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财主一听说自己家的笨媳妇们能成为这一弯儿里的“巧媳妇”,心里高兴。知道有梁玉云这个机灵老师的指导,三房儿媳定能讨出主意来。便对三个后生说:“你们说吧,还有什么比‘遮天布’、‘山大的馒头’、‘海一样多的酒’能惊天动地呢?”
一个后生说:“三日内,让你的儿媳妇们找到一头公牛生的小牛。此事定能引起轰动。
“这……”
孙财主刚想反驳,一个后生抢着说:“如果找不出,前三个也不算她们自己答出来的。”
孙财主怕被揭了老底儿,同时也想看看梁玉云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便答应了。回家对三房儿媳妇说:“那三个后生要你们在三日内找到一头公牛生的小牛。找不到的话,前面那三个也不能算你们答出来的。你们快去问问老师。看她如何回答?!”
三个媳妇听后,果真立马找了梁玉云去。
再说那三个后生,自从给孙财主说了以后。就躲在暗处,观察起孙财主的三房儿媳妇来。见三个人一同去了新来的外来户辛洛家,便尾随过去,暗中把三个媳妇与梁玉云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心中暗道:原来高师在这里呀!三人一商量,决心拆穿这个谜底。
为了洗刷那日的耻辱。三个人还把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们都通知了,让他们再来看一次“谜底大揭秘”。
三日后,三个后生大摇大摆地来到孙财主家,进门就喊:“孙老伯,出来。”
孙家的三个媳妇闻听后,一个个从自己的房中走出来。对三个后生说:“你们小声些,别惊扰了我们公公坐月子。”
三个后生闻听“哈哈“大笑,说:“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有男人坐月子?何况孙老伯这么大年纪!你们蒙人也得看看对象。”
大媳妇说:“你既然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为什么又要大公牛生的小牛呢?”
后生甲说:“如果我们不要公牛生的小牛,你又如何去找高人梁玉云呢?”
后生乙说:“男人不能生孩子,公牛不能下牛犊,这我们知道。不过。你们三个人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也是明摆着的事。我们这才暗中盯梢。找到了给你们出主意的高师。”
后生丙说:“给大家说说吧,连同前面的遮天布、山一样大的馒头和海一样多的酒,是不是全都是新来的辛洛的媳妇梁玉云教给你们的?”
三个媳妇见被揭开了老底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三媳妇还比较机敏,说道:“是又怎样?!我们已经认她为老师,学费就是租赁给她家的土地。有什么不会的,不知道的,自是去问她了。”
后生甲说:“这么说,你承认你们的‘智慧’,全是她教给你们的了?!”
三媳妇:“学生向老师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我们错了吗?!”
前来看热闹的人们闻听,不由窃窃私语起来:
“孙财主为了培养三房儿媳妇,真豁出本钱来咾。”
“什么本钱?!租粮一亩地一年三百斤,粗、细、杂粮随便挑!他赚老鼻子啦。”
“一亩地一年三百斤?他还让不让人家活?”
“听说是对方提出来的。”
“是吗?这样的好事,怎么全轮到他了?”
“不见得。听说等庄园建好以后,就大量租赁土地。”
“到那时,咱也把地租赁给他,让老婆子跟着他媳妇学点儿聪明!”
“…………”
孙财主一见纸里包不住火了,忙从屋里走出来,对大家说:“儿媳妇们愚钝,老夫确实给她们请了辛洛的媳妇做老师,指导于她们。不过呢,人是学而知之,老师教了,我儿媳妇们学会了,这就是能耐。我们哪一个人的文化,不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呢?学会了,就是你自己的了。仨儿媳妇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确实进步不小。要是搁过去,你就是教给她们,她们也不知道怎样说。”
“就是,像我老婆那样,整天就知道做饭喂猪带孩子,想让她们变聪明都难。”
“我们都不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如何启发她们?!是得让她们多跟机灵人接触接触。”
“………………”
“气泡”中的梁晓乐听着人们的议论,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梁玉云的形象被竖立起来了,首先占了个“人和”的先机,为在这里发展打下了基础;担忧的是:如果人们都来向她请教,自己这个“妙计”的制造者,还真有些顾不过来。
此时,辛洛正忙于庄园建筑,自己买的一百多亩土地和租赁孙财主的千亩粮田,也只能等人家收了大秋作物以后再种麦子。
而此时正值初秋,也就是说,整个秋季和冬、春季,辛洛除了建筑工程以外,再无别的事情可做,而梁玉云则是“大闲人”一个。
分秒必争的梁晓乐,岂能让梁玉云赋闲在家?!琢磨了一下,赶紧飘飞到梁家屯,闪身出了空间,对宏远娘说:
“娘,我想到玉云姐姐那里住一段时间去。”
“怎么?想你玉云姐了?”宏远娘微笑着问。
“嗯。都走了一个多月了,怪想他们的。”
“我就知道,你们姊妹两个分不开。这刚一有了你辛洛哥哥他们的消息,你就沉不住气了。”宏远娘假意嗔怪道。
梁晓乐:“娘,洛哥哥和玉云姐姐虽然租赁了土地,但收成还得等到明年麦里。今年一秋一冬,还有明年春天,他们都得买着吃。我想给他们送两车货物去,让他们也开个门市,既能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还能有些收入。你说呢?”
