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活 作者:布老虎吃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什么是闪光点?这就是闪光点!老记者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后面的记者。
“好的,等一些我给你讲两个打美国鬼子的故事,那你现在可以跟伯伯说一下,你爸爸是怎么受伤的么?”
不用老记者提醒,其他的记者都拉开了架势,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妈妈说,爸爸是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被美国鬼子的飞机给炸伤的,现在头里面还有几块弹片呢!”
“是么?”这可是重大新闻,一帮记者的笔开始刷、刷、刷的记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爸爸就不会经常头疼的睡不着了。你不知道,爸爸头疼的时候可吓人了。连被子都给他撕坏了好几次了。”陈兆军知道,那个时候的记者跟后来的记者不一样,讲究的就是严谨,所有这些,在见报之前,他们都会调查的。
“那你爸爸都是是么时候才会头疼的?”
“爸爸不能太累,要是没睡好就容易头疼,所以爸爸休息的时候,妈妈就不准我们去吵他,不然妈妈就会打我们的。”
“小朋友,你真听话。你妈妈呢?”老记者知道,现在再问下去也没什么好问的了,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陈伟雄的爱人张桂梅,希望可以从她身上得到一些资料。
“妈妈在跟医生伯伯谈事情,让我看着爸爸。哎呀,我得回去看爸爸了。”陈兆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可不想跟记者聊太久。
看着陈兆军跑进了病房,老记者开始安排任务了。
“小赵,你马上跟x军医院联系,调一下陈伟雄的病例档案。小孙马上整理一下刚才的记录,上报社里,听一听社领导的意见。小王跟着我,采访一下303医院的医生,看看他们的意思。”
由于陈兆军的推动,媒体开始运转了起来。
一天后,一篇名为《昔日保家卫国勇士,今日抗震救灾英雄》的专题报道就出现在了报纸的头条并迅速被多家报纸转载。顿时,全国呼声一片,大家都认为,不该让陈伟雄再受病痛的折磨。
303医院迅速反应,为陈伟雄做出了手术的安排。
此时此刻,张桂梅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可陈兆军的想法就不同了,他觉得,与其让爸爸后来那么多年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不如现在冒一点风险,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他知道,只要小心,这个手术的风险并不大。他相信,在这么多压力面前,303医院无论如何都会做好这个手术的。陈兆军相信,这对陈伟雄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喜事了。
第十七章 一个将军的诞生
陈伟雄的手术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当然了,地震已经过去已经近10天了,每天翻来覆去的说救灾的情况,未免让人有疲劳的感觉。在这个时候,陈伟雄这个原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的手术情况正好填补了这段新闻空档。再说,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就算陈伟雄想低调也不可能了。其实很关键的就是,陈伟雄怕别人说他个人英雄主义。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身份和当时所处的位置,另一个就是那篇被陈兆军忽悠着写的文章造成的影响。这一切,都让所有的人感到,陈伟雄受到什么样好的待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303医院安排了最强的手术阵容,器械和药物使用更是不计成本。就算是这样,进行头部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在陈伟雄进手术室前的一刻,一直担心丈夫的张桂梅突然发现陈兆军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让张桂梅很意外,她本来还想让老儿子跟他爸爸说几句鼓励的话的。不过很快张桂梅的所有注意力又都回到了陈兆军身上,看着正躺在手术车上,被记者们长枪短炮对着的丈夫,张桂梅的心“碰、碰”的跳着。虽然从进303医院那天开始张桂梅就穿上了白大褂,可她还是没有机会进手术室,她也不敢进去。
此时此刻,陈兆军正偷偷的躲在医院小花园的假山后面。看见爸爸被刮了光头搬上手术车的那一刻,陈兆军突然觉得怕了起来。虽然明明知道这次手术的风险是很小的,可是风险毕竟是存在的。陈兆军不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呆在那里,会不会突然阻止手术的进行。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跑出来,躲到假山的后面默默的为爸爸祈祷。
