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良存:“不知道。人们都说这个老太婆想钱想疯了,谁拿五贯钱去买一个瞎眼老太婆养着?我听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没过去看。”

梁晓乐沉思了一会儿,说:“良存哥哥,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你不如把她买了来,养在咱养老院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就是没什么,一个瞎老太太,也实在挺难的。”

“乐乐。咱养老院入住是要交费用的。这个还得用钱买,你疯了?!”冯良存不解地说。

“她既然插草标卖自己,就一定有用钱的地方。我们买了她来。也是帮了她的忙。在难处里拉她一把,兴许能救她一家人。我们的养老院其实也是半福利状态,良存哥哥,你把她买回来。钱我出。”

“乐乐,人家是卖身做娘。不是来住养老院。我要是买了来,就得给她当儿子。”冯良存有些为难地说。

“不是正好嘛。你有一个干娘(宏远娘),又有了一个买来的娘,两个娘加在一起,你不就有了一个亲娘了嘛?!”

梁晓乐本想逗冯良存,谁知话一出口。却见冯良存面色一沉,眼里便雾蒙蒙的了。知道自己无意间戳到了他的疼出——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梁晓乐吐了一下小舌头,赶紧扭转话题。

“乐乐。你甭往回拾了,这个老太婆,我明天就赶过去买了来。她要不愿住养老院,我就给婶子(宏远娘。冯良存被收养后便管宏远娘叫婶子,认干亲后没有改口)说一声。先借我一处宅院,我自己单过养着她。”冯良存终于下了决心。

“嗯。”梁晓乐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良存哥哥,于人谋福,自己获利。我们什么时候都要以慈悲为怀。在我们这里,越是新奇的事,意义越大,价值越高。希望你也不虚此行。”

梁晓乐说着,从抽屉里取出五贯钱,连同一个绣花荷包,放到冯良存面前。又道:“良存哥哥,这荷包里有一条锦囊妙计,一定要在你最彷徨,最迷惘的时候打开。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打开。”

冯良存点点头。走时,却只拿了那只荷包:“锦囊妙计我收下。我买娘,我拿钱。”

望着冯良存离去的身影,梁晓乐笑了。

……………………………………………………………………

任山县“人市”里,人来人往。

原来,任山一带闹饥荒,老百姓为了活命,卖儿卖女卖老婆的很多。街道两旁,有许多蓬头垢面的妇女、衣衫褴褛的孩子,插草标贱价叫卖。

冯良存怀揣五贯钱,在人群中东瞧瞧,西看看,寻找那个听说过的插草标卖自己的瞎眼老太婆。

“大兄弟,你看我行吗?洗衣做饭,地里场里,我都能做。你就买个好指使婆子吧。”

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拦住冯良存,哀求道。

冯良存摇摇头。

见那妇女一脸失望之色,冯良存又有些不忍,忙又说:“大姨,我给你一百文钱,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插着草标卖自己的瞎眼老太太在哪里?”

“你打听她干什么?”妇女脸上复又爬上一抹笑容:“都来了多半个月天了,连个问的人都没有。谁买个瞎眼老娘回去养着去?!”

“那,她在哪里呢?”冯良存见她的目光直瞅自己的手,忙拿出一百文钱递到她手里。

那妇女接过钱,脸上一喜,对冯良存招招手:“你跟我来。”

那妇女领着冯良存在“人市”中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拐角处,往前一指,说:“那不,就在那里呢。”

冯良存顺着她的手指望去,一个面带菜色的白发苍苍的瞎眼老太婆映入眼帘。老太太身插草标双膝跪地,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铜钱五贯,卖身做娘!”

“人市”买主虽众,唯独她这儿无人问津。

冯良存赶紧过去问话。

那老太太告诉他:

“我年近六十,和干儿子相依为命。如今干儿子已长大,却得了一种怪病,急需一笔钱医治。我没有一点儿积蓄,如果母子俩干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才想起卖身给他看病。

“但买我的人也必须是孤儿,单身。这样才好处不是?!如果有妻室儿女,我是断不肯相卖的。你要符合条件,也诚心买我,需当面把钱交给我干儿子,老身才跟你去。”

