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敏并不知皇后心中所想,她在成为林家妇后,便收敛了周身的锋芒,和很多女人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这其中就有皇后——曾经的五皇子妃。
在贾敏看来,她和皇后虽然关系不是很密切,但也绝对没有仇恨。
说一句题外话,贾敏很注重女儿的教育问题,发誓不让黛玉变成她年轻时的样子。
贾敏在心中感叹道:“能和我相识相交的女孩子,家世虽然比不上我,但都是很不错的,现在大都成了品级不低的命妇,还出了一个皇后,我当年真傻,未出阁时虽过得痛快了,可嫁人后便尝到了苦果,若非我夫君争气,获得了太上皇的赏识,成了朝廷大员,我现在虽不会举步维艰,但也绝对不好过,甚至有可能连累夫君儿女。”
“未出阁时,父亲常教导我和两位哥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以为自己明白了其中真意,其实只明白了其中一半,并没有分清,什么是傲气,什么是傲骨,学了一个四不像。”
皇后和贾敏略说了一会话,便将话题转移到了黛玉的身上,皇后指着黛玉问道:“这孩子就是你的幼女?衔玉而生的哪个女儿?”
贾敏点了点头,答道:“是臣妇的幼女,乳名唤作黛玉,被我宠坏了。”
皇后问道:“那玉呢?可否给我瞧瞧。”
贾敏心中一凛,而后“淡定”地从黛玉脖子上摘下了通灵宝玉,交到了身旁宫女的手中,那宫女托着通灵宝玉,来到了皇后的面前。
皇后捧起通灵宝玉,前前后后看了一个遍,赞道:“果真是个宝贝。”
贾敏的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嘴角露出得体的笑容,不知该说些什么。
皇后放下宝玉,拉着黛玉的小手,笑着问道:“玉儿几岁了?”
黛玉答:“五岁了。”
皇后又问道:“玉儿可上过学?”
黛玉答:“是,正跟着先生读书呢。”
皇后继续问道:“念到哪里了?”
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
皇后见黛玉年纪虽小,但气度不凡,回答问题时没有露出一丝怯意,口齿清晰,口角含笑,便指着贾敏嗔道:“有你这么贬低自家孩子的吗?便是我们家的女孩子,也没有一个比得上玉儿的。”
贾敏笑着答道:“娘娘说臣妇贬低自家孩子,娘娘不也是吗,天家的气度,岂是我们比得了的。”
东宫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息,过了一会儿,皇后身边的宫女小声提醒道:“娘娘,林夫人还要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呢。”
皇后抬眼看了一眼西洋钟,而后自责道:“瞧我,见了林夫人便欢喜得疯了,忘了时间,该去给母后请安了。”
贾敏起身道:“这是臣妇的不是。”
皇后说道:“不怪你,是我的不是,咱们走吧。”
黛玉见贾敏起身了,便走到贾敏的身边,拉着贾敏的衣袖,乖巧地道:“我扶着母亲。”
贾敏伸手握住了黛玉的小手,朝着皇后笑道:“这孩子和我亲近,让娘娘见笑了。”
皇后摇了摇头,笑道:“我真是羡慕你,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孩子。”
说罢,皇后扶着一个宫女的手站起身来,口中喊道:“都手脚麻利些,扶着林夫人,别让林夫人跌了。”
一名宫女忙朝着贾敏伸出了手,贾敏笑着将另一只手手搭在了宫女的胳膊上。
紫禁城,坤宁宫。
皇后和贾敏母女刚到达坤宁门,便有眼尖的小太监飞速跑进去通禀。
进了正殿,上首的宝座上坐着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妇人,便是当朝太后了。
皇后和贾敏母女给太后行礼,太后忙命身边的宫女将她们扶起来。
太上皇的元后,便是废太子的生母,在生下废太子后不久就崩逝了,现在这位太后是太上皇的继后,比太上皇小上许多,做了数十年的皇后,却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太子无母,皇后无子,因此,太后和废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后将废太子当做未来的依靠。
可谁想到,太上皇竟然废掉了太子,将皇位传给了承瑞帝。
太上皇虽然废掉了太子,但对于陪伴她数十年的老伴,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很是纵容。
太后无儿无女无牵挂,之所以和废太子搞好关系,是为了将来有个依靠。
如今,太后已垂垂老矣,想着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便更没有了顾忌,虽然没有坏了规矩,但在一定范围内,却是随心所欲。
对于承瑞帝夫妇,太后很是不喜,所以对皇后很是冷淡,皇后除了苦笑,什么也做不得。
太后年轻时,荣国公贾代善还在,太后自然看出了太上皇和贾代善之间的情谊,所以对贾代善的妻女极好。