陈兆军以为没有人注意他的行动,可是他错了。上次采访陈伟雄不成、后来从陈兆军这里得到第一手资料的老记者早就盯上了他。这都怪陈兆军没有听他讲故事。老记者回去后一直觉得这里面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他反复考虑,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别看陈兆军当时没有说几句话,可是逻辑严谨、条理分明。用一个想听故事的理由做幌子,其实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老记者在x军也有不少朋友。在调查核实陈伟雄受伤的详细情况的时候,偶尔提到了陈兆军,他没有想到,反馈回来关于陈兆军的信息会有那么多、而且那么的惊人。他这才知道,几乎在整个x军,就没有不知道陈伟雄这个老儿子的。有了这些信息,老记者感到,也许自己真的是被小家伙利用了一把了,虽然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今天一到医院,老记者就盯上了陈兆军。他考虑,也许自己可以从陈兆军这里再得到一篇有价值的东西。
“陈兆军,你不去病房等着,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老记者笑眯眯的问道。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陈兆军也不想隐瞒什么。他红着双眼回答:“我是在为爸爸担心,我担心爸爸出了什么意外。”
老记者又一次感到意外。他不明白,陈兆军怎么不像上次一样隐藏自己了。但是,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他感到陈兆军还是信任自己的。
“别担心,医院为你爸爸安排了最好的医生,这个手术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你就放心好了。”
陈兆军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你能不能告诉我,在你的眼里,你爸爸是一个什么样地人?”其实老记者也不知道该跟陈兆军说些什么好,这话不过是随口一问。
“我爸爸是最好的爸爸,他看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时刻关心我们的每一个成长过程,我们家的三个门上,分别有我们兄弟三个人的身高记录,一般来说,爸爸会每隔一个月给我们量一回,有时候他太忙,补上记录的时候一定会在边上做下记录,说明这次身高记录不是在正常的习惯时间里量的。他同时也是最严厉的爸爸,每次我们犯了错,他都会一边打我们,一边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打我们,根据错误的大小,他会有一个很明确的尺度,小错少打两下,大错多打几下,习惯了以后,我们基本上在被打以前就知道这次要被打几下了。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尽量少犯错误或者将错误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这样可以少挨些打。爸爸同时是一个最好的丈夫。妈妈经常跟我们说,我们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只要爸爸有时间,他可以不顾自己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帮妈妈做饭洗菜。只要爸爸在家,妈妈就可以不用帮我们洗尿布了。每到妈妈生日的时候,爸爸都会尽量搞些好吃的给妈妈吃,可是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过过生日。我们问过爸爸,他的生日是那一天,可他总说忘记了。可是我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日给忘记了?爸爸还是一个好军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军装穿在身上,他都会穿得一丝不苟的,部队搞训练的时候,他从来都跟战士们一样,战士训练什么,爸爸就训练什么,战士们休息了,爸爸还要处理文件,每天,爸爸的灯都是最后一个熄灭的。爸爸还是一个非常。。。。。。”陈兆军林林总总的说了很多,虽然有些东西并不完全像他说的那样,可是这都是上一世陈伟雄去世以后陈兆军的回忆,在他的眼里,自己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想的。
老记者的眼眶红了,他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问,陈兆军竟然讲了那么多的话。这让老记者不由的想到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他突然觉得,陈兆军说的爸爸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同样的和蔼可亲,同样的令人尊敬。老记者觉得,自己每白费那么多心思来盯着陈兆军。他相信,陈兆军口中的陈伟雄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
