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这一代-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这就是你要去和他谈的地方了,你希望能够分户出来最好一家能有一室一厅,但是人家房子有这样的肯定是面积要超过的,那叫你拿钱出来你肯伐!”卢秀贞喝了一口水“最好抓住一个是地段变差了,一个是你们现在厂子里开不出工资,条件不行,看能不能钱少出点。”
“秀贞,你的意思就是这次想换大不出钱不可能对伐!”
“妈,杨思那边我知道的,我有个同事住南市区,南浦大桥拆迁的时候他们补偿新房在德州路,离杨思很近,市中心24平米的老房子,老两口带着二对小夫妻住,他们想多要一间给小儿子生孩子用,结果拆迁组说多要一间20平米的就多掏五万元。”
“五万块,我连五千都拿不出啊!”张妈妈一听要补这么多,吓了一跳。
“最后那个同事搬了没有?”张森问。
“跟人家动迁组、居委会犟了四个月,最后掏了二万,房子面积换小了。”
卢秀贞看大家都是一副真贵的表情,心里摇摇头,自己是没份拆,不然早就去跟人家谈了“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也不会坑你们,实话讲,杨思那边要是给我,我一定尽自己最大能力趁这个机会吃下一套大点的房子”
“大嫂,你是不是有什么消息啊?”张垚知道卢秀贞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
“不用有消息,你们这么一大片的人拆迁过去,配套设施肯定要有,医院、学校、公交、小菜场、银行这都是迟早的呀!上海这两年经济越来越开放,我可以在这里断言,房屋自由交易一两年就会放开的,那时候一平米上万就跟玩一样,到时候凭工资我们买不起房子的。”
“真的假的,会涨这么多么?”黄素萍不相信地问。
“我相信大嫂说的”张淼看着弟妹“你们在机关里,不晓得现在大户多有钞票,要是房子真能私人去买,有钱人多了,为什么不改善住房,我有钱我也会买的”她转头跟张母说“妈,到时谈的时候我也来,先在这里讲好,我肯定是要一套单独的小间的,多出来的面积我付钱。”
张垚和张森表示还要商量下,卢秀贞看他们一次也定不下来“房子是大事,你们回去想清楚也对,还有一个就是得找暂住地,赶紧去租啊!几万人一块租房子,房源肯定很紧张的,我在这里表个态,妈和张晶到时就跟我回家挤一挤,你们都成家立业了,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看向婆婆“妈,你盯着他们快商量,早一点走就早一点挑朝向、楼层都好的房子,还能多拿四千块,你们几个分下来租房子的费用也能摊掉些。”
回去的轮渡上,张淼跟卢秀贞讲好,如果钱不够就问她借,她欣然应允,并且私下建议她到时挑就挑个大房子,因为包装的生意卢秀贞并没有告诉婆家,这么一笔钱来源不好解释,就只说她哥哥张磊在那边打工攒下的钱有些,不着急还。
四天后,卢秀贞又接到了婆婆的电话,这次是人家谈判的人来了,她赶紧跟单位打了个招呼,中午午休的时候来到了浦东。
来了四个人,分别是居委会、建设公司和拆迁组的代表,家里的情况人家非常清楚,谈判焦点基本就集中在补的差价上。
张母长期没有工作,张森两口子厂里也是处于停工状态,张垚夫妻机关收入也不高,张淼这里严文军刚跑运输还没开始大赚,一家子说条件算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建设公司意思是要单间可以,差价一平米2500元,家里人都不同意,地方太偏僻,翻过来倒过去说了半天谈崩了,来的干部说回去开会研究,自然送客出门。
打听了一圈,邻居那里更是什么状况都有。楼上有一对轴承厂退休的老两口,子女也都在外地,家里老太太前一年中风瘫在床上,现在搬家说不是一次性搬进新房,还要折腾,老两口简直欲哭无泪,都是七十多岁的年纪,没有什么亲戚,往哪里找过渡的地方。
隔壁梁阿姨家里儿子去年从香港挣钱回来给家里刚装修了地板和热水器,家具也都是新打的,花了一万二,人享受还没到一年了,现在要作废,梁阿姨提起来就要心绞痛,整天在家里拿个小榔头敲啊敲,看能不能把瓷砖、地板弄下来带走。
