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县令也磕头如捣蒜,口中说道:“神灵饶恕!神灵饶恕!”
梁晓乐心中暗笑。效果达到了,立即挥笔在墙壁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救”字——先来个开场白,吊起他们的注意力。
“老爷,有……有……有字儿,有……有……字儿出现了。”一个衙役首先发现了,又哆嗦又磕巴地对仍在跪拜的胡县令和男男女女们说。
众人抬起头,目光齐刷刷投向案桌后面的墙壁。
“是……是……个……‘救’……字儿。”不知是激动还是被吓得,胡县令也磕巴起来:“快,乌……乌……师爷,把字儿……写……写下来。”
乌师爷一阵忙乱,终于找齐了笔和纸,把墙壁上的字写在了纸上。
梁晓乐见状,用意念把蚜虫抚平,墙壁又变成黑黑的蚜虫墙了。
为了节省时间,梁晓乐把字体写成大堂内所有人都能看清的尺寸,疾书下了这么一段话:把勾栏院地下室里的六个小女孩儿救出,送到本县梁家屯村。整个过程,由大太太陪同。
“是……是……是,一定……照办。”胡县令说着,又一连磕了三个响头。见乌师爷还跪在那里,又对乌师爷说:“快,记下来,记下来,立马照办。”
“记下来了。”乌师爷跪着回道。原来他是跪着写的呢!
“我们马上就去,神仙爷爷,你还有什么吩咐?”胡县令跪着说。
梁晓乐怕天黑路上不安全,又抚平蚜虫墙,写道:“今夜让她们睡在大太太屋里。明天一早动身。”
“是……是……是,让六个小女孩儿跟大太太睡一晚上,明天一早,套马车把她们送到梁家屯。神仙爷爷,还有什么吩咐?”
领会的还算可以!
梁晓乐怕途中出什么闪失,又继续写道:“要保证六个小女孩儿的人身安全。掉一根头发,拿县官试问。”
“是……是……是,保证,一定保证!”胡县令依然磕头如捣蒜。
勾栏院不被人齿,人们非常瞧不起从那里被赎身出来的女人。六个女孩儿虽然年幼,又都是被卖到那里去的。但事后——尤其她们长大以后,难免有人拿此事寒碜六个无故的孩子。梁晓乐如此一想,又在墙壁上写道:“不要对人说起是从勾栏院里救出来的,你们也不要对外说及此事,如有人泄露,天雷侍候。”
“是,是,是,一定不对外说起,一定不对外说起!”胡县令战战兢兢地说,好像一不小心,天雷就会打下来一般。
七房太太,姨太太早已吓得浑身发抖,噤若寒蝉。低着脑袋跪在大堂上,就像受审的犯人。
大堂上静极了,只有梁晓乐书写时蚜虫“哗哗”的掉落声,和胡县令的回话声。
梁晓乐见目的达到了,想想再也没有什么可吩咐的了,便抚平蚜虫墙,写上“马上行动”四个字,结束了这场闹剧。
紧接着,县衙里的所有人,叫车的叫车,备轿的备轿。然后拉着大太太,抬着胡县令,其大呼地开向了勾栏院。
………………
此时,勾栏院外面围观的人们已经走净。大街上冷冷清清。
勾栏院的庭院里,积了有半尺多厚的蚜虫。打杂的人正在庭院里打扫。而楼内依然灯火通明。为了不耽误生意,老鸨儿依然让妓?女们在各自的房间里陪客。
“哟,县老爷又转回来了。”老鸨儿见胡县令身穿官服回来,情知不妙。还是强打精神,上前施礼接见。
“安排间空房。只有你,乌师爷,我和内人,咱四个人说事。”胡县令命名到。他没忘“天书”的嘱咐,尽量把事情做得隐秘。
“是。”老鸨应着,忙颠颠地安排了一间阔绰的房间。知道县官要说机密事,等胡县令、乌师爷和大太太进来后,把门上了闩。
“哼,上面三令五申,不让勾栏院养幼妓。你们怎么明知故犯!”胡县令一改上次的萎缩像,满脸严肃地说。
“没有啊。县老爷,你也经常上我们这里……”
“哼……”胡县令用鼻子“哼”了一声,制止了老鸨。
“啊,呸呸,”老鸨狠狠地“呸”了自己一下,“我是说,你不经常来这里……”
“废话,老爷我从来就没来过这里!”胡县令恶狠狠地说。大太太就在身旁,他必须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形象。
“是,是,老爷您没来过不知道,我可是奉公守法的呀。是哪个嚼舌根的污蔑我呀?”老鸨一副委屈地说。
“还装蒜呢!这漫天的腻虫,就是对你们的惩罚。还说没有!快把地下室那六个小女孩儿领出来。本官要亲自接她们走,送回老家去。等把这事处理完了,我再拿你试问。”
“哎哟,县老爷,我冤枉啊。那六个孩子,都没爹没娘,我是发善心收养她们的。并没说让她们大了接客。老爷,看在咱过去的情分上,饶恕我把。我把孩子全交出来,行了吧?!”
