岳的手下亲随。和秦三山共事过几年,打小认识玲珑。听说小少爷又沉不住气动了手,顿时毫无顾忌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老者姓葛,府中人都唤她葛婶,是大户人家买办出身。主人家遭逢战祸,她无处安身。幸而得秦将军收留,之后便一直在府里效劳。不光是玲珑,连秦三山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听到少爷出手,她比武戒多想一层去。心知必是有人招惹了这孩子,看看周围人中几个格外猥琐不堪的,葛婶脸上颇不悦道:“船已经预备下,我们这就离了此处登船吧。”
PS: 起点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七章汴水
葛婶开口说话,便是秦贾氏也要听取一二,何况是哑巴和武戒。葛婶领着武戒隔着车门,向里面施礼,禀明交办她们的事项完成情况。秦贾氏也赞同赶紧去渡口,武戒便从人群外面拉过马匹,在前引路驱赶人群。
围观的众人和兵卒见到,马车里爷俩有家人来迎。其中居然还有个将官亲随,晓得这车里人是哪位将军的家眷。闲人们自不待言,厢兵便是再闹腾,也不敢上来挑衅。她们如今也晓得,官兵动手不比市井打拳。下得去黑手不说,事后也不管医药赔偿。打伤自理,打死勿论。哑巴和葛婶坐在马车前面,赶着车跟着武戒,穿越层层人墙。武戒骑着马,居高临下过来。人人都躲着她,看起来好像摩西分海。
宋蝈蝈瞧了会热闹,觉得武戒真是威风得紧。可惜她的身段比武戒矮了一头,武力值更是不知差到哪里去,这辈子都只能望其项背。看着远去的马车,原来那车里坐的是位官家老爷。衙内想起了宋老爷,心念念不知道老爹现下怎样。待她得闲请假回府,叫他们看看现如今的自己,管教他和母亲吓一跳去。又可惜她的县官娘是个文官,手底下的官兵不够看。思来想去,只有孙大头似乎能与适才的将军一较高下。
宋蝈蝈计划地很好,等到了地方,就找人把自己弄出去。以后再不颠三倒四过活,好好找件事做。念书就算了,她不是那块料。而且,跟沈茂德认识这么久。那位总比她有水平吧,不也落到这步田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末了还不知是死是活,消失在茫茫白雪的大河上。宋蝈蝈以往生活优裕,有不少酒肉朋友蓝颜知己。一朝落难。没一个真心待她。严格计较起来,沈茂德是她短短人生岁月里数得着的朋友,没有之一。总之,这个人后来的事,对她打击挺大的。
所以宋蝈蝈决定习武,就找孙班头做师傅。她与自家有些情分,大约不会推脱。那边厢秦贾氏抵达渡口,遇到几家争船,吵得不可开交。不由地感慨,幸亏葛婶一大早就过来定下船只。吵架的三家。一家是往京城贩运丝绸的行商,这家人不是很多,却带了许多货物。一家是往京城去探亲的士绅。不过是一男一女带了两个孩儿,另有几个仆妇小子。还有一家是调任北上的官员,她家人最多,拖家带口竟然有十来个。
这艘船算是内河里的大船,渡口像这样的客船不过停了三五艘。也都有人租定。运货的这家据说是京城有名字号的少东家,头一回出来采买。中间环节没有安排好,出了些纰漏,如今赶时间回京。探亲的乡绅一步不让,强龙难压地头蛇。这是在家门口的地方,哪里用得着跟个小后生客气。
这第三家人自然就是宋县令一行。彼时他们还不知道,自家错过了北方归来的宋蝈蝈。之前吴婶孙大头过来渡口,说好包下这条大船。正好够装载全部人马包裹。回去接大人老爷他们的空档,却被那绸缎商人横插一杠子,高价抢占去。这人后面也没讨得好处,又来了户去京城探亲的乡绅。这乡绅就是与方家争过工匠的张旺,按说也曾经是宋县令治下子民。可叹人走茶凉。这会看见卸任的宋县令一家和孙大头,都只做不认识。打发了个婆子过来和她们说道。
秦贾氏的船较小,被那艘大船堵在前面动不了。便从窗户棂子往外看外面众人,见其中还有个孕妇。动了慈悲心,打发葛婶过去,请他家男眷过来小坐。不一时,葛婶引着宋老爷,郭二和樊二郎过来。两个小侍和小儿子垂首跟在后面,宋县令的四个儿子嫁掉了三个,如今只余这个最小的儿子在身边。呼啦啦一群人涌进来,秦贾氏一看预备的凳子椅子不够,又叫武戒去寻几个过来。
武戒领命而去,宋老爷见给主人家添了麻烦,面上羞愧。他本不该带小侍出门见人,都是宋县令一句话,说耽搁到现在。他俩也累了,能过去歇歇最好。搁在平日,宋老爷还能说些礼法之类话反驳。今个当着郭二和樊二的面,却不好开口。而且临行前,府里请了一回郎中,那两个小侍居然这段时间都有了。宋老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