贾敏小时候长得非常招人疼,对于这个可爱的小丫头,太后很是喜欢,经常召到坤宁宫说话。
一来二去,倒是产生了一点真感情。
所以……
太后和皇后略说了几句废话,便将目光转到了贾敏的身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敏儿,过来给我瞧瞧。”
贾敏缓步来到了太后的身边,太后一把拉住贾敏的手,用枯树皮一般的手掌,摩擦着贾敏娇嫩的肌肤,口中说道:“你这丫头,一走就是三年,怕是忘了我这个老婆子了吧。”
贾敏笑道:“臣妇那里敢忘了娘娘,臣妇的夫君被圣人派到了扬州,臣妇自然要随侍左右,臣妇一回京,便来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笑骂道:“你这丫头,从小便嘴甜……”
太后看着贾敏身后的黛玉,问道:“这孩子就是你的女儿?衔玉而生的哪个?这孩子长得和你小时候一模一样……孩子,过来,让我瞧瞧。”
黛玉抬头看向贾敏,见贾敏点了点头,便朝着太后走了过去,刚走到一半,便听见殿外传来了声音:“给太子殿下请安。”
皇太子驾到。
作者有话要说:皇太子出现了……
、第38章 太子
和拥有数十个子女的太上皇相比;承瑞帝的战斗力差得很多,只有五子三女;按说已经不少了,但谁叫他有一个战斗力破表的爹呢。
在这五个皇子中,唯有四皇子是皇后所出,四皇子自幼聪慧好学;深得承瑞帝的宠爱,承瑞帝继位后,便册立唯一的嫡子为皇太子。
太上皇在将皇位传与承瑞帝后;便将新册立的皇太子;拎到了乾清宫,说要亲自教养。
太后虽然因废太子一事,不喜承瑞帝夫妇,但对于太子这个孙儿,因为见得次数多了,太子既长得招人喜欢,又很得太上皇的重视,太后对太子还是很好的,在听到外面通禀“皇太子来给太后请安”之后,太后眉开眼笑,说道:“太子来了,快让他过来。”
太子已经八岁了,贾敏一听太子来了,忙起身回避,黛玉虽然年幼,但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跟着贾敏避到了一旁。
太子先给太后请安,后给皇后请安,行礼之后,便被太后拉到了怀中,问东问西:“今日过得怎么样?读了什么书?可有淘气?”
太子细声细气地回答:“孙儿很好,师傅给孙儿讲史来着……”
太子出生时,承瑞帝还未继位,贾敏曾在五皇子府中见过太子,却并没有放在心中——那时,没有人知道,承瑞帝是这场“夺嫡之争”的最后的胜利者。
如今,当年那个皱皱巴巴的小孩子,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帝国的储君,贾敏微微抬起头,看向那个穿着明黄色的身影……
皇后的容貌虽然比不上贾敏,但也算是一个大美人,承瑞帝的长相也说得过去,因此,太子的容貌虽然比不上林家的孩子,但也很俊俏。
太子虽然年纪很小,但在太上皇的教育下,已经有了“国之储君”的气度,贾敏没有见过承瑞帝,却在小时候见过太上皇。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贾敏还依稀记得太上皇身上的风采,太子周身的气派,竟和记忆中的太上皇有几丝相似。
贾敏心中一凛,然后觉得嘴里发苦……
太上皇身体康健,依然掌控着天下,承瑞帝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可明眼人都知道承瑞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手中掌控的权势就算和废太子相比,也远远不如。
但是,太上皇还能活多少年呢?承瑞帝终究有“君临天下”的那一日……
太子是承瑞帝唯一的嫡子,可却是由太上皇亲自教养长大的,有传言说,太子和承瑞帝并不亲近……
而且,太子只是嫡子,并非长子,太子有三个庶兄,皇后生下太子前,承瑞帝是将庶出的大皇子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如今,大皇子已经能上朝听政了,太子却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太上皇、承瑞帝、忠顺王、皇太子、大皇子……贾敏心道,生在这么一个风云莫测的时代,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
太后虽然关注自己孙子,却还记得殿中还有别人,对于贾敏,太后很喜欢,想让贾敏在太子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便指着贾敏母女,对太子道:“这是户部尚书林海的夫人和女儿。”
太子听太上皇提到过林海,知道林海是极得太上皇重视的臣子,便对贾敏说道:“我常听祖父提起林大人,说林大人为官清廉,政绩卓着,是一个好官。”
说这话的若是旁人家的孩子,贾敏会笑眯眯地摸着孩子的头,和孩子的长辈夸赞他们家孩子聪明,可是,如果这个孩子是皇太子的话……
贾敏忙躬身道:“为圣人分忧,是做臣子的本分,臣妇的丈夫,当不起殿下的夸赞。”
太子听惯了这套说辞,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转身看向黛玉,问道:“你就是林大人的爱女?”