对面平房那里更是吵翻天,小二房里住了五代人,有子女结婚房子就往上搭一层,已经四层了,今年本来想往地下挖一层住的,现在拆迁,这么一大家子困难户怎么找房子。
一直折腾到五月中旬,卢秀贞最后一次来的时候,街道办事处也来了人,居委会、动迁组还有建设公司四方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大家各退一步,张家这里如果能够拿出每平米二千的差价补偿,那么可以拆成三个单间,面积自己选,如果不接受那就没办法了,毕竟你们家条件绝对不是最差的。
事已至此只能这样,陈金凤、张森要了三楼朝南的一室户,按面积需要拿出两万块;张母和张垚、黄素萍两口子生活,要了个跟目前住房差不多结构的,有南北朝向的两间,这样张晶出嫁前也可以跟张母住一屋,出嫁后他们有孩子了,母亲那屋能住又能带孩子,需要支付二万八千六,这两间房子是在一幢楼里的。
张淼等于凭户口要了套新房子,因为有卢秀贞的底气在,她挺有魄力的选了隔壁楼栋一个小两室一厅,要八万块钱,跟家里说是问嫂子还有严文军同事借的,协议签好明天就得搬走,陈金凤娘家大哥大嫂前两年就分到新房搬走了,他们可以回娘家借住。张垚两口子跑过很多地方总是没合适的,卢秀贞只能帮忙想办法,后来给金水根去了个电话把他的房子借给了小两口。
等搬家的那天,热闹的很,秀贞父母和大哥也都来帮忙,梁桂兰抬着定胜糕和馒头,卢俊方监督捆家具,卢秀鸿自然是扛重物去了,隔壁梁阿姨家里,有人正拿着锯子在锯家具,没办法,都是按尺寸定做的,租的地方放不开只能拆开来,梁阿姨在门口擦眼泪,一边哭一边说“怎么办啦!支援国家建设呀!哎唷我心痛死了。”
卢秀贞就好奇地问婆婆楼上老两口后来怎么解决的“楼上老季啊!他们不是轴承厂退休的嘛!拆迁组后来去他们厂里联系,厂子很好的,晓得这个情况就去找房子,自己单位没有,最后厂长出面跟上钢一厂调换了一套喏!在瞿溪路,老季两口子福气好,直接住新房了。”
原来是轴承厂为了老两口方便,直接把调换的上钢一厂新房分给了老季,厂里现在欠人家一套房子,老季老两口搬家的那天拉着拆迁组和厂长的手潸然泪下,直说感谢组织,感谢领导!
“这有啥啦!对面小二房那家知道伐!”楼上王妈妈听到也过来八卦“人家单位晓得职工租不到房子,把自己单位招待所顶层空出来安置职工喏!”
“晓得的,他们说也是建设公司和拆迁组的人去找单位联系的。”旁边的邻居都挺了解内情。
“他们单位是冶炼厂呀!那个党委书记那天来说的,噢!我们的职工也是承担了市政建设的压力的,为他们解决困难,我们也感觉松了一口气!”
卢秀贞在旁边听到这样的事,心里真是百转千回,后世为了拆迁人命闹出来都不新鲜,真是很难想象现在四十天内就能一下拆走几万人,别说现在的群众觉悟高,觉悟再高,你也得解决人家实际困难才行啊!在改革的前行中,市民和建设、市民和政策、市民和国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许将成为我们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漩涡中,不知所措地老百姓用宽容、谅解、泪水和隐忍在这片土地上成功地构筑起了一个词——上海梦!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的拆迁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有原型噢~
***
关于新文,不虐,现代小白文,大家……
等一下,你以为你现在的文很高大上么!!!!
咕~~(╯﹏╰)~~~好吧!你们收藏等更新呗~
***
很喜欢《买凶拍人》里的一句话,杀的越多,优惠更多~
评论越多,更得越多哈哈哈哈
第81章 平淡从 容
“还早呢!再睡会儿,早饭好了叫你”卢秀贞把张磊重新摁回到床上,小心地关上房间门,自己轻手轻脚来到厨房。
正削着根山药,打算放几颗红枣在淘好的米里,婆婆就进来了。
“秀贞,张磊昨晚几点回来的?”
“十二点多吧!”
