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流-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就是银蛇与二流的比拼了。刚才二流喝了这么多酒,对喝白酒而言,喝得越多,酒就越醉人,有时候一滴酒就可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银蛇在拼,拼二流被最后一根稻草压趴下。
    又是各一斤酒下肚,银蛇发现自己顶不住了,他已经超水平发挥了。但是,他郁闷地发现,二流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还在那里谈笑风生,叫他喝酒他就喝。
    再喝了一杯,银蛇拍拍二流的肩膀,说:“我银蛇虽然比兄弟多长两岁,但是,今后,我也叫你二流哥,阿南镇有啥事情,你吩咐一声,保证给你摆平。”说完,埋下头,“哇”的一声吐了一地。
    吐了,银蛇觉得又有精神了,又拍了拍二流的肩膀,说:“二流哥,咱们再喝。”
    刘海赶紧扶住银蛇,说:“银蛇哥,不能再喝了,下次我做东,咱们二次喝。”一边说,一边给一旁看热闹的小混混递眼色。那些小混混赶紧走过来,扶起银蛇,一边劝一边把他拉回家去了。
    老板赶紧过来收拾地上的秽物,说:“我开烧烤店五六年了,还真没见到你这么能喝的,兄弟牛啊。”
    陈雨峰也吐了吐舌头,竖起大拇指,说:“二流,以后市上县上来调研考察之类的,我一定把你带上,再展雄风。”
    二流客气地笑笑,问刘海:“这银蛇是干什么的?”
    刘海左右看看,见没人,才小声说:“银蛇是在外地贩毒的,每年出去两三个月,找个十多万,便回家来耍一年。打架凶悍得不得了,镇上的混混都不敢惹他。”
    罗玲一纠刘海的腰,说:“你怎么交上这些朋友啊?”
    刘海叹一口气,说:“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湿鞋。各方面的朋友都要有些,不然遇到事要摆平就难啊。”
    正文 第049章 赚钱挺容易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4:31 本章字数:2624
    第二日,王与秋上学。几个好朋友都来相送,一番告别之后,汽车缓缓发动。
    走过阿南大桥,昨晚上烧烤摊摆过的痕迹和垃圾还在,这里曾经是二流拼酒的地方。走过老镇的菜市场,卖菜的买菜的已经在街边磨起了嘴皮子,这里曾经是二流卖东西赚钱的地方。走过阿南镇政府,国庆还在迎着晨风飘扬,听说二流昨天在这里开会。
    这一切都显得如此亲切,这一切都是从小生活的地方。
    看着这一切,再看看坐在旁边的二流,王与秋心中有种温暖和依恋,逐渐将头靠在了二流的肩膀上,又害怕二流看到自己的羞态,闭上眼睛默默地感受着这一切。
    美人靠在自己肩头,这还是二流第一次如此与女生亲近,心中隐隐有些激动,但想到昨晚上几人吃烧烤吃到了凌晨,让吴倩钱包大出血,或许是她玩得太累了吧,二流在心里告诉自己,顺便挪了挪肩膀,轻轻地抓住王与秋的手,让王与秋靠得舒服些。
    从王与秋的手中传来一阵轻微的颤抖感,随即恢复平静。二流感受到了内心的炽热,呼吸也有点急促,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和感觉,一直坐车到了县城。
    车停了。
    王与秋收回手,慌张地撩了撩头发,红着脸说:“刚才不好意思,我不知怎么的就睡着了。”二流心里高兴,但又不好揭穿王与秋的小谎言,提起行李,说:“走吧,我们下车。”
    把王与秋送上长途车,目送着王与秋的离开。二流不停地抚摸着曾经抓过王与秋的手,回味着肩头上那香香的味道。二流很后悔,离别时为什么没想着抱抱她?或者,更大胆一点,吻一吻?
