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这一代-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线相比前面两条路线防守是最松的,但是这条路线海浪最大,据可靠消息称这里有海鲨出没,只要你技术够好,够好胆,上岸不远就是新界的鹿颈,到了那里就算被差馆收押,只要你能联系上香港的亲人,就可以登记领取香港合法证件,需要的代价可能只是付出一百元茶资给帮办。
夏天是游水的好时节,边防看的紧,这个季节敢于督卒的人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的,这也是安仔他们选择十一月初下水的原因,一行五个人,还有两人是安仔的堂兄弟,家里已经有亲戚72年的时候就过了海了。先到了惠阳,选好地方一行人就猫在路边的树丛里等待夜幕的降临,等天黑了,也不用特意辨认什么方向,朝着香港打光来的灯光先翻山,五个人沉默着在黑夜中攀爬,行进中只闻沉重的呼吸声,山里还是比较安全的,等到了凌晨时分,实在受不住了,才在原地吃点干粮休息会。
在一天两夜后山路慢慢变成了土坡,这时就接近了堤坝,五人先是趴在那里听了一会,确认附近确实没有民兵,补充水分把食物都吃光,安仔先爬出去观察了一番,随后就像电影里放的那样朝后招招手,四个一块来到他身边,一鼓作气冲下了山坡,可能是他们一晚行进速度够快,也许是这个点掐的准,并没有一个巡逻的民兵路过。总归此时个个突然爆发出最大的潜力,扑通扑通像下饺子一样窜到了海里,天空未曾大亮,隐隐地薄雾飘渺地散在海面上,波光点点、美景如斯却无人欣赏,纷纷掏出事先背着的轮胎、救生圈、泡沫塑料和篮球内胆,奋力朝对岸方向游去,香港,如此近,近到对面的房屋树木清晰可见,又如此远,身子越来越沉,却别无选择。
不知道到底过了几个小时,终于快到旱地,精神大振到岸,也不管有没有人捉了,横七竖八躺了一地,最后还是受不了寒冷才一个个互相搀扶起来,饥寒交迫啊!趟过荆棘灌木丛看见了一座小房子,这时真心希望被抓住,好歹有口热水热饭。
“边个?”里面出来人。
“大佬,我地游水过来噶!”安仔赶忙上前解释。
“衣度是英界,去差馆啦!”他朝远处一个有亮光的地方指。
“多谢!”
“实在走不动了,要不去差馆吧!到时让小文、小武家里人把我们领回去怎么样!”安仔提议。
“那当然最好,费用我们自己出,不过小文家里人没问题么?”卢秀华撑在金水根身上一边喘气一边问。
“冇问题,我阿叔哩个人几好讲话,唔该晒。”小文摆摆手,小武也点头示意。
达成共识,五个人自动自发自首,按规定画押收监,联系亲友确认身份。牢房窗明几亮,还有抽水马桶,在用过了早餐的面包和人生第一杯炼奶后,卢秀华直接睡的天昏地暗。
三天羁押时间一过,付了各自的“茶资”给帮办,卢秀华和金水根就随着小文、小武的阿叔来到了市中心的移民局排队办理身份证明,为了领身份证,足足排了两天队,不过这对于卖命“过河”的几人来说实在是沙沙水,在排队时,有人因为不会讲广东话而被认为不老实,移民官顺手拿起戒尺就是一嘴巴,这一幕深深刺激了卢秀华,终身难忘。
内地人此时到香港找工作并不难,香港制造业的繁荣正需要这些廉价劳动力的补充,而抱团现象也很严重,你想本来建筑工地上本地工人100元一天,大陆人去70就肯干,长此以往矛盾一触即发。所有督卒一般都聚集在旺角工业区附近,没技术、没文化、语言不通的大陆客去向都是“三行”,建筑工人、进各种劳动力工厂、洗碗工这一类地方,白天晚上连轴转,不加班没有前途。
金水根和卢秀华暂时借住了小文阿叔住处楼顶的一个天台移动板房,了解了工作情况,两人商议打算先去加工厂做学徒。
“我们来这里可以暂时为别人打工,但是不能永远为别人打工。”戒尺的叭叭声好像就在脸旁。
“咱们两个学习要有明确分工,阿华,楼底下有大同夜校的招生广告,,先把粤语学会了,你文化水平高学得进,在这里不懂英文没有前途,以后你晚上下工就去学英语,等我找到蛇头把东西出手后,这就是我们以后翻身的本钱。”金水根眼里闪出慎人的光芒“我们从学徒一点点好好学,搞清楚怎么操作,流程去向所有的章程,总有一天要风光地回上海。”
两个人的手掌紧紧交握在一起,一年以后,这些督卒有了一个“大陆灿”的外号,78年,无数个天台上有着属于“大陆灿”的梦想。
附:香港偷渡路线图
_000。jpg
第36章 青春飞扬
