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六姑娘-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止喜欢,祖父做梦都想要一副周云子真迹。王州俊不再推辞,小心翼翼接过画轴,慎重道谢。
六姑娘不知道她表哥从她家里拿了值钱的玩意儿,看见王州俊的时候非常高兴,真是个小帅哥啊,长得好,气度也好,虽然只是初中生的年纪,可是君子气十足,穿着紫色长袍,头顶挽髻,神态谦和,还对她这个小娃娃拱手见礼。六姑娘就恨自己怎么这么小,调戏帅哥都无能为力。不过小君子手中是什么东东,怎么连她摸一摸都不让。 
六姑娘不知道,王氏却知道,她见了娘家侄儿高兴,更高兴老太太将周云子的画给了父亲这一支。六姑娘看见了,又在边上凑趣,让王氏笑容满面。
四老爷看见了,心中颇感欣慰,不愧是他的女儿,这么小便知道为他解忧愁。最近王氏情绪低落,四老爷前前后后想了多少方法都不没能让娇妻开颜,所以最是开心王氏这刻的轻松。
因为王州俊在上房耽误了不少时间,众人便不多磨蹭,四老爷王氏带了孩子辞别老太爷老太太,坐了马车去城东的王宅。
去外婆家是大多数小孩最开心的事。六姑娘上一世就很喜欢赖在外婆家,外婆会里里外外将她焕然一新,外公也宠着她。她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外婆用自己存的五毛一块的钱给她买了个mp4,算是她那个时候最奢侈的电子产品。
爱屋及乌,王氏在家中受宠,她们一进门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府里大门敞着,一行人坐着马车直接驶进二门内,王氏的大嫂王李氏在二门内亲自迎接。王氏下了马车,抱了姚六爷,四姑娘六姑娘跟在后面,直接去了老太太那里。姚四老爷跟着王州俊去了王老太爷的书房。
姚老太太带着镶金万福抹额,比姚老太太要年轻一点,王氏跟她有五分相像,一见王氏立刻从榻上下来,摸着王氏的脸红了眼圈,直念“瘦了,瘦了”。这便是天下做父母的心,仿佛不能照顾到眼前,孩子便要受委屈。王氏也红了眼圈,却忍住了,挑了说讨喜的话说:“娘还是一样的年轻。”
“你都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娘哪里还年轻?这便是老三了。真是个俊俏的孩子。”
王老太太两个嫡子,两个庶子,有三个成亲生子。三个儿媳,五个孙女儿。长媳主持中馈,轻易不能走,正月并不归宁,王氏两个庶嫂家在外地,也未归宁,只有最小的弟媳领着孩子回了娘家。现下不少人聚在正屋,小姑娘们对长辈见了礼,从老太太到几个舅母都送了六姑娘三个见面礼,初次走外家的留哥儿得的东西格外多些,从沉甸甸的金项圈到简单的手链,依个人对王氏的感情而不同。王氏也从头上手上拿出饰物送与娘家侄女。然后便是表姐表妹间相互见礼,互相送手帕络子。屋内气氛极好。
今日的主角是王氏一行人,王家的小姑娘们并不抢戏,只简单露个脸。王氏几个大嫂也活络,想尽了好话从四姑娘夸到姚六爷。大约是王氏的几个孩子总给人不聪明的印象,王李氏几个就往死了夸她们姐弟三人长得好看。会说话在古代宅门算一项技能吧,王氏的几个嫂子弟妹便努力证明的自己的基本功,尤其是王李氏,夸人时听着格外真诚,要不是六姑娘有几分自知之明,还真以为自己是王母坐下的童女呢。而另外两个,大约是她老娘的庶嫂,夸人的话干巴巴,一看就不专业。
在六姑娘观察人的时候,也有人在观察她,王老太太将六姑娘拉在怀里,笑着说道:“这便是老二吧。滴溜溜的眼睛,一看就聪慧。”
王氏立刻说道:“她是个淘气的,学什么倒快,就是没耐心。”
王李氏心中好笑,有个女儿聪明,难道就能扬眉吐气?这个小姑子虽柔软,骨子里却也不愿落人后。
王老太太则一心为王氏高兴,眼里都笑出花,将六姑娘的小脑袋摸了个遍。 
众人捧着老太太和王氏说了一会儿话便借有事告辞。明显娘俩有私密话要说,再待下去便是没有眼色了。王老太太亲热了四姑娘六姑娘一会儿,也让屋里的小姑娘领着她们下去玩。便是姚六爷,都叫奶妈妈抱下去了。
屋里的人散了,王老太太立刻搂着王氏:“听了信说你这胎生得凶险,我吓得整宿没睡好。如今亲自见了孩子,才放下心。”
王氏歉意地说道:“都是女儿不孝,让娘担心了。以后娘不用替我担心,这几年我身子好了些,也能承住点事。”
“你也是做娘的人,还说这些没良心的话惹我伤心。你便是身子再好,我听着一点风吹草动,也是要担心。前世欠你们三个的债,就是该替你们操心。”
“以前娘说这样的话我还不信,如今知道娘说的一点不假。老二康健又聪明还好些,老大和老三两个,是前世欠了厚债,一点儿不好便是要了我的命。”
“还是以前一样的脾气,大过年说话没个顾忌。不是说罗氏的娘王医婆是小儿病的神医吗,老三可调理好了?”