老鸨啰哩啰嗦地说。
勾栏院收养幼女,在当时是违法的。老鸨自是知道其中厉害。真要官府给她叫起真来,老鸨就是不坐大牢,也得破费一大笔银子。所以,一般查出来,都已“收养孤女”来搪塞。
“甭给我说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孩子领出来吧。”胡县令命令。
“是。”老鸨答应着,开开门,对着先前在地下室要打囡囡的那个中年妇女招招手,然后耳语了几句。中年妇女转身走了。
胡县令怕有诈,使了个眼色,两个衙役和大太太,也随即跟了过去。
不大一会儿,六个小女孩儿被领来了。
梁晓乐松了一口气——囡囡和五个小女孩儿得救了!
胡县令也松了一口气——“天雷侍候”意味着“天打五雷轰”!六个小女孩儿的命运,已经和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这天夜里,大太太果然守信誉,把六个小女孩儿安排在自己的房间里,亲自照顾,嘘寒问暖的就像侍候六个小天使。
梁晓乐见囡囡她们安全了。想到自己已出来半夜,家里不知发现没有。赶紧驾着“气泡”飘飞回梁家屯自己的睡屋。
检查了一遍明天要发的货,少的从空间里往外补充足。刚躺进被窝里,忽然想起了敲门声。(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孤儿风波
“乐乐,醒了吗?”
原来是宏远娘。
“娘,我刚醒。”梁晓乐答应着,起身拉开了门闩。
宏远娘走进来,摸了摸梁晓乐的额头。
“娘,我没发烧。”
“娘是怕你发烧。”宏远娘笑眯眯地望着她:“先时你睡得真沉,娘敲了半天门,也没醒。”
原来,宏远娘见梁晓乐吃晚饭时精神“不好”,担心她夜里发烧。睡觉时想过来看看,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心里便不安起来。
“孩子累了,你让她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宏远爹看出她的不安来,劝道。
“我担心她发烧!”
“睡觉时没事,就是发烧也到了后半夜了。别再吵孩子了。”
宏远娘怀着不安的心情,躺了一会儿,还是不放心,又二番过来敲门。
梁晓乐心里一惊:亏着早些回来了。要不,就露馅儿了!往后,再用这个办法,得加倍注意。
第二天,人们仍然心急火燎忙忙碌碌地寻找囡囡。梁晓乐无法把昨晚上的情况告诉大家,也只好听其自然。心里盼着县衙的马车早些到来。
让梁晓乐感动的是,梁龙才一早便过来套车,执意要亲自往分店送货。
宏远爹考虑他心情不好,劝道:“三伯,过两天再送吧,咱先找囡囡。”
梁龙才把眼珠子一瞪,气呼呼地说:“不能因为咱家的事,影响分店的生意。搭伙做买卖,要讲信誉。”
“三伯,我腿脚不好,要不,今天我去吧,你留下来找孩子。”
“不,今天出车。不仅仅是送货。你三伯就是指望着你家的‘神气儿’发财、享福哩。二侄子,什么也别说了,你三伯心里明镜儿似的。”
梁龙才要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梁德福。在他的心目中。梁德福家的“神气儿”,是能给大家谋福利的“神气儿”!那些生拉硬拽的歪理,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别有用心!