“又是这么晚,你劝劝他保重身体,也要卯五十的人了。”
“知道,妈,别太担心,他们公司最近正联系给税务做套系统,时间紧,等忙完这阵就轻松了。”
摁下开始键卢秀贞就换了衣服下楼,去菜场买了几根油条,想想又给张栌包了个糍饭团,等回家时张磊已经坐在餐桌前看报纸了。
“怎么起来了,昨天弄的这么晚,不累啊!”
“年纪大了,醒了就睡不着了”过来接过老婆手上的东西,一眼看到糍饭团就笑“囡囡还是这么不喜欢吃泡饭啊!”
“现在小孩都嫌泡饭不好吃”张母端着碟子摆好坐下“张楠和张桐不也是天天外面买么!”
“今天有什么新闻?”卢秀贞拿起油条蘸了下酱油看向张磊手边的报纸。
张磊笑笑“IE时代全面到来。”
“那很好啊!说明你当初的选择正确,很有眼光。”
“这也是没办法的”喝了一口粥,赞到“山药炖的真烂!”
“补血气的,接着说啊!”
张磊看向她才明白问的是之前的话题“现在的中国公司都已经没有了‘创造未知’的可能性了,制造业领域里的中国工厂都已经处在产业的末端,能源消耗、环境破坏、劳动力盘剥,这些特征都提前设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夹起一根油条,不紧不慢地说“只有在互联网世界,中国的企业才有打破疆域和重建游戏规则的可能性,尽管微乎其微,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对于行业来说这是千载良机。”
“看出来了,前一阵工商时报不还登了中国十大商业网站么,什么新浪、网易、搜狐、雅虎,搞得挺不错的,看新闻方便。”
“你说的是门户网站,访问量最重要,内容和美观其次,还有一类是电子商务,我看这一类才应该是未来的主流。”
卢秀贞低头喝粥,心里默默给老公点了32个赞,说的太对了,以后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电子平台的。
接收到老婆眼里赤裸裸传递过来 ‘你真是英明’这样的讯息,张磊摇头失笑“你不看看财经版了?”
卢秀贞摇摇头“我早就上岸了。”
92年的时候上海发行认购证,卢秀贞跟亲朋好友都提前通了通气,表示有内部消息,只要买了摇号率很高,可最后听她话的也只是卢秀鸿、卢秀玉、陈绮菲和张淼。
卢秀鸿两口子拿出了一半存款已经算是赌博性质了,卢秀玉和张淼也买了一些,陈绮菲是最信任她的,和周敬平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
其他人不出手卢秀贞表示能够理解,毕竟一张要30元,一个月工资都花出去才能买几张啊?再说这个认购证连小菜场都有人在推销,说明买的人并不是很多,大家还是持保留看法的。
她自己也没有买,因为当时她满仓都是股票,不可能抛掉了去买认购证。卢秀贞除了最早收的飞乐和延中,后来基本买的就是电真空,面值一百元,最高时一百四十,当时跌倒了九十一。
还是那句话,她不是个投资者,只是占着自己的先知来投机操作的,对于股票什么时候是牛市,哪个涨她完全没有概念。
之所以毫不犹豫吃进电真空,是因为当时的股票分几种:一种是甲种,红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一种是乙种,下保底上不封顶;还有一种非甲非乙的,既保底又封顶,电真空就属于这一类,最高红利率是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率。
也就是说,买电真空最差就相当于把钱存银行,卢秀贞没有丝毫犹豫,留了一些钱防身,把手头有的三十万全都买了电真空,一共三千多股。算了一下,如果一股每年分十五元红利的话,自己一年能分到四万多,现在普通人工资一个月两百不到点,一年才两千块,自己等于已经是食利阶层了,这时候卢秀贞也没想到电真空会涨成这个样子。
才半年,股票暴涨,电真空涨到了八百,卢秀贞开始不动声色地全部抛售光,一段时间后又跌倒375元,卢秀贞稍微又买进一点,等涨到了500时,她又都卖了,再往后起起落落,最高时电真空涨到过2500,这时她已经不去看大盘,不听消息了,她也个是普通人,害怕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
“你操作挺成功的呀!怎么不做了,我还想跟你学习学习呢!”张磊很惊讶,老婆的身家可是她自己炒出来的,有时他都有点心灰意冷,来钱也太容易,让自己这个一家之主情何以堪啊!没想到现在她说断就断了。
“你也太不关注我了吧!我95年就开始收摊了,去年就金盆洗手啦!”