科学的春天来了,知识分子终于扬眉吐气,专注于数学研究的陈景润成为了大众偶像,臭老九们有太多的话想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次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发。
这一哲学命题立刻在各大高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如何区别真理和谬误”、“实践的两重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成为了热议话题。
卢秀贞所在的华师大哲学系借此机更是展开了一场舌战群儒的辩论会,大家除了上课基本是全民投入到了大讨论中,大量的投稿、大量的演讲,处处皆是“甲能证明乙的真实性,甲就是乙的证据”同理可推得“实践是证明真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正确的正面证据”亦或者“实践是证明真理基本不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反面证据”……
卢秀贞自认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对于此等讨论敬谢不敏,因此还得了个“不关心时事政治的评价”,宿舍里除了她,也只有甘琼婷小妹妹一如既往的勤耕不辍,真是难得清静了一回。
“婷婷,你总想着投稿让别人采纳你的文章,有没有想过干脆自己办一本学生刊物呢!那样你的稿件只要可以就能优先采纳呀”
“啊!办一本……”甘琼婷有点傻眼,放下笔直愣愣想着,直到卢秀贞出门她都没有反映。
晚上,卢秀贞打水回来一进门就被甘琼婷扑到,“秀贞姐,你中午说的办一本学生刊物的事,能给我仔细讲讲怎么弄么?”她脸上着急中夹杂着兴奋,有点亟不可待。
“可以啊!不过你要是确定要干,靠你一个就不行了,我的建议是你可以作为牵头人,以我们班级为轴点把整个中文系带动起来,这个要干就得干好了,需要好好订个章程。”
“那还等什么!走吧!都走都走,你们先去教室,我去找人。”说完也没等卢秀贞回音,她自己就一溜烟跑了。
卢秀贞只好把在寝室看书的吴非、汪顺颖还有郭艳都叫上在路上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下。到教室坐了一刻钟,甘琼婷就把班级的人叫了个七七八八,大家都交口询问缘由。
“同学们,我今天把大伙儿叫来是为了一件事,现在阅读刊物这么多,我们作为中文系的大学生,爱好写作的同学并不少,我想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学生刊物,由我们管理、我们编辑、我们写文章然后刊出给学校所有同学看,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甘琼婷激动地把想法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想法很好,可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而且办刊的资金从哪里来?”徐明作为班长是想做出点实事来的,尤其每次看到其他系同学动辄举行的各种活动,他也是很着急中文系的表现。
“是啊!还有组稿、编辑、设计、刊印、发行等很多问题都应该安排?”支书龚月敏接过话头,这时候的学生都有一腔激情,年轻莽撞,有了点火星就能燎原。
“这个卢秀贞了解,让她给我们讲讲。”甘琼婷立刻就把同学卖了,卢秀贞抚额,“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下别的学校,据我所知上师大正在创办《百草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借鉴。”
“那你说说”旁边的同学纷纷出声。
“好,我简单讲讲,稍后大家集思广益。首先就是刊物的名称、创刊词和宗旨,还有就是到底是月刊还是季刊亦或者时间更长些,这些是第一批要确定好的。”边上有同学已经在记录“第二批要确定的就是刊物的工作人员,谁主编(每位编辑负责一项专栏)、谁审稿(稿源要稳定好)、谁负责外联(包括请学校领导题词、做顾问)、印刷、谁去筹款,这些都做到位了,就是最后的销售,往哪里卖,定价多少?”