黛玉朝太子行了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殿下谬赞了,不过,殿下口中的林大人,确实是家父。”
黛玉今日的表现堪称“完美”,太子惊奇地看了黛玉一眼,然后……便没有然后了。
太子很忙,每日都要从日出忙到日落,既要和大儒们学习文化课,又要跟着太上皇学习为政之道,还要……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太子很忙。
太子来坤宁宫之前,就已经知晓了“坤宁宫有命妇来请安”这个消息,可是没办法,太子如果先出东宫给皇后请安,然后来坤宁宫给太后请安的话,空闲的时间便就不够用了。
所以,太子只能挑皇后在坤宁宫时,来坤宁宫给祖母和母后请安。
在和黛玉说了几句话之后,太子便告退了,他还要去乾清宫跟着祖父“长见识”呢。
没过一会儿,太子便将这个让他惊奇的小丫头,抛到了爪哇国。
可是,太子的母亲,皇后娘娘却将黛玉放在了心上。
从贾敏母女进东宫开始,皇后就一直在观察黛玉,皇后见黛玉长得极好,气质极佳,而且小小年纪便读了四书,颇有其母之风,便心中一动。
皇后虽然不喜贾敏,但却是一个聪明人。
什么是聪明人?聪明人就是不会被个人感情蒙蔽了理智的人。
自从亲生儿子成了太子之后,皇后便将承瑞帝抛到了脑后,对于如今的皇后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已经从“坐稳皇子妃的位置”,变成了“让儿子平稳地继承王位”,承瑞帝继位后,又变成了“让太子平稳地登上至尊宝座”。
如今,太子年仅八岁,皇后便开始考虑太子的终身大事了,今日,见了贾敏母女后,皇后觉得……贾敏的女儿,是一个很好的太子妃人选。
林如海是朝廷重臣,年仅四旬便成为了户部尚书,未来很有可能入阁拜相,成为内阁大学士,林如海有四子,都并非纨绔之徒,长子和次子年起轻轻就有了功名。
而且,黛玉是衔玉而生的女孩子,衔玉而生乃是天大的祥瑞,如果太子娶了一个衔玉而生的女孩子为太子妃的话,对于太子来说……如果运作得当的话,太子的地位将会更为稳固。
皇后只有一个儿子,便是当今太子,皇后有意给太子寻到一个四角俱全的女孩子做太子妃,贾敏的女儿,自然是极为出色的,可是,却仍有瑕疵……林家人丁不旺,没有近枝族人,林如海虽然位高权重,可林家却没有能帮衬到他的人,林如海若有意外的话,林家将会在刹那间土崩瓦解。
皇后心想,贾敏的女儿,并非最好的选择,不过,虽然做不得太子妃,却可以做太子的妾室,要知道,太子的妾室,可不是普通的妾室,而是有名分有品级的命妇,将来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太子走后,贾敏又陪着太后说了一会话,并让黛玉摘下通灵宝玉给太后看,太后极喜欢黛玉,拉着黛玉不松手。
贾敏见时间不早了,便向太后告退,太后拉着黛玉的手,对贾敏说道:“这孩子我很是喜欢,让她常来坤宁宫看我,陪我说说话,可好?”