宏远娘:“你呀,你这个小脑瓜儿,真能见缝插针!什么时候都想着做买卖赚钱,连三百里外的人们都不放过。”
梁晓乐:“人家还不是为洛哥哥和玉云姐姐着想吗?”
宏远娘:“好,让你爹给你装车。你说都带什么货物吧?”
梁晓乐:“凡是咱家仓库里有的,门市里卖的,每样都装一些。装两车。往后,就是我不回来,隔十天半月,你就往那里发两车同样的货物。这样,就能保证满足玉云姐的小卖部了。至于分成,路费算咱这边,三七开,怎么样?”
宏远娘:“这个我不管,你和你玉云姐商量去。一家子人,什么你的她的?!”
梁晓乐:“那好吧,娘,你让爹给我装车,明天我跟着车一块儿走。”
………………………………………………………………
在梁晓乐的督导下,辛洛和梁玉云,很快租赁了一处临街的宅院。样式与梁家屯村梁德贵的基本相同:临街三间南方,南房后面是一个二门,二门内,庭院很宽敞,东、西厢房各是三间,正房是瓦房,三间北屋挎着东、西两个耳屋。比原先他们租赁的两间茅草房可就气派的多了。
三间南房冲外开了个门,两间做门市,一间做库房。
由于他们卖的都是空间货物,成色和质量,都高于当地产品。门市一开张,就吸引了本村很多顾客。加之柳辛庄又有个小集市,集日逢五排十(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十、二十、三十是集日)。经外村来赶集的人们一宣传,四外村里的人们都特意赶过来买梁玉云他们的货物。
小卖部一下活跃起来。
正文 第446章 从幕后转到台前
自从梁玉云“调教”孙财主的三房儿媳妇被说明以后,很大姑娘小媳妇,都慕名前来拜访她。当然,“敲门砖”是把自己家的土地租赁给辛洛。
辛洛凭空增添了很多租赁土地,高兴的了不得。而梁玉云整天被问这问那,打扰的她不胜其烦。把梁晓乐给她的锦囊(绣花荷包)都快摸坏了。
梁晓乐一进门,梁玉云就跟她抱怨说:“乐乐,你既然来啦,就从幕后转到台前来吧!我真的应付不过来,都快把我闹成神经衰落了。”
梁晓乐笑笑,说:“咱姊妹俩,谁跟谁呀?!只要我在这里,你知道的你就答,你不知道的我就答。只要把他们的地租赁到手,把他们的女人哄喜欢了,就是我们的胜利。”
梁玉云:“那也不行。趁着你在这里,你一定要把我从‘巧媳妇,的‘光环,里拉出来。你知道,我既不机灵,也不巧。要是没有你的‘锦囊,‘妙-计,,我是一个问题也回答不出来。”
梁晓乐:“其实你是被这个‘光环,给吓住了。要是没有我的那个锦囊,你一定会回答人们的提问。往后哇,我就不给你提供‘妙-计,了,一切全凭你自己发挥,如何?”