“你想的太开了,老婆,佩服你啊!有几个人能像你这样急流勇退的,心态真好。”
“我看《股疯》时就说了,这根本是个悲剧片,股票这种东西太具有颠覆性了,可以让人上天入地,经常接触会让生活变得浮躁,我还想过自己的日子,再说挣钱这种事不是有你么!”
张母在一边听儿媳妇和儿子说着炒股的事,思绪也回到当年,张森下岗了,钱都是陈金凤管着,拆迁后有新房她也就舍不得把钱拿出来了。
张垚小两口拿着死工资也没什么本钱,张晶这丫头做导游挣得到是不少,可她存款少的可怜,再说女孩子也无所谓。
家里人没几个有魄力的,只有张淼拿出了严文军跑运输攒的一万多去买了认购证,结果一年后这一万翻了好几番,把家里兄弟姐妹羡慕的眼睛都要红了。
老大家里现在住的这套则是张磊94年回国,张江高科为了留住他,在民生路给了套四室二厅外加一辆公车的福利,也不需要另外再买。哎!自古以来穷的越穷,富的越富,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眼光!
“多谢老婆的信任”张磊装模作样做了个揖“我一定为了家里鞠躬尽瘁!”
“贫吧你就,早上妈还说了,你今年都48了,注意养生吧!公司既然上了轨道,最好聘请个经理来管理,你技术出身做这个肯定不如人家。”
“是啊!秀贞说的对,你不要把身体不当回事。”张母听到媳妇这样说,赶紧回神劝儿子。
“妈,知道了,这阵过后放假,到时我们一家出去玩玩,对了,妈,中午我们和大舅哥他们吃饭您也一起去么?”
“不去,我今天跟楼下约好牌搭子了。”
“那你注意点噢!坐的时间长了起来走走,不然腰又受不了”张磊站起来帮卢秀贞收拾碗“小姑娘还再睡啊!我去看看她。”
自去骚扰张栌好梦不提,等三口开车到酒楼,正好家里人也都刚到。
“哥哥,我祝你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张栌举起面前的饮料杯,卢家伟赶紧站起来跟妹妹碰了一下。
“哥哥,哥哥,还有我,我也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高宇鹏看到姐姐站了起来,不甘示弱地也冲卢家伟端起杯子。
卢家伟揉揉他的头发,往他碗里夹了个鸡腿“小鹏多吃点,你也大了,小学成绩不好没什么,要知道初中才是拉开差距的时候,这个阶段底子打好了以后高中就不吃力了”看了眼张栌,故意放低声音“男孩初中成绩很容易就能超过女生的,你要是好好学,以后栌栌姐姐怎么能在你面前得意!”
“哼!”听到哥哥说的话,张栌一瞥小胖子“想超越我,他行么?”
“小看人,你等着吧!我会让你见识下我的实力,还有不要叫我小胖子,我只是长得壮!”高宇鹏扬了扬鸡腿,凶狠地对张栌呲了呲牙。
卢家伟年龄比张栌要大十岁,张栌今年初中升高中,高宇鹏小学升初中,而卢家伟却是研究生毕业被学校推荐去美国继续深造,所以无论各方面他都是家里小一辈中的说一不二。张栌和高宇鹏岁数相差不大,从小高宇鹏就跟在姐姐屁股后面跑,别看两人在一路互相拌嘴中长大,相处模式就是掐架攻击对方,但感情却是比别人都要深。
今天这顿饭一来是给卢家伟践行,二来就是庆祝张栌考进向明中学高中部,三么就当是老卢一家家庭聚餐。
“妈,当心刺噢!”卢秀玉挑了一块鱼放到老娘碗里,梁桂兰和卢俊方都是快要七十的人了,他们做子女的现在基本每个月都会家庭聚会两次,为的就是多陪陪父母。
“我自己来,我看得清的。”
“女儿帮你弄不是蛮好,你个老太婆眼睛都花了,还逞强什么!”
