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当家by络缨1231-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难道还要老大像老二那样?每年都不来咱家串门儿?说出去你也不嫌臊的慌。”老爷子和高氏一点好气都没有。
礼上往来是正常的人情交往,可是自从孩子们渐渐大起来。高氏对钱财越发的看重了。看看老大家的几个女孩子,一个个面皮拉瘦的。要不是几个孙子看着还好,老爷子早就不让了。
“有能耐,把她家的姑娘领走,我还不稀罕呢。”高氏自觉得理亏,撇了撇嘴道。
“你呀,你咋就变成这样了呢?”老爷子真是恨铁不成钢,“告诉秋月,以后家务也要让她跟着做,咱们不是大户人家,她也不是小姐,别在家里给我摆什么小姐款。”
高氏看到老爷子是真气不得轻,只得点头。
高氏抬腿出了东屋,就看到正在灶间忙活的于氏。想想刚才于氏的表现,让女儿丢了大丑,鼻子里忍不住重重地哼了一声,拉着跟于氏一起帮忙,一心忐忑的小女儿进了小女儿的屋子,把门紧紧地关了起来。
“娘。”一回到屋子里,王秋月一脸的委屈,扑到高氏的怀里,哭了起来。
“你是咋回事,那东西早晚都是你的,你至于做那事?丢你爹的脸。”高氏点着王秋月的头,“今天看把你爹气的,不知道要多少天才会好。”高氏想着老爷子生气,这大过年的,还真是让人心里不痛快。
“娘,我没拿。”王秋月一下子坐起来,瞪着高氏道。
“到底咋回事?你给娘说说,看看是哪个弄出来的事,看我不活撕了她。”高氏恨得直咬牙,她就觉得奇怪,王秋月是她的闺女,性子自然是当娘的最清楚。
王秋月是爱小(占便宜),也爱打扮个啥的不错。可是,应该不会这么做,可那东西明明就是于氏在王秋月的屋子里翻出来的,这还能有假。
“我咋知道东西为啥在我屋子里,我说没拿就没拿。”王秋月正恨呢,恨不得东西就是自己的。可她也真没拿东西啊。
“你看到他们几个谁进你屋子了?”高氏想了想,问。
“她们一直在院子里玩来着。”王秋月也不明白。东西她明明放到了西耳房,咋会跑到她的屋子呢。
“不是仲秋那丫头干的事?”高氏最怀疑的就是这丫头,人小鬼大的,现在越来越不听话,啥事都逆着她来。连老头子都向着她说话。哄得老头子现在都看她闺女不顺眼了。
“没。”王秋月摇了摇头,“我也是听着她在外面吵得欢才出去的,结果就那样了。”
“不管是不是她干的,那事一定要赶紧着。”高氏觉得仲秋就是她的克星,早嫁出去早好。
“嗯,这死丫头现在越来越不把我放眼里,今天这事少不了她的关系。让我丢脸不说,还白白便宜了三个丫头。”王秋月恨恨地道,说罢拉着高氏的手道,“娘,那布咋办,我喜欢那花布,现在都叫大嫂她们拿走了,我夏天穿啥?你给我要回来,要回来吧。”
“她还真敢做咋的?”高氏不屑地瞪了一眼不争气的女儿,“等到方氏娘家的人都走了,娘就把东西给你要回来,这个家还轮不到姓方的说了算。”
“娘,还是你对我好。”王秋月揉进高氏的怀里撒娇不止。
“好了,这事先别让别人知道,你爹正在气头上呢。若是再惹他生气,你的东西就要不回来了,却吧,先给你爹消消气,帮你二嫂干活去。”高氏拍了拍王秋月,道。
“行。”王秋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然也就不再和高氏墨迹,转身出了西屋,和于氏一起干活。
于氏一边切着白菘一边盯着王秋月那笑得自得的脸,讨好般地问道:“小妹,咋了,啥事这么高兴?”
王秋月瞪了一眼于氏,要不是于氏手快,那东西能翻出来吗?
