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江山by蔷薇柠檬-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云若辰都不得不佩服张淑妃的涵养。靖王正位太子,诚王却灰溜溜地拖家带口离开京城就藩去了,张淑妃在宫里的地位肯定一落千丈。难为她面上一点落寞失落的痕迹都找不到。
所谓输人不输阵,诚王在这点上就远不如他这位在宫斗的大熔炉中锻炼出来的母妃啊。
“华容,刚从皇上宫里出来?”张淑妃笑问道:“是陪皇上用了晚膳吗?”
“回娘娘的话,辰儿只是在晚膳后来找皇爷爷闲聊罢了……娘娘您身子好多了吧?”
要杜绝别人的追问,最好的方法就是抛出新的问题。张淑妃果然没有继续问下去,点头说:“你有心了。宫里新来了位朱太医,本宫吃了新太医的几副药,精神都好了许多。是了,本宫听说你素来有些气喘,不如明儿让他去替你瞧瞧?”
“多谢娘娘关心,那可太好了。”云若辰从善如流地应下来,两人又闲话了几句才分别。
云若辰在原地恭送张淑妃远去,看着她领着宫人进了静心殿宫门,才转身继续往清华宫方向走去。
看来张淑妃也有事要找皇上呢。却不知是否与刚离京的诚王有关?
即使张淑妃已失势,她仍是宫中四妃之一,是有资格不经传召而求见的。但元启帝脾气不好,宫妃们动辄会遭责骂,所以一般也没有什么人会特意去求见皇帝。张淑妃这一趟行动的目的……耐人寻味啊……
撇开彼此对立的立场不说,云若辰对张淑妃的评价很高。有修养,懂做人,而且该决断时绝不含糊。
除夕宫中出事那次,诚王因为靖王主动站出来要主持大局急得跳脚,甚至大叫着这是靖王安排好的阴谋。
要是他再胡说下去,靖王就能以他闹事为理由将他捆起来了,那样诚王的结果保证比现在还惨得多。
但张淑妃当即判断出形势,果断地赶在所有人有反应之前,先给了诚王两巴掌阻止了他继续犯错。这份魄力可不简单!
“果然,这些娘娘们……都是人尖子啊……”
云若辰自诩聪明,可在宫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深深感觉自己的心计快不够用了。不说讨好老皇帝,就是这些娘娘们她都要应付不过来。
所以她才格外想知道,张淑妃特意前去求见皇帝是为了什么?
毕竟如今靖王才当上太子,诚王那边……还是要多多留意才好。可不能得意忘形让诚王一系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这些事,在她心里掂量了下,也就放到一边了。她更关心的是,元启帝是否会同意让人来教她经史典籍呢?
刚才她磨了半天,元启帝虽然没露出什么不耐烦的样子,她却也明白不能太任性。
“自由啊……”
她微微仰起头,看着甬道上狭长的夜空,心里有些发沉。
她渴望能得到更多更多的自由。所以她不能放弃吸收那些她所缺乏的能力,学经史只是手段,更多的……是想学到经史之中所蕴含的朝堂之道。女官们怎能教会她呢?
她对皇帝撒娇说,那些宗室子弟都能入太学读书,她也想让太学里的先生来教。可皇帝……大概是不会同意的吧。
她并不知道,此刻的老皇帝正与她凝望着同一片星空,想起了他年少时久远的记忆。
然而只不过一夜之后,云若辰发现她最近的运气着实不错。
她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
先是张淑妃昨晚到皇上宫里的消息传回了清华宫。这也不奇怪,段贵妃当然要随时掌握宫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张淑妃这种终身敌人的动态,更是要时刻在意。
原来,张淑妃是去向皇上推荐那位新来的朱太医的。
众所周知,皇帝除夕时中过一次毒。那次中毒的真正原因却只有云若辰知道,别人都以为是道士们在丸药里下毒罢了,唯有云若辰明白还有成晖郡王送来的摄魂香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但她肯定是不会说的……这种暴露自己的事情,她为什么要做呢?
从那以后宫里的方士就绝了迹,除了骆天师外再无道士,皇帝也暂停了服食丹药和修道。可老皇帝的身体还是很虚弱,时好时坏,体内的毒素始终无法去除。
所以张淑妃去向皇帝推荐新太医,大家并不觉得有多意外。这是很普通的讨好皇帝的手段而已……尽管张淑妃人老珠黄,也不可能因此邀宠得幸,可她的目的群众们都能理解。都是为了离京的儿子诚王能好过点嘛!
