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盛世明珠-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垣对于此时报以了极大的希望,林如海这位主考官的任务就是从即将诞生的这些新鲜血液中挑选适合的人才,萧泽则是发挥了天听处最大的共用,在继续监察百官的同时又和织造局共同联手,封锁福州府的消息,以防走漏风声,而贾珠则是带着萧垣全部的期望到福州府看一看这半年来成效。

带着红珊的男人,也是为了有备无患,毕竟贾珠于农事上是一窍不通,而到了福州府,施韶宽的政绩让贾珠不由得喜出望外。

施韶宽接到密旨也是辗转了几日心绪不能平稳,要做第一个进行尝试的官员,施韶宽明白其中的艰难,但是也让他跃跃欲试。

福州此处临海边疆,当地百姓大多以渔业为生,商号多有出海的宝船,凭着大海当地百姓很是富足,于农事上自然就多有荒废,这次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施韶宽打算好好重整一下当地的农事。

同样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子弟,施韶宽也不懂这些,施韶宽不懂,但是他却在告示板上发放了告示,征集当地人出主意,凡是言之有理者赏银二十两,最后确定行之有效的,赏银一百两且免征赋税一年,这个告示够新鲜,从来没听说过出主意还能换钱免税,大家伙最初是好奇,后来也有人去试了试。

有胡言乱语的自然没有得到银子,但是能说的条条是道的,都被师爷拿笔记录下来,而后账房支付了二十两赏钱,有人拿到了钱,自然就邻里街坊朋友就都知道了,大家纷纷到府衙去尝试,其中不乏有年过古稀的老人,也有和红珊的男人一样平日里就喜欢鼓捣这些的庄稼人,最后这二百两的赏银出了三份,分别是一位老人、田家庄的一个庄稼汉和史家庄一个独自抚养五个儿子的寡妇。

“郑老伯自幼就在田间长大,后来才被儿子从庄里接到府城颐养晚年,他经验丰富对我很有益处,而田大壮却是醉心于研究耕地的器物,倒是弄出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过看他田里的收成倒是真有效果,而这史大婶最不简单,一个人要抚养五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是幼小的孩子,另外两个都在读书,史大婶不许他们为旁的事物分心,家里的田又要纳税,还要攻这合家吃饱,这史大婶却是有一套。”说道差事,一向表情不怎么变化的施韶宽也不禁脸上露出了欣喜的模样。

尤其是说道这个史大婶,施韶宽的神色里大有敬畏之色,原来这史家庄在山谷之间,田地倒是还算肥沃,但奈何史大婶有五个儿子要吃饭,田里的收成每年都只能勉强支撑大半年,剩下的日子还是庄上其他人看她们孤儿寡母的可怜,到山里打了野味偶尔也给他们些兔子、山鸡,史大婶又不愿意总是受人恩惠,在跟着村子里其他的女人们一起到山里面采蘑菇之余,还总是独自一个人到没人去的山里面寻找其他能换钱的东西,结果倒是被她发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长着像水稻的东西。

正巧当时因为上一年的收成不好,把用来做种子的粮食都给吃了,史大婶见了这些不由喜出望外,拔了不少回去做种子,这一年的收成就格外的好,史大婶留了心,以后总是去弄些山里的野水稻回来做种子,这次官府贴了告示,史大婶听说了之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府衙。

贾珠听了也觉得很是不可思议,施韶宽感慨道:“史大婶这法子最是卓有成效,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第一百零八回初试顺利君臣同喜大比应试叔侄双中

施韶宽说完,贾珠也点头,心中暗道,人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现在看来,读书人里可有不少坐井观天、心胸狭窄的无能之辈,而市井百姓之中也不乏有有识之士,再一看施韶宽,贾珠也笑了。

“还记得咱们当初第一次在金陵相识的时候,我心里还说你是个书呆子,哪里能想到能从你嘴里说出这样的话,你做了官能做成这样的好事。”

施韶宽不由面色微红,咳嗽了一声:“当年咱们才多大,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再不长进,可空活了这许多年。”

“这话可不是这般说,朝中那么多白发苍苍的老臣,心胸可没随着年纪变得更宽大。”贾珠说完,施韶宽笑了。

“你今儿是怎么了,变着法得夸我?”

