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根据她的家史推算,她至少活到了一百三十多岁。”

“我的老天爷!活到一百三十多岁?那得老成什么样子了?”英老奶奶惊奇地说。

在坐的史开顺、燕老太太,以及李耀庭、何更运、王长柱等,也都无不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人能活一百多岁,这是真的吗?

“据史料记载,”老英雄继续说:“说这个老太太25岁时生下大大儿子,大儿子20岁结婚,28岁生下儿子——也就是老太太的孙子。而老太太寿终时,她的孙子已经80岁了,她的一个健在的儿子已经102岁了。

“在朝里(朝廷)的时候,有一次下去考察民情,我就亲眼见过一个活了一百二十多岁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手脚也没问题,只是动作慢了些。但脑子有点儿问题——糊涂。

“我们去的时候是夏天。她到大街上和小孩子们一块儿玩儿,小孩子们在地上滚爬,她也在地上滚爬;小孩子们脱了上衣搭在肩膀上,她也学着小孩子的样子做。纯粹就是一个老小孩儿。后来听说她无病而终。”

“看来长寿真不是神话。”英老奶奶说:“亏着我没绝食身亡,要是那样的话,我真亏死了。”

“老英雄,这人要是老了,就好糊涂。你说,怎样才能保持脑子好用呢?”燕老太太问道。

老英雄笑呵呵地说:

“要想保持脑子好用,就要经常用脑。别看我们在一起聊天,看着轻松快乐,其实这也是锻炼脑子的时候。因为你要说话,就得思考:这句话这样说行吗?怎样说才能把心里的意思表达的更准确、更能吸引人听呢?这都需要动脑子。

“还有我们搞草编,也是促进脑活动的一项工作。手指动,脑子就跟着动。经常编织,大脑就能得到充分锻炼。这样,脑子就退化的慢了。我们养老院里搞这项工作,实在是英明之举。

“再就是我们养老院里的一切文体活动。如我们的扭秧歌、演节目、二胡演奏、连拳脚、习画练字等这些愉悦精神的文艺活动,不仅可以延缓衰老,且有精神寄托,实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些,都是防止老年糊涂的有力措施。”

“听你这么一说,养老院里的这些活动,还真的积极参加。”燕老太太高兴地说:“我就怕老了后糊涂,给小人们添乱。”

“往后哇,我们光听养老院里的,听老英雄的。”史开顺摸了一下自己的头顶,羞赧地说:“外面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一个也不听,也不理。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享受,对不住老天爷爷,对不住李院长一家人。”

“这样说就对了。”老英雄精神抖擞,又侃侃而言:

“虽然推算人能活到一百七十多岁,我看在咱养老院里还不止这个年龄。因为我们这里太适合老年人居住了。一是环境好,让人心情舒畅;二是手底下有活干,让老人不觉得自己是在这里坐吃等死;第三嘛,就是这里有天地灵气儿。你们想啊,无论病的多么厉害的病人,抬着进来了,没几天,就能下地走路,恢复元气了。上千号老人,一年到头没有一个生病的。这充分说明有神灵在保佑着我们。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

“我进来以前,人都不行了。来到这里后,三、四天就能下地走路,发表演讲。现在更是浑身有劲儿,好像一下年轻了二十多岁一个样,感觉身体倍儿棒,吃么儿么儿香。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也可以说碰上了好运气,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上了年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做些;做不了,就好好保养自己,不给家里的小人们、这里的领导、工作人员添麻烦,就是在帮他们的忙。”

“你说的太对了,老英雄。往后再也不干傻事了。”史开顺说。

老英雄的这番话,在老人们的心里点亮了一盏灯:原来爱护自己,保养好自己,也是在为养老院做贡献啊!