得知张淑妃的目的后,段贵妃虽然不是很高兴,却也没有特别在意。云若辰把这事在心里过了过,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却说不出怪在哪儿。
她马上就没时间去想张淑妃的事了,因为张元公公很快带来了三位负责教导她的新女官,分别负责教她宫廷礼仪、书法习字、妇德女红。而她向皇帝提的要求,居然也得到了满足——
“每三天一次,到上书房去学经史典籍,由两位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我?”
云若辰惊喜地跳了起来,紧盯着张元的眼睛:“张公公,这是真的吗?”
“是的。”张元笑眯眯地说:“这两位翰林学士都是上一届的新进士,学问是极好的。而且,皇上还吩咐……”
“既然郡主您要到上书房读书,那也和皇子一般待遇,会有一名侍书、一名侍读。”
侍书?侍读?哦,类似书童吗。云若辰知道张元会解释,并不急着追问。
张元说:“过去皇子侍书是从内监中选的,郡主您的侍书,自当从宫女里选出。”
云若辰点点头。这也没什么,多个人跟在身边服侍而已……
“至于侍读,按规矩是要从宗室或朝臣子弟家中选拔……”
呃,那就是给她找同学了?
“皇上说,既然郡主提到了顾阁老家的小公子,那就召那位顾澈公子进宫来当郡主的侍读便是。”
“啊?”
云若辰情不自禁叫了出来。
张元诧异地看着她,周围的宫女太监们也很奇怪,很少看到早慧的小郡主会失态呢!
“顾澈?皇上让他当我的侍读?”
云若辰又想笑,又笑不出来。拜托,那个只喜欢在大草原上跑马、没事干就养养金鹰当宠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字写得奇丑无比的——
顾澈同学!
还是晚了点……啊哈哈哈没想到吧!阿澈要和若辰当同学了!
第七十八章:上学
“啊?让我去宫里……读书?”
顾澈的嘴巴张得可以吃进一个西瓜,目瞪口呆地看着祖父,马上跳了起来叫着:“不行,祖父,我不能去……”
“啪!”
顾阁老气得把手上的茶盅狠狠一顿,喝道:“你以为我想让你去!啊?还不是你自己惹出来的好事!”
“我?”
顾澈指着自己的鼻子,真是糊涂极了。他承认自己是比较顽劣,但很少出府啊,更没有和外人有什么交集,咋就能惹上事了?
顾阁老布满皱褶的老脸现在看起来和一条苦瓜真的区别不大,都是那么绿,那么皱,远远看着就能感觉到正在散发的苦味。
他心里不住哀叹着,顾家数代以来书香清华,就算二儿子好武但也是战死沙场的忠臣良将,可谓家声清远……怎么到头来,只剩了顾澈这么一个祸害?
不喜欢读书,也罢,顾阁老原来也没指望他真能考科举,识字就行。等他告老归田后带着这孩子回老家去当个田舍翁,反正饿不着嘛,就让顾澈在乡间当个地主挺好的。
天天在家里练武、捣蛋,打鸟窝,也不是大恶。这孩子本性也不坏,并没有欺压下人或是到街市上和痞子们厮混,好动就好动点吧,身体健康,总比他那个才刚十八岁就病死了的大伯父强。
可他竟去招惹了太子府上的华容郡主,惹得皇上都下旨要他入宫侍读!这可如何是好?
“皇上今儿找我去说话。”顾阁老又猛灌了两口茶给自己顺顺气:“皇上说,要让华容郡主到上书房读书,且要让你进宫做郡主的侍读!”
“我不……啥?陪小郡主读书?”
顾澈刚想下意识反对,忽然听到“华容郡主”的名字,表情立刻一变。咦,事情好像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听到顾阁老说,华容郡主本该是由宫中女官教导,却因为“羡慕阿澈有夫子教经史”非要皇上找学士们来教她时,顾澈就完全傻掉了。
“她是这么说过没错啦……”
顾澈讷讷地说。
顾阁老揉着发痛的眉心,叹息几声,说:“罢了,你这性子,我是真不放心你进宫去。别又惹出更多事来!你这些天就给我老实点呆着,我回皇上说你病了不能入宫就是。”
“可是祖父,皇上才说这事我就‘病’了,他不会生气怪罪您老人家吗?”
顾阁老气笑了。
嘿,要说这孩子傻,可也不对。人情世故他也懂着呢,就是读不下书!