贾珠一笑:“被你看出来了,我还真是有事要求你。你也知道如今海运最大的隐患就是这些与洋人勾结在一起的残余海寇,这几趟倒是平安无事,可是这枕头边上横着把匕首,我可是心里面总不舒坦。”

“芦花岛的两位当家的,水战可是顶尖的人物,如果不是他们主动归顺朝廷,只怕出动再多的军队也是枉然,如今他们二位都在你的衙门帮着训练水手,你还担心什么?这群海寇不来惹事算他们便宜,如果来了,倒正可以一网打尽,这是好事。”施韶宽笑道。

“还是你今日给我的启示,他们二位厉害自然不假,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马虎大意只怕会招来大祸,你这福州府里我看真是人才济济,你帮我个忙,再发个告示,这次是征召海船兵法,你觉得可以否?”

贾珠之前就考虑过,像《齐民要术》一般把这些农事的革新之处编撰成书,但是毕竟老百姓识文断字的不多,尤其是庄稼人更是几乎没有,而看得懂这些书的读书人又不屑于这些“旁门左道”,这法子想法倒是不错,却真真是个鸡肋。

但这兵法却不一样,如今的武举可不只是打把势比高低,如果只是那样,武举和擂台还有什么区别了?武举不但考武,于文上也有要求,如果能弄套兵法出来,那真是一举两得。

施韶宽自幼就涉猎极广,此时听贾珠一说,不由眼前一亮:“你给我说实话,你这么做,除了要操练这群水手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

贾珠听了不由笑着点头:“果然瞒不了你,我倒是有个想法,自古而今兵法极少有涉及到水战,更不要说是专门的海船兵法,不过这也怪不得古人,毕竟那时从未有海运一说,而今情况大不相同,日后和海寇、洋人打交道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本海战的兵法可是一举两得的事。”

施韶宽连连点头:“果然不出我所料,日后如果这件事真能成了,你可是要名留千古,好你个珠小子,这次我可是帮了你大忙了!”

“这事说起来轻松,可真做起来哪里又那么容易,如果最后成了纸上谈兵的误人子弟之书,那可不是名留千古,是贻笑大方了,所以,还要施兄多多费心了。”贾珠也笑了。

施韶宽自然满口答应,心里也很高兴,这件事是他和贾珠两个人的私事,但是如果办成了也是于国于民有利的好事,贾珠心里也很痛快,毕竟这一次再来福州,收获可真是不小。

不说施韶宽答应帮忙研究兵书的事,就说原本带着红珊的男人是为了以防万一,结果他倒从这边还开阔了不少思路,红珊的男人和那个喜欢研究农具的庄稼汉子田大壮很是投契,他从田大壮那里学了不少,田大壮也对他的一些见地感兴趣,临走的时候贾珠看他也是红光满面,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临行之前,施韶宽已经把福州的这些事详详细细的写了十分厚的一本折子,由贾珠带着回京禀明皇上,贾珠回去之后面见皇上,萧垣果然万分高兴,一边看还一边点头,神色也很激动,施韶宽在福州试行的如此成功,给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忧心忡忡的萧垣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要地方官员能够上行下效,这次的改革定能给百姓带来大利!”

“皇上所言极是。”

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同一个问题,如今最缺乏的,是能够像施韶宽这样的好官。

萧垣开始考虑,看看今年大比的结果如何,如果真能从年轻的士子中找到不错的人选,那么不妨就从年轻人身上下手了,开恩科是一个法子,还可以效仿唐时来一个征贤科。

萧垣期待大比能给他带来惊喜,而此时京城中人才济济全都为着新皇登基的第一科大比而来,这次林如海做主考官让贾蓉心底多了份信心,主考官的喜好往往极为重要,这才有不少士子纷纷打探主考官对文章的喜好来,而贾蓉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贾珠年少时就曾得林如海亲自教导了一阵,他对林如海喜欢什么风格的文章最是了解。

不过既然这次皇上有旨意给林姑父,那么这次最看重的就不是林姑父自己喜欢什么,而是能够为皇上所用的人才,贾珠心里明白这点,对贾蓉就多加指点。

但是贾蓉毕竟还是年轻,而且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里读书,对家门外的事甚少了解,再聪慧过人也到底有限,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自有其道理,贾珠从前只是听贾蓉谈论起书本的学问,心里觉得这孩子聪慧过人,可如今因为涉及到这次的科举,谈论到民生疾苦之时,贾蓉就显得言语苍白了。

