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天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的天花事件之后查出来确实是科勒部落与反贼合伙做的,朝廷抓了一批人,砍了一堆脑袋,然后便不了了之了。
京里一天天恢复了平静,前线传来的也都是好消息,眼见着已经步入五月天气越来越热,宁云晋在一次给宁敬贤请安时,听到父亲说皇上准备南巡,他也要伴驾时顿时有些心动了!
宁云晋这心动可不是为了能去南方,那地方他前半生待了那么久才不会惦记呢,他想到的似乎自己有一次绝佳的整文禛的机会,如果操作得好的话甚至能让这位皇帝陛下吃吃自己当年的苦——说不定还可以顺便捞个救驾之功。
他可是很清楚如果这次南巡没有被自己蝴蝶的话,文禛会在杭州府遇到洪水决堤,撤退时又赶上了反贼刺杀,以文禛的能力他原本不会在乎那区区的刺杀,偏偏不到一年中连续用两次能力他自然也要付出一些代价,似乎那次他不但受了伤,而且还出了一些其他问题,御驾当时便紧急回京了,之后有一段时间文禛根本没有料理朝政,要不是露过几次面,差点被人怀疑他被软禁了,幸好隔了十多天便又恢复正常了,此事便不了了之。
经过这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宁云晋对文禛的恨却是已经淡了,原本上辈子他闹就是为了心中不平和太子对自己的鄙夷,但是现在自己有了疼爱自己的家人,又学到了神奇的功法,注定拥有美好的未来,再还不知足就该天打雷劈了。
见过去年文禛祭天的事情后,他对那皇位更是心有戚戚,身在那最尊贵的位置其实一样有不顺心的事情,甚至比常人还要不自在!
“你的心神似乎有些不宁。”老人一边修着花草的叶子,一边不经意地问。
宁云晋刚刚背完之前的功课,毕恭毕敬的等着师傅给自己丢下一本书。他每次来这二进小院,几乎都看到这位大宗师在摆弄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不是浇水、修剪,就是自己抓虫子,把那些花草伺候得娇艳欲滴,远比寻常人家开得旺盛,若不是怕被揍宁云晋还真想请他去料理自己的那片花田。
老人很少跟他说功课之外的事情,冷不丁被这样一问,宁云晋差点没回过神来,他连忙道,“没有呀,老师。”
“你的心乱了。”老人看都没看他一眼继续道。
宁云晋心中一咯噔,知道自己的情绪虽然骗得了其他人,但是却肯定骗不过这位大宗师。他只得老实地道,“听父亲说他将和皇上去南方,要去两三个月那么长的时间呢……”
“可别告诉我你是舍不得离开爹。”老人随意道,突然抬头望向了宁云晋。
欧侯修己的双眼如同一汪深不见底的池子,宁云晋被那双洞察人心的眸子望着张口欲答的谎言根本说不出口。
老人却突然了然地问,“你想去。”
虽然是疑问句,老人说得却十分肯定。宁云晋吐舌道,“自然想去,可是我可不够资格……”
“那便去吧!我会跟皇帝说的。”老人挥了挥手,也没有布置功课,便将宁云晋赶了出去,让他回京后再来找自己。
宁云晋一头雾水地被这位神秘兮兮的老师赶走,却没听到老人对着眼前的花草呢喃道,“孽缘,情缘。情缘,孽缘。真是怪哉,怪哉。端看这小子南下时的一念之差了。”
有了这位老师的一句话,南巡的队伍里便多了宁云晋这么一个小豆丁。宁敬贤望着他有些头大,文禛却挺高兴的,还顺便将原本不想带上的太子一起打包带走,美名其曰一起作伴见见世面。
文禛这次南巡一来是为了巡视河工,二来是为了去江南安抚人心,三来是朝廷打了胜仗自己又劳心劳力了那么久实在想松快松快,出巡虽然也不自在,到底也比在宫里好一点。
他们的行程是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巡幸的地方有南京、扬州、杭州等城市,虽然四月间就开始准备,但是真正等到出巡已经是七月了。这还是一拖再拖定下来的日子,要不然按照接待人员们的想法能拖到九月是最好的。
文禛自然明白其中的猫腻,他原本就是为了察看河工修缮情况,等到九月洪峰推却的时候大事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沿途为迎驾进行的银子也都花了,那这次南下自己反倒成了劳民伤财。
七月间正是雨季,与去年这个时候滴水不落不同,今年时不时的来一场暴雨,才七月间运河的水位便已经很高了,最高的地方距离堤岸居然只差半米,若是再来场大雨便有些吃紧。
站在御舟上文禛望着两岸杨柳依依的风景,颇有些意气风发,这便是自己守护着的大好江山。
在他身后一左一右站立的是太子和宁云晋,两小虽然从南巡开始就伴驾在文禛身边,可惜没有丝毫双生子的心心相惜,都将对方当做隐形人,只有在面对文禛的时候,才装出另一副表情。太子礼贤下士,宁云晋循规蹈矩。
远处遥遥可以看见城郭的轮廓,文禛指着两岸问,“鸿明,你可知治河的重要性?”