“你别管。反正这个月,你不准离开你的院子!”皇上肯定不高兴的。可他有什么法子,真把这个惹祸精送进去?
“祖父,我……”
“我什么!”顾阁老又瞪起眼睛来,猛地一拍桌子:“不想进宫就给我老实点!”
“我想进宫……”
“你……啊?什么?”
顾阁老又被惊呆了。
这孩子不是最讨厌读书,一早晨都要领三四趟出恭牌逃课?怎么还主动要进宫读书?
“你别想岔了,以为进宫是好玩的!宫里规矩严着你,你这孩子没大没小,性子太野,我怎放心你进去!”
“可是祖父,”顾澈鼓足了勇气,说道:“皇上金口已开,您要是为了我去撒谎,岂不是欺君之罪。皇上要是追究起来,对您可不好……我保证会老老实实的,一定好好听课读书!绝对不捣乱!”
顾澈的话,让顾阁老又犹豫起来。
是啊,他何尝不知故意让顾澈装病太明显。说实话,这可是皇家天大的恩典,也含着皇帝对太子一系安抚的意思。他若是“不识好歹”地不让顾澈进去,只怕那位心胸本就不宽阔的元启帝心里会有疙瘩呢。应景的时候,要和自己算起帐来,也颇麻烦……
但阿澈这个惹事精!
“你保证老老实实?你知道老实两个字怎么写?”说到这里,顾阁老又想起另一件事:“你看你都十三岁了!《三字经》没背全不说,字也写得那般丑怪,唉……真进了上书房,让人看见你那字,我……”
我这张老脸都丢光了!顾阁老实在没勇气说出这句话,他堂堂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啊!孙子写的字却丑得堪比狗爬,不,比狗爬还丑……这让那些去教他读书的讲官见了,该怎么看待自己?
顾澈呵呵讪笑着,情知自己去上书房一写字绝对要丢人的。
但他还是想去。
进宫是荣耀什么的,他懂,但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可以和小郡主做同窗,常常见面聊天……
很好玩啊!
从元宵到现在半年多了,他竟没能再见到她。后来听说她入宫,觉得更难相见了,想不到柳暗花明!
顾阁老考虑了很久,掂量来掂量去,终于决定还是先让顾澈进宫陪郡主读书。
他是这么想的,先让顾澈去几次,然后皇帝自然会从讲官们口中听到顾澈“不学无术”的情况。到那时,他再以孙儿天资顽愚为由,让顾澈不再进宫,也就说得过去了。
几次而已……这小子总能忍住,别原形毕露惹是生非吧?
在顾家祖孙商议着进宫事宜时,云若辰已开始了她可以用辛苦繁重来形容的皇家公主课程学习。
三位专门派来教导她的女官,都是与她的教养嬷嬷曾嬷嬷不相上下的厉害货色。
职业化的笑容掩盖不住她们严厉到变态的本质,云若辰深刻地感受到了填鸭式教育的痛苦,尤其是三个人填她一只鸭的时候!
她原来和元启帝提的要求是专攻经史少学点宫廷礼仪什么的嘛,尤其是《女诫》这种又臭又长毫无价值的东西还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背啊读啊……可元启帝只满足了她一半的愿望。
到上书房读经史,可以。
其他的课程,不能少,还要加倍做好!
“没人性啊……”
晚上,云若辰在小宫女的服侍下将鞋袜脱下,把胀软酸痛的小腿泡进热水里的时候,舒服得想哭了。
换了谁练了一个白天的标准淑女站姿,稍微一动就要被好几个人同时训斥,都会像她现在这么痛苦的。
连握笔写字的仪态都要苦练,她觉得自己的手腕子也早发酸得要命了。要不是因为上辈子从小跟着师父练飞铜钱做法什么的,她肯定是一天都撑不下去的。悬腕写字啊,她柔弱的小手哪里撑得住……
“我的文具准备好了没有?”
她一边甩着酸酸的手腕子,一边问起身边服侍的小宫女。
进宫小住这些日子里,她陪段贵妃住清华宫。除了曾嬷嬷外,她并没有带随身侍婢进来,是以段贵妃就从清华宫里选了两个二等宫女、两个三等宫女和两个小太监拨到她身边来。
这两个二等宫女都有十四五岁了,大些的叫夏虹、略小的叫秋容,俱是训练有素的精灵人儿。这回她要到上书房去,段贵妃就指了夏虹做她的侍书,因为夏虹曾在内书堂读过一年书。
听云若辰呼唤,夏虹忙捧过放在书案上的托盘,将已打包准备好的笔墨砚台给她看,又说今儿娘娘让人从内库里领了三十刀雪花纸出来专供她去上书房读书用。
“三十刀纸?”云若辰失笑:“够我用一年了!”