梁玉云:“不行。这回说什么也得把事情给人们说清楚了···…”
梁晓乐、梁玉云这里正说着,有人来向梁玉云请教问题。梁玉云指着梁晓乐对来人说:“这是我妹妹,也是我的老师。我的那些‘妙-计,,全都是她告诉我的。以后有什么难题,就问她好了。她对这方面很内行。”
来人见梁晓乐还是个十四、五岁的未出阁的姑娘,更是好奇。
问了几个问题,见梁晓乐对答如流,很是高兴,回去后,立马把这个消息传播开来。引得一些有好奇心的人纷纷到门市上去看梁晓
梁晓乐则表现的不卑不亢。对每一个来访的人,都报以热情的微笑。对于人们提问的问题,更是有问必答。聪明机智和随和的态度,赢得了很多顾客人们只要来这里买一次东西,就成了这里的常客,绝不再到别处里去买。于是,梁晓乐给门市起名为随缘百货店。
不承想,随缘百货店的兴荣,却惹恼了柳辛庄街上的另一家小卖部——百强百货店。
百强百货店老板姓霍,在柳辛庄开门市多年。因为是蝎子巴巴—毒(独)粪(份)买卖一向不错。
随缘百货店的兴盛,把顾客都吸引到那边去了,百强百货店门市冷冷清清,半天也没个人来。时日一长,霍老板心里便不平衡起来。心想:你一个外地人,一开张就压着我一头走,以后这买卖上还有我的活路呀?!
霍老板对随缘百货店是又嫉妒又羡慕又恨。思来想去,便想到了邻村的两个无赖。
这两个无赖住在距离柳辛庄不足二里的张家庄,是两个无赖秀才。一个姓张,一个姓李。他们两个人虽然读过书但并非是自己考上的秀才,而是靠他们老子的权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走后门弄了个秀才名。他俩尽管没真才实学,还总爱卖弄点文化水,到处去作践、嘲弄、欺负没念过书的人。还喜欢干些吹毛求疵无事生非的事,从中捞些好处。方圆十几里,都知道他们的臭名声,躲避唯恐不及。又因姓张的很胖,姓李的头顶上没了头发,人们背地里叫他们张胖子、李秃子。
一日,百强百货店老板提着两瓶酒找到张胖子和李秃子,对他俩说了自己的心病,央求道:“你们俩有文化水,脑子也灵活。看想个什么办法,替我出出这口恶气,最好让她们停业。”
两个人拍着胸脯说:“小菜一碟儿包在我俩身上,你就好吧!”
霍老板抱拳作揖说,事成之后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们俩。
再说梁晓乐。
这天,梁晓乐和梁玉云正忙碌地接待顾客,只见从外面走进两个一肥一瘦油头粉面的年青人,进门也不说买什么,指手画脚地对货架上商品“评头品足”起来。
梁晓乐一看来者是读过书的人,连忙堆起笑脸迎上前去,用文绉绉的语言说:“两位公子光临敝店,实在增光不少,不知两位想买点什么呢?”
那两人耳语一阵,其中瘦的阴阳怪气地说:“贵店果真是货物不少。但请问,是不是所有的货物都摆在货架子上?”
“能摆上的,自是全摆上了。货架上没有的,你也尽管说,我给你去取。”梁晓乐和蔼地说。
“那好”,那肥的双手叉腰对梁晓乐说:“我们想买几样东西,不知你这里有否?”
梁晓乐一看这架势,知道二人不善仍然用和蔼的态度说:“请讲明………”
胖子:“你听着——一买软过棉,二买硬过铁,三买深过海,四买大过天……”
这时,门外正好有一辆小驴儿车经过,拉车的毛驴不知看到什么,“咴儿咴儿”的大叫了两声。
那瘦的听见了,急中生智,忙说:“再买一对驴头上的角!嘻嘻,如果没有货,贵店的买卖是不是该停一停了?!”说话间,两只眼珠贪婪地盯望着梁晓乐那漂亮的脸蛋。
在门市里买东西的人们闻听,都为梁晓乐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的脾性,心想:随缘百货店要遇到麻烦了!
梁晓乐却不卑不亢,用不慌不忙的口气说:“货当然有。只是这货特殊,需要公子谨记心上。你们听仔细了:‘夫妻和顺软过绵;兄弟不和硬过铁;圣人字墨深过海;父母功劳大过天,。两位公子,这四种货非寻常之货,不是读书人,我是断不肯卖与他们的。今天本姑娘高兴,就免费送给你们吧,你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啊!”
张胖子和李秃子没想到梁晓乐如有文才,想反驳,又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于是又说:“哼,算你聪明。那驴头上的一对角呢?”