    但人也远去,二流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等一年吧。”
    出了车站,二流便想着去农贸市场和书店。他长这么大,在县城停留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一天,其中大半天时间还是在车站里停留的,对县城啥都不熟悉。便一边问路一边走,县城只有那么大,他也不怕迷路。让他花钱打摩的找路,他舍不得。
    在农贸市场。二流看到里面地菜价。几乎每样菜都比乡下高了近一倍。忍不住吐了吐舌头。在乡下藤菜一块钱一大把。这里要两块。份量还没这么足。怪不得刘海收菜卖。以乡下地零售价来收。眼皮都不砸一下。
    二流算了一笔帐。100块钱地一挑蔬菜运到县城。按零售价卖。除去来回20元地车费。还可以多赚80元。如果拉一车蔬菜。能够赚多少?按一斤赚五角算。一车2000斤不是就能赚1000块?高原村一个周组织2000斤蔬菜。那还不是轻而易举地事?加之高原村与其他村不同。其他村都在山腰上。而高原村在山顶上。地势反而是平坦地。日照也充分。更适合成片种植蔬菜。规模上去了。赚钱不就更容易?
    可是。高原村地菜要运下来。何等困难!如果有一条路。那该有多好。
    二流去买了包烟。找了个卖藤菜地菜农。递给菜农一根。与他聊了起来:“老哥。你这菜是自家种地。还是批发地。”
    “当然是自家种地。”菜农接过烟。说了起来:“有好几泼要批我地菜。我都没干。零售一把要多卖五角钱。为了一把五角钱在这里站大半天。还要面对城管地刁难。你说我们农村人容易吗?”
    从菜农地话中。二流分析出批发价是一块五一把。比阿南镇地零售价高了五角。
    “老哥,批菜的人多。如果一车一车的批,收的人多不?”
    菜农点上烟,说:“你说多不。菜越卖越贵,只要你有菜,一来就被批完了。”
    市场行情还可以,拉一车菜赚500块是不成问题的,还不愁销路。500块,一户农民种一季蔬菜也不一定能赚这么多。
    二流又去看了其他几个大型的菜市场,情况基本上差不多,二流心中有了底。
    接着,二流又直奔书店,买了十多本书,有农业种植栽培技术的,有中医知识的,有花木栽培技术的,与植物有关的书,二流不管有没有用,都一股脑卖下来,回去慢慢读。
    可惜,县城里这类书不是畅销货,实在太少了。
    回到阿南镇,二流赶紧去找了刘海,商量卖菜的事。
    收了几次二流的菜,刘海也尝到了甜头。他在县城几个菜市场都有摊位,二流的菜一到县城,摆上货架以后总是最先卖完的,甚至把价钱抬高一小半,都一样畅销。
    两人便商量开了,很快就敲定了合作事宜。由二流负责在高原村组织菜源,刘海以高出市场价10%的菜价收购,并且每百斤出10元钱的搬运费,相当于高出市场价20%收购,但是,刘海要求,要与二流卖的菜一个菜品,不然不收购,损失由二流承担。
    价钱虽然提高了一点,对二流来说条件也很苛刻。要保证一样的菜品,二流需要运用他的异能对作物进行滋养。别家的菜如何滋养?总不可能挨家挨户到村民的地里去练功吧。
    但是,二流也想到了办法。他回去后把别家的菜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练功,植物的活性还没有散失,接受二流异能的滋养,菜不长个了,但所有的异能成份都进了菜里,长得更好吃了。虽然效果没有在地里直接用异能滋养来得好,但达到刘海的要求也绰绰有余了。
    刘海还给二流一个建议,把蔬菜拿去作个鉴定,申请一个无公害蔬菜品牌保护起来。到时候由刘海运作,这样菜就可以进超市,进大城市,卖更高的价钱。
    回到村里,二流把想法给老支书刘堂河和村主任刘越清一说,立刻得到二人的支持。从此,二流便把阁楼下面的柴房腾出来,在四周开了窗户,专门用来收菜。晚上的时候就跑到屋子里练一圈功,滋养蔬菜。
    收菜价格比阿南镇菜市场零售卖的菜略低,比批发价略高。村民们也算了一笔帐,自己挑到镇上去卖,费半天的劳力不说,让买菜的挑挑拣拣,还没有卖给二流强。何况,每天早上帮二流挑菜到镇上去,一挑两百斤还可以赚20块钱,这不是顺手就完成的事吗?村民有啥事要上街的,都首先到二流家问问,第二天有没有菜挑。