夏虹道:“娘娘很关心郡主您明儿上学的事,让奴婢们仔细准备着,保管没有漏下的了。”
“好。”云若辰打了个呵欠,决定去给段贵妃请个晚安就睡觉。对于明天第一次到上书房去读书的事情,她还是很期待的呀!
上书房,向来是皇子读书的地方。从诚王靖王成年离宫后,就没开过课了。
庆太祖建国后,对皇子们的培养是很重视的,从小让其研习儒家经典,学习治国安邦的能力,务求使皇子们能够成为合格的帝位继承人选。上书房中,延请四方名儒教诸皇子读书,又从宗室、臣下家中选择才俊少年伴读。
太祖还规定了,皇子教育的执行者是文华殿大学士和詹士府,詹士府的讲官们轮流入宫为太子讲课,教学内容便是《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让顾澈一听就可以头痛昏倒的书……偏偏这些却是云若辰渴望学习的。
云若辰不是皇子,只是郡主,所以她的教学内容应该会有所不同。而且也不是由文华殿大学士与詹士府来负责教学,而是皇帝从翰林院里随便指了两个比较年轻又没什么具体差事的新进士来教她读书。
她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想,唔,估计那两位先生,对于来给她上课也蛮头疼的……过去教导皇子读书,那都是有一定成规的,反而好办了。郡主读经史?唉唉唉,怎么教啊!
“不知道明天见到阿澈,他会是什么表情?”
睡着前,云若辰脑中浮起的最后一个画面,是顾澈那张纯真爽朗的笑脸。明天他可能就笑不出来啦,嘻嘻嘻……
说不定,和他做同学会很有意思呢?
今天终于能在白天发布了……求点推荐票好不好?
第七十九章:上书房第一课
大庆风俗,男童八岁就学,皇子们一般也是在八岁时就出阁就读。而因为皇子是国本所在,入学时还会举行相应的隆重仪式。
而到云若辰身上,自然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开学第一天,云若辰在张元引领下,带着她的侍书夏虹来到了位于文华宫中上书房。这里距离外宫极近,也是皇帝常常接见外臣的地方。
她刻意来早了些,不想让两位先生等她。虽然她是皇族,他们是臣下,师生礼仪还是要守的。尤其今天是头一回见面,她并不想给两位先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阿澈,你来了?”
云若辰有些意外,顾澈竟早早站在上书房外等候了。
“小郡主!”
顾澈很高兴,差点就忘形蹦跶起来了,幸亏及时想起了自己对祖父的承诺。来到宫里,他可不能再像原来那样放肆。
再说,他也早不是刚刚从草原回到京城时那么野性了。在顾府住了一年,又跟随老夫子读了那么久的书,学问虽然没长进,该懂的道理也都懂得。
云若辰见顾澈很规矩地给自己行礼问好,忍不住抿嘴咯咯笑了起来,又忙在曾嬷嬷谴责的目光下忍笑还礼。
环境果然能够改变一个人。她想起初见时顾澈召唤金鹰来捉弄她的情形……现在的他,怕也不会这样莽撞了吧?