皇宫是什么样的地方,贾敏心中跟明镜似得,她一点也不想让女儿和宫廷沾上哪怕一点的关系,可是,这个问题是太后问得……
贾敏笑着说道:“这孩子,被我宠坏了,喜欢胡闹,别让她扰了您的清净。”
太后也笑着说道:“我就喜欢热闹,你家的女儿,我看着是极好的。”
贾敏只得“面露喜色”,笑道:“您能喜欢这丫头,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
坤宁宫内,一片和乐。
回到家中后,贾敏拍着胸口,长出了一口气,“可回来了。”
黛玉有样学样,也拍着胸口,长出了一口气,“可回来了。”
对于贾敏来说,此次皇宫之行,既费神,又费力,费神是因为精神不敢有片刻放松,至于费力……贾敏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此次皇宫之行,先从宫门走到东宫,然后从东宫走到坤宁宫,再从坤宁宫回到宫门……贾敏表示,三年不运动了,体力有所下降。
贾敏虽然极为疲惫,但看着黛玉的动作,“扑哧”一声笑出了声,萝莉年龄的黛玉,做出这样老成的动作,非常有喜感。
贾敏伸出手指在黛玉光洁的额头上,点了几下,笑着问道:“你这丫头,在宫中的时候,多么的乖巧,我差一点以为你改了性子,结果一到家,你就原形毕露了。”
黛玉扯着贾敏的袖子,说道:“在宫中时,连母亲都不敢放松,玉儿怎么能给母亲添麻烦吗?”
贾敏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太后若是宣你进宫陪她说话,你一定不能乱说话,‘祸从口出’的道理,母亲给你讲过……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我会细细地告诉你的。”
黛玉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玉儿不会让给父亲和母亲抹黑的。”
听了黛玉的话,贾敏既欣慰,又心酸,她女儿才五岁呀……
贾敏有三年没有回过娘家了,心里极为思念,若非进宫给太后请安,贾敏今日就想回娘家。
当晚,贾敏和林如海商量,林如海说道:“你回娘家,我自然要跟你一起回去,给岳母请安,可是,我刚到户部,有许多公务要忙,等我下一次休沐时,咱们一起去荣国府,如何?”
贾敏说道:“三年都等了,也不在乎这几日,你的公务要紧,母亲必不会怪你的。”
既然是回娘家,那自然不能空手而归,贾敏命人准备了礼物,其中便有贾玥想出的新奇玩意——毛绒玩具。
贾敏早在扬州时,便命针线活好的丫头,赶制出了一批毛绒玩具,其中有兔子,也有其他造型的——贾玥友情提供的图纸。
贾敏为娘家侄儿侄女准备的,是数只足有一人高的橘黄色的毛绒鸭子,贾敏喃喃自语:“玥儿说,他给这鸭子的名字叫‘大黄鸭’,好奇怪的名字,不过,这鸭子的模样,倒真是可讨人喜欢。”
作者有话要说:贾瑜,穿越成贾政嫡次子的穿越种马男,马上就会知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穿越者……
贾玥的情敌,开始陆续出现了,玥哥儿,你要奋起了!
、第39章 省亲
这一日;林如海夫妇领着儿女、徒弟,出了林家的大门;前往荣国府。
林如海父子五人皆骑马,贾敏领着黛玉和贾玥两个孩子乘轿,林府距离宁荣街极近,转眼间,便到了荣国府的大门前
林如海是极得太上皇信任的臣子;官至正二品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对于日渐没落的荣国府来说;林家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姻亲。
对于林如海夫妇的到来;荣国府给予了极高的规格。
贾赦和贾珍这两府明面上的当家人,领着贾政、贾琏、贾蓉等人,在荣国府大门口等候林如海的到来。
按理说,林如海虽然位高权重,但却是荣国府的女婿,荣国夫人贾母的晚辈,当不得如此郑重的迎接,不过,贾母极为疼爱贾敏,便发了话,让贾赦、贾政等人亲自在大门口迎接。
贾母是贾赦和贾政的母亲,更是贾家辈分最高之人,她的命令,贾家上下不敢不从。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理由,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贾母欲借林家之势,压下王夫人。
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深得太上皇的信任,荣国府在贾代善逝世后,贾赦、贾政等人皆不成器,早已不复当年的声势,对于位高权重的王子腾,荣国府极为重视,甚至是当做了依仗。
因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哥哥,王夫人在荣国府内过得很是滋润,就算身为荣国夫人的贾母,也要给王夫人留几分面子。
林如海升任户部尚书后,贾母便动了心思:“若非为了瑜儿等人的前途考虑,我怎么会如此容忍王氏呢,如今,姑爷当了户部尚书……姑爷极得太上皇的宠信,手中的权势并不弱于王子腾,又是瑜儿的姑父,还有可能是瑜儿未来的岳父……王氏越来越放肆了,也该压压她的气焰,让她清醒清醒,知道她在这府里,到底是什么身份!”