鸿明再早熟也不过才刚满五岁而已,哪说得出来什么大道理,不过沿途他也跟在文禛身后听到不少,想了想便达到,“回禀父皇,关乎漕运。”
文禛笑了笑,却并不满意,扭头望向正好奇望着岸边的宁小胖,“云晋,你觉得呢?”
宁云晋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不过这里面的道理太多了,偏偏都不适合他一个小孩说。太子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够仇视自己了,再表现得过头那是找抽,他愣了一下嘿嘿笑道,“我觉得太子说得对啊,河道不通,漕运不畅,那粮食就运不到京里了。老子不都说了吗,上善治水。”
“看来这段时间没浪费,你小子还学了一点东西。努力点,回头姨夫再给你包个大红包。”文禛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前方道,“朕前后共拨了两百二十万两银子,不但着人深挖入海河道,还命江南淮扬所属沿河地方栽植柳树以备河工之需,又着浙江巡抚总督河务,加强堤防清理堵塞的河道,只盼这些新建成的河工能够造福万民,再不受那家园被淹,流离失所之苦。”
对他的美好愿望,宁云晋只是偷偷撇了下嘴,您老还是先祈祷那些银子没全被贪光,还能追回来一点吧!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来啦,我果然打了鸡血。还有一段小胖和皇帝的单独相处,就要长大了。好舍不得让包子长大啊啊啊啊!
看到有位GN留言说皇帝出马是应该的,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享受了权利就要尽义务。奉天族既然是因为这个被百姓接受的,就不能坐享其成。不过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血脉能力再神奇也不可能这么一直用下去,所以最后奉天族的结局肯定和周朝后裔一样,直接将血脉之力废掉,留一部分保持血脉,其他人不如变成普通人反倒比较安全。
第39章
文禛的豪情抒发完了之后;便放两小各自回房休息。
鸿明回到自己的船舱之后便坐在椅子上默默的生着闷气;刚刚在甲板上的对答实在让他心里有些怄。
“你们说,那小子明明和我答得差不多;为什么父皇却那么高兴?”
他问的是这次跟着自己出行的两个随行太监;一个叫马方,一个叫高可,都是自小跟着他的人。
高可是个惯会见风使舵的,但是却没什么文化。他哪里知道两句话之间的差异,只得献媚地道,“殿下,那小子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皇上圣明,不会被他迷惑的。”
如果是平日他这么哄着鸿明倒也就开心了;可这时候他正在气头上,于是一脚踹在他身上,将高可一个屁墩坐在地上,“都是些废话,如果是我答得好父皇为什么不满意!马方,你说!”
马方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看着憨厚,心里却是个弯弯绕绕多的。他看着小太子略显狰狞的表情,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年前皇上将那被养得圆润毛亮的鹩哥还给太子的时候。明明之前那么喜欢的鸟儿,居然就被太子抓在手里生生扭断了脑袋,最后还是自己去埋的。
他微微颤了一□子,感觉到太子对这答案不依不饶,只得沉吟了片刻,小心地回答,“回禀主子,那宁家二少爷前面答的都和您差不多,皇上是不是因为后面一句才高兴的?既然是圣人说的大善治水,只怕皇上听着也舒坦。”
“大善治水……老子说的明明是大善若水……”鸿明的思维有些混乱,他虽然已经读了一年多的书,但是主要看的都是正经的四书。不过他自己不知道没关系,这船上还有一位大学士跟着呢!
他指着马方道,“你去问问如海师傅,到底老子说的是什么?”