顾阁老肯定很欣慰顾澈的“进步”,云若辰心中却闪过一丝怅然。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屈从于环境。谁都不能一直任性下去,即使是顾澈这样的天然少年……也不可以。
我们都被逼着学会懂事,被磨去一个个尖锐的棱角,慢慢变成大家想要的样子……
然后,就长大了。
她放柔了声音,浅笑道:“阿澈,咱们日后就是同窗,就别拘礼了吧。你叫我若辰好了。”
“好的。”
顾澈高高兴兴地应下来。
半年不见,小郡主长高了许多,身形更加纤秀窈窕,渐渐有了少女的轮廓。
大概是宫中饮食比王府里更养人,她尖细的下颔变得圆润了些,白皙的脸颊上也多了两抹酡红。顾澈自认是个粗人,他不懂怎么形容女孩子的美,他只是觉得……
小郡主更好看了呢。
云若辰并不知晓顾澈的心思,两人闲聊了几句,小太监就带着先生们过来了。
两位先生一位叫常士扬,一位叫仝昊,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在这个岁数考上进士并进入翰林院,尽管只是区区的七品编修,却已经是站在大庆所有读书人垒成的金字塔顶端了。
因为大庆的科举,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是绝对不够的,完完全全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试炼。一个读书人要从学童考中进士,必须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数关,每一关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淘汰率。许多人终身读书,也就一辈子卡在秀才这个关口上无法向前。
而这两位还如此年轻,就已经取得了一甲进士的资格,进入翰林院并被皇帝选中入宫教学,自然是人中翘楚,天之骄子。
云若辰对自己的智商很自信,但要轮到学问,她也就是个普通大学文科生的水平。是以见了这两位翰林学士,她便恭恭敬敬地上前给二人行了大礼,口称“常先生”、“仝先生”,神态恭谨异常。
顾澈也忙有样学样跟着行礼。
常士扬和仝昊不敢受郡主全礼,忙侧了半边身子,又将他们虚扶起来。
“想不到小郡主如此知礼……难怪皇上要为她一人独开上书房了。”
常士扬暗暗想道。
太子嫡长女华容郡主,慧而黠,深得皇上、贵妃与太子宠爱——这是在他们到来前,所得到的关于云若辰的全部印象。
他们都是上一科的新进士,目前在翰林院里观政,说白了就是官员的实习期。可别看翰林学士品级低,提拔速度却个顶个的快,六部大员与内阁重臣们全都必须是翰林院出身,差一点都不行。
年纪轻轻就如此成功,他们自然是骄傲的。
所以在得知他们被钦点入宫给九岁的华容郡主当老师时,两人心里都觉得有点怪怪的……
他们自认满腹经纶,是要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的,现在却居然得做任何一个老秀才塾师都会做的事——教刚开蒙的小孩子读书识字!
有没有搞错!
可皇上没找别人,专门指了他们两个,这也说明他们是简在帝心了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挺令人高兴的。
因此,两人今天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进宫的。
并且他们之前也商量好了,估计皇上是因为太宠爱小郡主,才小题大做地找他们两个饱读诗书的学士来当教书匠,还从顾阁老家里召了个小公子来伴读,搞得这么大阵仗。
既然如此,就不用严格地教书了,慢慢来把四书五经的内容都让她背会了就是。要是她背得慢,也不用着急,能教多少是多少罢了。
两人还暗地里开玩笑说,只怕教那位顾阁老家里的小公子倒是轻松得多。十三岁的男孩子了嘛,又是阁老家的公子,经史这些东西肯定都烂熟于心了。可能都已经到了破题作文的程度了吧?顾家乃书香世家,这位小公子肯定也是位小才子呢……
而与云若辰见面后,她有礼得体的举止,让两人心里又舒坦了许多。
“不管读书资质如何,这小郡主看起来的确很讨人喜欢呐。”
他们这样想着,面上的表情也更和煦了。而顾澈因为要刻意装老实,所以在老师们眼里也显得是那么的敦厚淳朴。
当然,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烂泥糊不上墙……
因为开学第一课,毫无疑问的是“摸底”。
云若辰感叹,从古到今老师们总是这一招呢,刚见面就要来个摸底考试,也不给人家点心理调适的时间,太不人性化了。
为了迁就他们心目中的小郡主“年幼少学”,所以二位老师出的摸底考试题目很简单,就是要他们写一篇大字,背一段《幼学琼林》来听听而已。众所周知,《幼学琼林》是最初级的识字课本,只要学过字的孩子都会背——除了顾澈。
“你不会背《幼学琼林》?”
常士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都十三岁了!不至于吧!常士扬回想起自己十三岁时已经是他家乡有名的神童,以第一名的成绩摘取了县试桂冠。
据说顾阁老也是神童出身,怎么这个顾澈会……“不学无术”到这个程度?
幸好顾澈脸皮很厚,虽然自觉很尴尬,还是很坦然地告诉先生他自幼是跟着父亲在边关长大的,所以开蒙很晚。
“常先生。”云若辰轻轻插话说:“阿澈的父亲,就是那位在虎牢关一战中牺牲的顾将军。”
两位先生愣了愣,遂回想起顾阁老的家事,看向顾澈的眼神就宽容多了。要是这样,倒还情有可原嘛。
他们都还年轻,对于为家牺牲的忠臣还是很钦佩的。顾澈若是跟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