而这一点上,贾琏虽然读书不如贾蓉,对于市井百态却比贾琏强的多得多,贾琏可是打小就跟长在铺子里似的,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可谓不少,贾珠看到这点,想着离大比之期正经还有不少的时日,便对赵宁川说道:

“我看蓉儿这书念得已经是倒背如流,如今欠缺的倒不是书本上的东西,不如让他这几个月不要再拘在府里读书,去链儿的铺子也好,到我的酒楼也罢,出去见一见民间百态,于他这次的大比大有好处。”

赵宁川瞧了贾珠一眼,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既这么着我就和他说说,不过这孩子心里有自己的主意,能不能说得动还要看他自己。”

贾珠点头,第二天贾蓉就亲自找到了贾珠,身边还带着贾蔷。

“叔叔,昨日赵先生和我说了让我最好能出去见见世面,我想着倒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一个人孤单得很,想找蔷儿陪我一道去,我们两个去叔叔你的醉云楼帮帮忙,你看如何?”贾蓉不但自己要去,还拉上了贾蔷。

贾珠看了看贾蔷,他和贾蔷并不熟悉,贾蔷在贾珠面前也颇为拘束,恭恭敬敬的站在那儿,小脸崩得紧紧的。

“你们到醉云楼帮忙自然没问题,只是我得先问问你们两个都想干什么?”贾蔷应该还好些,贾珠知道他现在也在宁国府里帮忙做一些事,应该比从来不伸手这种庶务的贾蓉要好得多。

贾蓉倒也不客气,对贾珠做了个揖笑道:“叔叔觉得我收银子记账怎么样,蔷儿会这个,我们两个一起,他教我,我来写,就这手字我就敢说没有哪个账房先生比我好。”

贾珠一想倒是也可以,毕竟厨房是决不能插手的,伙计的工作太辛苦,后面醉云班因为国丧的原因已经停了,不然让他们到后面的戏班子里帮帮忙倒是清闲。

贾蓉和贾蔷哥俩去醉云楼帮忙,贾蓉还真是见识了不少,不提见过的人和事,酒楼不忙的时候和伙计们谈天也知道了不少新鲜事。

等到了大比之期,贾蓉和贾琮分别下文武场,等这回的结果出来,叔侄两个都中了,殿试的时候先文后武,这回的结果却是叔侄大翻个。

原来的几次,都是贾蓉夺得头名,贾琮是没有名次,但是这回殿试,贾蓉进了一甲,是一甲倒数第五名,而贾琮却如愿以偿的中了武状元。

贾琮高头大马胸带红花,前面敲锣打鼓,街上众人纷纷围观,贾琮虽然年纪小,但他长得身材魁梧瞧着很有大人样,老百姓只听说今年的武状元是个小状元,可在街上这么一看,都纷纷笑了,心说这身架子,一看就结实。

贾家自然高兴,胡府那边也是笑得眼睛都眯了。而贾蓉也并没有受到什么打击,这次他心里早就有了准备,原本在贾府读书的时候他自觉得学识见识很是超然,等到了叔叔的酒楼待了这几个月,才发现自己连京城本地的好些事都不了解,更不要说这偌大的天下了,这次他都抱着落地的念头,最后能中了一甲,贾蓉已经分外满意了。

两个人这次虽然考中了,但是都是吏部考评待授官,还都是没有官职在身。

等到年末的时候国丧解除,各宅各府都纷纷张灯结彩准备庆贺年关,各部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封印休假,后宫也开始传召命妇们进宫,如今太皇太后和太后都不大管事,后宫的一应事务都由皇后主持。

邓莲亭从曾经的十五皇妃被册封成了皇后,贾母是她的亲外祖母,这份感情自然不比旁人,如今贾母在这些命妇中的地位也是扶摇直上,贾家的一干女眷,包括已经嫁到赵家的元春,都得到了皇后娘娘的格外优待。

年关走礼,来往贾家走动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贾琮和贾蓉这两个这次得中的红人自然被长辈们带着见过了走动的各位大人,贾蓉这些天读书之余可是开始跟在祖父的身后帮着做好多事,以前这些不耐烦的应酬也都硬着头皮上。