“有你啥事,你快干活得了。”王秋月冲着于氏嚷道。
“小妹,我这不是关心你吗?听二娘说,要给你说亲呢?哪家的知道不?”于氏没事就八卦,今天她手快得罪了王秋月和高氏,咋的也要缓和一下才成。
“我咋知道,你别瞎说。”王秋月一听提到自己的亲事,脸也有些红了。毕竟再怎么着,她也是个大姑娘,云英未嫁不是。
“我咋瞎说了,我听二娘说,还是县城里的少爷呢。听说家势可好了,而且,是家里的老小,可受老太太疼呢。”于氏把听来的消息都告诉了王秋月。
“二嫂,你都听着啥了?”这事王秋月还真没听着,她娘也没跟她说。
她姐姐王春花也是嫁到了县城,不过不是嫁给了大财主家,而是嫁了一商户。现在也算是个当家的奶奶吧,比起她们家来,可是要好得多。
于氏见王秋月感兴趣,便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道:“听说那家三少爷也是个读书的,而且,还和小叔是同窗呢。”
“是吗?”王秋月想想三哥马上就要去考秀才,若是她将来也嫁一个秀才,那她不就是秀才娘子吗?那可是比财方家的太太还要风光呢。
“嗯,可是太多的二娘又不肯说,我就不知道了。回头问问小叔子,也许他知道呢。”于氏见王秋月的脸色转晴,也就打住了话题。
这事可是她道听途说的,她可不敢再往深里说。万一没这事儿,她是吃不了兜着走。
仲秋她们一家子在东厢房里说说笑笑的,这时间过得飞快。中午已经到了,于氏过来请一家子过去吃个午饭。
徐氏也没有再给什么脸色,饭桌上,大家都是挺乐呵的。
徐氏也看得开,自己闹一场不要紧,可自己走了之后,女儿一家子还是要在高氏手下过生活。闹得太大发对女儿一家子也不好。
好在王家的老爷子还算是个明白人,这小闹一场,也算是给他们提了个醒儿。
吃过了午饭,老爷子带着王兴文和方得胜出门去田里看地。男人在一起,不是说田就是说地,从不和女人家一样,说长道短的。
家里的男人一走,女人自然也就分了两伙儿。
徐氏对高氏没好感,高氏对徐氏也看不上眼。不过是面子上过得去,自然是都各回各屋里。
徐氏把方氏拉到一边,给她念叨要如何硬起腰板子,别老让欺负得连孩子都黄皮拉瘦的。
方氏嘴里应着,可是这十多年的日子过着,也都习惯了。徐氏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徐氏见女儿这样,只能深深地叹气,她还能咋着,只能提醒两句。
仲秋一边跟子汐玩着,可是耳朵却竖起来听着徐氏和方氏说的悄悄话。
听到徐氏的叹气声,仲秋凑过来抱着徐氏的胳膊道:“姥娘,明天我去姥娘家住几天咋样?姥娘嫌弃我吗?”
徐氏吩咐笑着,伸手抱过仲秋来放到腿上,冲着方氏道:“你也算争气,生了几个好儿女。”转头对仲秋笑着道,“仲秋想姥娘了?那就在姥娘家一直住下去好不好?”
仲秋摇头,很是认真地道:“我走了,我娘会被欺负的。”
仲秋的话惹得徐氏又笑了起来,顶着仲秋的小脑门儿道:“你还能让你娘不受欺负咋的?”
“姥娘,我们要是分家的话,就过自己的日子,那我娘还能被欺负吗?”仲秋对着手指道。
“分家?”徐氏怔了一下,她还真没想过这事。
在农村里,一般老人在的都不会提前分家。分家会被人说三道四的,而且,农村都好个几代同堂,家大业大。图的就是子孙满堂,一个人丁兴旺。
“是啊,若是我们分家出来过,我们家就是我娘说了算,再也不会有人欺负我娘了。”仲秋想了一下又道,“我们都勤快,不怕吃不饱,而且,我哥也能有书读。”
读书人一直就是人们眼里的文曲星,尤其是在农村,要出一个秀才,那可是天大的光荣。一个村子都会跟着感到脸上有光的。
不过,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上的,所以在农村里,就更加觉得珍惜。
“谁跟你说的?”徐氏盯着仲秋仔细地看着。
“我二奶奶家的五叔就是分家过的,没分家的时候,堂姐总是吃不饱,还挨骂,五婶也总是像我娘一样干重活,可是我二奶奶就是不喜欢。现在分家了,五婶再也不挨骂了,而且,堂姐也能吃饱了。五叔还会打猎,她们还经常吃上肉呢。”
“嗯,这个说的倒是呢。”徐氏让仲秋的话说得沉吟起来。