说完这些,大家都议论起来。
“印刷的话问题不大,我妈妈就在学校印刷厂,我可以去问问价格还有起刊量、开数这些问题。”班上一个叫做邓叶文的男生扶了扶眼镜把这个活包揽了,负责记录的同学就在印刷一栏后面记录了他的名字,以后相关事宜都得找他联系;
“筹款的事先去问问学校吧!争取申请一笔下来。”龚月敏决定一会就去校办找熟悉的老师帮帮忙。
“稿源好办,我们先定好专栏有哪些,诗歌、小说、散文可以在中文系里发动几个班级投稿后选出来,报告文学、剧本、学术信息、政论性和评论性的文章可以在广播里发动全校的同学投稿,作为我们77级第一本刊物,我想大家一定会给予支持的。”徐明沉吟后也很快做出了安排。
“审稿我们可以投票选出中文系的六位编辑,其他的可以找各科老师帮忙,设计交给我吧!我知道02班有个同学绘画特别好。”宣传委员徐静亚对于这方面还是有自信的。
“大家都说了这么多,那我就来谈谈销路的问题吧!我的意思是预售杂志!”其实预售这个概念很早就有,只不过乍一下没人想到可以用在卖杂志上“我们身边总有同学、邻居、亲朋好友上大学,大家可以先发动这些熟人然后找到他们学校中文系,或者有刊物的可以找到负责人,不拘泥本市还是外地,各大高校建立互相交换订阅,按照订阅量先付一半的书资,剩下的一半寄书时补齐了就可以,这个外联工作我参与一份,希望班上剩下的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才无愧于我们7703创刊的事实!”卢秀贞把想法吐露就等大家表态。
此话一出,群情盎然,打酱油的事情自然大家都不会有心气,可全程参与就不一样了,想想创刊号上有一笔7703所有同学,那时何等惬意。
甘琼婷作为第一个提出创刊设想的人,担负了中文系几个班级的联络工作,并负责把今天记录的内容整理誊写完后组织一次各班级代表的会议,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按人头分布任务。
在多方组织周旋下,学校最终答应借款2000元给中文系筹办刊物,并出借了一间办公室给编辑人员作为场所,再加上其他高校反馈过来的消息,最后定名为《先锋》的综合性校级刊物已经势在必行,最终引起的蝴蝶效应则是转年各校雨后春笋般的文学期刊纷纷面世,吉林大学的《红叶》、南京大学的《耕耘》、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北师大的《初航》、南开的《南开园》、武大的《红枫叶》……这些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极高的刊物承载了这一代大学生的青春记忆,也是77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一笔。
第37章 悬而未决
“你们学校最近在忙什么?”陈绮菲炒着菜,今天四个人聚会。
“我们中文系最近在筛选稿件,不是办了个校刊么!”卢秀贞在一旁端着盘子给递个东西什么的。
“噢!看来进展挺顺利,我最近在帮系里整理资料呢!”
“什么资料?有要帮忙的地方么?”
“还真有,你高考时整理的那材料借我看看,我们学校要赶在这个月出版一些考生指导之类的卷子,每个系都有任务,我被选出来参与整理高考作文的资料。”手脚麻利一边炒菜一边回话 “回头我跟你回家拿去,省的你还跑过来。”
“别全拿走,给我留点啊!”张磊在屋里听到他们两个在过道说这事赶紧喊了一声“我们学校最近也在印复习材料,我也有理科任务的,回头材料拿过来我也誊抄一下。”
“看来交大和上师大开放的够快的啊!”卢秀贞才记起来原来不知不觉间78级的高考就快来啦!“被你们一提我想起来了,我大哥今年快参加考试了,不行,我回去得给报社投个稿。”
“怎么啦!”
卢秀贞就把卢秀鸿去年要参加考试结果被截胡的事说了出来,周敬平听了就嗤笑一声“那个厂长去年能这么打发你哥,今年就还能这么说!你只要顾忌到工作、户口,他就有办法掐住你的脉门。”
“要是把工作辞了倒是不用厂里给报名,可户口还在单位啊!到时考上了一样可以不让你迁走。”陈绮菲想了个辙,不过马上又否定了。
“到时考上了先报道,户口的事能不能让学校出面解决呢!总不能不试试就被拦下吧!”张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是赶上了好单位,但是从寝室里同学那了解到的就有许多地方对知青报考高校人为的设置了很多障碍。
许多生产队借口农忙、以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为理由不但不提供便利条件还不批准知青请假复习,一些干部甚至直言不讳他们有自己的土政策,“凡是耽误一天工的,不但扣口粮还要倒扣一天工分!”