从此以后,人们更加爱护养老院,爱护自己的生命,团结友爱,两千多人的养老院,团结的就像一个大家庭。

梁晓乐见老英雄很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老人们也都很信服他。便建议宏远娘,让老英雄张景峰担任了养老院第二副院长之职,负责养老院的组织纪律,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

老英雄也不负重望,一走马上任,便显示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未完待续)

正文 第417章 汤半仙“兴兵”(一)

养老院里有儿女的老人多了起来。这些老人原来在家里的时候,多为一家之主,掌握着家中的支配权。来到养老院以后,仍然挂牵着家里。当子女们来探视的时候,便问长问短。有的子女xiao(学)不清舌,或者说的不入老人的耳,就会受到责备。

有那脾气大的老人或者子女,一旦言语不合,便发生争吵。大几百号老人,往往是这里刚劝住了,那边又顶起嘴来。

这一下老英雄可就有了活干。除了开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外,还得劝了东家劝西家,逐家调节起矛盾来。

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崔孟氏,是个普通农村妇女。年轻时,地里家里的活都干,是个吃苦耐劳的勤奋女性。

但是,崔孟氏的脾气特别大,稍不顺心就发火。尤其对待儿媳,要求更严。从做饭吃饭、做针线活、穿衣服到下地干农活以及场里打晒粮食,就是细小的动作,也得安她的要求做。一离了她的板儿,就得挨骂。

有一次,儿媳妇在庭院里干活时,因一点儿不值得的小事挨了婆婆的骂,觉得委屈,就到屋里去哭。

崔孟氏一看,更烦了,说道:“做错了事,说你几句,你还哭?!”并让儿子到屋里去揍儿媳妇。

儿子是孝子,不敢不依母亲。但又觉得母亲要求太严了,为此事打妻子实在不值得。走到屋里后,拿起笤帚疙瘩,狠狠地打起枕头来。边打边说:“叫你哭!叫你哭!还不给咱娘认错去?!”边喊边拉着妻子的胳膊使眼色,意思是快到庭院里哄老人去。

妻子理解了丈夫的意思,就停住哭,到崔孟氏面前认了错,崔孟氏才没事了。

崔孟氏住进养老院后。对家里更是一百个不放心。儿子、媳妇每来探视,就像审贼一样,把家里的事情挨着问一个遍。儿媳妇说的稍不如她的意思,便是一场痛骂。

老英雄听说了以后,忙走过来劝崔孟氏:“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发忧愁。我们当老人的,管不了小人儿们一辈子。如今你住进了养老院,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养老院里都供给,你还管家里的事情干什么?儿孙们怎样过。由他们去。”

“这时候的孩子不像我们那时候一样,不知道过日子。你不说着点儿,他们就不知道锅是铁打的。”崔孟氏不服气地说:“我扒扯(操持)这个家不容易。我怕他们给我撂排(糟蹋)净了。”

老英雄:“你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是那个料儿,他们会过的比老辈儿里好,不是那个料儿,你就是给他管出座金山来。到老也保不住受穷遭罪……”

“我就是怕他们将来受穷遭罪,才管他们的呀?”崔孟氏打断老英雄的话,抢着说。

“哎,这你就多虑了。”老英雄和蔼地说:“你如今住进了养老院。等他们到了你这个年龄,也会住进来的。穷富都有养老院里接着,你怕什么呀?”

“真的?这养老院能开到那时候?”崔孟氏吃惊地说。

“能。一定能!”老英雄信心十足地说:“你看小神童这个有志向劲儿,养老院一定能长期办下去。我们祖祖孙孙,就都住养老院吧!”

崔孟氏:“要是这样的话。敢情好。他们老了也受不了罪!”

老英雄:“哦,原来你是担心他们老了受罪呀?那你就把心放在肚里吧!只要有这养老院在,我们的儿子、孙子们,将来都能住进来。不过,养老院的形象也需要我们这些老人们来维护。才能越办越好。”

崔孟氏:“那,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呢?”

老英雄:“其实很简单:我们养老院的所有老人。团结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都和睦相处,以诚相待。晚辈儿们来了,一见养老院里这么幸福,他们也就不挂牵了,回家好好过日子去了。等他们到了入住的年龄,自然而然也就上这里来了。你说,这不是维护养老院的形象嘛?!”

崔孟氏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英雄副院长,听了你这些话呀,我还真想通了。往后哇,不管他们了。愿咋滴咋滴!”

老英雄:“哎,这就对了。你眼不见,心不乱,在这里颐养天年就行了。”

经过老英雄做思想工作,崔孟氏再没有给儿子、媳妇发过脾气。

老英雄通过个别劝导,开会开导,五百多名有子女的老人们,终于扭转了思想,放开了家事,踏踏实实在养老院里颐养天年。

…………………………………………………………………………

话说汤半仙在梁家屯大败梁晓乐,又被老英雄张景峰教训了一番,实可谓脸面丢尽。自知张家再无法待下去了,便想带着付强和水成两个得意弟子,回自己的老窝再事修炼,以图东山再起。

付强和水成经过这次变故,在心里对汤半仙颇有微词:明着给说去比试,展示自己的才华,暗里却另有图谋:原来这是拿着两个徒弟当炮灰呀?