一边的方氏却是急了,忙道:“娘,你别这丫头胡说,分啥家啊。若是我们分家,还不得让人指着脊梁骨骂啊。”
“这事我得想想。”徐氏没理方氏的话,却是寻思起来。
仲秋一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也不再磨着徐氏。转身和子汐玩儿去了,有些事还是大人出面的好。
第47章 添妆首饰
徐氏真把仲秋说的话放进了心里,可是方氏却不松口。徐氏自然是不能插手闺女家的家事,气乎乎的在仲秋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吃过饭,带着高氏的回礼,便回方家集了。
方氏知道自己的娘生自己的气,可没办法。因为她分家的话,这个名声她背不起。
仲秋和子汐都没有随着徐氏去方家住,不是仲秋不想,而是仲秋不放心方氏。
送走徐氏,方氏带着三女两儿回转院子。
高氏站在东屋的门口,还没有回去,像是在等着方氏。
“老大媳妇,你过来。”高氏扫了一眼母女六个,放下一句话,转身就回了东屋。
“娘,我奶叫你干啥?”仲秋很是紧张地扯着方氏的衣服问。
方氏笑笑,高氏还能干啥,在徐氏面前丢了面子,当然得找回来了:“没事,娘去看看。”
“娘,我也去。”仲秋不放手,她不放心方氏。
“你跟着干啥,你奶还给打我咋的?”方氏笑着问。
“打是不至于,可是骂却是有的。”仲秋不屑地撇嘴,对于高氏张口闭口就骂人,仲秋真是看不上。
有理说理,没事讲理,干啥一天到晚骂都离不开嘴呢。
“没事,和你大姐二姐回去暖和暖和。”方氏拍了拍小闺女的头,劝阻道。
“不,我就要去。”仲秋扭着小身子不肯跟着探春她们回屋。
半夏笑嘻嘻地道:“娘,仲秋想去就让她跟着去呗,怕啥。”
方氏无奈地瞪了一眼二女儿,只得拉着仲秋去了上屋。
高氏坐在炕沿上,正没好心气。炕里头坐着王秋月,正等着高氏为她把花布要回来好裁条裙子。
方氏带着仲秋一挑帘子进了门,高氏的脸就沉了下来:“老大媳妇,你带三丫头过来干啥?”这丫头现在忒难缠,没理她都辩三分,她现在跟方氏叫东西,这丫头没准就得给坏了事。
“奶,我这不过来看奶了吗?咋,奶不喜欢?”仲秋放开方氏的手,扬着可爱的小脸儿一副无辜的表情问高氏。
“大人说话呢,你小了边玩儿去。”高氏扫了一眼仲秋,打从心底里看不上她。
“奶,我就呆一会儿。”仲秋才不管高氏撵她呢,拉过一个小板凳就坐了下来。
王秋月在炕上看着仲秋不肯走,心里着急。冲着仲秋就道:“三丫头,你咋不听你奶话呢?不知道大人有话要说吗?”
“老姑,你们说你们的,我呆我的,我在我奶这屋呆着还不行啊?”仲秋不管王秋月咋说,就是不肯动窝儿。
高氏抬了抬屁股,终于还是下了地。打开柜门,拿出了一块饴糖,气狠狠地道:“拿着,回去和小五你们一起吃。”
仲秋笑眯眯地接过饴糖,这东西在现代可吃不着。多古老的糖啊,闻着都香:“谢谢奶。”仲秋拿着糖,转身就出了东屋。
高氏瞪着仲秋的背影,哼了一声。这才坐回到炕沿上道:“老大媳妇,你娘这回来送了不少东西。咱家也回了礼,这次回礼我看在你娘亲自过来的份儿上,多放了二十个鸡蛋。”
方氏心里知道,这次回礼,高氏回的是多了些。不过这个多也是按照高氏以往回的礼数上算的。正常来说,高氏回的礼与徐氏拿来看来的礼,相差无多。
“谢谢娘。”方氏垂着头,心里知道高氏要说什么,只是听着。
“你也不用谢我,你老妹子现在也大了。这眼看着都及笄了,也该说人家了。这身上头上的要是没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可是让人笑话。”高氏语气淡淡地冲着方氏说。
方氏暗自叹了口气,抬起头看着高氏道:“娘,我娘拿来的花布,已经让巧妹给裁完,恐怕给不了秋月。”
高氏一听,眼皮一搭。东西是徐氏送给三个丫头的,那个巧妹当时就提走要给三个丫头裁裙子。高氏想着,有方氏在,肯定不会让巧妹动手的,没成想,这方氏现在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噢,都裁完了?”高氏盯着方氏,“那你老妹子的裙子咋办?”