而这次年关,元春那边却并没有多少喜庆的气氛,因为赵枫的外祖父诚郡王重病不起。

虽然当年赵枫的娘临川郡主和娘家关系闹僵,但是自从赵枫仕途大有起色、今非昔比之后,临川郡主的两个娘家哥哥可就一改当年的态度。

看着两个舅舅这般作态,赵枫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年他们娘俩相依为命的时候舅舅们的态度历历在目,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赵枫如今吃了不少坎坷,也不像最初当众给贾珠难堪那会儿那么直不楞登的了。

因此两家的关系最近几年倒是和缓了不少,毕竟这是外祖家,诚郡王是临川郡主的亲生父亲,如今他病入膏肓,之前再多的不愉快,此时也都化成了临川郡主眼中的泪水。

元春作为儿媳妇,婆婆难过,做儿媳妇的也跟着不好受,这个年,赵家虽然没有做到闭门谢客的程度,但是京城就那么大,谁不知道谁家的事,哪有人那么没有眼力价的笑语欢声的来此时的赵家给人家添堵,因此赵家倒是冷清得过了这个年。

初三回娘家的时候,家里面的热闹气氛让元春这才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息,但是外面的气氛再热闹,元春现在也没这个心情跟着热闹。

贾母也知道赵枫外祖的事,但是她更关心的是元春的肚子,如今元春成亲也着实很长的时间了,这肚子却是一直都没有消息,眼看着如果诚郡王真的仙逝了,赵枫作为外孙还要守孝,贾母心里晓得,如果不趁着小夫妻成亲不长时间最热乎的时候赶快生下儿子稳定地位,等到时间长了,新鲜劲儿过了,可就难熬了。

“祖母放心,他,他不是这样的人,婆婆也待我极好。”赵枫的确不纳妾不受通房待她的感情和最初一般无二,临川郡主也并没有因为元春的肚子一直没动静而给儿子身边塞人,反而怕元春自己不自在心里面有负担,还总劝她说儿女是缘分,强求不得。

贾母和元春说话自然就围绕着这些,但是外面贾珠和赵枫所说的,可就不只如此了。

“诚郡王一直没有立下世子,如今这种情况,只怕你那两个舅舅都争红了眼,现在的你可真是难以置身事外了。”诚郡王家的两个儿子为了世子的位置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如今更是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赵枫摇头叹息,他那两个舅舅都不是什么好饼,外祖父这么多年硬是没有上奏皇上请封世子,也是看不上自己这两个儿子。

但是外祖父倒是对大舅舅长子和二舅舅家的三子这两个孙子很是喜欢,不过这也让老郡王犯了难,他是喜欢这两个孙子不假,可也不能请封请到孙子的头上!诚郡王到现在都没动作,等他真的仙逝,那这爵位谁来承袭,可就是由皇上做主了。

赵枫是先皇身边的红人,如今新皇登基,赵枫的妻子还是贾家的大姑娘,这下更是在新皇面前也很得信,因此他那两个舅舅对赵枫简直是好得过分,却也让赵枫更加腻歪了。

“外祖父前阵子还清醒的时候曾和我还说起过,如果把这爵位袭到我那两个舅舅任何一个的头上,最后谁知道能得个什么下场!他们是求到我这里让我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但嘴长在我脸上,我不说,他们还能逼着我说不成?”

这两人仗着自己是郡王府的公子可没少做些坏事,这还是有老郡王压着呢,若是上面的天没了,这两位真不知道能干出什么来,再袭了爵,那可真是“如虎添翼”,贾珠听了不由心里感慨,老郡王的担忧可不是杞人忧天,再显赫的爵位再大的家族,子孙不孝从里面败家,可是垮得比什么都快!

平民百姓有些家产,如果子孙不孝最多是败光家产流落为乞丐也是极致了,可身为这样的王府子弟,这败家可是能败出杀身之祸来。

“你要是不帮忙,皇上最后收回了爵位他们都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怕你两边都受埋怨,以后的日子可消停不得了。”

“他们高兴不高兴我都不在乎,只要我娘明白我就好。”赵枫倒是满不在乎。

贾珠闻言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他之前也怕赵枫卷进这件事里最后吃亏,但是现在看来,赵枫这小子现在明白得很。

贾珠现在还不知道,最后赵枫不但卷在里面了,而且是吃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大馅饼,这馅饼的滋味可比当初自己这个海运总督好啃多了。