冯良存身负使命,又同情老太婆遭遇,再说自己也确实是孤儿,老太婆说什么,他都点头。

两人谈妥,老太婆喊来个破衣烂裳、身材修长的小伙儿,说这是她干儿子。

三个人写下契约,冯良存将钱交给小伙儿,要领老太婆回去。小伙儿泪流满面,说舍不得干娘,想跟干娘再住三天。

冯良存见小伙儿真挚,带他跟老太婆回了自己租住的小客栈。小伙儿伶俐勤快,一来就帮冯良存做这做那,伺候瞎老太婆。

冯良存又租了一间客房,准备让老太太住一间,自己和小伙子住一间。小伙子却坚持说想挨干娘睡,冯良存想想人家母子情深,三天后就永远分离,也就应允了。

三天后,小伙子告别干娘而去。

冯良存也收拾行装准备启程。不承想瞎老太婆却病倒了。哼哼唧唧地爬不起床来。

冯良存少不得请郎中,亲自抓药煎药喂药,变换着饭食调理老太婆胃口。还买来衣料请了裁缝,给瞎娘做了两身替换衣裳。把老太婆照顾的无微不至。

老太婆这一病就是二十多天。

冯良存带出来的钱也花光了。便暗暗向相熟的人借高利贷,为瞎娘看病。

一日,老太婆对冯良存说:“孩子,你是不是有难处?”

“没有啊,娘,您老安心养病,等您病好了,咱就回家。”冯良存安慰道。

“孩子,你人好,心眼儿也好。娘没卖错人。”老太婆感动地说:“孩子,娘跟你说句实话,我是府城首富夫人,丈夫颐仕奇曾在朝为官,看不惯奸臣当道、奸贼横行,辞官回来隐居闹市。我们年近六旬,只有一个闺女,因丈夫常年患病我又眼瞎,急欲招婿继承家产……”

原来,颐仕奇夫妇历经仕宦饱经世事沧桑,在女儿的婚事上,一不愿招做官的,嫌官员贪酷残暴,凶恶胜过豺狼;二不招商人,嫌商人见利忘义、人面兽心;三不招富家公子,这些人仗父辈之福荫灯红酒绿,大多是酒囊饭袋。他们想找个仁慈善良、忠厚老实的人为婿,一好照顾女儿,二好继承家财。

颐小姐通情达理,怕找个薄情负义、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误终身,支持父母的意见。

颐家夫妇商量说,如今人心不古,人言不可信,让下人仆役寻找打听容易受骗上当,不如自己吃一番苦亲自寻找。

因颐仕奇患病,颐夫人只好亲自出马,带几个心腹仆从,自己装扮成穷瞎婆,插草标卖身给人做娘。

可谁会傻到花钱买个瞎子做娘啊!

颐夫人十分平静,想哪怕等三年五载,总会等到个有同情心的人!终于等到冯良存,把颐夫人买去,仆从们装成小贩、闲汉,暗中保护。

颐夫人说完,掏出块刻有字迹的纯金鱼头牌给冯良存做信物,让他在半月之内,拿这块鱼头金牌到颐府认亲,她要星夜回去,告诉丈夫、女儿喜讯。

正文 第422章 冯良存买娘成就婚姻(二)

话说颐夫人说完,也没问冯良存同意不同意,掏出块刻有字迹的纯金鱼头牌给他做信物,让他在这月的十六日,拿这块鱼头金牌到颐府认亲,她要星夜回去,告诉丈夫、女儿喜讯。

颐夫人交代清楚了,要冯良存将自己送到买她的地方去。冯良存依言。等到了那里,颐夫人对着一个民宅喊了几声,随即从里买走出几条大汉,见过颐夫人后,都恭恭敬敬地侍立在两旁。原来,他们都是颐家的保镖、仆从,跟到这里暗中保护颐夫人。

很快,从民宅里驶出一辆马车,车夫恭恭敬敬地向颐夫人见过礼,请颐夫人上车。冯良存忙扶颐夫人坐上。

颐夫人临行时嘱咐冯良存速去家中认亲,别跟人提这事,以防不测。

冯良存回房后掏出纯金鱼头牌,见上面果然刻有“颐府”二字,心里可就打翻了五味瓶:没承想买娘却买出婚姻来!还是府城首富家的千金小姐。不可谓不是一桩美好姻缘。

可是,自己心里一直装着干妹妹梁晓乐,那才是他的真爱——她的一笑一颦,一个姿势,一句语言,都深深地铭刻在了心里,让他缅怀无穷,回味无限,越想越幸福。

但是,他也知道,梁晓乐对他来说,现在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她的身旁围着七个爱慕她的男人,并且都是她的干哥哥,都对她以往情深,究竟花落谁手,现在还是个谜!自己有多大胜算,他不知道。但他已下定决心:只要梁晓乐不订婚,他就一直追下去。

现在买娘买出姻缘来,愿意的话,意味着自己放弃追逐。今生今世将于梁晓乐擦肩而过;不愿意,又怕错过这千载难逢的美好姻缘。颐夫人为女儿的婚事吃尽苦口,其行可嘉,就凭这份舔犊之情,又如何拂她择婿美意?

