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锋-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恕、庞林等可靠的人;兖州、青州可以算是内地,就调司州别驾牵招跟河东太守陈震分别任刺史;因为徐州以后可能是出兵的地方,需要一个懂兵事的人配合庞德,所以让法邈转为文职,担任徐州刺史;至于杜袭、繁钦等归降的人则用作各州别驾,加上吏部选拔的各级郡守县令,只要河北的移民能在秋播之前赶到,用不了几年,中原就是铁板一块!啧啧。。。不管是官员调配,还是兵力部署,李开、诸葛亮都谋划的合情合理、井井有条,根本不用我操心,简直就是甩手掌柜啊!”感叹毕,正欲出言照准时,忽转念道:“不行!在领导的眼里,怎么可能有完美的计划?得稍微改动一下,否则时间长了,我就没有存在感了,这是很危险的!自古以来,被架空的帝王将相不都是从万事照准开始的吗?”思及此,乃稍作思忖,即提笔改任牵招为青州刺史;调冀州刺史田豫出任兖州刺史,着加俸禄五百石;却迁河东太守陈震领冀州刺史,余者不动。改毕用印后,即令政务省行文。

    诸葛亮拱手应下,随即示意户部尚书杜畿禀告移民事宜。

    但见杜畿从容出列,拱手道:“禀唐公,因先时移民肃州、新州、汉中、司州等地之百姓皆出自雍、凉二州,又因青、兖、豫三州百姓大多尚存,故此番户部拟从冀州移民徐州,首批计三十万户,待中原人口清查完毕,再做调整。”言毕,亦呈上表章。

    马超览毕,暗忖道:“这是早就准备好了的节奏啊!还商量个毛线?”念及此,本欲提笔略改,不想,竟无从下笔,顿时意兴阑珊,无奈用印照准后,即挥手道:“诸公恪尽职守,孤心甚慰!若无别事,可各自回衙,着手中原政事!”言毕,起身便欲转入后堂。

    忽见李开、诸葛亮双双出列,各擎表章一道,下拜叩首道:“汉室失统,致使天下纷争,百姓倒悬!幸得唐公掣三尺青锋,举义兵于西北,攘凶除逆、救难扶危,浴血转战十数年,护天子于危难之际,解万民于水火之中!乃革除弊政,使治下政通人和、上行下效,百姓皆耕有其田,得以安居乐业;又创新军制,令大军如臂指使、所向无敌,兵卒则厚加抚恤,全无后顾之忧!凡此种种,皆赖唐公一人之力也!此滔天之功可昭日月,实亘古未有!如今唐公威临四海、泽被苍生,当顺应天心民意,速既洪业,以宁宇内!”

    话音一落,六部众官皆出列下拜,叩首道:“请唐公顺应天心民意,尊号九五,改元登基!”

    马超见此,顿觉愕然,伸手接过左右呈上之表章,见其上所书无非引用谶、纬之言,图、书之兆以及诸般祥瑞,寓意自己合当称帝,然竟署有各州刺史、各军团主将以及其等所部官吏、军将之名讳,便是赵云、郝昭、温恢、阎柔等远隔数千里之官将亦赫然在列!马超览毕,心道:“看来李开、诸葛亮早就着手这件事了,说不定连改元年号都想好了,只要我点头,估计半年之内铁定办妥!但也不能吃相太难看不是?推让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思及此,遂以德薄谦辞之。

    众文武再拜求恳,并赍抱万民书上呈。

    马超假作吟哦片刻,挥手道:“且容孤思之!”言毕,即转入后堂,却遣人暗留李开、诸葛亮、徐庶三人,带入书房叙话。

    少时,众官散去,亲军即引三人至书房,马超令坐,首先开言道:“眼下汉室虽名存实亡,但毕竟传祚四百年,今日公等联名劝进,是否操之过急?”

    李开见问,拱手道:“非也!早在主公统兵征伐中原之时,开等便已着手此事!司州刺史刘璋曾亲入长安觐见陛下,隐晦提及禅让之事,陛下已然应允,只等主公班师,便颁旨诏告天下!故主公实不必谦辞,宜早定大业!”

    马超闻之,摇头道:“话虽如此,但中原初定,实难测民心之向背,若事有不谐,只恐生乱!”