王氏用帕子擦着眼泪说道:“王医婆是真的神,只是那孩子先天不好,调理得再好,资质也不行。娘,我不瞒你,王医婆说那孩子以后大半是个傻子。”
“这如何是好?”王老太太听了眼泪也落了下来,“趁着你们还年轻,不如再生一个,这个就算了。”
“娘,你说这样的话,便是要挖我的心,他便是再傻,我都要将大养大。”
“我是你娘,便是要为你想。不说受别人的白眼,便是为了这孩子,你也要考虑清楚。这世上的男子要追名逐利,笨一点都要吃亏,一个傻子如何承担家业,如何让你们两个老来有依?
王氏哭得更大声了:“大夫说我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
“儿啊,我的儿啊。”王老太太搂住王氏大哭。
不过王老太太经过的事更多些,一会儿便恢复了,又给王氏出主意:“这一两年看不大出来,长久了别人便要说长道短。让你相公去外地做官,你跟孩子们都跟着,更寻摸好大夫给孩子调理,顺便养养自己的身子。”
王氏哭了一场,心里好受了许多,便慎重考虑老太太的意见。人多的地方就有非议,说着别人的痛处便似乎高人一等人,在府里远比在别院难熬,不管是婤娌不怀好意的安慰,还是丫鬟婆子背地里的同情,都让人难以忍受。到个陌生的地方,少出门专心养孩子,也是她娘几个的出路。
王老太太看王氏的神色,便知道她心动了,继续劝道:“姚家是武安侯府的近枝,姚大老爷也是地方的大员,各地的官员总要给一两分情面。便是你父亲哥哥弟弟也是官场上的,女婿行走总要两分便利。等会儿我便给你爹写信,让他留个心。”
王氏越想越觉得去哪个偏僻的地方让孩子长大是个好主意,到了小县城,她们是大官,是武安侯府的族人,哪个敢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孩子,老大便不如别人聪明,哪个小地方的人会有她有气度,老三便是傻一些,哪个有他会投胎?王氏不跟王老太太客气,抓着她的手说道:“多谢娘,女儿的事就交给娘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八章(下)

王氏父亲这一支,一共四房,小一辈总共十人,正好五男五女,嫡长孙是王州俊,大姑娘是二房所出,是庶子嫡女。二姑娘是王李氏所出,嫡子嫡女,如今十岁,看得出相当得宠,闺秀气质十足,又落落大方,一行人以她为首,也是招待她们姐妹两个的主力。还有一个大约五六岁的三表姐走在后面,看着她们两个的眼神非常淡漠,剩下的两个表妹一个跟着娘去了外家,一个太小在屋中呆着。
“我记得寒食节暖表妹来的时候喜欢串珠子,我那里有新串的珠帘,还有几个珠子串的小玩意,不如表妹去我那儿看看?晏表妹喜欢吃糕点吗,我屋里有南瓜丸子云片糕枣泥糕,表妹去瞧瞧?”
作为吃货的六姑娘听到有好吃的相当心动,看着这个长袖善舞的表姐冒着星星眼。四姑娘对这个又温柔又耐心的表姐也是满心的亲热,走上前拉着王二姑娘的手乖巧地喊姐姐。
王二姑娘看来也是很喜欢四姑娘的,笑嘻嘻拉着她的小手,又转过头对王大姑娘和王三姑娘说若她们有事便自去忙。王大姑娘和王三姑娘立刻麻利地走了。这便是做嫡女的好处了,行为处事要随心许多。
到了屋里,王二姑娘将自己的珠子都拿出来,看四姑娘爱不释手地拿着一个珠子编的小虫,立刻很大方地送出。
“谢谢明姐姐。我还想要两个这样的小虫子,给妹妹和弟弟一人一个。”
“我就喜欢听你喊我姐姐,又软又绵,听着浑身舒爽。你给我哼个歌儿,我就再送你两个。”
女流氓,调戏我姐姐。六姑娘在心里腹诽,看着王二姑娘的眼神相当不满。
王二姑娘偏过身子摸摸六姑娘的笑脸:“小机灵鬼,在看什么呢?”