“等过完十五,让孩子他爹出去做工,再给老妹子扯一块布吧。”方氏有些忐忑地道。
她就知道把那块布裁了高氏会不高兴,果然,高氏找后帐来了。
“老大年后是要去上工,可老大的工钱那是要给老三考学用的,咋能让你用来给秋月扯布呢?”高氏不满地瞪着方氏。
“要不,我把我的那根银钗子当了,给老妹子扯块布做裙子吧。”方氏咬了咬牙。
方氏嫁过来的时候,娘家也着实陪送了不少的好东西。只不过这两年都当得差不多了,这首饰现在还有三件,是留着给三个丫头将来嫁人的时候添妆的。
“算了,也别给你老妹子扯布了,你老妹子头上也缺点东西,就给她打一个新簪子好了。”高氏见方氏上道,这才消了心中的火气。
方氏闷闷地应了一声,转身出了东屋。
一出门,就看到仲秋站在门口。正瞪着大眼睛看着她,忙拉出一个笑脸来,牵着仲秋的手道:“站在这干啥呢?不冷吗?看这手冻的。”
“娘,我奶又跟你要东西了?”仲秋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的,她就知道高氏不会就这么完了,结果,还真是让她给猜着了。
“没啥,你在也快说人家了。给她买件东西也行。”方氏不想说,拉着仲秋的手就往回走。
仲秋沉默地跟着方氏回到了她们的东厢房,坐到炕上,眼睛一直就没离方氏。
看着方氏从炕稍儿的炕琴里取出一个小盒子,仲秋凑了上去:“娘,这里是啥?”
方氏笑着打开,招呼探春和半夏都过来,从里面拿出了三个银首饰。
仲秋欢喜地接过一枚,却是一支喜鹊登枝的头钗,做工算不得上精细,可是,看着真好看:“娘,这是不是我姥娘给你的?”
“嗯,这还有三根,是留给你们三个的。”方氏把剩下的两支首饰也都拿了出来。
一副小巧的银流苏耳坠子,一个精致的蝴蝶簪,加上她手里的这枚喜鹊登枝的头钗,看着挺新的,想必是方氏一直就没怎么舍得戴吧。
“娘,你是要当哪一支?”仲秋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可是她真不想方氏把这些陪嫁给当掉。
“都不当,这是留给你们姐妹的,娘这里还有点余钱,给你老姑打一件首饰也算是够了。”方氏把喜鹊登枝的头钗给了探春,“这个就给探春,她老大,也该要打扮了。”又拿起那枚蝴蝶簪来,给了仲秋,“你整天调皮,戴着这个也显得俏丽,剩下的这副流苏耳坠子,就给半夏。虽然这些东西你们现在还戴不了,但都自己收着吧。”
方氏暗自叹息了一声,要是再留在她手里,她都不知道自己的闺女嫁人的时候,还有没有了。
“娘,这是你的东西,我们咋好要。”探春把手里的首饰放到了盒子里。
“大姐,咋就不能要,这是娘给咋的呢,快收着。”仲秋伸手把那根喜鹊登枝的头钗拿到了手里,塞给了探春,“这是娘给的,是娘的心思,你咋能不顾娘的心呢?”
半夏手里躺着那幅耳坠儿,看着仲秋脸上的笑。本来想放回去的,这回却是攥紧了道:“是啊,大姐,这可是娘的陪嫁,是要让我们姐妹传下去的。你要是不收,不是误了娘的心思。”
仲秋乐呵呵地看了半夏一眼,这二姐就是比大姐脑子转得快。还好家里的人都不像王兴文和方氏两个,不然的话。累都累得死她。
探春有些茫然地看着两个妹妹,再看看方氏。她总觉得自己现在拿了娘的首饰不太好,可是两个妹妹偏偏要这么说。
仲秋才不想把首饰给回方氏呢,放到她们姐妹手里,这东西还留得下来。若是放到方氏手里,只怕早晚都得进当铺子。
“快收下吧,要不娘该生气了。”仲秋推了探春一把,道。
“是啊,给你就收下。别弄丢了,好生地放着。”方氏脸色有些黯然,“娘也不知道你们出嫁的时候,能不能给你们添些东西,趁着现在有,就给了你们也好。”
仲秋点了点头道:“可不是,要是再不收起来,没准儿这东西就不定是谁的了呢。”说着,小手一卷,东西已经收了起来。
探春见半夏和仲秋都收起来,她也不好不收。只得收起来,却是看着方氏有些担心:“娘,我奶又跟你要东西了?”