马方领了他的口谕连忙出门寻侍其如海。
鸿明嘴里反复的读着这两个词恨不得能立刻得出个所以然来,只要一空闲下来他脑海中又不断地回想着父皇望着那宁家二子赞赏的表情,让他气得忍不住磨牙。
很快马方就回来了,看样子他一路都是用的小跑,进门的时候还喘着粗气。
“如海师傅怎么说的?”
马方深吸了口气让呼吸平缓下来,答道,“阁老说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名为《治水》就是以《上善治水》开题的,这句也是对老祖宗一身功绩的总结。只是汉时为了独尊儒术,将这句改成了上善若水,阁老说了,族里的版本便和寻常的不同。”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最会治水,那不用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禹,奉天族由夏族后裔组成,他们引以为傲的老祖宗自然就是大禹!
鸿明即便年纪小也知道那小子将父皇与老祖宗放在一起比,这个马屁可真是拍得妥妥的,难怪父皇的表情……他的喉头仿佛被噎着了一样,半响才吐出一句,“哼,马屁精。”
自己可是尊贵的太子,不和这种佞臣小人计较!于是傲娇的太子便将对答的这一出小仇恨先揭过了。
因为文禛想要在汛期之前将新竣工的河工都巡查一遍,导致他们一行人的行程很赶,不但毫无游玩的时间,沿途有几个大城都放在了回程时。他们只是在南京和苏州上岸落了下脚,文禛在当地接见了官员和士绅,接着御舟便毫无停顿地直接到了杭州。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站,也是这时候江南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坐了一个月船宁云晋上岸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脚软绵绵的好像在飘,半响才缓过神来。他偷偷的瞥了一眼太子,发现那小子脸虽然板的很严肃,故作没事人的样子,但是走几步腿就软一下,看起来也是有些不适应。
真正没有一点反应的是文禛,他看起来依旧很精神,只是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很不满杭州府弄出来的阵仗。文禛不是给不知柴米油盐贵的,他这次出行时间定的短,沿途落脚的地方也少,就是不想那些官员为了迎驾铺张浪费。
他们这一行御舟一共只有两艘,护航船只不到百艘,拉纤河兵宫动用了一千百人,这样一直船队行进在运河上,虽然也是旌旗蔽空,堪属豪华庞大,但是比起历任南巡的帝王真的已经算是节俭了。
但是杭州府这边似乎完全没有领会到领导的精神,这次接待简直是极其铺张。在御舟距离杭州码头还有十里的时候,沿途就开始鞭炮齐鸣,不时有烟花冲天,接着更有悠扬的箫声入耳,当文禛看到奏乐的居然是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时候脸都黑了。
等到上了岸之后,原本码头上对方货物的地方扎了一个大戏台,见御舟上下来人便吹吹打打的演起了热闹的戏码,望两岸一看街道都是干干净净的,连树枝上都扎着喜庆的红布。
文禛不禁怒极反笑望着以浙江总督打头的一干官员,连声道,“好好好!”接着脚步都没停便带着身后的两小直接上了龙辇。
有个别驽钝地见皇上笑了,还拉着身边的人问,“皇上这是满意咱们的迎驾呢?”
聪明点的人自然都已经皱起了眉头,皇上那语气实在不像是高兴的。
浙江总督周升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自己就不为了出这个风头赶在今天来迎驾,万一皇上追究起来以为自己也插了一脚,那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江南的官儿本身可就没几个干净的。
宁云晋还是头一次坐龙辇,这车的车身到处镶嵌得有金银玉器和宝石珍珠,还雕刻得有龙凤图案,尽显皇家的尊贵和气派,是特地从京里带来的。原本这马车只有皇帝和皇后有资格坐,他一个大臣的儿子不可能沾边的。不过他年纪小,又是皇帝传唤上车的,周围随行的大臣们也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见他望着车壁两眼发光的样子,太子没好气地偷偷瞪了他一眼,暗中嘀咕,真是个没见识的家伙,父皇以前可是带自己坐过好几次了,这么一对比鸿明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就无比舒畅,小腰板都挺直了一些。
文禛虽然一肚子气,但是看到儿子突然正襟危坐认真的样子还是有些好笑。他拍了拍鸿明道,“又不是在人前,在父皇面前无须那么拘谨。”
他的话让鸿明放松了一些,但是表情却依旧很严肃。文禛虽然满足于儿子对自己的尊敬,却也有些怅然若失,皇家的父子怎么也不可能像寻常人那样父慈子孝,他瞥了一眼双眼闪闪发亮打量着龙辇的宁小胖,不禁有些黯然。
“你们今日看到这迎驾的场面有什么想法?”