六姑娘将王二姑娘的手打下来,晃着小脚丫往嘴里塞枣泥糕。 
六姑娘在王二姑娘那里玩了一会儿便有丫鬟过来通报说是老太太那里开宴,请姑娘和表姑娘们现在就过去。王家的筵席上也是男女各一席,中间用屏风隔开。王家的规矩没有姚家严,用餐前没有丫鬟端水洗手,用餐时也偶有声响。同在一城内,饮食却有些差别,六姑娘对喜好咸咸口味的王家午宴也是相当满意的。
用餐完毕,王氏夫妻两个带着厚礼去拜见两个伯母,四姑和六姑娘不好继续在王二姑娘那里耗着,两人手牵着手,慢悠悠往王大姑娘屋里走去,前面带路的丫鬟自觉放慢步子。王家的园子没有姚家精致,多了几分野趣,比如说随处可见的假山流水,看来自己外祖父工部侍郎没白做。
王大姑娘住的很偏,走了半个小时都没到。天气还寒冷,六姑娘裹着厚厚的夹袄,对行走不利。她实在走不动,便张张手,自有力大的婆子走上前将她抱起。不仅是六姑娘,连四姑娘也走得也有些吃力,不过她拒绝被人抱着。在四姑娘看来,只有小孩子才会让人抱,她现在是大姐姐,需要照顾弟弟妹妹,不能让人小瞧了。
四姑娘六姑娘跟着王大姑娘实在没什么感情,吃了两颗糖豆,就着帕子聊了两句便告辞了。
不等她们两个继续完成拜访王三姑娘的任务,便被王氏召回。
显然王李氏对王氏这么早告辞相当吃惊,若是往年,王氏都是天擦黑才走,她还想过会儿再跟嬷嬷参详一下回礼呢。好在王家的库房还算充实,王李氏写了厚厚的单子让得力的妈妈去办,自己则留下来应酬。
因为跟王氏关系还算好,王李氏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姑奶奶今日里回得早,莫非是嫂子怠慢了?”
“大嫂好酒好菜招待,再满意不过。只是是家中有事才不得不回去,还望几位嫂嫂见谅。”
姑奶奶回娘家是大事,若让她一家有一点儿不满意,婆婆和相公都要怪罪。王李氏看王老太太的神色,没看出什么,立刻松了口气,不求有功但求无罪。
王老太太自然是知道王氏为了什么回去,她也赞成王氏早点回去。候缺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多少人等着做官呢。姚多杰不过是个举人,想要找个好职位,自然是越早打点越好。
只差最后一步,若是弄砸了便不值了。王李氏放了心,又打起精神说些应景的好话,哄得王老太太和王氏两个都开心不已。
王氏也感念王李氏对她的友善,当着王老太太的面使劲夸了王李氏,又说道:“若是二妹三妹明日里过来,还劳烦嫂嫂替我给妹妹问声好。”
王李氏轻轻点头,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王氏不过说的场面话,王家别的姑奶奶都是庶出,离得远,王老太太对她们又冷淡,甚少回来。
四姑娘六姑娘当然不知道她娘亲闹哪样,便是姚四老爷也是相当困惑的,他还等着跟舅兄们在棋盘山大战三百回合呢。
回去的时候仍是由王州俊当壮丁将他们送到家门口,六姑娘在门口跟帅哥依依惜别后,才坐着马车又走进二门内。哎,好不容易出去一趟,还没逛好便回来了。
在车上不方便多说,王氏一回去便将自己的打算跟姚四老爷说了。四老爷并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只是一时也找不到好的观点反驳,便想拖着,好歹等着过完年再说。王氏却一刻也等不得,仿佛这里有怪物要毁了她两个孩子。隔日里,她将自己的想法跟老太太说了,想着让老太太跟着劝一劝四老爷。
不想老太太听了王氏的主意,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只是好歹顾及六姑娘在这里。她示意孙嬷嬷将六姑娘引出后,对着王氏迎头一顿痛骂:“你这便是你两个商量的好主意?纳妾吃醋的事我都顺了你们的意,这关于子嗣教育的大事却容不得你们胡闹。你让老四去外地做官,你怎么不为他想想?他不过是个举人,如何在官场上立足?你想将三个孩子弄到山野里躲着不见人,你怎么不为晏姐儿想想?她聪明伶俐,跟着你去穷乡僻壤,你就不怕耽误她?便是暖姐儿和六哥儿,也要叫你耽误了。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哪个父母不想将好的捧到孩子手上,从没听过要躲在阴山背后养孩子的?”