宏远爹听三伯梁龙才把话说到这份上,也不好再劝,只好给他装上了车。
“三爷爷,您送货回来。囡囡就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您面前了。”梁晓乐望着梁龙才,心里说。
……………………
天快晌午的时候,当人们以为囡囡确实找不到、丢了的时候,县衙的马车出现了。从车上抱下来的,不仅囡囡,还有和囡囡差不多大小的五个小女孩儿。
当时家里只有三奶奶和囡囡母亲,婆媳二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大太太遵照“天书”的旨意,没有说明六个孩子的来处。也没有说及县衙里的蚜虫和“天书”。而是精心编造了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琢磨出来的谎言:县衙抓住了一伙人贩子,交代出拐卖六个小女孩儿的罪行。说是从这村里抱走的,所以。就送了过来。
大太太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后,放下孩子就要走。
三奶奶婆媳二人感谢的话说了一大箩筐。执意要他们吃了午饭再走。却被大太太婉言谢绝了。
大太太临上车还加了一句:“这件事惊动了老天爷爷,是老天爷爷让送到这里来的。”
三奶奶婆媳和来看热闹的人们光顾了高兴了,又听说是老天爷爷让送的,心里更是暖洋洋的,以为还是和梁晓乐“失踪”后,领回的六个男孩子一样,过后通知他们的家人来领,或者把她们送回去。也就行了。
当问起五个小女孩儿的家乡地址,姓甚名谁,父母都叫什么时,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五个小女孩儿,谁也说不上自己是哪村哪店的,记不清自己父母的名字。就是她们自己的名字。报出的也是勾栏院里给她们起的艺名。只有一个小女孩儿知道自己原来的小名叫臭丫。
不知道家乡住址,不知道姓甚名谁,又是老天爷爷让送来的,这里面肯定有说道。三奶奶想起自己求宏远娘为囡囡祷告的事,“难道真是老天爷爷显灵,把囡囡和与囡囡在一起小姑娘们一块儿送来了。”
三奶奶心中疑惑,拉着囡囡的小手问道:“囡囡,给奶奶说,你是不是一直和这几个小姐姐在一起呀?”
囡囡点点头:“嗯。奶奶,这几个小姐姐都不知道她们的家在哪来,让她们住在咱家吧!”
三奶奶闻听心里一“咯噔”:这个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一下添五个孩子,还真负担不起。
梁龙才三个儿子,三处宅院。大、二儿子成家后,每人给了他们一处,搬出去住了。老两口和三儿子梁德恩住在一起。
梁德恩有一儿一女,老两口带着五岁的囡囡住北房东里间,小两口带着一岁多的臭臭住西里间。东厢房做伙房,西厢房放杂物,已经住的很紧张了。
可是,既然和囡囡一块儿送来了,还是老天爷爷让送的,说明与这个家里有缘分。
养又养不起,拒绝又有缘分,这可愁住了荣凤叶粱荣氏。眉宇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这事应该县里管,凭什么把别人家的孩子给咱送来?”梁德恩回家听说后,气呼呼地说。
“那个女的临上车的时候,说是老天爷爷让送来了。”三奶奶解释道。
“嘴长在她脑袋上,说什么你也信?”
“当时光顾了高兴了,也没问清楚。”囡囡母亲有些后悔。
正在这时,梁龙才回来了。见了失而复得的孙女,高兴的老泪横流。了解情况以后,对一家人说:“既然人家这样说,咱就信。最起码咱的孩子回来了。四外村里也有丢孩子的,谁听说过有找回来的?还是大马车送来的,这事本身就蹊跷。说不定马车和那女人,还有赶车的,都是神仙变化的呢!七、八十里路来给送孩子,连顿饭也不吃,世上有这种事吗?!”
“也许是老天爷爷为了救囡囡,就好事做到底,把和囡囡在一起被拐卖的五个孩子一块儿送来了。”三奶奶迎合着老伴儿说。
“可是,我们家里一下添五个孩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穿的,还有以后出嫁……我们能养得起吗?吃不好穿不暖的,人家孩子跟着咱也是受罪。”囡囡母亲说:“要不,有领养的咱就让人家领养,知根知底的人家,也算对得起孩子们了。”。
“你想的怪美!谁愿意领养女孩子?”囡囡父亲梁德恩没好气地冲了妻子一句。
囡囡父亲说的不无道理:在农村,女孩子被看成“赔钱货”,养大了,有了婆家,就是人家家里的人了。
跟着宏远娘过来看囡囡的梁晓乐,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这样的情况也是她预料的结果:在地下室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这是五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孩子。也正因为此,才让她萌生了一块儿救出来的想法。
梁晓乐有梁晓乐的打算:
穿越一年来,她本着奇典大神借她异能和空间的期望,用异能和空间,致富了一穷二白的宏远爹一家。收留了本村父母双亡的梁玉云姐弟、逃难路上走投无路的辛庆同一家三口,和外乡孤儿冯良存。家里人口增多了,财源反倒滚滚而来。这说明她做的对!