老记者回去的时候,陈伟雄的手术还没有结束,他甚至顾不上跟同事们打招呼。他要马上回去把陈兆军说的东西整理出来,因为他担心时间长了,会忘记一些什么。因为陈兆军说的陈伟雄太普通了,普通到几乎跟每一个人的父亲都差不多。可是他又太不普通了,他用一个不是普通人的身份在做一个普通人做的事,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军人。
老记者的这篇由陈兆军口述整理出来的报道是跟陈伟雄手术成功的消息一起发出来的。也许是老记者写在文章结尾的那句“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军人”的话起了作用,经中央首长亲笔批示,一个向“共和国的优秀军人陈伟雄”学习的浪潮开始在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掀起,这是陈兆军始料不及的,也不上他想的。这让还在病床上的陈伟雄看到这篇文章后,差一点又要打陈兆军一顿(当然,就算真的要打,陈伟雄也动不了)。
不过对陈伟雄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连续两份报导,不但给陈伟雄换回来了一个全国英模称号,还让他在病床上就接到了调任x军参谋长的命令。这下,陈伟雄终于跨进了将军的门槛了。
第十八章 军部大院里的民兵连
由于303医院高超的手术水平和张桂梅尽心尽力的服侍照顾,陈伟雄恢复得很快。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陈伟雄就是一个劳碌命,感觉到自己好得差不多了,就急着想出院了。张桂梅也惦记着家里面的陈兆平和陈兆广,于是两人一商量,就跟医院提出出院的要求。303医院正好顺水推舟。反正不过是术后护理的问题了,有张桂梅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一家三口上了x军派来的上海牌轿车,回到了离开了一个多月的家。
由于陈伟雄已经被越级提升成了x军的参谋长,当然就要应该搬到军首长的大院里去住。房子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可是陈伟雄还需要到医院去观察一段时间,张桂梅当然也得陪着,这事就耽误了下来。可是陈兆军知道,过不了几天,就到9月9日了。如果不在这以前搬家,恐怕短时间内就没有办法搬了。陈兆军可不想继续向原来一样,兄弟三个挤在一间房子里了。他打定主意,实在不行,就自己搬家好了。
陈伟雄和张桂梅在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张桂梅所在的x军医院,家里就剩下三兄弟了。好在还没有开学,否则这还是个事。
陈兆军跟两个哥哥一商量,他们也都同意陈兆军的想法。于是,剩下的事就简单了,陈兆军到通信连找到陆连长,请他给派几个战士和一辆大卡车。
陆连长当然没有二话,不但给派了车,连他自己都亲自带队帮着搬家。
这事本来不大,可是放在那个时候,就这么几个孩子就办成了这样的事。可是让军部的所有人都对陈家的几个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等陈伟雄和张桂梅听说这事的时候,他们也都感到惊讶不已。
。。。。。。
陈伟雄出院不久,陈兆军和陈兆广也该开学了。陈兆军本来应该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可是他实在不想在小学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于是跟学校提出,直接上小学三年级。整个学校的老师有一半都是军属,对陈兆军的事知道不少,所以对他的这个要求到没感到有什么意外的,可是其他的地方上的老师就不同了,这两年,时不时就可以听到一些关于陈兆军的新闻,可他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为了检测一下陈兆军的水平、也为了显示公平,学校专门为陈兆军的入学进行了一次考试。整个考试内容涵盖了几乎小学的所以内容。当然,这些老师做得还是比较巧妙的。陈兆军那知道到底小学都有些什么内容,原来是拿过陈兆广的书来看,可不过是为了装样子,根本就没有仔细看过。结果就是,陈兆军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答完了整张试卷。这下,没有谁再说什么了。按照陈兆军的试卷上的水平,就是直接上初中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他的年纪还太小。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陈兆军上课不吵事,哪个老师都不管他,随他干什么。问题是陈兆军根本就没有吵事的心,所以也就不存在谁管不管的了。
倒是陈兆平的事很是让陈伟雄他们伤了一段时间的脑筋。按照一般政策,陈兆平高中毕业以后要么当兵,要么就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本来按照陈伟雄的设想,陈兆平毕业以后就应该参加上山下乡的,等到来年征兵的时候,直接把他送到部队去。可是由于陈伟雄住院的缘故,已经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了。可谁知道这个事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陈兆军的强烈反对。陈兆军的理由很充分。
“大哥为什么非要去上山下乡,反正他明年就要当兵了,就让大哥再在家带我们一段时间吧!”