六姑娘跟孙嬷嬷道别后,便抿着嘴神情落寞地回到自己的小屋里。王氏以为她听不懂,想不明白,所以跟老太太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避着自己。为了呆萌的大姐和多灾多难的弟弟,王氏操碎了心,可是明显忽略了在中间体质健康的她。难过吗?有点儿。原先,她是妈妈的全部,她妈所有的决定都是围绕着她。现在,她却被放在一边,常常成为被人忽视的那个。这也许就是她粘着老太太的原因吧。只有老太太是全心全意,最宠着她的。
上房,王氏一边用帕子抹去眼泪一边说道:“晏姐儿也是我十个月怀胎生的,难道我就不疼她?相公对我知暖知冷,难道我是铁石的心,不知体恤他?只是到了别的地方,一样能请先生教晏姐儿读书写字,相公也能施展抱负。可是在府里,暖姐儿一辈子挺不起胸膛,留哥儿也要被人指指点点长大。若是有一点办法,我何苦要委屈晏姐儿?”
老太太被王氏哭的也情绪低落,两害相权取其轻,也不是个错的。可是,她想到爱笑爱撒娇的晏姐儿要受姐弟拖累,心里格外疼惜,强硬地说道:“孩子是你生的,你觉得怎样好就怎样。只是我舍不得晏姐儿,你将晏姐儿留下。”
晏姐儿又不是嫡长孙女,父母俱在,养在祖父母这里若没个正当的名头,别人还以为她遭父母嫌弃呢。再者孩子现在不跟着她,以后只怕也疏远了。王氏手攥紧帕子,低着头思考,老太太并不催促,心里把握十足。终于,王氏抬起头:“老太太说的对,晏姐儿是个好孩子,不能被我耽误了,晏姐儿就留在家中麻烦您了。”
王氏心里十分愧疚,从老太太屋里出来后,就去看六姑娘。她走进六姑娘的房中,看到丫鬟们都轻手轻脚,立刻也放轻脚步。来到房中,六姑娘正睡得香。王氏将被子盖好,亲了亲六姑娘的额头,怔了怔地盯着六姑娘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王氏刚走,六姑娘便睁开眼,眼睛里分明还有眼泪。她并不是个真的孩子,知道生活有万般不如意。若有童话,王氏会生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个状元之才的相公,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左右为难,为了孩子心力交瘁,为了委屈她而愧疚万分。生活不是童话,她不能得到所有的注意力,万事都能如意。毕竟王氏是爱她的,也曾为了她彻夜不眠,形销骨立。
六姑娘想到她暗地里立下的誓言,她要为自己的小家彪悍地撑起一片天空,而不是这样敏感纤细为了一点点不公就矫情地偷偷落泪。她用自己的小手擦干眼泪,暗暗给自己打气,姑娘你要做个女汉子,你要坚强。
这便是成长了,即便它来得这样早。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我有事,要过两天才更。
都被自己羞愧死了,有二十一万存稿,居然会断更。


、第十九章

睡过一觉,六姑娘的负面情绪一扫而空,自我感觉神清气爽,带着一大帮丫鬟浩浩荡荡地来到四房,豪气地指挥婆子抱着留哥儿去逛园子,对于王氏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视而不见。
王氏张了张嘴,想要阻止六姑娘抱留哥儿出去,又因为愧疚硬不下心,便犹犹豫豫跟在后面。四老爷在旁边看见了,便觉得他女儿格外神勇,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老婆,真不愧是他生的。可惜四老爷摸着两撇胡须自鸣得意的样子被王氏瞧个正着,一个不满的眼神扫过去就偃旗息鼓了。
因大老爷不在家中,家里省却了不少事,可是在六姑娘看来,这个年也是超出她想象的热闹和繁琐。每日里都有族亲过来拜访,先是论资排辈,可能要换一个小奶娃叫爷爷,还能从他那拿压岁钱,或者一个老头子唤你婶婶,要给压岁钱,这种时候特别容易风中凌乱。然后就是亲友以及官场中的走动,家中关系亲密的需要她们姐妹几个一字排开让人参观,当然会有压岁钱;为了武安侯府和她大伯巴结讨好的不用去排队,然后有更丰厚的压岁钱。
作为标准的小豆丁,六姑娘的任务就是打扮成年画中的娃娃,扎两个小辫,穿得喜气洋洋,然后拿钱拿到手软,真是做梦都要笑醒的好日子。不过这钱都被竹青拿去收好,对于她想要枕着银子睡觉的行为,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硬的态度予以坚决反对。
不仅六姑娘,便是王氏,过年时也是轻快的。她有好的主张,便觉格外有动力。原先四老爷对于去外地任职是不情不愿,不过王氏连老太太都能劝动,何况是一向对她言听计从的四老爷?