    闻此言,李开正欲答话,便闻诸葛亮已然出言道:“主公!曹丕退往淮扬时,曾下令张辽、臧霸尽取兖、青二州余粮,以供应大军及强行迁徙之徐州百姓耗用,如此一来,料想二州百姓必定苦不堪言!然依主公政令,必重新厘定百姓田地,并下发良种已备秋播。正所谓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届时,主公惠及中原,百姓感恩戴德尚且不及,又岂能生乱?”言毕,见马超闭目叩案,沉吟不语,遂接着道:“截止目前,主公治下已有一千五百余万户,约六千万口,年纳粮赋近万万石,加之商贾所缴之税费,可保百万大军十余年之用度,且吏治清明,盗匪早已绝迹,百姓皆仓廪殷实,鼓腹而歌,拥戴主公之呼声响彻宇内!试问,若无主公雄才大略,何来眼下国泰民安?是故,还请主公顺应民意,登基践祚!”

    话音一落,徐庶适时接话道:“正如孔明所言,王者以民为天,今既有万民上书劝进,非天意而何?若主公仍执意推辞,实有违天道也,岂不闻天予弗取,反受其咎乎?再者,所谓国顺天下平!庶以为,主公政才不输文、景,勇略则远胜卫、霍,辖下疆域之广更是亘古未有!更兼恩德泽及万民,威势充塞寰宇,若能代汉而立,必可开万世之基业!”

    马超见说,暗自腹诽道:“我特么根本就没有推辞的意思好吧!只不过正在考虑要怎么做才能杜绝宦官之类不人道的事情,还有都城设在哪里,是不是效仿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把军务省独立出来,以及给刘协封个什么爵位,所以就没话找话而已!可笑你们竟然当真了,劝说的话更是一套一套的,说相声呢?!”念及此,乃抬眼环视三人,沉声道:“既然公等所见略同,孤应下便是,然此事千头万绪,当从长计议!”

    三人闻言,顿时大喜过望!但见诸葛亮连声问道:“主公宽心,诸多事宜亮等早已安排妥当!只需面见陛下,请其下禅位诏书即可!”

    马超闻之,心下暗笑,寻思果不其然。。。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0章 再改制废除阉宦

    (全本小说网,。)

    却说众官以谶、纬、图、书之预兆以及各地多发祥瑞为由,联名劝进!马超本欲应下,忽心有所虑,故假意推辞,先令众官散去,继而召李开、诸葛亮、徐庶三人于书房详议。三人误以为马超无心践位,遂轮番进言。。。马超乃允之,却将心中所虑告知三人,就问其等可有应对之策?

    三人见说,顿时面面相觑,愕然良久后,李开方才进言道:“重组三省以及陛下封爵,当由主公一言而决!只废除阉人一事。。。”言至此,略微停顿,继而起身下拜,叩首道:“主公,自秦以降,上至天子,下至王侯,内府便多用阉人充任近侍,及至光武帝时,后宫女眷众多,故宦官皆用阉人,再不复调他士,并俗定成规,以杜绝秽乱宫闱之事!若主公下令废除阉人,只恐。。。多有不便!”

    马超闻言无语,暗忖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我现在六个老婆,每人配两个仆妇、三个丫鬟照顾日常起居足够了,就算以后我再弄几个老婆,加起来也没多少人,为什么非要用太监呢?算了,这事先放一放吧!”思及此,遂起身将李开扶起,沉吟道:“宦官之事暂且不议,待孤详加斟酌后,再做定夺!”言毕,示意李开入座,继而搜肠刮肚,将后世封建王朝之组织架构大体叙述一遍,诸如主管军事之枢密院,六部二十四司、七品官制等。

    。。。转眼两个时辰过去,因马超所知有限,多有语焉不详之处,或前后互相矛盾,或于礼制不合,故三人不时插话询问,致使马超头大如斗,偏又不知如何作答,几欲恼羞成怒,遂挥手道:“此不过孤之初步设想,定有不足之处,你等但拾遗补缺即可,何必探究?若孤已思虑周全,直接下令便是,又何须唤你等商议?”