何况,自己又在光天化日之下买她做娘,写了契约。那她就有权决定自己婚姻大事。如果不愿意,等于毁约?!

冯良存处在两难境地:顾了这边怕失了那边;认了那边又怕错过这边。这边是自己最爱,但又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别再竹篮打水一场空;那边诚心可鉴。真真实实,进门就是恩爱鸳鸯成双对。

怎么办?

我该何去何从?

冯良存思考的脑仁疼,也拿不稳个定盘星。

“要是梁晓乐在。给她商量商量就好了。”极度迷惘的冯良存想。

一想到梁晓乐,冯良存猛然想起临行前她给自己的那个绣花荷包,说是里面有一条“锦囊妙计”,“一定要在最彷徨,最迷惘的时候打开”。

此刻不就是自己最彷徨、最迷惘的时候吗?此时不拆封。又待何时?!

冯良存想到做到,立即从贴身衣袋里取出绣花荷包,打开——

只见里面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四句打油诗:

婚姻由天来定,买娘牵引双线。只有以诚待诚,方是花好月圆。

冯良存也是打油诗能手。如何不懂这四句诗的含义:

“婚姻由天来定”:梁晓乐这是在委婉地告诉自己:她不是想拒绝他,而是他们有缘无份,这是上天早就决定了的。在暗示他不要竞争了。

“买娘牵引双线”:买娘能给自己牵出两条红线来。一条姻缘红线那是一定的了。因为颐夫人已经向他说明了这一点。而另一条是什么呢?冯良存想的脑仁儿疼,也没想出是什么来。不过,梁晓乐一向诡秘,光说些令人费解的话,过后又都神奇般地兑现了。她既然这样说。就一定有又说道。

“只有以诚待诚”:这是说对方是诚心诚意对待自己,让自己也要以诚对待人家。说白了。就是让自己应允这门亲事。

“方是花好月圆”:这句话就更不难理解了:只要自己去了,既是美好姻缘,又是和睦的一家人——即成就了自己的婚事,还报答了颐夫人的诚心诚意,实现了颐夫人指望“佳婿”养老送终的愿望。

既然被追求者用箴言进行了婉拒,冯良存也就再无所求。虽然小小的失望了一下,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女七个男人追求,总有六个被淘汰。自己只是其中的六分之一,也算不了什么。

冯良存心里这么一想,婚姻的天平一下倾向颐小姐。猛想起今日已是当月第十天,再回梁家屯告知养父养母已经来不及了。便想先把亲事定下来,等告知了养父养母之后,再回来结婚。

这晚,冯良存结算起客栈账目,便早早地歇息了。想养足精神,明天一早投奔颐府所在地,再在那里休息一、两天,十六日也就到了。

也是合该有事。

就在这天晚上,冯良存正在“呼呼”大睡,半夜房门被踢开,冲进一群蒙面人。冯良存梦中惊醒被人按住,身边财物和那个纯金鱼头牌被抢。然后嘴被塞住,手脚被绑,装进麻袋,被人抬到大河沉入水中。

到了月中十六日,颐家张灯结彩办喜事,一群仆人站在门外,等女婿持金牌认亲。

正午时分,来了个自称“冯良存”的年轻人,手持颐夫人的金牌,说是应约来认亲的。

颐府管家接金牌,把他请到一间屋里,问了一下“买娘”经过,以及夫人跟他生活的细节。“冯良存”对答如流。管家听了点头,又请夫人当面问话。

哪知夫人却没有露面,只是隔着门帘问了几句。而且也都是日常生活方面的,“冯良存”依然丝毫不差地回答了。夫人问过以后,说:“你真忠诚守信。今天订婚佳期,我眼瞎看不见,让丫鬟领你内院换衣,与小姐相见!”

“冯良存”大喜,刚进入内院,就被官差套上镣铐。

“冯良存”大喊:“我来认亲做女婿,你们怎么乱抓人?”话音未落只听一声怒喝:“大胆强贼,你谋杀冯良存冒名骗婚,该当何罪?”