“有本事自己爱去哪考去哪考,反正队里不给报(名)。”
“我回去先写篇文章反应一下这个情况,写的严重些,往zheng zhi路线上靠一靠,看看能不能引起重视,实在不行我去市政府门口投件去。”中央都已经三令五申“不必领导批准”“自愿报考”,可总是有那么一群不知出于什么心态的人阳奉阴违,想到大哥明明才华横溢却偏偏比家里其他人莫名低了一届,卢秀贞就非常生气。
提起这个当然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张磊就问周敬平这几个月下来生活习惯么、在干些什么?
“踩了几个点,已经联系好细节打算做点小菜的生意。”
“敬平,有什么我们能帮的上的就直说,毕竟我们都是本地人,亲戚朋友多也多条路子,再不济,兄弟撸起袖子还能帮你抗包呢!”
周敬平端起酒杯子跟张磊走了一个“哥们心里都知道,现在还能撑得下去,等哪天搞砸了再找你们帮忙。”
“敬平,你打算卖什么?在哪里卖?”现在的买卖无非也就是买进卖出,卢秀贞只是好奇他做什么。
“从青浦和松江运点练塘茭白和竹笋到浦东去卖,那里我看了挺有搞头的。”
“很有想法啊!那你用什么运过来呢!这个不管批发零售都得早上吧!”
“我运气不错,找到了以前转业的战友,他退下来在公交公司上班,介绍了一个熟人给我,是专门跑郊县拉生猪送到市区屠宰厂的,我一早正好搭他的生猪车,讲好每月给点车费就行了。”周敬平对于能顺利解决这个老大难是非常高兴的,生猪车再脏跟吃饭比起来也无所谓了,不然再有想法恐怕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可能大大改善他们家条件的机会从眼前溜走。
“那这回看你的啦!要是真的能做起来,兄弟这可提要求啦!等学校休假我也跟你跑跑路线,回头找个跟你错开的地方一蹲,趁机赚点老婆本。”听到这无赖话,卢秀贞白了他一眼,越来越油腔滑调了。
“呵呵!张磊你还真敢说啊!对了,你们两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陈绮菲看着他俩就觉得好笑,近朱者赤,张磊和卢秀贞呆的时间长了,性格开朗多了,卢秀贞倒是比以前还稳当。
“哎!这个得听领导指挥,要不你这个好姐妹帮我劝劝她。”装模作样倒了杯黄酒和周敬平勾肩搭背起来。
“别说的那么惨兮兮,等我大哥回来,年底我小弟也该出来了,到时你这个毛脚女婿再上门吧!”
酒逢知己,尽欢而散,路上张磊再次问卢秀贞刚才说的是不是真的,今年过年真能上门?
“真的,总归要让家里知道的,只不过我姐姐还没有对象,之前我有点不好意思罢了,你跟家里提了我们的事么?”