    三人闻说一怔,互视一眼后,便见李开摊手道:“主公所言之官制,开等闻所未闻,诸如七品官衔如何厘定,七品之下又设何职?枢密院即为军务省代称,其职权是否等同。。。”

    话未说完,便为马超挥手打断,先伏案沉思,整合方才所议,继而奋笔疾书,将大致架构写毕,指于三人道:“待孤登基之后,下设三省一台五院监,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枢密院、监察院、少府寺、宗正寺、大理寺。中书省职司诏令起草及传达,设中书令一员,中书舍人六员,起居舍人两员,通事舍人及其余佐官三十员;门下省司职审核中书所出诏令以及群臣之奏章,并有封驳之权,设侍中一员,门下侍郎三员,郎官六员,起居郎两员,谏议大夫等佐官三十员;尚书省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执行中书决策,总领全国政务,设尚书令一员,左右仆射两员,都省六员,尚书丞十六员,员外郎等佐官三十员;御史台职司纠察百官、都巡天下,可风闻奏事,有弹劾之权,设御史大夫一员,御史中丞两员,侍御史六员,主簿一员,观察使二十员,御史、巡按等百员;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统领各大军团,下辖军吏司、参谋司、兵备司、军法司,设枢密正使一员,由孤兼领之,枢密副使两员,司长四员,佐三十员;监察司改称监察院,与大理寺皆依原有编制,职司照旧;新增之少府寺、宗正寺各设寺监一员,佐官若干!州、郡设刺史,太守,下设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以及六曹官吏;县设令、丞、尉、主簿、录事、佐史;乡、里、村、坊等设长一员。诸公以为此制若何?”言毕,取案上手稿递于李开,示意三人观之。

    便见诸葛亮急起身,抢步上前接过,就平铺于地上,旁若无人,席地细观之!

    李开、徐庶见之,相视一笑,亦凑近观瞧。

    少时,三人览毕,诸葛亮当即下拜,拱手道:“主公真神人也!所拟之各省部职司权责分明,看似互不统属,实则环环相扣,实乃大善之制也!亮以为,此制足以沿用千年!”

    马超闻之,老脸微红,忙令其免礼,谦虚道:“孤能完善此制,皆赖诸公指正,实不敢当孔明之誉!”心下却得意道:“这可是我搜肠刮肚,整合后世看过的历史、清宫剧外加各种游戏、小说的心得,然后去芜存菁弄出来的,当然是不同凡响啦!”

    正当马超暗爽时,忽闻李开出言道:“敢问主公,莫非宫中仪仗、车驾、膳食、宿卫等尽归少府寺署理?”

    马超颔首然之。

    李开见此,拱手道:“若如此,势必需阉人充任内侍,打理宫中杂事,否则恐多有不便之处,且难以周全。”

    马超闻言,暗自腹诽道:“尼玛!还绕不过这个坎儿了!现在的妇女又不兴裹小脚,体力不一定就比太监差,多弄点膀大腰圆的键妇不就完了?反正老子是坚决不用太监的,太特么恶心了!”思及此,遂谓李开道:“文优所虑虽不无道理,但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阉人之利,只体力略胜,或可操持力役耳,键妇亦能为之!然自古以来,阉人祸国之事却不胜枚举,是故,若任用之,弊远大于利!鉴于此,孤决意废除之,以期永绝后患!”

    李开闻之,躬身称是,不复再言。

    马超稍待片刻,见无人再问,遂起身道:“既然诸公对新制并无异议,孤便定下各省部主官:原礼部尚书羊衜出任中书令;门下侍中由文优任之,兼领监察院;尚书令一职仍由孔明当之;御史大夫之职非杨阜莫属;大理寺卿仍为张既;枢密院副使由元直及庞士元任之;少府寺监便由丁禄出任,其所部六万近卫亲军,改称禁军;宗正寺暂由孤执掌;其余副职佐官及六部官员,便由诸公提名,报孤照准后,着即启用!至于天子,待其禅位后,加安定郡公号,就于郡治临泾建府居住。诸公以为如何?”

    闻此言,三人毫无异议,齐拱手应下。

    如此,诸事议定,马超但觉头昏脑涨,便挥退三人,自入内府歇息,寻思明日入宫陛见,就与天子协商禅位之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1章 孙伯符骑虎难下

    (全本小说网,。)

    正当马超筹谋践位之时,曹丕已领众文武抵达合肥,先令户部尚书刘馥遣员安置迁移百姓,继而召集贾诩、荀攸、陈群等商议谋取江东之计,乃当先出言道:“依先时议定,想必信使早已赶至建业,然孙权却并未回书,许是看破此计,孤甚忧之,未知诸公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见问,皆目视贾诩,但见其缓步出列,微笑道:“此计只为挑拨孙氏兄弟不睦,大王信使但能入得建业,即可获全功也,至于孙权是否回书,实无关紧要。待吴质说服张温后,江东四郡或唾手可得矣!大王宽心便是!”

    曹丕微微颔首,忽皱眉道:“孤闻张温年幼,恐负所托,当另寻别计图之!”