付强水成心里这么一想,便对汤半仙十分不满起来。

又见汤半仙人缘儿丢尽,觉得再跟着他,也没什么前途了。二人一商量,趁着夜黑,招呼也没打一声儿,便悄悄离开汤半仙,各自回老家去了。

汤半仙见走了徒弟,一腔怒火便冲着梁晓乐来了:难道我汤半仙输得就这么惨吗?你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难道我就真得斗不过你?

咱走路看唱本——走着瞧!

汤半仙心中不服气,但又觉得自己孤掌难鸣,便锁了家门,到处云游,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去了。

…………………………………………………………

在距离梁家屯村百十里远的东南方向,有个叫塔尔头的村庄。庄里有个人叫葛二八棍。

这葛二八棍好逸恶劳,家里穷的三天两头揭不开锅。到了而立之年,仍孑然一身,和五十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

亲戚朋友见他家穷,倒也常接济个儿。可是,接济了今儿还得接济明儿,越接济他越罗锅。人们看看不是正装货,干脆敬而远之。

也是懒人有个懒算计,葛二八棍见看风水的风水先生赚钱轻巧,就拜为师父,跟风水先生学看风水。

学了一段时间,又觉得相面比看风水更轻巧。于是,又学相面。后来又学占卜算卦、学跳大神、学观星象、学巫医、学过阴……

这葛二八棍人虽然懒,脑子却灵活,学一行懂一行。言称自己上能晓天,下能知地,远知前后各五百年,近知生老病死。虽然不是很准确,却也诌个七~七~八~八。

一日,葛二八棍忽然对人们说:“我有一帝,军师就要来了。”

人们不信,说:“现在皇上坐的稳稳的,你要推翻他,得有军队。你拿什么去招募啊?”

葛二八棍说:“天生万物,帝为天子,老天自有安排。”

人们见他说的玄乎,也就一笑了之。说:“葛二八棍这回八成要跌嘴了!”

汤半仙云游到这里时,听说了葛二八棍的事,便想去会会他,看看此人究竟有多大能耐。

这日天刚近晌午,汤半仙打扮成一个老道的模样,来到塔儿头村。自称自己来自黄山一线天,到这里来寻知音。

人们说:“我们这里有个活人犄角(神汉的戏称)葛二八棍,你去找他吧。”

此话正中汤半仙心意。问明了哪条街哪条巷子,便径直找了葛二八棍的家里去了。

二人一见面,就以军师、主帅相成。

葛二八棍说:“军师,我这里一切听你安排!”

汤半仙说:“要想夺取政权,必须有军队。常言说:‘兵马未动,草粮先行。’这军粮无论如何是要先准备下的。”

葛二八棍一听要军粮,一时傻了眼,说:“这可上哪里去弄去?”

汤半仙想了想,说:“从这里往西北上,百里处有个梁家屯村。那村里有一个一眼望不到头的大粮库,里面修建了无数座粮仓。座座都是仓满囤流。只要拿下来,军粮用不完。”

“人家就会让拿呀?”葛二八棍不解的问道。

“那是。人家的东西不会平白无故送给你。”汤半仙乜斜了葛二八棍一眼:“用武力。”

“可我们也没有打手呀?”葛二八棍又一次被难住了。

“你当是打家窃舍呀?”汤半仙不屑地说:“告诉你吧,那里虽然是个村庄,却出了一个大庄园主。姓梁命德福,方圆一百多里,几乎都是他租赁的土地。还围绕这个大庄园,在附近村里建了许多小庄园、店铺、买卖铺,包括所有的农户、土地,统归大庄园主。那可真是日进千斗啊!