    有人挑菜,二流也乐得轻闲。不用挑菜上街,就把钱赚了,一挑小赚二三十块,少的时候一天一两挑,多的时候一天四五挑,大上市的时候甚至一天十来挑。这样算下来,不得了,二流发现,其实赚钱还是挺容易的。
    正文 第050章 秋收(1)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4:32 本章字数:3830
    从县里回来,二流又被叫到了镇上,吴倩给了他一大包农药,说是稻飞虱变种的专杀农药,在附近的田里试了,效果很好,这些都是高原村的,让二流带回去交给刘越清。
    二流便带上农药回家去了。刘越清拿到药,很快便组织人员按照用药说明撕到田里,一夜之间,田里的稻飞虱死的死跑的跑,不见了。笼罩在高原村众人心头的阴影就此消散,众人脸上又恢复了笑容。
    这次刘越干一家受的损失最重,但并没有因此影响他的好心情,庆嫂子妊娠反应越来越大,乐得刘越干不得了,对庆嫂子自然百依百顺。村里人由此联想到刘越干的庄稼,渐渐地形成了一个言子:刘越干播种——谷子变成娃。人们一见面就问刘越干,谷子呢?刘越干保准会笑着说,当然落了。众人便哈哈大笑。
    或许是受了“春泥冢”的刺激,有明堂的迷信最近收敛了许多,甚至给刘越清提出来,要参加义务打谷队,这是给孤寡老人打谷子的。在刘越清心目中,有明堂对他有恩,他便爽快地答应了。
    要求参加义务打谷队的,还有二流和刘越深。二流是尽一份力服务乡亲们,刘越深则是为了挣表现,好当村干部。
    这段时间,刘越深都跟着二流跑。不为啥,二流是团支部书记嘛,在家的年青农民入了团的就那么几个人,二流没什么事,主要的工作便是到村部打杂,写写算算的。刘越深则履行着他那村部办公室主任的责任,把村部打扫得干干净净。
    刘堂河与刘越清商量,定了日子在农历八月初一这天开秋收动员会。刘堂河是看这时间不等人,越快开越好,而刘越清则是看了黄历,那一天恰好是黄道吉日。
    刘堂河叫刘越深挨家挨户去通知,这可是露脸的机会,刘越深屁颠屁颠就跑去了。手中有人可用,刘堂河得意了几分,刘越深一走远,刘堂河就看着他的背影直乐。
    八月之一,果然是黄道吉日。头天晚上下了阵小雨,天气不热。今天一早太阳便把刘堂河家门口的院坝晒干了,很适合开会。
    经过连日的准备,二流主持会议心里多少有点底了。只见他和刘堂河、刘越清坐在主席台上,看着陆陆续续端着小板凳过来的人,二流还是有点紧张。刘越深履行起看门先生的职责,忙碌地招呼着众人,安排着座位,清点着人数。
    人差不多到齐了,村部的小院坝已经坐满了人,虽然只有两三百人不规则地坐着,但所形成的气势还是很吓人。再加之会议上不时这个说两句,那个摆两磕,小声小声的,也嘈杂得不得了。
    刘越深把一面大锣挂在树上。见到刘堂河地眼神和手势。猛地一敲。“当”地一声响。众人听得一愣。停了说话声抬起头看是怎么回事?这时二流也抓住机会。站了起来。拿着稿子赶紧念道:“各位领导。乡亲们。我们现在开始开会。”听到“领导”二字。刘堂河和刘越清都坐直了身子。享受众人敬佩地目光。
    二流继续念道:“金秋八月。丹桂飘香。”这后面几句是:“我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秋收。在此。我代表村支部向全体村民表示衷心地感谢和由衷地敬意!”
    二流正要念下去。一人站起来打断他:“二流。啥叫丹桂飘香啊?”
    二流看众人都疑惑地看着他。连忙解释:“就是桂花香气很浓地意思。”
    那人继续说:“你就说金秋八月、桂花很香就行了嘛。什么丹桂飘香?我们听不懂。”
    被这人一打岔。二流只觉得头皮发麻。不知该如何说下去。
    刘越深一看,这人叫刘越金,是村上有名的刺头,偷鸡摸狗的事情没少干,外号叫刘偷鸡,今天准是想出臭二流找乐子。刘越深怒了,对这人吼道:“刘偷鸡,你少在这儿刮噪,这叫知识你懂不懂?”
    “知识。”刘越金笑了起来,说:“我们这样的泥腿腿儿,只知道果实不知道知识。”
    刘越金话一出口,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接着就小声议论起来,多是说二流这大学生太洋盘(文皱皱)的。二流他爷则皱起了眉头,这二流头一回讲话就没整住,以后怎么有威信?