    贾诩见说,躬身道:“大王,自孙策征伐荆州,孙权独领江东以来,已历十载!初时,孙权并未能服众,幸得吴郡张氏鼎力相助,江东四郡方得安定;因张氏出自留侯余脉,汉室又素有衣冠子弟皆为州郡掾属之惯例,故张氏愈发得势,非但吴郡、丹阳尽在掌中,便是庐江、豫章亦有其族人身居高位。试想,若孙策还吴,其等仍能恣意江东否?眼下孙策大军将至,料孙权绝非对手,张氏必定别寻出路,然除却大王,何人能护佑其族?鉴于此,诩以为,张温必能成事!”

    曹丕闻之,稍作思忖,沉吟道:“张氏所虑者,乃孙策强令推行新政,然若孤取江东,亦必推行之,其等又岂能相助?”

    贾诩见问,捋须道:“大王虽亦行三省六部之制,但却未如马超、孙策般取缔封地食邑,故只需加张温显爵,并许其一县之地,则必可得张氏举族拥护!”

    曹丕然之,即转首顾谓桓阶道:“伯绪处可有建业信报?”

    桓阶见问出列,拱手道:“只闻报说孙策已行至柴桑,不知为何竟驻兵不前,却未有建业探报送至,还请大王恕罪!”

    曹丕闻言皱眉,暗忖道:“许是孙策探知我军已至合肥,并遣使致书其弟孙权,故不敢逼之过甚耳!”思及此,遂问荀攸道:“文远大军现在何处?”

    荀攸拱手答道:“眼下张将军已引李典、郭淮、戴陵三将统精锐大军五万,赶至居巢,不日可达历阳,只等张温调大船接应,即可登陆当涂县,继而直取建业!臧将军则率部出屯舒县,以窥庐江,顺带牵制孙策大军!”

    曹丕闻之,虽稍觉放心,却不免暗祷吴质能尽快说服张温。。。

    建业,张府内,书房之中,家主张允眉心深锁,顾谓堂下众子侄道:“人报魏王近臣吴质请见,未知你等是何主意?”

    堂下张温应声拱手道:“父亲,我张氏得以枝繁叶茂,只因江东四郡并未改制之故,然眼下吴王已兵至柴桑,若其重返江东,必行新政,加之其人寡恩嗜杀,我张氏恐有灭族之危也!鉴于此,须说服孙仲谋起兵相抗,然其人虽聪敏善谋,但论两军征战,却绝非其兄对手!故为今之计,不如暗结魏王,助其谋取江东!如此一来,我张氏方可长盛不衰!”

    话音刚落,便闻其弟张袛抗声道:“不然!眼见魏王、吴王皆欲行马超之政,乃一丘之貉也!以弟之见,当倾尽全力,助孙权割据江东!”

    张温闻言,摇头道:“非也!魏王虽亦行三省六部之制,但并未明令削除各勋贵之封地食邑;加之其战败中原,眼下已无存身之地,若我族依附之,助其全取江东,则必得大功,获封县侯乃轻而易举之事!届时,便令宗族子弟尽皆辞官,回封地潜心就学,同时集聚家资,待马孟起挥兵江南之时,再行今日之举!如此固然封地尽失,但马超用人唯才,我族子弟必尽皆得官,假以时日,便是得入中枢亦未可知也!此即为马超治下士族所行之韬晦之计也!”

    张允闻说大喜,即起身欲亲迎吴质。

    张温见此,急止之,拱手道:“父亲勿急,待孩儿先往见孙权,探明情势后,再迎吴质不迟!”

    张允然其言,遂令幼子张白将吴质请往客房稍歇。。。

    郡守府内,孙权正于堂下来回踱步,焦躁不已,其叔孙静面色平静,端坐不语,余者孙瑜等诸弟皆垂首静立。

    良久后,孙权仍不知如何是好,遂长叹一声,问计其叔。

    孙静略作斟酌,沉吟道:“曹丕公然下书,其意欲离间你兄弟之情也!眼下伯符果然起疑,竟驻兵柴桑,其诡谋已得逞矣!即便仲谋前往柴桑请见,恐伯符亦难已尽信,然若不往,则必起兵祸,实进退两难也!为今之计,仲谋可往老夫人处哭诉,或可令伯符疑心尽去也未定!”