她费尽周折,救出了六个祭天的男童,为家里增添了五个分店、一个学堂。也因为有了这五个分店,家中经济不断翻番。她利用六家分店所获得的利润,买了四十多亩地,已经建成了砖木结构的十间一排的四排大瓦房。还用异能增产的优势,租赁了八十多亩粮田……
自己的异能有多高,她不知道;空间有多大,她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她清楚:她的志向有多高,异能就有多高;她心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她做的好事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丰厚。
在她的心里,时刻装着前世的商场、超市、米面加工、服装店、饭店、洗衣店、理发店、学校、养老院、孤儿院……
目前有的商店、米面加工、饭店(食堂)、学校,虽然还都是雏形,毕竟已经有了眉目,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养老和救孤方面,她还没有迈出步子。
现在有五个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儿摆在面前,而且是她想尽办法救出来的,她梁晓乐应该接管起来,而不应该给三奶奶家增加负担。
因为,她有这个能力——有奇典大神借给她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有空间;她也有这个志向——造福人类!
何不借这个机会,建一个孤儿院,先收留这五个女孩,然后再收留与这五个女孩一样的没有父母或是被遗弃的孤儿,让他们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当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没有义务抚养他们;异能和空间,是奇典大神借给自己的,不是与人共享,自己也不能白付出。
还像收养冯良存那样,定一个说法:等他们长大以后,参加了工作,他们要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出十分之一,来回报养育他(她)长大的孤儿院。然后孤儿院用他们的回报,扩大孤儿院规模,再收养更多的孤儿。
这样一来,就把“义务”变成了“互惠”:既能救助了社会上的孤儿,还能让自己的事业借力发展!
想到这里,梁晓乐心里充满了阳光。(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成立孤儿院
“娘,咱回家。”梁晓乐拉着宏远娘的手说。
她必须先做好宏远爹娘的工作。尤其是宏远娘——自己心愿的表达者——首先让她真正领会和接受,然后才能行动。灵魂对接虽然能促成此事,先期工作做不好,会让宏远娘事后无所适从——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工程。
宏远娘见自己在这里插言不是,不插言也不是。这毕竟是别人家里的事,自己添言就得许诺,可这关系着孩子的归属问题。不添言,自己又受三大娘的委托,求助过老天爷,说不定这事与自己还有点儿瓜葛。心里七上八下的。见女儿拽着手执意要回家,也就随着梁晓乐的拉拽,走出梁龙才的家门。
宏远爹已经回来了。他也是听说囡囡回来后过去看的。见院里的人们都在,也是处于不好说话回来的。这人啊,穷了有穷了的难处,富了也有富了的难处。尤其像他这种由穷变富的人,最了解人在难处时的心理儿。
梁晓乐见宏远爹在家里,一进门,就和宏远娘对接上了灵魂。
宏远娘(梁晓乐):“三大娘家愁住了。”
“一下来了五个孩子,搁谁家也得愁住。”宏远爹叹了口气,说。
宏远娘(梁晓乐):“要不,咱帮帮他们?!”
“这事与咱家没有关系,要帮的话,别人会不会说闲话?”
宏远娘(梁晓乐):“我总觉得与咱家有关系。那个送的女人说,是老天爷爷让送来了。”
“老天爷爷大了去了,哪里的事他不管?!总不能凡是老天爷爷管的事,就和咱家有关系吧?”
宏远娘(梁晓乐):“可,囡囡的事,我求过老天爷爷。保不住老天爷爷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把囡囡送回来的呢?”
“你不是光为囡囡一个人求了吗?囡囡回来了,说明你的祷告起了作用,咱也算对得起三大娘了。你可没为那五个孩子求啊?”