“我恨不得马上把你带回家敲定好关系好伐!”说到这,自己也忍不住笑,“明年我四弟弟要高中毕业了,他成绩比我二妹要好,到时候要是能考上大学我们家基本就解放了,我二弟好像谈了个女朋友,是厂里同事介绍的,处了一段时间觉得还可以,估计快要谈婚论嫁了。后来我妈就聊到我,我跟她讲我谈了个对象是大学生,她不要太高兴噢!一直说让你有空上门来玩玩,到时认识下好好招待你”说着捏了捏卢秀贞的手掌“我妈妈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把卢秀贞送到家附近,毕竟还没过明路,再眼馋也只好依依不舍地约好下次见面时间,然后看着她上楼才转身回家。
家里,殷兰和卢秀玉这个礼拜都在学校没有回来,姆妈正陪卢家伟练上海话,自从儿媳妇带着孙子来上海,可能是有了寄托的缘故,本来因为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精神就大振的梁桂兰更是天天生龙活虎,老两口轮流买菜,剩下的那个就在家里围着小家伟转,卢俊方更是没事就出去买点小人书、小木枪这种东西逗孩子,把内退后的郁闷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小娘娘,(小姑姑)侬回来啦!阿娘(奶奶),我说的对不对?”卢家伟赶紧用现学的话打招呼。
“乖囡,学的很快的,你这么聪明娘娘一会写信告诉你爸爸。”
“真的么!娘娘我爸爸什么时候能来看我?”好久没见爸爸了,卢家伟真的很想。
“快了,所以你跟阿娘在家要快点学会上海话噢!不然等你爸爸回来,也说上海话你听不懂怎么办!”坏坏地掐了肥脸蛋一下,卢秀贞就上楼写信去了。
摊开纸,以“来自左的思潮和单位领导干部的本位主义成为知识青年参加高考的阻力”为题,向《文汇报》反映了现下知青参加高考频受阻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能够调查并落实下达的政策,保证能有更多的人才顺利被选拔后投入建设国家的奋斗中。
稿件投出后没多久,卢秀贞就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类似的一封信件,一位知青家长反应自己的女儿在辽宁某农场插队期间,曾因病回城就医几个月,返队后队里认定其逃避劳动在家里复习功课,违反了当地政策,尽管出示了医院的病例和诊治单,仍然拒绝为其报名参加高考。《人民日报》在刊载信件的同时,严厉批评了类似此事件阻挠、压制、打击青年报考的现象,强调指出这种做法伤害了青年的革命热情和积极学习性,违反了宪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各级党委和招生部门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此类行为,以顺利保证高招的完成。①
之后,投出的稿件也终于刊登回应,各报纸相继转载了类似文章,卢秀贞把相关的讯息都剪了下来给哥哥寄去,在信里明确地说明今年是最后一次允许往届生报考大学,明年开始将只有应届生有资格报考,如再遇阻碍,建议哥哥能壮士断腕果断离职回沪再议。
到底卢秀鸿最终能否顺利赶上这末班车!只有等待……
作者有话要说:①:《人民日报》1978年6月26日。
以为存稿箱发了,结果回头一看没有,骚瑞,好在发现及时~
第38章 破釜沉舟
“秀玉,快点!”
“马上马上。”卢秀玉把纸笔都放进包里,又带了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教材,赶紧追着祁月如出去。祁月如的哥哥所在的华东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今天有一场讲座是关于化学制药的,里面有些内容和她们的专业有交叉,祁月如就提前讲好让他哥哥帮忙占了两个座位,没想到今天分析课因为向老师询问的人太多导致有点拖堂,时间就有些赶了。好在两个学校离得近,她们到阶梯教室时老师还没来。
“月如,这里!”祈韦明看到妹妹进来赶紧站起来挥挥手,他这一挥手教室里十有□□的人都转头朝两人看去,没办法啊!整个化工学院本来女生就少的可怜,虽然这个年代男女同学之间一切都还保有距离,但私底下青春悸动是免不了的,何况现在大学生年龄差距都很大,到了成家立业的岁数找个合适对象处起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乱来,老师、同学一般都会报以善意的态度。
“哥,这是我同学卢秀玉,这个是我哥祈韦明。”坐在外面的同学都很主动地站起来让两人进去,弄得她们很是不好意思。
“你好!今天麻烦你了。”卢秀玉冲祈韦明点点头示意。
“没事的,再说我也来晚了,是我同学帮我们占的座。”看到妹妹的同学跟自己说话,祈韦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冲卢秀玉旁边一指。
卢秀玉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旁边的男生,坐着看不出高矮,但斯斯文文的很有气质,带着一副眼镜,察觉到有人看他,抬起头冲卢秀玉微微笑了笑便又低头下去写着什么。
老师一进门,大家也就停住了话头,卢秀玉其实并不擅长理科,但不知道怎么搞的,也许高考时文科没有发挥好,反倒是不擅长的数理化因为有妹妹给的总结资料,再加上教材全,又比别人提前多复习了不少日子,结果倒是考得不错,本来报的是上科大其他专业,结果被老师调剂进了生物系。
台上老师正在讲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制药领域内的研究,讲到培养基配制时,因为有很多专业名词,卢秀玉速度上就漏了一段,只能先把这里空下来,等会再补,很快地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