对于荣国府内的“勾心斗角”,林如海一无所知,他虽然觉得荣国府如此隆重,有些不对劲,却并没有多想。
林如海下了马,领着四子一徒,在荣国府众人的簇拥下,进了荣国府的大门。
贾敏和黛玉是乘轿来的,轿夫抬着轿子,进了荣国府的正门,走了一射之地,轿夫们便放下了轿子,退了出去,而后,侯在一旁的□个衣帽周全的小厮走上前来,抬起了轿子。
到了二门,轿子落下,跟在轿子后面的婆子忙上前打起了轿帘,扶着贾敏和黛玉下了轿子。
贾敏在荣国府生活了十余年,对于荣国府内的一草一木,皆非常熟悉,黛玉刚满周岁,便随林如海夫妇前往扬州,今年方才回到神京,对于外祖家,黛玉很是好奇。
刚才轿中时,黛玉便偷偷地从纱窗往外看,如今下了轿子,黛玉跟在贾敏的身后,缓步前行,没有出一丝错处,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荣国府。
黛玉心道:“母亲常说,外祖家与别家不同,今日一见,果然不凡,看上去比我们家还要好上许多,不过,却比不得皇宫中的亭台楼阁。”
林家是清贵的书香门第,虽然富贵,却比不得荣国府的奢靡,黛玉年纪尚小,还未学习管家之道,又是第一次来的荣国府,自然不知如今的荣国府只是表面上风光而已,只当母亲所言不虚,外祖家不愧是国公府邸。
不过,黛玉几日前随贾敏进过皇宫,见识了皇宫中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殿阁,见了太后、皇后等大明最尊贵的女子。
荣国府虽好,却远远比不得紫禁城,黛玉在皇宫中渡过的那半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给林如海夫妇及林家抹黑。
如今,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黛玉虽然年幼,但身为户部尚书林如海的爱女,还是一个进过皇宫,陪太后、皇后说过话,并让太后、皇后极为喜欢的女孩子,黛玉表示:荣国府,完全无压力。
贾敏是朝廷重臣林如海的妻子,荣国府辈分最高的贾母的爱女,贾敏在内宅享受到的待遇,和林如海相比,只高不低。
贾敏一下了轿子,便看到了等在那里的邢王二夫人,贾敏口角含笑,领着黛玉缓步上前,一边行礼,一边口称“大嫂”、“二嫂”。
邢夫人和王夫人怎敢受礼,忙上前扶起了贾敏,口中说道:“使不得,不敢受姑太太的礼。”
贾敏见邢王二夫人身后,还站着两个年轻的少妇,便知是两个侄儿媳妇,果然,王夫人指着其中笑容温和的少妇说道:“这是珠儿的媳妇,是国子监祭酒李大人的女儿,学名叫做李纨。”
而后,王夫人指着另一名看上去极为爽利的少妇说道:“这是琏儿的媳妇,是我的内侄女,学名叫做王熙凤。”
李纨和王熙凤是晚辈,忙上前给贾敏这个姑妈行礼,贾敏坦然受礼,一边夸赞两人,一边让黛玉上前见过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王熙凤。
因贾母还在等着贾敏呢,王夫人等人不敢耽误时间,忙引着贾敏前往贾母居住的院落。
进了贾母所在的正院,几个坐在台阶上的丫头都跳了起来,笑着迎了上来,“姑太太来了,刚才老太太还念着呢,可巧就来了。”
丫头们争着打帘子,给贾母回话:“姑太太到了。”
贾敏进了屋子,只见一个老妇人扶着两个小丫头的手迎了上来,正是贾母。
贾敏一惊,忙走上前去,抓着贾母的手,叫道:“母亲。”
贾母上了岁数,身体虽然康健,但精神却大不如前了,贾敏随林如海前往扬州,数年未归,对于能否在有生之年见到亲生女儿,贾母心中很是没底。
如今,贾敏出现在眼前,贾母心中大喜,将贾敏搂在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了起来。
贾敏和母亲的感情极深,虽然因黛玉出生时的那件事,贾敏对娘家很是不喜,但对于亲生母亲,贾敏从没有怪罪过。
此时,贾敏见母亲放声大哭,心中也不好受,忍着眼泪说道:“母亲,女儿回来了,女儿回来了。”
屋子里的人——包括邢王二夫人,李纨、王熙凤,以及侍立在一旁的丫头们——一见贾母哭出了声音,皆掩面而泣。
在贾敏柔声的劝解下,贾母止住了哭泣,用手摩擦着贾敏的脸颊、双手、肩膀,嘴角露出了笑容。
众人见贾母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