“也有。”梁晓乐高声答应道:“你们听着:据说,驴的祖先头上长着角,它的双角又尖又利,向内弯着,就像一把大铁叉子。”
“那你就卖给我们一双像大铁叉子一样的驴角!”李秃子嬉笑道。
“你先别急,还有下文呢?”梁晓乐又说:
“因为它的角又尖又利,就经常摆动着双角大声嚎叫,还用双角去羝弱小动物。弱小动物们都怕它,也都恨它,见了它就躲得远远的。
“一次,一只小山羊在山下吃草被驴发现了。驴扑上来傲慢地对小山羊说:‘你看我的本领怎样?,
“小山羊吓得连头也抬不起来,连声说:‘谁不知你的名字名扬天下,我听您的,请您饶了我一条命吧。,
“‘好,驴说,‘你去把所有的羊都给我叫来,我要让它们知道我的厉害,以后好听我的,你懂吗;你要不去,我就叫你先吃我一角。,
“小山羊怎敢违令,照着去做了。
“不一会儿,山羊来了一群。
“驴站在一块高大的石头上,抬着头晃着角大声说:‘我凭着这一对角走南闯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没有碰见过不怕我的呢!你们哪个敢不听我的话,小心你们的肚子开花。,
“山羊们齐声回说:‘不敢。,
“这时,有一个羊羔一蹦一跳地跑到驴面前说:‘驴呀驴,你确实有大本领,我们怕你,可还有些东西不怕你。,
“驴听了很生气,大吼一声:‘你这个小羊崽子,你说谁不怕我,快说来,我非制服它不可。,
“山羊们都为小羊羔担心。谁知道那小羊羔不慌不忙地指了指山下的一块大石头说:‘那块石头不怕你。,
“驴听了哈哈大笑:‘这块石头有啥了不起,你们看我制服它。,说着就一头向那块石头冲去,只听‘哐啷,一声,驴的双角被碰掉,飞了很远;驴也疼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山羊们见了都称赞小羊羔有智慧,大家笑着走开了。
“从此以后,驴便没了角。再也不能欺负别的小动物。
“一直到现在,驴的后代都不长角,还好在地上打滚。都是那次撞石头落下的后遗症。”
李秃子眨巴眨巴眼,沉着脸说:“你在骂我们是用头撞石头的蠢驴?”
“不敢。”梁晓摇摇头说,“你不是要买驴的双角吗?这就是关于驴的双角的来龙去脉。驴本来就没有角,你非要买,我也只好免费出售它的传说故事了。”
两个无赖一看什么难题也难不住梁晓乐,自己还被影射成蠢驴,知道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也只好作罢,灰溜溜地走了。
霍老板一见两个有名的无赖都奈何不了随缘百货店,也只好偃旗息鼓,惨淡经营着自己的百强百货店。
梁晓乐用知识和故事对付无赖的事,一下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人们说:“去随缘商店买东西,不但货好,就是没有的货物,你要问,人家都能给你说出没有的根源来。那个小姑娘,真神了!”
随缘百货店和梁晓乐的名声,越传越远。前来买货和看人的人们,络绎不绝。
正文 第447章 县官逼婚(一)
话说随缘百货店和梁晓乐的名声,越传越远。前来卖货和看人的人们,络绎不绝。
梁晓乐灵机一动,和辛洛、梁玉云商量着,又在附近村里开了几家分店,还把百强百货店也吸收进来,改卖随缘百货店里的货物。
而随缘百货店则改成随缘总店,只负责往各分店送货,不再自己经营销售。
考虑到这个时空里男人办事方便,便由辛洛担任总经理,梁晓乐负责货物供应一应诸事,梁玉云负责账目。营业员一律雇用与辛洛有土地租赁合同的人家的人员。
百强百货店又成了柳辛庄村唯一一个门市部。由于卖的都是随缘总店提供的货物,价格由总店规定,公平合理,买卖一下兴盛起来。高兴得霍老板逢人就夸:“别看那个小姑娘岁数小,处理起事来,比个公正廉明的县太爷不相上下。”
不料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竟然传到了米湖县乌知县的耳朵里。
原来,柳辛庄属米湖县管辖,距县城五十多里路。因这一带富庶,财主较多,是米湖县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届知县特别注重的地方。一有风吹草动,都会传进县衙里面去。
乌知县听了人们的传闻后,将信将疑。心想:一个小姑娘就有如此美誉,倒把我一个堂堂知县比的灰头灰脑,我倒要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于是,便领着身边最得力的柴师爷,乔装打扮成平民百姓,来到柳辛庄梁晓乐的随缘百货店里进行暗访。
乌知县一见到梁晓乐,就被她的美丽倾倒了,一双眼睛就像被钩在梁晓乐脸上一般,再也收不回来。
柴师爷见状。知道乌知县喜欢上了这个小妞儿,什么话也没说,抻了抻乌知县的衣角,使了个眼色,二人一同走出门市。
“老爷是不是看上了那个小妞儿?”走到无人处,柴师爷问道。
“小妞儿长得实在漂亮,不由人不动心。”乌知县恬不知耻地回答。
柴师爷:“既然这样,老爷何不把她娶回家?县老爷配才女,对你的前程很可能还有帮助呢?!”