鸿明心中一咯噔,知道今天的考校又来了。自从这次出行以来,父皇就喜欢出问一些题同时问自己和那讨厌的小子,偏偏每次都是那小子的答案让父皇满意一些——即使有时候明明纯属拍马屁!
“杭州府的迎驾比前两处都浩大,沿途的百姓看起来精神也比其他地方好,可见江南的繁华富裕,百姓生活不错。”鸿明挖空心思回想着刚刚在码头上的惊鸿一瞥,“不过那些炮竹戏台什么的,实在太过劳师动众了一些。”
“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江南的赋税占了全国税收的一半,其中苏、松、杭则又占了其中六成,可见江南地区的重要性。”文禛点了点头,又望向宁云晋,问道,“你呢,有什么想法?”
宁云晋心中早已有答案,张口便道,“乞丐消灭殆尽,官兵多才多艺,丝绸比纸便宜,曲儿唱得不错。”他说一句文禛的脸就黑一点,偏偏宁云晋还火上添油地道,“别的地方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地方只怕能捞上百万,所以当官还是要挑江南的好。”
文禛被他刀刀捅心窝子的话给气得不轻,但是却又不能否认这小子说的句句属实,只能忍不住磨牙道,“等你长大了,朕就派你来江南,你说好不好?”
宁云晋笑咧嘴,眨巴着眼,装模作样地道,“那微臣就提前谢谢皇上抬爱了!”
“不过嘛……”文禛皮笑肉不笑地道,“要是朕发现你贪了一两银子就拔了你的裤子在衙门前打屁股!”
一想到那场景宁云晋的小脸便僵了,鸿明则更是毫不客气地笑出了声。
说笑间御驾便到了今天休憩的地方,文禛还是大夏第一个来江南的皇帝,自然在杭州没有修行宫,他们住的地方是杭州织造府,也是前朝皇帝南巡时居住的地方,当地的官儿已经提前进行了修缮,尽管时间太短,却也弄得富丽堂皇的,丝毫不比宫里差。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然已经在杭州落了脚,文禛便准备多停留两天,一来是游一下天下闻名的西湖,二来是临时决定阅兵较射,他到要看看那些兵除了吹箫奏乐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本事。
第40章
文禛的考校阅兵是没有提前通知的;让杭州当地的官儿们连准备的时候都没有。兵一拉出来;好嘛,老弱病残都全了。
当地的武官也不是没做过皇帝可能会阅兵的准备;八旗兵和绿营都各有几只可以充当门面工程的队伍。
但是文禛虽然没有带过兵;基本的常识和其中的猫腻却也是清楚的。江南地区平时最多剿个匪,打打倭寇而已,虽然那些人都是穷凶恶极的,可都是些闲散的兵力,驻防的八旗兵和绿营再差也是正规军,一窝蜂的上去以多欺少还是做得到的,因此吃空饷、谎报军功的现象极其严重。
一般来说阅兵都是八旗兵和绿营分开的;像这样在皇帝面前露脸的事情多属于八旗军,因此圣驾没来之前他们的铠甲就擦得闪闪发亮;甚至还调集了一些绿营兵来充数,聚在一起走了几次队列。
可是文禛根本不按牌理出章,抽调阅兵的时候直接两边一起,而且时间定得很紧,这下可就乱了套,不仅要让那些被借出去的人回归原位,还要补齐原本的人数,慌乱之中也顾不上是不是老弱病残了,只要是人就得上。
因此阅兵场上便可以看得到有铠甲装备齐全的,也有拿着个平时练习用木制武器就出场的。再一考校骑射,那就更糟糕了,居然还有弓都拉不开,马都不会上的人,一看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拉出来的人马。
别说文禛了,就连周升的脸也气歪了,贪是一回事,起码也别做得太过分了嘛!他这是第二次后悔自己干嘛从温州的总督衙门跑来这里挨骂。
那丢脸的场面文禛是再也看不下去了,丢下一句“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便拂袖而去。他这一生气,西湖也不想去游了,直接重新朝着海宁出发。
文禛是真的郁闷了,开国不到五十年而已,吏治居然已经腐败到这个程度了,连军队都是这个样子,那河工这块最大的肥肉,还不知道被多少人层层盘剥,他是真的忧心不已。
要知道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海宁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是全国远赴盛名的观潮地。当时钱塘江口海潮的出入有三个口门,当海潮来袭时,唯有主流走中小门的时候两岸才少有海潮之灾,否则趋向南大门则绍兴一带招灾,趋向北大门则海宁一带倒霉。更糟糕的是,一旦海宁的大堤被冲毁,那么临近的苏杭嘉兴等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就会被海水淹没,这次修缮的河堤中下拨银两最多的就是这一带堤防的修建。
文禛忧心忡忡的样子让跟他同车的两小都只能小心翼翼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把宁云晋悔得不轻,早知道应该借口身份不符,躲在自己的马车上的。
好不容易到了中途休息的时间,鸿明找到宁云晋,一脸不情愿地道,“你不是最会拍马屁的吗,怎么也没办法让父皇心情好一点?”