    孙权闻言大喜,拱手谓孙静道:“叔父不言,吾几忘却!”言毕,抬脚直奔内院,请见其母。

    比及张温赶至,闻知孙权已入内院,遂明其意,乃暗自冷笑一声,自回府面见吴质去了。。。

    却说孙策接报,闻知曹丕已至合肥,却遣使致书孙权,请暂借庐江屯驻,顿时疑心大起,遂令大军止步柴桑立营,却召集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张昭、鲁肃等深知此乃曹丕之计,然自古兄弟间为利反目者比比皆是,其等又安敢担保孙权必无异心?是故,尽皆缄口不语。

    孙策见此,大怒!乃喝令太史慈速领精兵五千,前往建业拘拿孙权!

    鲁肃急止之,进言道:“曹丕蓄意离间,大王不可不察!”

    孙策闻言,戟指道:“孤岂不知耶?!然仲谋亦非土木偶人,却为何不来柴桑请见服罪?!”

    鲁肃闻之,当即下拜道:“肃敢请大王换位思之!”言毕,顿首。

    孙策见说一怔,细思之下,顿时恍然,乃令其起身,谓之道:“孤失于计较也,望子敬勿怪!未知子敬可有良策?”

    鲁肃连道不敢,拱手道:“二公子素来聪敏,虽被蒙蔽一时,但想必已看破此计,此时或亦如大王般进退两难也!是故,大王可修书一封,肃愿即刻动身,前往建业面见二公子,就陈清利害,劝其亲至柴桑,迎候大王!”

    孙策闻说,略作斟酌,允之,方欲提笔时,忽见张昭出列,进言道:“且慢!想大王与二公子乃一母同胞,即便见疑,却不至于相互戕害,想必二公子亦明此理,然其并未来迎者,或因所部掣肘耳!鉴于此,若子敬孤身前往建业,恐为其等阴害!届时,大王除却动兵,再无缓和之余地也!是故,不如叙写家书,明言前因后果,再遣人送往太夫人处,请其规劝二公子!如此,则曹丕之计不攻自破矣!”

    众人闻说,纷纷颔首称善。

    孙策从其言,俱书毕,即遣亲军飞送建业,继而切齿道:“曹丕亡奔淮南,不思图谋中原,反施诡计害孤,令孤陷于骑虎难下之境地,着实可恨!待孤重返江东后,定起大兵伐之,否则难消孤心头之恨!”

    鲁肃闻之,劝道:“曹丕只余残兵败将,大王破之易耳!然曹丕若灭,马超必然旬日即至!且司马仲达现屯兵荆北,所部精锐十余万,若闻知,必往投马超,届时汇合黄忠,恐荆南亦不保矣!故请大王暂息雷霆,以大局为重!”

    孙策见说,恨恨然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2章 鲁子敬金蝉脱壳

    (全本小说网,。)

    话说张温往探孙权口风未果,遂径奔回府,本欲单独设宴款待吴质,不想,其族中叔伯闻风而至,无奈之下,只能于正厅摆宴。

    酒过三巡后,张温假作不知吴质来意,乃以言挑之道:“久闻季重公乃魏王近人,又身居侍中之职,想必公事繁冗,然此番却亲身光临寒舍,未知有何见教?”

    吴质见问,乃抬眼环视,却笑而不语。

    张温微微蹙眉,挥手道:“此间皆温之叔伯兄弟,季重公言之无妨!”

    吴质闻之,双目微动,乃起身环施一礼,言道:“此番魏王战败,想必诸公亦有耳闻,现如今,魏王暂屯兵于合肥,虽下令分出二十万大军屯田,且吴王已允诺奉送五万石军粮,但仍不足撑至秋收,无奈之下,故遣某登门求助,还望诸公不吝援手。”

    张氏众族人见说,纷纷面露难色,一人正欲问询时,张温已抢先出言道:“魏、吴分属同盟,故此事我张氏本应责无旁贷,奈何族中仓廪已无余粮,实无能为力,还请季重公勿怪!”

    吴质闻言,故作失望之态,当即抿唇不语。

    张温见此,先假作沉吟片刻,继而歉然道:“丹阳郡实无余粮,然家父或可自吴郡、会稽、新都三郡调粮。待散席之后,季重公可面见家父求之,想必定有所得!”言毕,即起身把盏。

    吴质佯喜,乃避席一揖到地,谢道:“某身受魏王重托,实不敢俄延,故请即刻面见家主,失礼之处,还望诸公海涵!”

    众张氏族人皆面露了然之色,纷纷起身还礼,连道无妨。。。

    少时,张温引吴质直入,与其父会于书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