“你管好自己,什么都要你啰嗦!”梁桂兰听到老伴又嘲笑她,马上就回嘴,人年纪越大就越像小孩“你们都看好了,年轻的时候夫妻两个关系好不叫好,老了好才是真的好喏!我跟你们爸爸就不行,越来越过不到一块去了。”
听到老两口又开始每天的保留节目,张磊在桌子底下捏了捏卢秀贞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秀贞顺手就把剥好的虾放到他碗里。
“二姐,阿华最近跟你联系了么?”卢秀华一直跟二姐夫高坚保持合作,高坚为他的美发产品线开发、改良了不少新产品,蓬松粉啊!各类染烫剂!卢秀华则是出钱给他们学校提供实验设备、经费和奖学金,这样多年下来,高坚也当上了系主任,双方互利互惠。
“说了暑假就和阿香带两个小孩回来住一阵,快了,马上就能看到他。”
杯筹交错,把酒言欢,张磊则以茶代之,最后大家尽兴而归,张栌闹着要跟她二姨回家住两天,卢秀贞自然应允,靠着座椅,闭着眼假寐了一会“咦,怎么到这里来了?”
随着张磊一块下车,绚丽的霓虹灯印出东方明珠的琉璃瓦,两人抬头只能看见云中隐现的塔尖,回过身,黄浦江对岸折射出点点耀眼的光芒,临街的铺子呼应着片片的星光。
张磊把卢秀贞拥入怀中,银白的月光洒在旁边的车上,卢秀贞抬起头,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和张磊幽深的目光织成了一张柔软的网,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模糊、空幻,又好像一切都清晰到了极致,在这如梦如幻的仲夏夜,人到中年的他们相互依偎、坦然相对,不需要言语,也没有感悟。
这半生他们诚挚的对待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不逃避、不拘泥,追求自己的梦想,坦然面对怯懦和困难,处事以真、待人以诚,堂堂正正,问心无愧。
日子都靠自己过出来,平平淡淡才是真,他们会一直这样到老!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完!
感谢大家听作者讲了一个并不高明的故事,这一代与共和国同龄的人,包括几位政坛上的大佬,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当然他们在这代人里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则是不好不坏的生活着,或者挣扎在最底层。
是他们当年不努力,不上进么?
不,他们只是时代的牺牲品,在命运的浪潮里无可奈何地充当着一个小角色!
历史从来没有公平这个词,亏欠也只能亏欠着。
听过一句话,人的生命是一条长河,很小学生范文吧!:)
希望长河留过的回忆在我们记忆中美好的地方更多一些,这样年华老去后我们可以微笑多些!
***
谢谢支持过作者的人,下一部作品请留意关注,届时是一个新的不高明的故事,番外还有一章也请支持!
此致,敬礼~会不会有人给我留下长评呢?也许这也是个惊喜!
第82章 番外:脚踏实地
金水根推开房门,扑面而来一股因为长期无人居住;弥漫在空气里的霉味;放下行李简单地收拾一番;靠在床沿坐了下来,这次他回来是为了处理自家老房子要拆迁的事,同时也是散散心。抬头能看到房梁上落着一层厚灰,他的思绪随着空气中浮动的灰尘渐渐飘远。
多年以来;他一直有个情结;就是希望能拥有一家机械厂,但专业技术上的空白和各种借口使得这个机会一再错失,他自嘲地笑笑;也就是因为一直抱有幻想才使得自己栽了那么大一个跟斗。
95年;他在舞厅经人介绍认识了诺亚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邓州,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才得知邓州的公司原来是挂靠在吉林市远征旅游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下的单位,要知道远征旅游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和俄罗斯远东造船公司共同出资在吉林制造各类成品船,生产的船只由俄方负责包销,可谓是实力雄厚!自以为得知□□,一时间,金水根和邓州走的更近。
两人相交一年后的某天,邓州拿着一份合作协议来见金水根,上面宣称,远东造船公司要在吉林建造船厂二期工程,并提供了一份俄方的《资信证明》,上面写着二期的投资额高达一点五亿,而邓州来找他是因为前两个月他从一位工程师手中购买到了一项节能电机的发明专利,如果金水根有兴趣入股,他打算和其合作进行“机电开发”,成立一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第一单生意下家他都已经找好,由他出面去和上级单位远征旅游谈,在船厂二期工程中使用一部分节能电机。
金水根心动归心动,但也不可能凭听他一句话就下了定论,于是邓州适时地对他发起了实地勘察的邀请。
跟邓州来到公司本部,在船厂的大院内,浮筒堆放的整齐有序,一些设备也整箱地放在那里,邓州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