“这不行,上山下乡是党中央的号召,爸爸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陈伟雄一贯都是这样,对中央的声音,他是言听计从。这应该就是军人的本色吧。
“爸爸,大哥在学校就没学到什么东西,可这两年大哥学了多少东西?反正再过一年大哥就要去当兵了,就让大哥在家里带我们把!”陈兆军开始耍赖了起来。
听陈兆军这么一说,陈伟雄也犹豫了起来。不知道怎么的,陈伟雄发现,陈兆军说的许多东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也许听他的没错?
张桂梅本来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农村去,可是由于陈伟雄坚持,她也就不说什么了,这会发现陈伟雄开始有了动摇,赶紧添上一把火。
“就是,老陈,干嘛非让孩子到农村起,再在家里呆一年,到时候当兵一走,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你懂什么,我现在可是军参谋长了。自己的孩子都不下乡,到时候别人会说闲话的!”显然,张桂梅说话的技巧还有待加强。
“其实这个简单,军里面像大哥这么大的孩子不少,可以由军部出面,把这些孩子都给组织起来,一个是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另一个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民兵训练,你想一下,等明年招兵的说话,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一个个政治文化素质过硬,军事水平更是比其他人强上一头,这可是保证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人的最有效的办法。”陈兆军的这一席话正是对着陈伟雄的软肋而去的,正好挠在了陈伟雄的痒痒筋上。
一听这话,陈伟雄舒服了。陈兆军的解释让陈伟雄有了很合理的不让陈兆平去农村的理由,毕竟他也是当父亲的,没有哪个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乡下受苦的。更不要说他们都明白,让陈兆平下乡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老儿子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不过这也不少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明天我就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军长和政委,看看他们怎么说吧。”陈伟雄妥协了。
陈兆军暗暗偷笑。谁都知道,军长和政委各有一个孩子跟陈兆平是同学,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山下乡。
。。。。。。
果然,当第二天陈伟雄解释了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上山下乡的理由以后,军长和政委几乎同事送了一口气。不难想象,他们都为这事伤透了脑筋。陈伟雄送来的这个理由真是太好了。
军长当即决定,召集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所有处长一起来开会,专门讨论以后部队的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山下乡的问题。会上,军长首先声明,不少不支持上山下乡的运动,但是,这些部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证成为合格的兵员,因为他们将来将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对于这一点,在座的所有军人都没有一点异议。因为这已经是惯例了。有了这个先决条件,所有的事就变的简单起来。不管是家里有没有孩子是要在今年上山下乡的,无一例外的都举手同意了军长的说法,因为他们都知道,就算他们的孩子今年不用上山下乡,可还有明年呢?要不就是后年?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当然就可以照此办理了。
于是,x军的大院里出了一件怪事,一帮就差头上的一颗红星和肩上的两面红旗,其它的都跟军人没有一点区别的年青人在司令部的几个参谋的带领下,每天跟军人一样出操锻炼,平时还要学习政治和文化课。连使用的武器都是制式装备。与军人唯一不同的,他们晚上可以回自己的家里睡觉。这些年青人被称为民兵。谁也解释不清楚,有什么必要在军部大院里面,警卫连的驻地设置这样一个民兵连的机构。可不管这么说,这可是报请了军区首长同意了的。而且,就在这个民兵连成立以后,各大军区军、师一级的机关大院里,纷纷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民兵组织。不过除了陈兆军,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怪胎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