这“冯良存”抬眼一望,见一官员正襟危坐,两边各坐一个老人!他忙说:“大人,我真是冯良存,刚才在外院对管家提的问题对答如流,遇到岳母大人也把当日生活细节说得清楚明白,这难道是假的?”他一讲完,官员身边一个老太太笑着说:“好你一个强贼,哪个是你岳母?这老太太才是颐夫人,刚才那个瞎眼老太婆,是老妈子假扮的。你连颐夫人的口音都分辨不清,还想嘴硬狡辩!”

官员一挥手,衙役请上来一个文质彬彬英俊潇洒的年轻人来跟这人见面,两人一见都吃一惊。假冯良存说:“冯良存,你、你没死?”

冯良存说:“店小二,怎么是你?我还以为客栈老板亲自来冒充呢!”

原来,这年轻人才是冯良存,自称“冯良存”来认亲的是假扮店小二的米四。

米四一见装不成了,说话也结巴起来:“这、这……”随即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这个客栈是个黑客栈,客栈老板只要发现有油水的住客,便行抢劫。冯良存买个瞎娘来养着,客栈老板认为这里一定有文章:不是瞎老太婆是假扮的,就是买主冯良存家是富户,假借“积德行善”买名头。便派了个机灵的心腹米四,假扮“店小二”,借打扫卫生和送东西,观察瞎老太婆的动静。

这天,颐夫人对冯良存说明实情时,正好被米四在门口听了个正着。当米四对客栈老板一说,客栈老板眼里冒出了绿光:

“你亲耳听见许婚了?还给了他一个纯金鱼头牌?”

米四说:“哪还会假?你知道我的‘隔墙捡耳朵’可是最灵的。哪回信息报假过?”

这客栈老板闻听后,心里就打了歪主意:原来这瞎老太婆是假卖身,实招婿啊!不承想这样的好事,竟然让一个过路的房客给捡了。如果让他就这样去认亲,岂不太便宜了他?!

又想起自己长年累月地经营着这个小客栈,虽然“赚钱”不少,总觉得风险大,不牢靠。比起豪门大院那清闲舒适坐享其成的生活来,那真是天壤之别;听说颐小姐是百里挑一的美人,这老天爷也太偏心了,如此年轻美貌有钱有势的豪门小姐,居然配给一个据说是孤儿的房客!

客栈老板想来想去硬是睡不着,半夜传来心腹米四商量对策。米四眼珠子一转,出了一个馊主意。

米四附到客栈老板耳边,悄声撺掇客栈老板冒名骗婚。他说:“冯良存现住在客栈里,我们抢了他钱财和金牌,你拿着去认亲。那老太婆是瞎子,咋认得真假?她的这段生活细节,我也观察的八、九不离十。我说于你,到了颐家,他们问什么,老板你就答什么!老太婆给了他纯金鱼头牌为信物,也必定以金牌为证了!只要信物在你手里,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客栈老板连连点头,咬着牙说:“只是那呆房客若知我冒名骗婚,跑去吵闹岂不露马脚?干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为了荣华富贵,为了那娇滴滴的颐家千斤,也只好让呆房客消失了。”

于是,客栈老板与手下打手一起,抢劫了冯良存之后,又把他装入麻袋,沉入河水之中。

正文 第423章 冯良存买娘成就婚姻(三)

客栈老板没想到他的这番行动也提醒了米四,他暗想:老板一个糟老头子,都想冒充他人骗婚谋富贵。我年轻力壮,眼巴巴看别人吃肉,自己连汤都没得喝,岂不是窝囊?

米四想来想去,就想出一条毒计,悄悄地埋伏在了去府城的路上。

客栈老板冒充冯良存去认亲,本来就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他想等生米做成熟饭,万贯家产到了手,爱咋滴咋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怀疑,连个随从也没带,瞒着家人独身上了路。

当走到一个僻静处的时候,被等候在那里的米四暗中劫杀,并将尸体装进麻袋扔进大河。然后米四拿着金牌赶到颐府,冒充冯良存骗娶美女。

米四万万没有想到,颐家对这次招婿很重视,一切考虑周全。

原来,当时那个自称瞎老太婆干儿子的小伙子,其实是颐小姐女扮男妆。她随夫人一起去客栈住了三天,认准冯良存相貌,看清楚他的为人,方才离去。

颐夫人更是眼瞎心明,早考虑万一走漏风声,既怕有人冒名骗婚,又担心冯良存的安全。她人虽回到府城,却在客栈里安排下保镖,暗中保护冯良存。

冯良存被抢劫并装进麻袋沉入河水中,颐家保镖看的真真切切。因颐夫人有交代:不到万不得已,不许暴露行踪。便紧紧跟随在后观察。等客栈的人离开后,下河将冯良存捞起,带回颐府专等冒名之人。