宏远娘(梁晓乐):“保不准老天爷爷见那五个孩子和囡囡在一起。我又是在这里祷告的,就把她们全送来了。你想啊,咱家的东西都是老天爷爷给的。咱的家底有多大,老天爷爷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是让咱用老天爷爷给的东西。来养育这五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呢!”
“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儿道理。”
宏远娘(梁晓乐):“要不怎么那个女人,非强调说是老天爷爷让送的呀?”
“嗯,你说怎么个帮法吧?”
宏远娘(梁晓乐):“我想,咱成立一个孤儿院,收留社会上被遗弃的孤儿。还和收养冯良存一样,让他(她)们长大后。用劳动所收入的十分之一,回报孤儿院。咱再拿这钱,养育更多的孤儿,造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我们既做了好事,还能有所收入。社会上的孤儿,也有个去处。我们还可以雇佣这里长大的孤儿为我们做事。我们看着长大的,知道脾性。”
“如果人们借这件事来沾咱家的‘神气儿’。把自己的孩子也往这里送,咱们的孤儿院得办多大呀?”
宏远娘(梁晓乐):“当初收养冯良存的时候,我们也有这个担心。都过去多半年了。不是一个也没送来么!咱是个人办的,人们总得有些顾虑。再说了,咱用老天爷爷给的财富,为社会谋福利,他们昧着良心这么做,老天爷爷也不饶他们啊。”
“你有把握?”
宏远娘(梁晓乐):“我已经看出来了,咱做的好事越多,越大,老天爷爷给咱的财富也就越多。就拿收留长工辛庆同来说,他一个人种咱四十多亩地。还和玩儿的一样。收入比别人多一倍还多。这还不算,今年秋里,又租赁了八十多亩地。如果没他,你敢往这里想吗?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咱伸伸手,对被救的人来说是捡了一条命,对咱来说,是积德行善。老天爷爷看见了,就用更多的东西来鼓励咱。”
“其实,我心里也有这样的感受,只是把握不准,说不出来。你这一说,我心里踏实了。就依你,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宏远娘(梁晓乐):“咱给族长说一声,毕竟是在村里办。再写个牌子挂起来。孤儿院就算正式成立了。先把三大娘家里的那五个小女孩接过来。再遇见不能自食其力又没人管的未成年儿童,咱都收留。在咱这里形成一个制度,把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
“嗯,你既然有这个想法,那就赶紧办吧。三大娘那里磨盘压着手呢!”
宏远娘(梁晓乐):“那咱这就去族长那里。”
于是,宏远爹、宏远娘和拽着宏远娘手不放松的梁晓乐,三人一同去了族长家。
……………………
族长对县里把五个外村的孩子送到梁龙才家很有看法:在他看来,县里打击贩卖儿童,不应该把解救出来的幼儿送到农户家里。小家小户,窄房窄屋的,谁收养的起?!一旦梁龙才把孩子送到自己这里,自己也不能推脱。毕竟是一村之长,是给官家跑腿办事的人。
族长正为此事忧心忡忡,见梁德福夫妇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办个孤儿院,不但收留这五个小女孩儿,还要救助社会上的三无(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孤儿。这样一来,这五个小女孩儿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他认定梁龙才一定会把孩子送到他家来。因为人家没有义务抚养这五个孩子)。
对于梁德福一家,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做出的事,都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像神布、神麦、神饺子,怪异事层出不穷。还好,开了个米面加工作坊,一村人受益;租赁了村里的闲散地,几乎按全年的收成返还地租。都是为村里人谋福利的事,自己乐得跟着沾光。也就不闻不问,任其存在和发展了。
而对于孤儿院,他还从来没听说过。既然人家找上门来,又能解决眼前的难题,自己没有理由不让人家办。
“看来孤儿院就是收留没人管的孤儿,这对社会大有好处。不过,这得是你们完全自愿,与村里没有关系。”族长首先撇清了自己的责任。
宏远娘(梁晓乐):“这个自然。我们在村里成立孤儿院,您是族长,想听听您对这事的看法,争取一下您的意见。”
“这是好事,我同意。在咱村史无前例,我也不知道怎样管理。你们给我说了,我知道了,你们该怎样办,就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