第一百零九回
年刚刚过去,就在朝廷刚刚开印,一切都步入正轨的时候,诚郡王薨逝,整个郡王府哭声震天,消息第一时间传入宫中,不多时传旨的太监就到了诚郡王府。

此时已有人给临川郡主那边送了信,郡主刚刚带着赵枫夫妇来到郡王府,后脚传旨太监就到了,赵枫一看,这太监认得,正是曾经在先皇身边伺候的小太监常喜儿,如今他也是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儿,大内太监副总管。

此时屋中迎旨的一干物什已经准备妥当,众人全部跪倒,迎接圣旨,常喜儿四外看了看,问道:“王府的陈公公现在何处,请出来听旨。”

萧家老大连忙命人去把陈公公找过来,这陈公公是从小伺候诚郡王的老太监,也是诚郡王身边的第一心腹之人,如今也年过六十,佝偻着腰走路也不稳当,诚郡王还专门派了两个小厮伺候陈公公,虽然不用陈公公伺候了,主仆二人却总是闲谈说话,可以说这个陈公公虽然是个太监,伺候诚郡王的奴才,但是诚郡王待他却委实殊为照顾。

诚郡王病重的这些日子,萧家这两个儿子争着抢着在父亲面前表孝心,希望爵位最后能落到自己的脑袋上,也没人注意这个老废物陈公公,如今一听说听圣旨还有他一分,大家这才想起他来,不过常喜儿公公一说这话,大爷和二爷心里面都有些欣喜,看来圣旨里一定有爵位继承的事。

太监不比普通的奴仆,本朝的律令,除了皇宫,就只有亲王和郡王的府邸才能配有定额,如今诚郡王薨逝,爵位传下去自然要降为国公,国公府可没有拥有太监伺候的资格,小太监们自然都要回到宫中另行派遣差事,唯独这个陈公公,因为和诚郡王的关系,又是偌大的年纪,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该是王爷给皇上上折子的时候特别求了恩典。

大爷和二爷心里面也明白,父亲背着他们不知道已经上了折子给皇上,两个人偷偷的看了一眼对方,心里都盘算着,父亲会给谁请封。

不多时陈公公就被带了来,临川郡主看了眼佝偻着腰颤颤巍巍走进来的陈公公,不由心里更加一酸,小时候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儿,父亲很是疼宠自己,陈公公那时候也是腰板直直年轻得很,记得小时候还曾经亲自爬到树上给自己摘挂上去的风筝。

老父亲已经仙逝,从小就对自己照顾有加的陈公公也这般苍老,一时间,临川郡主心里的悲痛难以遏制。

陈公公跪倒听旨,常喜儿见人全了,这才开始宣读圣旨,圣旨不长,也把大家想知道的事儿基本上都说了,但是听完了,所有人都傻眼了。

诚郡王上折子请求皇上收回爵位,这下子老大和老二都不用争了,这个爵位,老郡王还给了朝廷,谁也没捞着,另外诚郡王还将郡王府的财产分成三份,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人一份不多不少,但是却独独求来了特旨,求皇上允许陈公公在女儿临川郡主府上颐养天年。

赵枫听完了有点儿懵,他倒是猜到了这爵位两个舅舅绝对捞不着,但却没想到外祖父竟然给自己家中还留了一份家产,按理说,出嫁的女儿没有资格分得娘家的家产,赵枫和他娘也压根就没想要。

他心里知道自己和娘不想要这份家产,但是萧家两位大爷和二爷不知道,这两个人一开始被爵位朝廷收回的旨意给砸懵了,等回过神来再一想,这爵位捞不着了,怎么连家产还被姓赵的小崽子分出去了一份,真是岂有此理!

一向不对付的两个人现在倒是想到一块去了,都认为是赵枫在里面动的手脚,两个人悔不当初,好啊,当初以为能让这外甥在皇上面前美言,没想到是引狼入室!

可是所有人再不情愿,都得领旨谢恩,而后萧家大爷和二爷看赵枫的眼神也都充了血了,常喜儿宣读完了圣旨,脸色就不像刚开始进来那么面无表情了,也挂起了笑模样,当然,是对着赵枫一脸笑容。

“赵大人,老郡王的临终请旨分外惦记着陈老公公,如今他老人家不在了,对赵大人可是尤为信任,还望赵大人切莫辜负了老郡王的一片心意。”都是太监,能跟一个好主子,一辈子到头也能得个晚年享福善终而逝就是最大的福分了,老郡王对陈公公这般,常喜儿心里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