米四进颐府认亲,自是自投罗网。最终跟客栈老板一样,见了阎王。

再说冯良存。

冯良存来到颐家后,闲来无事,便在颐府内到处走动游玩儿。

颐府是座老宅。有些房子他甚觉熟悉,一些情景依稀似在梦中见过。一天,冯良存来到后花园看花。觉得这园里的构筑形状、以及园中路径,甚觉眼熟,自己仿佛在这儿玩耍过。

尤其是花园里那座小楼,就仿佛在里面住过一般,站在门口,就能想象出里面的房间布局。双脚似被人牵着一般,不由自主上了楼。又不由自主地在一间关闭的房门口停了下来。想也没想,伸手向门推去。

让冯良存没有想到的是。那门锁本来锁的好好的,经他这么一推,竟然脱落。房门大开。映入他眼帘的,是灰尘厚积、蛛网遍布。

然而,房间的布局陈设,却与他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一张双人床的右侧,摆着一张单人床。上面放着玩具,八仙桌上放着茶壶茶碗,墙上挂着挂钟……整间屋子布置得小巧玲珑,十分可爱……

冯良存一见这情景,一种久违的记忆被打开,他回忆起小时跟母亲住这间房里。母亲的亲抚疼爱一一涌上心。冯良存清楚记得,那时他顽劣贪玩,在母亲去药店看病、丫鬟使女去花园采花的空隙。偷跑下楼逃到府外玩耍,被人贩子诱拐异乡,卖给一对没有儿女的年轻夫妇。后来闹饥荒,年轻夫妇带他去逃难,不幸饿死。自己则被路人送到邻村的族长家里,后来。便被宏远爹、娘收留了……

冯良存记起往事,不由得放声大哭。

陪伴冯良存游玩儿的小厮见状,立马禀告了颐老爷和颐夫人。颐老夫妇让下人把哭哭啼啼的冯良存带到身边,问他因何事啼哭?

冯良存说:在府院内游玩时,感到景物似曾相识,今儿来到花园,觉得小时曾在此玩耍过。上楼见那小房间,甚是眼熟,猛然记起儿时往事及父母疼爱之情!故而伤感啼哭。

他这一说,把老爷夫人惊得目瞪口呆:颐家原有一子,小时因夫人去药店看病,丫鬟使女偷空贪玩采花,孩子偷出家门被人拐走。家中虽派人四方寻找终是泥牛入海,老爷因此愁肠百结得病在身,夫人想念儿子哭瞎双眼。那间小房成了老爷、夫人心上的伤疤,长年累月紧锁房门没人再进去过。

找了几年儿子不见踪影,老爷、夫人绝望了,便想收养个孩子。一年冬天,有个老乞丐拖着病体、带个女孩子风雪乞讨,夜里老乞丐冻死街头,女孩雪地啼哭,惊动老爷、夫人,二老把孩子抱回家,出资安葬老乞丐。老爷、夫人见女孩聪明伶俐,就把她认作女儿,取名颐静宜。她就是现在的颐小姐。

颐家夫妇喊来当年的家园、奴仆,几个人跟冯良存说起昔日情形,都对上了号,又拿银盆盛满清水,请来城里知名医生给冯良存、颐老爷滴血认亲,果是亲父子!颐家老少四人喜得抱头大哭。

颐夫人没想到,她为招婿卖身做娘,竟找回自己的亲儿子;

冯良存没想到,自己买个瞎老太婆做娘,竟是亲娘!

至此,冯良存方才明白梁晓乐的箴言里所说的“买娘牵引双线”是什么意思:一条是红线,成就自己姻缘;一条是亲情线,自己认祖归宗。

梁晓乐,你真神童啊!

冯良存在心里由衷地感叹道。

“儿啊,快说说你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现在家在哪里?”颐夫人哭罢,哽咽着问冯良存。

冯良存也哽咽着说:“我记得那天我出院门后,就被抱走了。现在想来就是人贩子了。后来,把我卖给一对没有儿女的年轻夫妇,让我管他们叫爹叫娘。还给我起名叫冯良存。就是现在的名字。

“第二年,那里闹饥荒。年轻夫妇带着我去外地逃难,他们不幸全饿死在路上了。我被梁家屯村里的一个村民捡回村里,交给了族长。族长又把我交给了我现在的养父母,我便在梁家屯村里落了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