“大庄园主富得流油,为了收买人心,还在大庄园附近开办了养老院、孤儿院和福利院。各处都有工作人员看门护院。要想拿下它,没有几千人的队伍是攻打不下来的。”

葛二八棍点点头:“倒也是这个理儿。可是,我一个穷乡间方士(大言不惭啊),神汉一个,上哪里招募这几千人的军队去?”(未完待续)

正文 第418章 汤半仙“兴兵”(二)

汤半仙揶揄地笑笑说:“你的话就自相矛盾。你自称方士、神汉,难道这个也办不到?”

葛二八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傻愣愣呆住不知说什么好了。

汤半仙见状,知道他也就嘴皮子上功夫——没真玩儿。便说:“这事你可以撂给我来做。你去买一些色纸来,我剪。然后给它们披上法,定上攻打日期,到时候就全有了。”

葛二八棍大喜,立时买来一些色纸。汤半仙就剪。剪一个,披一个的法,书明将帅兵卒和起兵日期,然后锁进一座木柜里。

他们剪了七七四十九天,木柜里的纸人纸马排的插手不下。

汤半仙说:“够了,我们到六九五十四天头上开柜发兵。今天,咱俩去赶个集,给你定做一身龙袍去。你是真龙天子,衣服也必须是人间真锦。。”

说着,两个人出门上了集,为赵二八棍选衣裳料去了。

二人在集上转来转去,买这买那,还没买全,汤半仙忽然感觉不对劲儿,掐指一算,忽然说:“不行,咱得赶紧回去,家里出了事了。”

“出什么事了?”葛二八棍不解地问道。

“先锋憋不住,要出发了!”汤半仙说。

“我锁着哩。它们出不来,放心吧!”葛二八棍信心十足地说。

“不行。得赶紧回去。他们不知路线,如果上了村南,就麻烦了。”汤半仙说着,大步流星往回走。

葛二八棍一看汤半仙的表情,知道不好,也急急忙忙拿着买的东西,跟着汤半仙往回走。

再说葛二八棍的家里。

原来,葛二八棍就三间北房。老母亲住东里间。葛二八棍住西里间。汤半仙来了以后,就和葛二八棍住在了一条土炕上。剪的那些纸兵马,就锁在西里间屋里的一个木柜里。

这天,老母亲一人在东里间屋里,忽然听西里间屋里叮当乱响。老太太觉得奇怪,走过去一瞧,响声是从木柜子里发出来的。老太太不知就里,以为是老鼠咬木柜哩。就想打开看看。找钥匙开了柜子门一看,里面密密扎扎的全是小人小马,抻胳膊踹腿地在里面乱挤。老太太哪见过这阵势。一下子吓瘫在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门一打开,那些兵马“噼里啪啦”连蹦带跳地涌出柜门。脚一沾地,便变的与成年真人一般大小。

这些变大了的纸人们在一个大将的指挥下,你推我拥出了屋门,在庭院里排成四纵队,浩浩荡荡向村南奔去。

在塔尔头村的正南方五里处。有一个叫横头的小村庄。

纸人队伍走到横头,过不去了——因为这些纸兵都是披的妖术,对村名的隐喻十分敏感:横头,乃“横住”过不去的意思。

于是,就往西拐。

在横头的西面,有一个叫七里营的村子。纸人队伍拐到七里营村。又往南走。当走到营头村时,又过不去了:营,取“迎住”的意思。

纸兵们一看往南走不成。又折转队伍,撇过横头往西北走,直奔一百里外的王军而来。王军,取“王牌军队”之意,他们觉得是个吉利村。便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

当纸人队伍进入梁晓乐的租赁地域之内,被柳鬼柳甲、柳叶看到了。二鬼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浩浩荡荡的队伍。觉得奇怪。再一看,这些“人”虽然四肢健全五官俱在,但没有生气。感觉里面一定有文章,便把这个情况告诉给了好朋友梁晓乐。

梁晓乐也感到很震惊。谢过柳甲、柳叶,闪身进到空间,驾着“气泡”飘飞到那里。

天!

前头不见头,后面不见尾的兵将,排着队伍,熙熙攘攘,在田间大道上奔跑。

梁晓乐在“气泡”中居高临下,把这“波澜壮阔”的大行军,全部尽收眼底。展“天眼”一看:

原来都是式神!

而且,从头看到尾,没有发现一个真人指挥。

梁晓乐接触式神时间不长,还没听说过式神可以在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可以长途跋涉。

但她在心里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一准是汤半仙不死心,驾驭式神兵将来给自己捣乱呢?!