    看来不能照着稿子念了,二流把稿子一放,对着刘越深使了个眼色。刘越深会意,又敲了一下锣,这下全场又安静了。二流眼神盯着刘越金,说:“越金,你说你只知道果实,那你说说,你家今年种了几亩田啊?”
    “这?”这个问题是农村人都答得上来,可刘越金偏偏就答不上来。平时他就只知道偷鸡摸狗,光顾着乐去了,根本没关心农事,家里的地都是他家爷种的。二流打蛇打七寸,算是拿住了刘越金的要害。
    下面众人开始小声地偷笑,这次笑的是刘越金。刘堂河叹一口气,想道,堂雨老哥哥这么老实的一个人,怎么就生了一个败家子啊。
    刘堂雨见刘越金吃瘪,又听见众人的哄笑,一张老脸通红,拉着刘越金的手,小声说:“坐下,你还闲丢人不够吗?”刘越金咬咬牙,心不甘情不愿地一甩手,端起板凳就离开了会场,这仇算是结下了,他满脑子都在盘算着怎样出这口气。
    刘堂雨则叹了口气,为了这孩子,他没少操心。
    稿子不能用了,二流尽量用浅显一点的语言继续说道:“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开一年一度的秋收动员会。秋收了,粮仓里有粮了,肚皮儿就饱了,心头不慌了,包里有钱了。年青小伙子就可以讨媳妇了。你们看,刘越深这小子还脸红了呢?敢情是有点等不急了。”
    众人回头一看刘越深,果然脸红的厉害,便哄笑起来。笑完,会场又马上安静下来,他们都等着听二流接下来的话。
    这一次,二流的开场白浅显易懂,还带着点磕子,这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自然亲和力和凝聚力就来了,众人听得聚精会神。
    庆嫂子挨着二流他爷坐着,对他爷比了比大拇指,说:“叔,你家二流有出息啊。瞧这讲话,有水平,有味道。”
    他爷呵呵笑笑,不好意思地说:“年轻人,还需要多锻炼锻炼。”
    二流讲完了,接着是刘越清讲,刘越清摸了把络腮胡子,大声说:“今年秋收与往年不一般,因为我买了一个大家伙,大家都知道,就是打谷机,打谷子的速度提高了四倍,上次在二流家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打起谷子来快得很,速度足足是以前的四倍。但是,我们村一共一百多户,不可能户户都排得上,因此,村上成立了义务打谷队,名单是……。义务打谷队成员家里的谷子可以先打上,接着是家里无儿女的孤寡老人,以上这些都是免费的。剩下的就按市场经济,一台机器算一个工。”
    说到打谷机的分配,众人都竖起耳朵听。刘越清一说完,下面便小声议论起来,有的甚至作好了准备,下来以后给刘越清家送送礼,争取换到新机器的使用。
    下面有杂音,但并不影响刘越清声音的穿透力:“当然,我们不能有了大机器,就等就靠了。我们高原村条件这么恶劣,但是仍然生活下来了,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等不靠,喜欢大家团结一心,把秋收干好。该换劳力的换劳力,该出钱的出钱。实在没劳力没钱的,到秋收的最后阶段我们义务打谷队再来帮忙。这样,老式新式一起上,秋收就没问题了。”
    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听说自家能用到新机器,都松了口气。
    讲到此处,刘越清意犹未尽,继续说:“每年的秋收都是一年的重头戏,我不说大家都重视。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再次引起大家的重视,这可是关系到吃饭和一年的生计问题。”说到此处,刘越清发现自己没话说了,顿了一下,说:“我就简单地讲这么多,下面,请老支书给我们讲话。”
    听说刘堂河要讲话,下面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可见刘堂河的威信是很高的。
    刘堂河喝了一口水,说道:“今年的秋收不寻常,大家都深有体会。如果不是病虫害发现得早、治的早,我想大家今年都要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都是谁的功劳?是我们回乡的大学生刘国庆,也就是二流,是他最先发现病情,又帮助县上的专家找到的治疗方法。把病虫杀了,我们才有了今年的秋收。”
    二流听了心头一紧,明白这是刘堂河再跟自己造势,取得大家的信任,心里对老支书充满了感激。下面大部分人则用眼睛看向二流,心里充满佩服。一部分挨着二流他爷坐的,都小声地在他爷面前称赞二流的好。
    刘堂河咳了一咳,下边又安静了。他继续说:“这说明我们高原村啥都不怕,鬼门坡够险吧,我们不怕,每天在那里上上下下,没听说哪家不生活了?病虫害够吓人吧,还不是通过我们高原村的努力把它们解决了。这种啥都不怕的精神,我们在秋收之中也要发扬,力争取得秋收的更大胜利。”