乌知县:“此话正合吾意!”
柴师爷:“不过,我看那个小妞儿一身锐气。定是个烈性女子。老爷只可智娶,不可强抢。”
乌知县:“噢?如何智娶?”
柴师爷:“我听说他们是外地人,兄嫂小妹三人。在这里创事业。父母不在身边,兄长便是主事人。老爷可以先向她哥哥提亲,如果不允许的话,再给她哥哥出些难题,慑服于他。让他乖乖地把妹妹送给你。”
乌知县:“嗯,这倒是个好办法。提亲的事,就由你去周旋吧。如果她实在不愿意的话,就说我娶的不是小妾,而是平妻。等她生了儿子,就把她扶正。让她做县太爷的第一夫人。”
于是,柴师爷便托出媒人,到柳辛庄向辛洛给乌知县提亲。
辛洛自是不允。对媒人说:“我妹妹已经有了人家,哪有一女说两家的道理。你就请乌知县熄了这个念头吧。”
媒人一看说不成,又赶忙按照乌知县的说教,许天许地道:“我说少掌柜的,乌知县虽然有四房妻妾。但这次娶的可是平妻。你知道吗?乌知县已经四十拐弯儿,膝下还没一儿半女。要是舍妹嫁过去。一年后,‘吧唧’生下一个男孩儿来,立马就会被扶正转成正妻。那可是堂堂县老爷的第一夫人啊!那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荣耀?!我说少掌柜的,快答应了吧,你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儿了。”
任凭媒人满嘴里跑舌头,说的天花乱坠,辛洛一口咬定梁晓乐已经定了人家,就是不松口。
媒人没办法,只好怏怏地转回,如实地向乌知县述说了说媒经过。
乌知县送走媒人,即刻找来柴师爷,商量新的对策。
一日,乌知县让公差把辛洛带到堂上,诘问道:“据我私下察访,你家粮田千顷(他故意把千亩说成千顷),店铺无数,却从来没有纳过税赋。今天本知县要对你进行罚款补税。”
辛洛闻听,心想一定是误会了,忙解释道:“回老爷,小民来这里还不足两月,买卖开张也不过数日,何来欠税之说?”
乌知县闻听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大胆刁民。有罪还想分辩?!本知县限你三日内,补交如城西映月潭水一样多的粮食,还要交像城东迎日峰一样高的木头。到时如果交不出来,或者交少了,嘿嘿,等你的是刑法和监牢!”
辛洛还想分辨,只见柴师爷假惺惺走过来,故作关心地对他说:“小伙子,是你的福气大。县老爷看上了你家小妹,如果你允了婚,一切税赋全免。如果不允的话,那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辛洛一看这里没有他说理的机会,心中暗想:回家给乐乐商量商量,乐乐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就对柴师爷说:“你容我回家与家人商量商量,然后给你回话。”
柴师爷立刻把辛洛的话告诉给了大堂上的乌知县。
“可以。”乌知县大度地说:“不过,你再来县衙时,要骑着一匹双头马,还要带着一个纸包人,到县衙后,汇报情况要进门又不进门。这几个步骤,错一点儿我也不接见你。”
辛洛见状,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到了家里,辛洛闷闷不乐,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话也不说一句。
梁晓乐上前关心地问:“洛哥哥,知县找你做什么?”
“咳!”辛洛见梁晓乐发问,叹一声气,就把事情经过告诉她,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