“拍马屁!太子殿下,小人哪里拍过皇上马屁。”宁云晋满脸无辜地道。
鸿明瞪着他,一副你自己明白的表情,可惜宁云晋的脸皮可比他厚多了,根本就无动于衷,好似受了侮辱一样。
想到他准大宗师的身份,鸿明也不好将人往死里得罪了——至少他自己登基前不行,他只得道,“孤不管,父皇如今不知道为何事忧心,你得想办法去哄他开心。”
宁云晋无语地望着他,“殿下,这样的事还是您身为儿子去做比较好吧!”
孤要是做得到,还用求你这小人吗!鸿明郁闷的瘪嘴,不爽地剐了他一眼气呼呼地转身走了。
幸好文禛的情绪在用过午膳之后便缓和了起来,为了转移心情他便拿起书本开始考校两小的功课,让原本精神奕奕的两只都蔫了。
海宁与杭州是接壤的,他们一行沿着河堤前进,在盐仓稍作休息后,准备晚上在盐官镇借宿,毕竟那里是海宁县县治所在地。
前行途中文禛不时会让人停车上堤查看情况,越看越他的脸色越不好,虽然堤坝看似修筑得很高,还按照要求种植了柳树,可是有些地方踩的人一多便有塌陷。
一直随驾在他身后的周升看着这个豆腐渣工程,整个人已经木然了,连大气都不敢吭一声。
侍其如海看着江水的水位,忧心的对文禛道,“皇上,今年的水位格外的高,看这个情况万一有大潮只怕是挡不住的。”
文禛何尝不知,他拧着眉头道,“让人车马速度快点,朕要去盐官镇看看。”
“皇上不可。”已经知道自己多半乌纱顶戴不保的周升心中一惊,张口便道,“这几日正是大潮的时候,还是……还是……”
文禛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朕倒要去看看这天下奇观的一线横江。”
看到皇上登上马车,周升心里那个愁啊!今儿正是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盐官镇一带江面只有三公里,可以看到“江横白练一线潮”,问题是就这大堤的情况只要有个万一……他简直不敢想象了。
可惜文禛的意志不是可以由他转变的,皇上执意要去又有谁能拦得住。
也许是最近让他糟心的事情太多了,宁云晋发现文禛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是真正的有些灰白,眉头也开始紧皱着像在忍耐什么,看样子是身体有些不适。这让他心中既激动又兴奋,难道今天便就是出事的日子吗!?
一行人很快到了盐官镇,这时在堤坝旁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看样子都是冲着今日的大潮来的。当地的县官虽然得到消息清理出了一条供御驾通行的道,但是也没办法将整个大堤边的人都赶走。
这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看到壮观的钱塘潮了,一波一波壮观大气,惹得在场的人不时惊呼。这几次的潮都不是很凶猛,文禛便开始让周升为自己指点哪些地方是新修建的堤防。
鸿明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壮观的场面,虽然也跟在文禛身后,但是视线不时地被那潮水吸引。
当他们行进到一处明显新修建的大堤处,突然有个女人大喊大叫冲着江面哭嚎,“我儿子,我儿子掉下去了……求求你们帮帮忙,行行好,救救他。”
她说的当地话,文禛他们这行人大都是北方人根本听不懂这方言,只是被吵嚷得有些不舒服,于是注意力被她吸引了。就在这一刹那间,突然一阵箭雨便朝着他们这边射了过来。
宁云晋一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关注着周围的情况,一看到箭便扯了一把身边的太子,自己顺势卧倒。
鸿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