“你老姑要说亲了,你奶想给你老姑添置些首饰衣料。娘想着,过了初八,咱们就上镇上看看,给你老姑买一件首饰好了。”方氏颇有些无奈地道。
“娘。”探春也有些无奈,高氏总是借着各种的名目冲她娘要东西添她老姑,她就算是心里不愿意,可是作为小辈,她也不好说什么,也轮不到她说什么。
仲秋冲天翻了白眼儿,她就知道事情人这样。方氏这个人,好人一个是不假,可这性子也太面团儿了吧。
第48章 多嘴也有好处
不说仲秋操心方氏的软性子,只说这初五说过就过。
初十这天,方氏她们刚刚收拾好,正准备去镇上,就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还带着一串儿银玲般的笑声。
仲秋稀罕着探出头来一看: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打扮的女人,身上穿着崭新的细棉布袄,下面是绣着点占梅花的棉裙。墨黑的头发上,左面插着一枚银鎏金镶红宝石的发钗,右面是插了一枝凤凰殿翅的步摇,圆团个脸儿,皮肤不错。脸也白白的,粉擦的很均。耳朵上挂着两个吊红玛瑙的坠子。
身边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一个男孩子,大概有十来岁左右,穿得也是不错,一身长袿子,腰间左边荷包右边绿玉佩。
女孩子小些,七八岁的样子。梳着双抓髻,用一串粉红色的珠子围着。双眉之间用胭脂点了一颗美人痣,圆圆的脸儿,很是可爱。
三个人的身后,跟着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得倒也不错,大高个儿,穿得也是一件长袿子。腰上只是带了一只荷包。手里提着两个包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这是谁?咱大姑?”仲秋搜索了一下这个身子里的记忆,有些不确定地问身边同样看热闹的半夏。
“嗯,是大姑。”半夏不冷不热的道。
两个人正说着,四个人都进了东屋。
仲秋看着方氏问道:“娘,咱们还去镇上吗?”
“等我去看看。”方氏把刚穿上的衣服脱了下来,换上了平时穿的衣服,这才转身出门去了上房。
大姑子来家,她不能不过来看看。
和王春花及妹未罗利忠见了礼,方氏烧了水沏好了茶送上来。
高氏便冲着方氏道:“你去吧,不是说要带着孩子们去镇上?早点回来。”
方氏应了一声,和王春花打了个招呼,这才出了上房。
回到东厢房,招呼着几个孩子,拿了一只小筐这才出了家门。
母女几个来到镇上,镇上的商家已经全都开门做起生意来了。
每家铺面门前,都有人在买东西。
仲秋对镇上哪家首饰店有什么好东西,她是一概不知。随着方氏一直来到了正街的一家大铺面前。
仲秋抬头看看,一块大大的黑底流金的牌匾上面写着:金玉阁。
“靠,还真是大手笔啊,也不知道都有啥好东西。”仲秋抬脚随着方氏走了进来。
一进门,就看到一层有几个女人正围着柜台那儿挑首饰。小二看着几个人进来,也过来热情地招呼。
“客人,想看看什么首饰,小店帮您推荐推荐。”
方氏从容道:“想给十四岁的姑娘买一枚笄,不知道有啥好样子?”
“有,年前刚到的货,您这边请。”小二热情地把人都请到了一这的柜台前。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大托盘来,是用绒布铺的底,上面上银质的首饰。
仲秋好奇地踮着脚,趴着方氏的手看。可惜,个子太小,看不到。
“娘,我也想看。”仲秋扯着方氏的衣袖,她除了方氏的那三件不算太精致的首饰之外,还真没看过古代的首饰呢。
“请这边坐着看。”小二没有因为仲秋年纪小,穿得不太好就轻视。看来人家这店也是个老店,素质就是好。
小二把那托盘放到了一边的桌子上,桌子边上放着几个鼓凳。
方氏带着三个孩子坐下来,仔细地挑选着托盘里的笄。
托盘里除了笄还有步摇和钗子,不过都是银质的。看着虽然好看,可惜,已经经过了现代的那种高工艺熏染过的眼睛,自然也有些看不上这些。
首饰的做工不错,只是样子也太过老化和单调。而且,都是纯一色的银质,一点都没有变化。
现代的首饰虽然都是假的多,可是那花样是真的好看啊。和这个实打实的首饰一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
“你们看,这个如何?”方氏挑了半天,也只挑了一枚玉兰花的花钗。
探春和半夏两个盯着盘子里首饰,眼里却透着喜欢。
仲秋却是看得有些摇头:“娘,这样子也太单调了,不太好看。”
小二一见,忙道:“小姑娘,这可是我们店里年前在京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