值得一提的是,四老爷去外地做官的事还要取得姚老太爷的同意。四老爷原以为要费一番口舌,哪想到,老太爷只是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还拿出一千两银子出来:“你资质不如老三,就算读一辈子书怕是也中不了进士,早点谋个出路也好过蹉跎了年岁。”
四老爷颇不是滋味的接过银子。
大齐朝正是中兴之时,官员基本是进士出身,举人做官就有后妈当道的感觉。从一开始吏部选官也是以进士为主,举人千辛万苦做个小吏,累死累活,即便如此,考评晋升也是有同年同窗还有恩师的进士更有优势。就如同现在公司里的本科生跟博士,好一点的企业本科生要千军万马的挤进去,然后被人呼来唤去,拿着一丁点工资还得感恩戴德,至于博士生一进来就能拿更高的工资,干的活也要轻松许多。可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海瑞。另外的情况就是无数的关系户。
姚多杰好歹算是出生在官宦世家,家中有长兄正是仕途旺盛的时候,又是近几年的新贵武安侯府的旁支,所以候缺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并不是十分痛苦,甚至还有挑选的余地。县令是举人的终极向往,不过不适合姚多杰的个性,另外的便是同知,主薄,县丞,典史,教谕等。
在王氏的参谋之下,综合考虑了四老爷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最后选择的是教谕。教谕相当于校长,负责教育生员,权利不大,但是确实名声好的工作,而且可以继续钻研学问,为考进士做准备。
县学教谕只需要藩司指派,江南布政使跟姚大老爷是同窗,四老爷不多久便被指派为松滋县的教谕。接到任命之后,王氏便开始打包行李,就想着立刻跟各方告别然后走马上任。不仅是王氏,便是四老爷也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教书育人,说不定碰到个状元之才,传出一出师徒佳话。两人一合计,决定在庆祝完六姑娘生日之后立刻走马上任。
可是,真要成行却不容易。需要整理的行李实在太多,四季的衣物,孩子的玩具,平常用的碗碟杯盘,赏玩的摆件,屋中的装饰,还有四老爷的书本古玩。王氏不想委屈了孩子,恨不得连西厢的房子都要带走,就怕松滋县的房子不合心意。四房的奴仆怎样安排也是一个大工程,有的人要跟着去松滋继续服侍,有的人要留在姚府里照看,还有的好趁机辞去,忙得王氏脚不沾地,累倒了两次,不得不卧床静修。不仅如此,跟亲朋好友辞行也是耗费时间耗精力的事情。另外,对于六姑娘的去留问题也破费周折。王氏跟老太太是想着将六姑娘留在姚府里,可是在六姑娘以“要跟姐姐去松滋”哭闹了几次之后,几方紧急开会,终于让六姑娘如愿以偿。本来已经收拾得差不多的王氏又得将六姑娘的东西收拾出来打包。这样出行的日子一再延后,直拖到清明前。清明之前的寒食节有出嫁女归宁的习俗,王氏又被王老太太接去王家,以几年不得见为由留了三天。好在松滋县原先要退休的教谕大方表示可以再坚守几个月,王氏迫切离开的心情早已被耗尽,只剩下对姚府对宜城的无限眷恋,所以不自觉地一拖再拖。
这一拖又拖出事情来。二太太周氏将三房正屋的东西砸得稀烂,差点将三老爷的牌位摔烂,三太太李氏如今跪在书房前求老太爷主持公道,否则就在姚府门前上吊,至于二太太早被二老爷一巴掌连夜拍回娘家。
老太爷听说二太太要将三老爷的牌位摔了,气得倒仰,骂道:“对逝者不敬,欺凌孤寡婤娌,娶了如此无德之妇,真是家门不幸,今日定要叫老二将此妇休出。”
老太太由孙嬷嬷搀着慢悠悠走过来,就着尾音接口道:“你如今总知道不是我心不公,而是李氏素日无事生非,为难三岁的侄女不算,又找老二媳妇淘气,连累得老二夫妻两个成仇,这整个府里就没个能与她相与的,搅得家宅不宁,原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