    刘堂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说的大家热血沸腾,秋收更有信心了。
    二流在心里暗自揣摩,刘越清的讲话实在,把事情说清楚了,而刘堂河的话不仅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真正是鼓舞人心。两人一比较,孰高熟低,水平一下就体现出来了。而自己的讲话呢?最开始还摸不到脉,后来摆点磕子,效果才好一点。
    看来,真的还需要锻炼锻炼啊。
    大学生虽然有理论知识、有远见,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这种磨练,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人生的一种财富。
    正文 第051章 秋收(2)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4:33 本章字数:3495
    动员会开过之后,便是各家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与相熟的家庭联系,确定下打谷子的顺序和换劳力的方法。动员会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而真正达到效果的还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打谷子的办法。
    刚才刘越清提到的那些人,便聚到了刘越清身边,商量起来,很快就确定了顺序。
    从明天开始,大丰收开始了!
    散会以后,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明天挨着轮子打谷子的,赶紧下山去割肉买菜背啤酒,准备明天的伙食。其他人则回去把秋收的工具拿出来,磨得磨,洗的洗,好一派繁忙的景象。但是,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秋收了!秋收了!秋收了!
    二流和他爷回到家中,就有好几泼远远近近的亲戚邻居陆续到他家吹牛聊天。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都有不少人到二流家走动。
    一部分人头脑灵活的已经嗅到了这次会议刘堂河话中不同寻常的意义——二流要上位了!老支书该退下来,刘越清当了村支书,二流肯定能当上村主任。大家都趁着二流还没上位这时候,把关系拉好,到时候利益肯定少不了。
    一部分人听说二流在收菜,特意过来询问市场行情的。二流给他们的答案就是,只要是新鲜蔬菜,刚摘下来的,全部都按市场价的80%收,比镇上的批发价高。乡亲们也寻思着,回去以后扩大蔬菜的种植规模,在这上面多找几个钱。
    还有一部分是得了什么三病两痛,来找二流诊断诊断的。高原村没有村医,二流便扮演起了这个角色。每次诊断,二流还不收钱,就连治病的中草医也是最普通最寻常的,到山里转转,都能找得到,只偶尔有一两味药需要到镇上去买。并且这些平常的药效果还出奇的好。二流名医的形象在高原村众乡亲的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来。
    人多了起来,他爷和他母都很高兴,苦了一辈子,听到众人的恭维,心里舒服,有面子。谁一来了,就陪着他们聊磕,二流家真正是欢声笑语不断。
    这就是所谓的,客走旺家门。
    明天。二流这一组打谷队。要到刘越清家打谷子。
    他、刘越深、刘越能。甚至刘堂明(有明堂)都是这支打谷队地。二流不知道刘越清是怎么想地。把刘堂明都加了进来。刘越深、刘堂明两个活宝聚在一起。不会出什么妖娥子吧?
    果然出了妖娥子。
    刘越深和刘堂明一见面。就吵个不停。彼此谁也不服谁。刘越深说刘堂明身子骨弱。只能干些抱把子之类地轻活。刘堂明则说刘越深瞧不起他。自己保刀未老。即使挑谷子也不会输多少。两人吵来吵去。没个结果。把刘越清弄得头大。幸亏没有打起来。
    二流想了个办法。让他们比试一下。谁先挑完十担。谁获胜。其他人见有热闹看。当然跟着起哄。
    第一局比挑谷子。刘堂明毕竟老了。又加之这些年打谷子地事干得少了。肩膀有点受不了。刘越深在前面得意地跑着。他在后面辛苦地追着。即使累得直喘气。但一点也不服输。挑着两百多斤湿谷子居然没落下多少。
    二流还真没看出来,刘堂明五六十岁的人了,居然还能挑得到这么重的谷子,还能够跟得上刘越深的节奏。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