就这样,陈兆平成了x军军部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
第十九章 曙光在前
眼看就要到1976年9月9日了,陈兆军知道,这个时候,可是个微妙的时期。可以说是1949年至今最混乱也最黑暗的一年,在这个时候,只要稍微站错脚步,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为了这个,陈兆军费了不少心思。经常针对性的举一些例子,时刻提醒家人小心。
其实不用陈兆军提醒,陈伟雄他们也都明显的感觉到政治气候的变化。好在有老人家的一句话:军队不能乱。所以,部队困难是现在唯一的一篇净土了。但这也只能相对而言。
。。。。。。
9月8日这天晚上,陈兆军非常小心,他针对,按照爸爸现在的级别,应该会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果然,9月9日快天亮的时候,军长的警卫员敲响了陈伟雄家的门。
听到敲门声,陈兆军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一夜没睡好的陈兆军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沉睡状态。
被敲门声惊醒的陈伟雄和张桂梅都很吃惊。没道理这个时候有人来敲门的?就算有事,家里有电话,为什么不用电话联系?陈伟雄的心里很乱,他真的担心了起来,在此之前,地方上听说终于的事已经不少了。通常都是半夜里一通敲门,门一打开,一帮这个小将哪个武装的一拥而上,然后就与家人天各一方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陈伟雄镇定的穿好了军装,正要离开房间的时候,张桂梅说话了。她拉开抽屉,将陈伟雄的枪拿了出来。
“老陈,枪带着。”
陈伟雄看了一眼张桂梅,又打量了一下在她手中的枪,坚决的摇了摇头。
“不用了,万一我。。。。。。,”话说了一半,陈伟雄没再说下去,他知道,张桂梅一定是听懂了:“你们要小心,看好几个孩子。”
张桂梅没再说话,身子一卷,整个人钻进了毛巾被里面。
陈伟雄叹了口气,快步走出了房间来到客厅,打开了大门。当陈伟雄发现门外只有军长的警卫员的说话,他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紧张了起来。他知道,一定是军长有什么紧急绝密的事,才会用这种方式来通知他的。要知道,当时的军用电话还是人工转接的,整个军部,除了军长和政委各有一台保密电话以外,使用干部的电话都是可以被监听的。有的时候,为了防止泄密,不得不用人工的方式通知。很显然,今天晚上就是这样的情况。陈伟雄不敢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急忙跟着军长的警卫员走了。
陈伟雄不知道,就在他离开房间的那一刻,张桂梅已经从被子里钻了出来,两只耳朵竖着,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许久(其实很快),她听见房门小心关上的声音。张桂梅的心里踏实一点了,她知道,也许没什么事了。不过张桂梅再也睡不着了,她索性起床,自己到厨房开始帮几个孩子准备早饭。
7点多的时候,陈兆军被妈妈叫了起来,他很意外,平时天热的时候在家里只穿军用衬衣的妈妈今天突然穿得非常整齐,只要再带上军帽,就可以参加汇操了。
陈兆平他们也感到很意外,只有妈妈心情好或者休息的时候,才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的。今天妈妈不知道是怎么了,专门为他们做了早饭?就在大家都为不用吃食堂的早餐感到高兴的时候,陈兆平突然发现,平时总在一起吃早餐的爸爸今天没在。
“妈,爸爸怎么不来吃早餐?”
张桂梅白了陈兆平一眼:“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快吃你的吧!”张桂梅很少用只有的语气跟孩子们说话的。大家都发觉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对。谁都没敢再说话,老老实实的吃完早餐,上学去了。
陈兆军小学的路正好要路过警卫连,也就是陈兆平的民兵连,所以跟大哥一起走的。一路上,兄弟两个都没什么说话,快要到警卫连的时候,陈兆平忍不住了。
“老三,你说妈妈今天是怎么了?一大早起来就不高兴的?”
陈兆军叹了一口气:“大哥,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还是想一下今天你们怎么搞训练吧。”
陈兆平叹了口气:“唉,我倒是想今天搞军事训练的,可是参谋说今天学习政治,挺烦人的。”
陈兆军一听这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