式神队伍虽然庞大,式神众多,自己收也不见得收不起来。但如果真要是汤半仙存心来捣乱的话,收了这次,保不住还有下次?!

这次柳甲、柳叶发现了,告诉给了自己。如果在没人发现的情况下,如此众多的式神,一旦得逞,其危害一定不会小?!

怎么办?

梁晓乐飘飞在式神队伍的上方,一边跟着队伍往前飘飞,一边想着主意。

再有几里路就是王军镇了。

看来式神们是想去王军镇!

王军镇!

王军!

梁晓乐猛然恍然大悟:因为式神是被驾驭者下了咒念披了妖术,对村名的隐喻十分敏感:王军——既有“旺军”之意,也有“王牌军队”的意思。它们这是图吉利,才浩浩荡荡往王军镇赶呢!

不行,一旦让它们借了王军(旺军)之意,还不知道发生什么质变?

梁晓乐吓出一身冷汗:

这么庞大的队伍,阻止已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是不让它们进镇!

梁晓乐心里这么一想,即刻把没收的汤半仙的式神启动起来,让它们也幻化成士兵的模样,威风凛凛,在王军镇的各个路口,都排成整齐的队伍,戒备森严地把守在那里。

纸人队伍走到王军镇边上时,发现镇里有军队。一打听,说是是天津卫的官兵开往大名府路宿王军镇。纸兵们一看该村有军队驻扎,便想绕道去梁家屯。

梁家屯村在王军镇的西北方向,距离王军镇六、七里路,登时便会到。梁晓乐岂能让它们得逞?意念一动,把通往梁家屯村的那条田间大道挪了个地儿,让其变成了通往东北方向、路程同样是六、七里的朴庄。

于是,纸人队伍神不知鬼不觉地朝着朴庄开去。

看官:别看道路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北,方向大相径庭。而最主要的,还是朴庄的“朴”,对纸人队伍有着致命的威胁。这里暂且撂下,一会儿便会知晓。

再说汤半仙和葛二八棍。

葛二八棍和汤半仙从集上紧赶慢赶赶到家里一看,柜门大开,纸兵纸马走的无影无踪。

葛二八棍问老母亲,老母亲战战兢兢地把经过对他一说,急得葛二八棍直掴击腚。

汤半仙说:“出来了也不要紧。它们是我们造出来的,自是听我们调遣。走。我们去截它们。”

“又不知他们朝哪个方向走的?上哪里截去?”葛二八棍气急败坏地说。

“这不难,我已将目的地灌输给它们,它们就算不认识路。闯过来闯过去,也会闯到正路上去的。我们推算也能推算出来。”

汤半仙说着,掰着手指头推算起来:

“我们从东边来的,没有碰见他们,说明他们没有上东去;南边有横头横着他们。过不去;西南方向有营头,也能‘迎’住它们。往西北,百里以外有个王军镇。它们受了这两下里的阻拦,很有可能会朝着有利于它们的地方去。那么,他们就只有往西北方向走了。

“王军是个大集镇。四面都有大明道,估计它们不会走错。

“梁家屯在王军镇的西北角上。相距六、七里路;朴庄在王军镇的东北角上,相距也是六、七里路。要是它们直接去了西北角上的梁家屯村,则万事大吉;如果走错方向。去了东北角上的朴庄,可就揍了菜了——前功尽弃!”

“为什么?”葛二八棍不解。

汤半仙解释道:“朴庄的‘朴’,有四种读法:一读‘破’,二读‘圃’,三读‘泼’。四读‘漂’。而他们本地人又把它读作‘炮’。这五种读法里,‘泼’对它们危害最大。泼。取猛力倒水又使水散开的意思。它们都是纸剪的,虽然披了法,但本质并没变,一泼水,法术也就不灵了。”

“那咱赶紧到朴庄村外截它们去。千万别让他们进那个村。”

于是,两个人心急火燎地就往朴庄跑。

他们赶到了,那纸人军队也进了朴庄村里。

梁晓乐在“气泡”中看到了风风火火赶来的汤半仙,哪里还给他半口喘息?意念一动,驭来一大块黑云,又将空间水倾注到黑云里,“哗哗”的倾盆大雨,便瓢泼般落了下来。

雷雨中,纸人纸马一个个现了原型,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